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湘教版语文四下《生死攸关的烛光》word教案
最新四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公开课教案设计(精品)

四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公开课教案设计教材分析第七单元《生死攸关的烛光》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维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全文共7个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两局部内容。
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参与了秘密情报的传送工作,以和他们维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方法、机智勇敢的维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最终使情报平安无恙的保管下来。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维护情报的过程。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高尚爱国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表示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母子三人语言、深情、活动等所表示出的冷静、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1周年,60多年前迸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请看屏幕,(播放二战战事录像)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自身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谁来汇报一下你掌握的资料。
(生说)师总结:(出示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1945年期间,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
战争初期,法西斯力量处于暂时有利地位,德军占领了西、北欧广大地区,法国战败,英国退守外乡,日军占领了中国广大的领土。
1941 年,德国入侵苏联,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参战国家大约有 60 个。
二战中有5000 多万人死亡;中国抗日战争中军民伤亡超越3500万人。
最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胜利。
师:现在就让时间倒流,回到那 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与法西斯战斗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详案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授课教师:邵衍强班级:二年二班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概括课文内容;2、体会文章一波三折的情节,了解伯瑙德夫人一家保护情报的过程和结果;3、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梳理课文情节,了解伯瑙德夫人一家保护情报的过程和结果;3、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语句的勾划,感受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一波三折的情节,了解伯瑙德夫人一家保护情报的过程和结果;五、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六、教学方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朗读法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拿出蜡烛并点燃,问:看到燃烧的蜡烛,你能联想到什么?(生:光明、生日、温暖等)教师:同学们的想象能力非常丰富,一枚小小的蜡烛,还能关系到三个鲜活的生命,你想知道这个故事吗?由此导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词语预习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教师:首先,我们来朗读课文,朗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上节课的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先找学生读,再齐读,有不理解的词语引导借助工具书和会的学生帮忙解决。
教师:下面我们朗读课文,朗读课文的的时候,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同时思考一个问题:2、自主探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朗读完之后概括故事内容。
3、教师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局)来概括课文内容。
(三)梳理情节,了解斗争过程及结果1、过渡教师:指题目:同学们看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提问题:什么叫生死攸关?关系到谁的生存和死亡?为什么关系到伯瑙德夫人一家的生存和死亡?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所提问题。
四年级语文下册《生死攸关的烛光》课件4 湘教版

背景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中国、苏联、美国、 英国等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 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在 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 的战争。参战国家有60多个(duō ɡè)。 二战中有5000多万人死亡;中国抗日战 争中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
第二页,共10页。
学习(xuéxí) 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母子三人对祖国的热爱(rè ài)和
机智勇敢的高贵品质。 3.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心
理活动体会人物的品质。
第三页,共10页。
自读课文(kèwén),小 组讨论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是围绕 (wéirào)什么事物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2、“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 生死攸关的烛光呢? 3、请用横线划出情势比较危险的地方。
拓展(tuò zhǎn)延伸
生死攸关的时刻勇敢机智的伯诺德夫人
一家给我留下了深刻(shēnkè)的印象,
我想对
说:“
。”
第九页,共10页。
课外作业
当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 (làzhú)熄灭了。故事还会怎样发展呢? 请你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第十页,共10页。
第六页,共10页。
选读课文,感悟人物 (rénwù)品质
用曲线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 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 思考:这些描写体现(tǐxiàn)了这一家 人的什么精神品质呢?
第七页,共10页。
伯诺德夫人(fū rén)一家
镇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容 勇敢
(yǒnggǎn)、 机智 热爱祖国
第八页,共10页。
第四页,共10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xx诺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
大儿子:端烛台被抢
小女儿:拿蜡烛上楼——蜡烛熄灭——保住情报机智勇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三、研析情节
1.在这些危机关头,伯瑞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
自学课文,要求: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气氛。
2.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xx瑞德夫人的表现。
●语言: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瑞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哪些字词。(学生各自试读,然后交流。)
第7自然段:女儿巧妙地哪走了烛台。
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介绍小旅馆主任及其家人。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具体记述伯瑙德夫人及孩子们为了掩护藏在半截蜡烛中的文件,巧妙地与敌人周旋,避免了一场劫难的经过。
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品质。
3、学习母子三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机智勇敢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行为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都可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籍等方式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背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
生死攸关——生存或者死亡,形容事关重大或形势极端危急。
湘教版语文四下《生死攸关的烛光》课件

1、 伯瑙德夫人保护的是一份怎么样的情报? 绝密。 2、为保护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想了一个怎样绝妙 的办法?
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 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 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 一个金属烛台上。由于蜡烛 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 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走进课文,关注伯瑙德夫人 一家的命运。请大家看看故事情 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 请在文段中用横线划出来。
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 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 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 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 子顿时暗了下来。
小女儿杰奎琳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 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 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 盏灯上楼睡觉吗?”
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 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 亲切的声音说:“当然可以。 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 小女儿。来,我给你讲讲我 的路易莎,好吗?”
四、默读课 文3-7自然段
思考:当危险步步逼近时,伯 瑙德一家三口是怎样和敌人巧 妙周旋的?边读边画出描写伯 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表情、语 言的句子,认真体会当时的那 种紧张气氛。
伯瑙德夫人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 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 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 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 熄。
伯瑙德夫人一家
• 镇定从容 • 勇敢机智 • 热爱祖国
布置作业:续编故事
本文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处戛然而 止:当杰琳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 烛熄灭了。故事还会怎样发展呢?请 你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夜深了,屋外的风还在呼呼的吹着,看着三个德军军官 远去的背影,伯瑙德夫人忐忑的心才稍稍平静了下来,她疲 惫的站起身,向楼上走去,“杰奎琳,我的好孩子,你睡了 吗?” 听到妈妈的喊声,女儿杰奎琳从床上爬起,轻轻的走 到楼梯边,顺着楼梯向下看,她用柔和的声音回答着妈妈的 问话,“妈妈,是你吗?我在这儿,蜡烛也好好的保管着。 怎么样,德国兵走了吗?” “走了,走了。”伯诺德夫人用疲惫的声音说道。 杰奎琳从桌上拿起烛台,飞奔的从楼梯上下来,一见 妈妈,赶紧扑到她的怀中,“妈妈,我们的劫难过去了吗? 我真的好害怕。”伯诺德夫人紧紧的抱住女儿,此时,她的 心绪如潮水般起起伏伏,她在思索着——未来的日子。 伯瑙德夫人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看看女儿,再回头看 看儿子杰克——他已经趴在桌上熟睡了。
《生死攸关的烛光》课件2-优质公开课-湘教四下精品

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
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 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 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
总结:
有时候,仅有勇敢是不够的,还必
须机智。杰奎琳的机智就在于她成功地 唤起敌人身为父亲这一身份的“柔情”,
并获得他的喜爱,最终化险为夷。
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 报站,挽救了一家人?请同学们 照下面的句式分小组讨论: 在生死攸关…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女儿杰 奎琳……
3.齐读课文,思考: 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 人紧张的变化?
(1)当德军把蜡烛点 燃。 (2)当德军把吹熄的 蜡烛 重新点燃。 (3)当端走的蜡烛被 德军夺回。
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 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默读课文3-7 自然段
思考:当危险步步逼近时,伯诺 德一家三口是怎样和敌人巧妙周旋的? 边读边划出描写伯德夫人一家动作、 语言的句子,认真体会当时的那种紧 张气氛。
这时的气氛怎么样?
紧张 恐怖
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 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为这 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德夫 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
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
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这时的气氛怎么样?
紧张 恐怖
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 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为这 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德夫 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
“走了,走了。”伯德夫人用疲惫的声 音说道。 杰奎琳从桌上拿起烛台,飞奔的从楼梯 上下来,一见妈妈,赶紧扑到她的怀中, “妈妈,我们的劫难过去了吗?我真的好害 怕。”伯德夫人紧紧地抱住女儿,此时,她 的心绪如潮水般起起伏伏,她在思索着—— 未来的日子。 伯德夫人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看看女儿, 再回头看看儿子雅克——他已经趴在桌上熟 睡了。
小学语文教案:生死攸关的烛光

小学语文教案: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重点难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一根小小的蜡烛,居然能关系到人的生和死,你相信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就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二、引导初读课文。
教师提示学法:初读全文,借助字典,联系上下问初步掌握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初读全文情况。
1、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2、检查多音字的认读情况。
3、指导识记的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其一一期扁一一骗马一一闯B、区别形近字:密一一蜜司一一同4、读写词语:生死攸关、危机、持续、摇曳、从容、镇静5、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重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概括课文的重要内容。
五、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课文,归纳段意。
第1 自然段:交代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第2 自然段:介绍小旅馆主人伯瑙德夫人及家人。
第3 自然段:伯瑙德夫人把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4 自然段:的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瑙德夫人及儿女紧张极了第5 自然段:儿子捡柴生火走到烛台,却又被德国中尉夺走。
第6 自然段:儿子决定陪妈妈战斗到底。
第7 自然段:女儿巧妙地哪走了烛台。
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各部分的意思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交代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第二部分(第2 自然段):介绍小旅馆主任及其家人。
第三部分(第3——7 自然段):具体记述伯瑙德夫人及孩子们为了掩护藏在半截蜡烛中的文件,巧妙地与敌人周旋,避免了一场劫难的经过。
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四年级语文下册《生死攸关的烛光》课件1 湘教版

续编 《生死攸关的烛光》
作业:
1、课后自由结合,把课文改编 成课本剧,看哪一组表现得最好,评选 出最佳编剧、导演和演员。
2、好书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英] 丘吉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英] 哈 特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 如果此时你就是家中唯一的男
子汉雅克,你会想些什么?
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
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
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 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 暗了下来 。
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
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
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 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 暗了下来 。
二战时期的德军
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 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 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自学3-7自然段,回答 问题:
在这生死攸关 的时刻,伯瑙德一家三 口如何与德军巧妙周旋 保护情报?边读边画出 有关语句,重点标出他 们的语言、动作的地方, 在旁边写写你的体会。
她看着两 个脸色苍白的儿女, 急忙从厨房中取出 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 盏灯亮些。”说着 轻轻把蜡烛吹熄。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 运即将到来了,但在斗争的最后阶 段,自己必须在场。他从容地搬回 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 后的时刻。
我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但在斗争的最后阶段,我必须在场。 我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 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 运即将到来了,但在斗争的最后阶 段,自己必须在场。他从容地搬回 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 后的时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维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文共7个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两局部内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参与了秘密情报的传送工作,以和他们维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方法、机智勇敢的维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最终使情报平安无恙的保管下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维护情报的过程。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高尚爱国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表示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母子三人语言、深情、活动等所表示出的冷静、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1周年,60多年前迸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请看屏幕,(播放二战战事录像) 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自身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谁来汇报一下你掌握的资料。(生说) 师总结:(出示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 年—1945年期间,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争初期,法西斯力量处于暂时有利地位,德军占领了西、北欧广大地区,法国战败,英国退守外乡,日军占领了中国广大的领土。 1941 年,德国入侵苏联,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参战国家大约有 60 个。二战中有5000 多万人死亡;中国抗日战争中军民伤亡超越3500万人。最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胜利。 师:现在就让时间倒流,回到那 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与法西斯战斗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走进课文,关注伯瑞德夫人一家的命运。 学生自由读3~7小节,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 (组织学生交流,掌握三处:(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2.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三、研析情节 1.在这些危机关头,伯瑞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 自学课文,要求: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气氛。 2.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伯瑞德夫人的表示。  语言: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瑞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哪些字词。(学生各自试读,然后交流。) 师点评:虽然同学们的朗读处置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学生讨论,师小结。) 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  心理活动: 师: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当时的心理活动以你自身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指导读出合适的语气,读出人物情感。 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示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板书: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危机有没有过去呢? 交流杰克的表示。  语言:(“天真冷。”)指导朗读。平淡的语气,但让人觉得很有这个必要。  动作:慢慢站、端、(“疾步”还是“不急不慢”)走去、从容(在什么情况下表示得这么从容的?为什么能这么从容?提示母亲的教育影响。) 再读有关句子。 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动作、语言,你们能知道他站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过渡: (1)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紧张的情节的呢?指导朗读 (2)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孩子——只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她是怎么做的? (提示:可以抓住“娇声”、“司令官先生”、“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这些词语和句子去想一想,你就会找到答案了。)(恭维的话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受用,又是这么一个可爱礼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点不过份的小要求,让人实在无法拒绝,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照下面的句式展开讨论: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伯瑞德夫人„„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孩子杰奎琳„„ 小结: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机智,这种勇敢来自这一家人对祖国深深的爱,让我们记住在二战中像伯瑞德夫人一家一样的英雄们。 5.设疑讨论:二战结束了,法国人民赶走了德国法西斯,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假如你是法国总统,你将接见伯瑞德一家,为他们颁发勋章,你将发给谁?你将对他们说些什么? 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 四、总结全文,加深认识 课文依靠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也身处其境,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定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原应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让他们失去了这并不过分的权利呢?(战争,法西斯的侵略。) 小结: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1周年之际,让我们发出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远离战争,拥抱和平! 五、拓展延伸、续编故事 课文到此结束了,你能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六、安排作业,课外延伸 课下自由组合,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扮演。看哪一组扮演得最好。将评选最佳编剧、导演和演员。 板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 半 截 蜡 烛 一波三折 点燃 重新点燃 夺回 吹灭 端走 端上楼 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想,要让学生弄明青丝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必需让学生搜集有关“二战”的资料,学生完成的比较好,当学生汇报后,我又加以补充,使学生了解了“二战”,从此激发了学生想了解法国一家人是如何维护秘密情报的意愿,对课文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提倡个性化阅读。在教学时,我采用了自读感知,小组合作抓重点语句感知,有感情朗读感知,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考虑时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扮演母子三人是怎样利用机智、勇敢、冷静的品质去面对危急时刻,想尽各种方法来维护这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提升了文章的思想,使学生明白了他们都有一颗爱国心。加之让学生想象,使学生真正体会母子三人的伟大精神。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维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高尚的爱国精神。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两局部内容,作者首先概括介绍伯瑙德母子三人参与了秘密情报的传送工作,以和他们维护情报采取的方法,接着祥细介绍伯瑙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方法维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课文紧紧围绕一根小小的蜡烛展开了一个惊心动魂的故事。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非零起点的,本篇篇幅不算太长,故事情节也不复杂,学生读了一两遍后,普遍能了解大意,感受到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做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准确简洁地表达内容后,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外静内急”的心理,为学生个性化体验创设条件。 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和不同学生的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别,“对话”的结果必定也不会完全相同。采用对话模式,尊重和挖掘学生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法国一家人智斗敌人的表示。 2.感悟法国一家人爱国的感情。 3.读出课文表达的感情。 教具准备 自制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录像,激情导课 同学们,2005年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60周年。在60 多年前,迸发了一次全球性的战争,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放录像,大家看录像。)1931年日军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日本和德国、意大利组成了法西斯轴心国,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世界,全球20 多亿人被卷入战争,战争导致9000万人伤亡,3000万人流离失所。中国、(前)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许多国家在二战中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同盟,这些国家里的广大人民、男女老少为了把侵略者赶出自身家园,都加入了反法西斯斗争的行列。在法国,人民就忘记不了这样一件事情,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步理解“生死攸关”的含义 三、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生谈自身的谈感受,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五、学习生字词 重点学习:盟、档、揉、芯(会写的字) 六、交流预习卡 七、学生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引入课文 我们对《生死攸关的烛光》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1.伯瑙德夫人维护的是一份怎么样的情报?绝密。绝密的情报是怎样的情报?为维护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想了一个怎样巧妙的方法?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考虑:当危险步步迫近时,伯瑙德一家三口是怎样和敌人巧妙周旋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可以在课文旁边写写自身的感受。 3.小组交流。 4.小组汇报。 ——“她看着两个脸色惨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请大家认真读读,看看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伯瑙德夫人表示怎么样?抓住“急忙”、“轻轻”和说的话,体会伯瑙德夫人的镇静和急中生智。 ——危机似乎过去,但万万没有想到,德国人又把蜡烛重新点燃。此时房间里气氛会怎么样?(板书:紧张,恐怖。指名朗读有关句子。)结合前文理解“不可思议”的意思,以和“不可思议”的后果。 ——从描写雅克的段落中体会雅克的从容镇定和冷静。 继续运用刚才抓住重点词语的学习方法去理解文章。 ——教师小结:多了不起的雅克呀,带着这份感动和钦佩再读句子。教师渲染:蜡烛越来越短,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蜡烛微弱的烛光仿佛是一颗定时炸弹,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杰奎林挺身而出。她娇声地对德国人说:„„ ——重点体会“娇声”一词。杰奎琳利用“娇声”打动德国军官,唤起他对孩子的思念。指名读杰奎琳的话。 ——师生合作读课文:“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蜡烛即将熄灭,时间不允许她听故事了,她仰起小脸高兴地说:“„„”(学生读课文)杰奎林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端起烛台的她会想什么呢? 5.句式训练: 教师:同学们,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又扣人心弦的战斗中,勇敢机智的一家人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人,仿照句式说一两句话。伯脑德夫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儿子雅克„„孩子杰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