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海水入侵成因及防治措施
大连市地下水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2019年第6期水利技术监督建设管理DOI:10.3969/j.issn.1008-1305.2019.06.034大连市地下水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王主华(辽宁省大连水文局,辽宁大连116023)摘要:通过地下水资源量、海水入侵以及水质污染3个方面评价2016—2018年大连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狀。
结果表明:大连市地下水资源量空间分布严重不均,西部地区海水入侵现象严峻,含氮化合物、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以及氯化物等指标超标严重。
同时针对大连市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和除治措施,为大连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大连市;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TV211.1文献标识码:B大连市三面沿海,地域相对狭小,人口密度较大,导致取用水集中,再加上对地下水资源的长期超采和滥用,使得大连市的地下水水位长期低于海平面水位,海水入侵现象尤为严重。
大连市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农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导致地下水资源面临水质污染的威胁。
地下水是一个城市宝贵的环境资源,一旦遭受污染,短期内很难修复,且地下水被普遍应用于农业和生活中,其污染会给周围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因此有必要明确大连市地下水资源的环境质量现状和开发利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污染防治以及保护措施。
1自然概况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南部,三面环海,地势多为丘陵地带。
大连市共分为14个行政区,包括3个县级市、1个县以及10个区,土地总面积约为12574km2o大连市毗邻渤海、黄海之间,地势由西向东、由北到南逐渐降低⑷;东部地区多由变质岩和花岗岩等沉积岩构成,对于地下水的富集储备能力较差。
西部地区多由灰岩和砂页岩构成,蓄水能力相对较好,但由于分布面积小、地势复杂且临海等缺陷,如开采不当,易发生海水入侵和水质污染叫2地下水环境现状2.1水资源现状2016、2017、2018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分别文章编号:1008-1305(2019)06-0122-03为4.849、5.727、6.051亿n?,主要为山丘区地下水资源,见表1。
葫芦岛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防治对策

葫芦岛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防治对策摘要本文在分析葫芦岛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后,阐述了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治对策,为当地水资源科学管理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依据。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防治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4-0052-020 引言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水资源是关系到国家环境与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在社会生存发展中需要不断地管理、利用、保护水资源,使之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葫芦岛市地处辽宁省西部,南临渤海,西与河北山海关接壤,东与辽宁锦州市毗邻,为关外第一市,占据着独特的区位优势。
下辖兴城市、建昌县、连山区、龙港区、南票区等5个县(市)区。
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19.56 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728m3,是人均水资源比较少的贫水区之一。
从2000年开始,水资源总量逐年递减, 2004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4亿m3,比年平均值少78.7%,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6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3.0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2.26亿m3。
全市多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全国、全省均值,是人均水资源比较少的贫水区之一。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00mm~750mm,而蒸发量高达1480mm~1 970mm,降雨稀少、蒸发强烈,而且时空分布上也极不均匀,是导致水资源紧张的重要原因。
2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1]1999年~2004年降水值均低于全市多年平均值,为典型干旱年。
连续五年大旱,造成全市73座水库多数干涸或处于死水位以下运行。
流域面积100km2以上27条河流大部分干涸或断流。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到2012年,按人口增长率8‰计,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减少到665m3,水资源短缺更趋严重。
大连金州区海水入侵及防治

东北水利水电2008年第1期(第26卷282期)大连金州区海水入侵及防治赵桂铭1,车秀丽1,王文凯2,李芝英2[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0624(2008)01-0048-02(1.大连市金州区水资源管理处,辽宁大连116100;2.大连市金州区向应镇水利站,辽宁大连116100)金州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峰腰部,东西黄、渤两海环围,全境面积1074.6km2,海岸线长达161.23km。
金州区是个资源性贫水区,单靠地表水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沿海一带地下水开采量相应增加,由于超量开采,致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状,海水开始入侵。
通过水质检验分析发现很多井水氯离子含量大于300mg/L,作为饮用和灌溉用水严重超标。
尤其是1984年,全区地下水氯离子含量和海水入侵面积以达到高峰。
据调查,到1990年全区地下水海水入侵面积达到36.13km2,其中氯离子含量在300 ̄500mg/L以上的面积为8.6km2,500mg/L以上的面积为27.53km2。
1海水入侵程度分析根据金州区1982年到2004年海水入侵资料分析,可分为海水入侵中度和重度危害地段,其中:中度入侵:主要以带状分布在沿海比较平缓地段。
1982年全区分布面积31.63km2,1990年全区分布面积8.85km2,氯离子平均含量在300 ̄500mg/L,水化学类型为CL・HCO型和CL型。
入侵程度比较严重,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重度入侵:主要分布在金州、大魏家和石河北海村等地下水强开采区。
1982年入侵分布面积为21.37km2,1990年入侵分布面积为27.28km2。
氯离子平均含量在500mg/L以上,最高达到998.5mg/L。
水化学类型为CL型,海水入侵程度极为严重,对工农业生产危害很大,部分地下水已无法使用。
2海水入侵的原因和方式(1)海水入侵与地下水类型条件。
辽宁西部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问题

辽宁西部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问题摘要:对辽西沿海地区海侵情况,程度,变化规律,主要成因等进行了详细论述,为环境治理及开采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下辽河,海侵,咸淡水,水质,成因,分布。
辽宁西部东起锦州,西至山海关的沿海地区。
由于该区交通方便,工业发达,工业城市(锦州市、锦西市、葫芦岛港、兴城、绥中等)密布,且锦州港、高岭电厂等大型工程又相继施工,需水量愈来愈大,而所需供水又绝大部分采自地下水,故形成了锦州、锦西、绥中等近海局部地段的海水入侵,并使地下水资源遭到污染。
本文现就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1沿海地区水文地质概况本区由东部双台子河口至西部山海关,在沈山铁路以南沿海地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广为分布,构成通称“辽西走廊的沿海平原。
辽西走廊东段双台子河至锦州之间,为大、小凌河冲洪积扇地和沿海冲海积平原。
扇地的西北部及小凌河口两侧,仅有1个含水层,含水层顶部覆有3-6m的亚砂士或亚粘士含水层由砾卵石组成,砾卵石的砾径1—5cm,大者为10-15cm,砾石上部分选好,下部差,含5—20%粉土,厚20-50m,渗透系数150-400m/d,单井出水量大于5000m3/d水位埋深3-5m。
为潜水一微承压水,水质较好,多属矿化度小于1g/L的重碳酸钙或重碳酸钙镁型水。
近海地段水质较差,为孙化度3-10g/的氯化钠型咸水。
区内东南及东部可分上、下两个含水岩组,上部含水岩组的含水岩层主要为冲洪积砂砾石、砂砾卵石组成,并有向东部边缘相变为中粗砂及中粗砂含砾的趋向,含水层厚20-50m,渗透性及富水性较好,渗透系数50-120m/d,单井涌水量多大于50),水位埋深15m,属微承压水。
该层地下水在郭苇场、安屯、西八千、北小柳一线西北为矿化度小于1g/L的重碳酸型淡水;东南侧则渐变为氯化钠型咸水。
在该含水岩组的顶部覆盖较厚的亚粘士及亚砂土层。
下部含水岩组埋藏于上部含水岩组之下,其间为中更顶部5-10m厚的精士亚粘土隔水顶板。
葫芦岛沿海区域海水入侵的危害及存在问题

1 . 1 水文 地质 条 件 的影 响
葫芦岛市处于山丘陵区 , 山麓坡角 、 沟谷两侧呈
道路 , 具 有 良好 的 透 水 性 。这 样 的水 文 地 质 状 态 具
条 带 状分 布 的 第 四第 松 散 堆 积 物 , 是 孔 隙 水 的畅 通 2 海水入侵 造成的危害
[ 作 者 简介 ] 王瑶 ( 1 9 8 1一) , 女, 辽 宁兴 城人 , 工程师; 熊守纯( 1 9 6 5~) , 男, 辽 宁朝 阳人 , 高级 工 程 师 ; 张 晓
光( 1 9 6 2 一) , 男, 辽宁兴城人 , 高级 工程师 ; 王海方( 1 9 8 2 一) , 男, 辽宁葫芦岛人 , 助理 工程师 ;
中图分类号 : P 7 4 6 文献标识码 : B
1 葫芦 岛地 区沿海海水入侵 的成 因
海水 入侵 属 于 海 洋 地 质 性 灾 害 , 造 成 海 水 人 侵
有 很 多原 因 :
风 暴潮 引起 的海 水入 侵 主 要 是 由于 发 生 大 的海
潮卷起海水 向海滨 内陆 区冲击 , 造 成海水在地表 面 上覆盖、 漫滩 , 然后下渗 , 造成盐碱度过高 , 使土地盐 碱化。根据调查 , 葫芦岛沿海地区的万家镇 , 受近几
压 随 之减 少 , 原 本 的淡咸 水 压 力 平衡 被 破 坏 , 咸水 因 的发展 。
而侵入原来贮存淡水 的地层 , 造成海水入侵。
1 . 3 风暴 潮 的 的影 响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5— 2 3
以葫芦岛锌 厂为例 , 因海水 入侵导致部分设备
腐蚀 , 水 质 发生 变 化 , 使 产 品 的质量 受 到影 响 , 仅
我国大连市海水入侵现状及防治对策

我国大连市海水入侵现状及防治对策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大连市,是处于三面靠海的半岛地理环境,也是一个水资源最紧缺的城市之一。
自七十年代开采地下水以来就出现了海水入侵问题,目前此问题仍困绕着大连的经济发展,急需对重点灰岩地段建地下岩溶水库,同时对裂隙水采取封截、合理布井等综合方法去治理海水入侵。
因此,治理海水入侵问题是大连市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很多专家在总结国内外海水入侵概念的基础上,对其给出了完整的定义描述,即: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使滨海地带含水层的水动力条件发生了改变,淡水与海水之间的平衡状态发生了变化,导致海水与淡水有直接水力联系的高矿化度的地下水沿含水层向内陆方向侵入,咸淡水界面不断向陆地推进,使地下淡水资源不断遭受破坏的过程与现象。
并且详细分析了大连市海水入侵的基本特征及分布、海水入侵形态、海水入侵的进程及趋势、海水入侵的成因及所造成的危害等。
分析表明大连市海水入侵形态基本有以下三种方式:面状侵入、线状侵入、溶洞状侵入。
海水入侵的趋势为:海水入侵面积有小;大→小→大的变化规律:海水入侵的成因是具有了水动力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而人为的改变地下水动力条件是发生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
海水入侵给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成为制约大连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大连海水入侵现状:大连市海水入侵重点监测区面积972.8 km2,2003年入侵面积已达178.5km2,最大入侵内陆距离为9km,其中入侵比较严重的有大魏家、周水子、南关岭、营城子、金州等地段,入侵面积分别达到本地段面积的46.11%、37.01%、33.28%、24.31%和22.06%。
2003年从Cl-取样分析看,113个样中Cl-超标率(含量大于250mg/l)为32.74%。
同时,Cl-含量大于500mg/l达到22个点,大于1000mg/l的点为12个点。
海水入侵平面分布特征:由于海水入侵程度受多种因素控制,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将大连地区的南部海水入侵划分为不同的地段研究,从平面上可分为大莲泡、大魏家、金州、革镇堡、南关岭、营城子、周水子、开发区等地段。
葫芦岛地区海水入侵区的成因及规律分析

[ 关键词] 海水入侵 #成 因;发展规律 分析 [ 图 分类 号 ] P 1 . 中 74 1
[ 献标识码] B 文
目前 ,葫芦 岛市沿 海的 大部地 区 出现 了海 水
个平 衡 的界 面见图 1 ( 图 ) 左 。超 采 地下 水 之 后 ,
正常 年份 的 2 3 / 、而 1 9 9 9— 2 0 0 3年 出现 了特 大
连续 干旱年 ,河 道径流量 明显 减少甚 至 出现河道
由表 l 可知 葫芦 岛沿海地 区水资 源开发 利用 断流 干枯 。 再加上 近年来 ,河 道过 度开采 挖取河砂 ,河
程度 已经 很高 ,特别 是在地下 水利用 方面 ,总可
曹庄 l 4号 ,l 5号井处 于强抽 水 中心附近 ,l 号 4
葫芦 岛研 究 区 内部分 地 区 ,进 行 海 产 养殖 、 海 产 品加工现 象很 多 ,例 如兴城 的曹庄一 带海水
井地 下水位 负于海 平面 0 9 m,按 照咸淡 水平衡 .6 原理 ,此 时 h , 淡 水界 面必 然 向陆 地 推移 , =O 咸
坏 了海 水和地下 淡水 的动态 平衡 ,引发 了不 同程 度的海水 人侵 。 由吉 本 一 赫 兹 伯 格 公 式 Z一
l s
1 n n n
风暴 潮引起 的海水入 侵 主要是 由于发 生大 的 海潮 卷起 海水 向海滨 内陆 区冲击 ,造成海 水在地 表 面上覆 盖 ,漫 滩 ,然 后 下 渗 ,造 成 盐 碱 度 过 高 ,使土 地盐碱 化 。 根据 调查 ,葫芦 岛研 究地 区中的万家 镇 ,受 近几 年来 麦莎 风暴潮 的影 响 ,造成 部分 土地盐碱
葫芦岛市海水入侵原因及防治对策

葫芦岛市海水入侵原因及防治对策浅析摘要海水入侵是外海高盐度水体沿河口河道、地下含水层向内陆入侵与渗透,导致水质恶化和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沿海地带不可忽视的自然灾害之一。
本文以曹庄灌区为例,论述了葫芦岛市海水入侵成因及危害,重点探讨了海水入侵的防治对策,并对某些防治措施的原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葫芦岛市;海水入侵;原因;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7-0024-02海水入侵是外海高盐度水体沿河口河道、地下含水层向内陆入侵与渗透,导致水质恶化和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沿海地带不可忽视的自然灾害之一。
葫芦岛市是一个新兴的海滨城市,近几年,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工农业发展,用水量与日俱增,加之以往对地下水资源缺乏全面了解和科学统一的管理,盲目布井取水,形成一些区域的“三集中”(即层次集中、地段集中和时间集中)格局。
如在兴城市的曹庄、连山区的高桥和塔山等地,都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现象。
下面以曹庄灌区为例,简单分析一下我市海水入侵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防治对策。
1 形成原因1.1 自然因素曹庄灌区位于兴城市以南5km处,南临渤海。
灌区建于1964年,有10个受益村。
区内有机电井136眼,提水站2座,方塘1个,总装机为146kw,是以井灌为主的万亩灌区。
多年来,由于年久失修和水量超采,造成海水入侵,每年灌区都要报废10多眼水井。
该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5mm,降水量集中在7、8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9%,多年平均蒸发量1 685mm,干旱系数30。
由于1980~1984年连续5年干旱,造成该地区补给来源减少,自然水位下降。
1985年,由于暴风雨和海潮有袭击,冲掉了长4 000m,高1m的海堤近一半左右,加剧了海水向曹庄内陆逼近。
该区平均海拔1.9m,地形较平坦。
境内河流为兴城西河,也是该地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
地下水类型为氯化物重碳酸钙,矿化度177.6mg/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第1期Vol 117No 11辽 宁 地 质L IAONIN G GEOLOGY2000年3月March ,2000收稿日期:1999-12-251第一作者简介:寇英杰(1978-),女,助理工程师,从事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1文章编号:1000-6273(2000)01-0067-05辽宁省海水入侵成因及防治措施寇英杰,王颖(辽宁省地质矿产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32)摘要:海水入侵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地质灾害。
辽宁省海水入侵自70年代以来呈逐渐增加趋势,具有入侵面积广、发展速度快等特点。
目前海水入侵已成为我国较为突出的地质灾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危害。
针对海水入侵形成机制及危害程度的地域性,目前已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如控制开采,人工回灌,修建地下水库等,取得一定效果。
关键词:海水入侵;自然因素;人为因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X143 文献标识码:A 辽宁省是一个拥有广阔海域的省份,全省海岸线从鸭绿江口至山海关老龙头全长217813km [1]。
从70年代末开始,辽宁省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现象日益严重,其中大连地区、辽河三角洲地区、辽西走廊等沿海地区,均不同程度的受海水入侵干扰,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极严重的影响。
1 海水入侵的分布及危害111 海水入侵的分布、特征[2]根据我省海水入侵的区域分布特点、危害程度,按地域将全省划分为四个灾害区,然后根据海水入侵程度的差异以及分布的不同地域再划分若干地段,具体分述如下。
11111 大连沿海海水入侵区(Ⅰ)11金州—大魏家—大莲泡入侵段(Ⅰ1)该地段海水入侵是由工业及农业井超采引起。
地下水中氯离子含量达374~547mg/L ,最高氯离子含量93314mg/L 。
入侵面积达3510km 2。
该地段由于政府采取限量开采措施,近年来入侵面积缩小,地下水位回升,氯含量下降。
大魏家与大莲泡降至200~230mg/L ,但个别点仍大于500mg/L 。
21金州—南关岭—大连市区入侵段(Ⅰ2)该区属金州—南关岭背斜与大连市区断裂岩溶蓄水地段。
工农业及菜田机井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氯离子含量高达326~2400mg/L ,矿化度大于1000mg/L ,入侵面积72km 2,入侵内陆最大距离达7126km ,该地段1990年实行限量开采后氯离子含量有所减少。
31营城子入侵段(Ⅰ3)该地段属第四纪松散层孔隙水入侵段。
是大连市区的蔬菜基地。
由于菜田用水,使机井超量开采造成海水入侵。
水中氯离子含量达40318mg/L ,入侵面积5018km 2。
自1987年以后限制部分机井开采氯离子含量稍有恢复。
41旅顺三涧堡入侵段(Ⅰ4)该段分布于旅顺尖包河中下游。
由于本地段厂矿工业用水,农业菜田供水,供水量过大引起海水入侵。
水中氯离子含量达421~1106mg/L 。
海水通过断裂与发育的岩溶裂隙系统侵入,面积达23km 2。
目前该地段还未采取节制开采地下水措施。
11112 辽东(庄河—丹东)沿海海水入侵区(Ⅱ)11大东港海水入侵段(Ⅱ1)东港市沿海地区咸淡水界线距海岸3~6km 展布,这里分布有全新世海相地层,咸水基本上与此有关,矿化度高达1000~5800mg/L ,无供水意义。
21大洋河河口海水入侵段(Ⅱ2)31庄河河口海水入侵段(Ⅱ3)以上这两个地段由于目前河口地带用水量并不十分大,氯离子含量仅个别点大于150mg/L ,矿化度在1000mg/L 左右。
属于潜在入侵区,未来应在注意保护的前提下,适量开采地下水,否则也将引起海水入侵危害。
11113 下辽河三角洲海水入侵区(Ⅲ)11辽河三角洲海水入侵段(Ⅲ1)该区为全新世海侵地层分布区,其地下水矿化度最高可达10~50g/L ,属咸水区。
21大青河河口入侵段(Ⅲ2)大青河河口地段水中氯离子含量达403~3734mg/L ,矿化度达500~3490mg/L ,仅沿海入侵,面积不大。
11114 辽西沿海海水入侵区(Ⅳ)11小凌河河口海水入侵段(Ⅳ1)该地段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地下水中氯离子含量为904~2375mg/L ,矿化度10~140g/L ,入侵面积140km 2。
21(Ⅳ2)该地段上游年超采382万m 3。
稻田入侵区年超采281万m 3。
各开采地段地下水均呈区域性下降,并形成降落漏斗,破坏咸淡水界面引起入侵。
地下水氯离子含量为270~2094mg/L ,矿化度为1~511g/L ,入侵面积为21km 2。
若不加强管理,海水入侵范围将不断扩展。
31绥中沿海入侵段(Ⅳ3)绥中沿海入侵段属于天然状态下入侵区,沿辽西走廊西部沿海各河口断续分布,面积大小不一,海水入侵特征见表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地区需水量将不断增加。
应严格限制地下水量开采,加强管理防止海水入侵进一步扩张,辽宁省海水入侵分布见图1。
112 海水入侵的危害我省自80年代以来,工农业用水量骤增,造成沿海城市海水入侵的强度及范围逐年加强扩大。
目前海水入侵已成为我省较为突出的地质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和人畜供水造成很大危害。
11211 对农业的危害由于海水入侵,地下水被咸化,土壤产生不同程度的盐渍化,大批机井水质变咸报废,丧失灌溉能力,造成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
据营口市不完全统计,该区有近33300hm 2农耕地因海水入侵而产生盐渍化,农作物大面积枯萎变黄,连年减产。
大连地区南关岭—泉水眼子蔬菜区,由于常年咸水浇地,造成土地板结,植物枯黄,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减小,并出现花落果掉,萝卜空心等现象。
现今大连市被迫将蔬菜基地移到金州、三十里堡一带,给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3]11212 对工业的危害海水入侵后,地下水咸化,导致大批供水井报废,给工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因难。
如大连氯酸钾厂、大连金光化工厂、大连造纸厂、石油七厂等重要厂矿自备井,由于氯离子含量高达1000mg/L 以上,设备腐蚀严重,输水管道三年五载就需报废更新,大大增加生产成本,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据统计每年造成的工业损失高达数十万元。
11213 对人畜健康的危害由于海水入侵,生活用水发生困难,有些乡、村居民不得不饮用劣质水,使得某些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
据对营口县、盖县的不完全统计,患有甲状腺肿、氟骨病、氟斑牙及少数肝病的达7个村约有4500人。
这些村的村民几乎人人黄牙,个别还有面部发黑并有白斑的症状,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
这都是长期饮用氯离子含量过高,且氟含量偏大的水所致。
[4]由此可见,海水入侵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由潜在变为现实。
因此,有关部门必须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海水继续侵染,并抓紧实施农村改水区划建设。
2 海水入侵的成因我省海水入侵的形成基本上可分为两种类型。
其一是原生沉积的海相地层中天然形成的海水入侵86 辽 宁 地 质2000年层,必定受海水的影响。
如下辽河三角洲、大东港海水入侵区;其二就是因人为的过量开采地下水,破坏了原来咸淡水的平衡界面,导致海水入侵,如大连与辽西海水入侵区。
海水入侵的具体影响因素可归纳以下几点。
211 自然因素21111 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及与海水水力联系含水层岩性、结构、厚度、渗透性及水力性质直96第1期寇英杰等:辽宁省海水入侵成固及防治措施接影响海水入侵的形成。
例如,我省辽西地区为第四系砂质海岸,其潜水含水层具有自由水面,渗透性强,与海水水力联系极为密切。
加上受到强烈开采,海水常呈面状、带状、楔状入渗进潜水含水层中,是发生海水入侵的主要的含水层。
大连沿海地区灰岩广布,在-80m以上,岩溶发育较普遍,溶洞、溶隙互相连通,含有丰富的岩溶裂隙水,是该地区主要的工农业供水水源。
该地区地下水与海水水力联系密切,当强烈开采地下水时,水位下降到“0”m高程以下,近海咸水即沿着岩溶通道向内陆入侵。
21112 沿海地区地下水流场状态海水入侵一般存在三种关系。
一是临海地下水位高于海平面,地下水以自然状态排泄入海,不易产生海水入侵;二是地下水位与海水面处于相对动力平衡,海水与地下水在界面上互相位移。
主要表现在沿海非开采区季节性变化和受海潮影响而产生的不同型态的推移式海水入侵;三是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主要在近海地下水开采区,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区降漏斗,特别在连通性良好地段,必然产生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
21113 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第四纪以来,由于新构造运动及古气候变化,在沿海某些地段多次发生海水入侵。
每次海水入侵都沉积了大量海相地层,其层内保留了原来的咸水,形成天然海水入侵层。
这是我省一种特殊类型的海水入侵。
如我省下辽河三角洲即属于这种类型的海水入侵。
下辽河三角洲自第四纪以来共发生三次海水入侵,每次海侵沉积的海相地层中保留了大量咸水。
在其后缘,咸水体超覆于淡水体之上形成上咸下淡的含水结构,前缘第四纪含水层均为咸水。
212 人为因素我省的海水入侵除一部分为天然的原生沉积的海相地层中形成的海水入侵层外,绝大部分(包括大连、辽西等沿海地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
其中过量开采地下水是最主要的直接原因。
另外养虾、晒盐、海蛰的加工处理及河道管理不善等人为活动,对海水入侵也起着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例如,凌海市建业乡头沟的CK65号点,每年水田灌溉期5~9月份当地大量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到海平面以下,地下水中氯离子含量随着水位的下降不同程度的升高,当水位降至最低-1~-1.5m的时段,同一深度地下水中氯离子含量达最高,为340~440mg/L。
9月中旬以后,农业停采,地下水位逐渐上升恢复,水中氯离子含量亦随之下降。
由12月至翌年4月,氯离子含量最低为80~100mg/L。
由此可见,海水入侵的程度与人为开采地下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所以,更加要求各地区有关部门,从当地实际出发,坚持合理开采地下水,杜绝海水入侵的进一步漫延。
3 海水入侵的防治措施防治海水入侵总的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针对全省各地区海水入侵的不同特征及危害程度,提出防治对策如下。
311 近海控制开采全省除部分地区是天然的原生沉积的海相地层中形成的海水入侵外,绝大部分地区都是由于人为的过量开采地下水,相应的海水成份不断向内陆推近,而形成海水入侵的局面。
因此限制地下水开采量是控制海水入侵危害程度的关键。
特别是海水入侵的严重地段,严禁打井,关闭过分集中的水源井或定期停采、轮换开采,促使地下水位回升,尽量使地下水位处于0m高程左右,控制、减小海水入侵范围。
312 人工回灌淡水把淡水注入含水层中,以提高地下水位。
以淡压咸,既增加了淡水资源,又起到了防止水质咸化的作用。
回灌的方法很多,可采用回灌井或沟渠、坑、塘、湖蓄水引渗;也可引用地表水发展渠灌水田等点、线、面多种方式进行人工补给。
例如凌海市建业乡,在南部最易引发海水入侵的影响边界一带,建立长10km,宽2km人工补给带,采用渠灌水田的方式,通过田间水入渗,形成预防海水入侵的淡水水力屏障,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