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1-
武 侯 祠 图 片
-22-
武 侯 祠 图 片
-23-
武 侯 祠 图 片
■ 称颂诸葛亮的诗句
-24-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八阵图》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修身名言,请选一个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4-
·
道出了“志”与“学”的关系,“志”是成才的前提 和基础,胸怀大志方能成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两

句话有什么作用?

点明“淫慢”“险躁”的不利之处,从反面补充论述
,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文章最后一段话表达了什么?
诸葛亮劝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有所作为。
■ “静”与“俭”关系是怎样的?。
文题解读
《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 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以此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简洁明了。
诫子书
-7-
夫(f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àn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3.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4.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4版)16 《诫子书》课件 (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4版)16 《诫子书》课件 (共30张PPT)
分析:多用对偶,精简地传递了作者的意图,鲜明地表述了作者的 观点。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更易为人接受;句子整齐,读来朗朗 上口,便于记忆。
重点探究
2.回顾我们所学的诗词文章,指出一处运用对偶手法的句子,说说其表达 效果。
示例: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素”字写出织女手的 颜色,白嫩娇美。“擢”一个动词,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 优美。“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 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熟。这两句 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 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
重点探究
探究二:分析双重否定句式的好处
1.文中多处运用了“非……无以……”的句式,请摘抄出来,然后把 这些句子换成另外一种句式,比较两种句式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 2.请根据上题说说原句式的使用有什么效果。
重点探究
1.文中多处运用了“非……无以……”的句式,请摘抄出来,然后把 这些句子换成另外一种句式,比较两种句式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
2.回顾我们所学的诗词文章,指出一处运用对偶手法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重点探究
1.本文运用了许多对偶的句子,请找出并诵读这些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例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解释字词,疏通文意。
品德高尚的人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 专一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1张PPT)
本文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分析了 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观点鲜明,说服力强。
❷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件,劝诫 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做人治学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 字加以论述,把失败归结为“躁”,对比鲜明。
课堂检测
但是诸葛亮却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家伙一直很担心,随即和兄长 说道:“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年少成名,在诸葛亮看来并不是一件好事,聪明过早外露, 容易心浮气躁,自我满足,反而成不了大器。
文章思路总结
1.论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论证
(1)阐述“静”的价值: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接世”,是在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们的 人生价值追求,他们入仕为官不是为了物质利益需求,是人生价 值的体现。
合作探究
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到外的思想成 为中国传统的有识之士成长追求的目标,“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这种为人的社会观念,是传统意识中个人 价值的最高体现。
15 诫子书
助词,用于句首, 表示发端。
行为操守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用
夫 君子 之 行,静 以 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的人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 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非 淡泊 无以 明志,非 宁静 无以 致远。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静以修身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非宁静无以 致 远 达到 远大目标
(3)非学无以广 才
增长 才干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诫子书》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诫子书》PPT课件

课文研究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 ,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 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 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您有否全心全力的 学习?您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课文研究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 ,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 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 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 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您是否想过,一鼓作气的人多,坚持到底的人少的道理?
课文研究
总结
淡泊宁静不是弱者面对现实无能为力的逃避,更不是愤世嫉俗者的孤芳自赏, 而是一种成熟的、和谐的、 积极的心态。浮华尘世中充斥着太多的欲望和诱惑,欲望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不妨偶尔为自己疲惫焦 躁的心灵斟一杯清香的淡茶。天晴的时候到小园香径中去走走,体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自然;或者在难得闲瑕时到山林中去看看,感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明快清朗;或者干脆静寞 于窗前,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心灵宁静了,一切都和谐美好,海阔天空!
汇 报 人
部 编
诫 版
七 年
: XXX
子 级
语 文
书 上
册 课

目 录
01.
02.
03.
04.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6.诫子书(共24张PPT)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6.诫子书(共24张PPT)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阅读《巴蜀英才》P73《诫子书》,完成练习。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阅读《巴蜀英才》P72《诫子书》,完成练习。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分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第15课 《诫子书 》课件(2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 《诫子书 》课件(2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9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表明 自己崇高的志向,不集中精神 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10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
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
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
习有所成就。
11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能治性。
18
居舍,将来悔恨就来不及了!
品读课文,领会深意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 是什么? 告诫儿子:立志学习、修身养 性、 淡泊名利、珍惜时间。 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 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
19
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 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 具备哪几个条件?
❖品德高尚的人的品行,依靠内 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 ,依靠节俭来培养品德。
14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表明 自己崇高的志向,不集中精神 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15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
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
作者资料我清楚
❖ 诸葛gé亮,字孔明,
号卧龙,琅琊láng yá
(今山东临沂市沂南
县)人,蜀汉丞相,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在世时
被封为武乡侯,谥shì
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淡泊 以致远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立志 学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惜时 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20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堂小结(3分钟)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 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 从淡泊宁静下功夫,最忌险躁。
板书设计
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静-学 才-学
( 正 面)

子 书 证明论点
(静)非学-无才 非志-无学
比 论
修身: 淫慢-不励精
( 反 面) 证
(躁) 险躁-不治性
例: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4.引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 例:可以为师矣
可译为“凭借”“依靠”
(可以凭借这个当老师了)
年与时驰(时间,岁)月
(1)时 元方时年七岁( 当时 )
(2)意 意与日去( 意志 )
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
(3)行 夫君子之行( 品行,品德 )
三人行( 同行 )
(4)志
教师点拨(5分钟)笔记
考点:常用文言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
1.表行为动作的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例: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况且因为一个和氏璧的缘故违背了强 大秦国意愿,是不行的)
2.引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 例:辄以水沃面 静以修身
以 译为“拿”“用”。
(就用冷水来洗脸)
3.表目的, 译为“来”、“用来”
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 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 放在眼前,不断磨砺;另一方面强调无 “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 则学无目标,必然学无所成
课前提问(3分钟)
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
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珍惜光阴,勉励他刻 苦学习。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诫子书 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诫子书 课件(共30张PPT)

第三层: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 同岁月而丧失,最终人年老志衰,(这 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 能悲伤地困守在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那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快速抢答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夫君子之行
(品德高尚的人)
(2)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 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 。“志”是成才的前提 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3.文中有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 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 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学有所成。
放纵 懈怠
振奋 精神
轻薄浮 躁
修养 性情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第二层:
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干来源于学习,不 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学有所 成。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 能修养性情。
达到远大
非宁静/无以致远。 目标
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第一层: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品行,以宁静专 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 德。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
才干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干来源于学习,
增长才干
学业
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
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诫子书/
①主语+者,谓语+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主语,谓语+也。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③主语+者,谓语。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④主语,谓语+者也。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⑤主语,谓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15 诫子书/
(3)考查形式
①翻译句子。 ②判断下列语句的句式特点。 ③ 与 “ ……” 句 式 相 同 ( 或 “ 不 同 ” ) 的 一 项 是 ( )。
二、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5 诫子书/
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 (自己的理解从略,能结合文本和现实体验,言之成理即 可)
15 诫子书/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 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自己的理解从略,能结合 文本和现实体验,言之成理即可)
(1)概念
命题点 判断句式
15 诫子书/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 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代词或名词 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做出判断,即 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15 诫子书/
(2)判断句式的类型
文言文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是句中用“者”, 句末用“也”。它的变化形式有以下几种:句 中不用“者”,句末用“也”;句中用“者”, 句末不用“也”;句末用“者也”; “者”“也”都不用。
积累拓展
15 诫子书/
四、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朗读示例】
真题演练
15 诫子书/
(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 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 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 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15 诫子书/
三、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 “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语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 成学”。
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 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 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 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
15 诫子书
思考探究
15 诫子书/
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
课文。
【译文示例】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 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 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 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 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 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 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真题演练
15 诫子书/
(中考真题)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河内失火,
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
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
五、背诵全文。
15 诫子书/
【提示】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将会事半功倍。
15 诫子书/
再见
…… ——戴名世《慧庆寺玉兰记》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天子为动,案解析】 题干中的句式为被动句。文言句式“…… 者”“……也”为判断句式,所以A、B、C三项均为判断句 式,D为被动句。故选D。
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刪改)
A.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B.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C.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5 诫子书/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 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判断错误的答 案为C。改为: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译为:我求学时的勤 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之间划开。
15 诫子书/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方法拓展
15 诫子书/
如何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 文言文朗读节奏一般按照意义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需分开; (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5)“也”用在句中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其后应停顿; (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7)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8)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后面应停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