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阅读专题 训练

合集下载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加批注带解析和答案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加批注带解析和答案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带解析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豪们的茶缘①茶,是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饮品,而文人与茶的情缘,也多见诸文学作品。

②鲁迅先生爱喝茶,有一次买了二两好茶叶,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不料郑重其事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他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

鲁迅在《喝茶》中写道:“我知道这是自己错误了,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

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

但鲁迅最后还是回归他的本色,说:“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是谁活得下去。

”③林语堂先生是茶中高手,熟知茶性,深知茶道。

他常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

”他在《谈茶与友谊》中写到,茶有一种本性,能带我们到人生的沉思境界里去。

在婴孩啼哭的时候喝茶,或与高谈阔论的男女喝茶,是和在雨天或阴天摘采茶叶一样的糟糕。

林先生还说,茶叶在晴天的清晨采摘,那时的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所以茶的享受还是与露的芬芳发生联系的。

④老舍先生一生的嗜好就是喝茶。

他生前有个习惯,就是边饮茶边写作,一日三换茶,泡得浓浓的。

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无论是在重庆北碚或北京,他写作时饮茶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过。

创作与饮茶成为老舍先生密不可分的一种生活方式。

老舍以清茶为伴,文思泉涌,难怪能创作出《茶馆》那样不朽的名篇。

⑤杨绛先生曾居英国多年,虽然她不推崇牛奶加红茶,但在《我们仨》中她又承认,一早起来一壶牛奶红茶,已经成为习惯了。

她在《喝茶》中说,曾听人讲,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

”洋人的喝法,浓茶搀上牛奶和糖,香洌不减,而解除了茶的苦涩,成为液体的食料,不但解渴,还能疗饥。

不知古人茶中加上姜盐,究竟什么风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卷【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笑靥千秋舒婷(1)记忆中最温柔的笑容莫过于妈嫣然一笑,这就是童年时代的最高奖赏。

仿佛我在普通话比赛中获奖,我在学校歌咏大会的领唱,每周成绩通知单上的“全优”,都是为了获得妈展颜微笑。

(2)妈牙齿细密整齐,只是牙龈偏低,每逢她开怀大笑,就虚握拳头遮羞,像扶着麦克风,那姿势有些可笑,却又令我向往。

因为,当时在我们的生活里,能让妈妈如此忘情的开心事总是鲜于遇见。

(3)这是母亲的笑容,每个亲情笃至的儿女都能在自己母亲的脸上汲取这种光辉。

(4)我在插队时的女伴长相可以说很一般:小眼睛、塌鼻梁,生气时两片嘴唇一堵,活像两扇厚墙门,那几颗雀斑简直要暴出来。

但她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在那样单调的生活中,不仅自己笑声不断,同时让小集体洋溢欢乐的气氛。

(5)我怀念她笑起来的样子:眼睛弯如新月,连乌黑的长眉都有感情,露出一口整齐的皓齿,要多甜有多甜!为这笑容,村村队队有多少小伙子夜间在桥头为她弹吉他。

(6)这是青春无畏的笑容,不知何时,它们已在我们的脸上凋谢。

但我们仍能从周围少男少女们的幸福中一再欣赏这些芬芳的花朵。

(7)我的师傅是位极普通的女工。

善良、勤劳、刚愎和自信混合一起的个性,使她所在的班组烽烟不息。

我成为她的徒弟,不少人为我捏一把汗。

但三年中,我和她相处得很亲密,甚至成了班组的避雷针。

我喜欢她的笑容,常常逗她乐得前仰后合。

她的沧桑的前额舒展开来,疲倦的大眼睛又有了温暖的光彩,拉成长沟的颊上有当年酒窝的影子。

她一定非常美丽过,但乡下跑出来的灰姑娘和拣到她的士兵丈夫,似乎从来不曾意识到。

(8)这种质朴的笑容让人想到野地的花,随时可见,又总被忽略。

它既单纯又丰富,使你联想到劳动的艰巨与欢欣,想到生命的漫长与短暂,想到源与本,想到忘与记之间我们那些无法言喻的模糊冲动、情感的濡湿。

(9)还有一种女政治家的笑容。

女人,又是政治家。

(10)笑容于她们像男政治家当年的中山装当今的西装一样,是必备的披挂。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试题1(一)《寻找圣人》①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看到一位黑人小伙正跪在地板上擦水渍,并且每擦一下,就虔诚地叩一下头。

贝里奇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谢一位圣人..。

②贝里奇很为自己的下属公司拥有这样的员工感到欣慰,问他为何要感谢那位圣人?黑人说,是他帮助找到这份工作,让自己终于有了饭吃。

③贝里奇笑.了,说:“我曾遇到一位圣人..,是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你愿意见他一下吗?”黑人说:“我是孤儿,从小靠锡克教会养大,我很想报答养育过我的人,这位圣人若使我吃饱以后还有余钱,我愿去拜访他。

”④贝里奇说:“你一定知道,南非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叫大温特胡克山。

据我所知,那上面住着一位圣人,能为人指点迷津,凡是能遇到他的人都会前程似锦。

20年前,我去南非登上过那座山,正巧遇到他,并得到他的指点。

假如你愿意去拜访,我可以向你的经理说情,准你一个月的假。

”⑤这位年轻的黑人是个虔诚的锡克教徒,很相信神的帮助,他谢过贝里奇就上路了。

30天的时间里,他一路披荆斩棘,风餐露宿,过草甸,穿森林,历尽艰辛,终于登上了白雪覆盖的大温特胡克山,他在山顶徘徊了一天,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遇到。

⑥黑人小伙很失望地回来了,他见到贝里奇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董事长先生,一路我处处留意,直到山顶,我发现,除了我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

”贝里奇说:“你说得很对,除你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

”⑦20年后,这位黑人小伙做了美孚石油公司开普敦分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名字叫贾姆讷。

2000年,世界经济论坛大会在上海召开,他作为美孚石油公司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针对他的传奇一生,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发现自己的那一天,就是你遇到圣人的时候。

16.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风餐露宿:②徘徊:17.说说第①段中加点的“圣人”与第③段中加点的“圣人”意思是否相同,并且说明理由。

七年级语文 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50篇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 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50篇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50篇含答案)1.香椿的味道李红霞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

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

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

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

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

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

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

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

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

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

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

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

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

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

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

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

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

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

七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七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七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父亲挑书①重100多斤的书压在60多岁的父亲的肩上。

②我几次请求父亲放下担子让我挑一气,都被顶了回来。

没办法,我只得借着电筒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个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色吉他,样子潇洒得要命.......。

③我很清楚父亲此刻的心情。

中学时我因母亲病逝,被迫从滇东北转学到滇东南就读。

六年多来,父亲都是形单影只地过着孤身生活,一大把年纪了,仍起早贪黑地劳作,其苦不言而喻....。

今年大学毕业,在众亲友的劝说下,我最终放弃了在昆明一报社工作的机会,回到了离别多年的家乡。

这一决定出台后,最高兴的当然是父亲了。

“这回有个说知心话的地方了!”父亲逢人便说。

④一路上。

父亲重复着那句重复了很多年的话:“(a)做人不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

”碰上熟人问:“要干什么去?”他就抬高本来就很洪亮的声音:“秀才搬家——尽是书。

帮娃娃挑书到他舅舅家,请他家的客车送到城里去,明天娃娃就要到城里上班去了。

”“这回算得了!”对方回敬了一声。

“嗨!”⑤农村人的“要干什么去”是路上招呼的客套话,今晚做的事又是父亲盼了很多年的,于是,在回话时父亲便理所当然地欣慰了一番,就好像辛苦几十年就是为了等这几句让人欣慰的话从内心里流出来,以至于每一个字都吐得相当有力,像钉子落到玻璃板上一样,发出的声音乐曲般悠扬。

尤其是那个“嗨”字。

只可惜,父亲的身子摇出的每一个动作,都使我联想到“蹒跚”这个词,加之脚下不时地打滑,父亲几乎是踉跄而行了。

⑥我没有再要求父亲让我挑一气了。

这个时候,即使再加100斤,只要是书——能照亮我的人生之路的赋予我智慧的书,父亲也会固执地把它挑在肩上。

我小心地跟在后面,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的身子,眼里溢满了一种闪亮的东西,让我觉得满天都是星星。

(b)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行了。

⑦希望赋予人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啊!⑧从今以后,我想我会更加珍爱这些书——即使不能为父亲做些什么,无论走到哪里,(c)我都会让它像春风跟随种子一样跟着我——我忘不了这个雨夜,白发苍苍的父亲为我挑着沉重的书踉跄在一条又稀又滑的泥巴路上。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15篇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15篇

七年级语文阅读训练①(一)一诺千金①去陕西出差,先到一个很偏远的小镇,接着坐汽车去村里。

路凹凸不平特难走。

沿着盘山公路转悠,没多久我就开始晕车,吐得一塌糊涂。

后来翻过了两座高山,过了一条湍急的河,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好不容易捱到了村里。

②于是我开始忙着拍照,一群小孩子好奇地围着我,该换胶卷了,我随手把空胶卷盒给旁边的一个小孩子,她高兴极了,其他的孩子羡慕地围着看。

看着小孩儿喜欢,我又拆了个胶卷盒给另一个小孩儿,他兴奋得脸都红了。

我又翻翻书包再找出两支圆珠笔分给孩子们,惹得更多的孩子渴望地看着我的书包,我真后悔没多带几支笔。

我拉着一个穿红碎花小褂的女孩儿问:“叫什么呀?”“小翠。

”“有连环画没有?”“没有。

”旁边男孩儿说:“学校只有校长才有本字典。

”“姐姐回北京给你们寄连环画来,上面有猫和老鼠打架,小鸭子变成天鹅的故事。

”听得他们眼睛都直了。

③我拿出笔记本:“记个地址吧。

”“陕西×县李庄小学……”“谁收呢?”“俺姐识字,她收。

”过来一个大一点的女孩儿,“姐姐,写李大翠收。

”“好吧。

”④从陕西又转道去四川、青海。

回北京忙着写报告,译成英文,开汇报会,一晃就是两个月。

一天,偶尔翻到笔记本上的“李大翠”,猛然想起小村子的孩子们。

我犹豫了一下:“孩子们早忘了吧?就是寄过去,也许路上丢了,也许被人拿走了,根本到不了孩子们手里。

”⑤第二天,我还是拜托有孩子的同事带些旧书来。

大家特热情,没几天,我桌上就堆了好几十本,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黑猫警长》、《邋遢大王》、《鼹鼠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如何预防近视眼》,居然还有一本《我长大了,我不尿床》,呵呵,是有婴儿的妈妈给的。

从家里找了本《新华字典》,又跑书店买了本《课外游戏300例》,一同寄走了。

⑥快忘了的时候,接到李庄的信:“北京姐姐你好,从你走以后,村里的娃娃天天都说这事儿。

我们经常去镇上的邮局看看,嘱咐那儿的叔叔、婶婶,‘有北京来的信一定要收好啊,那是我们的。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阅读材料一:《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花儿也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紫的,五彩缤纷。

小溪的流水声,清脆悦耳,像是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气息,温暖而清新,让人心旷神怡。

问题:1. 春天来临,大地有哪些变化?2. 文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3. 春天的气息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答案:1. 春天来临,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小草从土里钻出来,花儿竞相开放。

2. 文中描述了小草的嫩绿,花儿的五彩缤纷,小溪流水的清脆声,以及春天温暖清新的气息。

3. 春天的气息给人带来心旷神怡的感觉。

阅读材料二:《我的老师》我的老师,是一个严厉而又慈祥的人。

他总是要求我们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

每当我们犯错时,他总是耐心地教导我们,从不轻易发怒。

他的教诲,如同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问题:1. 作者的老师具有哪些特点?2. 老师对待学生犯错的态度是怎样的?3.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如何体现的?答案:1. 作者的老师具有严厉和慈祥的特点。

2. 老师对待学生犯错的态度是耐心教导,不轻易发怒。

3.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他的教诲如同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阅读材料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小河,清澈见底,河水潺潺。

河边长满了绿油油的水草,小鱼在水草间游来游去,自由自在。

每当夏日傍晚,村民们都喜欢来到河边,或散步,或垂钓,享受着河边的宁静与清凉。

问题:1. 家乡的小河有什么特点?2. 河边的生态环境是怎样的?3. 村民们在河边有哪些活动?答案:1. 家乡的小河清澈见底,河水潺潺。

2. 河边生态环境良好,长满了绿油油的水草,有小鱼在水草间游来游去。

3. 村民们在河边的活动包括散步和垂钓,享受河边的宁静与清凉。

阅读材料四:《秋天的田野》秋天的田野,金黄一片,稻谷飘香。

成熟的稻穗低垂着头,像是在向大地致敬。

农民伯伯们忙碌地收割着,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胡子宏①15岁那年,我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读书。

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大学中专什么的。

学校实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家里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去上学,风雨无阻。

②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县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个班,有好几个县长、局长的孩子。

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

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老帽”、“趿拉鞋”的外号。

在花花绿绿、性格活泼的同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对新环境充满了恐惧。

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看到县长、局长家的孩子们从吉普车里下来,趾高气扬地斜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歧视。

③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基础又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

半年以后,期末考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

班主任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加大会,届时要对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

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

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位局长的孩子在嘀咕:那个“趿拉鞋”,也会考第一,“土老帽”……我悄悄地离开学校。

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

④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

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开全体师生家长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

可是我说:“爹,你别去了,人家的父亲都是城里的干部……(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⑤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啪作响,外面是一片片的雪白。

我摸索着穿上衣服收拾书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专题训练
(一)人生的标点符号
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

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

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的标点了。

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
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

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

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最靠得住的。

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闪发光的。

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
我茫然了。

“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孩子,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

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回答问题
1.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
答:。

2.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答:。

3.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答:。

4.本文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出两个例句。

答:。

5.用“人生——文字——坟墓——标点”的顺序和要点,写出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不超过40字。

答:。

6.写出“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

答:。

(二)鲁迅生活片断
20年代,我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正值鲁迅先生在北大任教,有幸得到他亲自教诲,他讲授的《苦闷的象征》等课程,使我受到很大教育。

他提出“艺术的出路是为大众服务;创作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作品的使命就是要站在大众的立场上,唤起读者的爱国
[ ]。

正是鲁迅先生拨亮我心中的向上火花,也正是鲁迅先生激发我写诗撰文
..。

那时先生上课,穿蓝色布衫,留很长
..,抨击时弊
的头发,还将铅笔夹在右耳上。

开始我对先生耳上夹铅笔有些不解,恰有一次课后同行,至景山拐角,我见铅笔仍在先生耳和长发间夹着,便问他耳朵上老夹着铅笔干什么?他说:“我是改讲义上字用的。

讲义印得仓促,错字很多,随时发现随时作个记号,将来好统一改正,免得误了学生。

”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经常早来晚走,来有及回家吃饭,就在红楼前的小饭摊上随便吃一点。

一次,下课后我和先生路过小饭摊,他问我回家吃饭,还是在小摊上吃一点。

我说:“随便。

”他说:“那好,咱们就吃这荞麦条子吧!皇帝
老儿未必享受过这么美味的佳肴
..。

”这种小饭摊多卖玉米窝头,荞麦烙烙之类,来用餐的也都是些人力车夫,卖报童叟
..。

饭摊上只有一个条案,全无桌椅可用,端上一大碗荞麦面很是显眼,鲁迅先生却十分泰然,津津有味地吃着,还不时向周围的人点头。

回答问题
1.文中方括号内应填入最恰当的词是()
A、情绪
B、感情
C、激情
D、热情
2.把文章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3.为每一部分选择一个最合文意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的小标题是()
A、教育
B、教诲
C、拨亮火花
D、为大众服务
E、听鲁迅讲课
第二部分的小标题是()
A、夹铅笔
B、免得误学生
C、改正
D、讲义错字多
E、不拘小节的先生
第三部分的小标题是()
A、早来晚走
B、吃饭
C、鲁迅请我吃饭
D、津津有味
E、小饭摊
4.本文写的几件小事表现鲁迅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5.本文是按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
(三)临窗看柳
(1)今年春天,虽然春寒料峭,但柳枝仍早早返绿,一夜之间,新绿满枝,煞.是可爱。

但我因为竞选课代表失败了,心情很不好,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窗外。

(2)风乍起,柳枝欢快地笑着、跳着,展示着自己,眼角、眉间洋溢着无限欢乐。

我似乎听到一曲柳哨的歌。

歌声中片片柳絮.随风飞舞。

(3)一会儿,风停了,柳枝恢复了它的平静,垂了下去,它不能载歌载舞了,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虽是这样,柳枝依然保留着那象征活力的绿色,希望能再把绿色写在天空。

(4)就这样,柳枝周而复始起飘起、落下;年复一年地返青、枯黄,永恒不变如一条真理。

我看了许久,也明白了许多;如果你有空,就看看窗外,看看柳树,用心支体公,你也会明白许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间。

(1)煞.;(2)柳絮.:。

2.“料峭”的含义是。

文章开头写“春寒料峭”,其目的是为了:。

3.从全文看,柳枝的突出特点是。

(从下列词语选出两个:活泼乐观严肃勤奋积极圆滑)
4.首段中描绘的“窗外”和最后一段的“窗外”含义完全一样吗?请简述理由。

答:。

5.从写作意图看,“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一句写出了。

由此可见,本文明写的是,实际要写的是,这是一种的写法。

6.结尾说“我”“明白了许多”。

据你看,他明白了什么?
答:。

7.全文共4段,请用“||”来划分段落,画在下面。

(1)(2)(3)(4)
8.文中运用不少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个例句。

拟人:。

参考答案
(一)
1.句号“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
2.善,信,顽强,进取,创造
3.“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


4.比喻比如“人生是一句话”,又如“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

5.人生是一句话,要由我们的脚印落成美丽生动的文字,让后人为我们堆起的那座坟墓竖起一个感叹号。

6.“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二)
1.D
2.第一部分:开头……“抨击时弊”。

第二部分:“那时先生上课……免得误了学生。

”第三部分:“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点头。


3.第一部分小标题是:拨亮火花;第二部分小标题是:“不拘小节的先生;第三部分小标题是:早来晚走。

4.本文通过三件小事表现了鲁迅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青年的谆谆教诲。

5.本文是以事情的性质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三)
1.(1)shà(2)sù
2.微寒衬托柳枝生命力顽强(或:突出柳枝的特点)
3.乐观积极
4.不完全一样前一个指实景,后一个指更广阔的天地
5.人的心情柳人借物写人(写“象征”算错)
6.明白了人不仅在顺利时应尽显才华,更应在失利时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7.(1)||(2)(3)||(4)
8.柳枝欢快地笑着、跳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