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攸关的烛光导学案
生死攸关的烛光导学案 (1)

《生死攸关的烛光》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课文人物在危险面前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懂得遇到问题要冷静地应对,寻找解决的方法。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积累语言,提升表达水平。
4、继续学习写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在阅读中写作,逐步提升写作水平。
【重点难点】重点:感受课文人物在危险面前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懂得遇到问题要冷静地应对,寻找解决的方法。
难点:继续学习写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在阅读中写作,逐步提升写作水平。
【学法指导】1、读中感悟。
反复品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人物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对人物形成自己的评价。
2、使用情节曲线图理清文章脉络。
3、环境描写的作用,在读中要重点体会。
【知识链接】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及其仆从国发动了一次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倍)、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1亿零221万余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
【课前预习】1.我能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写会19个生字,并写出词语。
zhú yǐ xī láng蜡( ) ( )子( )灭恶()chuǎng yuè chú( )进( )读()房2.我能通过查字典读准词语:生死攸关俘虏强盗行列搜集盟军剩汤蜡烛揉皱泄露不堪设想3.“生死攸关”的意思是本文中用生死攸关形容烛光,可见烛光4.本文主要写的是【学习过程】一、预习自测。
1、第1、2小题组内对学。
2、第3、4小题每组选派1-2名代表汇报。
二、合作读议,体会人物形象。
1、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并小组内交流:(1)、伯瑙德母子三人是怎样巧妙地与德国军官周旋的?找出母子三人的言行,用“——”画出母子三人的语言,用“∆”标出表示母子三人动作的词语。
(2)、课文的题目是“生死攸关的烛光”,读了全文,你认为从哪些语言可以体会到“生死攸关”,请用“~~~”画出来,并反复朗读、体会。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精选12篇)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精选12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了解伯德夫人一家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4、朗读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语句,感受伯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自主、质疑,把握课文的内容。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后,有条理地复述故事情节。
3、交流探究,表达自己阅读的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记住、敬仰为正义而斗争的平凡而伟大的人。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品质。
突破方法:通过朗读,复述课文,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
难点:体会人物在危险面前的表现和品质。
突破方法:抓住对重点语句的朗读、体会,交流谈感受。
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引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同学们,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2周年,60多年前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播放二战战事录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39——1945年期间,是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的战争。
现在就让时间倒流,让我们再一次回到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中,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与法西斯战斗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的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
2、理解“生死攸关”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伯德夫人保护的是怎样的情报?绝密的情报是怎样的情报?为保护情报,伯德夫人想了什么办法?2、学生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其他学生评议、教师点拨。
三、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课件演示)1、默读课文,思考:当危险步步逼近时,伯德一家三口是怎样和敌人巧妙周旋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可以在课文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死攸关的烛光导案

学案
导学
自主
探究
1.自主质疑。
2.完成学案第1.2小题。
独立
完成
同伴
互助
小组
合作
3.完成学案第3.4.5小题。
交流
展示
教师
点拨
释疑
解难
第一部分:1.德国强盗是谁?(法西斯)伯瑙德夫人为什么投身到祖国解放的行列中?(生活艰难,为正义而斗争)2.她的任务是什么?(藏好绝密情报)绝妙的办法是什么?(破折号解释说明。放在蜡烛里)第二部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脸色苍白可以看出?(看出儿女也发现了情况的危急。)“急忙”说明伯夫人很焦急,采取行动制止蜡烛燃烧刻不容缓。“轻轻”吹熄蜡烛,说明她很镇静,通过语言转移敌人的注意力。4.“可怕的东西”说明每燃烧一秒钟危险就增加一分。为什么说后果不堪设想?暴露地下工作组织,祖国遭受巨大损失。5.反问句突出中尉的凶恶,要用严厉的口吻。7.杰奎琳的语言突出她的镇定与沉着。
龙门学区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
《生死攸关的烛光》
年级学科
五年级语文
课型
预习加展示
课时
一课时
主备人
史新改
学习
内容
《生死攸关的烛光》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熟读课文,感受伯瑙德夫人一家热爱祖国临危不惧、机智勇敢与侵略者做斗争的精神。
重难点
领悟伯瑙德夫人一家的爱国精神和机智勇敢。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朗读感悟
归纳
总结
反馈
练习
保护秘密情报时语言及心理的变化。
体会变化
走进
生活
拓展
延伸
续写德国军走后的情形。
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三篇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一一、导入课题1.60多年前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请看屏幕,(播放二战战事录像)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汇报一下你掌握的资料。
师总结:(出示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1945年期间,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规模空前的战争。
战争初期,法西斯力量处于暂时有利地位,德军占领了西、北欧广大地区,法国战败,英国退守本土,日军占领了中国广大的领土。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参战国家大约有60个。
二战中有5000多万人死亡;中国抗日战争中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
最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胜利。
师:现在就让时间倒流,回到那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与法西斯战斗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二、整体感知1.让我们走进课文,关注伯瑞德夫人一家的命运。
学生自由读3~7小节,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组织学生交流,把握三处:(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2.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研析情节1.在这些危机关头,伯瑞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自学课文,要求: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气氛。
2.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伯瑞德夫人的表现。
●语言: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瑞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想想应该强调哪些字词。
(学生各自试读,然后交流。
)师点评●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五年级上语文导学案生死攸关的烛光_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语文导学案生死攸关的烛光_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热爱祖国临危不惧、机智勇敢与入侵者做斗争的精神。
2.初步学习画情节曲线。
3.练习通过人物的言语行动明白得人物思想品质,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4.明白得“危险、不堪设想、镇定”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言语、行动明白得人物思想品质。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时设计: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通过人物言语、行动明白得人物思想品质。
导学过程:(一)学案:1.给下面的字加上一部分,组成本课生字,并组词。
虫()()仓()()行()()扁()()昔()()马()()2.看谁组词多。
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案:1.展现:搜集的二战期间的资料,小组互相交流。
2.问题交流:以“假如生活在战争时期,你要为国家收藏一些绝密情报,你会藏到哪儿”如此的问题,激发学生摸索,引起争辩。
牵引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生命悬于一烛”“斗争的胜败悬于一烛”“国家安危都悬于一烛”的危险形势。
3.置身情境谈感受。
“通过预习,我们明白了伯瑙德夫人母子三个都参加了隐秘情报的传递工作。
夫人深知最危险的地点局势最安全的地点,就把情报装进小金属管藏在生死攸关的烛光中,骗过了来搜查的德军。
然而,一天晚上,三个德国军官闯了进来,并点燃了蜡烛,万一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熄灭,隐秘就会暴露,而像狼一样残暴的德军会如何做?情报站一旦被毁后果会是如何样?我们可想而知。
表示危险的成语如:危在旦夕、如履薄冰……表示危险的短句如“心都提到嗓子眼了”……4.过渡:情势是如此危险,母子三人的生命与这生死攸关的烛光生死与共,如何办?如何办?快速默读3-7小节,找出母子三人分别是如何和德军斗智斗勇的,小组合作完成以下板书。
生死攸关的烛光导学案a4

《生死攸关的烛光》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文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品质。
3.情感与价值:学习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学习重点】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品质。
【学习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
【学法指导】1.读中感悟法。
反复品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人物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对人物形成自己的评价。
2.自主探究法。
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
【知识链接】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战争。
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激化了德、意、日国内外的矛盾;它们先后在世界各地发动一系列侵略性战争,企图以此摆脱危机。
1939年9月3日,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大战结束。
【预习导航】1.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同盟(méng móng)横档(dǎng dàng)揉皱(róu yóu)灯芯(xīn xìn)搜集(sōu shōu)摇曳(yè zhuài)从容(cōng cóng)俘虏(lǔ lüè)(2)比一比,再组词。
档()弱()狼()挡()溺()狠()(3)“生死攸关”的意思是(),本文用生死攸关形容烛光,可烛光()。
2. 自读课文,按照【学法导航】提供的方法给课文做简单的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四年级上语文导学案-生死攸关的烛光-

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第 1 课时课型编写时间: 2012 年 5 月 6日总序第___61_课时执行时间: 2012 年 6 月 7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的机智勇敢。
教学难点体会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的机智勇敢。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导引法教师、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根小小的蜡烛,居然能关系到人的生和死,你相信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就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教师提示学法:初读全文,借助字典,联系上下问初步掌握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1、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2、检查多音字的认读情况。
3、指导识记的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其——期扁——骗马——闯B、区别形近字:密——蜜司——同4、读写词语:生死攸关、危机、持续、摇曳、从容、镇静5、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重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概括课文的重要内容。
1、默读课文,归纳段意。
第1自然段:交代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个性见解:1、请一个学生通过将故事的方式来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2、借助多媒体设置情境,这很重要;3、反复诵读,梳理课文内容;4、交流讨论,表达读的感受。
第2自然段:介绍小旅馆主人伯瑙德夫人及家人。
第3自然段:伯瑙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4自然段:的国军官点燃了藏有绝密情报的蜡烛,伯瑙德夫人及儿女紧张极了。
第5自然段:儿子捡柴生火走到烛台,却又被德国中尉夺走。
第6自然段:儿子决定陪妈妈战斗到底。
第7自然段:女儿巧妙地哪走了烛台。
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们为了掩护藏在半截蜡烛中的绝密文件,巧妙地与敌人周旋,避免了一场劫难的经过。
《3.生死攸关的烛光》

中学汉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导学案年班姓名:日期:年月日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课时:第一课时(字词课)主备人:三合联校任世玉研备:八年级备课组学习目标:1.我能准确读写本课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并灵活运用。
2.我能正确朗读课文。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表现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表现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重点摘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扫清字词障碍初读课文课前自主预习一.扫清字词障碍:1.认准字形,读准字音,会组词。
(给生字注音)(完成随堂笔记一)2.读准词语表中的词语。
理解“攻陷、盟军、就着、暗淡、嗓子眼、不堪设想、厉声、厄运”等重点词语的含义并能准确运用词语。
(完成随堂笔记二)二.正确读文:大声朗读课文,难读、易错字标音,圈中文中重点词、量词、多音字。
(完成随堂笔记三)(课内预时3分钟)A.对学:(帮扶小对子)1.互改、补充随堂笔记。
2.用红笔作出等级评定。
(预时5分钟)B.群学小组长主持,交流对学中未解决的疑难,组织多种形式朗读生字、词语、课文,力求准确朗读。
(预时10分钟)C.组内小展示组长带领组员,明确展示任务,制定展示方案,做好展示前分工、组内预展。
(预时5分钟)展示单元一:字词我掌握要求:结合随堂笔记内容,展示字词掌握情况。
建议:形式要多样,展示要全面,体现集体的智慧和风采。
展示单元二:课文我会读要求:正确朗读课文建议:可采取齐读、轮读、代表读、组织读等形式。
(预时:15分钟)随堂笔记一一.正确、规范的书写本课生字。
二、词语解释或搭配、造句:攻陷:绝密:绝妙:显眼:严密:就着:意味着:嗓子眼:不堪设想:厄运:厉声:三.多音字注音恶狠狠可恶厉声喝道四.量词一()椅子半()蜡烛一()危机一()木柴一()灯一()阶梯等级评定:☆☆☆(共3星,是否书写工整,是否有内涵,是否按时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死攸关的烛光》导学案
编写人:蒋明明审核:上课时间:
课型:新
班级:五年级一班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2. 学会快速阅读,通过重点情节理清文章脉络,正确分析理解课文的段落结构。
3.感受课人物在危险面前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懂得遇到问题要冷静地应对,寻找解决的方法。
4、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5、继续学习写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在阅读中写作,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快速阅读,通过情节曲线图理清文章脉络。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难点:练习通过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
【学法指导】
1、读中感悟。
反复品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人物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对人物形成自己的评价。
2、运用情节曲线图理清文章脉络。
3、环境描写的作用,在读中要重点体会。
【知识链接】
1、二次世界大战:1939---1954年,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性战争,约60%的国家参战,伤亡最重,破坏性最大,有5000万人死亡。
2、情况危急的成语:
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危在旦夕急于星火一触即发岌岌可危
火烧眉毛危如累卵命悬一线燕巢幕上朝不保夕盲人瞎马
【学习过程】
一、初读感悟(基础知识):
1、我会读:搜集 sōu 盟军méng 厄运è厨房 chú俘虏fú lǔ
生死攸关 yōu 蜡烛 là zhú不堪设想 kān
2、我理解:生死攸关
(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
这一根小小的蜡烛关系到很多人的生死存亡。
)3、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并试画情节曲线。
二、自主学习,体会人物形象。
1、默读第二部分,找出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言行,加以提炼。
2、交流答案:
母亲:
儿子:
女儿:
3、出示人物对话,讨论:这部分应该怎样去读?
4、分角色朗读,评价朗读。
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虽然着墨不多,人物形象却感人至深。
5、快速浏览第二部分内容,组内交流复述一家人如何化险为夷。
三、延伸拓展、练笔
1、母子三人中,你最佩服谁?(精神)学生讨论。
2、结合课文体会“生死攸关”的意思。
3、想象敌人走后的情景,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