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石采矿法

合集下载

萤石选矿技术的进展

萤石选矿技术的进展

萤石选矿技术的进展萤石是指一种常见的含氟矿石,在工业上被广泛用于制造酸洗剂、铁合金和氢氟酸等化工产品。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匮乏,萤石选矿技术的进展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从萤石选矿工艺、浮选试剂和设备等方面对萤石选矿技术的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萤石选矿工艺是指对原生矿石中的低品位萤石进行提高品位的技术过程。

目前常用的萤石选矿工艺主要包括浮选、重选、磁选等。

浮选是最常用的工艺,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将萤石和废石分离。

传统浮选方法需要大量的药剂和水资源,而且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尾矿,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如何提高浮选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

一种新的浮选方法是利用胶囊浮选技术,该技术将药剂封装在微胶囊中,在浮选过程中释放药剂,提高了浮选效果并降低了污染。

浮选试剂是浮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物质。

传统的浮选试剂主要有硫化剂、沉淀剂和抑制剂等。

然而,这些试剂使用量大、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新型的浮选试剂。

目前,常用的新浮选试剂有环保型药剂、有机胺和表面活性剂等。

环保型药剂可以取代传统的硫化剂,具有成本低、使用量少和环境友好的优点。

有机胺是另一种新型浮选试剂,其性能稳定,能够实现高效浮选。

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以改善浮选过程中的气泡形成和泡上升速率,提高浮选效果。

浮选设备是萤石选矿过程中的关键设备。

传统的浮选设备主要有机械搅拌浮选机和气溶浮选机。

机械搅拌浮选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但其效果受搅拌强度和气体分散性的影响较大。

气溶浮选机通过将气体溶解到有机溶剂中,再通过封闭设备的方式产生气泡,并通过系统控制气泡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更加精细的浮选过程。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浮选设备,电化学浮选机也被广泛应用于萤石选矿过程中。

该设备利用电化学方法产生气泡,并通过调节电极电位来控制气泡大小和数量。

电化学浮选机具有选矿效果好、操作简单和节能环保等优点。

综上所述,萤石选矿技术的进展主要体现在选矿工艺、浮选试剂和设备等方面。

萤石选矿技术简介

萤石选矿技术简介

萤石选矿技术简介萤石(Fluorite)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物,化学成分为氟化钙(CaF2)。

在工业生产中,萤石主要用于冶金、化工和建材等行业。

然而,由于萤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复杂,矿石中常常伴生有多种杂质,包括石英、方解石、重晶石等。

因此,萤石选矿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萤石选矿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包括传统的磨矿和浮选方法以及新兴的选矿技术。

1.传统的磨矿方法传统的磨矿方法是将矿石进行粗磨、精磨和细磨,以分离出目标矿物。

首先,采用颚式破碎机将矿石粗破碎至合适的粒度;接着,采用圆锥破碎机将矿石进行二次破碎;最后,采用球磨机和矩形短桶式砂矿机将矿石进行细磨。

磨矿过程中,通过不断调节磨矿机的转速和磨矿介质的添加量,以达到最佳的磨矿效果。

然后,通过重选和浮选等方法将磨矿后的矿石分离出萤石矿石。

2.传统的浮选方法传统的浮选方法是通过调节药剂和气体浓度,使目标矿物和杂质在浮选槽中产生差异,从而实现分选。

首先,将经磨矿后的矿石与水混合,形成矿浆;然后,加入萤石浮选剂和调整剂进行混合,萤石矿物会与浮选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氢氟酸氟盐或金属氟盐,从而改变矿物表面的性质,使其具有浮选性;接着,通入空气或氧气形成气泡,气泡与矿石粒子附着,使其浮起,并被集中到浮选槽上层;最后,通过刮板收集并干燥。

3.新兴的选矿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的选矿技术正逐渐取代传统的磨矿和浮选方法。

其中,最具前景的技术是矿石表面活化技术和浮选分离技术。

矿石表面活化技术是通过使用表面活性剂和活化剂来改善矿石表面的性质,从而提高分离效果。

目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常用的活化剂有硫酸、磷酸和氟化钠等。

这些化学物质能够与矿石表面产生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形成物化膜,从而增强矿石表面的亲水性或疏水性,实现矿物的分离。

浮选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选方法,它可以根据矿石中不同矿物的电性差异,使用电场或弱磁场等力场对矿石进行分选。

萤石矿开采方法

萤石矿开采方法

萤石矿开采方法萤石矿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冶金、建材、化工、医药等领域。

萤石矿的开采方法对于萤石矿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10种关于萤石矿开采方法的知识,并展开详细描述。

一、采矿方法萤石矿的采矿方法主要有露天开挖和地下开采两种,其中露天开挖的占比较大。

露天开挖的方法适用于地质条件较为简单且矿位露头,在开采过程中使用爆破技术将土石等非矿物材料炸掉,采出其中的萤石矿石。

地下采矿的方法则适用于矿体深埋或者地形地貌复杂的地区。

二、矿体定位矿体的定位对于矿山开采的效率和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萤石矿的开采中,可以通过地质调查和勘探等方法来确定矿体的位置和规模。

可以通过在矿山周围建设地质勘探观光台或者进行地探仪勘探等手段来进行定位。

三、矿体划分萤石矿通常会被划分为不同的矿体,以便于采矿。

这种划分可以基于矿体的生长规律、矿体形态及其大小等因素进行划分。

划分矿体可以使采矿过程更为有序,避免浪费和资源争夺等问题。

四、爆破技术爆破技术是萤石矿开采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采用爆破技术可以将萤石矿石和非矿物材料进行分离,提高采矿效率。

在使用爆破技术时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以确保爆破过程的安全性和效果。

五、采矿设备萤石矿开采需要使用各种采矿设备,如钻机、矿山机械、爆破器材、矿泵、空气压缩机等。

采矿设备的选用需要根据矿体的大小和形态以及开采方式来进行选择,以提高采矿效率和安全性。

六、运输设备采矿完毕后,萤石矿石需要进行运输。

可以使用越野车、重型卡车、皮带输送机等设备进行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七、矿山排水矿山排水是萤石矿开采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在开采过程中需要进行排水,以降低矿井地下水位,减少水压力对采矿的影响。

可以使用泵站或者事先凿开排水隧道等方式进行排水。

八、矿场修复随着采矿的进行,矿场可能会受到破坏,破坏范围包括土地、植被、水资源等。

在萤石矿的开采过程中,需要对矿场进行修复,以恢复矿场的生态环境和功能。

萤石生产流程

萤石生产流程

萤石生产流程
萤石是一种含有氟氮硫等元素的矿石,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氟化物化学品。

萤石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采矿:萤石矿石首先要通过采矿的方式获取。

采矿方式主要有露天开采和井下开采两种,根据具体矿山情况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

2. 矿石破碎:采矿得到的矿石需要进行破碎处理,将大块的矿石破碎成适合后续处理的小颗粒。

3. 矿石选矿:破碎后的矿石会通过选矿设备进行选矿处理,去除杂质和不需要的矿石,得到纯度更高的萤石矿石。

4. 矿石浮选:选矿后得到的矿石需要进行浮选处理。

浮选是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通过各种化学药剂处理矿石,使萤石矿和废石分离,最终得到含有高纯萤石的浮选精矿。

5. 精矿炼制:精矿炼制是将浮选的萤石精矿进行炼制处理,主要是通过冶炼、焙烧等过程进一步提高萤石的纯度和质量。

6. 萤石加工:经过精矿炼制的萤石会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包括研磨、筛分、干燥等步骤,使得萤石成为粉状或颗粒状的产品。

7. 化学处理:萤石加工后的产品会进行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备出具有特定用途的氟化物化学品。

8. 产品包装和储运:最后,将萤石制成的产品按照要求进行包装和储存,以便运输和使用。

以上是一般萤石的生产流程,具体流程可能会根据不同的矿石属性和工艺要求有所不同。

萤石矿的开采方法

萤石矿的开采方法

立志当早,存高远萤石矿的开采方法萤石矿产同其他矿产一样,一般采用露天和坑下两种开采方式。

矿体浅部以露天开采为主。

用钢钎榔头人工凿岩,人工运矿、运渣。

少数使用机械凿岩,机械运输。

露天开采成本低、设备简单,经济效益好。

目前大部分乡镇企业和群众采矿基本采用这种方法。

深部矿体开拓以竖井为主,少数为斜井。

开采过程由开拓、采准、回采三个阶段组成。

竖井断面多数矩形,按开拓和生产的需要,分双格、一格半或三格。

主格提升矿石、材料和人员,另一格用作提升配重、铺设风水管、电缆和人梯。

开拓主体井巷工程包括:竖井、石门、沿脉运输巷道、探矿穿脉、通风、安全出口等。

辅助工程有:水仓、泵房、排水沟、沉淀池、供风、变电硐室。

开拓工作完成以后,即做好采准工作,然后进行回采。

采矿工作必须坚持贫富兼采、大小、厚薄兼采的原则,做到珍惜资源,充分利用资源。

萤石矿采矿方法常有下列四种:1)分段采矿法。

在设计的采区矿块内,中段运输平巷向上5~6m 开掘拉底(上层)巷道,尔后向上每隔5~7m 掘进沿脉分层平巷,每一平巷中沿走向25~30m 向上一层掘进天井,最后把上层巷道通运输巷的天井扩大成漏斗。

回采时由一端或两端,后退或挑顶、刷帮落矿。

这种采矿方法采准工作量大,碎石、碎矿多,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工人进入采空区扒矿、挑矿不安全,应用少。

2)单斜面、双斜面充填采矿法。

采矿工程和回采方式基本与分段采矿相同,空区进行破帮单面或者双面充填。

此法爆破落矿后的顶板能得到控制,减少了矿块地压,回采率可达90%以上。

3)小中段采矿法(又称倒阶采矿法)。

采区长度一般60m 左右,拉底巷道以上仍按5~8m 掘沿脉分层平巷,分层内的切割天井间距15~20m,底部漏斗间距5~6m,漏斗下部安装放矿溜槽,用斗车放矿。

回采是自下而上挑顶扩帮落矿,上下层回采掌子区始终保持在2m 左右形成倒。

萤石矿浅孔留矿法贫化率

萤石矿浅孔留矿法贫化率

萤石矿浅孔留矿法贫化率萤石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玻璃等行业。

然而,由于全球对能源和环境的持续关注,矿石的开采和加工方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矿山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变得越来越迫切。

萤石矿浅孔留矿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矿石采矿方式,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采用这种方法,矿工在矿体表面打开一些浅孔,将爆破药品填入其中,爆破后将矿石运输出来。

而留矿的概念则是指尽可能多地保留矿体内的矿石,减少矿石贫化率,提高矿山的资源利用率。

萤石矿浅孔留矿法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首先,通过控制爆破药品的使用量和爆破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对矿体的破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留矿技术可以提高矿石的品位和回收率,减少了后续的矿石选矿和加工成本,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排放量。

然而,萤石矿浅孔留矿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留矿技术需要高度的精准度和技术要求,一旦操作失误就可能导致大量的矿石浪费和资源浪费。

其次,矿石的贫化率问题仍然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难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来解决。

为了进一步推动萤石矿浅孔留矿法的发展和应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矿山管理和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确保留矿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加大科研投入,推动留矿技术的创新和改进,减少贫化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加强行业协作,推动绿色矿业的发展,促进矿山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

总的来说,萤石矿浅孔留矿法是一种有潜力的矿山开采方式,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然而,要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构建绿色矿山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萤石资源的矿山开采

萤石资源的矿山开采

立志当早,存高远萤石资源的矿山开采(一)开采技术条件我国萤石矿床成因主要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和沉积改造型。

矿床分布面广,但规模一般较小,有的走向长几百米,少数在千米以上。

延深百米至几百米,厚度小,仅几米到十几米,个别达20~30m。

而且矿石品位上富下贫。

矿体倾角较陡,一般70°~80°,围岩比较稳固,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较好。

多数萤石矿床矿体埋藏较浅,可进行露天开采,只在地形有利地区采用平硐开拓。

深部矿体主要采用竖井开采,少数为斜井。

我国目前生产矿山除少数重点矿山以外,大多数矿山没有正规设计,特别是中小型矿山,均以边采边探的形式生产。

(二)开采方法萤石矿产同其他矿产一样,一般采用露天和坑下两种开采方式。

矿体浅部以露天开采为主。

用钢钎榔头人工凿岩,人工运矿、运渣。

少数使用机械凿岩,机械运输。

露天开采成本低、设备简单,经济效益好。

目前大部分乡镇企业和群众采矿基本采用这种方法。

深部矿体开拓以竖井为主,少数为斜井。

开采过程由开拓、采准、回采三个阶段组成。

竖井断面多数矩形,按开拓和生产的需要,分双格、一格半或三格。

主格提升矿石、材料和人员,另一格用作提升配重、铺设风水管、电缆和人梯。

开拓主体井巷工程包括:竖井、石门、沿脉运输巷道、探矿穿脉、通风、安全出口等。

辅助工程有:水仓、泵房、排水沟、沉淀池、供风、变电硐室。

开拓工作完成以后,即做好采准工作,然后进行回采。

采矿工作必须坚持“贫富兼采”、“大小、厚薄兼采”的原则,做到珍惜资源,充分利用资源。

萤石矿采矿方法常有下列四种:1) 分段采矿法。

在设计的采区矿块内,中段运输平巷向上5~6m 开掘拉底(上层)巷道,尔后向上每隔5~7m 掘进沿脉分层平巷,每一平巷中沿走向25~30m 向上一层掘进天井,最后把上层巷道通运输巷的天。

萤石矿选矿工艺

萤石矿选矿工艺

萤石矿选矿工艺学院:矿业工程学院姓名:郭鹏学号:21114440202班级:11选2萤石矿选矿工艺基本简介基本原料采而被综合回收利用。

它只能生产化工级(酸级)萤石精矿和陶瓷级(建材)萤石粉矿。

基本特性萤石也叫氟化钙,是一种常见的卤化物矿物,它是一种化合物,它的成分为氟化钙,是提取氟的重要矿物。

萤石有很多种颜色,也可以是透明无色的。

透明无色的萤石可以用来制作特殊的光学透镜。

萤石还有很多用途,如作为炼钢、铝生产用的熔剂,用来制造乳白玻璃、搪瓷制品、高辛烷值燃油生产中的催化剂等等。

萤石一般呈粒状或块状,具有玻璃光泽,绿色或紫色为多。

萤石在紫外线或阴极射线照射下常发出蓝绿色荧光,它的名字也就是根据这个特点而来。

化学成分:CaF2 晶体结构:晶胞为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含有4个钙离子和8个氟离子。

结晶状态:晶质体晶系:等轴晶系晶体习性:常呈立方体、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及聚形,也可呈条带状致密块状集合体。

常见颜色:绿、蓝、棕、黄、粉、紫、无色等。

光泽:玻璃光泽至亚玻璃光泽。

解理:四组完全解理。

摩氏硬度:4。

密度:3.18(+0.07,-0.18)g/cm3。

光性特征:均质体。

多色性:无。

折射率:1.434(±0.001)。

双折射率:无。

紫外荧光:随不同品种而异,一般具很强荧光,可具磷光。

吸收光谱:不特征,变化大,一般强吸收。

放大检查:色带,两相或三相包体,可见解理呈三角形发育。

特殊光学效应:变色效应。

优化处理:热处理:常将黑色、深蓝色热处理蓝色,稳定,避免300℃以上的受热,不易检测。

充填处理:用塑料或树脂充填表面裂隙,以保证加工时不裂开。

辐照处理:无色的萤石辐照成紫色,但见光很快褪色,很不稳定。

基本种类萤石发光有荧光和磷光两种,荧光是指在光源照射后扯去光源仍然能短暂发光(所有萤石都可以),而发磷光属于稀土离子引起的内能量发光,无需外光源补充就能持续发光。

能发磷光的夜明珠很稀少珍贵,因此才具有收藏价值(这种含磷萤石自然界却非常稀少),只有用这种萤石经过细致打磨加工后才能制成夜明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质勘查(一)勘探类型及网度在矿点检查的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矿体空间延展规律、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矿体稳定程度及矿石有用组分分布特点等,确定萤石矿床的勘探类型。

划分萤石矿床勘探类型的依据:(1)矿体规模大型矿体:长度一般800m,延深300~500m。

中型矿体:长度300~800m,延深100~400m。

小型矿体:长度小于300m,延深10~300m。

(2)矿体形态复杂程度较简单:连续单脉状矿体、层状、似层状矿体。

较复杂:间断单脉状矿体、复脉状矿体、有分支的鞍状矿体。

复杂:复脉状矿体、串珠状矿体、透镜状、囊状矿体和受岩溶破坏的矿体。

(3)矿体稳定程度稳定:工业矿体在较长距离内连续,厚度膨缩变化有规律,并在可采厚度以上波动。

厚度变化系数小于50%。

较稳定:工业矿体在较长距离内基本连续,局部出现狭缩段或无矿段。

厚度变化系数50%~80%。

不稳定:矿体厚度变化急剧,可采段和非可采段交替出现。

厚度变化系数大于80%。

(4)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均匀:矿物成分简单。

氟化钙品位变化系数小于30%。

较均匀:矿物成分复杂。

氟化钙品位变化系数30%~60%。

矿体中有夹石。

不均匀:矿物成分复杂,有害成分含量较高。

氟化钙品位变化系数大于60%。

矿体中夹石较多。

根据以上这些影响勘探难易的地质因素,将我国萤石矿床勘探类型划分如下:第Ⅰ勘探类型。

矿体规模大、形态简单、厚度稳定、品位均匀、无构造影响的层状矿体,现尚无实例。

第Ⅱ勘探类型。

矿体规模中到大型。

矿体形态属于比较简单的连续或微间断单脉状矿体,比较规则复脉状矿体。

厚度稳定或较稳定,品位均匀或较均匀。

无构造破坏或影响不大。

如浙江杨家、后树、湖南衡南、河南陈楼等萤石矿床。

第Ⅲ勘探类型。

矿体规模中到大型。

矿体形态较复杂,如复脉状矿体、透镜状矿体、鞍状矿体、镰状矿体等。

厚度较稳定。

品位较均匀或不均匀。

无构造破坏或有一定影响。

如浙江溪里、银子山及辽宁三宝屯等萤石矿床。

第Ⅳ勘探类型。

矿体规模小到中型。

矿体形态复杂,主要为串珠单脉状矿体,透镜状、囊状矿体。

厚度不稳定到较稳定。

品位较均匀到不均匀,无构造破坏或破坏影响较大。

如浙江毫石5、6号矿体,四川二河水1号矿体。

根据我国萤石矿地质勘查和矿山生产实践,结合已知勘探类型的特点,萤石矿床勘探规范规定网度为(表4.3.8)。

表4.3.8萤石矿床勘探工程间距表(二)工业指标从我国当前萤石矿资源状况和国内外萤石矿山生产、选矿经济技术条件和市场情况,必须贯彻“开源和节流”并举,“开发和保护”并重的原则,珍惜资源,充分利用资源。

萤石矿床勘探时,一定要按照上述精神来圈定矿体。

凡提供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地质勘探报告所用的工业指标,由地质勘探部门提出初步意见,经工业部门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提出具体工业指标,由省级或省级以上工业主管部门确定执行。

单一萤石矿床的一般工业指标见表4.3.9。

在矿床勘探过程中,对其他伴(共)生的有用矿产,必须进行综合勘探、综合评价。

对于铅锌硫化物等伴(共)生萤石矿床,一般CaF2达到5%时,应注意综合评价,以便在主矿开采时,萤石可以综合回收利用。

表4.3.9萤石矿床一般工业指标二、矿山开采(一)开采技术条件我国萤石矿床成因主要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和沉积改造型。

矿床分布面广,但规模一般较小,有的走向长几百米,少数在千米以上。

延深百米至几百米,厚度小,仅几米到十几米,个别达20~30m。

而且矿石品位上富下贫。

矿体倾角较陡,一般70°~80°,围岩比较稳固,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较好。

多数萤石矿床矿体埋藏较浅,可进行露天开采,只在地形有利地区采用平硐开拓。

深部矿体主要采用竖井开采,少数为斜井。

我国目前生产矿山除少数重点矿山以外,大多数矿山没有正规设计,特别是中小型矿山,均以边采边探的形式生产。

(二)开采方法萤石矿产同其他矿产一样,一般采用露天和坑下两种开采方式。

矿体浅部以露天开采为主。

用钢钎榔头人工凿岩,人工运矿、运渣。

少数使用机械凿岩,机械运输。

露天开采成本低、设备简单,经济效益好。

目前大部分乡镇企业和群众采矿基本采用这种方法。

深部矿体开拓以竖井为主,少数为斜井。

开采过程由开拓、采准、回采三个阶段组成。

竖井断面多数矩形,按开拓和生产的需要,分双格、一格半或三格。

主格提升矿石、材料和人员,另一格用作提升配重、铺设风水管、电缆和人梯。

开拓主体井巷工程包括:竖井、石门、沿脉运输巷道、探矿穿脉、通风、安全出口等。

辅助工程有:水仓、泵房、排水沟、沉淀池、供风、变电硐室。

开拓工作完成以后,即做好采准工作,然后进行回采。

采矿工作必须坚持“贫富兼采”、“大小、厚薄兼采”的原则,做到珍惜资源,充分利用资源。

萤石矿采矿方法常有下列四种:1) 分段采矿法。

在设计的采区矿块内,中段运输平巷向上5~6m开掘拉底(上层)巷道,尔后向上每隔5~7m掘进沿脉分层平巷,每一平巷中沿走向25~30m向上一层掘进天井,最后把上层巷道通运输巷的天井扩大成漏斗。

回采时由一端或两端,后退或挑顶、刷帮落矿。

这种采矿方法采准工作量大,碎石、碎矿多,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工人进入采空区扒矿、挑矿不安全,应用少。

2) 单斜面、双斜面充填采矿法。

采矿工程和回采方式基本与分段采矿相同,空区进行破帮单面或者双面充填。

此法爆破落矿后的顶板能得到控制,减少了矿块地压,回采率可达90%以上。

3) 小中段采矿法(又称倒阶采矿法)。

采区长度一般60m左右,拉底巷道以上仍按5~8m掘沿脉分层平巷,分层内的切割天井间距15~20m,底部漏斗间距5~6m,漏斗下部安装放矿溜槽,用斗车放矿。

回采是自下而上挑顶扩帮落矿,上下层回采掌子区始终保持在2m左右形成倒台阶,以保护工人采矿凿岩安全。

在顶板容易坍塌地段,在一定距离内要留1.5~2m矿柱,以支撑采空区围岩。

其优点是漏斗密,爆破落矿都在漏斗内,工人无需扒矿、挑矿。

采矿贫化率低。

但由于落矿高度大,矿石易破碎,碎矿多,采矿损失率高。

采准工作量大,采矿周期长。

4) 浅孔留矿法。

采区长度为50~70m,在其两端掘进两个边界天井与上下中段平巷贯通,天井上每隔5m的高度向一边或两边采区开凿深约4m联络道,随天井同时掘进。

天井一般采用双格。

在阶段边界天井,有时因下平巷比上平巷长,则采用顺路天井,即随采场超前2m往上打,无矿终止,逐渐向采场内退缩。

采场底部有漏斗,溜槽与小中段采矿方法相同。

高度4~7m,漏斗间距5~7m,矿体厚度小于8m时,一般在底板布置单排漏斗,8~12m时,布置单巷道双排漏斗或者双巷道,矿体厚度大于12m时,必须布置双运输巷道,三排漏斗。

浅孔留矿法是我国目前萤石矿床坑下(井下)采矿中普遍采用的一种采矿方法。

其优点是落矿高度低,高品位矿石不易摔碎,采准工作量少,周期短,矿石回采率可达80%以上。

总之,萤石采矿方法比较简单,目前我国主要萤石矿山采矿方法大多是采用浅孔留矿法(表4.3.10)。

表4.3.10我国主要萤石矿山采矿方法简表三、选矿与加工技术萤石选矿加工方法主要是根据矿石类型,矿石组成、品位高低等,选择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工艺方法进行选矿。

目前,我国萤石矿山的选矿方法有手选、重力(跳汰机)选和浮游选矿等。

手选主要用于萤石与脉石界限十分清楚、废石容易剔除,各种不同品级的矿石易于肉眼鉴别的萤石矿。

是一种最简便、最经济的选矿方法。

手工选矿流程(图4.3.9)一般为:原矿→冲洗→筛分→手选。

冲选筛分后的原矿分为大块、中块、粒子(粒径6~15mm)进入手选场,通过人工按品级选别,分品级堆放,粒子进入跳汰机跳汰,碎屑进浮选厂加工成萤石精矿。

重力(跳汰机)选矿主要用于选别矿石品位较高、粒径在6~20mm的粒子矿。

重力选矿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显著等优点。

在粒子矿量大、品位较高的矿山得到了广泛应用。

手选和重选所得到的萤石块矿主要用于冶金(称冶金级块矿)。

浮游选矿,简称浮选。

这种选矿方法是目前国内外萤石矿山广泛采用的,是获得高质量萤(氟)石精矿的选矿方法。

无论是单一萤石矿还是伴(共)生萤石矿,无论是矿石结构简单的萤石矿还是复杂的萤石矿,无论是结晶粗粒的还是结晶较细粒嵌布的萤石矿均可采用浮选方法。

当前,我国浮选工艺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破碎、磨浮和脱水(图4.3.10)。

破碎阶段图4.3.9手选块矿工艺流程图图4.3.10浮选工艺流程图工艺一般是三段一闭路流程,小型矿山也有采用三段或二段开路流程。

磨浮工艺中,磨矿次数是根据矿物粒度及嵌布状况来决定的,矿物嵌布粒度细,单体分离困难的矿石采用二次磨矿,其他矿石可采用一次磨矿。

浮选工艺是按矿石性质而定,即看是单一萤石矿还是伴(共)生萤石矿,单一萤石矿的选矿工艺一般采用粗选-扫选,再以5~6次精选;伴(共)生萤石矿的浮选一般是先选多金属矿,然后再选萤石,其浮选工艺与单一萤石矿浮选相同。

浮选工艺过程中要使用选矿药剂,作为有用矿物的捕收剂、杂质的抑制剂、pH的调整剂等。

萤石浮选一般采用的浮选药剂有油酸、纯碱、水玻璃、硫酸铝、硫酸锌等。

萤石精矿的脱水工艺过程,由浓缩、过滤、干燥三个工序组成。

提供出口的萤石精矿可以不需干燥过程,仅要求过滤后水分小于10%即可,而供国内部分生产氢氟酸的厂家用的萤石精矿,需干燥后水分小于0.5%。

我国主要几个浮选厂的萤石选矿指标列于表4.3.11。

而浙江东风萤石公司选矿厂(图4.3.11)和湖南桃林铅锌矿选矿厂(图4.3.12)的工艺流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4.3.11我国主要几个萤石选厂选矿指标图4.3.11东风萤石公司选矿厂一、二系列工艺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