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
中国女性文学的名词解释

中国女性文学的名词解释中国女性文学是指以中国女性为主题或有着女性视角的文学作品的统称。
随着中国社会在过去几十年发生的巨大变革和女性地位的提升,中国女性文学逐渐成为一个重要且充满活力的文学流派。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释中国女性文学的含义,并探讨其在文化、社会和艺术方面的影响。
第一,中国女性文学反映了女性的价值和生活体验。
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中国女性文学以其深刻的人性洞察力和饱满的情感表达,呈现出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人生经历。
以清代女性作家鲁迅夫人徐志摩为例,她的散文和诗歌作品展示了一个独立、自由思考和坚强的现代女性形象。
第二,中国女性文学开辟了女性创作的新领域。
在传统的文学界,男性作家占主导地位,女性作家无法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机会。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中国女性文学终于有机会展示自身的才华。
从萧红到琼瑶,从王朔到王安忆,中国女性文学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文坛的舞台上,丰富着中国文学的多样性。
第三,中国女性文学承载着时代变革的情感和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女性面临着多样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女性文学以其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女性对婚恋、职场经历、家庭等各个方面的思考和感受。
例如,张爱玲的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和亦舒的小说《爱情两周半》都以女性的视角刻画了当代女性的情感和人生困境。
第四,中国女性文学探讨了女性主义的话题。
女性主义是中国女性文学的重要元素之一。
它试图呼吁社会对待女性更加平等和公正,反思和颠覆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
著名女性作家莫言的《檀香刑》以及曹文轩的《搭车去月球》都探讨了女性权益和解放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第五,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中国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经济的进步为女性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和机会,激发了女性表达自我的欲望。
其次,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权益的争取使得女性文学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最后,国内外女性文学的交流和影响,加速了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
女性文学名词解释

女性文学名词解释女性文学是指以女性为主体的文学创作,它关注女性的经验、视角和价值观,并试图挑战和改变男性主导的文学传统和与之相关的性别偏见。
女性文学起源于20世纪的女性解放运动,通过女性作家的努力和创作,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文学流派。
女性话语权:指在文学作品中,女性所拥有的表达自我、叙述自己经历和观点的权力。
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往往被男性主导的文化视角所忽视或剥夺自己的话语权。
女性文学强调以女性的视角出发进行创作,赋予女性以更多话语权,让女性的声音被听到和尊重。
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是一种反抗与批评男性主导和性别不平等的思想和政治运动。
女性主义文学关注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并试图颠覆传统的性别角色和价值观。
女性主义文学经常探讨女性身份、权力关系和性别角色的问题,通过呈现女性的独特经验和追求平等的理念,提倡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的实现。
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指一个人对自我身份的理解和接受。
女性文学探讨女性的自我认同问题,对社会对女性的固有观念和性别角色的规定提出质疑,试图建立起女性独有的自我认同。
通过创造与表达女性的个人和集体经验,女性文学为女性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和界定自我的空间。
女性体验:女性体验是指女性在生活和社会中所经历的独特的经验。
女性文学通过关注女性的生活、情感、社会地位等方面的问题,试图展现女性特有的经验和感受。
女性体验既包括对女性权益的关注,也包括对女性身份的认同和自我发展的思考。
女性性写作:女性性写作是一种关注女性性的文学创作。
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性常常被男性的视角所塑造和定义,女性的性经验和性的欢愉往往被忽视。
女性性写作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将女性性带入文学创作的范畴中,并通过女性独特的视角和经验来探讨性自由、性权利和性别平等的问题。
女性叙事:女性叙事是一种以女性视角、女性经验和女性写作方式构建故事的文学形式。
女性叙事试图挑战传统的男性主导的故事叙述方式,揭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困境和抗争。
女性叙事常常强调女性主体的意识和情感,并探索女性意识形态、身份和权利的问题。
女性文学_精品文档

女性文学女性文学是指由女性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女性为主题或关注女性体验和问题的文学作品,其内容常涵盖了性别、家庭、爱情、婚姻、母性、自我认同等与女性相关的课题。
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女性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然而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女性在文学领域的参与和认可一直相对较少。
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社会变革和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文学开始蓬勃发展。
在20世纪,一批杰出的女性作家崭露头角,她们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女性的生活经验,还探讨了更深层次的女性自我认同和社会角色认知问题。
例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西尔维娅·普拉斯的《露西亚斯家族》以及查尔曼·波许的《苏菲风暴》等作品,都在女性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作家们越来越多地获得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带领读者们探索性别平等、女性权益和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当代的女性作家如艾丽丝·沃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妮娜·冯·维尔特以及塔妮娅·阿列克西耶维奇等,都在不同领域的女性文学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女性文学的主题和风格女性文学的主题和风格多种多样,涵盖了从个体生活经历到社会议题的广泛范围。
自我认同与解放自我认同与解放是女性文学中常见的主题。
女性作家通过描述主人公的成长和自我发现过程,探索着性别角色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
她们揭示了女性在追求自由和独立时所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性别不平等以及社会结构对女性权益的限制。
家庭与婚姻家庭和婚姻作为女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女性文学的重要主题。
女性作家们经常通过描写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和婚姻中的权力关系,呈现出女性在这些关系中的角色与挣扎。
她们通过细腻而生动的叙事来探讨婚姻中的亲密关系、爱情的起伏以及母性的体验。
性别与社会议题女性文学还涉及一系列与性别和社会议题相关的主题。
这些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性别歧视、家庭暴力、女性性取向、堕胎和生殖权利等。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女性主义文学是一种以女性为中心的文学流派,旨在探讨和呈现女性的经历、权利和社会地位。
它通过文学作品传达女性的声音和观点,揭示性别不平等和压迫,并呼吁社会的变革。
本文将对女性主义文学进行赏析,探讨其特点、影响和意义。
一、女性主义文学的特点女性主义文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女性经历:女性主义文学关注女性的生活经历,探讨她们在家庭、社会和职场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作品中常常描绘女性的内心世界、情感和人生选择,展现她们的独特视角和价值。
2.批判性思考:女性主义文学对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和压迫进行批判性思考。
它揭示男权制度对女性的剥夺和限制,探讨性别角色的建构和社会期望对女性的影响。
通过文学作品,女性主义作家呼吁社会对性别问题进行反思和改变。
3.倡导平等与自由:女性主义文学倡导性别平等和女性的自由。
作品中常常呈现女性追求独立、自主和自由的努力,探讨她们争取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的历程。
女性主义文学通过描绘女性的力量和抗争,激励女性争取自身权益。
二、女性主义文学的影响女性主义文学对社会和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唤起社会关注:女性主义文学通过揭示女性的经历和问题,唤起了社会对性别不平等和压迫的关注。
它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辩论,推动了社会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和行动。
2.拓宽文学视野:女性主义文学丰富了文学的题材和视角。
它打破了传统文学中男性视角的限制,呈现了女性的独特经历和观点。
女性主义作品丰富了文学的多样性,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选择。
3.激励女性自我认同:女性主义文学激励了女性对自身的认同和自我实现。
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常常具有坚韧、勇敢和独立的品质,激励了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努力。
女性主义文学为女性提供了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重要参照。
三、女性主义文学的意义女性主义文学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1.促进性别平等:女性主义文学通过揭示性别不平等和压迫,促进了性别平等的实现。
它呼吁社会对性别角色和性别期望进行反思,推动了性别平等的法律和政策改革。
女性文学书目

20年代女作家
陈衡哲:《洛绮思的问题》《一支扣针的故事》。
冯沅君:短篇小说集《卷葹》
包括《隔绝》《隔绝之后》《旅行》《慈母》《误点》《写与母亲走后》冰心:《去国》《超人》《两个家庭》《西风》《相片》
庐隐:《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海滨故人》《象牙戒指》
石评梅:散文《《给庐隐》《扫墓》《墓畔哀歌》
小说《病》《弃妇》《林楠的日记》《《匹马嘶风录》《白云庵》《红鬃马》凌叔华:《女儿身世太凄凉》《酒后》《绣枕》《吃茶》《茶会以后》《花之寺》《奶妈》
30年代女作家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韦护》《在医院中》《我在霞村的时候》《“三八节”有感》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牛车上》
白薇:剧本《琳丽》《打出幽灵塔》
40年代女作家
张爱玲:《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
张爱玲《传奇》集中的作品最好都一一看,我不再单列,列出来的是三部必读的小说。
苏青:《结婚十年》。
4女性文学

第二阶段: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 第二阶段: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 女性作家对于女性生命意识的关注, 女性作家对于女性生命意识的关注,大 胆的性描写,展示女性的主体意识, 胆的性描写,展示女性的主体意识,反映了 对男性中心话语的挑战。 对男性中心话语的挑战。 女性生命意识” 开“女性生命意识”先河的是新生代女 诗人翟永明,唐亚平、伊蕾等诗作《女人》 诗人翟永明,唐亚平、伊蕾等诗作《女人》、 《黑房间》、《黑色沙漠》、《独身女人的 黑房间》 黑色沙漠》 卧室》 她们的诗歌展示的叛逆性的情欲、 卧室》等。她们的诗歌展示的叛逆性的情欲、 女性生命世界,坦白赤裸,惊世骇俗。 女性生命世界,坦白赤裸,惊世骇俗。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是女 性心理的、情感的、生命的历程, 性心理的、情感的、生命的历程,是女 性自我追求,自我生存的心灵记录。 性自我追求,自我生存的心灵记录。从 男女平等” “男女平等”神话下的选择与困惑到女 性生命意识的觉醒, 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再到女性的自我发 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意识由混沌、 现,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意识由混沌、朦 胧到觉醒再到成熟的发展脉络。 胧到觉醒再到成熟的发展脉络。
年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演变: 三、80年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演变: 年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演变 第一阶段: 男女平等”神话下的选择与困惑。 第一阶段:“男女平等”神话下的选择与困惑。 张洁《方舟》 张洁《方舟》则是反映这类问题的代表 它通过“寡妇俱乐部” 作。它通过“寡妇俱乐部”里三个女主角的故 戳穿了以往笼罩在我们生活中的“ 事,戳穿了以往笼罩在我们生活中的“男女平 的神话,揭示出女性生存的困境——“做一 等”的神话,揭示出女性生存的困境 做一 个女人,真难! 个女人,真难!” 对女性来说,最为突出的就是“家庭” 对女性来说,最为突出的就是“家庭”和 事业”的矛盾。 女人的天职” “事业”的矛盾。“女人的天职”与“为 人的主权”之间的矛盾。女性文学? 什么是女性文学?泛指女性作家的全部 作品,包括女性作家的“性别文本”和“政 作品,包括女性作家的“性别文本” 治文本” 治文本”。 中国女性文学形成于现代, 中国女性文学形成于现代,是中国新文 学的组成部分。 学的组成部分。 它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文学同步, 它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文学同步,但 对我国女性文学的研究较晚,始于90年代初 年代初, 对我国女性文学的研究较晚,始于 年代初, 1995——1996年形成高潮。 年形成高潮。 年形成高潮
什么是女性文学?与女频小说有何不同?

什么是女性文学?与女频小说有何不同?女性文学是指以女性视角、女性生活经验和女性题材为创作主题的文学作品,倡导独特的女性价值观和女性主义思想。
与女频小说相比,女性文学注重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强调对女性生活、权益和社会地位的关注,是一种具有深刻思想性和文化历史积淀的文学形式。
一、女性文学的特点女性文学具有以下特点:1. 女性视角:女性文学作品多以女性为主角或以女性视角展现故事,直接反映了女性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体验。
2. 女性主题:女性文学关注女性在社会、家庭和个人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呈现女性在爱情、婚姻、职场等方面的追求和困境。
3. 女性意识:女性文学倡导女性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强调女性主体性和独立性的重要性,反对传统的女性角色设定和异化。
4. 女性主义:女性文学承载了女性主义思想,关注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问题,呼吁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和认可。
二、女性文学与女频小说的区别女性文学与女频小说虽然都从女性视角创作,但两者存在一些显著区别:1. 内容深度:女性文学更偏向于思想性和文化性的表达,注重对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和批判,具有更高的文学品质和学术深度。
2. 表达形式:女性文学注重艺术性和文学性,多采用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达女性主题和情感,更加注重内心的探索和情感的表达。
3. 社会关注度:女性文学更加注重对女性的权益和社会地位的呼吁,具有社会性和批判性,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4. 创作意义:女性文学对女性解放和性别平等问题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强调女性主体性和独立性的重要性,对于女性身份的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发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女性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1. 前女性主义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女性文学开始崛起,女性作家开始探索和表达女性意识和心灵世界,但受到男性文学主流的限制。
2. 女性主义阶段: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女性文学开始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益,呈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对爱情、婚姻、职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批判。
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与影响

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与影响1. 引言女性主义文学是一种探索女性经验、反映性别不平等问题以及寻求性别解放的文学流派。
本文将探讨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 女性主义文学的起源女性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时期被称为第一波女权运动。
作家们开始关注妇女地位的不公平和性别歧视,并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抗议。
3. 第二波女权运动与女性主义文学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第二波女权运动兴起,推动了女性主义思想在社会中的普及。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女性作家,如格里姆姆兄妹、维吉尼亚·伍尔芙和海明威等人。
她们通过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形式探讨了妇女地位、身份认同和爱情关系等议题。
4.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女性主义文学的议题和思想,继续关注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问题;另一方面,也涌现出更加包容和多元的声音,探索种族、阶级、性倾向的交叉问题,并拓展了女性主义的边界。
5. 女性主义文学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女性主义文学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并反思性别不平等问题,推动了社会对于妇女权益的重视和改革。
其次,女性主义文学为女性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独特经验和声音的平台,鼓励妇女发声并争取平等。
此外,女性主义文学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读者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
6. 结论女性主义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起源于第一波女权运动到当代多元化发展,它持续地挑战着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偏见和不公平,并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我们应该珍视并继续投身于女性主义文学的创作和研究中,以推动社会变革和促进性别平等的实现。
注意:本文是根据主题填充相关内容而编写的,未从其他来源复制和粘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80年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演变: 第一阶段:“男女平等”神话下的选择与困惑。 张洁《方舟》则是反映这类问题的代表 作。它通过“寡妇俱乐部”里三个女主角的故 事,戳穿了以往笼罩在我们生活中的“男女平 等”的神话,揭示出女性生存的困境——“做一 个女人,真难!” 对女性来说,最为突出的就是“家庭”和 “事业”的矛盾。“女人的天职”与“为 人的主权”之间
第五代:张洁、谌容、凌力、霍达、戴厚英、 林子、陈祖芬、张抗抗、王小鹰、陆星儿、 王安忆、铁凝、方方、池莉、范小青、张辛 欣、舒婷、残雪、陈染、林白、徐坤等。
二、女性意识不断增强。 所谓女性意识,即女性作为社会的人, 通过感觉、思维等各种文化心理过程,对 客观世界和对自己的全部认识的总和。它 包括与男性共有的,与社会、时代、民族 共通的意识,也包括独属于女性自己的意 识,是一种反叛男性话语的具有女性特征 的意识。 女作家的女性意识,既强调女人也是人, 主张男女平等,又强调男女差异。女人姓 女。表现出对“人的自觉”与“女人的自 觉”相统一的向往与追求。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直接写出了女 性感官的爱,刻画出女性对肉体的感受与迷 恋,营造出了至为热烈而坦荡的个人经验世 界。与此相应的叙事方式也呈现为非中心化 的零散、片断式形态,并由于情绪与感受的 层叠聚合,虽然无序但却令人处处感到深情 灵动的轻盈美感,或者也可以说是创造了女 性写作独特的审美精神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尤其擅长描写女性身体欲望与感情憧憬,浓 烈阴郁,充满南国色彩。 有评论者认为,在当今的女作家中,林白也 许是最直接进入女性意识深处的人,她把女性 的经验推到极端,很少有人能像她一样把女性 的隐秘世界揭示得如此彻底,如此复杂微妙, 如此不可思议。林白的叙述语言极富弹性,随 意且充满锐气,奔放而优雅从容,就像冰上舞 蹈一样令人炫目。
她文中的那些强烈的女性的自我意识,强 烈的性暗示与近乎变态的对世界疯狂的拒绝 和拉扯,都是从她的自我出发去认识世界, 感知世界的,当然,这种意识,容易把未成 年人扭曲。 林白的作品常用“回忆”的方式叙述, 女性意识强烈,对女性个人体验进行极端化 的描述,讲述绝对自我的故事,善于捕捉女 性内心的复杂微妙的涌动。她的这种封闭的 自我指涉的写作,特别是有关自恋、同性恋 的描写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总之,女性文学的先导是思想解放运动; 基本特征是表现女性意识及女性主义,它姓 “女”;其历史责任是揭示人性的复杂,歌 颂女性的自强精神,讲述女性的生存状态, 生存竞争,生命意识,生活体验,爱情婚姻 和家庭亲情。 与西方女性相比,中国女性文学总体上说 来,多一些社会政治色彩,也更富“母性”, 更珍惜家庭伦理关系。当前的中国女性文学 正向多元化发展和深化,21世纪的女性文学 更加绚丽辉煌。
第二阶段: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 女性作家对于女性生命意识的关注,大 胆的性描写,展示女性的主体意识,反映了 对男性中心话语的挑战。 开“女性生命意识”先河的是新生代女 诗人翟永明,唐亚平、伊蕾等诗作《女人》、 《黑房间》、《黑色沙漠》、《独身女人的 卧室》等。她们的诗歌展示的叛逆性的情欲、 女性生命世界,坦白赤裸,惊世骇俗。
铁凝的《麦秸垛》和《玫瑰门》则用更为明 显的女性视角,女人味极浓的叙事口吻,来 挖掘女性生命的本相。《玫瑰门》里是一片 女性心理的世界。铁凝大胆地走了进去,深 入到女性生命最隐秘的角落,写出了女人的 让人反胃、卑琐、丑陋的,男人所看不到的 方方面面。从性别的角度展示人性的复杂及 其脉动。这对于女性文学来说,无疑是一个 重要的突破。它对女性自我的严厉解剖成为 中国女性文学走向90年代的一个标志。
四、代表作家 (一)林白 林白,中国女性主义文学重要作家之一。 广西人,1958年出生。1982年大学毕业,曾 从事图书、新闻、电影等行业的工作,现居 北京。早年写诗,1989年发表小说《同心爱 者不能分手》引起文坛关注,1994年发表长 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因深刻细致地表 现了女性经验而引起极大的反响,此后被认 为是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之一。
她总是把一个一个虚化的景象反复地投射 到作品中,令初次读她的作品的读者无所适 从。也许读者适应的是那种平直、间或有一 些时空交换的叙述,但不影响整个作品的现 实合理性。但读林白的作品,你要习惯飞翔、 跳跃,在时空的河流上下,在角色频繁变换 内外。读进去以后,你会发现自己变成了一 个不时穿梭于各躯体与时空的灵魂,轻盈和 诡秘是必然的。
一位男性作家曾说:女性作家写作的最大 特点是她们把眼光过多地集中在自己的身上。 表现一种自恋、自怜、自虐、自我否定与自 我超越。 作为主流话语方式的文学,无论其形式 如何,本质始终是以作家自我为出发点和终 结点。没有哪个作家的写作是彻底摆脱了自 我意识,完全站在与自我相对立的任何角度。 从自我出发认识博大的世界,这是一个人的 正常的,必然的经历,跟性别无关。林白亦 然。
2、艺术探索的超前性。 女性作家以自己特有的敏感,在艺 术探索上表现出某种超前性。 无论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形式技巧 的创新方面都起到了某些先锋作用。 如舒婷的朦胧诗,宗璞的心理小说, 张辛欣的纪实文学,刘索拉和残雪的 现代派小说,方方和池莉的新写实小 说,苏叶和叶梦的散文革新等。
3、女性形象的创造。 较之男作家,女性作家所塑造的女 性形象,有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1)着意表现女性自强、自立、自尊、 自重的独立品格和奋进精神。 2)细腻入微,豪纤毕现的心理描写。 80-90年代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多姿多彩,个性各异,构成了一个色 彩斑斓的女性世界。
王安忆的“三恋”:《荒山之恋》,《小城 之恋》,《锦绣谷之恋》,以性爱为焦点, 集中透视在纯粹的情与欲的纠葛中,人,特 别是女人本体的生命意识和文化内涵。“三 恋”在女性文学中第一次揭示了生命的内在 冲突,对女人的痛苦,女人的悲剧给与了极 大的关怀。“三恋”的深意还在于:女性自 审意识是与女性 生命意识一起复苏的。王安 忆以鲜明的女性生命意识,写出了女性生命 的形态,女性生命的欲望,女性生命的流程。
作者简介 《一个人的战争》于1994年在《花城》首 刊,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当年的指责、 争议乃至谩骂,如今早已烟消云散。在过去 的九年间,一共有七个版本问世,一次次的 修订,一次次的复原,这本书变得越来越完 整。时间的狂风吹过,看到自己的旧作露出 原来的面容,心里唯有感恩。 现在是第八个中文版本,算上刊物、文集、 港台各版。这一次是诗人叶匡政的设计。
他在电话里告诉我,每一页都作了设计,封 面是双层烫银的,画是李津的。紧接着我就 看到了送来的校样。 除了惊喜,这本新版书的设计还使我陆续 想到以下的词:邪魅、诱人、色情、诡异、 佻、怪诞,轻微的怅惘、淡淡的神秘,如在 现实之外,却在生活之中。无数多面的女人, 说不上是盛开还是凋谢,愤怒还是哀愁。总 而言之,比我想像的美妙。
女性文学
什么是女性文学?泛指女性作家的全部 作品,包括女性作家的“性别文本”和“政 治文本”。 中国女性文学形成于现代,是中国新文 学的组成部分。 它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文学同步,但 对我国女性文学的研究较晚,始于90年代初, 1995——1996年形成高潮。
一、女性作家群的涌现: 80年代女性作家群大量涌现。 1、“五世同堂”,队伍壮观。 第一代:冰心等 第二代:丁玲等 第三代:韦君宜、杨绛、陈敬容、郑敏等 第四代:宗璞、茹志鹃、刘真、黄宗英、 杨沫、柯岩等
中国大陆的女性书写史中,林白的长篇 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无疑是一个具有革命 意义的女性文本,不光是由于它的奇特的文 本生成方式,它的关于女人成长史、关于女 性隐秘心理及其性感体验的大胆书写,还由 于它所引起的巨大的争议……所有这一切, 都使它成为了一项“运动”,而不在是单纯 的一本书的出版…… ——徐坤(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一个人的战争》是一部完全按照女性主 义理论操作的精致的女性文本。林白以其巨 大的艺术才能和深刻的理论感悟能力,用女 性自传或准自传的记录形式写作而成的这样 一部关于女人成长的小说,从写作实践的意 义上完成了对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认同过程。 她在艺术上的卓绝的勇气,她的奇妙语言生 成方式,她所表现出来的女人对性的另一种 不为人知更不能为人所道的隐秘体验,以及 她的随意而散漫的小说结构,正是埃莱娜· 西 苏所认定的那种女性躯体写作的特征。
《一个人的战争》显然是林白最精彩的作 品,它如此彻底讲述了一个女人的内心生活, 那种渴望和欲求,那些绝望和祈祷。 “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巴掌自己拍 自己,一面墙自己挡着自己,一朵花自己毁 灭自己。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女人自己 嫁给自己。”(自恋)
小说中的女孩多米被不停地背叛着,伤 害着,她无法抗拒和改变,于是不停地逃跑, 关闭着一扇扇身后的大门,把自己推向更小 更幽深的角落,终于实现了自己嫁给自己的 想法,与这个世界彻底地隔绝开来。 “因为太过自爱,而拒绝整个世界。” 这是一个纯粹的女人的故事,那些非常 个人化的女性经验,从那些狭窄的历史缝隙 之间涌溢而出。
பைடு நூலகம்
(二)陈染:
1962年生于北京。 幼年学习音乐。18岁兴趣 转向文学。23岁大学毕业, 获文学士。曾在北京做过 四年半大学中文系教师, 后调入中国作协作家出版 社做编辑。中国作家协会 会员。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是女 性心理的、情感的、生命的历程,是女 性自我追求,自我生存的心灵记录。从 “男女平等”神话下的选择与困惑到女 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再到女性的自我发 现,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意识由混沌、朦 胧到觉醒再到成熟的发展脉络。
四、女性文学的贡献: 1、题材上的继承与超越。 女性文学在题材上主要表现两大世 界: (1)内在世界:爱情、性、女性的 处境和命运。 (2)外在世界:对社会、国家、民 族、人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