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

合集下载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从中感受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2、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人物的品质。

3、在读中感悟主人公的智慧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能从中感受到人物的机智和勇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板书:生死攸关,指导读好字音。

(指名读、齐读)启发:查工具书,了解“生死攸关”的词面意思。

2、板书完整,齐读。

3、引导对课题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梳理写下。

二、初读课文1、自己读,掌握生字新词。

2、指名读,并交流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交流反馈,师小结归纳。

三、理解文本1、引发思考: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你能感受到“生死攸关”?①自读课文,用“――”画出相关语句;②在小组内交流所画句子。

③班上交流反馈:a、读句子;b、说说画的理由;c、指导有感情的朗读;d、在读中体会“生死攸关”。

2、启发:面对生死攸关的烛光,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做的?①自读课文,用“~~~”画出相关语句;②指名读,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③小小辩论:这三个人中你最佩服谁?为什么?a、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b、引导从三个人的机智、勇敢上描述。

3、再次读文,从文中感受“生死攸关”时三个人的机智、勇敢。

三、启发想象1、想象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2、小组内说一说。

3、指名交流,启发他们从多个角度去想象。

4、把学生交流中的好词记在黑板上。

5、动笔写一写。

四、总结全文五、布置作业1、找几个小伙伴演一演课文;2、看有关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籍《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生死攸关的烛光》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全文共7个自然段,紧紧围绕一根小小的蜡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按记叙顺序分为两部分内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伯瑙德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以及他们保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伯瑙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办法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精选12篇)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精选12篇)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精选12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了解伯德夫人一家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4、朗读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语句,感受伯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自主、质疑,把握课文的内容。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后,有条理地复述故事情节。

3、交流探究,表达自己阅读的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记住、敬仰为正义而斗争的平凡而伟大的人。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品质。

突破方法:通过朗读,复述课文,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

难点:体会人物在危险面前的表现和品质。

突破方法:抓住对重点语句的朗读、体会,交流谈感受。

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引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同学们,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2周年,60多年前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播放二战战事录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39——1945年期间,是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的战争。

现在就让时间倒流,让我们再一次回到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中,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与法西斯战斗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的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

2、理解“生死攸关”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伯德夫人保护的是怎样的情报?绝密的情报是怎样的情报?为保护情报,伯德夫人想了什么办法?2、学生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其他学生评议、教师点拨。

三、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课件演示)1、默读课文,思考:当危险步步逼近时,伯德一家三口是怎样和敌人巧妙周旋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可以在课文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2)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乐观、勇敢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的主要内容及其情节发展。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学生如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生字词。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的作者及背景。

(2)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查阅字典,学习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境演练(1)教师设计相关情境,让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角色扮演。

(2)学生表演,教师点评并指导。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对生命意义进行深入思考。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故事,并运用生字词进行交流。

(2)写一篇关于生命意义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与生命主题相关的书籍,如《活出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勇气》等,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2. 开展生命主题的班会或征文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情境演练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维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运用能力。

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案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案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主人公在危急时刻的勇敢和智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勇于担当的品质。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故事情境,体会人物情感。

2. 课文解析: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理解主人公的勇敢和智慧。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勇敢与智慧。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故事情境。

3.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主人公的勇敢和智慧。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勇于担当。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观察其情感投入和语音语调。

2.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察其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回答问题和讨论交流来评价。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生死攸关的烛光》原文。

2. 图片素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如蜡烛、夜晚等。

3. 音频素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如紧张、温馨等。

4. 视频素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如烛光、危机等。

六、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打印,每人一份。

2. 准备讨论问题,如:“主人公在危机时刻表现出了哪些品质?”“你认为主人公为什么要这样做?”等。

3. 准备相关图片和音频素材,用于营造课堂氛围。

七、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勇敢和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故事情境。

3.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主人公的勇敢和智慧。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5. 小组代表发言: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

6.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勇于担当。

小学三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小学三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板书设计
xx诺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
大儿子:端烛台被抢
小女儿:拿蜡烛上楼——蜡烛熄灭——保住情报机智勇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三、研析情节
1.在这些危机关头,伯瑞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
自学课文,要求: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气氛。
2.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xx瑞德夫人的表现。
●语言: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瑞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哪些字词。(学生各自试读,然后交流。)
第7自然段:女儿巧妙地哪走了烛台。
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介绍小旅馆主任及其家人。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具体记述伯瑙德夫人及孩子们为了掩护藏在半截蜡烛中的文件,巧妙地与敌人周旋,避免了一场劫难的经过。
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品质。
3、学习母子三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机智勇敢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行为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都可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籍等方式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背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
生死攸关——生存或者死亡,形容事关重大或形势极端危急。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四个生字,准确读写“黯淡、厄运、生死攸关、不堪设想”等词语,懂得“生死攸关”、“不堪设想”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理解到:在危急时刻,不要惊慌失措,要沉着机智地应对。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人物的言行、心理,体会人物的品质。

2、难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39年,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性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第二年,德国主力军突破了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占领了法国。

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人民实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今天,让我们翻开历史的一页,去感受他们那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自由读文要求:1、读准生字、词的音。

不理解的词查查词典。

第厄普市马奇诺防线伯瑙德夫人杰奎琳横档黯淡重新厄运从容生死攸关不堪设想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检查反馈,理清文章层次四、资料交流1、第二次世界大战2、马奇诺防线五、口语交际:结合自己看过的影视作品或读过的文章,谈谈对“情报”的理解。

六、作业设计:1、朗读课文,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记下不懂的问题。

2、抄写生字,积累词语。

学案设计:一、为加点字选择准确的读音。

同盟(méng móng )横档(dǎng dàng)揉皱(róu yóu )灯芯(xīn xìn)搜集(sōu shōu)摇曳(yèzhuài)从容(cōng cóng)俘虏(lǔlüè)二、一字多音来组词。

cáng( ) hē() 藏喝zàng( ) hè( )趣味课堂三、想一想,填上合适的词语,相信你能行!(()的声音()的办法()地坐着()的烛光()的小姑娘()地站起来。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三篇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三篇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三篇《生死攸关的烛光》讲述法国一个家庭里母子三人用机智、勇敢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故事,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一一、导入课题1.60多年前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请看屏幕,(播放二战战事录像)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汇报一下你掌握的资料.师总结:(出示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 1945年期间,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规模空前的战争.战争初期,法西斯力量处于暂时有利地位,德军占领了西、北欧广大地区,法国战败,英国退守本土,日军占领了中国广大的领土.1941 年,德国入侵苏联,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参战国家大约有 60 个.二战中有5000 多万人死亡;中国抗日战争中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最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胜利.师:现在就让时间倒流,回到那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与法西斯战斗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二、整体感知1.让我们走进课文,关注伯瑞德夫人一家的命运.学生自由读3~7小节,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组织学生交流,把握三处:(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2.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研析情节1.在这些危机关头,伯瑞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自学课文,要求: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气氛.2.组织学生交流.交流伯瑞德夫人的表现.●语言: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瑞德夫人的话: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想想应该强调哪些字词.(学生各自试读,然后交流.)师点评●动作:(急忙)取、(轻轻)吹.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心理活动:师: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当时的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指导读出合适的语气,读出人物情感.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板书: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危机有没有过去呢?交流杰克的表现.●语言:( 天真冷. )指导朗读.平淡的语气,但让人觉得很有这个必要.●动作:慢慢站、端、( 疾步还是不急不慢 )走去、从容(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为什么能这么从容?提示母亲的教育影响.)再读有关句子.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动作、语言,你们能知道他站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点拨.)3.过渡:(1)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紧张的情节的呢?指导朗读(2)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她是怎么做的?(提示:可以抓住娇声、司令官先生、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这些词语和句子去想一想,你就会找到答案了.)(恭维的话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受用,又是这么一个可爱礼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点不过份的小要求,让人实在无法拒绝,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机)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师:*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照下面的句式展开讨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伯瑞德夫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女儿杰奎琳小结: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机智,这种勇敢来自这一家人对祖国深深的爱,让我们记住在二战中像伯瑞德夫人一家一样的英雄们.5.设疑讨论:二战结束了,法国人民赶走了德国法西斯,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如果你是法国总统,你将接见伯瑞德一家,为他们颁发勋章,你将发给谁?你将对他们说些什么?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四、总结全文,加深认识课文依靠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也身处其境,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原应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让他们失去了这并不过分的权利呢?(战争,法西斯的侵略.)小结:今天,就让我们发出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远离战争,拥抱和平!五、拓展延伸、续编故事课文到此结束了,你能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课堂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作业安排:自由组合,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自导自演.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视频短片《二战故事》自我问答:我想,要让学生弄明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必须让学生搜集有关二战的资料,学生完成的比较好,当学生汇报后,我又加以补充,使学生了解了二战 ,从此激发了学生想了解法国一家人是如何保护秘密情报的意愿,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提倡个性化阅读.在教学时,我采用了自读感知,小组合作抓重点语句感知,有感情朗读感知,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时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母子三人是怎样利用机智、勇敢、沉着的品质去面对危急时刻,想尽各种办法来保护这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提升了文章的思想,使学生明白了他们都有一颗爱国心.加之让学生想象,使学生真正体会母子三人的伟大精神.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二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的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目标:体会生死攸关的含义,感受情况的危急和伯瑙德夫人一家的机智勇敢.能自学生字,读准课文中的字音.能通过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人物的镇定、机智、勇敢.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故事一波三折的情节,感受情况的危急和伯瑙德夫人一家的机智勇敢.教学难点:能通过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人物的镇定、机智、勇敢.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有关二次战争的图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检查预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理解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情报的? 学生学习过程:一、导课1、同学们,今年是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六十年前,以德国为首的军团组成征服世界的队伍开始了血腥的*,世界各国的人们都参与到这场战争中,为了和平,为了胜利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出示录像和图片)2、在法国,人们就忘不了这样一件事板书课题,齐读3、什么是生死攸关 ?烛光为什么会决定人们的生死呢?学习了课文就会明白.4、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读了几遍课文?(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课文都预习了,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教师指导学生概括要简练)2、伯瑙德一家保住了一份怎样的情报?3、为了保护情报,他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4、可是这半截蜡烛被无意间点燃了!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敌人巧妙周旋的呢?三、细读课文1、默读课文,看看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做的?画下相关的句子.2、集体交流:①伯瑙德夫人是怎样做的?出示句子: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子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的把蜡烛吹熄.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伯瑙德夫人怎样?(镇定、急中生智、沉着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说说理由.把这些词语重读,练习朗读.一场危机过去了,从哪里看出伯瑙德夫人更紧张了?出示句子: 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不堪设想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事情的结果吗?配乐朗诵感受当时的紧张氛围.学生评价朗读.②确实是危急时刻,浏览课文,看看儿子雅克和女儿杰奎琳表现怎样?雅克表现怎样?(聪明、沉着 )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指导朗读.③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杰奎琳娇声说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端走烛台的杰奎琳会说什么?3、小结:在这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战斗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这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危险,情况的危急,让我们记住伯瑙德夫人一家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精神吧!板书设计:生死攸关的烛光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博稻德夫人儿子雅克女儿杰奎琳作业设计:1、自学生字,词语2、排练课本剧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表演课本剧,想象敌人走后,母子仨人会说些什么?学生学习过程:一、复习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2、交流生字新词的自学情况.注意档字的读音.二、表演课本剧1、学生给予评价.从对课文的理解,人物语言的处理,表情是否到位等方面进行互动交流.2、想象敌人走后,母子仨人会说些什么?小组排练.以表演的方式展示.三、学习金钥匙1、一件事情的发展,常常经过曲折的过程,有的故事有一个起伏,有的有几个起伏.可以试着用曲线把这个故事的情节表达出来.2、看看本课的板书,有几个起伏?3、故事一波三折才引人入胜.4、讲一个自己曾经看过的故事.品味其中的波折.板书设计:生死攸关的烛光情节一波三折故事引人入胜作业设计:1、看看自己遍的历险故事,是不是引人入胜?2、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3、预习《鸡毛信》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三(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2、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些什么?(关系到他们生死存亡的是烛光)3、你不知道的是什么?(烛光关系到谁的生死存亡了?为什么烛光会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和死亡?最后他们的命运怎样了? )4、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二)初读课文,检查字音,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检查预习:故事主要讲了那些人物 ?(教师板书: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3、第厄普市在哪? 伯瑙德夫人和杰奎琳是什么关系?在这个城市里发生的这件事是什么事?(板书:情报)(三)交流资料,了解二战,弄清原因.1、我们现在还需要隐藏情报吗?为什么?(因为那是战争年代,需要这么做.)2、关于二次世界大战你有多少了解?(第二次界大战是1939.9-1945.9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战争.它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 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伤亡总数达9000万.3.引导学生汇报有关二战世界大战的资料.4、当自己的祖国遭到侵略者的侵犯时,军人们是不能袖手旁观的,他们应该与敌人战斗到底,这是他们的职责.伯瑙德夫人和她的孩子们是军人吗?(不是)她们为何也投入到这场斗争中?5、课件出示战争的图片,帮助学生弄清伯瑙德夫人和她的孩子们参加战斗的原因.(四)关注情节,感情朗读,体会生死攸关 .1、伯瑙德夫人一家承担了什么任务?她们是怎样藏情报的?(先是以后最后 )为何要想这么多的办法藏这份情报?(板书:*)2、学生自读3-7自然段,交流故事情节曲线图.明确故事情节有次起伏3小结:烛光的燃起和熄灭牵动着一家人的命运,伯瑙德夫人和她的孩子的性命也在生与死之间徘徊了4、课件出示第3段,当事件第一次出现危机时,伯瑙德夫人是怎么做的?妈妈这样做的,她的孩子雅克和杰奎琳该明白些什么?(要镇定、勇敢,还要动脑筋与德*官周旋.)望着这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她必须镇定地面对.指名读伯瑙德夫人的做法.还有谁能镇定地读读这句5、蜡烛吹熄了,一家3口的心情也轻松了一些.但是,这种心情没有持续多久.烛芯又重新点燃了.孩子们,你们感受到什么了?(一种可怕,死亡正一步一步靠近伯瑙德夫人和她的孩子 )6、自己读读这一段体会一下那种可怕的紧张的气氛.6、指名朗读.评价:是啊,蜡烛越来越短,死亡也越来越近,此时的烛光多么可怕呀!7 再读读体会一下.请三名同学朗读这一段.8、随着蜡烛的又一次点燃,伯瑙德夫人和她的孩子的命运又跌入了低谷.同学们你们在想什么?(得想个办法把蜡烛吹灭.)9、雅克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5、6自然段结果呢?(没有成功.)德军中尉怎么说的.(注意语气:厉声)你们意识到什么了?(厄运即将到来,伯瑙德夫人和她的孩子的生命即将结束,情报就要暴露了. 他们的这次斗争就要失败了10、对死神的逼近,雅克什么态度?(坚持到底)他搬了一捆柴默默地等待最后的时刻,你们现在想知道什么?(最后怎么了?)11 课件出示第7段,看到结局了吗?(板书:化险为夷)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好险呢,幸亏妈妈雅克还是杰奎琳以后情报 ) 12 课文情节跌宕起伏,伯瑙德和她的儿女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感动,还有震撼.让我们再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7段,感受那些扣人心弦的时刻.13 再读课文,说说这三人中你最欣赏谁,欣赏他(她)什么. (板书:冷静,机智,爱国)(五)评一评,升华理解1、引发讨论:课文中的那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课文,具体谈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2配音乐,朗读课文板书设计生死攸关的烛光闯进旅馆,点燃蜡烛, 点燃油灯,吹熄蜡烛中尉嫌暗,重新点燃借口搬柴,端走蜡烛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快步上前,夺回烛台拿灯上楼,蜡烛熄灭爱国结局化险为夷相关文章:1.小学五年级语文《从军行》经典教案设计三篇2.小学五年级语文《对子歌》精选教学教案三篇3.小学五年级语文《丢失的骆驼》优质教案模板三篇4.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范文三篇5.小学五年级语文《故乡的元宵》精品教案案例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三篇《生死攸关的烛光》讲述法国一个家庭里母子三人用机智、勇敢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故事,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一一、导入课题1.60多年前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请看屏幕,(播放二战战事录像)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汇报一下你掌握的资料。

师总结:(出示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1945年期间,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规模空前的战争。

战争初期,法西斯力量处于暂时有利地位,德军占领了西、北欧广大地区,法国战败,英国退守本土,日军占领了中国广大的领土。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参战国家大约有60个。

二战中有5000多万人死亡;中国抗日战争中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

最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胜利。

师:现在就让时间倒流,回到那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与法西斯战斗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二、整体感知1.让我们走进课文,关注伯瑞德夫人一家的命运。

学生自由读3~7小节,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组织学生交流,把握三处:(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2.*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研析情节1.在这些危机关头,伯瑞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自学课文,要求: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母子三人语言、深情、活动等所表现出的沉着、机智、勇敢。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烛光是生死攸关的。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段让人痛心的历史(播放二战
的视频)。

从视频中获得了什么信息?(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场面)
2课前细心的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

现在谁来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了多少?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3、看图片,再次了解时代背景
师小结:此情此景,震撼人心。

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许多法国民众,不分男女老少纷纷加入了为正义而战斗的行列,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抗战,机敏与狡猾的较量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板书课题。

提问“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平凡的烛光关系到人的生死?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二、自由读文
要求:
1、读准生字、词的音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为什么说烛光关系到生死呢?
三、再读课文,讨论
1、(1)《生死攸关的烛光》题目说道的“烛光”,其实是指?(蜡烛)这蜡烛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请同学们快速自读课文1――2自然段,找出秘密所在,画出相关的句子。

(2)汇报(谁最先发现?)
(3)原来这蜡烛中藏有情报啊!那么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情报是生死攸关的呢?这半截蜡烛又与谁的生死攸关?请同学们读第2自然段, 大家边听边思考。

(4)哪位同学找到了能感受到这情报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藏情报的句子)那这半截蜡烛又与诶的生死攸关呢?仅仅是她们母子三人吗?那还有谁?(情报中转站,全国人们)
(5)因此说这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也是投身到了为祖国解放而斗争的光荣行列。

2保护情报站的工作是重要而又危险的,伯瑙德夫人深知危险时刻存在,一天晚上,他们就经历了一次生于死的考验,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三、课堂检测
1、听写字词
暗淡镇定熄灭厄运搜查绝妙从容
生死攸关不堪设想
2、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声音()的办法()的坐着
()的烛光()的小姑娘()地站起来
第二课时
一、导课
1、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关注伯瑙德夫人一家的命运。

二、为了能保住这生死攸关的蜡烛,母子三人做了哪些事情?用
简短的话概括。

伯瑙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
大儿子:端烛台被抢下。

小女儿:拿蜡烛上楼。

(一)、先看看伯瑙德夫人的表现?
(1)当德国军官把蜡烛点燃时,伯瑙德夫人的表现如
何?谁能读读有关句子?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2)出示句子,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伯瑙德夫人表现怎
么样?
(3)指名汇报。

1:镇定。

(从哪个重点词看出?)从轻轻吹这个动
作。

2:机智。

(从哪个重点词看出?)从急忙取灯点燃、
吹熄蜡烛。

3:她迫切想把蜡烛吹熄。

(从哪里看出?)从她的
“急忙”看出。

(4)指导朗读。

总结学法:1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2、找重点词感悟人物品质。

3、感情朗读。

二、自学
1、利用这种学习方法,自学雅克和杰奎琳是如何做的?
2、学生交流反馈,完成表格。

3、小结: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为保护情报,临危不惧、镇定、
机智、最终战胜了凶恶的敌人。

这背后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激励着他们。

4、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现在大家来说说蜡烛为什么能关系到人的生死,关系到了哪些人的生死?
四、设疑讨论,拓展延伸。

1、师:二战结束了,法国人民赶走了德国法西斯,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如果你是法国总统,你将接见伯瑙德一家,为他们颁发勋章,你将把这枚奖章发给谁?为什么?
2、指名汇报。

1:你想发给杰奎琳(最终化解危机)
2:你想发给雅克(镇定机智)
师点评:还有不同的说法吗?赞成他的意见吗?
(有反对意见吗)在这场与敌人的战斗中,什么是制胜的法宝?同学们请思考是谁起到最重要的作用?
3、师点评:同学们不管想把奖章发给谁,可不要忽视伯瑙德夫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是她,第一个意识到蜡烛燃烧后所产生的灾难性结果;是她
在两个孩子吓得脸色苍白的情况下能急中生智,首先想出了换灯吹”蜡烛的办法;也正是她,稳定了两个孩子情绪,使雅克和杰奎琳在紧要关头想出两个端”的办法。

保护装有重
要情报的半截蜡烛和一家人的生命。

所以这枚勋章应该发给伯瑙德夫人。

小结: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一家人都为保护情报站沉
着冷静和敌人周旋,这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我们一度窒息和感动,就让我们共同记住他们,记住这些在二战中为正义而斗争的平凡伟大的人。

五、课堂检测
《生死攸光的烛光》详细介绍了伯瑙德一家怎样想办法
保护(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表现了他们(机智)、
(勇敢)的品质,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以听着敌人渐渐消失的脚步声……为开头,想象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七、板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
吹点
端夺
端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