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与转化”教学设计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转化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转化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转化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亚铁离子(Fe2+)和铁离子(Fe3+)是铁元素(Fe)的两种氧化态。
在化学反应中,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转化过程,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在水溶液中的转化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当亚铁离子和氧气接触时,氧气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并生成水。
这个反应可以简化为:4Fe2+ + O2 → 4Fe3+ + 2H2O反之,当铁离子和还原剂(如铁离子还原酶)接触时,铁离子会被还原成亚铁离子,同时还原剂被氧化。
这个反应可以简化为:4Fe3+ + 4e- → 4Fe2+这种氧化还原反应是生物体内一些关键生化过程的基础。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在生物体内起着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特别是在血液和细胞的代谢过程中。
亚铁离子在体内主要存在于铁蛋白中,这是一种可以储存和运输铁离子的蛋白质。
铁蛋白能够将亚铁离子吸附在其分子结构中,从而有效地避免其被氧气氧化成铁离子。
当亚铁离子需要被释放时,铁蛋白会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将其中的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从而释放出来。
铁离子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它能够携带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可以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而在组织中释放氧气。
当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被氧气氧化成铁红蛋白时,它会失去对氧气的亲和力,从而将氧气释放出来。
铁离子在细胞的代谢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细胞需要铁离子来合成DNA,RNA和许多重要的蛋白质。
铁离子还参与细胞中的呼吸链反应,这是一种将食物转化为可使用能量的过程。
此外,铁离子还参与体内的免疫反应,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以及许多其他生物化学过程。
然而,亚铁离子和铁离子过量或缺乏都会对生物体产生不利影响。
当体内铁离子过量时,它们可以与细胞和组织中的其它物质结合,形成自由基,导致细胞膜的氧化损伤和DNA的突变。
高中化学铁离子的转化教案

高中化学铁离子的转化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铁离子的转化反应
教学目标:
1. 了解铁离子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规律;
2. 掌握铁离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反应过程及其化学方程式;
3. 能够运用铁离子的转化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铁离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反应过程及其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铁离子的转化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演示、讨论、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通过展示铁离子的性质及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铁离子转化反应的兴趣。
二、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
1. 基本概念:铁离子的性质、颜色、溶解性等;
2. 铁离子的常见转化反应;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进行铁离子的转化反应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经历铁离子的转化过程。
四、讨论与解析(1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铁离子的转化规律,并讨论不同条件下铁离子的转化反应过程。
五、练习与实践(2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的探讨,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铁离子的转化反应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亚铁离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亚铁离子的性质,包括其氧化还原性质。
2. 探究亚铁离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过程。
3. 通过实验现象,分析亚铁离子的化学行为。
二、实验原理亚铁离子(Fe²⁺)是铁元素的一种氧化态,具有还原性。
在特定条件下,亚铁离子可以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Fe³⁺),也可以被还原成金属铁(Fe)。
本实验主要围绕亚铁离子的氧化还原性质进行,通过加入不同的试剂观察其转化过程。
三、实验材料1. 氯化亚铁(FeCl₂)溶液2. 氯水(Cl₂溶液)3. 铁粉4. 硫氰酸钾(KSCN)溶液5. 稀盐酸(HCl)6. 实验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玻璃棒等四、实验步骤1. 制备亚铁离子溶液:取一定量的氯化亚铁固体,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配制成亚铁离子溶液。
2. 观察亚铁离子溶液的颜色:将亚铁离子溶液倒入试管中,观察其颜色。
正常情况下,亚铁离子溶液呈浅绿色。
3. 氧化亚铁离子:a. 向亚铁离子溶液中加入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加入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4. 还原亚铁离子:a. 向亚铁离子溶液中加入铁粉,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加入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5. 观察亚铁离子的沉淀反应:a. 向亚铁离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加入过量铁粉,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五、实验现象1. 亚铁离子溶液呈浅绿色。
2. 加入氯水后,溶液颜色变为棕黄色,说明亚铁离子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
3. 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颜色变为红色,进一步证实了三价铁离子的存在。
4. 加入铁粉后,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说明亚铁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铁。
5. 加入过量铁粉后,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说明三价铁离子已被还原成金属铁。
6. 加入稀盐酸后,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说明亚铁离子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
7. 加入过量铁粉后,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说明氯化铁被还原成亚铁离子。
六、实验分析1. 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氯水氧化成三价铁离子。
高中化学《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试讲稿

高中化学《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1、开场白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高中化学组的XX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2、魔术导入师:同学们,上课!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呢,老师先给同学们变一个魔术,请大家注意观察讲台上的烧杯,我将茶水倒进烧杯中,用老师手中的玻璃棒轻轻搅动,同学们看!茶水变黑了!现在老师再用玻璃棒的另一端搅拌变黑了的茶水,看看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咦,变黑的茶水又恢复了茶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师:这其实是一种化学现象,老师在玻璃棒的一端蘸上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草酸晶体粉末。
在用蘸有绿矾的一端搅拌时,茶叶水中的单宁酸,与绿矾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叫单宁酸铁也就是亚硝酸铁的蓝黑色物质,从而使茶叶水显黑色;而草酸具有还原性,在用蘸上草酸晶体的另一端搅拌时,草酸将三价的铁离子还原成二价的亚铁离子,从而褪去黑色恢复茶色。
这个魔术实际上就是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相互转化。
而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相互转化的条件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3、新课讲授师: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化合价从正二价变为正三价,化合价升高,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要实现亚铁离子与铁离子间的相互转化需要加入什么?师:对,需要加氧化剂。
要实现铁离子转化为亚铁离子,应加入还原剂。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师:现在呢,老师准备了铁粉、.1mol-1FeCl3溶液、.1mol-1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几种化学药品。
哪位同学知道老师提供的这几种化学药品中,谁可以做还原剂,谁可以做氧化剂呢?这位同学,你来回答!师:哦,你说铁粉可以作为还原剂,新制氯水可以做氧化剂。
回答正确,请坐!师: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KSCN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呢?师:对,KSCN遇Fe3+生成血红色络合物Fe(SCN)3,可以用来检验Fe3+离子。
师:原理我们知道了,也找到了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药品分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Fe3 和Fe2 的转化及检验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Fe3+和Fe2+的转化及检验教材分析1、学生分析⑴新课学习之前,学生已有的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故可以让学生书写离子方程式,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Fe3+和Fe2+相互转化所需要的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相互转化的实验,总结三价铁和二价铁的检验方法。
⑵新课学习中,学生心理特征分析:铁元素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新课按“生活→化学→生活”的主线,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现实问题的素养。
2、教学内容分析用江西南昌县刘家村的“怪水”现象引入新课,演示“茶水→墨水→茶水”实验,由此揭秘Fe3+、Fe2+之间相互转化。
茶水变色实验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结合进一步分析实现三价铁离子和二价铁离子相互转化的条件。
最后回归生活,解释补铁药品外加薄膜衣以及与维生素C搭配使用更利于吸收的原理,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证明。
学生自主总结三价铁和二价铁的检验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掌握Fe3+、Fe2+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⑵学会书写Fe3+和Fe2+相互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⑶学会用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4)学会Fe3+、Fe2+的检验方法2、过程与方法⑴观察Fe3+和Fe2+相互转化的实验,提高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和分析能力。
⑵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分析Fe3+和Fe2+相互转化的条件,总结Fe3+、Fe2+的检验方法。
⑶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拓展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刘家村“怪水”现象的情境、“茶水变墨水,墨水变茶水”的实验、生活中的补铁药品,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培养化学联系生活的意识,增强用化学来解释生活现象的观点。
(3)了解茶水变墨水,墨水变茶水的原理,强化铁离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
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检验及转化

实验探究2、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相互转化。(学生分组探究)
试管中所加试剂
向试管中所加试剂
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
如何验证所得产物中铁的价态
FeCl2的溶液
新制的氯水
FeCl3的溶液
铁粉
同学交流,老师总结评价。
实验探究3、现有FeCl2、FeCl3、Cu粉、维生素C(已知它具有还原性)酸性KMnO4溶液,也可以自选试剂,请同学们自行设计实验来验证铁离子及亚铁离子的性质。完成下表
试管中所加剂
向试管中加入的试剂
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
FeCl3溶液
NaOH溶液
FeCl2溶液
NaOH溶液
同学交流,教师和同学一道总结、评价。
过渡:多量的铁离子可以用此种方法检验,那么铁离子浓度较小时,加NaOH溶液,现象会不明显,那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更好的方法呢?
教师演示:向存有FeCl3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其现象并描述。
实验目的
试管中先加入的试剂
后向试管中加入的试剂
实验的现现象
实验原理
成果:
[学生共同得出结论]:
1、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2、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以及检验。
[活动后思考]实验室中如何保存FeSO4溶液?
评估:
评价内容
优秀
良好
一般
提出问题的能力
独立探究的能力
发言的积极性和条理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
提:
如果你的教学设计方案被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选中,你想在上面签署你的名字吗?
请单击选择:
是否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化学性质;2.掌握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之间的互相转化反应;3.能够分析和解决与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性质;2.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之间的转化反应。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之间的转化反应过程;2.分析和解决与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亚铁离子的性质:化学式、颜色、氧化还原性等。
(2)铁离子的性质:化学式、颜色、氧化还原性等。
(3)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相互转化反应。
2.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讲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反应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反应,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理论知识;(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与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性质?”引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
2.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亚铁离子的性质:化学式为Fe2+,呈淡绿色,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
(2)介绍铁离子的性质:化学式为Fe3+,呈黄色,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
(3)讲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相互转化反应:亚铁离子可以被氧气氧化为铁离子,而铁离子也可以被还原为亚铁离子。
3.实验演示(25分钟)(1)实验1:将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滴加入含有氧气的溶液中,观察溶液的变化。
(2)实验2:将含有铁离子的溶液滴加入还原剂溶液中,观察溶液的变化。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反应过程和实验现象。
4.讨论与分析(25分钟)(1)讨论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反应过程,并总结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分析与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与计算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自备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自备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过程;2. 掌握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化学反应;3. 掌握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定量分析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定义与性质;2.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3.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化学反应;4.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定量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例,简要介绍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的互相转化和化学反应;2. 实验操作:布置有关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实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并分享解决方法,促进学习的互动和交流;4. 学生报告:每位学生选定一个亚铁离子或铁离子相关的主题,独立完成调研和报告。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定义与性质1. 用PPT简要介绍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概念和性质。
2. 提出问题,通过讲解和互动探讨帮助学生理解反应中亚铁离子与铁离子发生的电子转移过程。
第二课时: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1. 介绍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的方法,如加氧气氧化等,重点讲解氧化反应中亚铁离子的电子转移过程以及原子结构的变化。
2. 介绍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的方法,如加入还原剂等,重点分析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路径和原子结构的变化。
第三课时: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化学反应1. 讲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常见化学反应,如还原、氧化、络合、沉淀反应等。
并结合实例,分析反应中离子的电荷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布置有关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化学反应的实验,掌握反应条件和实验方法,分析实验中的重点和难点。
第四课时: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定量分析方法1. 介绍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常见定量分析方法,如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等,掌握各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
2. 通过实验掌握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操作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江苏省高中化学优秀课评比“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与转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 2009年6月第5版)
叶书林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了解Fe3+的氧化性,认识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
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仅限于Fe3+分别与Fe、Cu的反应,的反应。
以及Fe2+与Cl
2
【教材分析】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最常见的变价金属,铁在生命领域、现代社会均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苏教版必修教材化学1专题三第二单元《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以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主要内容,介绍了铁离子的检验,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与相互转化条件,不同价态的铁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从教材表面看,对学生的知识、能量要求并不高,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巩固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更是让学生体验化学知识与生命健康、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极好时机。
【学生分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四星级高中的学生,他们基础较好,求知欲望强,乐于展现自我。
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铁及其化合物在初中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具备了基本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有较为充足的知识储备。
在能力层面上,通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完整的实验探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加强。
在心理层面上,学生对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兴趣浓厚,有较强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有极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却不知实际问题的处理远比书本知识复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
(2)学会用多种方法鉴别铁离子、亚铁离子。
(3)了解铁离子、亚铁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过程】
1 课堂引入
这是一张真实的验血报告单,数据显示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偏低。
我们看看医生的诊断——缺铁性贫血,贫血就要补血。
本节课,我们将探寻补血剂中的“铁”!
〖教师〗表演魔术:黄墨水在白滤纸上写出红色“铁”字
2 补血剂的“红外套”——氧化铁
〖展示〗硫酸亚铁片的说明书展板
〖学生〗第1次阅读硫酸亚铁片的说明书,寻找含铁化合物;观察塑料密封袋中的红色药片、白色药片,猜测物质成份并研碎白色药片观察内部颜色。
红色物质——氧化铁;淡蓝绿色物质——硫酸亚铁。
〖展示〗硫酸亚铁片的三层结构(图1)
图1 硫酸亚铁片的三层结构实物照片
〖教师〗吞服药片是连同包衣一起内服的,这时候谁帮助它脱掉“红外套”?
〖学生〗胃中的盐酸
〖教师〗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的产物中含有铁离子。
你知道检验Fe3+有哪些方法吗?
〖学生甲〗根据溶液颜色,Fe3+是棕黄色。
〖学生乙〗我认为可以选择氢氧化钠溶液。
〖学生丙〗还可以选择硫氰化钾溶液。
〖演示实验〗检验药片“红外套”的盐酸浸泡液中的铁离子
〖归纳〗列表对比Fe3+的三种检验方法并进行评价
〖揭秘〗魔术里隐含的化学知识。
3 补血剂的“绿身体”——硫酸亚铁
〖过渡〗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药片的红外套确实是氧化铁。
现在我们来研究除去红外套的白色药片。
你能设计检验药片淡蓝绿色部分含铁元素的实验方案吗?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用水溶解已经研碎的白色药片,然后加检测试剂(1号试管——硫氰化钾溶液,2号试管——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问题〗1号试管在滴加KSCN溶液之前,你预期有什么现象?为什么现在没有出现预期的现象?难道这是一瓶黑心药?
〖学生〗预期溶液颜色会变成血红色。
淡蓝绿色部分含的是亚铁离子,不是铁离子。
〖教师〗请从价态角度分析,亚铁离子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可能有氧化性、还原性。
〖问题〗请问亚铁离子与哪一类物质反应时表现还原性?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氧化剂?请利用提供的试剂(氯水、双氧水)验证我们的理论分析。
〖学生实验〗亚铁离子与氧化剂的反应
〖教师〗请看说明书的【性状】栏目,思考药片包衣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学生〗第2次阅读说明书,回答:防止亚铁离子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铁离子。
〖过渡〗2号试管中灰绿色沉淀为什么变成了红褐色沉淀?氢氧化亚铁沉淀是灰绿色吗?我给大家演示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图2)。
图2 制备氢氧化亚铁的装置
〖讲述〗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硫酸亚铁要新制,因为久置的亚铁离子会被氧气氧化成铁离子;②溶液要煮沸,煮沸是为了赶走溶液中溶解的氧气;③注射器尖端要伸入液面以下,如果在U形管管口上方滴加,液滴在自由落体过程中就会溶解氧气;④植物油提供无氧环境,避免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与空气接触。
所有这些措施可以保证我们较长时间看到美丽的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
〖设问〗同学们之所以没有看到白色沉淀都是谁惹的祸?
〖学生〗氧气。
〖过渡〗在空气中,白色沉淀快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是氢氧化亚铁特有的现象,常用于亚铁离子的检验。
〖归纳〗列表对比Fe2+的三种检验方法并进行评价
〖设问〗结合上述性质,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相互转化的条件吗?
〖学生〗还原剂能使铁离子转化为亚铁离子,而氧化剂能使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
5 收获与质疑
〖过渡〗本节课同学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了补血剂——硫酸亚铁片中两种价态的铁元素,你能谈谈你有哪些收获吗?
〖学生〗①通过实验认识了Fe3+、Fe2+的性质、转化及检验。
②进一步加深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与运用。
③体验了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解决问题。
④认识了一些新物质,如KSCN、Vc、NaNO
等。
2
⑤化学是一门实用的科学
……
〖教师〗同学们关于说明书和本节课的学习还有没有疑问,可以拿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学生〗第4次阅读说明书,提出为什么“本品不应与浓茶同服”?
〖演示实验〗浓茶与铁离子的反应
〖结束语〗本节课,我也有很大的收获,首先是认识了这么多新同学,其次,看到大家积极的参与探究,我感到很快乐!谢谢大家。
【教学设计反思】
新课程强调改变过去单一的接受式学习的影响,要注意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新问题,设计新实验,解决新问题,将探索推向深入,也就是“在做中学”,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主要考虑了三个问题: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
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本节课围绕补血剂中铁为主线展开教学,市面上的补血剂有很多种,形态上有固态的、液态的,成份上有琥珀酸亚铁、硫酸亚铁、乳酸亚铁等。
最终我选择了硫酸亚铁片作为本节课的主角,因为该补血剂中的亚铁
离子含量相对较高,容易观察明显现象,同时该补血剂使用了氧化铁作为着色剂,可以作为铁离子的来源,保证了无论是学生小组实验还是教师演示实验均以该补血剂作为研究对象,在阅读说明书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在一系列活动中掌握铁离子的检验,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与相互转化条件。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通过设计“黄墨水写红色字”的墨术、亚硝酸钠中毒的急救、浓茶变色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有关问题,更因为这些化学知识的新奇性、实用性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观念,我认为首先必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是兴趣的、实用的,所以我选择以补血剂——硫酸亚铁片为载体展开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掌握了相关知识与技能,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引领学生在实验中思考,有效的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激情与从化学视角看现实问题的科学素养。
从大的尺度看本节课的教学,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特别是转化也只是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一个典型实例,因此,学会用变化的观念、分类的观念和守恒的观念都是我所关注的,希望化学学科观念的种子能在这群孩子的脑海中发芽,而不仅仅是所谓的化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