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形势分析及工作要求
202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总结报告

202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总结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不断加大了对污染物减排工作的力度。
本报告总结了202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完成情况, 分析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二、2023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完成情况1.大气污染物减排2023年, 我国继续实施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 以减少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加强工业企业的治理, 提高车辆排放标准, 健全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体系等措施, 成功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全年PM2.5浓度平均下降10%, 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水污染物减排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 2023年我国大力推进水污染物减排工作。
通过加强水源保护、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等措施, 水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
全年水体主要污染指标呈现下降趋势, 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3.固体废弃物减排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 2023年我国继续加大固体废弃物减排力度。
加强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提升农村垃圾处理水平等措施, 有效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总量。
全年城市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50%, 农村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三、工作成绩2023年, 我国在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绩:1.大气污染物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水污染物减排力度加大,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3.固体废弃物减排工作取得突破,垃圾处理水平明显提高。
四、存在问题1.某些地区大气污染仍然较为严重, 特别是工业排放和车辆排放对大气污染的贡献较大。
2.水源保护仍然存在问题,水污染物减排任务仍然较为繁重。
3.农村地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处理水平相对较低。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1.加强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 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和车辆的排放标准,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十四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十四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近年来,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相较于2015年,2019年PM2.5、PM10和SO2浓度明显下降,CO和NO2浓度基本持平,但O3浓度上升了22%,且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占比不断提高,已成为空气质量达标和持续改善的重要制约因素。
O3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域性污染特征,须采取分区分类的科学管控策略。
闫慧等基于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O3超标状况与光化学反应活跃状况将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划分为重度控制区,内蒙古自治区、湖南省、辽宁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中度控制区,其他地区为一般控制区。
其中,一般控制区为达标区;重度及中度控制区为超标区,其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需求较大。
O3由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大幅削减VOCs的排放量是现阶段O3污染防治的关键。
然而我国VOCs治理工作依然为大气环境管理的短板,排放控制形势十分严峻。
研究表明,2011—2019年,我国人为源VOCs产生量呈现上升的趋势,2019年相较于2011年增长21.75%;而我国人为源VOCs排放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2018年首次出现下降趋势,2019年VOCs排放量约为2342.41万t,仍处于高位。
若维持现有控制水平不变,由于经济水平的发展,预计我国2025年人为源VOCs排放总量相较于2019年将增长22.91%;若继续实行VOCs排放控制,参考已出台的政策中提到的控制要求,2025年较2019年排放总量将下降12.62%。
因此,“十四五”时期应深入推进VOCs治理攻坚工作,实施区域差别化总量控制,落实减排主体责任,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本文基于“十四五”时期VOCs排放的预测结果,探讨了我国“十四五”时期VOCs排放总量控制的思路,设计了“十四五”时期VOCs总量控制方案,研究并提出了总量分配方法,确定了总量分配因子,将总量指标分配至各省(区、市),明确地方总量控制预期目标,并对“十四五”时期VOCs排放总量控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总结报告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总结报告一、工作目标与背景近年来,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国家制定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目标,旨在通过减少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来改善环境质量。
本次工作的背景和目标就是完成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工作内容与方法1.明确主要污染物我们首先明确了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标准,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根据国家对这些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我们确定了减排指标和工作重点。
2.污染源调查与分析针对各类污染源,我们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了解了不同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和影响因素。
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确定了主要污染源和排放重点,并制定了相应的减排措施。
3.减排措施制定与实施基于污染源调查和分析结果,我们对减排措施进行了制定和优化。
在制定减排方案时,我们充分考虑了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并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充分的协商和沟通。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对减排措施的监测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4.宣传教育与社会参与为了增强公众对减排工作的认知和参与度,我们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和宣传片等形式,向公众普及了环境保护知识和减排意识,引导公众改变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减排工作。
三、工作成果与效果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和效果。
1.减排量大幅度降低通过减排措施的有效实施,我们成功降低了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下达的减排目标。
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相对于去年均下降了30%以上,显著改善了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2.技术进步和创新在减排工作中,我们积极推动了技术进步和创新。
通过引进先进减排技术和设备,提高了污染治理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治理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

污染治理效果评估
环境质量改善
通过实施污染治理措施,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空气、水质等 环境指标均有所提升。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均有所下降, 达到了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目标。
社会经济效益
污染治理不仅改善了环境质量,还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如 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等。
加强环保科技研发和应用,提高环保产业 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大环 保投入,推动环保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05
资源保障与协作机制
资源保障措施
资金保障
加大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治理工作的投入,确保各项治理 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技术保障
引进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污染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 本。
作的计划和目标。
02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总结
总量控制制度实施情况
总量控制制度建立
成功构建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制度,明确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 责任,为推进污染减排提供了有
力保障。
总量控制指标分配
根据区域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水平 和产业特点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分 配了总量控制指标,确保了指标的 可操作性和公平性。
污染治理工作不足与问题
治理措施不够全面
当前的污染治理措施主要集中在 工业和生活领域,对农业和其他 领域的污染治理措施相对较少,
需要进一步加强。
治理效果不够稳定
部分地区和领域的污染治理效果 不够稳定,存在波动和反弹现象 ,需要持续加强监管和治理力度
。
资金投入不足
污染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目前一些地区和领域的资金投入 不足,制约了污染治理工作的深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引言: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污染物排放成为影响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减排措施和政策。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是一种常用的手段,通过对污染物总量进行核算和管理,促进企业等污染源的减排工作。
本文将探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的细则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核算范围和核算方法1. 核算范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应包括大气、水体和土壤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其中,大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2.5和PM10)等;水体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土壤污染物包括重金属(铅、汞等)等。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有所调整。
2. 核算方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应采用统一的计量单位,例如,大气污染物采用吨或公斤,水体污染物采用毫克或克,土壤污染物采用毫克或克。
核算方法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各项准则,可以采用数据统计、监测、模型计算等多种手段进行核算。
二、减排责任和指标管理1. 减排责任:各企事业单位应根据污染物排放情况并结合环境要求,制定相应的减排目标和责任。
减排责任可以根据企业规模、产业类型、排放程度等因素进行划定,逐步实现减排目标。
2. 减排指标管理:为了评估和监测减排实施情况,需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
例如,大气污染物可以采用年度总排放量、排放强度等指标进行管理;水体污染物可以采用单位面积或单位生产量排放量等指标进行管理;土壤污染物可以采用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管理。
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行业减排指标。
三、减排措施和技术支持1. 减排措施:在制定减排措施时,应优先考虑源头控制和综合治理,采取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转移、转化和排放的措施。
例如,通过提高生产工艺、更新设备、改善管理等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还可以采取环境税收、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等经济手段,引导企业积极减排。
【最新范文】污染物减排措施

污染物减排措施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责任,综合推进,控制增量,削减存量,确保完成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实现生态文明。
二、目标任务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按照期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总体要求。
确定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为: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年基础上净削减2.5%、0.8%,即CODSO2排放量分别控制在3.831万吨和2.106万吨以内。
三、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分析及排放量预测(一)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净削减率1.01%;SO2同比削减714吨,全市年COD同比削减1807吨。
净削减率1.0%。
(二)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预测1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测:全市年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计为2600吨。
1工业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测:由于工业新增量受到GDP 增幅等多因素影响。
计算增量时限最大值。
市年GDP增长15.0%,年预计GDP增幅小于年,计算年增量暂以年GDP增长率为依据。
预计全市年工业化学需氧量新增排放量1600吨。
2生活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测:年城镇人口增长率暂按2.2%测算。
人均COD产污系数90克/人?日核算预计全市年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计为1000吨。
2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全市年二氧化硫新增量预计为1500吨(不含火电)1火电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市火电厂省单列二氧化硫排放量6600吨。
年排放量控制在4400吨以内。
2非电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为保证减排目标的完成。
新增量预测原则上按最大取值。
年非电煤煤耗(含生活源)按7.5%增长考虑,预计非电二氧化硫新增排放量1500吨。
(三)减排重点实施项目1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全市年化学需氧量新增削减量预计为7938.4吨。
当年实现减排6388吨。
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东污水处理厂等12个污水处理厂项目完工。
实现减排1550.4吨。
2二氧化硫减排项目:全市年二氧化硫新增削减量预计为1191.7吨(不含火电)燃煤电厂烟气脱硫:通过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电厂2台60万千瓦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建成投产当年实现减排15050吨。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主要污染物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和土壤污染物。
它们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我国需要大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二、目标设定1. 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主要目标是在一定期限内降低和控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2.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双控”: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进行控制,并且逐步将这一指标调整到更为严格的水平上。
三、工作内容为了实现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立法,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工作机制。
2. 加强监测和数据统计:建立全国统一的监测网络,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统计,及时掌握污染物排放量的动态变化。
3. 加强源头治理:通过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提高工业企业的污染物处理能力,减少污染物排放。
4.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5. 加强环保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环保监管的效果,确保企业按照法规要求进行污染物减排。
6. 废水和废气治理:加强废水和废气的治理,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
7. 加强科研和技术开发:加强科研和技术开发,研究和推广更加高效、环保的废气和废水治理技术。
8.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增强大众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支持和主动参与。
四、组织实施1. 成立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在各级政府机关建立相应的组织和人员,负责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具体实施工作。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
与环保、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共同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因此,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些有关措施。
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意义及目标1、意义主要污染物包括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等,它们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而且对自然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破坏。
全球变暖、酸雨、雾霾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影响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保障人们的健康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目标《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到2020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20%左右。
到2030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要减少30%左右。
因此,主要污染物总量的减排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措施1、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要控制工业排放、机动车排放、温室气体排放等主要源头,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采取减排、改善结构、提高效率的措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2、加强水质净化动员全社会,推广“河长制”、水环境保护法等,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违法开矿等行为。
减少水源污染,确保生态保护区的水源不受污染,督促企业加强污水治理。
3、地质环境的防护合理开展土地整治和山区防护林建设,积极开展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等生态保护工作。
控制基础设施建设,防止过度开采矿产资源等,保护土地环境。
4、加强农业巡查严格环境执法,加强农业巡查,规范“三农”建设。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好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
5、推进绿色交通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
加强交通出行规划,建立绿色出行理念,降低交通污染的排放量。
三、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应该从源头入手,采取一些前瞻性的措施,如: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加大城市环境修复力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增量压力过大。煤炭消耗增量较大;城镇人口增量;
削减潜力不足:
工程和结构减排后劲不足。主力电厂已全部上了脱硫设施; 小机组改造难度很大;全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72%,除彭 水外,已县县建有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治理改造难度, 运行费用高。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治污工程投入滞后和不 运行问题突出。
我国水体中有100多种污染物,最主要的代表物就 是COD。水中COD越高,表明水体中还原性物质(如 有机物)含量越高,导致水生生物缺氧以至死亡, 水质腐败变臭。所以本着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原 则,在水中要重点解决COD的污染问题,以解决水 体的重污染问题和有机污染问题。所以要求化学需 氧量降低10%。 我国空气二氧化硫二级浓度标准为每立方米60 微克,是国家要求城市必须达到的标准,也是保护 人体健康的最低标准。2005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 为2549万吨,是世界第一位,还有40%以上的城市 达不到国家的二级标准,是国家空气污染最需要解 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十一五”期间确定削减 10%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它的目的就是保护人民群 众身体健康,缓解酸雨恶化,提高能见度。
环境保护要参与国家宏观调控,要实现优化经济的三个转 变,进入国家经济活动主战场,出路在于必须从基础下手 :必须与煤炭消耗量挂钩,必须与GDP挂钩与城市化率挂 钩! 增量部分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科学的测算。
充分核实2005年以后新增的减排能力和实际减排量:包 括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监管减排。体现在污染减排相关 能力建设、结构调整水平和监管能力的加强。
COD即化学需氧量,它是利用化学氧化 剂将废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亚硝 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 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 量。它是表示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综合指 标之一。 COD太大,会造成水中溶解氧降低, 导致水中需要氧气较多的生物(一般是鱼 虾)的死亡,使厌氧菌泛滥生长,“活水” 将变为“死水”。其值越大,说明水体污 染程度越严重。
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5.0亿吨),超过第二、三、四的总合 中国水泥产量世界第一(14.0亿吨)占世界总产量一半。 中国煤产量世界第一(27.93亿吨),占世界一半。 中国纺织品产量世界第一,每年供世界人民每人四件衣物。 中国鞋产量世界第一,每年世界人民每人3双。 中国电视机产量世界第一。 中国空调产量世界第一。 中国摩托车产量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消费国 。 世界第一铜消费国。
2008年SO2和COD比2006年下降5.95%和4.42%,累计完成 五年减排任务的89.5%和66.1%。
污染减排2008年取得明显进展,继续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 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迈出
2002
300
200340000 700
220000453500024130000
一、概述
为约什束么性确指定标SO2、COD为“十一五”
二氧化硫是大气中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二氧化硫对人的 呼吸器官和眼膜具有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硫可发 生喉头水肿和支气管炎。长期吸入二氧化硫会发生慢性中 毒,不仅使呼吸道疾病加重,而且对肝、肾、心脏都有危 害。另外,大气中二氧化硫对植物、动物和建筑物都有危 害并使土壤和江河湖泊日趋酸化,是我国酸雨的主要成分。
执行五项制度
目标责任制度 计划管理制度 调度督查制度 新建项目总量核准和调剂制度 考核和通报预警制度
强化七条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区域限批政策,严格控制增量; 二是建立减排措施督察调度制度; 三是环境监测和监察机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四是制(修)订污染物排放标准; 五是实行“一票否决”制,严格责任追究; 六是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七是宣传力度,纳入重大主体宣传活动。
5 0
城镇人口
工业增加值
发电量
重庆市 全国
水泥
2007年重庆市和全国主要社会指标增长速度(%)
根据专家测算,如果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 低20%、新建项目环保措施都落实和GDP年均增加10%情 况下,要实现减排目标,分别要从原有老污染源中 ——
实现减排二氧化硫670万吨,相当于2005年排放量的26.3% 实现减排化学需氧量570万吨,相当于2005年排放量的
40.3%
2005年排放量 2010年排放量 2005年排放量 2010年排放量
万吨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新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增
1
SO2 2
新增
新增
3
4
COD
所以减排任务是不但要把可能新增的污染 物全部抵消掉,还要再进一步削减11.2%和 11.9% (重庆市)。
三、总量减排形势
2002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
3.5
15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
3.0
比上年增长率(%)
2.57
3.01 14
2.5
13
2.0
1.84
2.12 13.0
12
1.6
1.5
1.36 1.2
11.6
11
1.0
10.4
10
10.1
0.5
10.0
9
9.1 0.0
9.0 8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四条减排成效的检验标准 (简称“四个是否”)
1、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机制是否建立。 2、环境质量是否得到改善。 3、经济发展方式是否得到转变。 4、环境监管能力是否得到加强。
推进三大措施
工程措施减排 结构调整减排 管理措施减 排
建立三大体系
总量减排统计体系 总量减排监测体系 总量减排考核体系
(二)我市的总量减排形势
2、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经济增长速度偏快; 潜力有限:
城镇化进程加快等,污染物排放新增量较大, 一方面,城 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已过高峰期。另一方面,二氧化硫的减 排压力更大。一是新投产的火电厂装机容量大,超标排放 问题突出,并且改造的过程较长,改造期增排量大;二是 小火电机组的脱硫设施陈旧、工艺落后、脱硫效果差,改 造的难度也大;三是我市煤炭含硫率高,二氧化硫产生量 大,远远高于其他低硫煤使用地区。 设施发挥效益不足: 再核查、准确性、DCS、CEMS
一、概述
(二)实施背景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 八大问题之首。
——胡锦涛
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作 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 重要抓手。
——温家宝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 2010年)规划纲要》提出22项量化指标,其中: “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 氧量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0%。是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之一。
日处理污水量(万吨) Daily wastewater treatment capacity (10,000 tons)
2002
120000300 20900400 220080005600 20700700 206008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2600 3300 4200 5200 6400 7700 9000
年份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十一五” 发电量预测
发电量,万亿 火力,万亿
16 14 12 10
8 6 4 2 0
炼油 焦碳 钢铁 水泥
2005年 2010年
“十一五” 其它高能耗行业增长量预测(万吨)
30 25 20 15 10
二、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能源、资源的巨大需求,使得我 国在较长时期内,严重污染的趋势仍将难以改变。
未来十五年(2020年)我国人口达14.6亿,经济总量再 翻两番。按现有资源消耗和控制水平污染负荷将增加4-5 倍。
地方保护主义、资金投入不足、治污工程建设滞后、结构 性污染依然突出等多种原因,使得污染治理的速度赶不上 环境破坏的速度。
(二)我市的总量减排形势
1、进展情况
2006年COD排放量为26.40万吨,减排率1.9%, SO2排放量为85.95万吨,增排了2.68%。
2007年SO2排放量为82.62万吨,减排率3.88%; COD排放量为25.13万吨,减排率4.81%。
2008年SO2排放量为78.24万吨,减排率5.30%; COD排放量为24.17万吨,减排率3.80%.
四、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
污染减排管理路线:污染物减排管理的技术路线、 保障措施和管理制度的总和。
坚持三大原则 落实四条检验标准 推进三大措施 建立三大体系 执行五项制度 强化七条保障措施
淡化基数 算清增量 核实减量
坚持三大原则
环境统计制度由于人员素质、企业利益、群众心理、错误 观念、制度缺陷等易出现虚报或少报,无从约束和查证。 过分追求2005年排放量的绝对准确既无可能,也无必要 。淡化基数不是不要基数,而是不唯基数,重在实效。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的形势和要求
牟燕 2009.08.26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全国环境问题 三、总量减排的形势 四、总量减排的管理
一、概述
(一)基本概念
排污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指将某一个控制区域如行政
区、流域、环境功能区等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按规定措施将排入这一区域 内的污染物总量,在一定时间段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以满足区域内环境质 量或环境管理要求的管理手段。
(一)全国主要污染物减排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