第七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经济活动的波动和发展。
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起伏波动,通常包括经济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而经济增长则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长期内的不断扩张和发展。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现象。
在繁荣期,经济活动蓬勃发展,生产、投资、就业等指标处于高位,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而在衰退期,经济活动逐渐减弱,生产、投资、就业等指标出现下降,经济总量开始缩减;萧条期则是指经济活动处于低谷,各项指标持续下降,经济总量持续减少;复苏期则是指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各项指标开始反弹,经济总量重新增长。
经济周期是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包括供求关系、产能利用率、货币政策、商业周期等。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产量,当供需关系失衡时,就会引起经济波动;产能利用率则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水平,当产能利用率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货币政策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的调整,可以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商业周期则是指经济中各个行业之间的交替周期,不同行业的兴衰也会影响整体经济。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长期内的不断扩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动力数量、推动技术创新和扩大投资等方式来实现。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劳动力培训等途径来实现;增加劳动力数量可以通过扩大劳动力参与市场的规模、改善教育、提高就业水平等手段来实现;技术创新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来推动;扩大投资可以通过增加投资规模、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结构等方法来实现。
经济增长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
然而,过度的经济增长也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和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因此,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是经济学中两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经济周期是从一个经济景气周期到下一个经济景气周期的总和。
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间段内国家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
虽然这两个概念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扩张期、繁荣期、收缩期和衰退期。
在扩张期和繁荣期,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就业率高,公司利润增加。
这两个阶段一般在供需平衡时发生,即经济中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和利率。
在收缩期和衰退期,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公司利润下降,失业率增加。
这两个阶段一般在产生过度供给或过度需求时发生,即经济中又产生了通货紧缩或利率上升。
经济周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
在扩张期和繁荣期,企业的利润率可能会增加,这可能导致更多的投资和更高的经济增长率。
相反,在收缩期和衰退期,企业的利润率可能会下降,导致投资机会减少,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与经济周期不同,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短期的。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储蓄、优化税制和扩大贸易等方式来实现。
劳动生产率是指每个工人每小时生产的产品数量。
如果一个企业可以更有效地使用其工人和其他资源,并生产更多的产品,则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将增加。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更好的技术和设备。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创新,投资和其他方式来鼓励企业采用更好的技术和设备。
增加储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因为储蓄可以用来投资。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激励和刺激文化改变来鼓励人们增加储蓄。
例如,政府可以鼓励人们购买国债,或者提供税收抵免,以奖励人们储蓄。
优化税制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可以通过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壁垒和简化税收程序来优化税制。
扩大贸易可以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竞争,降低价格并提高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议来扩大贸易。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是经济学中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概念。
经济增长指的是经济总量在一段时间内的不断扩大,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为衡量标准。
经济周期则是指经济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的波动和循环,包括繁荣、衰退、复苏和萧条四个阶段。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重要保障。
通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途径,经济增长能够实现更好的资源配置和分配,促进国家全面发展。
然而,经济增长并非一帆风顺,与之相伴的是经济周期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是由内外部因素不断作用下的自然结果。
内部因素包括投资、消费、出口等经济活动,外部因素则包括国际经济环境、政治局势等。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经济活动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从而形成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通常包括四个阶段:繁荣、衰退、复苏和萧条。
繁荣阶段是经济活动迅速增长、市场需求旺盛、就业率高企的阶段。
随着繁荣阶段的延续,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如投资过热、通货膨胀加剧等,这将引发衰退阶段。
衰退阶段是经济活动下滑、生产减少、企业倒闭增多的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就业率下降。
复苏阶段是衰退后的阶段,经济活动开始恢复,市场需求增长,企业重新振兴,就业率开始回升。
最后是萧条阶段,当经济活动无法恢复,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时,经济进入低迷状态。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经济周期的起伏波动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而经济增长则能够缓解经济周期的波动。
在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经济增长可以进一步促进经济的蓬勃发展,而在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经济增长也能够为经济提供动力和支持。
为了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更好地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这包括宏观经济调控、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改善金融市场监管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稳定经济增长,同时减轻经济周期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第七单元经济周期理论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种类; 2.经济周期的原因;3.卡尔多经济周期模型; 4.乘数-加速数模型一、单项选择1.经济周期中的两个主要阶段是()。
a.繁荣和萧条; b.繁荣和衰退; c.萧条和复苏; d.繁荣和复苏。
2.下列对经济周期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复苏,繁荣,衰退,萧条; b.复苏,繁荣,萧条,衰退;c.复苏,萧条,衰退,繁荣; d.复苏,衰退,萧条,繁荣。
3.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4.下列哪种说法表达了加速原理()。
a.消费支出随着投资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b.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c.国民收入随着投资支出的变化而变化;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
5.下列哪种说法没有表达加速原理()。
a.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将导致投资支出的变化;b.消费支出的变化会引起投资支出更大的变化;c.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d.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
6.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是()。
a.投资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b.消费品的生产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资本品,因而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c.投资的增加会导致消费支出的持续增加;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地减少。
7.经验统计资料表明,在经济周期里,波动最大的一般是()。
a.资本品的生产; b.农产品的生产; c.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d.a和c。
8.所谓资本形成是指()。
a.净投资; b.总投资; c.更新投资; d.存货的投资。
9.假定某经济连续两年的国民收入都是1200亿美元,在资本-产量比率等于2的条件下,净投资等于()。
a.1200亿美元; b.2400亿美元; c.2000亿美元; d.0。
10.已知某经济某一年的国民收入是1000亿美元,净投资为零;第二年国民收入增至1200亿美元。
财会类专业知识宏观经济学讲义笔记5(宏观经济现象)

理论攻坚-宏观经济学5(讲义)第七章宏观经济现象第一节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一、经济周期(一)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地扩张和收缩。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1.按照周期波动时间的长短(1)长周期又称长波循环或康德拉耶夫周期,每个周期的长度平均为50—60年。
(2)中周期又称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每个周期的长度平均约为8年。
(3)短周期又称小循环或基钦周期,它的平均长度为3—5年。
2.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1)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即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
(2)增长型周期经济运行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GDP只是相对减少。
(三)经济周期的划分和阶段特征1.经济周期的划分一般来说,可以把经济周期首先分为两个阶段: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
具体地,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2.经济周期的阶段特征(1)复苏和繁荣阶段特征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提高,投资持续增长,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但也常伴随通货膨胀。
(2)衰退或萧条阶段特征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投资活动萎缩,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或下降,产品滞销,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亏损、破产企业增多,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下降。
(四)产生经济周期的原因假说1.外因论(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引起经济周期的根源是技术冲击。
(2)太阳黑子理论太阳黑子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
(3)创新理论提出者:熊彼特。
该理论把周期性的原因归之为科学技术的创新。
(4)政治性理论该理论把经济周期性循环的原因归之为政府的周期性的决策。
2.内因论(1)乘数-加速数模型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的根源在于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
乘数原理是指投资变动引起的产量的变动。
加速原理指产量变动引起的投资的变动。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引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经济增长关注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经济总量的增长,而经济周期则强调经济波动和周期性的波动。
本文将介绍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机制和影响因素。
最早的经济增长理论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他们提出了劳动分工和生产要素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学家们提出了更多的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现象。
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推崇的经济增长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受到生产要素的影响,包括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
新古典增长理论强调生产要素的效率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改善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提高生产力来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对新古典增长理论进行数学建模的结果。
该模型包括生产函数、储蓄和投资、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等要素,用于分析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状态和稳定增长路径。
新古典增长模型将经济增长归因于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供给侧经济学供给侧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
该理论认为通过改善供给条件,特别是降低生产要素的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供给侧经济学主张通过减税、放松管制和促进市场化改革等手段来提高供给效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和周期性变化。
经济周期理论主要研究经济波动的原因、机制和影响因素。
常见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传统经济周期理论传统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包括库兹涅茨循环理论、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和实际商业周期理论。
库兹涅茨循环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由自然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则强调经济波动是由投资、消费和货币政策的不稳定性引起的。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起来,是从三个市场、四个经济部门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均衡及政府对此采取的政策措施。
这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部分。
经济周期理论则是研究国民收入的变动所呈现的周期波动及其原因的。
这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重要基本理论。
在分析方法上,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属于短期、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
“经济周期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则同属于长期、动态分析。
宏观经济学分析是以国民收入决定和变动为中心课题的,经济周期研究短期波动,而经济增长探索长期发展。
凯恩斯之后,西方经济学家加强了对经济周期的研究,特别是在数量化和模型化的分析上有新发展,出现了许多经济周期理论和模型。
经济周期理论主要介绍经济周期的特征、类型和几种主要的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经济周期概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宾说:“宏观经济学有两个不变的基本命题。
其一是说明经济活动中的短期波动,有些人将这种变动称为周期,这种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变化,总合起来形成繁荣或衰退,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其二是说明长期经济趋势,即某一经济在几十年内的增长率。
”显然,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中不变的基本命题之一。
1825年英国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以普遍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表现为物价跌落、商品积压、开工不足、失业增加。
此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活动便一直在繁荣与萧条、衰退与扩张的交替中循环往复。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一大特征。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美国经济学家W·米契尔(Wesley Mitchell)和A·伯恩斯(Arthur Burns)研究了美国经济数十年的数据资料,写了一本重要的著作《衡量经济周期》。
在书中他们给经济周期作了一个经典的定义:经济周期是一种基于按商业企业来组织活动的一国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
一个周期包括许多经济活动的同时扩张,然后同时衰退、收缩和复苏,复苏是下一轮周期扩张阶段的前奏,这一变化次序是重复发生的,但并不是阶段性的。
从时间上说经济周期从1年到10年或12年不等,他们无法划分成具有同样特征同样波幅的若干个短周期。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习题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习题第七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一、基本概念经济周期自然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均衡增长率加速原理乘数一加速数模型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黄金分割率二、单选题1、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B繁荣、萧条、衰退、复苏C复苏、萧条、衰退、繁荣 D萧条、衰退、复苏、繁荣2、经济周期的中心是()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国民收入的波动 D就业率的波动3、8-10年一次的经济周期称为()A基钦周期 B朱格拉周期 C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D库兹涅茨周期4、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w 大于实际增长率Gt经济将()A持续高涨 B长期萧条 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5、()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A、降息B、增税C、裁员D、提高准备金率6、已知资本-产量比的值是4,储蓄率20%,按照哈罗德增长模型,要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经济增长率应该是()A 4%B 5%C 6%D 10%7、假如要把产量的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资本-产量比等于4时,根据哈罗德增长模型,储蓄率应达到()A 28%B 30%C 32%D 20%8、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这是()A哈罗德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B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C哈罗德增长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共同的假设条件D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9、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均衡点是指()A实际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 B实际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C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D整个社会的积累正好用于装备新增加的人口10、加速原理断言()。
A 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增加B 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减少C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增加D 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减少11、根据乘数—加速数模型,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A乘数作用 B加速数作用C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 D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动12、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联系在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一、单项选择1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当资本产出比率为4 ,储蓄率为20% 时,经济增长率为()。
A 、5%B 、80%C 、20%D 、15%2 、若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 提高到8% ,在储蓄率为20% 的条件下,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资本产出比率应该为()。
A 、4B 、2.5C 、6D 、53 、若想把经济增长率从5% 提高到7% ,在资本产出比率等于4 的前提下,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储蓄率应达到()。
A 、28%B 、30%C 、32%D 、45%4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时,经济将出现()。
A 、均衡增长B 、累积性的收缩C 、累积性的扩张D 、不能确定5 、当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大于意愿的资本产出比率时,厂商的反应是()。
A 、增加投资B 、减少投资C 、保持原有投资水平D 、增雇工人6 、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
A 、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等B 、有保证的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相等C 、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相等D 、实际增长率应大于自然增长率7 、新古典模型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重要修正是()。
A 、它假定经济只生产一种产品B 、它假定规模收益不变C 、它假定生产中的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可变的D 、它假定生产中只使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8 、下面哪一个论断是不正确的()。
A 、新古典增长模型表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B 、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了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C 、新古典增长模型可以考虑到技术进步的情况D 、新古典增长模型假定资本与劳动比率是可变的二、多项选择1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假设包括在()。
A 、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B 、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C 、规模收益递增D 、规模收益不变E 、不考虑技术进步2 、哈罗德—多马模型提出的三个增长率的概念是()。
A 、实际增长率B 、技术进步增长率C 、有保证的增长率D 、自然增长率E 、消费增长率3 、新古典增长模型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差别在于()。
A 、前者考虑生产两种产品,后者考虑生产一种产品B 、前者假定生产中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可变的,后者则假定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不变C 、前者假定规模收益递增,而后者假定规模收益递减D 、前者可以考虑技术进步情况,而后者则没有予以考虑E 、前者考虑生产者使用三种生产要素,后者考虑生产中使用两种生产要素三、判断题()1 、经济增长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供给量的增长,即总产出量的增加。
()2 、哈罗德—多马模型表明,当经济处于均衡时,国民收入增长率等于该社会的储蓄率除以资本产出比。
()3 、有保证的增长率是指经济中实际实现的增长率,它是实际储蓄率与实际的资本产出所决定。
()4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同样的概念。
()5 、新古典增长模型表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6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时,经济将出现均衡增长。
四、名词解释1 、资本产出比率2 、经济周期3 、加速原理4 、经济增长5 、经济增长率6、储蓄率7 、实际增长率8 、有保证的增长率9 、加速原理10 、资本的深化11 、资本的广化五、简答题1 、如何正确把握经济增长的含义?2 、简述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主要假设条件及内容。
3 、简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主要假设条件及基本公式。
六、论述题1.论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定性条件及其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含义。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A4、B5、B6、C7、C8、B二、多项选择题1、ABDE2、ACD3、BD三、判断题1、√2、√3、X4、X5、√6、X四、名词解释1、资本产出比率:哈罗德认为,一个经济社会的资本存量K和总产出Y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即资本产出比率=K/Y。
2、经济周期:一般把经济波动及经济繁荣和衰退的交替称为经济周期。
3、加速原理:是说明国民收入或消费量变动与投资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
4 、经济增长: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供给量的增长,即总产出量的增加。
5 、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之一。
假定经济中的实际收入(总量或人均)为Y ,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改变量为△Y ,那么经济增长率G 可以表示为:G= △Y/Y6、储蓄率:储蓄率是指经济中储蓄占收入的比率。
储蓄率用s 表示:S=s/y。
7 、实际增长率:实际增长率G A ,指经济中实际实现的增长率,它由实际的储蓄率与实际的资本–产量比所决定,即G A =s/U A其中,U A 是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8 、有保证的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又称为意愿的增长率G M ,是指经济中的储蓄被资本家意愿的投资全部吸收时所能实现的增长率,即有保证的增长率由实际储蓄率与资本意愿的资本–产出比所决定:G M =s/U W。
其中,U W 是资本家意愿的资本产出比。
9 、加速原理:是说明国民收入或消费量变动与投资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
10 、资本的深化:资本的深化是指按原有的人均资本水平装备新增加的人口。
11 、资本的广化:资本的广化是指增加每个人的人均资本占有量。
五、简答题1 、如何正确把握经济增长的含义?答:经济增长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供给量的增长,即总产出量的增加。
理解上述经济增长的定义,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时间。
增长必须在两个时点基础才能进行比较,而这两个时点的长短对增长幅度有决定意义,经济学家往往把经济增长的时间含义确定为一个经济周期。
其次,经济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变动率作为衡量指标。
而且,衡量经济增长所使用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是以不变价格测算的,从而使得物价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不产生影响。
此外,衡量经济增长不仅要看经济活动的总量增加多少,而且要看某一时期平均每人生产的产量增加多少,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
最后,正确理解经济增长,要区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实际国民收入或人均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社会制度、人口素质、经济结构等许多方面的优化。
2 、简述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主要假设条件及内容。
答:哈罗德多马模型是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下得到的。
这些假设条件主要有:(1 )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作为消费品,也可以作为资本品;(2 )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L 和资本K ,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相互不能替代,每单位产量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数量保持不变;(3 )生产规模收益不变;( 4 )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保持不变;(5 )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6 )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示为:G= △Y/Y=s/v 。
它表明,当经济处于均衡时,国民收入增长率等于该社会的储蓄率除以资本–产出比。
哈罗德–多马模型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之间的关系。
在资本–产量比既定的条件下,如果要获得一定的增长率,就必须维持一定的能为投资所吸收的储蓄率;反之,若将一定的储蓄率形成的储蓄全部为投资所吸收,经济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率。
在资本产出比不变的条件下,储蓄率越高,经济的增长率越高,反之,储蓄率越低,经济增长率也就越低。
3 、简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主要假设条件及基本公式。
答: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2 )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L 和资本K 两种生产要素,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代替,因而每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服从递减规律;(3 )生产过程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4 )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保持不变;( 5 )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6 )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示为:sf (k )= nk + k。
其中,s 是储蓄率,f (k )是产出量,于是sf (k )表示人均储蓄量;n 是人口增长率,即新增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k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量,则nk 表示新增人口按原有的人均资本占有资本所需要的资本量;k 表示人均资本的增加量这样,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经济含义是非常明确的:整个经济按人口平均的储蓄量被用于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按原有的人均资资本占有量,即资本的广化,另一部分则是增加每个人的人均资本占有量,即资本的深化。
也就是说,经济社会所有的储蓄被作用为资本的广化和深化。
六、论述题1.论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定性条件及其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含义。
答: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所包含的经济稳定增长条件是:k = 0 或者sf (k )= nk。
即人均资本改变量等于0 ,或者说,当人均储蓄量恰好等于新增人口所需增加的资本量时,经济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新古典增长模型给出的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可以由图加以说明。
在图中,横轴表示人均资本量k ,纵轴表示人均国民收入量。
首先,人均收入y = f (k )是人均资本量的一个函数,它随着k 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其增长速率越来越慢。
sf (k )表示经济中的储蓄,它在 f (k )的下方,形状与 f (k )相同,也随着k 增加而增加。
nk 表示人均资本按人口增长率增长,它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对于任意的人均资本量k ,例如位于图中的 B 点,此时人均资本量k 1 。
BD 表示人均资本量k 1 时的总产出。
对应于这一总产出,BF 表示储蓄,而FD 则是消费。
总储蓄BF 又被划分为两部分,其中BG 用于为新增加的工人装备资本,而GF 则被用于增加每个工人的资本设备。
特别是,在E 点,nk 线与sf (k )线相交,此时经济中的储蓄恰好等于为新增人口配备资本所需要的积累,所对应的人均资本量由加以表示。
从长期来看,经济不会稳定在B 点,因为在B 点用于资本深化的数量GF 大于零,所以此时的资本量会逐渐增加,即B 点向A 点移动。
同样的道理,若经济处于A 右边的C 点上,此时的人均资本量为k 2 。
CH 表示了此时的储蓄量。
由于这时人均的资本占有量大,按原有的资本程度装备新工人所需要的储蓄量为CJ ,它大于储蓄量CH ,因而人均资本占有量下降,即C 点趋向于A 点。
当人均资本量处于A 点时,经济中的储蓄完全用于装备新工人,人均资本的增加量等于零,经济处于稳定均衡。
此时,经济中的人均资本量保持不变,从而人均收入量也就不变,因而总产量Y 将按劳动力增长率而增长。
10 、答: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定性条件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可从上面新古典增长模型图看出,长期说来,经济会出于E 所示的稳定增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