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的历史
古罗马发展历史

古罗马发展历史古罗马是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古代文明之一。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并持续存在了约1200年之久。
古罗马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荣耀、辉煌和衰落,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古罗马的历史可以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是王政时期,公元前753年至公元前509年,古罗马是由七个国王统治的。
这个时期的古罗马是一个城邦国家,政治和军事力量集中在国王手中。
然而,在这个时期,罗马人也开始建立民主制度的种子,为后来的共和制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509年,古罗马宣布成立共和国,这是古罗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共和国时期,罗马政府由两个执政官共同管理,以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共和国时期的古罗马经历了许多内外战争,但也取得了很多领土的扩张。
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成为了第一个罗马帝国的皇帝,标志着古罗马进入了帝国时期。
帝国时期是古罗马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其最终衰落的开始。
古罗马帝国在欧洲、北非和中东地区建立了广阔的领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这个时期的古罗马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稳定的政府和发达的经济而闻名。
许多重要的法律、建筑和文化成就也在这个时期产生。
然而,古罗马帝国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
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国逐渐遭遇内外的压力和冲突。
内部的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和军队的分裂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帝国力量的削弱。
最终,古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被日尔曼人的部落领袖奥多亚塔玛击败,西罗马帝国灭亡。
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
古罗马的发展历史留下了丰富多样的遗产。
在法律方面,古罗马的法律体系对现代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建筑艺术和工程技术仍然令人叹为观止。
古罗马的文学、哲学、艺术和科学也为后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古罗马发展历史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它展示了一个小城邦如何逐步壮大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又如何最终走向衰落。
古罗马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文明的兴衰离不开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关于古罗马帝国历史

关于古罗马帝国历史古罗马帝国的小学教育是其国家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整体上讲,罗马帝国的世俗小学教育比较简陋。
世俗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有阅读、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古罗马帝国历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西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公元476年;东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公元1204年,公元1261年—公元1453年),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拉丁语: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缩写SPQR),中国史书称为大秦、拂菻,是古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
罗马共和国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环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大国。
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共和国由此进入帝国时代。
安敦尼王朝皇帝图拉真在位时(公元98年—公元117年),罗马帝国达到极盛,经济空前繁荣,疆域也达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卢与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全盛时期控制了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君主制国家之一。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从此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实行永久分治。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内忧外患下灭亡;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破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灭亡。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纪(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古罗马帝国文化语言拉丁语是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亦是意大利地区的当地语言。
拉丁语在帝国时期至少分为两类:即古典拉丁语和通俗拉丁语。
古典拉丁语作为书面语言,而通俗拉丁语一般作为口语。
古典拉丁语非常稳定,从帝国时期一直到中世纪都没有发生改变。
古罗马历史概述

古罗马历史概述
古罗马是西方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公元前753年。
古罗马起初是一个小型城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张,并建立了一个广阔的帝国。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王政到共和制再到帝制的变迁。
在共
和制时期,古罗马是一个由贵族统治的城邦国家,公民享有一定的政
治权利。
然而,由于贵族之间的内斗和外部威胁,共和制在公元前1
世纪末的内战中崩溃。
随后,罗马帝国建立起来,奠定了四个世纪的统治。
这是一个由
君主统治的帝国,最初是由八位皇帝组成的朱里奥-克劳迪亚王朝统治。
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罗马帝国扩展到欧洲、北非和中东的广大领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古罗马在政治、法律、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罗马
法成为许多现代法律体系的基础,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和广泛的行政机构。
罗马城建起了许多重要的建筑,如斗兽场、浴场和剧场,展示了
古罗马人的工程和建筑技术。
然而,古罗马帝国最终面临了一系列内外的挑战,包括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和入侵威胁。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奥多亚克的领导下
崩溃,标志着古罗马的结束。
尽管古罗马已经消失了,但它的遗产和文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罗马的法律、艺术、建筑和政治制度对欧洲和整个西方世界的
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古罗马成为历史上永恒的象征之一。
古罗马历史概览

帝国时代的政治制度
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建立 了罗马帝国,实行专制主义 ,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拥有绝对的权力,标志着 罗马政治制度的集权化。
04 古罗马的经济和社会 结构
古罗马的经济和社会结构
1 古罗马农业经济
古罗马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大量奴隶在广阔的土
古罗马商业贸易
2
地上耕作,产出粮食供应城市和军队,支撑起罗
古罗马的衰落和遗产
古罗马的衰落原因
罗马帝国的遗产影响 古罗马文化的价值
古罗马的衰落原因复杂多元 ,包括政治腐败、经济衰退 、军事压力以及社会矛盾等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帝国 的灭亡。
罗马帝国的遗产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影响,包括法律制度 、城市规划、艺术风格等方 面,这些都为现代文明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罗马帝国的衰落主要是由于 内部的腐败和外部的压力, 包括经济的衰退、政治的混 乱、军队的叛乱以及日耳曼 人的入侵等。
03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罗马的行君主 制,由罗穆卢斯、雷穆斯以 及后来的七位国王统治,标 志着罗马社会的形成和早期 发展。
共和政体的建立
公元前509年,罗马人推翻了 最后一位国王,建立了共和 国,实行双头制,由两位执 政官共同管理国家事务,标 志着罗马政治制度的民主化 。
古罗马的商业贸易发达,丝绸之路、海上贸易网
马帝国的繁荣。
络遍布地中海,商品交易频繁,推动了货币经济
的发展。 3 古罗马社会等级制度
古罗马社会严格分层,由贵族、平民、奴隶构成
,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力和待遇,反映出古罗
马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冲突。
05 古罗马的文化和科技 成就
古罗马的文化和科技成就
古罗马建筑技艺
古罗马历史概览
古罗马帝国历史

古罗马帝国历史古罗马帝国的小学教育是其国家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整体上讲,罗马帝国的世俗小学教育比较简陋。
世俗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有阅读、今天本人给大家整理了古罗马帝国历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西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公元476年;东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公元1204年,公元1261年—公元1453年),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拉丁语: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缩写SPQR),中国史书称为大秦、拂菻,是古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
罗马共和国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环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大国。
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共和国由此进入帝国时代。
安敦尼王朝皇帝图拉真在位时(公元98年—公元117年),罗马帝国达到极盛,经济空前繁荣,疆域也达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卢与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全盛时期控制了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君主制国家之一。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从此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实行永久分治。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内忧外患下灭亡;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破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灭亡。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纪(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古罗马帝国文化语言拉丁语是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亦是意大利地区的当地语言。
拉丁语在帝国时期至少分为两类:即古典拉丁语和通俗拉丁语。
古典拉丁语作为书面语言,而通俗拉丁语一般作为口语。
古典拉丁语非常稳定,从帝国时期一直到中世纪都没有发生改变。
通俗拉丁语在帝国的各部分都有方言,改变非常多,逐渐演变成罗曼语族诸语。
尽管拉丁语是帝国的官方语言,但希腊语是帝国最主要的语言之一,尤其是在帝国东部的省份。
古代罗马的历史

古代罗马的历史古罗马是一个伟大的帝国,其历史横跨了几个世纪,并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回顾古代罗马的重要时期、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发展。
一、古罗马帝国的兴起与扩张古罗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53年,传说中的罗穆路斯和吕基修建了罗马城。
罗马最初是一个小城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扩张,并于公元前27年成为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强大帝国。
在共和制时期,罗马是一个由贵族组成的政治体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征战和领土扩张使罗马帝国转变为一个帝国。
朱利叶斯·凯撒和奥古斯都是罗马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他们为罗马帝国的稳定和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罗马法与政治体制古罗马以其法律体系而闻名。
罗马法以公平和正义为基础,为人民提供了保护和公正的法律制度。
罗马的法律原则对现代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罗马的政治体制分为共和制和帝制。
在共和制时期,罗马由两个执政官领导,他们负责行政和军事事务。
在帝制时期,罗马由皇帝统治,他们拥有绝对权力。
罗马的政治体制确保了长期的稳定和治理。
三、罗马军事与辉煌的征服古罗马以其强大的军队而闻名于世。
罗马军队的纪律严明,战术独到,使其能够征服许多领土,并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
古罗马军队对战争的技巧以及装备和组织的先进性,让罗马成为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军事力量之一。
四、罗马社会与文化古罗马社会分为贵族、平民和奴隶三个阶层。
贵族拥有政治和经济特权,平民是自由公民,而奴隶则没有权利和自由。
罗马文化广泛而多样化,受到古希腊文化的深刻影响。
古罗马的建筑如斗兽场、竞技场和浴场等至今仍可见其遗迹。
罗马还以其文学、法律、哲学和艺术成就而闻名,许多著名的作家和艺术家如维吉尔、塞尼加和米开朗基罗都出自古罗马。
结语古代罗马的历史见证了一个伟大帝国的兴起、繁荣和衰落。
罗马的政治、法律、军事和文化成就为后世所称道。
通过回顾古代罗马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伟大帝国的发展,并从中汲取启示。
关于古罗马历史资料

关于古罗马历史资料关于古罗马的历史资料,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资料,供大家参阅。
古罗马的历史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代(约公元前八世纪―公元前六世纪);共和时代(约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
罗马城的起源据古罗马作家瓦罗(前116―前27)推算,罗马城奠基的日期应该是公元前754-753年间。
以后,古罗马人习惯以公元前753年4月21日为纪元。
关于罗马建城有一个传说:公元前753年,居住在拉丁平原西北一片绿洲上的几个农牧业部落,便在距台伯河口约25千米处建造起原始的公共古城,相传第一个领导建城的人叫罗慕洛,“罗马”就是因他而得名的。
据传说,罗慕洛为它奠基时,赶着公牛和母牛,只是犁了一道不深的沟,便算作罗马的城界,在准备开城门的地方,把犁子抬了抬,便作为城门的通道。
神话传说罗慕洛是战神马尔斯的儿子,他和勒莫是一对孪生兄弟。
他们生下来以后不久,他们的母亲西里维娅就被人杀死。
他们的外祖父当时是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国王,他的弟弟为了篡夺王位,把他们装入筐内,投入台伯河。
他们起初被一只母狼救起,靠吃狼奶活着,后被一个牧人抚育长大。
所以,罗慕洛能征惯战,勇悍异常。
兄弟俩长大后,杀死篡位者,后来在当初得救的地方建起了新城──罗马城。
至今,在意大利的罗马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一尊“母狼乳婴”的铜像。
母狼铸于公元前5世纪,两个男孩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添铸的。
王政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末,这个时期称为“王政时期”。
先后有七个“国王”统治着罗马,其中有拉丁人,有萨宾人,亦有伊达拉里亚人,除了王权之外,此时的罗马政治体制还包括公民大会和元老院。
事实上所谓“王政时期”,是罗马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
“国王”实际就是部落联盟首领。
相传,王政时期的最后一任国王塔克文二世,是个骄纵跋扈,独断专行的暴君。
公元前509年,一批有权势的贵族,驱逐了塔克文二世,把“王政”改为共和政体。
古罗马帝国历史简介

古罗马帝国历史简介曾经显赫一时的古罗马帝国,自公元3世纪起竟然迅速地走向衰落,究竟是什么力量摧垮了这个古老的大帝国,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
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古罗马帝国历史简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巴高达运动巴高达运动发生在公元3世纪的60年代,首先是在高卢爆发。
起义军的领导人是一个叫做马特努斯的士兵。
他由于不满罗马帝国腐朽的统治,就集合了几百名了奴隶,发动了起义。
起义发展的很快,他们攻占了很多城镇和田庄。
攻占了这些地方之后,他们就打开监狱,放出那些囚犯,一方面是制造混乱,另一方面是增强起义军的实力。
马特努斯的起义军与大多数起义军一样,都是洗劫大庄园,烧毁奴隶名单和债券,杀害官员和奴隶主等等。
起义军的声势日益壮大,马特努斯还提出了“让奴隶主变成奴隶”的口号。
这个口号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众多奴隶的拥护,越来越多的农民、牧民等前来加入起义军的队伍,农民就是步兵,牧民就是骑兵,大家各司其职,让起义的狂潮席卷了高卢的大部分地区。
公元269年,起义军经过七个月的战斗,终于攻克了高卢重镇奥尔良,杀了一些贵族、奴隶主等,夺取了他们的财产。
巴高达运动并没就此停下脚步,公元283年,高卢一带的奴隶等在埃里安和阿曼德的领带下再次进行起义。
罗马帝国在高卢的统治陷入了瘫痪状态。
三年后,巴高达运动的中心转向了西班牙,加速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东罗马帝国灭亡通过东罗马灭亡简介可以看出,没有灭亡之前的东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是很大的核心位置在欧洲东南部,也就是巴尔干岛。
极盛时期领土涵盖欧洲大部分地区一直到非洲的西部和北部。
国家跨越意大利、叙利亚埃及等地,甚至是中东的巴勒斯坦延伸至地中海沿岸。
从欧洲史可以看到,灭亡前的东罗马帝国盛极一时,但是广袤的国土面积带来了各种隐患,种族、宗教争端、战争等导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部分,其中由于东罗马帝国的延续时间和地域范围很广,后来人一般情况都直接称灭亡前的东罗马帝国为“罗马帝国”,直到十七世纪的时候,为了将这个庞大的罗马帝国区分,引入了古代罗马帝国和中世纪罗马帝国概念,中世纪罗马帝国就是灭亡前最后的帝国,也称为拜占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罗马历史第一节伊达拉里亚文明和王政时代的罗马历史概况:大约从公元1000年起,意大利进入了铁器时代。
早期的铁器文化以维兰诺瓦文化为代表。
公元前8世纪起,又有新的移民浪潮涌向意大利。
先是伊达拉里亚人来到意大利,后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又在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建立了许多殖民城邦。
伊达拉里亚文明:伊达拉里亚人从公元前8世纪起来到意大利半岛,起初活动于亚努河和第伯河之间的地区,后又向外扩展势力。
伊达拉里亚人的语言不属于印欧语系,公元前7世纪起,伊达拉里亚人出现了城市国家,重要的有卡勒、塔奎尼、伏尓西、维图洛尼亚、沃尔西尼和维爱等。
国王称作卢库摩。
后来卢库摩被季拉特(选举产生的行政长官)取代。
伊达拉里亚人始终没有建立统一国家,各个城市国家各自为政。
传说伊达拉里亚人在6世纪强大,并曾入主罗马建立了塔克文王朝。
但是在公元前524年和公元前474年两次丘米战争中败于希腊人。
后来萨莫奈人又攻占了他们的重要据点卡普亚,伊达拉里亚人退出了意大利中部地区。
罗马兴起后伊达拉里亚城市国家被全部兼并。
南意大利的希腊城邦: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城邦开始了大举的殖民活动。
希腊人在意大利最早建立的殖民地是那不勒斯湾北面的皮特库赛岛,它是由优卑亚人在公元前760年建立的。
希腊人战胜了伊达拉里亚人和入侵西西里岛城邦希墨拉的迦太基人。
但是由于希腊城邦的内部矛盾重重,最终被罗马所吞并。
罗马的起源和王政时代:传说,罗马人的始祖是特洛伊城的王子埃涅阿斯。
希腊人攻占了特洛伊之后,埃涅阿斯逃了出来,最后渡海到了意大利,其后代罗慕路斯在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罗马城。
从公元前753年罗慕路斯建城到公元前510年高傲者塔克文被推翻前后有七个王统治罗马,这个时期被称为王政时代。
王政并非统一的制度,王政时代是罗马从氏族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变时期。
王政时代传说有7位王分别是:罗慕路斯、努玛、图努斯、安库斯、老塔克文、塞尔维乌斯、小塔克文。
据说第一和第三是拉丁人,第二和第四是萨宾人,后三位是伊达拉里亚人。
前四王统治时期,罗马处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之下。
罗马的公社包括3个特里布斯,每个特里布斯分为十个库里亚。
元老院是王的咨询机构,发挥顾问作用。
库里亚大会则是全体公民的大会,决定公社一切重大问题。
塞尔维乌斯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调整内部关系,塞尔维乌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内容有(1)建立新的地域部落,代替原来的氏族部落。
将罗马分为4个城区部落,又把罗马乡村分成15个乡村部落。
(2)对人民的财产进行普查,按照财产的多寡将人民分成五个等级。
第一等级中的富有者组成18个骑兵森都利亚。
(3)创设森都里亚大会,作为新的公民大会。
库路亚大会从此丧失了在政治上的作用。
森都里亚大会实行集体投票制,每个森都里亚大会只有一个表决权。
投票顺序先是骑兵,后是五个等级依次进行。
第二节早期罗马共和国共和国的建立:公元前510年,贵族联合平民的力量,终于驱逐了塔克文及其家族,继而建立了共和国。
公元前474年伊达拉里亚人在丘米海战中败于希腊,罗马才彻底摆脱其影响。
废除王政之后,执掌国家政权的是两个执法官,后被称为执政官。
两个执政官权力相等,彼此拥有否决权,执政一年。
他们主持元老院和公民大会。
共和初期,元老院有300人,成为了贵族势力的堡垒。
由于元老是终身任职地位显赫,这就使得执政官听从于元老院。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由于平民无权,因而在共和国建立不久罗马平民就展开了反对贵族专权的斗争。
通常斗争的方式是平民联合起来进行撤离运动,称平民撤离运动。
公元前494年平民因为不堪忍受债务奴役举行了第一次撤离运动。
贵族被迫妥协,容许平民每年选出两个保民官。
到了公元前474年,平民按特里布斯召集的会议获得了承认,称为平民会议(特里布斯会议),通过的议案称为平民决议。
平民为了限制贵族的职权滥用,成立了制定法律的十人团。
在公元前451年-公元前450年公布了十二铜表法,该法典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但是法律的编订成立了明确的条文,这在一定基础上限制了贵族在司法上的专横行为。
公元前449年瓦列里乌斯和荷拉提乌斯当选为执政官,实施了一项重要的法案:规定全体公民必须遵守平民决议,增设特里布斯大会为新的公民大会。
公元前445年,根据坎努利优斯法,废除了平民与贵族通婚的禁令。
次年设立了军政官,初为3人后为6人,平民亦可担任。
公元前367年著名的李锡尼和绥克图斯法案规定:所有债务的已付债息折作本金计算,尚欠部分三年还清;占有公地的最高限额是500犹格;取消军政官,重选执政官,两执政官之一要由平民担任。
公元前326年通过了波提利阿法,禁止人身抵债,废止了债务奴隶制。
公元前287年,平民举行了最后一次撤离运动。
平民出身的霍腾西阿被任命为独裁官,颁布了法律重申了平民决议对全体公民都有法律效力,称霍腾西阿法。
这一事件标志着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
对意大利的征服和统治政策:罗马人经过三次维爱战争,在终于在公元前396年攻陷伊达拉里亚城市维爱。
不久高卢人入侵罗马,罗马元气大伤。
后来罗马日益强大向南扩张。
通过第一次萨莫奈战争,罗马占领了坎佩尼亚重镇卡普亚。
接着,拉丁同盟城市反抗罗马,爆发拉丁战争,罗马获胜。
后又经过第二、三次萨莫奈战争,罗马控制了整个意大利中部。
后罗马向南扩张,与希腊城邦他林敦发生战争,称他林敦战争。
在贝尼温敦之战中击败他林敦国王皮洛士。
公元前272年他林敦投降罗马。
意大利被罗马统治以后,罗马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进行统治。
将被征服地区分成(1)罗马公民殖民地,(2)有投票权的拉丁自治市,(3)无投票权的非拉丁自治市,(4)拉丁殖民地,(5)同盟者地区,(6)迫降地区。
通过这种分而治之的政策,产生了被征服者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罗马统治。
罗马军队:罗马在长期征服意大利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军事组织。
塞尔维乌斯改革时期,引进了重装步兵方阵。
而且按照地域和公民财产原则建立了公民兵制。
共和初期罗马沿袭了公民兵制和重装步兵方阵,将原来的军队分成两个军团,分属两个执政官指挥。
公元前4世纪罗马进行了军事改革,史称卡米路斯改革。
卡米路斯实行了军饷制,改进了军团组织和战斗阵型。
罗马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是军团,和平时期2个军团,战时增至4个。
军团的指挥官是6位军事保民官,他们也实行轮值制。
罗马军队作战,即使只过一夜,也要建造营地,这是和皮洛士的希腊军队学来的。
对于临阵脱逃的队伍,执行“十一抽杀律”令全体列队,按抽签法十人杀一。
政治制度:在罗马国家如遇到非常情况,元老院可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
由执政官宣布任命独裁官,独裁官拥有绝对权力,任期半年。
罗马第一次任命独裁官是公元前500年。
公元前443年设立了两位督察官,公元前366年添加了一名执法官,在公元前242年又增至两人。
保民官人数在公元前471年增至4人,到公元前449年有十人之多。
保民官由于主持平民会议,地位日益提高,成为罗马的特殊监督机构。
公元前326年开始对率领军队的执政官和执法官实行卸职留权,在共和国后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监察官将卸任的高级官员选入元老院逐渐称为定制,到公元前4世纪末通过了奥维乌尼斯法,使其在法律上得到确认。
平民大会在共和国期间有很大权力。
第三节罗马在地中海的统治和社会后果布匿战争和对西地中海的征服:罗马的扩张引起了与另一个地中海强国迦太基的战争,史称布匿战争。
两国在公元前364年至公元前146年进行了三次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是因为争夺西西里岛引起的。
最终罗马获胜,西西里成为罗马的第一个行省。
在公元前218年迦太基东山再起,名将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
在特拉西美诺湖畔大胜罗马军队。
特拉西美诺湖之战的失败,震撼了罗马。
元老院任命费边为独裁官,费边采取拖延政策,尾随汉尼拔,牵制敌人。
但后来罗马抛弃费边的战略在公元前216年进行了坎尼会战,结果罗马大败。
后来罗马延续费边的战略,在公元前209年派斯奇比奥攻克西班牙的新迦太基城。
在公元前204年,斯奇比奥在北非登陆,汉尼拔回师救援。
在扎玛之战中汉尼拔战败,迦太基投降,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
公元前149年罗马挑起第三次布匿战争,攻陷迦太基,将其置为阿非利加行省。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设置了近西班牙和远西班牙两个行省。
至此罗马控制了西地中海。
对东地中海的征服: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马其顿和迦太基结为联盟。
结果发生第一次马其顿战争,没分胜负。
公元前197年弗拉弥尼乌斯统帅罗马军队和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在辛诺塞法利(狗头山)进行决战,罗马胜利,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结束。
塞疏古国王安条克三世乘机扩张,公元前192年罗马与塞疏古发生战争,罗马又胜。
公元前189年,安条克三世在马格尼西亚之战中大败于罗马,塞疏古从此一蹶不振。
腓力五世之子,百尔修进行反罗马行动,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爆发。
结果马其顿大败,被分为四个自治区。
公元前149年马其顿又爆发反罗马的运动,结果领导者安德里斯库斯被处死,马其顿称为罗马行省。
后来帕加马爆发阿里斯东尼克起义,起义失败后,帕加马成为了罗马的亚细亚行省。
罗马至此基本完成了对东地中海的征服。
行省制度:到公元前2世纪30年代,罗马共设置了7个行省:西西里、撒丁尼亚和科西嘉、近西班牙、远西班牙、马其顿、阿非利加、亚细亚。
每个行省都派总督管理,起初总督由高级官员兼任,后由元老院委任卸任的执政官或执法官担任。
行省总督任期1年,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
罗马在行省中实行包税制,使得承包商和行省官员大发横财。
奴隶制的发展:长期的对外征服使得罗马有了大量的金钱和土地,也得到了大批的奴隶。
奴隶制出现繁荣,奴隶制被适用于各个领域,奴隶成为了主要的生产者。
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罗马的不断扩张使得大土地所有制空前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大量使用奴隶的庄园的出先,使得小农经济被排挤,小农大量失去土地。
农民破产后大多数进入城市,成为手工业者或无业游民。
他们依靠国家赈济或富人施舍过活,成为罗马社会的一个寄生阶层。
伴随着海外扩张,罗马的海外贸易发展起来,商人暴富。
在罗马设会中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的阶层即骑士。
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转变,阶级关系日益复杂。
矛盾交错,最终导致了共和国后期的激烈的社会斗争。
第四节罗马共和国的危机和覆亡西西里奴隶起义:奴隶和奴隶主阶级矛盾逐渐升级,终于酿成了西西里奴隶起义。
公元前137年在攸努斯的领导下西西里岛奴隶起义拉开帷幕,随后由奴隶克勒翁领导的奴隶也投入进来。
但是最终失败。
不久西西里第二次奴隶起义爆发,公元前104年在奴隶萨维阿斯的带领下进行起义。
很快由铁奥尼达领导下的队伍与其在特里奥卡拉城会师。
公元前101年,执政官阿克维里乌斯镇压了这次起义。
格拉古兄弟改革:由于农民破产十分严重,一场由格拉古兄弟领导的土地改革在罗马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