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实验报告(全)
力学课设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力学基本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
2. 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通过实验,验证力学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单质点运动规律实验(1)目的: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单质点在受力情况下的运动规律。
(2)步骤:① 安装实验装置,包括滑块、滑轨、小车、计时器等;② 设置实验参数,如小车质量、滑轨倾斜角度等;③ 启动计时器,释放小车,记录小车运动时间和位移;④ 重复实验,取平均值;⑤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
2. 实验二:刚体转动实验(1)目的:验证刚体转动定律,研究刚体在受力情况下的转动规律。
(2)步骤:① 安装实验装置,包括刚体、支架、测力计、转轴等;② 设置实验参数,如刚体质量、转轴半径等;③ 启动测力计,记录刚体受力情况;④ 旋转刚体,记录转动角度和时间;⑤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力矩-角度图和力矩-时间图。
3. 实验三:材料力学拉伸实验(1)目的:研究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验证胡克定律。
(2)步骤:① 准备实验材料,如低碳钢、铸铁等;② 安装实验装置,包括拉伸试验机、引伸计等;③ 设置实验参数,如拉伸速度、试验温度等;④ 启动拉伸试验机,记录材料受力情况;⑤ 测量材料拉伸过程中的伸长量和应力;⑥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图。
4. 实验四:材料力学压缩实验(1)目的:研究材料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验证压缩时的力学关系。
(2)步骤:① 准备实验材料,如砖、石等;② 安装实验装置,包括压缩试验机、压力传感器等;③ 设置实验参数,如压缩速度、试验温度等;④ 启动压缩试验机,记录材料受力情况;⑤ 测量材料压缩过程中的应变和应力;⑥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图。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通过实验验证了牛顿运动定律,得出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符合理论预期。
2. 实验二:通过实验验证了刚体转动定律,得出力矩-角度图和力矩-时间图,符合理论预期。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自动化12级实验班§1-1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一、试验目的1.测定低碳钢(Q235 钢)的强度性能指标:上屈服强度R eH,下屈服强度R eL和抗拉强度R m 。
2.测定低碳钢(Q235 钢)的塑性性能指标:断后伸长率A和断面收缩率Z。
3.测定铸铁的抗拉强度R m。
4.观察、比较低碳钢(Q235 钢)和铸铁的拉伸过程及破坏现象,并比较其机械性能。
5.学习试验机的使用方法。
二、设备和仪器1.试验机(见附录)。
2.电子引伸计。
3.游标卡尺。
三、试样(a)bhl0l(b)图1-1 试样拉伸实验是材料力学性能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
为使实验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必须对试样、试验机及实验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我国国标GB/T228-2002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中规定对金属拉伸试样通常采用圆形和板状两种试样,如图(1-1)所示。
它们均由夹持、过渡和平行三部分组成。
夹持部分应适合于试验机夹头的夹持。
过渡部分的圆孤应与平行部分光滑地联接,以保证试样破坏时断口在平行部分。
平行部分中测量伸长用的长度称为标距。
受力前的标距称为原始标距,记作l 0,通常在其两端划细线标志。
国标GB/T228-2002中,对试样形状、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均有明确规定。
四、实验原理低碳钢(Q235 钢)拉伸实验(图解方法)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的上下夹头中,引伸计装卡在试样上,启动试验机对试样加载,试验机将自动绘制出载荷位移曲线(F-ΔL 曲线),如图(1-2)。
观察试样的受力、变形直至破坏的全过程,可以看到低碳钢拉伸过程中的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局部变形阶段)。
屈服阶段反映在F-ΔL 曲线图上为一水平波动线。
上屈服力eH F 是试样发生屈服而载荷首次下降前的最大载荷。
下屈服力eL F 是试样在屈服期间去除初始瞬时效应(载荷第一次急剧下降)后波动最低点所对应的载荷。
最大力R m 是试样在屈服阶段之后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工程力学压缩实验报告

工程力学压缩实验报告工程力学压缩实验报告引言工程力学是研究各种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的学科,而压缩实验是工程力学中的重要实验之一。
通过对材料在压缩力下的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评估材料的强度、变形性能以及结构的稳定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压缩试样的加载和变形过程的观察与测量,掌握材料的压缩性能,并分析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二、实验原理在工程力学中,材料的压缩性能可以通过应力-应变关系来描述。
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而应变则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程度。
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应力-应变曲线来表示。
三、实验装置与试样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电子万能试验机和一组标准的压缩试样。
试样通常采用圆柱形或方形,具体尺寸和材料根据实验要求而定。
四、实验步骤1. 将试样放置在试验机的压缩平台上,并调整试验机的加载速度和加载范围。
2. 开始加载试样,记录加载过程中的力和位移数据。
3. 当试样达到破坏点或加载到预定的应变范围时停止加载,并记录最大载荷和变形数据。
4. 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并分析材料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绘制了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
从曲线可以看出,在开始加载时,试样的应变较小,而应力随着加载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当试样达到一定应变时,应力开始增加的速率变慢,直至达到最大值。
随着加载的继续,试样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应力逐渐减小。
最终,在试样破坏前,应力急剧下降。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材料的强度可以通过应力-应变曲线中的最大应力值来评估。
最大应力越高,材料的强度越大。
2. 材料的刚度可以通过应力-应变曲线中的初始斜率来评估。
初始斜率越大,材料的刚度越高。
3. 材料的延展性可以通过应力-应变曲线中的塑性变形区域来评估。
塑性变形区域越大,材料的延展性越好。
4. 材料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应力-应变曲线中的应力下降区域来评估。
工程力学实习报告

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学习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书本与实践的结合埋下伏笔。
实习中,将所学知识和实习内容互相验证,并对一些实际问题加以分析和讨论,面对困惑向带队老师请教,使我自己对工程力学与机械制造和建筑工程的密切联系有一个良好的认识,了解专业概况,为后续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实习过程:9月4号,我们的实习地点是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学院前面的人工湖和焦作市中华瀚园施工地,在这里通过老师一些生动的描述和贴切的比喻,我对建筑中的一些结构有了清晰地印象和客观地认识。
地基是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
基础是将建筑物承受的各种荷载传递到地基上的下部结构!根据埋深不同分浅基础和深基础浅基础一般指基础埋深小于基础宽度或深度不超过5m的基础。
1、独立基础:也叫“单独基础”,最常用的是柱下基础。
2、条形基础:条形基础是墙下最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当柱下独立基础不能满足要求时,也可以使用条形基础。
故按上部结构的的形式,可以将条形基础分为:a、“墙下条形基础”;b、“柱下条形基础”;c、“十字交差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若是相邻两柱相连,又称“联合基础”或“双柱联合基础”。
3、筏板基础:按其构造形式可以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
4、箱型基础: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和纵横交错的内外隔墙组成。
具有很大的空间刚度和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抗震性能好,且顶板与底板之间的空间可以做地下室。
5、壳体基础:其现阶段主要用于筒形构筑物的基础。
深基础一般指基础埋深大于基础宽度且深度超过5m的基础。
深基础是埋深较大,以下部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的基础,其作用是把所承受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递到地基的深层,而不像浅基础那样,是通过基础底面把所承受的荷载扩散分布于地基的浅层。
因此,当建筑场地的浅层土质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而又不适宜采用地基处理措施时,就要考虑采用深基础方案了。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全)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南昌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目录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 2 实验二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 6 实验三复合材料拉伸实验9 实验四金属扭转破坏实验、剪切弹性模量测定12 实验五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及测试桥路变换实验16 实验六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19 实验七叠(组)合梁弯曲的应力分析实验23 实验八弯扭组合变形的主应力测定32实验九偏心拉伸实验37 实验十偏心压缩实验41 实验十二金属轴件的高低周拉、扭疲劳演示实验45 实验十三冲击实验47 实验十四压杆稳定实验49 实验十五组合压杆的稳定性分析实验53 实验十六光弹性实验59 实验十七单转子动力学实验62 实验十八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实验65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数据及处理引伸仪标距l = mm实验前低碳钢弹性模量测定()F lE l Aδ∆⋅=∆⋅ =实验后屈服载荷和强度极限载荷载荷―变形曲线(F―Δl曲线)及结果四、问题讨论(1)比较低碳钢与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2)试从不同的断口特征说明金属的两种基本破坏形式。
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原始试验数据记录实验二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数据及处理载荷―变形曲线(F―Δl曲线)及结果四、问题讨论(1)观察铸铁试样的破坏断口,分析破坏原因;(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拉伸和压缩性质的异同。
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原始试验数据记录实验三复合材料拉伸实验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数据及处理试件尺寸电阻应变片数据载荷和应变四、问题讨论复合材料拉伸实验原始试验数据记录实验四金属扭转破坏实验、剪切弹性模量测定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数据及处理弹性模量E= 泊松比 =实验前低碳钢剪切弹性模量测定PI l T G ⋅⋅=ϕ∆∆0=理论值)1(2μ+=EG = ;相对误差(%)==⨯-%100理实理G G G 载荷―变形曲线(F ―Δl 曲线)及结果四、问题讨论(1)为什么低碳钢试样扭转破坏断面与横截面重合,而铸铁试样是与试样轴线成45o 螺旋断裂面?(2)根据低碳钢和铸铁拉伸、压缩、扭转试验的强度指标和断口形貌,分析总结两类材料的抗拉、抗压、抗剪能力。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实验原理
试样材料及实验装置示意图:
时间/秒
温度/ ℃
应变/με
实验结果
数据结果/热输出曲线
试验结果及试样破坏形态分析:
平均热输出系数(10-6/℃
思考题 1、为什么同一性能参数(同一批次)的电阻应变计粘贴在不同的材料上的热输出不相同?2、二臂三线 制接线法与二臂常规接线方法有何不同?主要区别在哪里? 3、某钢结构工程采用电阻应变计试测技术进行检测,当环境温度变化10℃时,请用你的实验结果给出 电阻应变计的虚假输出(热输出)可能是多少。
主应力 (MPa) 理论值 (MPa)
σ1 = σ1 =
主方向 α0 =
理论值 α0 =
//
σ2 = σ2 =
//
//
//
//
εx = εy = γ xy = ε1 = ε2 =
σ1 =
σ1 =
α0 =
α0 =
σ2 = σ2 =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11
关系。 7. 分析各种测量测量接线法中温度补偿的实现方法。 8. 采用串联或并联测量方法能否提高测量灵敏度?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6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五 材料弹性常数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十 冲击应力及动荷系数实验报告
学号 地点
关于工程力学实习报告4篇

关于工程力学实习报告4篇工程力学实习报告篇1一、心得体会通过这五天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根本学不到得东西,仿佛自己一下子成熟了,不仅懂得了怎样做事而且懂得了很多做人得道理。
我也明白了肩上得重任,看清了人生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得思考,不能太过急躁,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同时也理解了很多事情,为以后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
我知道工作是一项热情得事业,并且要有持之以恒的品质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这次难得的认识实习经历,是我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基础。
二、成果总结1、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在视频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中,我们明白了一些力学研究中的问题,如:结构部件为什么在某种条件下失效?如何定量精确预报事故发生?等。
机械是机构与机器的合成,我们重点了解构件承载能力的分析,机械振动的计算,机构运动的设计。
承载力学是力学应用的重要方面,在对强度的计算中会运用到计算力学,机构的承载能力与刚度,稳定性,强度。
在对机械振动的计算中我们还运用了机震力,在对机构运动设计中应用了理论力学与机械原理。
2、化学工业中的流体力学在视频化学工业中的流体力学中,我们知道了板式塔中塔板的种类,有无溢流塔板,泡罩塔板,f型塔板,t型塔板等。
填料塔中填料的种类,还有萃取塔,流化床与气液两相流等概念。
3、力学在土木工程中得应用在观看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中我们知道了在土木建筑中会运用到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材料力学等力学知识。
4、力学与现代生活在视频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力学问题造成的重大影响,如86年挑战者号的爆炸知识因为没有考虑到温度对一个小小橡皮圈的影响,还有塔库马悬桥的倒塌,只是因为流动的空气形成了卡门涡街。
我们运用伯努里定律设计飞机的机翼,再根据机翼上下面风速差产生压力使飞机飞起来。
航天工程,生命领域,能源领域均是以力学为基础的,我们可以运用流体力学原理解决股市问题,连亚洲金融风暴也可以用连通器原理解释。
工作报告之工程力学拉伸实验报告

工程力学拉伸实验报告【篇一:工程力学拉伸实验报告】试验目的:3.了解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材料拉伸与压缩实验指导书低碳钢拉伸试验拉伸试验的意义: 单向拉伸试验是在常温下以缓慢均匀的速度对专门制备的试件施加轴向载荷,在试件加载过程中观测载荷与变形的关系,从而决定材料有关力学性能。
通过拉伸试验可以测定材料在单向拉应力作用下的弹性模量及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截面收缩率等指标。
其试验方法简单且易于得到较可靠的试验数据,所以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试验。
操作步骤:1.试验设备:wdw-3050电子万能试验机2.试件准备: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试验段长度l0和截面直径d0,并作记录。
3.打开试验机主机及计算机等相关设备。
4.试件安装(详见wdw3050电子万能试验机使用与操作三.拉伸试件的安装)。
5.引伸计安装(用于测量e, 详见wdw3050电子万能试验机使用与操作四.引伸计安装)。
6.测量参数的设定:7.再认真检查一遍试件安装等试验准备工作。
8.负荷清零,轴向变形清零,位移清零。
9.开始进行试验,点击试验开始。
10.根据提示摘除引伸计。
11.进入强化阶段以后,进行冷作硬化试验,按主机控制面板停止,再按▼,先卸载到10kn,再加载,按▲,接下来计算机控制,一直到试件断裂(此过程中计算机一直工作,注意观察负荷位移曲线所显示的冷作硬化现象.).12.断裂以后记录力峰值。
13.点击试验结束(不要点击停止)。
14.材料刚度特征值中的弹性模量e的测定试验结束后,在试验程序界面选定本试验的试验编号,并选择应力─应变曲线。
在曲线上较均匀地选择若干点,记录各点的值,分别为及 (如i =0,1,2,3,4),并计算出相应的计算ei的平均值,得到该材料的弹性模量e的值。
15.材料强度特征值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的测定试验结束后,在试验程序界面选定本试验的试验编号,并选择负荷─位移曲线,找到的曲线屈服阶段的下屈服点,即为屈服载荷fs, 找到的曲线上最大载荷值,即为极限载荷pb. 计算屈服极限:;计算强度极限:;16.材料的塑性特征值延伸率及截面收缩率的测定试件拉断后,取下试件,沿断裂面拼合,用游标卡尺测定试验段长度,和颈缩断裂处截面直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南昌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
目录
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 2 实验二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 6 实验三复合材料拉伸实验9 实验四金属扭转破坏实验、剪切弹性模量测定12 实验五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及测试桥路变换实验16 实验六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19 实验七叠(组)合梁弯曲的应力分析实验23 实验八弯扭组合变形的主应力测定32实验九偏心拉伸实验37 实验十偏心压缩实验41 实验十二金属轴件的高低周拉、扭疲劳演示实验45 实验十三冲击实验47 实验十四压杆稳定实验49 实验十五组合压杆的稳定性分析实验53 实验十六光弹性实验59 实验十七单转子动力学实验62 实验十八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实验65
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引伸仪标距l = mm
实验前
低碳钢弹性模量测定
()F l
E l A
δ∆⋅=
∆⋅ =
实验后
屈服载荷和强度极限载荷
载荷―变形曲线(F ―Δl 曲线)及结果
四、问题讨论
(1)比较低碳钢与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2)试从不同的断口特征说明金属的两种基本破坏形式。
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原始试验数据记录
实验二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载荷―变形曲线(F―Δl曲线)及结果
四、问题讨论
(1)观察铸铁试样的破坏断口,分析破坏原因;(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拉伸和压缩性质的异同。
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原始试验数据记录
实验三复合材料拉伸实验
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试件尺寸
电阻应变片数据
载荷和应变
四、问题讨论
复合材料拉伸实验原始试验数据记录
实验四金属扭转破坏实验、剪切弹性模量测定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弹性模量E= 泊松比 =
实验前
低碳钢剪切弹性模量测定
P
I l T G ⋅⋅=
ϕ∆∆0
=
理论值)1(2μ+=
E
G = ;相对误差(%)=
=⨯-%100理
实理G G G 载荷―变形曲线(F ―Δl 曲线)及结果
四、问题讨论
(1)为什么低碳钢试样扭转破坏断面与横截面重合,而铸铁试样是与试样轴线成45o 螺旋断裂面?
(2)根据低碳钢和铸铁拉伸、压缩、扭转试验的强度指标和断口形貌,分析总结两类材料的抗拉、抗压、抗剪能力。
金属扭转破坏实验、剪切弹性模量测定原始试验数据记录
实验五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及测试桥路变换实验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试件尺寸:L= mm;b= mm;h= mm。
电阻应变片:阻值R= Ω;灵敏系数k= 。
1/4桥路接线法:AB= 、、、;BC= 。
1/2桥路接线法(工作片+温度片):AB= ;BC= 。
1/2桥路接线法(工作片+工作片):AB= ;BC= 。
全桥路接线法(工作片+温度片):AB= ;BC= ;CD= ;DA= 。
全桥路接线法(工作片+工作片):AB= ;BC= ;CD= ;DA= 。
四、问题讨论
(1)简要叙述在电阻应变片粘贴注意事项。
(2)找出各种桥路中的电阻应变仪读数与电阻应变片的实际值的关系
(3)在桥路变换中有什么规律。
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及测试桥路变换实验原始试验数据记录
实验六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数据记录
载荷和应变
横截面上应力分布比较(用实线代表实验值,用虚线代表理论值)
O
y
四、问题讨论
沿梁截面高度,应变怎样分布?随载荷逐级增加,应变分布按什么规律变化?中性轴在横截面的什么位置?
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原始试验数据记录
实验七叠(组)合梁弯曲的应力分析实验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数据记录
弹性模量E= 应变片电阻值Ω=
电阻片灵敏系数K= 应变片灵敏系数K
=
仪
载荷和应变
(1) 叠梁
24
25
(2) 楔块梁
26
27
(3) 整梁
28
29
画出应力沿梁高度的分布规律
(1)叠梁(2) 楔块梁(3) 整梁
四、问题讨论
(1)分析整梁(矩形截面H=2h,B=b),同种材料叠梁、不同材料叠梁在相同支撑和加载条件下承载能力的大小。
(2)楔块梁的应力分布有什么特点,它与叠梁有何不同,内力性质有何变化?
(3)根据测试结果如何判断各种梁是否有轴向力作用及轴向力产生的原因。
叠(组)合梁弯曲的应力分析实验原始试验数据记录
实验八弯扭组合变形的主应力测定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1.数据记录
2.布片展开图:截面单元体应力状态图:
34
4.根据实测数据计算A,B,C,D各点主应力大小及方向和剪应力的大小。
5.计算各点主应力大小及方向、剪应力的大小。
6.值和理论值的相对误差。
四、问题讨论
分析形成误差的主要因素。
弯扭组合变形的主应力测定原始试验数据记录
实验九偏心拉伸实验
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1、试件尺寸及有关数据:
2、载荷及应变:
3、弹性模量计算:
4、偏心距计算:
5、正应力实验值计算:
6、正应力理论值计算(应用叠加原理):
7、误差分析:
实验九偏心拉伸实验原始试验数据记录
实验十偏心压缩实验
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1、试件尺寸及有关数据
2、载荷及应变
3、弹性模量计算:
4、偏心距计算:
5、正应力实验值计算:
6、正应力理论值计算(应用叠加原理):
7、误差分析:
实验十偏心压缩实验原始试验数据记录
实验十二金属轴件的高低周拉、扭疲劳演示实验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四、问题讨论
1.什么是“金属疲劳”,疲劳破坏的机理是什么?
2.疲劳断口有什么特点?
3.在应变疲劳试验中,材料的循环应力一应变曲线是如何测绘的?
实验十二金属轴件的高低周拉、扭疲劳演示实验原始试验数据记录
实验十三冲击实验
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四、问题讨论
(1)分析比较低碳钢与铸铁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所表现的力学性能及破坏特性。
(2)试解释缺口附近产生脆性破坏的原因。
实验十三冲击实验原始试验数据记录
实验十四压杆稳定实验
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1、试件尺寸及有关数据:
弹性模量E
长度系数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