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PPT模板
合集下载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共32张ppt)

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政治上: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忽 视民主法制建设。
经济上: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弊端: 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 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质量差, 农民生产积极性低。
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 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经济上推行“新政策”,加速科 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 经济刺激。
勃列日涅夫“发展重工业, 尤其重 视发展军事工业,强调发展战略核 武器和远洋海军。
勃列日涅夫 (1964—1982年在任)
项目
年份
洲际导弹
1968 1978
潜射导弹
1968 1978
核弹头
1968 1978
坦克
1968 1978
美国 1054 1054 656 656 4300 11000 8500 10500
苏联 858 1400 121 1015 1300 4500 32400 50000
苏联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在军事上赶上 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 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
——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一)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 (1953—1964在任)Fra bibliotek政治上:
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 “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 反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 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 在大清洗中的暴行,掀开世界范 围的“去斯大林化”运动,结束 了斯大林时代,停止了苏联国内 的大规模政治镇压。
共产党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 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共31张PPT)

(二)东欧剧变
1.原因: ①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 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改革成效不大,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②西方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③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 实行政治多元化。
2.表现: ①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东欧剧变的实质) ②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③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的59%,十年后的1975年就达到了美国的67%。
在这段时间里,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 很大的提高,职工工资提高了80%,城市居
民的平均住房面积从10平方米增加到了13平方 米,拥有电视机的家庭从32%上升到90%,拥 有电冰箱的家庭从10%上升到99%,还有10% 的家庭购买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学习目标
1、了解“经互会”建立和苏联模式 在东欧国家的推广,社会主义力量 壮大的基本史实; 2、了解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等的改革与东欧剧变;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1)成立的背景: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 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2)成立时间及成员国: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 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3)评价: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 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 员国的经济纳人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东欧剧变:波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东欧剧变:罗马尼亚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各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减产,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 受到严重影响。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爆发了声势浩 大的群众示威游行,随后演变为流血冲突。10月24日和11 月4日,苏联两次派兵镇压,史称“匈牙利事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34张)

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戈尔巴乔夫改革
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1976到1980平均速度为4.2%, 1981到1985为3.6%。
背景:苏联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苏联 人民 排队 购物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改革内容: 经济改革: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政治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 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2、改革重点:
启示:
1、改革要适合本国的国情。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 摇。
……
(2)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 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 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二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
why? •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
• 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
•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赫鲁晓夫改革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 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2、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 3、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4、对西方的“和平演变”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启示?
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 着艰巨、复杂和曲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道路,社会主 义改革就一定会成功!
成了各国独立资本主义。
这个词汇出现于二战后50-60年代的冷战时期,由美国 国会议员杜勒斯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由于它所进行 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战争,所以叫"和平演变". 西方国 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 根它本们原向因西:方靠斯拢大,林向模资式的本弊主端义(“苏和联平高演度变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改革
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1976到1980平均速度为4.2%, 1981到1985为3.6%。
背景:苏联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苏联 人民 排队 购物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改革内容: 经济改革: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政治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 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2、改革重点:
启示:
1、改革要适合本国的国情。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 摇。
……
(2)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 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 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二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
why? •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
• 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
•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赫鲁晓夫改革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 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2、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 3、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4、对西方的“和平演变”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启示?
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 着艰巨、复杂和曲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道路,社会主 义改革就一定会成功!
成了各国独立资本主义。
这个词汇出现于二战后50-60年代的冷战时期,由美国 国会议员杜勒斯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由于它所进行 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战争,所以叫"和平演变". 西方国 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 根它本们原向因西:方靠斯拢大,林向模资式的本弊主端义(“苏和联平高演度变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历史】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共40张ppt)精品课件

赫鲁晓夫上台开始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2、主要内容/措施:
(1)经济
①发动垦荒运动 ②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④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2)政治 批判对斯大林个人崇拜
3、结果: 失败
4、评价/影响:有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 林经济政治体制。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现役武装部队 1968 350 340
1978 210 440
坦克
1968 8500 32400
1978 10500 50000
战术飞机
1968 5100 4000
1978 4500 4600
水面战舰
1968 360 320
1978 172 240
常规武装力量
项目 洲际导弹
潜射导弹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 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 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 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 刺激。
勃列日涅夫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1、背景: 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 2、主要内容\措施:
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 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3、结果:
失败 4、评价\影响:
战略轰炸机
核弹头
年份 美国 苏联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1968 4300 1300 1978 11000 4500
战略核武器
凡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这样的场 面:一边是高耸的烟筒,军工联 合体遍布全国,另一边则是商店 里空空的货物;一边是广袤无际 的肥沃土地,另一边则是人们排 着长队在食品店抢购食物;一边 是加加林早在1965年就幸运地成 为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飞向太 空,另一边则是直到苏联解体前 ,她的人民喜欢的羽绒服、牛仔 裤、旅游鞋之类的物品,要靠中 苏两国大大小小的“倒爷”们才 能得到,甚至连孩子们喜欢的泡 泡糖和自动铅笔也没有一家工厂 能够提供。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2、主要内容/措施:
(1)经济
①发动垦荒运动 ②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④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2)政治 批判对斯大林个人崇拜
3、结果: 失败
4、评价/影响:有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 林经济政治体制。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现役武装部队 1968 350 340
1978 210 440
坦克
1968 8500 32400
1978 10500 50000
战术飞机
1968 5100 4000
1978 4500 4600
水面战舰
1968 360 320
1978 172 240
常规武装力量
项目 洲际导弹
潜射导弹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 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 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 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 刺激。
勃列日涅夫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1、背景: 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 2、主要内容\措施:
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 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3、结果:
失败 4、评价\影响:
战略轰炸机
核弹头
年份 美国 苏联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1968 4300 1300 1978 11000 4500
战略核武器
凡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这样的场 面:一边是高耸的烟筒,军工联 合体遍布全国,另一边则是商店 里空空的货物;一边是广袤无际 的肥沃土地,另一边则是人们排 着长队在食品店抢购食物;一边 是加加林早在1965年就幸运地成 为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飞向太 空,另一边则是直到苏联解体前 ,她的人民喜欢的羽绒服、牛仔 裤、旅游鞋之类的物品,要靠中 苏两国大大小小的“倒爷”们才 能得到,甚至连孩子们喜欢的泡 泡糖和自动铅笔也没有一家工厂 能够提供。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共14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 公开课p p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 公开课 ppt
斯大林逝世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共14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 公开课p p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 公开课 ppt
1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共14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 公开课p p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 公开课 ppt
经互会
经互会是一个相当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 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共同体,总部设在 莫斯科。是继承莫洛托夫计划后的经济 合作计划。1991年6月28日,该组织在 布达佩斯正式宣布解散。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共14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 公开课p p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 公开课 ppt
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共14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 公开课p p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 公开课 ppt
1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共14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 公开课p p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 公开课 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共14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 公开课p p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 公开课 ppt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18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共23张ppt)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本课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目标: 学习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 索与曲折,掌握苏联改革集体过程。20世纪80年代,东欧 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等。分析赫鲁晓夫改革 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 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 的,是有曲折的。
苏联完全 解体的标 志是什么?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最 高领导人职位,至此,存在了约70年之久的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解体。
讨论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原因: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建立到90年代解体,虽然 取得很大成绩,但在体制上有许多弊端,政策上也有错误。 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导 致了苏联解体。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学习重点: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苏联
解体。
学习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阅读教材内容,说说“经互会”成立的原 因是什。“经互会”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有 什么影响?
原因:冷战局面形成后,苏联为了使东欧社会主 义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同一些国家成立了“经 互会”。 影响:东欧国家通过“经互会”克服了战后经济 困难,但也被纳入苏联计划经济轨道。
思考
如何评价勃列 日涅夫实行的 “新政策”?
“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 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但是,改革仍然没有从根 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思考
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 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 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
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 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重工业发展迅速, 但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落后。
本课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目标: 学习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 索与曲折,掌握苏联改革集体过程。20世纪80年代,东欧 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等。分析赫鲁晓夫改革 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 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 的,是有曲折的。
苏联完全 解体的标 志是什么?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最 高领导人职位,至此,存在了约70年之久的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解体。
讨论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原因: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建立到90年代解体,虽然 取得很大成绩,但在体制上有许多弊端,政策上也有错误。 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导 致了苏联解体。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学习重点: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苏联
解体。
学习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阅读教材内容,说说“经互会”成立的原 因是什。“经互会”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有 什么影响?
原因:冷战局面形成后,苏联为了使东欧社会主 义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同一些国家成立了“经 互会”。 影响:东欧国家通过“经互会”克服了战后经济 困难,但也被纳入苏联计划经济轨道。
思考
如何评价勃列 日涅夫实行的 “新政策”?
“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 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但是,改革仍然没有从根 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思考
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 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 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
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 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重工业发展迅速, 但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落后。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课件(共22张PPT)

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八一九事件
1991年,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 苏联,结果失败。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叶利钦 控制了全局,加速了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的重大挫折!
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年的 红旗悄然降落,代表俄罗斯的三色旗重新升起, 这标志着列宁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 旷世奇功二战中,社会主义向前冲。
社 会 主 义 由 一 国 向 多 国 发 展 。
斯大林取消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 主权,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 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1949年,成立经 济互助委员会。
1949年,中国与苏联建交。 1950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 力量。
东欧剧变制度换,红旗落地苏联散。 社会主义挫折难,两极格局终结完。
苏联解体后的多次俄罗斯民意调查表明:70%以上的俄罗斯人认为苏联解体 不存在必然性,是完全可以防止的。 2010年3月27日,戈尔巴乔夫说,在他上台之际,国内并不存在特别尖锐的 矛盾,国际上也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消灭苏联。他承认,苏联垮台完全是 由于改革者自身的错误造成的。
历史地看,苏联共产党要么反对改革,要么沿着错误的方向改革。在苏共亡 党的问题上,应当负责任的不仅是戈尔巴乔夫,还有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 以及那些反对改革的人。
历史在这里沉思:大国何以崩溃?
历史在这里沉思:大国何以崩溃?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 是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中央在改革的名义下推行一条自我否定、自我丑化 的机会主义路线,是错误的指导思想促使了历史悲剧的发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挫折课件(共26张PPT)

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虽突破了斯大林 模式,但是脱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 导致苏联解体。
比较苏联三任领导人的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时间
1953年
①批判斯大林个人
崇拜。
重②心发:动垦荒运动;
发展经饲济料改生革产,,广尤种
措施
玉其米是;农取业消农产品的
义务交售制,改行收
购制;改革工业管理
体制等
结果
失败
勃列日涅夫改革
“经互会”的影响
表现:3、中苏建交与合作
1949年苏联与中国建交。 1950年《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作用: ①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②对反击美国的“冷战”, 维护世界和平起了积极作 用; ③有利于推动新中国的建 设。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1、赫鲁晓夫改革
①政治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②经济上进行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 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挫 折
东欧剧变与 苏联解体
八一九事件
—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
苏联解体
1964年
①在经济上推行“新 政策”,要求加速科
技重进心步:、完善经济管 理体经制济和改加强革经,济尤刺 激其。是重工业
②同美国展开军备竞 赛,把科技进步的重 心放在军事方面。
失败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
①实施加速经 济改革的方案。
重领先后心导②经政:地取济治位消改改,苏实共革革行的
多党制,倡导公 开性和政治多元 化。
回顾苏联(俄)的发展历程
中国为什么能经受得住严峻的 考验 ?
既实行改革开放
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比较苏联三任领导人的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时间
1953年
①批判斯大林个人
崇拜。
重②心发:动垦荒运动;
发展经饲济料改生革产,,广尤种
措施
玉其米是;农取业消农产品的
义务交售制,改行收
购制;改革工业管理
体制等
结果
失败
勃列日涅夫改革
“经互会”的影响
表现:3、中苏建交与合作
1949年苏联与中国建交。 1950年《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作用: ①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②对反击美国的“冷战”, 维护世界和平起了积极作 用; ③有利于推动新中国的建 设。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1、赫鲁晓夫改革
①政治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②经济上进行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 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挫 折
东欧剧变与 苏联解体
八一九事件
—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
苏联解体
1964年
①在经济上推行“新 政策”,要求加速科
技重进心步:、完善经济管 理体经制济和改加强革经,济尤刺 激其。是重工业
②同美国展开军备竞 赛,把科技进步的重 心放在军事方面。
失败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
①实施加速经 济改革的方案。
重领先后心导②经政:地取济治位消改改,苏实共革革行的
多党制,倡导公 开性和政治多元 化。
回顾苏联(俄)的发展历程
中国为什么能经受得住严峻的 考验 ?
既实行改革开放
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 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次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 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1991年12月25日19时锤子镰刀红旗从克里姆林宫 上降落,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
苏联(社)
俄罗斯(资)
实质:社会制度改变
04
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改变了世界政治的版图。
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经互会”
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 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简称“经互会”。在苏联的帮助下,东欧国家通过 经互会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并按照苏联模式发展 经济。
“经互会”成立背景
苏联和东欧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人力和物 质损失惊人。战争结束后,苏联和东欧国家面临重建国家经济的艰苦任务。 当时美国估计,苏联和东欧国家经济恢复离不开美国的援助。美国企图利 用苏联、东欧国家经济困难的局面,对其施加经济压力。1947年,苏联和 东欧国家拒绝马歇尔计划后,美国下令对苏联、东欧国家实行禁运和封锁, 形成了东西欧壁垒分明的对立局面。为了同美国进行斗争,苏联、东欧国 家决定加强经济互助、技术合作,共同克服困难,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1946年至1948年间,苏联与波、捷、罗、匈、保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双边、 多边经济贸易协定,西方称之为“莫洛托夫计划”。在此基础上,1949年1月, 在莫斯科召开由苏、保、匈、波、罗、捷等6国参加的经济会议,决定成 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02
新知讲解
社会主义国家的加强——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 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1950年, 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 力量。
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留下了世 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 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 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
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 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推广种植玉米
评价:
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 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
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
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同年,勃列日涅夫上台执政。
03
合作探究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 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结果
在他执政期间,苏联经济一度发展较快,综合国力达到顶 峰。但是,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体制。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 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苏联的一些重 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 以同美国抗衡,但它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
拓展练习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启示
1、苏联的失败,只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苏联模 式”的失败,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2、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 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课件
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 2、主要内容\措施: (1)经济改革: 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仍然不佳。 (2)政治改革:
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 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3、结果: 失败
4、评价\影响: 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 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速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 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 趋势随之加强。
东欧剧变
原因 (1)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都出现了问
题。各国虽然都进行了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 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3)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表现: 政治: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经济: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实质:社会制度改变
推倒柏林墙,德国统一
波兰团结工会获胜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苏联解体
(1)事件:八一九事件: 时间:1991年8月19日; 目的:为了挽救苏联; 结果:失败。
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
苏联(1922--1991)
赫鲁晓夫上台,开始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
(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 距十分悬殊。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 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 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 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人1 新知导入
03 合作探究
02 新知讲解 04 拓展练习
01
新知导入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 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的民主德国、 南斯拉夫、波兰等;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等; 拉丁美洲的古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