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变形监测方案实施及数据处理分析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1. 前言边坡工程是指地质灾害治理中对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防治的工程性措施。
边坡工程在进行构筑时,需要对边坡的变形进行监测,以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2.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概述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边坡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或定期监测,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边坡工程的问题,确保边坡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边坡工程变形监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水平位移监测:对边坡工程水平方向的位移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边坡的侧向位移情况。
(2)垂直位移监测:对边坡工程垂直方向的位移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边坡的垂直位移情况。
(3)变形速率监测:对边坡工程的变形速率进行监测,了解边坡变形的速度情况。
(4)裂缝监测:对边坡工程的裂缝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边坡的裂缝问题。
3.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在边坡工程变形监测中,常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全站仪监测技术、GPS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振动监测技术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1)全站仪监测技术全站仪是一种测量仪器,可以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适用于边坡工程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全站仪监测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 设置全站仪:首先在测量点附近设置好全站仪,进行水平校准和垂直校准。
② 观测目标:使用全站仪对边坡工程的监测点进行观测,记录下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
③ 数据处理:将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边坡工程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情况。
全站仪监测技术能够实现边坡工程的实时监测,具有响应速度快、准确度高、数据处理简便等优点。
(2)GPS监测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一种通过卫星信号进行位置测量的技术,适用于边坡工程的水平位移监测。
GPS监测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 设置GPS测量点:在边坡工程的监测点附近设置好GPS测量点,确保能够接收到卫星信号。
边坡变形监测报告

边坡变形监测报告1. 引言边坡变形是指岩土边坡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和位移现象。
边坡的变形监测对于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本报告旨在通过边坡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提供关于边坡变形状况的全面评估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监测方法为了监测边坡变形情况,本次工程采用了以下监测方法:2.1. 钻孔测斜法钻孔测斜法是通过在边坡上钻取测斜孔,并安装测斜仪器来监测边坡的位移和变形情况。
通过对测斜孔的倾角和方位角的变化进行监测和记录,可以得到边坡的变形情况。
2.2. 激光扫描法激光扫描法是通过激光扫描仪器对边坡进行扫描,获取边坡表面的点云数据。
通过对点云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边坡的形变情况。
3.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边坡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3.1. 钻孔测斜法数据分析钻孔测斜法监测到的边坡位移数据显示,边坡整体呈现出向下位移的趋势。
位移的速率在过去三个月内有所加快,并且在最近一个月内达到了最高点。
这表明边坡的变形程度在逐渐增加,并且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3.2. 激光扫描法数据分析激光扫描法得到的边坡形变数据显示,边坡的表面出现了明显的裂缝和变形现象。
裂缝的宽度和长度在过去三个月内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
这表明边坡的变形情况较为严重,并且可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4. 结论通过对边坡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边坡变形情况逐渐加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2.钻孔测斜法和激光扫描法是有效的边坡变形监测方法,可以提供准确的变形数据。
3.裂缝和变形现象的存在表明边坡的稳定性存在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工程处理和修复。
5. 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对边坡进行加固和支护,以增加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2.定期进行边坡变形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3.加强周边环境的管理和维护,以减少对边坡的不利影响。
6. 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边坡变形监测方法与数据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2020,30(2):135-142.。
河道边坡变形监测工程方案

河道边坡变形监测工程方案一、前言河道边坡是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河道安全和保护沿岸农田、居民用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河道边坡的变形问题是一个常见且需要重视的问题。
为了及时发现河道边坡的变形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测和预警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本文将就河道边坡变形监测工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监测对象本方案主要针对河道边坡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监测对象包括河道两岸的土地坡体、岸坡、支护结构等。
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河道边坡的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防止发生较大的安全事故。
三、监测方案1.监测方法(1)地面监测:通过设置监测点,采用全站仪、GPS、测量仪等设备进行定期的测量,了解地面的高程变化和位移情况。
(2)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和航空摄影进行监测,获取河道边坡的整体情况,发现明显的变形迹象。
(3)局部监测:采用倾斜仪、应变片等设备进行局部监测,重点关注可能发生变形的部位,及时发现问题。
2.监测频次(1)地面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测量,每月进行一次监测点检查。
(2)遥感监测:每年进行两次遥感影像获取和分析。
(3)局部监测: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监测和检查。
3.监测指标(1)地面监测:主要监测地面的变形情况,包括高程变化和位移。
(2)遥感监测:主要监测河道边坡的整体情况,通过对比前后影像,发现明显的变形迹象。
(3)局部监测:主要监测可能发生变形的部位,关注河道边坡的局部变形情况。
4.监测技术(1)地面监测:全站仪、GPS和测量仪等设备。
(2)遥感监测: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和分析技术。
(3)局部监测:倾斜仪、应变片等设备。
四、监测方案实施流程1.监测点布设: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并进行标记。
2.监测数据采集:按照监测频次,定期进行监测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3.监测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河道边坡的变形情况。
4.监测报告输出: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撰写监测报告,并汇报给相关部门。
边坡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边坡水平位移监测方案一、方案概述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边坡工程的安全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及时发现和预测边坡的水平位移情况,本文设计了一套边坡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二、方案内容1.监测仪器选择为了准确监测边坡的水平位移,我们选择了三种仪器进行监测:全站仪、倾斜仪和应变计。
全站仪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水平角度测量,倾斜仪可以获取坡面的倾斜情况,应变计则用于测量边坡的变形情况。
2.监测点布设根据边坡的特点和监测要求,我们选定了合适的监测点位置。
监测点应覆盖边坡的整个水平长度,并且均匀分布在边坡的关键位置,包括坡顶、坡脚和中部等。
3.监测频率与时长为了获得准确的边坡位移数据,监测频率与时长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建议每日进行一次全站仪的水平角度测量,每周进行一次倾斜仪的坡面倾斜测量,每月进行一次应变计的边坡变形测量。
监测时长应覆盖整个施工周期,并持续一段时间以获取较为准确的数据。
4.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取到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与分析,以便进行边坡的稳定性评估。
我们建议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存储和处理,通过数据的时序变化分析、趋势预测等手段,判断边坡是否存在水平位移风险,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预警。
三、方案实施1.准备工作在实施监测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监测仪器的型号与数量,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置,布置监测设备,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实施监测按照预定的监测频率和时长,对边坡进行水平位移监测。
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或数据异常情况。
3.数据上报与分析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评估边坡稳定性的关键。
将获取到的监测数据上报至相关部门,并进行专业的数据分析与评估。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措施,确保边坡的安全与稳定。
四、方案评估与优化在实施监测方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方案评估与优化。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监测频率、监测点布设等参数,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总结本文设计的边坡水平位移监测方案,通过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布设监测点,并合理确定监测频率与时长,能够准确获取边坡水平位移数据,并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边坡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边坡水平位移监测方案一、工程概述在进行边坡水平位移监测之前,首先需要对监测的边坡工程进行详细的概述。
包括边坡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边坡的类型(如自然边坡、人工边坡)、边坡的高度、坡度、岩土体性质等基本信息。
同时,还需了解边坡的使用情况,例如是否有建筑物、道路、管道等设施位于边坡上方或附近,以及边坡的历史变形情况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二、监测目的边坡水平位移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及时掌握边坡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变形情况,预测可能的滑坡或坍塌风险,为工程的安全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具体包括:1、评估边坡的稳定性,判断其是否处于安全状态。
2、为边坡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反馈,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
3、及时发现边坡变形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
三、监测依据监测工作应依据相关的国家规范、行业标准和工程设计文件进行。
例如《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20)等。
四、监测内容1、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在边坡顶部、中部和底部等关键位置设置监测点,监测点应具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监测点的间距应根据边坡的高度、坡度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在 10 20 米之间。
监测点应采用牢固的标志,如混凝土标石或钢钉,并进行编号和保护。
2、监测方法的选择常用的水平位移监测方法有全站仪测量法、GPS 测量法和激光测量法等。
全站仪测量法精度较高,但需要通视条件良好;GPS 测量法不受通视条件限制,但精度相对较低;激光测量法适用于短距离、高精度的监测。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
3、监测频率的确定在边坡施工期间,监测频率应较高,一般每天或每周进行一次监测。
在边坡使用期间,监测频率可以适当降低,根据边坡的稳定性情况,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在遇到暴雨、地震等特殊情况时,应加密监测频率。
4、数据采集与处理每次监测时,应认真记录监测数据,包括监测点的坐标、位移量等。
建筑工程基坑边坡工程监测方案

建筑工程基坑边坡工程监测方案一、监测目标1.监测基坑边坡的位移和变形,及时掌握边坡的变化情况;2.监测基坑边坡的土体水分含量,确保工程的稳定性;3.监测基坑边坡的裂缝情况,预防边坡破坏。
二、监测方法1.位移监测:选取合适的位移监测点,采用测距仪、全站仪等仪器进行定期测量,记录边坡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2.变形监测:在边坡内设置变形监测点,采用边坡监测仪等设备进行定期测量,记录边坡的微小变形;3.水分含量监测:选择代表性的土样,采用重量法测定土样中的水分含量;4.裂缝监测:在边坡上设置裂缝监测点,采用裂缝规模仪等设备进行定期测量,记录裂缝的宽度和变化情况。
三、监测频率和时间1.位移监测:根据基坑边坡的变化情况,选择适当的监测频率,一般为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监测;2.变形监测:定期对边坡的变形进行监测,一般为每月进行一次监测;3.水分含量监测:根据基坑降水情况和土壤保水性能,选择适当的监测频次,一般为每周或每两周进行一次监测;4.裂缝监测:定期对裂缝的变化进行监测,一般为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四、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1.对位移和变形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监测时间点的数据,判断是否存在较大的变化;2.对土体水分含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施工措施的调整;3.对裂缝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判断裂缝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破坏风险。
五、监测结果应用1.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如加固边坡、降低边坡含水量等;2.整理监测报告,定期向相关部门和工程负责人汇报边坡的监测结果和工程安全状况;3.根据监测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确保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和工程的安全性。
六、监测设备和人员1.监测设备:测距仪、全站仪、边坡监测仪、裂缝规模仪等;2.监测人员:具备相关工程监测经验的专业人员,负责监测设备的操作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以上是一个基坑边坡工程监测方案的设计,根据具体工程的情况和要求,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方案摘要边坡工程是指在山坡、河岸、公路、铁路、城市建筑等工程中的土木工程,其稳定性与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土质特性、降雨、水文情况、地震等,导致边坡工程出现变形甚至灾害。
因此,对边坡工程进行变形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边坡工程变形监测的方案。
介绍边坡工程是在山坡、河岸、公路、铁路、城市建筑等工程中需要完成的土木工程之一。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边坡工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地面沉降、局部滑动、形变等。
其中,形变是影响边坡工程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障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对边坡工程进行定期的变形监测。
边坡工程是非常特殊的土木工程。
通常,边坡工程的监测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地形复杂、构造复杂、气象变化频繁等因素所导致的。
另外,在边坡工程监测中需要重视一些关键因素如变形速度、变形规律、变形量等等,这也增加了边坡工程监测的困难。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方案为保证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必须随时监测边坡工程的变形情况。
通过对不同地形、不同边坡工程的变形情况进行分析,本文总结了以下三种变形监测方案:方案一:传统监测法传统边坡工程监测法是基于地基细微变形及倾斜变形监测原理的。
传统监测法是将多个监测仪器固定在边坡工程上,如液位计、水准仪等,观测它们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具有监测精度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种常见的边坡工程监测方法。
传统监测法的缺点是经常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干扰,被监测的数据分析难度比较大。
同时,该法监测时需要在边坡工程上安装监测仪器,无法自动化采集数据,因此成本相对较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使用其他基于新技术的方法进行边坡工程监测。
方案二:GPS技术监测法GPS技术监测法是一种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边坡工程变形监测的方法。
GPS技术监测法可以实现对边坡工程的实时监测,监测数据准确性高,监测数据可以自动采集和传输。
边坡变形工程监测方案

边坡变形工程监测方案前言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与基础设施的建设,边坡工程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由于边坡工程处于自然环境中,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边坡进行多方面的监测。
监测内容边坡变形监测是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边坡的位移。
2.监测边坡的裂缝。
3.监测边坡的沉降。
4.监测边坡的水位。
监测方法边坡变形的监测方法有多种,如下:光纤测量法光纤测量法是使用光纤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可以对位移进行精确测量。
核磁共振测量法核磁共振测量法是使用核磁共振仪进行实时监测,并可精确测量位移、裂缝以及沉降。
硬度计测量法硬度计测量法是将硬度计钉入边坡中,然后监测其位移并计算出相应的变形。
加速度计测量法加速度计测量法是使用加速度计测量斜坡的震动,从而判断变形情况。
声波测量法声波测量法是使用声波进行非接触式的位移测量。
水位计测量法水位计测量法是使用水位计进行水位监测,以便对边坡进行水位变化分析。
监测频率边坡工程监测的频率应该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周期,如下:1.日监测:进行边坡监测的频率为每天一次,主要监测边坡的位移、裂缝、沉降。
2.周监测:进行边坡监测的频率为每周一次,主要监测边坡的位移、水位。
3.月监测:进行边坡监测的频率为每月一次,主要监测边坡的位移、裂缝、沉降、水位。
监测设备边坡工程的监测设备根据具体情况可进行相应的选择,例如可选择以下设备:1.加速度计2.光纤传感器3.核磁共振仪4.声波传感器5.水位计总结通过对边坡工程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变形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边坡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同时,由于地形不同,监测方案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实施及数据处理分析
作者:黄启程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3年第08期
【摘要】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填挖面大,引起周边环境变形的可能性就高,需要对边坡进行有效的变形监测,针对变化及时采取一些方法处理,以保证设施的安全。
这种项目就需要正确地采用一个合理的监测方案,对数据处理、分析。
本文结合已完成项目的实例,对边坡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采用监测方法为精密二等水准、极坐标法,并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变形监测;基准网;变形点;边角网;极坐标法;闭合水准路线
1 工程概况
某变电站东南侧边坡于2011年发生滑坡,后采用42根抗滑桩进行加固处理。
根据施工单位的反映,抗滑桩施工2012年3月施工完毕后至2012年5月初,抗滑桩发生位移,附近水泥地面发现裂缝,呈放大趋势。
为了准确了解抗滑桩变形情况,要求对桩顶水平及垂直位移进行变形监测。
2 监测方案的实施
2.1 基准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2.1.1 基准网的建立
选择通视良好、无扰动、稳固可靠、远离形变护坡高度3倍即45m外比较稳定的地方埋设四个工作基点,其中三个工作基点A1、A2、A3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照准标志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的觇牌。
A2、A3为观测墩,地面高度约1.2m,埋深至基岩位置,A4为主要检核点,埋设在加固坎上,地质较为稳定。
A3、D12、SZ1为沉降基准点,D12在是4×4m的高压电塔加固水泥墩上,建成已超过一年,SZ1在另一电塔水泥墩上,墩台3.5×3.5m,建成时间超过三年,非常稳固。
2.1.2 变形点的建立
变形点应布置在边坡变形较大并能严格控制变形的边坡边沿位置。
在边坡顶上布置27个变形监测点,编号分别为东侧为1-27。
用膨胀螺栓垂直植入护坡混凝土中,螺栓孔深不小于100mm,露出地面30-80mm,用红色油漆在螺栓上做标记,并将螺栓顶部磨半圆。
基准点与各点位埋设完毕等候5天后,水泥凝固稳定后方可开始进行观测。
2.2 监测精度及频率要求
根据设计图纸及国家相关规范要求,边坡的检测级别定为二级。
2.2.1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为
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0mm;测距中误差≤10.0mm;测角中误差≤±1.5″;平均边长300m;测距相对中误差≤1/100000。
2.2.2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高程中误差≤0.5mm;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0.7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1.0■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1.5■mm。
2.2.3 观测频率
工期60天或经观测抗滑桩变形趋于稳定或拟采取新措施处理之前。
基准网复测周期是12天复测一次,观测次数为5次,当复测成果出现异常或测区受到如地震、洪水、爆破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
变形点观测周期是3天测量一次。
观测次数为20次,当复测成果出现异常或测区受到如地震、洪水、爆破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
3 监测方法及过程
3.1 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水平位移监测网观测用Ⅰ级测距精度、J1(或J2)级别测角精度的全站仪,按二等三角要求采用边角网进行观测。
内业的平差计算与精度评定采用经典严密平差法或自由网平差法。
3.2 垂直位移观测
垂直位移监测网、沉降观测点用S1级水准仪按二等水准要求观测,点之间构成闭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可按单一水准路线平差。
3.3 观测过程
严格按照技术设计的要求进行,水平基准网按边角网方式观测4个测回,变形点水平位移按极坐标法分别在A2、A3上各观测2个测回。
垂直位移监测网往测的奇数站:后、前、前、后;往测的偶数站:前、后、后、前;返测时观测方法与往测方法相反;每测段或全线路一定为偶数站落点。
各期观测使用相同测量路线、仪器和设备,并由同一个人负责。
每次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为避免外界大气及温度的影响,施测时要做到:日出后半小时在太阳下不宜观测,日落后半小时后不宜观测,正午(太阳中天)前后2.5小时不宜观测,在每次观测前,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约半小时,以使仪器与外界温度趋于一致。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1 基准网数据处理结果
4.1.1 水平基准网成果(篇幅所限,仅列举4期)
表1
4.1.2 垂直基准网成果
表2
由以上两表格数据可见,基准网各个点较为稳定,观测期间两个月内,各点变化较小,完全可作为基准点使用。
表3
4.2 变形点数据分析
4.2.1 水平位移中期数据如表3(篇幅所限,仅列举20-27号点)。
4.2.2 垂直位移中期数据如表4(篇幅所限,仅列举20-27号点)。
表4
4.2.3 根据10、11次观测数据分析,边坡呈外扩且下沉趋势,尤其是10-16号变形点位移速率较快,边坡上的裂缝明显增大。
应立即对边坡采取支护桩加固等有效措施,以防再度变形导致崩塌。
5 小结
在监测过程中注意一些事项:布设水平基准网应注意两点之间的倾角不能过大,选择倾角
在较小的区域范围监测形建筑物时,使用常规的全站仪、水准仪,结合一定的方法,可在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同时,降低了成本,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JGJ/T 8-97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S].北京,1998.
[2]隋立芬,宋力杰.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3]李青岳,陈永奇.工程测量学[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4]黄声享,监测网的稳定性分析[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1.
[责任编辑: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