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产甲烷原理
产甲烷菌途径

产甲烷菌途径
产甲烷菌是一类能够利用有机物质产生甲烷的微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水体、土壤和消化系统中。
产甲烷菌途径是指这些微生物在产生甲烷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化学反应路径。
产甲烷菌途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醋酸型和氢型。
醋酸型产甲烷菌途径是指这些微生物利用有机酸(如醋酸)作为电子供体,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而氢型产甲烷菌途径则是利用氢气作为电子供体,产生甲烷和水。
在醋酸型产甲烷菌途径中,有机酸首先被转化为乙酰辅酶A,然后通过甲酸四氢叶酸还原酶(F420)和辅酶B12的作用,将乙酰辅酶A转化为甲基辅酶M。
接着,甲基辅酶M被还原为甲烷和辅酶M,同时产生二氧化碳。
在氢型产甲烷菌途径中,氢气首先被氢化酶氧化为质子和电子,然后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到甲基辅酶M,最终产生甲烷和水。
产甲烷菌途径的研究对于理解甲烷的产生和消耗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自然界中,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产甲烷菌也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可以应用于生
物能源、生物降解和生物修复等领域。
总之,产甲烷菌途径是产生甲烷的重要化学反应路径,其研究对于理解甲烷的产生和消耗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研究产甲烷菌途径,探索更多的应用领域,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生物产甲烷

1.甲烷发酵概念 2.甲烷发酵机理
3.微生物产甲烷应用现状
4.微生物产甲烷的发展前景
1.2沼气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沼气由50%~80%甲烷、20%~40%二氧化碳、 0%~5%氮气、小于1%的氢气、小于0.4% 的氧气与0.1%~3%硫化氢等气体组成 。由 于沼气含有少量硫化氢,所以略带臭味。 其特性与天然气相似。空气中如含有8.6~ 20.8%(按体积计)的沼气时,就会形成爆炸 性的混合气体。
1.1甲烷简介:
甲烷是一种理想的气体燃料,它无色无味, 与适量空气混合后即燃烧。
每立方米纯甲烷的发热最为 34000焦耳,每 立方米沼气的发热量约为20800-23600焦耳。即 1立方米沼气完全燃烧后,能产生相当于0.7千克 无烟煤提供的热量。与其它燃气相比,其抗爆性 能较好,是一种很好的清洁燃料。
(3)耗氢产乙酸菌:它们既能利用H2+ CO2 生成乙酸,也能代谢糖类生成乙酸。 2CO2+ 4H2 —— → CH3COOH + 2H2O C6H12O6 ——→ 3CH3COOH
(4)、(5)产甲烷菌(食氢、食乙酸): 它们在厌氧条件下将前三群细菌代谢的终产 物,在没有外源受氢体的情况下,把乙酸 和H2/CO2转化成CH4/CO2。产甲烷菌广泛存在 于水底沉积物和动物消化道等极端厌氧的环 境中。 生成CH4的主要反应如下: CH3COOH ——→CH4 + CO2 4H2 + CO2 ——→CH4 + 2H2O 4HCOOH ——→CH4 +3CO2 + 2H2O 4CH3OH ——→ 3CH4+ CO2 + 2H2O
三 阶 段 理 论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
《微生物产甲烷原理》课件

pH值和温度
合适的pH值和温度能够维 持微生物活性,促进甲烷 发酵过程的稳定和高效。
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和多样 性对甲烷生成有重要影响, 不同群落具有不同的代谢 能力和耐受性。
微生物产甲烷工艺的优缺点
1 优点
可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用能源,减少污染和碳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2 缺点
工艺技术复杂,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和微生物群落,成本较高且受限于底物类型。
微生物产甲烷应用与前景展望
生物气体生产
利用微生物产甲烷的原理,建 立生物气体生产系统,为能源 供应和替代燃料开辟新途径。
废弃物处理
将微生物产甲烷应用于废弃物 处理,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和减 少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
微生物产甲烷为可持续发展提 供了解决方案,减少了对传统 能源的依赖,推动绿色能源的 发展。
甲烷生成的生物反应
厌氧发酵
甲烷发酵
甲烷生成示意图
厌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发酵 过程产生甲烷,其中包括酸化、 乙酸生成和甲酸生成等重要生 物反应。
甲烷发酵是微生物利用有机废 弃物产生甲烷的过程,包括乙 酸、丙酸和氢气等底物的转化。
甲烷生成涉及多种微生物群落 和复杂反应路径,其中关键酶 的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产甲烷原理
本课件介绍微生物产甲烷的原理,包括微生物概述、甲烷生成反应、厌氧消 化的工艺路线、甲烷发酵反应的控制因素、微生物产甲烷的优缺点以及应用 与前景展望。
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分类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类别,每种类别都在微观生物界有着不同的角色和功 能。
特点
微生物具有微小体积、高适应性、高繁殖率和广泛分布等特点,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生 态作用。
微生物产甲烷 PPT课件

目录
一.甲烷的简介 二.微生物产甲烷的生化机理 三.厌氧降解九大步骤 四.厌氧反应热力学分析 五.甲烷生产应用
一.甲烷的简介:
甲烷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天然气、沼 气、坑气及煤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可用作 燃料及制造氢、一氧化碳、炭黑、乙炔、氢 氰酸及甲醛等物质的原料。甲烷气可产生机 械能、电能及热能。
目前甲烷已作为一种燃料源,并通过管 道输送到用户,供给家庭及工业使用或转化 成为甲醇作为内燃机的辅助性燃料。
二.微生物产甲烷的生化机理 <一>.早期二阶段理论 <二>.三阶段(四阶段)理论的提出
<三>.四阶段理论
<一>. 早期理论——二阶段理论
对复杂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的解释,早 期通行的是二阶段理论,认为有机物的厌 氧消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酸性发酵和 碱性发酵阶段,其中
<三>.四阶段理论
1、水解阶段 2、酸化阶段 3、产乙酸阶段 · 4、甲烷化阶段
三阶段(四阶段)理论见三阶段理论图
备注:与二阶段理论相比较,三阶段理论增加了产 氢产乙酸过程;四阶段理论则是在三阶段理论的 基础上增加了同型产乙酸细菌把H2和CO2转化为乙 酸的过程。
1.水解阶段
兼性和部分专性厌氧细菌发挥作用,复杂的 大分子有机物被胞外酶水解成小分子的溶解性有 机物 。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蒙牛澳亚示范牧场沼气发电综合利用工程
沼 气 在 发 电 方 面 的 应 用
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 (蒙牛总部),由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进行总体设计与启动 调试。工程采用高浓度畜禽废弃物高效厌氧消化技术处理牧场 存栏10000头奶牛的鲜牛粪280 t/d,尿及冲洗废水360 t/d, 日产沼气10000m3/d,日发电20000 kW·h/d; 年减排COD 9125 t, CO2当量2.4万t,TN 487 t,TP 96 t。沼渣沼液供周边约10万 亩牧草种植地利用。该工程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牛场粪污处理沼 气发电工程。
厌氧产甲烷的原理和应用

厌氧产甲烷的原理和应用一、原理厌氧产甲烷是一种由微生物在无氧环境中通过生物反应产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厌氧性细菌和古细菌通过分解有机废弃物和有机质,产生甲烷气体。
以下是厌氧产甲烷的主要原理:1.厌氧消化:厌氧细菌和古细菌通过厌氧消化过程分解有机废弃物和有机质,产生甲烷气体。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缺氧的环境中,比如封闭式垃圾填埋场、沼气池等。
2.有机物分解:厌氧细菌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例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形成醋酸、氨和二氧化碳等中间产物。
这些中间产物随后被其他细菌和古细菌进一步转化为甲烷气体。
3.甲烷生成:产生的醋酸、氨和二氧化碳等中间产物被甲烷生成细菌转化为甲烷气体。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厌氧环境中,厌氧产甲烷的典型例子是沼气池。
二、应用厌氧产甲烷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1.能源生产:厌氧消化过程生成的甲烷可被用作清洁能源。
沼气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可用于取暖、烹饪和发电等用途。
同时,厌氧消化还可以减少有机废弃物的处理问题,提高利用率。
2.废水处理:厌氧消化可以用于废水处理。
有机废水经过厌氧消化处理后,产生的甲烷气体可以用于发电或者热能回收。
此外,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还可以回收其他有价值的副产物,比如肥料。
3.农业:厌氧产甲烷可以应用于农业领域。
沼气可以用作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并减少对化学肥料的需求。
此外,沼气还可以用于温室供暖和提供动力,提高农场的能源自给自足性。
4.环境保护:厌氧生物反应可以减少有机废弃物的堆积和运输,降低污染物排放。
通过厌氧处理有机废弃物,可以有效回收有机质和能源,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三、厌氧产甲烷的优势和挑战优势:•清洁能源:厌氧产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甲烷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比其他化石燃料少,对环境影响较小。
•循环利用:厌氧处理废物可以有效回收有机物和能量,减少资源浪费。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厌氧产甲烷过程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帮助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甲烷的源和汇

甲烷的源和汇
甲烷是一种常见的天然气体,它的源和汇主要有以下几种。
源:
1. 生物体代谢:甲烷是一种常见的生物产物,许多微生物和真菌在生
命过程中产生甲烷。
例如,湿地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产酸发酵代谢过
程产生大量的甲烷。
2. 沉积物分解:当有机物质在缺氧环境下降解时,也会产生甲烷。
这
种情况常见于深海底部的沉积物,如海底气体水合物和沉积有机物质。
3. 温室气体释放:人类活动也是甲烷的源之一。
甲烷释放主要来自于
农业生产过程中,例如牛羊胃中的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甲烷,以及稻田
和堆肥的分解过程中。
汇:
1. 大气化学反应:甲烷在大气中会进行化学反应,如光化学反应和氧
化反应,从而被转化为其他化合物,如臭氧和二氧化碳。
2. 生物降解:许多微生物能够利用甲烷作为能量来源,通过甲烷脱氢
酶等酶类催化将甲烷转化为甲酸、甲醛等有机化合物。
3. 海洋吸收:一部分甲烷进入海洋,被大气中的氧化剂氧化为其他化
合物,或者被微生物降解。
总之,甲烷的源主要包括生物体代谢、沉积物分解和人类活动,而汇
则包括大气化学反应、生物降解和海洋吸收等过程。
这些源和汇的相互作用影响了大气中甲烷的浓度和持久性。
甲烷生产机制

甲烷生产机制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天然气,主要存在于地下沉积物中,是一种常见的烃类化合物。
甲烷的生产机制涉及多个环节,包括生物合成和非生物合成两种方式。
从生物合成角度来看,甲烷是由一些特定的微生物通过生物反应合成的。
这些微生物被称为甲烷菌,它们属于厌氧菌的一种。
厌氧菌是一类在缺氧环境下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够利用有机物质进行代谢,并产生甲烷。
甲烷菌主要存在于湿地、沼泽和海洋等环境中,这些环境中通常有大量的有机物质。
在这些环境中,甲烷菌通过一系列的代谢反应将有机物质分解为甲酸、乙酸等中间产物,最终产生甲烷气体。
这一过程被称为甲烷发酵。
甲烷发酵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反应过程,需要多个酶的参与。
其中,最重要的酶是甲烷合酶,它能够将甲酸和乙酸转化为甲烷。
除了生物合成,甲烷的生产还可以通过非生物合成的方式实现。
非生物合成是指在无生物介入的情况下,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来合成甲烷。
非生物合成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热合成和光合成。
热合成是指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通过热解反应将碳氢化合物转化为甲烷。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工业生产中,例如利用天然气和煤炭来生产甲烷。
在热合成过程中,碳氢化合物中的碳和氢原子会重新排列,形成甲烷分子。
光合成是指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烷。
这种方法主要发生在自然界中,例如在海洋中的浮游植物中。
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其中一部分有机物会被一些微生物进一步代谢,产生甲烷。
总的来说,甲烷的生产机制涉及到生物合成和非生物合成两种方式。
生物合成主要通过甲烷菌的生物反应来合成甲烷,而非生物合成主要通过热合成和光合成反应来合成甲烷。
这些合成过程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的,需要相关的物质和能量参与。
甲烷的生产机制不仅对于了解地球化学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甲烷在能源领域的利用提供了基础。
生物甲烷的概念

生物甲烷的概念生物甲烷,又称生物甲烷气体,是一种在自然界中产生的甲烷气体,它是由微生物通过生物化学过程在生物体内或生物体外产生的甲烷。
生物甲烷可以通过不同的生物途径产生,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物甲烷资源。
生物甲烷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受到了广泛关注。
生物甲烷的产生主要与微生物有关,微生物是能够利用有机物质产生甲烷的生物体。
在自然界中,生物甲烷的主要产生途径包括沼气发酵和产甲烷细菌两种。
沼气发酵是一种由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分解有机废弃物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产甲烷细菌则是一类能够利用碳化合物、醇类、酸类等有机废物产生甲烷的细菌。
在这些生物过程中,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甲烷作为终产物释放到环境中。
在生物甲烷资源的利用方面,生物甲烷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能源供应、清洁燃料等领域。
生物甲烷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很高的环保和可再生性,对环境没有污染,而且可以通过不断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来产生甲烷,有助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因此,生物甲烷被广泛应用于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成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生物甲烷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化工生产、炼油工业、品质检测等方面都需要用到甲烷气体。
而生物甲烷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能源资源,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燃气轮机等发电设备中,可以替代传统的天然气,减少燃烧产生的污染排放。
同时,生物甲烷还可以用作城市燃气供应,为居民生活提供清洁、便捷的能源。
在能源供应领域,生物甲烷还可以被应用于交通运输、暖通系统等方面。
生物甲烷作为一种清洁的车用燃料,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生物甲烷还可以作为清洁燃料应用于供暖系统中,取代传统的燃煤、燃油等能源,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生物甲烷的利用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生物甲烷的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从生物废弃物的收集、处理到甲烷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都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甲烷菌落
产甲烷菌包括食氢产甲烷菌和食乙酸产甲烷菌 两大类群。在沼气发酵过程中,甲烷 的形成是由 一群生理上高度专业化的古细菌一产甲烷菌所引起 的,产甲烷菌包括食氢产甲烷菌和食乙酸产甲烷菌, 它们是厌氧消化过程食物链中的最后一组成员,尽 管它们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但它们在食物链中的 地位使它们具有共同的生理特性。它们在厌氧条件 下将前三群细菌代谢终产物,在没有外源受氢体的 情况下把乙酸 和 H2/CO2。转化为气体产 生CH4/CO2,使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的分解作用以顺利 完成。目前已知的甲烷产生过程由以上两组不同的 产甲烷菌完成。
蒙牛澳亚示范牧场沼气发电综合利用工程
沼 气 在 发 电 方 面 的 应 用
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 (蒙牛总部),由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进行总体设计与启动 调试。工程采用高浓度畜禽废弃物高效厌氧消化技术处理牧场 存栏10000头奶牛的鲜牛粪280 t/d,尿及冲洗废水360 t/d, 日产沼气10000m3/d,日发电20000 kW· h/d; 年减排COD 9125 t, CO2当量2.4万t,TN 487 t,TP 96 t。沼渣沼液供周边约10万 亩牧草种植地利用。该工程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牛场粪污处理沼 气发电工程。
五.甲烷生产应用
沼气: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 的一种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混合气体。这种气体最早发现于 沼泽、池塘等地。
安徽怀宁:沼气“点亮”新家园
怀宁县积极推行无公 害化畜牧养殖,引导 规模养殖场、养殖大 户大力发展沼气工程, 形成了“猪—沼— 秸”、“猪—沼— 菜”、“猪—沼—粮” 等多种生态循环模式, 现已建设户用沼气池 6600口,节柴灶2000 个。图为该县平山镇 牧之金养殖场的工人 正在往大型沼气池里 装运原料。
3.产乙酸阶段
专性厌氧的产氢产乙酸细菌将上阶段的 产物进一步利用,生成乙酸和H2、CO2;同时 同型产乙酸细菌将H2和CO2合成乙酸,有时也 将乙酸分解成H2和CO2。
产乙酸阶段参与的菌落:
产氢产乙酸菌落
产氢产乙酸细菌是厌氧消化过程中一组 重要的微生物类群, 它参与丙酸, 丁酸等中 间的代谢产物的降解生成乙酸、H2和二氧化 碳。
补充知识:在厌氧条件下能产生乙酸的细菌有两类:一类 是异养型厌氧细菌,能利用有机基质产生乙酸;另一类是 混合营养型厌氧细菌,既能利用有机基质产生乙酸,也能 利用分子氢和二氧化碳产生乙酸。前者是酸化细菌,后者 就是同型产乙酸细菌。
4.产甲烷阶段
产甲烷菌(最严格的专性厌氧菌)利用 乙酸、H2、CO2和一碳化合物产生甲烷。转化 的途径为: CH3COOH → CH4 + CO2 CO2 + 4H2 → CH4 + 2H2O
四.厌氧反应热力学分析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过程,在本质上是 一系列的氧化还原生物化学反应。生物降解 有机物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各种形式的氧化 剂(电子受体)氧化有机物,释放出可供其 利用的能量。各种氧化剂有机物所能释放出 的能量差别很大,由高到低依次是 O2>NO3 ¯ >MnO2>OH ¯ >SO4²>CO2 ¯ 好氧生物处理中的氧化剂是氧气,而厌 氧生物处理中的氧化剂则以CO2为主,这正是 厌氧过程中微生物细胞的产率系数远小于好 氧过程。
补充知识: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 的生物化学反应。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 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
2.酸化阶段
溶解性有机物由兼性或专性厌氧细菌经发 酵作用转化为有机酸、醇、醛、CO2和H2。 有时将上述两个阶段合为一个阶段,称水 解酸化阶段。
补充知识: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代 谢产物主要是各种有机酸。水解酸化的目的是为混合 厌氧消化过程的甲烷发酵提供底物。
沼气在养殖业的应用
云南洱源县三营镇太阳能加热中温发酵沼气站
沼 气 在 养 殖 业 的 应 用
工程位于云南省洱源县,整个工程由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设计与 启动调试。工程采用高浓度畜禽废物高效厌氧消化技术处理200头 奶牛产生的鲜牛粪3.46 t/d,尿及冲洗废水4.2 t/d,年产沼气约 7.3万m3,沼气作为生活用能集中供给当地70多户村民和养殖场职 工使用,沼渣沼液还田利用,年节约标准煤约50 t,年减排COD 18 t,CO2当量44t,TN 10t,TP 2t。
水解酸化阶段参与的菌落: 水解酸化菌落
在厌氧消化系统中,水解酸化细菌的 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将大分子不溶性有机物在水解酶的催化 作用下水解成小分子的水溶性有机物; ②将水解产物吸收进细胞内,经细胞内复 杂的酶系统催化转化,将一部分供作能源 使用的有机物转化为代谢产物,排入细胞 外的水溶液里,成为参与下一阶段生化反 应的细菌群及可利用的基质,主要是产氢 产乙酸细菌和脂肪酸、醇类等。
<二>.三阶段(四阶段)理论提出
二阶段理论作为厌氧处理的基本理论, 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认可。直到60年代末 期,人们对厌氧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尤其是对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甲烷细菌的 研究表明,甲烷细菌在厌氧处理过程中发 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只能以乙酸、甲 酸氢等极少数的物质为底物。因此,厌氧 过程中还应该有产生甲烷菌底物的步骤。 于是,厌氧处理理论发展为三阶段(或四 阶段)理论。
二.微生物产甲烷的生化机理 <一>.早期二阶段理论 <二>.三阶段(四阶段)理论的提出
<三>.四阶段理论
<一>. 早期理论——二阶段理论
对复杂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的解释,早 期通行的是二阶段理论,认为有机物的厌 氧消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酸性发酵和 碱性发酵阶段,其中 酸性发酵──产酸菌利用胞外酶将复杂的 大分子水解成小分子,并进一步转化为有 机酸。此阶段也称产酸阶段。 碱性发酵──甲烷细菌利用上阶段产生的 有机酸为底物,生成甲烷和CO2。此阶段又 称为甲烷发酵阶段。
<三>.四阶段理论
1、水解阶段 2、酸化阶段 3、产乙酸阶段 · 4、甲烷化阶段
三阶段(四阶段)理论见三阶段理论图 备注:与二阶段理论相比较,三阶段理论增加了产 氢产乙酸过程;四阶段理论则是在三阶段理论的 基础上增加了同型产乙酸细菌把H2和CO2转化为乙 酸的过程。
1.水解阶段
兼性和部分专性厌氧细菌发挥作用,复杂的 大分子有机物被胞外酶水解成小分子的溶解性有 机物 。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补充知识:发酵性细菌将复杂有机物分解发酵所产生的有机酸 和醇类,除甲酸、乙酸和甲醇外 ,均不能被产甲烷菌所利用, 必须由产氢产乙酸菌将其分解转化为乙酸、氢和二氧化碳。
产乙酸阶段参与的菌落:
同型产乙酸菌落
这是一类既能自养生活能异养生活的混合营 养型细菌。它们既能利用H2+CO2生成乙酸 ,也 能代谢产生乙酸。通过上述微生物的活 动,各种 复杂有机物可生成有机酸和H2/CO2等。
补充知识:① 由C02和H2产生甲烷反应为 : C02+4H2—CH4+ H20 ② 由乙酸或乙酸化合物产生甲烷反应为: CH3C00H—CH4+CO2 ; CH3COONH4+ H20—CH4+ NH4HCO3
产甲烷菌
三.总结 厌氧降解九大步骤:
1.不溶性有机高分子→可溶性有机单体 2.有机物单体→氢气+甲酸+重碳酸盐+丙酮酸盐+ 乙醇+各类挥发性低级脂肪酸 3.简单有机物→氢气+乙酸 4.重碳酸盐→乙酸 5.简单有机物→重碳酸盐+乙酸 6.乙酸盐→碳酸盐 7.氢气或甲酸的氧化 8.乙酸发酵产甲烷量占总甲烷量的70% 9.重碳酸盐还原产甲烷量占总甲烷量的30%
微生物产甲烷
目录
一.甲烷的简介 二.微生物产甲烷的生化机理 三.厌氧降解九大步骤 四.厌氧反应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天然气、沼 气、坑气及煤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可用作 燃料及制造氢、一氧化碳、炭黑、乙炔、氢 氰酸及甲醛等物质的原料。甲烷气可产生机 械能、电能及热能。 目前甲烷已作为一种燃料源,并通过管 道输送到用户,供给家庭及工业使用或转化 成为甲醇作为内燃机的辅助性燃料。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