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紫砂壶的目数

合集下载

紫砂壶构成与制作

紫砂壶构成与制作
加底:在壶身成型时加一道足圈,并用脂泥复合嵌接,亦称“挖足”.加底、 脚圈应视主体造型而设置,用复子和勒子工具加工处理,亦有借鉴花盆底 足处理手法,在方壶上采用挖出“犴门”有扁梯形托榫足等。
钉足:它源于铜器鼎足,用钉足支架壶体,稳而不滞,透出灵气.型制大小,钉 脚高、矮、粗、细宜视主体而统一协调,圆器一般用三支钉足,方器则为 四支钉足,从实践使用而言,钉足不宜太高.
第13页/共33页
专业术语(二)
➢目数:紫砂矿料开采后,经风化、除杂质、粉碎,使用筛过滤后 泥料的粗细,称为目数。此过程亦叫过目。如今制作的紫砂壶, 采用不同的 泥料练制方法,基本目数控制在60目左右,以60目为 基准,相对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反之则越粗。
➢紫砂原矿:很多紫砂艺人在推介自己作品时,夸大选用“紫砂原 矿”。事实上,紫砂即原矿,破碎摧毁成泥,平常见到的紫砂壶 所用原料都是紫砂矿石加工出来的,俗称“练泥”。
➢半手工: 半手工壶,一般来说含有手工的成分在里面。简单说来 就是:可以壶嘴、壶把、壶盖等用手工制作,身筒用模具制作; 也可以是身筒用手工来完成,其它用模具制作。“半手工”也可 以是通过手工制作,在最后用范型模具为作品整形,完成最后的 校准工作等。在整个制壶过程中运用范型工具超过不多也可称
第9页/共33页
流形的鸭嘴:源于奶杯造型,一般用于茶器、咖啡具的造型上。
第5页/共33页
壶嘴(二)
上述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式仅指其基本形,依附于壶体又可在壶 嘴上分割筋纹,亦可加饰花塑器方法与壶把相统一。
(2)壶体孔眼:明代多为独孔,清代中后期为多孔,有三孔,七孔,九
孔等。七十年代出口日本的紫砂壶一度用球形孔,其孔要求排列整齐,
适合5个人以上饮用。
按器形来分: 紫砂壶按器型可分为圆器(圆货)、方器(方货)、筋纹器(筋囊器)与花

关于紫砂目数

关于紫砂目数

关于紫砂目数关于紫砂目数紫砂目数:紫砂矿料开采后,经风化、除杂质、粉碎,使用筛过滤后泥料的粗细,称为目数。

此过程亦叫过目。

目数也有历史,宋朝中期26目-35目;清朝早期35目;清朝中期为55目-60目;(由于1957前一直采用手工练制法,故目数较低,紫砂的通透性能更好,颗粒更粗,质感更强,这也是辨别老壶的标准之一)1958年开始出现机械过目,目数稳定在60目左右,1959年至今常用的有雷蒙粉碎机,以风力控制目数,机器粉碎的目数可高达140目-180目。

如今制作的紫砂壶,采用不同的泥料练制方法,基本目数控制在60目左右,以60目为基准,相对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反之则越粗。

颗粒目数的定义:所谓目数,是指物料的粒度或粗细度,一般定义是指在1英寸*1英寸的面积内有多少个网孔数,即筛网的网孔数,物料能通过该网孔即定义为多少目数:如200目,就是该物料能通过1英寸*1英寸内有200个网孔的筛网。

以此类推,目数越大,说明物料粒度越细,目数越小,说明物料粒度越大。

筛孔尺寸与标准目数对应:筛孔尺寸:4.75mm 标准目数:4目筛孔尺寸:4.00mm 标准目数:5目筛孔尺寸:3.35mm 标准目数:6目筛孔尺寸:2.80mm 标准目数:7目筛孔尺寸:2.36mm 标准目数:8目筛孔尺寸:2.00mm 标准目数:10目筛孔尺寸:1.70mm 标准目数:12目筛孔尺寸:1.40mm 标准目数:14目筛孔尺寸:1.18mm 标准目数:16目筛孔尺寸:1.00mm 标准目数:18目筛孔尺寸:0.850mm标准目数:20目筛孔尺寸:0.710mm标准目数:25目筛孔尺寸:0.600mm标准目数:30目筛孔尺寸:0.500mm标准目数:35目筛孔尺寸:0.425mm标准目数:40目筛孔尺寸:0.355mm标准目数:45目筛孔尺寸:0.300mm标准目数:50目筛孔尺寸:0.250mm标准目数:60目筛孔尺寸:0.212mm标准目数:70目筛孔尺寸:0.180mm标准目数:80目筛孔尺寸:0.150mm标准目数:100目筛孔尺寸:0.125mm标准目数:120目筛孔尺寸:0.106mm标准目数:140目筛孔尺寸:0.090mm标准目数:170目筛孔尺寸:0.0750mm标准目数:200目筛孔尺寸:0.0630mm标准目数:230目筛孔尺寸:0.0530mm标准目数:270目筛孔尺寸:0.0450mm标准目数:325目1英寸=25.42mm 。

紫砂壶泥料的目数(粗细)详解

紫砂壶泥料的目数(粗细)详解

紫砂壶泥料的⽬数(粗细)详解
紫砂泥料拥有双⽓孔结构,透⽓⽽不漏,让紫砂壶泡茶会越来越⾹,才造就了今天许多壶友对紫砂壶的喜爱,⽽紫砂壶的透⽓性好坏,跟紫砂泥料⽬数的⾼低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紫砂泥的“⽬数”也称为“码数”,是形容紫砂泥粗细的⼀个指标。

紫砂泥料在开采后,经风化,除杂质,粉碎,使⽤筛⼦过滤后泥料的粗细,称为“⽬数”。

所谓“⽬”就是:就是⼀平⽅英⼨筛⽹上有多少孔的意思。

⽐如:50⽬的泥料,就是说⼀平⽅英⼨的筛⽹上有50个⼩孔(⼀英⼨等于25.4毫⽶)⽬数这个数值越⼤,说明这个粉料越细,反之就越粗。

以50⽬为基准,相对⽬数越⼤泥料质感越细腻,反之则越粗糙。

⽐如⽤60⽬的筛⽹过⽬得到的是60⽬的泥料,⽤40⽬的筛⽹过⽬得到的则是40⽬泥料。

⽬数越⼤,泥料越细腻,⼿感越好,缺点泥越细透⽓性越差紫砂颗粒质感越看不出。

⽬数越⼩紫砂颗粒质感越明显透⽓性越好利茶性越好。

研究宜兴紫砂市场⼗⼏年,发现传统⼿⼯壶壶⽤40⽬到60⽬的⽐较多,⽽机车壶,⼿拉壶灌浆壶⽤80⽬,100⽬,120⽬的⽐较多。

个⼈认为泥料细腻的壶适合新⼿玩壶,或是送礼,即便对⽅不懂紫砂,细腻的东西⼈也容易被接受;40⽬颗粒的料适合⽼壶友,⼀是透⽓性好,容易泡养,质感好。

涨知识!3分钟帮你了解紫砂壶的目数

涨知识!3分钟帮你了解紫砂壶的目数

涨知识!3分钟帮你了解紫砂壶的目数一把紫砂壶的完美呈现,取决于泥料的好坏,制作者工艺水平高低等多种因素。

紫砂颗粒有粗细之分,所以每把紫砂壶的肌理效果是不同的,颗粒大有大的古朴气质,细有细的雅致。

目数对于紫砂壶的影响主要是内在的实用性以及外形上的美感度,花几分钟了解一下紫砂壶的目数知识相信对你了解紫砂壶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紫砂壶的目数含义紫砂壶不同的泥料产自于不同的矿区,刚开采出来的紫砂矿石需要经过挑选,然后经过风吹日打、日晒夜露数月甚至数年使得矿体成为松散小颗粒,之后除去杂料后,用石磨或轮碾机将矿料粉碎,最后要用不同规格的筛网筛选,过滤之后,泥料将会有不同的粗细程度之分,我们称为目数,实际上指的就是泥料的颗粒度。

紫砂的目数规格有很多,有20目,30目,40目,60目,80目,100目和120目等,但现在市面上制作的紫砂一般都是固定在60目左右,因为对于紫砂壶来讲,目数越大,意味着颗粒越小,那么泥料整体就会比较细腻。

反之,目数越小,颗粒越大,泥料整体就会比较粗糙。

40目60目二、目数和紫砂壶透气性小编在之前的文章有介绍过紫砂壶的双层透气孔对于紫砂壶的实用功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有部分网友留言小编:认为紫砂壶气孔大小是跟泥料的目数有关,泥料目数越小,颗粒越大,那么紫砂壶的透气性越强。

其实不然,紫砂的透气性,小编理解的为紫砂壶的气孔率,它是由于紫砂内涵物质,在烧制过程中的变化所形成,主要与窑烧温度和结晶形态有关!正常的情况下,颗粒数值相差不大的,比如30目与32目这样的,或者40目与60目这样的,透气性的大小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但是当目数越大,紫砂颗粒被研磨的很小,其内在的物理结构被破坏,目数数值相差100或100以上,那么透气性自然会有一丁点的差距,但是有的目数因为太大,已经没有透气性可言。

那么,我们在理解紫砂壶目数与其透气性的关系时,不能单纯的认为目数大小与透气性之间有什么正相关的关系,泥料的颗粒会被碾磨的有大有小,但是固定的物理结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紫砂壶的目数大小与其透气性之间是没有很大的关系的。

讲解紫砂壶鉴定技巧

讲解紫砂壶鉴定技巧

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紫砂器在造型、工艺手法、款识以及泥料装饰方面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

我们在掌握一般规律的同时,也要考虑其特殊性。

紫砂壶在收藏过程中,真伪鉴定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价值鉴定不是很权威。

面对这种状况只要我们在工作中掌握鉴定紫砂器的基本知识,通过造型理清时代的脉络,了解各个时期各家作品的不同风格及工艺手法,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鉴赏层次,就一定能去伪存真,还古代紫砂器的本来面目。

那么,上海紫砂壶鉴定该怎么做呢?上海御藏提醒,可从四个方面进行选择:砂质、颜色、加工手法、造型等。

综合来讲,近些年来收藏专家们在已经获得信息的前提下,基本上能从这些特征方面来很好的鉴定紫砂壶,都能大概的分析出年代特征了。

明清两代紫砂壶的生产完全是家庭式的作坊制,器物侧重反映的是紫砂艺人的个人风格,或规矩严谨,或粗放豪迈,或素面素心,或装饰华丽。

“自古茗壶似名人”是说壶的风格与古代文人雅士一样,各有千秋,而绝不雷同。

艺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展示出个性风采。

各具特色就形成了同一个时代个性之间的极大差异。

紫砂壶的鉴定则还处在摸索探求阶段,大体可以从几个个方面来考虑。

选购(一)、紫砂壶的实用性紫砂壶是用于泡茶注茶的。

所以,选购时不妨先就其实用的功能加以考量。

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其容积和容量的恰当,壶把的便于端拿,壶嘴出水的流畅,让品茗沏茶得以得心应手。

因此,选购紫砂壶应依据个人的饮茶习惯,考量壶的容量,壶嘴出水的顺畅,壶把执握的舒适等等。

因为,透过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产生情感,愉悦身心,百玩不厌,让人珍爱有加。

(二)、紫砂壶的工艺性紫砂壶的工艺性是指制作的技术水准,也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

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圈足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交待清楚与流畅。

尚须审视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施艺水准。

泥:紫砂壶独特之处在于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性。

所以评断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在于其用泥的品质。

壶说紫砂十二招

壶说紫砂十二招
1 .紫砂 壶泡茶 是 否好 喝最重要 的决定 性 因素 0
素 ,你 没 有经过 自己深入 考 证 ,结 果是人 云亦云 ,其 实是 靠不住 的 。新手玩壶 最 大的动 力应该就 是不 断的 自我否定 。
7 .壶 的实 用性 ,主要是 壶 盖 与身 筒 之 间的密 封
性 。因为 受工艺所 限 ,漏 水是 必然 的。是早 期 的壶 一 般都是 一次烧 成不 整 口的。 只要使 用过程 中壶盖不 渗 水 ,都应保 持原样 ,这是 对那段历史 的尊重 。 8 多看 少 买 ,着 力提高 综 合 素质 。 关于壶 形 其 .
有其 它的东 西可掩 盖 ,藏 无可 藏 ,反而越考验 工手 的 功 力 高低 和 艺 术 水 准 。 紫砂 壶 属 于 茶 文化 的组 成 部 分 ,追 求 的意境 为 “ 淡泊 平 和 ,超 世脱 俗 ”所 以古 拙 大度 为最 佳 ,清 秀趣味次 之 。至于 怎么提高 ,其 实方 法很 简单 ,先从传 统 的壶 形 玩起 ,哪个高手 和你说 这 款 壶的壶 形如此 了得 ,找 出这款传 统壶形最 经典 的图
思考 . 索 探
壶 说 紫 砂 十 二 招
毛 大 步

玩 紫砂壶不 可急功近 利 ,只能 一点一 滴的积
累 。表面细 得像 玻璃 一 样 的 ,这 种壶其 实 表面 已经 瓷化 。还算 得上 紫砂 吗? 颗粒 的甄 别 ,通过 肉眼是 可 以正 常 区分 的 ,制 作 紫 砂 壶 最优 的 目数 应 该 在
3 — 0目之 间 。过粗过 细 均会 对 紫砂 的工艺 步骤 , 0 6
造成 影 响 。
着 干涩 ,水色 不好 的料 子就 一定很 差 。现在练 泥 的工
夫 ,明针 的水平 ,烧什么窑 ,对泥料成色的影响要超过

紫砂壶目数及图示

紫砂壶目数及图示

紫砂壶目数及图示
鉴定紫砂壶的透气性好坏,跟紫砂泥料目数的高低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有的壶友在和我聊天的过程中经常问我的问题就是:是不是目数越多紫砂壶越好?我觉得不尽然。

紫砂泥的目数,也被称为是“码数”,是形容紫砂泥粗细的一个标准,以60目为基准,相对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反之则越粗糙。

在最初,紫砂泥的目数多位26-35目,清朝早期为35目,清朝中期为55-60目,1958年以后开始出现机械过目,目数稳定在60目左右,1959年至今常用雷蒙粉碎机,以风力控制目数,目数可高达140-180目。

如今制作的紫砂壶,采用不同的泥料炼制方法,目数基本在60目左右,但是有些商品壶,因采用的是灌浆技术或者拉胚制作而成的,目数也因工艺需要而较大,一般可以达到100目左右,所以透气性较差,因此并不被壶友们所承认。

壶友们在买壶的过程需要更多的注意高目数的紫泥和段泥,一般手工成型的(全手工壶和半手工壶)泥料的目数不会太高,除了李寒勇等高手掌握这样100目这样的高目数泥性外,多数艺师做出的壶在40-60目左右。

要是泥料无砂粒感,一定要谨慎。

但是,作为紫砂泥料当中的朱泥是却一个特例,朱泥小品壶多用于泡铁观音之类的乌龙
茶,这类茶对冲泡的温度比较高,为了达到最佳的逼香效果,朱泥壶,一般目数都比较高,在100-120左右,这样,透气效果差,却反而能价格茶香逼出极致。

紫砂壶目数图示:。

追壶人:紫砂壶目数怎么选

追壶人:紫砂壶目数怎么选

追壶人:紫砂壶目数怎么选
很多壶友买壶之前都会跑来问我,商家所说的目数是什么,应该选多少目数合适,今天就来统一给大家科普一下。

紫砂壶的目数就是指紫砂泥料的颗粒度,目数这个数值越大,说明这个粉料越细,反之就越粗。

选择紫砂壶时,目数选择我建议最好不要超过100,紫砂泥料烧成后的质感基调,大体由该矿料中的“砂”和“泥”的占比来决定,其中“砂”就是指颗粒(石英为主)、“泥”就是指脂粉(高岭石为主)。

两者既为共生、又为相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砂”主“骨”、“泥”主“肉”,在练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在寻找“骨肉云亭”的平衡点。

目数超过100的紫砂壶,所用泥料里的砂,基本已经被粉碎,相当于失去了紫砂壶“骨”,紫砂泥的含砂目数几多,决定了紫砂壶的透气效果,如果目数到达180甚至200目,那基本就无透气性可言了,所以目数并不是越大越好哦。

这时候有些壶友就疑惑了,既然目数大的紫砂壶已经失去了紫砂壶的本质“透气性”,那为什么还要做呢,其实这是设计商家利益的,比如矿源比较差,杂质过多影响观感,无奈只能加工成高目数砂料,以此弥补先天短板。

或者本身是外山料,油性不足,泡养后无起色,为了提升烧成后的水色、增强泡养后的效果,只能加工成高目数,以此来提高泥性。

当然这样一说壶友们该说,这样的话我就选个目数很低的壶,这总行了吧,其实也是不行的,因为目数过低,10目20目基本上已经可以称之为石头壶了,不能称之为紫砂,壶友们记住了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料了解紫砂壶的目数
泥料炼制
紫砂矿料从深逾百米的地下矿井开采出来,无论是紫泥、红泥、段泥,均称为“生料”,质坚如石,需经过一系列“炼泥”处理,方可成为“生泥”。

风化:先在矿场上选捡分类。

风吹雨打、日晒夜露数月甚至数年,以使矿体逐渐分解成片状,即“露天风化”,在成为松散小颗粒后才能通过石磨的投料孔上磨。

除去杂料:进行精选,去掉一些铁质、石灰岩、玄武岩等杂质。

拿一块巴掌大的磁铁在泥料里穿梭,吸出泥料中含铁的杂质。

矿料粉碎:用石磨磨成细粉,石磨制出的颗粒接近圆形,用它制壶后透气性会好很多。

粉料过筛:根据泥料要求的目数,用不同规格的筛网进行筛选。

加水拌和:在圆底大缸里加水调和,紫砂泥浸泡、和水都用雨水,若用自来水和泥,在烧制过程中,水中的净化剂成分会随着水分的挥发而在坯表形成盐析,使成品色泽变杂。

炼制成泥:手工炼制是将干粉加水拌匀,采用人工木杵槌炼或用石碾碾烂后,以锐器划开,断面发亮,泥组织各部分均匀和润即可。

湿泥掇块:手工掇块多为1尺多长的长方形。

陈腐发酵:将湿泥块放置地窖阴湿处或套缸内陈腐。

紫砂壶目数
紫砂泥目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码数,是指紫砂壶泥料的精炼程度,是衡量紫砂泥料粗细的一个指标,通俗来讲紫砂壶目数就是指紫砂泥料的颗粒细腻程度。

开采后的紫砂泥料,在经自然风化,除杂,碾压粉碎,筛子过滤之后紫砂壶原料的粗细,称为“目数”。

这个筛选的过程也叫“过目”。

通常人们以60目为基准,目数大于60目的是细的,目数小于60目的是粗的,也就是说目数越大泥料质感越细腻,目数越小泥料质感越粗糙。

紫砂壶泥料的目数与历代紫砂壶工艺发展也有莫大的关系,例如明代紫砂泥的目数多为25-30,清中期紫砂泥的目数则为55-60目,到了近现代已经发展为100-120目。

明代清代由于1958前一直采用手工练制法,故目数较低,紫砂的通透性能更好,颗粒更粗,质感更强,这成了辨别解放前老壶的标准之一,1958年以后开始出现机械过目,目数稳定在60目左右。

1959年至今人们用的是雷蒙粉碎机,它以风力控制目数,最高目数可达140-180目。

民国初年解放后但高于80目的泥料就不含砂了,不含砂何来紫砂,而低于40目上的泥料过于粗陋,所以目前最主流的目数依然是50-60目。

目数辨别
紫砂壶的胎质可以说都是泥料。

不同时期的泥料有着不同的泥质,而不同的泥质呈色肌理都是不尽相同的,历史上砂料颗粒目数呈现出由粗到细的演
变。

明代时期紫砂壶使用的泥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是粗糙的,这是当时的炼泥陶洗技术相对落后的原因。

目数在60目以下的砂料做壶,壶壁上会有很多凹凸感、颗粒感,但是透气性好点。

但是目数越小,颗粒感越强,烧制的时候容易跳砂,鼓泡、容易烧坏。

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越光滑,做出的壶比较好养,但是欠缺紫砂颗粒感。

如今制作的紫砂壶,采用不同的泥料练制方法,目数基本在60左右了。

目数越低,颗粒越粗,孔隙度也越大,用手指弹击声音沙哑、发闷。

灌浆使用的紫砂颗粒一般在200目左右,则使壶壁失去了应有的透气性,灌浆壶用的泥料目数细,无颗粒成分,有的还掺有较多的玻璃水,更加没有通透性。

关于紫砂目数,同种泥料,目数大点好还是小点好,要看藏者想要什么样发色的材质了,紫砂壶为了显出泥料不同发色的层次感还可目数调砂,如果要同样颜色也要层次感,可以把泥料打片烧低温,然后粉碎成不同目数的颗粒,调配进生泥里面打片再做壶。

另外调砂做骨的也很多,就如水泥和钢筋之间的关系一样。

俗话说“泥是肉,砂是骨”行家看壶,就看泥中是否有骨,真正的紫砂壶有骨有肉。

这样的壶才会更加具有灵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