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程第三章记忆和想象单元测试题

心理学教程第三章记忆和想象单元测试题
心理学教程第三章记忆和想象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

一、填空(25分)

1.记忆是_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___的事物的反映。

2.画家善于______________记忆,数学家关于_______________记忆。

3.表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____性。它是从_____________过

渡到_____________的桥梁。

4.记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回忆有两种不同水平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水平要高。

6.初入学儿童既不会用重复、练习来_______________信息,又不会用系统搜索和追忆

去________________信息。

7.根据人们在识记时的目的性和自觉性,识记可区分为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联系和学习者是否理解意义,识记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8.良好的记忆品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10分)

1.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A.经验B.知识C.客体D.表象

2.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会发生变化。

A.量B.质C.量和质D.不

3.考试中因没有复习到而答不出、想不起来的问题,叫()性遗忘。

A.暂时B.永久C.一般D.特殊

4.小学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对()词的记忆优于中性词的记忆。

A.积极B.消极C.熟悉D.情绪

5.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想象的形象。A.有意B.无意C.再造D.创造

6.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A.经验B.知识C.客体D.表象

7.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这是想象()发展的表现。A.有意性B.现实性C.创造性D.概括性

8.小学生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的发展的表现。

A.有意性B.现实性C.创造性D.概括性

9、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 )

A.表象B.联想C.做梦D.幻想

10、人脑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 )

A.想象B.表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三、判断并改正(10分)

1.()天生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2.()凡识记的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识记的效果就好。

3.()遗忘是识记的相反过程。

4.()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识记的效果要高于意义识记。

5.()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是一种耗时较多,极不经济的方法。

6.()想象和感知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非来源于客观现实。

7.()梦中出现的形象离现实很远,是一种创造想象。

8.()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

9.()幻想中的新形象是人们所向往、所期望的,因此幻想总是积极的。10.()幻想不是理想,因为幻想是一种消极的想象。

四、简答

1.请完成下列表格(7分)

2、请列举提高小学生识记效果的方法。(8分)3根据遗忘规律谈谈如何合理复习?(10分)

4、你能从下列表格的数据中说明哪些问题?(10分)

五、论述(20分)

举例说明怎样培养小学儿童的想象力。

2、请列举提高小学生识记效果的方法。(8分)

答:(1)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记忆(1分),要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功能尽量使材料新颖、直观和具有可操作性,使儿童感兴趣,从而化难为易、易于记忆(1分)。(2)将所学的内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着的智力活动中,成为活动和思考的直接对象(1分)。(3)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于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的意义后加以识记。(1分)(4)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1分)(5)掌握一些识记的策略(1分)①把词和形象紧密结合起来识记(1分);②在识记前必须对材料做充分的分析,根据材料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识记。(1分)

3、(10分)

答:在世界范围内最早对遗忘过程做系统研究的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分)。依据他的遗忘曲线可以看出: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1分)。在学习停止以后的短时期内,遗忘特别迅速,后来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1分)。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要合理地组织复习(1分)。(1)复习要及时(1分),复习的安排要“先密后疏”(1分)。(2)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1分)(3)复习分量要适当(1分),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学习(1分)(4)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1分)

4、(10分)

小学儿童识记活动的有意性正在发展中,识记的自觉程度还不高(1分),常需要有成人的提示和激励等外加力量的推动,才能使他们积极投入识记活动中(1分)。小学各年级儿童在有外力激发识记动机情况下,比没有外力激发识记动机时,识记成绩要高(1分)。其中,四年级在有外加动机情况下,提高的最多,三年级最少(1分)。不同性质的外加动机对识记的促进程度也不同(1分),表扬能促进小学各年级儿童识记效果明显提高(1分),其中,二年级儿童在有物质奖励的情况下,识记保持量最高(1分),而六年级儿童则在精神表扬的情况下识记保持量最高(1分),四年级对精神或物质的奖励差异不大(1分)。为提高小学生识记效果,经常的恰当的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是必要的。(1分)

举例说明怎样培养小学儿童想象力。(20分)

(一)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言语(2分)

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水平(1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形象化材料,并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看展览、游览、看电影等。在实际活动中,要引导儿童广泛接触各种事物,仔细、全面、准确地观察、比较、分析、综合。(1分)

想象是通过言语形式加以表现的。言语与想象的发展关系密切。只有言语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儿童的想象才可能从形象的水平提高到符号水平,使想象变得更加广阔、深刻,更加概括且富有逻辑性(1分)。结合课文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文艺作品,使他们积累起丰富的词汇,学会恰当地运用词汇。同时教师要重视用丰富、优美、正确、清晰、生动形象的言语描绘事物。这对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1分)

(二)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进行想象的训练(2分)

1.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1分)

2.通过形式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的能力(1分)

(1)对静物做动态想象,变无声为有声想象。(1分)(2)对抽象词做具体形象想象。(1分)(3)对物做拟人想象。(1分)此外,还可要求学生对无色的事物做有色的想象,对个别事物做概括的想象等(1分)。通过这一系列想象的形式训练,儿童便能逐渐掌握静观默想、浮想联翩的本领。(1分)

(三)正确引导小学儿童的幻想(2分)

小学儿童幻想正处在由远离现实的幻想向现实的幻想过渡阶段。积极的幻想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的幻想,是富于现实性的(1分)。因此,教师要引导多一点积极幻想,把幻想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1分)。同时教育和提醒学生避免和克服消极幻想。(1分)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1含答案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多选或多选择者,该题无分。 1.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指【D】A.动物心理学B.民族心理学C.比较心理学D.个体发展心理学 2.华生认为初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和【A】A.爱B.悲C.喜D.恶 3.弗洛伊德把由于担心原我的需要所产生的冲动可能战胜自我而引起的焦虑称为 【D】A.客观性焦虑B.道德上的焦虑C.主观性焦虑D.神经性焦虑 4.皮亚杰认为【B】是影响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A.成熟B.平衡C.练习和习得经验D.社会经验 5.【C】主导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条件。A.遗传B.自然环境C.教育D.社会环境 6.小鸡一旦印刻在某个客体上,例如对人印刻,就会跟着人走,而且不会对其他物 种产生印刻。这说明印刻【C】A.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强化B.可能形成得非常快C.是不可逆的D.只在“关键期”内发生 7.心理发展过程的进行可以用几个一般特点来描述。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认为这些 一般特点包括:发展速度、【A】、顶点和发展的分化和阶段。A.时间B.发展的稳定程度C.发展的协调性D.发展的均衡性 8.新生儿的头部88%的时间转向右边,表明他们是【B】占优势。A.丘脑B.左半球C.小脑D.右半球 9.【C】是幼儿游戏的最高形式。A.再造性游戏B.教学游戏C.创造性游戏D.活动性游戏 10.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C】的发育是最优先的。A.心脏B.胃C.脑

D.肺 11.小班幼儿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一个好玩具,自己也说:“爸爸明天也要给我买一个更大的玩具。”这种现象说明【D】A.幼儿在撒谎B.幼儿想像中带有特殊的夸张性C.幼儿以想像的过程为满足D.幼儿的想像内容经常与现实混淆 12.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下列哪项内容更感兴趣【C】A.学习的内容B.学习的结果C.背书包上学D.抽象的因果关系 13.初入学的小学生对于【B】方位,常常需要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辨别。A.上下B.左右C.前后D.东西南北 14.赫洛克把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分为三类,其中【A】指相互信赖、不可分离的朋友。A.挚友B.伙伴C.好友D.朋友 15.人生观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部分高中生属于人生观形成的【C】阶段。A.观察B.定向C.探索D.确立 16.若某个高中生对“现实的我”过高地估计,以至形成虚妄的判断,同时“理想 的我”也是虚假的话,他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类型是【D】A.自我肯定型B.自我矛盾型C.自我萎缩型D.自我扩张型 17.加涅认为,区分戌、戍、戊、戎四个字的学习属于【B】A.语言的联合B.多重辨别学习C.概念学习D.原理学习 18.布卢姆等将【D】的教育目标由低到高分为五级:接受(注意)、反应、价值的评价、组织和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A.认知领域B.动作技能领域C.态度领域D.情感领域 19.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B】A.接受学习和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机械学习和发现学习 20.主张将“S—R”改为“S一O一R”的是【A】A.联结一认知理论B.生成学习论C.人本主义D.认知结构一同化理论

全国2013年4月自学考试《临床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05622临床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察这对同一行为给出的评分的一致程度被称作(A)2-21 A.评分者信度 B.内部一致性信度 C.重测信度 D.分半信度 2.拉扎勒斯提出的关于心理应激的理论模型是(C)4-75 A.适应模型 B.应急反应模型 C. 评价模型 D. 应激模型 3.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试时,总分大于多少分时可考虑有焦虑存在(B)6-137 A.20 B.40 C.600 D.100 4.让害怕拔牙的人反复观看与拔牙情境有关的录像片,以消除其对拔牙的恐惧,在学习理论中,这个过程称之为(D)7-160 A.强化 B.分化 C.泛华 D.习惯化 5.医院中的病人最常见的情绪反应是(A)9-210 A.焦虑与恐惧 B.抑郁 C.愤怒 D.淡漠 6.关于MMPI-2的正确描述是(B)6-126 A.含有10个临床量表、4个效度量表和7个附加量表 B.含有10个临床量表、7个效度量表和10个附加量表 C.含有15个临床量表、4个效度量表和7个附加量表 D.含有15个临床量表、7个效度量表和10个附加量表 7.在病人中,愤怒情绪多见于下列哪种情境(C)9-200 A.悲观 B.失望 C.受到挫折 D. 绝望 8.在个体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基础作用的支柱是(B)3-37 A.经济因素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家庭教育 9.病人的抑郁反应往往同下列哪项有关(B)9-201 A.挫折 B.丧失 C.紧张 D.恐惧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 ) A.组织教学的能力 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C.组织教学的能力与组织学生的能力 D.组织教学的能力与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2.学生的说谎、偷窃与欺骗等属于( ) A.情绪冲动 B.性格障碍 C.情绪适应困难 D.行为障碍 3.问题解决的系列搜索策略也称( ) A.启发式 B.搜索式 C.算法式 D.排列式 4.奥苏贝尔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就是( ) A.结构性、可操作性与可辨别性 B.稳定性、可利用性与结构性 B.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与结构性 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与稳定性 5.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 ) A.教育与遗传 B.遗传与环境 C.社会与遗传 D.教育与环境 6.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那么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 A.外部、不可控与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与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与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与不稳定归因 7.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就是( ) 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B.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D.惩罚与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8.心理咨询的方式包括( ) A.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与现场咨询等 B.分散咨询与集中咨询;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与现场咨询等 C.分散咨询与集中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与现场咨询等 D.分散咨询与集中咨询;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直接咨询与间接咨询等 9.技能的种类有( ) A.工作技能与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与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与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与操作技能 1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11.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这种差异就是属于( ) A.能力的量的差异 B.能力的质的差异 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12.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学习 13.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具有相互联系的两大类,这两大类就是( ) A.宏观策略与微观策略 B.知识理解的策略与知识记忆的策略 C.通用策略与专用策略 D.基本策略与支持策略 14.观察法的不足就是( )

05622-临床心理学(含实践)

05622 临床心理学(含实践)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0831)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临床心理学(含实践)》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应考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了解临床心理学的工作内容和理论模型,能够熟悉诊断性会谈、行为评估、心理治疗等技术,理解心理个案研究的设计要素,掌握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的相关策略和技巧,并能够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正确应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概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学的定义,临床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卫生职业的关系,临床心理学的的历史以及临床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临床心理学的定义、工作内容,临床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卫生职业的关系。 2、掌握:临床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学的几种理论模型,心各种理论模型之间的联系及整合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每一种理论模型的理论前提、贡献。 2、掌握:每种理论模型的侧重点。 3、熟练掌握:各种理论模型之间的相互联系、各种理论模型的整合趋势。 第三章临床心理学家培训模式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学家的几种培训模式、临床心理学的培训程序、各种培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临床心理学家的培训程序、各种培训模式的含义。 2、掌握:各种培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熟练掌握:临床心理学的培训模式的发展方向。 第四章诊断性会谈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精神病的诊断分类、临床会谈的方式、会谈的基本技巧、心理评估报告的格式。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精神异常的诊断和分类的基础,目前通用的诊断和分类标准的特点。 2、掌握:临床会谈的形式、心理评估报告的格式。 3、熟练掌握:临床会谈的基本技巧。 第五章神经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评估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神经心理学评估的历史,当代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心理生理学评估的理论、心理生理学评估的使用及发展前景。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当代神经心理学评估的概念及方法、心理生理学评估的概念。 2、掌握:目前最常用的神经心理评估工具及各自特点、心理生理评估的理论、范围、主要采用的方法。 3、熟练掌握:神经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心理学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 第六章行为评估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行为评估的概念基础、行为评估的目的、行为评估的评价尺度、行为评估的方法和近期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行为评估的理论基础、行为评估的目的。 2、掌握:、行为评估的评价尺度。 3、熟练掌握:行为评估的具体程序和方法。 第七章心理治疗概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心理治疗的界定、心理治疗的特点和变量、心理治疗的过程和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心理治疗的界定、心理治疗的目标。 2、掌握:心理治疗的特点和变量。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第五章记忆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什么是记忆 记忆分类及特点 操作性、按原始信息的感觉通道编码的特点。容量约为7±2组块。 长时记忆是指在大脑中保持一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的记忆。具有组织性、备用性等特点,其容量几乎无限。 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扩展为工作记忆。 简述工作记忆的含义和成分? 组成: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语音回路。 中央执行系统:复杂注意资源的分配、协调、计划等。 视空间画板:负责暂时存储视觉空间信息。 语音回路:负责以声音为基础的信息的存储。 工作记忆能力与许多复杂的认知技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情境记忆、语义记忆、程序记忆 长时记忆扩展为情境记忆、语义记忆、程序记忆 情境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 程序记忆是关于怎么做的记忆,是通过熟练行为和认知程序来表达的。 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是有意识的记忆。 内隐记忆是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是未意识到其存在又无意识提取的记忆。 记忆的表象 记忆表象是指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中所保存的形象。 第二节记忆的过程 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J04 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 2.活动的内容与性质(理解了吗?有意义吗?) 3. 系中。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材料的数量不能太多,要形象化。 保持和遗忘 遗忘曲线 德国艾宾浩斯自己做被试用无意义的音节。 揭示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要及时复习。 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 1.时间 2.材料 (1)材料的性质:有意义的材料、形象的材料忘得慢。 (2)材料的数量:材料多,忘得快。 (3)材料的相似性。容易干扰。 3.过度学习 学习的程度。适当的过度学习。过度学习50%的材料保持的好一些。 遗忘的原因J03J06L08 关于遗忘的原因目前涉及两种假设,一是衰退理论,一是干扰理论。 衰退理论认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减弱、衰退以致消失。衰退是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丧失的重要原因。 干扰记忆是由于多重痕迹之间相互引起抑制而产生的,抑制被解除,记忆还可恢复。 干扰理论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证明。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如何有效合理的组织复习?L11 1.正确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 首先要及时复习,其次是间时复习(即在复习中间有休息),要分散复习。 2.复习中的尝试回忆 复习和回忆结合,了解记忆效果,知道记忆难点。 3.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 4.复习的形式多样化 (1)把新旧材料加以对比来复习 (2)利于多种感官,看读写听结合起来。 (3)把所学材料加以系统的组织,提高复习效果。 回忆和再认(记忆最后一个阶段) 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一定条件下能把它重新再现出来。 再认是指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 联想及其规律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的映像、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映像、观念的心理活动。 规律有: 1.接近律 2.类似律 3.对比律 4.多因律

临床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临床心理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是通过各种来处理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A 药物 B药物配合心理治疗 C 心理治疗方法 D 心理治疗配合药物 2、在对冠心病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患者表现A型行为特点,例如急燥无耐心、强烈紧迫感和竞争性以及对人的敌意等,由此可以推断() A A型行为是造成冠心病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 B A型行为同冠心病有联系,但仅凭这类研究还不能确定联系的性质 C A型行为是冠心病造成的一种心理变化 D A型行为同冠心病没有联系 3、马斯洛认为心理病态的原因是() A 习得的无助感 B 存在空虚 C 自我实现劲力受阻 D 精神创伤 4、临床心理师在心理评估时宜采用的提问方式是() A 辩论式 B 讨论式 C 质问式 D 判断式 5、根据所依据的理论和使用技术的不同,心理治疗可分为() A 心理疗法和生物学方法 B 心理分析疗法、行为疗法、人本-存在主义疗法和认知疗法等 C 个别心理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 D 长程心理治疗和短程心理治疗 6、终末期病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焦虑 B 痛苦与不适 C 信仰 D 如何面对死亡 7、认为神经症是个体自我完善的潜能遭到压抑、发生歪曲的外在表现的理论观点是() A 人本主义观点 B 行为心理学观点 C 心理动力学观点 D 认知观点 8、考试不及格就说老师出题太难,或自己太忙没有很好准备。该学生所用的自我防御机制是() A 转移 B 理想化 C 反向形成 D 合理化 9、一个孩子遭到一条黑狗咬,此后他不仅怕这条黑狗,也怕见其他黑狗,甚至怕见到白狗、黄狗等所有狗,进而甚至怕见到所有小动物。这种情况属于() A 强化 B 分化 C 泛化 D 习惯化 10、由于疾病而导致普通医学病人自我概念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 A 忧郁 B 悲伤 C 自信心下降 D 愤怒 11、关于流行病学研究,错误的说法是() A 从群体的角度探讨疾病和健康现象 B 描述个体异常行为现象 C 探索从健康演变为疾病的影响因素 D 寻找同疾病转归有关的因素 12、应激条件下最觉的消极认知反应是() A 注意力分散 B 警觉加强 C 灾难化 D 记忆力减弱 13、关于相关研究,正确的说法() A 所观察的是两个被实验者操纵的变量间的关系 B 所观察的是两个自然发生的变量间的关系 C 所观察的两个由旁观者操纵的变量间的关系 D 所观察的是两个自然发生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14、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用来反映情绪稳定性的量表是() A E量表 B N量表 C P量表 D L量表 15、“感受来访者听内心世界,宛如那是你自己的,但又不绝不失去宛如的性质”描述的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哪种治疗技术?() A 共情 B 真诚 C 同情 D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中国制定临床和咨询工作的伦理守则,目的是() A 便于国际交流 B 保证和提升专业服务的水准 C 保障专业服务的寻求者的权益 D 促进国家现代化 E 保障临床心理师的权益 17、属于心理生理疾病范围的疾病有() A 高血压 B 肥胖症 C 美尼尔综合征 D 焦虑症 E 糖尿病

心理学基础第五章记忆练习

第四章记忆 一、填空题 1、按记忆的内容来分,有(形象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2、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储存)和(提取)。 3、斯伯林开始研究感觉记忆时,采用了(整体报告法),后来他设计了(部分报告法)。 4、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加减2个组块),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 5、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艾宾浩斯)。 6、心理学家佩维奥(Paivio,1975)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忆分为两个系统,即(语义编码系统)和(表象编码系统)。,。 7、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抑制,叫(前摄干扰);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干扰)。 二、单项选择题 1.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A) A.整体报告法B.重学法C.部分报告法D.节省法 2.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 3.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C ) A.信息得不到注意 B.抑制作用 C.信息提取机制失灵 D.信息受干扰 4.容量最大的记忆系统是(D ) A.感觉记忆B.图像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5.遗忘的进程是(B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倒U型曲线 D.U型曲线 6.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C) A. 功能固定 B. 原型启发 C.自然衰退或干扰 D.思维的定势 7.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B ) A.对识记的材料加以注意B.精细复述C.机械复述D.意识到短时记忆的信息 三、名词解释 1.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2. 语义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 3.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4. 陈述性记忆:是对事实的记忆。 5.程序性记忆:是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 6.编码特定原则:当提取的背景与编码的背景相似时最为有效。 7.遗忘曲线: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接着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最后接近稳定。这条曲线叫做遗忘曲线。 8.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9.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临床心理学(教材电子版)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临床心理评估与心理测验 ?第三章应激与应激障碍?第四章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第五章智力障碍 ?第六章人格障碍 ?第七章神经症、癔症、抑 郁症 ?第八章行为障碍 ?第九章心身疾病 ?第十章临床常见的病人 心理问题 ?第十一章心理咨询 ?第十二章临床心理咨询 ?第十三章危机干预第一章概论 临床心理学的定义、性质及研究目的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临床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一、临床心理学的定义 ?1935年,美国心理学协会(APA)临床心理学分会给临床心理学下了一个定义: 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通过心理测评、分析、观察等方法,对个体的能力和行为特征进行理解,并通过对个体的身心诊断、生活史了解以及对个体生活状况的观察、分析,以对个体的心理适应问题进行咨询和治疗。?1991年,美国心理学协会又提出一个新的定义:临床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程序来了解、预测和缓解智力、情绪、生理、心理、社会和行为上的障碍、适应不良等,以及从事相关的研究、教学和心理服务。 ?20世纪60年代,日本心理学会(JPA)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家下的定义: ?临床心理学是综合心理学和其他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对特殊的个体(心理不适应的人或心理障碍患者)在生活中遇到的障碍、苦恼的本质的理解,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的一门学问。 ?因此,他们把临床心理学的实践活动称为“心理学的临床应用”。 ?1988年,日本学者田中富士夫下的定义: ?临床心理学概括地说是对心理不健康或有行为问题的来访者进行心理援助,将他们的精神和人格向健康方向引导,这种引导需要运用心理学和各种相关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综上所述,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它整合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心理适应为中心,并以心理援助为特征;通过缓解适应不良,提高能力水平和缓解情绪不安,以促进人类的社会适应、心理调节和个体发展。 ?①临床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②以心理测评和诊断、心理咨询和治疗为中心③以心理适应不良或心理障碍的援助为目标,以达到帮助适应困难的个体调整心态,矫正不良行为,提高个体生活满意度。 ?二、临床心理学的性质:发展性教育性社会性 ?发展性——始终强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以往:注重心理诊疗,服务对象主要是心理异常者,此种心理治疗具有浓厚的精神医学色彩。 ?后来;心理援助(assistance),危机介入(intervention),引导(guide)或促进(improvement)等概念引入,反映临床心理学的发展特点。 ?20世纪40年代前的临床心理学主要以心理测评活动为主,是对个人的适应问题进行指导(direction)、助言(suggesstion)、和劝告(recommendation)式的咨询。 ?现代的临床心理学能够为人们的精神健康和身心发展起到建设性的教育、援助作用。 ?教育性——社会性—— ?临床(clinical)起源于希腊语klinikos,“医生在患者的病床边进行医学的照料”。 ?今天,“临床”不仅仅是“床边医学诊疗”的概念了。不仅限于医疗临床了。 ?“家庭心理临床”“教育临床”“地域临床” ?三、临床心理学的目的:运用心理学的技术、知识、成果,以及与心理学相关的科学理论对有心理适应问题的人进行

教育心理学模拟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着。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4.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积极学习的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5.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定期进行整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行为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6.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7.人走迷宫时是通过下列哪种学习过程完成的() A、尝试-错误 B、顿悟 C、形成条件作用 D、模仿 8.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奖给他一朵小红花,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C、惩罚 9.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10.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11.举一反三属于()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12.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13.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14.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5.创造思维的核心是()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6.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7.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8.皮亚杰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方法是() A、道德两难故事 B、守恒实验

心理学概论第六章记忆

Chapter 6 Memory 第6章记忆 This chapter includes three modules: first, module 18 tells us how the memory works; second, module 19 introduces recalling in long-term memories; last, we will learn why we forgetting when our memory fails. MODULE 18 ENCODING, STORAGE AND RETRIEV AL OF MEMORY Memory is any system—human, animal, or machine—that encodes, stores, and retrieves information. The process of memory is encoding, storage and retrieval. Encoding is involving the mod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to fit the preferred format for the memory system. Storage is involving the retention of encoded material over time. Retrieval is involving the location and recovery of information from memory. THE SENSORY REGISTERS Scientific research on memory began with Ebbinghaus's experiment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oday the information-processing model of memory describes how information is encoded, organized, and stored in memory, and how it is retrieved from memory. THE SENSORY REGISTERS Sensory registers are the entry points for raw information from all the senses. If we do not process this information further, it disappears. Visual and Auditory Registers As new visual information enters the registers, old information (the icon, or visual image) is "masked" almost immediately and disappears. Otherwise, the registers would overload as visual information piled up and became scrambled. Auditory information fades more slowly; the echo may last for several seconds. Initial Processing From the mass of incoming information, we select elements and hold them for further processing. In this process, called attention, we also give meaning to the information. SHORT-TERM MEMORY Information that we attend to enters short-term memory (STM), also called primary memory and working memory. STM contains everything that we are consciously aware of at any instant. STM not only briefly stores information but also processes that information further.

教育心理学模拟题(总第二套附答案)

一、判断题 1、洛克最先把实证主义方法运用到了心理学研究中。(A) 2、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按内容分,可将问题分为: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管理问题、自我发展问题。(A) 3、新教师职初的前五年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要。(A) 4、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A)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协调学生的期望,要让期望过高的优秀生不断提高期望值;要让 那些因失败而期望过低的学生适当提高期望值。(B) 6、压力感受具有主观性。(A) 7、认知心理学理论实际上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A) 8、如果教育措施得当,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完全可以打破和超越。(B) 9、非智力因素主要为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A) 10、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A) 11、柯尔伯格研究发现,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无关。(B) 12、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往往借助体验式活动,是因为体验式活动有助于个体理性分析的调动。 (B) 13、顺从是一种一时性的态度改变。(A) 14、个案研究法是以个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与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方法。(B) 15、发展社会化是指人的现代化过程。(B) 16、认知者的年龄与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无直接联系。(B) 17、安全依恋的儿童是不会害怕母亲及其他直接抚育者离开自己的。(B) 18、有一半的自杀者有精神疾病。(B) 19、比内智力测验依照发展的顺序排列,每一发展水平备有6个测验试题。(A) 20、问题解决主要是一个认知过程,原有知识对问题解决影响不大。(B) 21、非理性观念常常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在个体日常行为中起负面作用。(A) 22、使用心理测验时主要是需要注意信度和效度两个问题,不需要考虑主试的经验。(B) 23、艾森克人格问卷分别有成人和幼年(青少年)两种版本,可以分别测试两个群。(A) 24、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理论中,认为集中思维因素有126种。(B) 25、在心理学研究中,心理过程是指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也即人们常说的知、情、意。(A) 26、掌握学习法表明,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学习。(A) 27、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纯粹是思辩性的,没有任何实验基础。(B)

心理学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知识考点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A )、保持和提取。 A.编码B.回忆C.再认D.遗忘 2.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C )、提取。 A.识记B.回忆C.保持D.再认 3.哪一种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B ) A.感觉记忆B.工作记忆C.长时记忆D.语义记忆 4.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D )形式存储。 A.语义B.概念体系C.图式D.视象和声象 5.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 A.视像和声像B.声音代码C.语音代码D.语义代码 6.瞬时记忆属于( A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工作记忆 7.在短时记忆中,一遍遍地机械地重复识记材料是( D ) A.有效复述B.无效复述C.精细复述D.保持性复述 8.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 )秒钟。 A.1~2 B.20~40 C.60~70 D.70~80 9.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 B )秒钟。 A.5 B.20—30 C.60 D.120 10.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C )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1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D )个组块。 A.6±2 B.6±1 C.7±1 D.7±2 1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A )个组块。 A.7±2 B.5±2 C.8±2 D.9±2 1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多少?( C ) A.7 加减2 个音节B.7 加减2 个单元C.7 加减2 个组块D.7 加减2 个数字

14.在短时记忆中,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是( C )。 A.机械复述B.无效复述C.精细复述D.保持性复述 15.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B )形式存储。 A.视象代码B.声象代码C.语义代码D.图式 16.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重要条件是( A ) A.复述B.视觉编码C.声音编码D.感觉寄存 17.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储?( A ) A.声象代码B.视像代码C.语义代码D.图式 1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即(B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语义记忆B.感觉记忆C.工作记忆D.情绪记忆 19.对事实类信息,如词汇、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的记忆是( B )。A.程序性记忆B.陈述性记忆C.长时记忆D.技能记忆 20.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C )。 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 21.对练字过程中的手部动作的把握,是储存在(B )中的。 A.情景记忆B.程序性记忆C.语义记忆D.陈述性记忆 22.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C )。 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 23.练书法时,我们所知道的规则和方法是储存在_____中的。(A ) A.陈述性记忆B.情景记忆C.程序性记忆D.感觉记忆 24.对概念、命题的学习属于(D ) A.社会规范的学习B.机械学习C.技能学习D.知识学习 25.在复习过的教室里参加考试,会对考试有帮助,这种现象称为(B ) A.情绪依存性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状态依存性记忆D.地点依存性记忆 26.走迷宫是一种( A ) A.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知识学习 27.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为划分标准,一般可以把学习分为哪三类?( D ) A.知识学习、意义学习和命题学习B.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C.命题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技能学习、知识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

2010年4月自考临床心理学历年试卷及答案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临床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5622)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判断一个实验设计是不是真实验设计,应当主要看【】 A.受试者是如何选择和分派的 B.是否设置对照组或控制组 C.是否采用独立组设计 D.实验条件的控制如何 2.具有肛欲性格的人表现为固执、整洁、吝啬、学究气等。一些研究表示,此类人容易患【】 A.强迫症 B.焦虑症 C.厌食症 D.社交恐怖症 3.将个人所爱或所崇拜的人或事物完美化,而忽略其实际存在的缺陷的自我防御机制是【】 A.曲解 B.合理化 C.补偿 D.理想化 4.在阐述应激的生理反应模型中,提出应激是“全身适应综合征”的学者是【】 A.英格尔 B.弗洛伊德 C.坎农 D.塞里 5.用于证实不可控制或不可预见的应激事件更易于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的一项实验是【】 A.拟合控制实验 B.轭合控制实验 C.虚拟控制实验 D.模拟控制实验 6.邓巴曾预测具有勤奋工作、易于紧张和雄心勃勃人格特征的人易患【】 A.冠心病 B.高血压 C.糖尿病 D.溃疡病 7.艾森克提出可以依据性格内外向和情绪的稳定性两个维度组成的平面图来判断被试的气质类型,其中内向、情绪不稳定属于【】 A.粘液质 B.胆汁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心理治疗结果评估的评定内容是【】 A.有效性 B.治疗结果的持久性 C.治疗的频率 D.不良结果 9.在神经症的治疗中,以将自我从精心的防御工作中解放出来为治疗目标的心理治疗流派是【】 A.心理动力学疗法 B.行为疗法 C.人本-存在疗法 D.认知疗法 10.青少年的人际心理治疗(IPT)模式增加的第五个聚焦点是【】 A.悲愤 B.人际角色冲突 C.角色转换 D.单亲家庭 11.下列心理治疗理论流派中主张顺其自然的是【】 A.心理动力学学派 B.行为心理学学派 C.森田的神经质理论 D.认知心理学派 12.情绪支持与行为应对方法训练的目的不包括【】 A.减轻病人的焦虑 B.减轻病人的恐惧 C.克服治疗中的挫折与痛苦 D.自我催眠 13.透析治疗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人格改变是【】 A.过度焦虑 B.思维混乱 C.过度依赖 D.过高期望 14.在心理障碍的社会预防措施中,病因预防是【】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四级预防 15.2001年,中国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出版新版的《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手册》,这个版本的英文代码是【】 A.DSM-IV https://www.360docs.net/doc/4017221576.html,MD-3 C.ICD-10 https://www.360docs.net/doc/4017221576.html,MD-4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临床心理学的基本研究类型有【】 A.调查研究 B.(操控)实验研究 C.流行病学研究 D.描述研究 E.相关研究 17.临床心理师主要从事的工作有【】 A.心理治疗 B.思想教育 C.会诊 D.科学研究 E.教学 18.非结构式会谈通过一系列可以自由回答的问题来进行,主要目的在于确定来访者的【】 A.年龄 B.家庭背景 C.症状 D.政治态度 E.生活经历 19.抑郁症的人际心理治疗的早期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有【】 A.和病人建立合作的工作联盟 B.对病人的抑郁症状进行评估 C.对病人的人际关系状况的质和量进行充分了解 D.积极鼓励病人摆脱病人角色 E.和病人一起选择和确定后面的治疗将要解决的人际关系问题 20.下列学科中,属于主要关注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应用心理学科的有【】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解答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解答1 单选题: 1.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年。(D) A.1903 B.1908 C.1913 D.1924 2. 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A)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3.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选A)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 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选C)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5.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选B)考试大发布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4.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选D) A.卡列杰夫 B.廖世承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多选题: 1.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选ACD)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考试大发布 2.教育心理研究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选BCD)A.教育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以下哪些是基本的测量方法?(选ABCD) A.自我报告 B.直接观察 C.测验考试大发布 D.教师或同伴的评判 4.以下哪些是宏观教学系统中的主要变量?(选ABCD)A.教学内容 B.学生特点 C.教师特点 D.教学环境 5.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选AC) A.观察法 B.归纳法 C.调查法 D.演绎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