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合集下载

园林树木学

园林树木学

(一)园林树木在城市绿化中的功能(1)城市环境的特点分析:城市是由高楼、车辆、行人、工业产品等组成的,由于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城市环境具有其固有的特点----缺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缺少大自然的景色。

其环境特点如下: 1.阳光:阳光辐射强度弱,能见度低。

2.温度:由于工厂、车辆、空调等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城市大气温度明显升高。

3.水分:大气中存在大量凝结核,降水量较大。

水中有CO2、SO2偏酸性,水从地下管道流走,使空气中的相对湿度降低。

4.大气:污染严重,O2 含量低,CO2 含量高。

5.噪音严重:由于上述原因,人们产生了回归大自然的愿望,愿望逐渐加强。

在国外,周末在郊区、山区别墅中度过,周五、日交通阻塞。

大工业生产的发展给环境造成污染,给人类带来很大灾难。

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从本质上讲,消除公害必须从工业生产本身来解决,仅靠工厂的防护绿地及城市园林绿地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但却促进了园林绿化工作的发展。

(2)园林树木的防护功能改善环境,如:忍冬、臭椿吸收SO2,圆柏、侧柏分泌杀菌素保护环境,如:胡杨、枫杨、水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园林树木色彩美:花色类、叶色类、果色类、干色类。

花色美❖红色系:海棠花、榆叶梅、凤凰木、刺桐、扶桑、石榴❖黄色系:蜡梅、迎春、连翘、黄刺梅、金丝桃、黄蝉、黄花夹竹桃。

❖白色系:流苏、刺槐、白玉兰、珍珠梅、太平花、白丁香、梨花、白碧桃。

❖蓝紫色系:紫藤、紫花泡桐、紫丁香、紫荆、紫薇、杜鹃(紫)。

叶色美❖秋色叶:秋色叶呈红色或紫色:鸡爪槭、茶条槭、地锦、火炬树、乌桕、柿、黄栌、秋色叶呈黄色或黄褐色:银杏、洋白蜡、无患子、栾树、悬铃木绿色叶:叶色呈深浓绿者:油松、圆柏、侧柏、山茶、女贞叶色呈浅绿色者:落羽杉、金钱松、七叶树、水杉等。

❖春色叶:臭椿、香椿、栾树、元宝枫、鸡爪槭、七叶树。

❖常年异色叶紫红色:紫叶小檗、紫叶李、紫叶桃。

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指质地、结构、孔隙度等
2)土壤化学性质: (1)酸碱度(pH): (2)土壤矿质营养: 大量元素( N 、 P 、 K 、 Ca 、 Mg 、 S )和微
量元
素(B、Cu、 Mo、Zn等)。
2、以土壤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
1)根据树木对酸碱度的反应,划分为:

酸性土树种(pH<6.8):如杜鹃、桂花、 碱性土树种(pH>7.2):如文冠果、丁香、 中性土树种(pH6.8~7.2):多数植物。
喜高温树种
-2~-13.8 24~28 2.2~-13 16~21 28~29 26~29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雨林和季雨 林

垂直分布(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5.5℃)
山地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更替着不同的植被带,形成植 被的垂直分布。(模拟热带高山)
———冰川(终年积雪带) ——高山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灌丛带 ——亚高山针叶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亚热带雨林带 海洋
一年有四季温度变化; 一天有昼夜变化。

(3)对植物的主要作用:

节律性变温:一年四季的变化,昼夜的变 化。植物的感温性和物候。 非节律性变温:温度无规律的变化。

2、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温度与树木的分布
表1 温度与树木的水平分布
气候带 寒温带 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年均温℃ 最冷月℃
松、油松。
三、水分因子
水分的主要作用: (1)是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60~80%;
(2)植物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水分参加;
(3)水分能使树木的组织保持膨胀状态,使器官
维持一定的形状和活跃的功能;

园林树木的分类的名词解释

园林树木的分类的名词解释

园林树木的分类的名词解释园林树木是指被用于园林景观中的各种树木植物的总称。

树木在园林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起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增加氧气、吸收噪音等作用。

由于树木种类繁多,因此对园林树木进行分类是必要的。

下面将阐述园林树木的分类及相关的名词解释。

一、树木的习性分类根据树木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落叶乔木:这类树木一年四季都有叶子,但在秋季时会逐渐脱落。

这种树木的枝干高挺笔直,经常可以看到高大的落叶乔木如枫树、榉树等,它们在秋天将园林装点得五彩斑斓。

2. 常绿乔木:这类树木一年四季都保持绿叶,如松树、柏树等。

常绿乔木给园林带来了一种恒久不变的绿色,使得整个景观更加稳定和有序。

3. 软木树:这类树木的树皮比较软,可以剥离,例如橡树、杉木等。

软木树具有良好的保温和吸音效果,因此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 常绿灌木:这类树木比起乔木来说形态较矮小,且呈丛生状,如常绿矮杉、红叶珊瑚等。

常绿灌木可以作为园林的隔离屏障,增加私密性,并形成有趣的景观。

5. 人工品种:这类树木是对某些树种进行改良培育得到的人工品种,如花冠花瓣丰满、花色艳丽的园艺树种。

这些人工品种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植物的品种,使得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二、树木的生态分类根据树木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以及生长环境的要求,可以将树木分为以下几类:1. 广域树种:这类树木生长适应性强,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如松树、槐树等。

广域树种通常树形整齐,经济效益较高,在园林中广泛种植。

2. 局域树种:这类树木对土壤、气候和湿度等因素的适应性较差,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长。

例如水生植物、荒漠植物等。

局域树种常常用于特定的景观区域,可以增加其独特性和吸引力。

3. 群落树种:这类树木喜欢生长在密集的森林群落中,它们彼此间会互相依存和支撑。

群落树种有助于固定土壤,减轻水土流失的风险。

例如竹子、柳树等。

4. 植猴树种:这类树木常常被动物视为食物来源,它们的果实、叶子、树皮等部分都具有较高的食用或药用价值。

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茎的扦插和叶片的分株。
繁殖。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1
耐寒和耐热
某些植物能够适应极端温度条件,包括
盐碱适应
2
寒冷地区和高温干旱地区。
一些植物能够适应高盐或高碱土壤的生
长环境,具有盐碱适应能力。
3
干旱适应
某些植物通过抗旱机制,如厚实的叶片
和减少蒸腾作用,适应干旱条件。
植物的生态功能
氧气产生
土壤保持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维持地球大气中
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维
的氧气含量。
持土壤的稳定性。
食物链
生物多样性保护
植物作为食物链的起点,为其他动物提供能量
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保护植物意味着保
和养分。
护其他生物。
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探索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策略和与环境的互动。
本次演讲将揭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需求和繁殖方式等。
植物的生态习性简介
1
多样性
园林植物包括树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等多种类型,形成了一个多样性的生态
系统。
2
相互依存
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包括与动物的共生、与真菌的共生、以及与
土壤中微生物的互动。
3
适应性
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存策略,以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包括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类
型等。
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能转化
叶绿素
气体交换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
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通过气
化为化学能,用于生存和生长。
关键色素,能够吸收光线中的

西南地区常见园林景观植物

西南地区常见园林景观植物

西南地区常见园林景观植物1、黄葛树(ficus virens var.sublanceolata) 重庆市树科名:桑科形态特征:落叶乔木。

形态跟小叶榕有相似之处,只是椭圆状卵形,全缘。

气生根不垂下,不密生。

生态习性:喜欢温暖多湿的气候,3月分开始长出新叶有较好的观赏价值。

病虫害防治:黄葛树最容易遭受鳞翅目食叶昆虫的侵害,这类害虫容易防治。

用80%敌敌畏和75%辛硫磷1000倍液喷杀幼虫或者敌敌畏加乐果效果也不错。

观赏配植:在重庆地区是典型的行道树、庭院树。

最好大于4公分种植,防止人为的破坏。

作为行道树时要考虑分支点高度和枝下高度。

要符合人的高度和人的活动,枝下高和分之点高度都要大于普通人的高度。

2、银杏(ginkgo biloba)科名: 银杏科,又叫白果,公孙树。

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

高达40多米,树干端直,冠广卵状。

有长枝和短枝,短枝结果。

叶扇形,具长柄,入秋现金黄色。

雌雄异株,雄株大枝耸立,雌株开展或下垂。

生态习性:喜光,比较耐寒,喜湿润肥沃的土壤,在酸性或者碱性条件都能生长,深根性,怕积水。

最佳的观赏时期在秋季(8—11月)。

成都,重庆和江南广泛的栽植。

病虫害防治:银杏很少有病虫害,但是有一种很小的昆虫——蓟马对银杏有很大的危害。

注:前期银杏超小卷叶蛾没有进行防治的园块,应加强对其防治,否则,其危害结果枝,会严重降低产量,衰弱树势。

观赏配植:雄伟挺拔,古朴清幽,叶形如扇,秋叶金黄,它是秋景的代表树,树形比较固定。

孤植、丛植、混植均可。

(1):孤立冠形如盖,绿荫遍地;(2):丛植或混植与枫树林中,背衬苍松,深秋黄叶与枫叶交织似锦;(3):列植与通道、广场或街道做行道树、庇荫树或配植与庭院、大型建筑物四周,前庭入口均优美之极。

3、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科名:桑科形态特征:常绿乔木。

树冠庞大,枝叶茂盛,气生根悬挂。

生态习性:喜欢温暖多湿的气候,稍耐阴;在深厚肥沃的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速生,寿命长;不耐霜冻。

园林树木

园林树木

2.灌木类:这类树木没有明显的主干,多呈丛生状态, 或自基部分枝,树体矮小(通常在6米以下),主干低矮。 如黄栌、米兰、红绒球、四季桂、扶桑、紫薇、鸡麻、棣 棠、红瑞木、猬实等等。 一般体高2米以上者称大灌木,1~2米为中灌木,高度 不足l米者为小灌木。 3. 藤木类:指具有细长茎蔓,并借助卷须、缠绕茎、 吸盘、卷须钩刺或吸附根等特殊器官或本身的缠绕性,依 附于其他物体才能使自身攀援上升的植物。依靠吸盘、缠 绕或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的木本植物,如爬山虎、紫藤、 辟荔、连理藤、凌霄等等。 依其生长特点又可分为绞杀类,吸附类,卷须类和蔓条 类等类别。 4.匍地类:干、枝等均匍地生长,与地面接触部分可生 出不定根,如铺地柏等。
园林树木
第一节 概述
• 园林树木是指在城市园林绿地中露地栽
植和应用的木本植物,包括乔木、灌木 和藤木。 • 园林树木是构成园林风景的主要植物材 料,也是发挥园林功能绿化效益的主要 植物群落体。有人比喻说,乔木是园林 风景中的“骨架”和主体,灌木是园林 风景中的“肌肉”和副体,藤木是园林 风景中的“筋络”和支体。
六、地形地势因子
• (一)海拔高度
生长在高山上的树木与生长在低海拔的同种个体相比 较,则有植株高度变低、节间变短、叶的排列变密 等等变化。 • (二)坡向方位 不同方位山坡的气候因子有很大差异,例如山南坡光 照强,土温、气温高,土壤较干,而山的北坡则正 相反。 • (三)地势变化 坡度通常分为六级,即平坦地<5°,缓坡为6°~ 15°,中坡为16°~25°,陡坡为26°~35°,急 坡为36°~45°,险坡为45°以上。
(六)依施工及繁殖栽培管理的需要分类
• 1.按移植难易;分为易移植成活及不易移
植类。 • 2.按繁殖方法:分为种子繁殖类及无性繁 殖类,其中又可依繁殖特点而细分。 • 3.按整形修剪特点:可分为宜修好整形及 不宜修剪整形类,其中又可依修剪时期及 特点而细分。 • 4.按对病害及虫害的抗性:可分为抗性类 及易感染类;其中又可细分为许多类别, 有些尚应注明是否为中间寄主。

园林树木的生态学习性

园林树木的生态学习性

园林树木的生态学习性园林树木的生态学习性是指园林树木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能力。

凡是对树木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其中树木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因子称为生存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

生态因素大致可分为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四大类。

一、气候因素(一)温度温度的变化规律:纬度0.5~1℃/度(110㎞),海拔0.6℃/100m。

温度与四季划分:10~22℃春秋,﹥22℃夏季 ,﹤10℃冬季。

影响树木分布的温度条件:年平均气温、积温、冬季极端温度。

树木生长的温度三基点:常绿针叶树种 温带落叶树种 常绿阔叶树种最低 -5~3℃ -3~1℃ 0~5℃最适 10~20℃ 15~25℃ 25~30℃最高 35~42℃ 40~45℃ 40~45℃不同树种的萌芽、生长、休眠、发叶、开花、结果等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一定的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超过极限高温与极限低温,树木就难生长。

各种不同的树木对温度要求是不同的,根据树木对温度的要求和适应范围分:1、最喜温树种(热带树种):主要生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均温20~30℃,﹤5℃受冻害或死亡。

椰子、可可、橡胶、槟榔、木棉、红树等。

2、喜温树种(亚热带树种):可忍受短时间霜雪,大多-10℃受冻害。

鸡蛋花、凤凰木、白兰、樟树、棕榈、马尾松、毛竹、油茶、杉木等。

3、耐寒树种(温带树种):可适应霜雪天气,大多-20℃受冻害,夏季高温也会使树木生长受到影响。

桃、油松、刺槐、毛白杨、苹果等。

4、最耐寒树种(寒带亚寒带树种):可耐-30℃低温,在温热环境下生长不良或根本不生长。

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白桦。

不同树种都有自身的适应范围,树木对温度的要求和适应范围决定了树木的分布范围。

有些树种既能耐高温又能耐低温,如麻栎、桑树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而有些树种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小,仅具有较小的分布范围,如橡胶树分布范围必定在绝对低温大于10℃的地区。

有些耐寒树种南移时,由于温度过高和缺乏必要的低温阶段,或者因湿度过大而生长不良,如东北的红松移到南京栽培,虽然不会死亡,但生长极差,呈灌木状。

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Gardeners must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plants, then they can correctly selecting and applying plants for gardening.
③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a year 年生长期 describes the rule of dormancy,germination, flowering, fruit growth and defoliation of a tree during a year.树木在一 年中休眠、发芽、开花、结果、落叶的发育规律。
树木原产于热带干燥地区者较耐高温,生命活动的高 不超过50--60℃;原产于温带的树木则常在35℃左 右的气温下,其生命活动就减退或发生不正常的现象 ,而在50℃左右就常受到伤害了。
生命活动的最低温度大抵在1℃左右,但有的在0℃以 上较低温度下即可受害。而原产北方的树木,如一些 杜鹃花科(石南科)的小灌木,却能在千里冰封的雪 地中开出美丽的花朵。
The tree native to the tropical dry areas ----can endure higher temperature, and the temperature of life activity is not higher than 50--60℃; The tree native to temperate zone ----will reduce their life activity at around 35℃ and will be damaged at around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该章4学时,重点讲授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因素对园林树木的影响。

)园林树木的习性包括园林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

生物学特性是制树木本身固有的生长发育规律。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①系统发育,指树木从地球出现到消灭的整个过程。

②个体发育,一个树木从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实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③年生长期,树木在一年中休眠、发芽、开花、结果、落叶的发育规律。

生态学习性是指园林树木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

所谓园林树木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气候因子(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土壤因子、地形地势、生物及人类活动等因子。

在园林工作中,必须充分了解环境因子与植物之间的关系,才能运用这些规律来控制、改造植物,使之更好地为园林绿化事业服务。

第一节温度因子温度因子在树木的生长发育及地理分布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常见许多南方树木北移后,受到冻害或冻死的现象;北方树种南移后,生长不良或不开花结实等现象,或因不能适应南方长期的高温而受到灼伤,严重者可致死亡。

这些现象的发生是因为各种园林树木的遗传性不同,其生命活动的范围及所能忍受的最高、最低温度极限不同,以及温度变化与树木本身生长发育的状况时期等不相适应而引起。

一般来说,树木生命活动的做高极限温度大抵不超过50--60℃,其中包括原产于热带干燥地区者较耐高温。

原产于温带的树木则常在35℃左右的气温下,其生命活动就减退或发生不正常的现象,而在50℃左右就常受到伤害了。

生命活动的最低温度大抵在1℃左右,但有的在0℃以上较低温度下即可受害。

而原产北方的树木,如一些石南科的小灌木,却能在千里冰封的雪地中开出美丽的花朵。

突变温度对树木的伤害,除了由于超过了树木所能忍受的范围的情况下,在树木本身能忍受的温度范围之内,也受由于温度发生急剧的变化,而使树木发生伤害。

在到纬度地区,不少薄皮种类和木射线较大的树木如乌桕、核桃、槭树、板栗、悬铃木、榆树、七叶树、橡、栎类等茎干的向阳面越冬时常会发生裂伤,这主要由于树干组织白天被阳光很快的晒热,而日落后温度急剧变低所致。

因此,冬季常对抗寒性弱的树种进行树干包扎、缚草或涂白等措施,在早春或晚秋亦常在园林中浇水以调节温度的变化。

在夏季干旱时期,土壤表面的温度有时可达到60--65℃左右,常使幼苗的茎干灼伤死亡,对于自山林中新引种的苗木,更易发生灼伤,故应搭荫棚保护。

高温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及造成植物物理伤害;而低温主要使细胞内外结冰,尤其是细胞内的结冰常造成严重的质壁分离,破坏了原生质的理化结构和机能所致。

常表现为寒害、霜害、冻害、冻拔、冻裂等。

对于树木的自然分布,温度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全年最低平均气温达16℃以上的热带,就形成了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植被区;在全年平均气温在16℃以下--0℃以上的温带,则主要为夏绿树种的分布区;在全年平均气温低于0℃,但夏季温度可达10--20℃的亚寒带,则主要为针叶树的分布区;而7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0℃的寒带,则基本上没有树木生长,只有苔藓及地衣之类了。

我们在引种树木时,要注意气候的相似性,否则不易成功。

各植物的遗传性不同,对温度的适应力有很大差异。

有些种对温度变化幅度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因而能在广阔的地域生长、分布,对这类植物称为“广温植物”或“广布种”;对一些适应能力小,只能生活在很狭小温度变化范围的种类称“狭温树种”。

当判别一种植物能否在某一地区生长时,从温度因子考虑,过去常看当地的平均温度。

这种做法只能作为粗略的参考。

可靠办法是查看无霜期的长短、生长期中日平均温度、某些日平均温度范围时期的长短。

当地积温量、当地最热月、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及极端温度值和此值的持续长短,这种极值对植物分布有着极大的影响。

园林绿化中,常突破植物的自然分布范围而引种许多当地没有的奇花异木。

当然在具体实践中不应只考虑温度因子本身而且需全面考虑所有因子的综合影响,才能获得成功。

第二节水分因子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存在基础。

园林树木也一样。

一、根据树木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旱生树种:本类具有极强的抗旱能力,能长期生长在干旱地带而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类型。

它们在长期的系统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适应干旱的特性,各树种适应干旱方式不完全相同。

可分以下几类:①少浆树种或硬叶树种体内的含水量很少,而且在丧失一半含水量时仍不会死亡。

它们的形态和生理特点是:叶硬、革质有光泽,角质层厚、表皮细胞数层,叶子失水不易凋萎,深根性。

如夹竹桃、冬青等。

叶退化、叶面积小。

如:柽柳、沙拐枣等。

②冷生树种或干矮树种本类树种具有旱生少浆植物的特征,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一般体形矮小,常呈团丛或匍匐状。

A.干冷生树种:环境干燥而寒冷,常见高山地带。

B.湿冷生树种:土壤湿润甚至多湿而寒冷,但由于气候寒冷而造成生理上干旱,常见寒带、亚寒带地区。

2.中生树种:绝大多数树种属于此类。

但其中也有略耐水湿和略耐干旱的种类。

如:A.有很强的耐旱性,干湿适中情况生长好。

如:油松、侧柏、酸枣、牡荆、构树等。

B.有很强的耐湿性,干湿适中情况生长好。

如:桑树、旱柳、紫穗槐、白蜡、丝绵木、柘树等。

3.湿生树种:需在潮湿环境中生长,在干燥或中生环境下,常死亡或生长不良。

如:水松、落羽杉、红树等。

二、水分对树木生长发育也有极大影响1.在灌溉与不灌溉的条件下,树木生长量、开花、结果差别很大。

2.干旱季节部分叶子脱落,等到雨季可发生二次生长,甚至有些树种有再次开花现象。

3.通过水分控制,调节树木生长发育。

如:梅花进行“扣水”限制其营养生长,有利于其花芽分化等。

三、不同树种的耐旱力和耐水力不一样,一般规律如下:1.阔叶树耐水力强的耐旱力也强。

如:柳类、桑、柘树、紫穗槐、白蜡、夹竹桃、柽柳、雪柳等。

2.深根性树种多数耐旱;浅根性树种多不耐旱。

3.乡土树种多表现较耐旱。

4.外来树种与原产地环境条件有关。

5.在针叶树中,分布广,大科、大属的树木耐旱。

6.栽培分布广的树种,耐旱,也耐水湿。

第三节光照因子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植物在自然界中所接受的光分两类:直线光和散射光。

散射光对光合作用有利。

直线光含有抑制生长的紫外线,若为了使植物避免徒长,促进茎枝老化起见,则可使之充分接受直线光。

一、光照强度与植物的影响根据园林树木对光照强度要求的程度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

1. 阳性树种:在全日照下生长良好而不能忍受荫蔽的树种。

如:马尾松、樟子松、落叶松属、水杉、桦木属、桉树属、杨属、柳属、相思属、刺槐、楝树、金钱松、落羽松、银杏、板栗、漆树、泡桐属、刺楸、臭椿、悬铃木、核桃、乌桕、黄连木2. 阴性树种:具有较高耐荫能力。

在较弱的光照条件比在全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

严格的说木本植物中很少有典型的阴性植物而多为耐荫植物。

3. 中性树种(耐荫树种):在充足的阳光下生长最好,但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荫力。

本类植物的耐荫程度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过去习惯于将耐荫力强的树木称为阴性树,但从形态解剖和习性上将有不具典型性,故归于中性植物为宜,在中性植物中包括有偏阳性的与偏阴性的种类。

如榆树属、朴属、榉属、樱花、枫杨等为中性偏阳;槐、圆柏、珍珠梅、七叶树、元宝枫、五角枫等为中性稍耐荫;冷杉属、云杉属、八角金盘、八仙花、桃叶珊瑚、常春藤、红豆杉、海桐、棣棠、荚蒾、罗汉松等均为中性而耐荫力较强的种类,因为这类树在温、湿、适宜条件下仍以光线充足处比在林下阴暗处为健壮。

这类植物在城市绿化过程中非常有用。

二、树种耐荫性的鉴别标准(从树木外部形态推断其耐荫性)1. 生理指标法:植物的光合作用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是与光强有密切关系的,当光强减弱到一定的程度时,树木由光合作用所合成的物质质量恰好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量相等,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和作用的强度也提高因而产生的有机物质的积累,但是当光强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就达到最大值而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着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耐荫性强的树种其光补偿点较低,有的仅为00—300lux,而不耐荫的阳性树则为1000lux。

耐荫性强的树种其光饱和点较低,有的为5000--10000lux而一些阳性树光饱和点可达 50000lux。

2.形态指标法:①树冠呈伞形者多为阳性树种,树冠呈圆锥形而枝条紧密者②树干下部侧枝早枯落的多为阳性树,下枝不易枯落而且繁茂的多为耐荫树。

③树冠的叶幕区稀疏透光,叶片色淡而质薄,如果是常绿树,其叶片寿命较短的为阳性树。

叶幕区浓密,叶色浓而且质地厚的,如果是常绿树,则叶可在树上存活多年的为耐荫树。

④常绿性针叶树的叶呈针状的多为阳性树,叶呈扁平或呈鳞片状而表、背区别明显的为耐荫树。

⑤阔叶树中的常绿树多为耐荫树,而落叶树种多为阳性树或中性树。

三、影响耐荫性的因素不同树种的耐荫性还受年龄、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树种的遗传性2.CO2的供给:CO2多,树木表现耐荫。

3.年龄:一般趋势是树木在幼龄时,特别是幼苗阶段比较耐荫,随着年龄的增加,耐荫性逐渐减弱,特别是在壮龄以后,耐荫性逐渐降低,需要更强的光照。

4 .气候: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例如在湿润、温暖的条件下,耐荫能力表现较强,而在干旱瘠和寒冷条件下,则趋向喜光。

所以同一树种在不同气候条件,耐荫有差异。

在低纬度地区和湿润地区,往往比较耐荫,而在高纬度地区或干旱地区,往往趋向阳性。

5.土壤:同一树种在土壤水分充足与肥沃时,树木耐荫性强,而在干旱瘠薄土壤上耐荫性差。

树木搭配时,注意树木对光的要求。

第四节空气因子离地面12公里的范围叫对流层,空气下边热、上边冷,形成对流。

风、雨、霜、雪、雷电、冰雹、大气污染等都发生在这一层。

对流层的成分很复杂,其中主要气体的含量为:N2占78%;O2占21%;CO2占0。

03%;氩占1%。

同时还有一些不固定的成分如:SO2、NH4、氯化物、粉尘等微量成分。

但工矿区大气中含有多种污染物质,主要有硫化物、氮氧化物、粉尘及带有各种金属元素的气体。

空气运动就是风,风对树木作用有利也有害。

大气污染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一、CO2、O2对树木的生态作用CO2是树木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树木90%来自空气,空气中的CO2 0.03%对树木进行光和作用来说是不够的。

若能将CO2浓度提高到0.1%,树木可大大生长。

外国用干冰即固体CO2用于科研就证明这一点。

二、N2对树木的生态作用树木一般不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N2而是从土壤中吸收化合物中的氮。

豆科植物可以用根瘤固氮。

三、风对树木的生态作用1. 风对树木有利方面:对风媒花树木,如银杏雄株的花粉可借风传十里之外;风对树木的果实、种子传播有利,尤其是翅果类和带毛的种子。

2. 风对树木不利方面:风:可加速树木蒸腾作用,特别是春季的旱风,引起树木抽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