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山行》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山行》教案7

《山行》教案7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山行》教学实录教学目标: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斜”字。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难点: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想象导入,初步感知:师: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有幸请来了一位唐代有名的大诗人——杜牧,(课件)你还读过他写的哪些古诗呢?(《江南春》、《中秋》、《秋夕》、《清明》等)师:小朋友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啊这位大诗人想带着我们一起去山上行走一番呢,愿意和杜牧先生一起去的小朋友请闭上你的眼睛。

(配乐)这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走在一条由小石子铺成的小路上,小路弯弯曲曲一直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远远望去,在那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为深山增添了许多生气。

再看,那一片被夕阳照射下的枫林,真是太迷人了,正是因为它的美丽,所以我得停下车来,好好的观赏一翻。

你瞧,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怎能不叫人喜爱呢!师:请大家睁开眼睛,回到我们的课堂,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都是我们到山上行走时所见到的,因此我们的杜牧先生挥毫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句,诗名就是-——《山行》(板书),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一)识字教学师:刚才老师用了很多句子描述了山上的美景,但诗人仅用了四句诗句,赶紧自己读读它的精妙之处吧!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全诗,遇到不会读的字词可以圈一圈,多读几遍。

师:诗中的词语宝宝都跑到老师的课件中来了,谁来读读?(课件)师:还有想读的吗?请你领读。

师:都会读吗?咱们开火车读读怎么样?师:瞧,老师把生字宝宝的朋友去掉了,你还能帮他们找找朋友吗?(课件)(二)通读全诗师:现在咱们的生字宝宝都跑到古诗中去了,你能把古诗读好吗?谁来试试?师:(板书:斜)第一句他读对了吗?谁来帮帮他?师:单个的这个字我们读xi,如斜坡,但是这个字放到古诗中要读xi,谁来读读?现在你会读了吗?请你再来试试。

4《古诗三首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这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山行》,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体验、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2. 诗歌内容:诗中描写了诗人行走山间,欣赏深秋山林景色的所见所感。

3.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押韵严格,对仗工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山林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美好体验,激发学生对《山行》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山行》,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然后学生自主朗读,感受古诗的美。

3. 解读:教师逐句解读《山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山行》中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背诵:学生自主背诵《山行》,教师检查并指导。

6. 拓展: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如《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等,比较它们的异同,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山行》2. 诗歌背景:唐代诗人杜牧3. 诗歌内容:描写深秋山林景色4.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5.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6.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意境,培养审美情趣七、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并默写。

《山行》课堂教学实录

《山行》课堂教学实录

《山行》课堂教学实录【小编寄语】《山行》课堂教学实录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到优质教学案例。

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情景再现,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一起来看看吧! 《山行》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先请问同学们,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生:喜欢冬天。

因为冬天可以堆雪人,而且冬雪后的景色也非常美。

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生: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吃冰糕,穿裙子;可以戴太阳帽,可以游泳。

生:我喜欢春天,春花灿烂、万紫千红、春风和煦、景色怡人。

师:确实,一年四季各不相同,只要我们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就会觉得四季都是美的。

但是,秋天,在多数人的眼里却是一个悲凉的忧郁的季节,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清代女诗人秋瑾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歌,但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眼里,秋天却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胜景;在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的笔下,秋天更是有着“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壮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牧的《山行》,并和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进行比较阅读,跟随他们去欣赏秋天的美景,去感受赏秋的情怀。

(板书:山行杜牧)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需要达到哪些要求哪?请看大屏幕:找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二、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以比较、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发现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初读古诗下面,我们来听这首诗的录音朗读。

(屏显画面)同学们跟录音读。

自由朗读。

四、理解诗意。

师:下面同学们结合注释,试着理解诗意,有不懂的地方,同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学生看注释,交流。

师:《山行》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生: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分析、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课⽂原⽂ ⼭⾏ 【唐】杜牧 远上寒⼭⽯径斜, ⽩云⽣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花。

赠刘景⽂ 【宋】苏轼 荷尽已⽆擎⾬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灯明。

【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知识点 ⼀、我会写 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赠送、回赠) 刘liú(姓刘、刘海⼉) 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 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 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 君jūn(君⼦、君⾂、国君) 橙chéng(橙红、橙⾊、鲜橙) 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 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 ⼆、我会认 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 傲ào(骄傲、傲⾻、傲慢⽆礼) 橘jú(橘⼦、橘红⾊、橙黄橘绿) 三、多⾳字 ⾏ háng(银⾏) xíng(不⾏) 挑 tiǎo(挑灯) tiāo(挑选) 四、古诗诗意 ⼭⾏诗意:⼀条弯弯曲曲的⼩路蜿蜒伸向⼭顶,在⽩云飘浮的地⽅有⼏户⼈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那⽕红的枫叶⽐江南⼆⽉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诗意:荷叶败尽,像⼀把遮⾬的伞似的叶⼦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机勃勃。

别以为⼀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不禁思念起⾃⼰的家乡。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山行》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山行》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山行》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想】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郎朗上口。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牢记一个“实,,字,遵循诗教规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引领学生一步一趋地进入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生活。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整体读、理解读、想象读、延伸读、布置选择性作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学生营造一个美读、读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激发兴趣。

1.你喜欢读古诗,背古诗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诗一般的境界。

四季皆入诗,四季皆入画,你能从你了解的古诗中找出描写四季的诗来背一背吗?(师根据学生背诵情况及时鼓励,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2.(多媒体出示: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

3.(屏幕画面出示一首正楷的《山行》,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诗的境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行》,从诗中去领略一番秋天山林的美景。

4.释题:在山上行走。

5.简介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初读诗歌,落实读通。

1.教师范读。

2.指名读,结合读指导读准节奏,读准字音。

3.说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板书到黑板上。

(1)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2)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3)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4)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5)“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

山行课堂实录一等奖

山行课堂实录一等奖

山行课堂实录一等奖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能来背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呢?刚才我们欣赏了几首千古流传的诗歌,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山行》。

二、板书课题,作者。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那么图上画的是哪首古诗的内容?谁能根据图意来猜一猜图上画的是哪首古诗呢?(山行、夕阳、寒山、石径、车马)“山行”二字既点明了题目,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路上的石头洁净光亮,两旁的山峦叠嶂,松柏青翠。

图上的内容对应的是那句诗?三、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1. 指名认读,齐读。

2. 出示卡片,齐读。

强调“径”的读音。

3. 结合插图理解“寒山、石径、人家、白云”的意思。

四、学习第一句。

现在老师要带大家到这幅画的背后去寻找诗人的足迹,大家轻声读第一句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 谁来读一读这句诗?你读懂了什么?2.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板画。

3. 小结:第一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林美景图,不同的颜色给人不同的感觉,你们喜欢这美丽的景色吗?让我们一起把这美景读出来吧!齐读第一句诗。

4. 谁来试着不看课本把这句诗背下来?齐背第一句。

5. 在你的记忆中还有哪些写山的诗?五、学习第二句。

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景色,诗人看到后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 谁来读一读这句诗?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坐爱枫林。

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坐爱”的意思?“坐”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可以换成“爱”字)看来诗人是坐着看枫林爱看还是……(边看边停下车来欣赏)。

可见这枫林晚景吸引住了他。

诗人是怎样赞美这枫叶的?谁来读一读?这火红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作者用了什么词来赞美它?(红于)红于还可以说红得怎么样?(很红)从这个词可以看出诗人是非常喜欢这红火的枫叶的。

谁来试着把诗人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2. 小结:在这两句诗中作者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林秋色图,那红火的枫叶装点了秋天也装点了诗人的心。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4 古诗三首名师教学片段实录◆《山行》图文结合,在想象中感受诗韵(教学重点)(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师:仔细观察这幅图,哪些景物在诗中可以找到,就用笔圈出来。

生:我找到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师:再仔细看看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某一种景物。

生:我看到了一座高山,地上有很多落叶,看上去一点儿生气也没有。

师:是啊,这就是深秋时节的山,也就是诗中的“寒山”。

生:我看到一条石头铺的小路弯弯曲曲地延伸到山里。

师:你看得真仔细,诗中哪个字是“弯弯曲曲”的意思呢?生1:应该是“斜”。

生2:远远望去,在山顶那里有一朵朵白云,我能看到几户人家的房子。

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听到了他们养的大黄狗在叫,看到了小孩子在跑。

师:你想得真有意思。

一下子让这幅画活了起来。

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两句。

(生有感情地齐读一、二两句)生:我喜欢山上的枫树林,叶子红红的,让人喜欢。

(课件出示红枫的图片)师:远远地看,这些枫树叶像什么?凑近一看,它们又像什么?风一吹,它们又成了什么?生1:远远地看,这些枫树叶就像一团团火在跳。

生2:凑近一看,它们又像一个个红色的手掌。

生3:风一吹,它们变成了一条条红色的金鱼游来游去。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为什么?生:我最想待在那里,哪里也不想去。

因为我太喜欢这些枫叶了。

师:诗人和你一样,他也喜欢这里的景色,所以停下车不走了。

这里的“坐爱”就是“因为喜爱”的意思。

师:深秋的山充满了生机。

让我们一起把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吧!(生有感情地齐读)赏析: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图文结合,从诗中找出图上的景物,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景物的样子。

这正是让凝练的文字形象化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解和感悟诗意的一种外在表现。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由画面理解字词,不仅理解了诗意,而且能感受到山林缥缈的美感。

山行_教学实录

山行_教学实录

山行_教学实录第一篇:山行_教学实录《山行》教学实录教学过程:一、想象导入,初步感知:师: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有幸请来了一位唐代有名的大诗人——杜牧,今天啊这位大诗人想带着我们一起去山上行走一番呢,愿意和杜牧先生一起去的小朋友请闭上你的眼睛。

(配乐)这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走在一条由小石子铺成的小路上,小路弯弯曲曲一直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远远望去,在那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为深山增添了许多生气。

再看,那一片被夕阳照射下的枫林,真是太迷人了,正是因为它的美丽,所以我得停下车来,好好的观赏一翻。

你瞧,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怎能不叫人喜爱呢!师:请大家睁开眼睛,回到我们的课堂,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都是我们到山上行走时所见到的,因此我们的杜牧先生挥毫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句,诗名就是-——《山行》(板书),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一)识字教学师:刚才老师用了很多句子描述了山上的美景,但诗人仅用了四句诗句,赶紧自己读读它的精妙之处吧!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全诗,遇到不会读的字词可以圈一圈,多读几遍。

师:诗中的词语宝宝都跑到老师的课件中来了,谁来读读?(课件)师:还有想读的吗?请你领读。

师:都会读吗?咱们开火车读读怎么样?师:瞧,老师把生字宝宝的朋友去掉了,你还能帮他们找找朋友吗?(课件)(二)通读全诗师:现在咱们的生字宝宝都跑到古诗中去了,你能把古诗读好吗?谁来试试?师:(板书:斜)第一句他读对了吗?谁来帮帮他?师:单个的这个字我们读xi,如斜坡,但是这个字放到古诗中要读xi,谁来读读?现在你会读了吗?请你再来试试。

(指刚才读错的学生)一起读读。

师:古诗虽然短,但是要读好它也不容易,谁能正确通顺的把它读一读呢?咱们男女同学比一比怎么样?(请一位女同学和一位男同学比赛着读)师:谁来说说谁读得好,为什么?师:还想比吗?谁来试试?师:一起读读。

三、以画为媒,读中感悟:师:一开始,老师用了一段文字描述了许多景物,诗中也有吗?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些景物吗?请小朋友们默读全诗,把这些景物划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
《山行》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让学生说说眼中的秋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山行》)。

2、指名读题,读准“行”字。

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
生:(在山上行走;走在山路上等)
师:(课件出示山行图)是啊,就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辆马车在山道上缓缓前行,身着一袭青衫的诗人正悠闲地坐在车上。

山道两旁古木参天,黄叶翻飞。

林间不时传来啾啾的鸟语,唧唧的虫鸣。

山中的美景激起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便有了这首《山行》
3、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指名同学读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指导学生初悟古诗:
师:读着优美的诗歌,我们和诗人一起走进了幽静的山林,一处处秋天的
美景纷纷呈现在眼前,那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生: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2、诗画结合,品读一、二句:
师:那么诗人停车前看到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二句。

生:齐声朗读一二句
师:这样的景色美吗?
生:美。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围绕从“石径斜”三个字体会出小路弯弯曲曲的,用石头砌成的小路很美。

师:从石径可以看出这条是一条用石头砌成的小路,那诗中有没有告诉我们这条小路是怎样的呢?
生: 弯弯曲曲的。

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呢?
生:从“斜”字可以看出了。

师:对了,这个“斜”是弯弯曲曲、崎岖不平的意思。

师:那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哪儿去呀?
生:山上。

师:诗中还有什么让你感觉到非常美?
生:围绕从“寒山”感受到美。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寒山”是深秋时节的山,山上红一块,黄一块,绿一块,感觉比较美等
师:还有什么让你感觉到美的吗?
生:从“白云深处有人家”感觉到很美
师:“白云生处”的云是怎样的?
生:很白很白的;朦朦胧胧的;像轻纱一样,很薄很薄。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那袅袅的白云似轻纱,似薄雾,若有若无,瞬息万变。

而且在这白云生处还有什么呀?
生:隐隐约约的人家。

师:大家欣赏着如此动人的景色,你会怎么来读这句诗呢?(指名读一二句)
师:好,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生: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师:说得太好啦!
3、诗画结合,品读三,四句。

师:面对这片枫林杜牧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三四句,并回答问题。

生:这些枫叶比二月里鲜艳的花还要红。

师:出示图片。

大家瞧,从这些图片中,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这些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
生:是
师:那你能说说在你的印象中二月花是怎样的吗?(请学生回答)
生:围绕是非常艳丽、千姿百态,千娇百媚,婀娜多姿回答
师:大家能不能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呢?
生:二月花是婀娜多姿的;二月花是多姿多彩的;二月花是姹紫嫣红的;
二月花是万紫千红的;二月花是争奇斗艳的。

师:是啊,听着你们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一朵朵二月花在眼前竞相绽放,真是美不胜收啊!怪不得古往今来有那么多的诗人赞美过它。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诗句是赞美花的?
生: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生: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 ...
师:对,从这些诗句中我们看到了万紫千红的花儿绘成了一幅美丽的花卷。

看来同学们读过的诗真多,老师也找到了几句,咱们一起来读读(课件出示诗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二月花的确是娇美、艳丽动人,可诗人眼前的枫林好似沾着露珠的红玛瑙,又仿佛山坡上飞过的一团团流火,还宛如天边绚丽夺目的朝霞,使诗人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是啊,从一个“红于”中我们分明能感受到诗人对枫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让我们带上这份浓浓的喜爱读读这句诗。

(全班齐读诗句)
师:诗人是多么喜爱这片枫林啊,我们还能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诗人被这片枫林深深地吸引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并思考。


师:有了想法,可以轻轻地和同桌说一说。

(生自由交流。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从“停车”这个词中回答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他特意把车停下来,来欣赏这片枫树林。

师:说得对,诗人正是因为喜爱这片枫林,所以把车停了下来,静静地坐着欣赏。

师:诗中又说到“枫林晚”,这个“晚”字是晚上的意思吗?
关于这个晚字的解释,至今学者专家还存在着分歧,还有人认为是时间长的意思呢!同学们
师:谁能把这两句的诗意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生说诗意,师评。

4、全班朗读整首诗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啊,我感觉到诗人已经被这片枫林深深地吸引了。

请你再想一想面对着这样美丽的枫林,诗人会站在什么地方欣赏呢?
生:略
师:也许诗人仔细的端祥过每一片枫叶,也许他也远远的欣赏过这漫山的枫林,但无论走近,还是走远,无论在高处还是在树下,这枫林都让诗人深深的陶醉了。

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首诗,读出诗人陶醉的感觉。

生:齐读。

5、整体感悟
师:读着《山行》,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寒山石径很美,可诗人不曾停留,白云人家很美,可诗人不曾留恋,二月春花更美,可诗人却独爱霜叶,让我们伴着诗人的爱、随着深秋的美再次读读这首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