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介绍

合集下载

丰子恺生平简介

丰子恺生平简介

丰子恺生平简介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

丰子恺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生了六个女儿,他是家里第一个儿子。

因为父亲也只有一个妹妹,他便是丰家烟火得继的希望,备受珍惜。

父亲为他取乳名为“慈玉”,他确实是家人眼中的宝玉,祖母溺爱他,父母、姑姑疼爱他,姐姐们怜爱他,连家里染坊中的伙计们也喜欢他。

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六岁,在父亲的私塾中读书,学名丰润。

父亲丰璜本是清末举人,废除科举取仕后,就在家开设私塾,教授孩子们读书。

丰子恺在父亲那里学《三字经》、学《千家诗》,也学父亲在中秋之夜饮酒吃蟹赏月的名士风度……9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把他送到另一个私塾继续就读,一直到12岁,丰子恺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育,这六年的熏陶,在他身上留下了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温文敏感,从容和善的气质。

也许是家里开染坊的缘故,丰子恺从小就对线条和色彩敏感,那本为他开蒙的《千家诗》里的黑白人物被他用染料涂成彩色,他描摹人物画谱,给同学们画,给乡亲们画,甚至应私塾先生之命为学校画孔子像供人瞻仰,被人们叫做“小画家”。

线条和色彩的魅力被他发现,并自此终生吸引着他。

1910年,在县立第三高等小学读书,改名丰仁。

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是应革命风潮建立起的新式学堂,在这里,丰子恺剪掉了辫子,并为了适应民主选举的需要,由先生把名字中难认的“润”字改为易写易认的“仁”字。

新学堂开设有音乐课,同学们唱李叔同的《祖国歌》、唱《励学》歌,音符的震撼力使丰子恺大受感染,成为他后来钻研音乐的发端。

1914年春,丰子恺以第一名的成绩在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毕业。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改名子恺。

二年级起从李叔同学习图画、音乐,从夏丏尊习国文。

1914年,丰子恺没有辜负母亲临行前给他预备的糕和粽子(寓意高中),在杭州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丰子恺的故事

丰子恺的故事

丰子恺的故事丰子恺,中国近代著名画家、作家,被誉为“中国漫画鼻祖”、“中国民间美术开山祖师”,他的一生精彩非凡,下面将围绕丰子恺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等方面展开介绍。

一、生平丰子恺于1916年出生在上海,父亲是吴语戏剧家,母亲是京剧演员,家庭背景正是促使他对艺术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

他的书法、画法、篆刻等方面的学习经历相当丰富,其中以学习篆刻和绘画最为深入,后来他的创作方向便趋于漫画和图画书。

二、事迹1. 初涉绘画丰子恺早在上小学时,就开始涉猎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

上海北新华学校就读期间,因为在课堂上以画画为乐,不少老师就利用他的绘画才能进行试验性的文化教育教学。

2. 创作漫画上大学后的丰子恺,正式涉足漫画领域。

他在1935年应聘《上海商报》漫画栏目编辑,开始了长达20年的漫画生涯。

逐渐成为中国漫画的代表人物,创作了一批伟大的漫画作品,如《一笔画》、《相声新话》、《新故事会》等,纷纷打破了传统漫画的束缚,成为中国当代图画书创始人之一。

3. 文学成就丰子恺在绘画创作之余,也不忘写作,先后写作了《碎草集》、《残笺集》、《纯粹的中华》、《文学真经》等著作,对于中国文学界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艺术成就丰子恺对画笔的使用非常熟练,他的花卉画、山水画、字画、书法、篆刻等多领域的作品均作品荟萃。

而以往传统的中国漫画,常以线条简短为主,他对线条和色彩的处理的独到之处,让人非常容易的产生视觉艺术上的享受。

四、遗产丰子恺对于近代中国文艺事业的贡献不容置疑,他的作品活跃于当今中外国际艺术市场,既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代表人物,更是当代中国艺术之光。

总之,丰子恺是近代中国传媒艺术业的开创者之一,他的逝世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惋惜,但他在文学、绘画、漫画等领域所作出的贡献,仍然将永久地留在历史上。

丰子恺生平简介

丰子恺生平简介

丰子恺生平简介丰子恺生平简介1 8 9 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

丰子恺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生了六个女儿,他是家里第一个儿子。

因为父亲也只有一个妹妹,他便是丰家烟火得继的希望,备受珍惜。

父亲为他取乳名为“慈玉”,他确实是家人眼中的宝玉,祖母溺爱他,父母、姑姑疼爱他,姐姐们怜爱他,连家里染坊中的伙计们也喜欢他。

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六岁,在父亲的私塾中读书,学名丰润父亲丰璜本是清末举人,废除科举取仕后,就在家开设私塾,教授孩子们读书。

丰子恺在父亲那里学《三字经》、学《千家诗》,也学父亲在中秋之夜饮酒吃蟹赏月的名士风度…… 9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把他送到另一个私塾继续就读,一直到12岁,丰子恺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育,这六年的熏陶,在他身上留下了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温文敏感,从容和善的气质。

也许是家里开染坊的缘故,丰子恺从小就对线条和色彩敏感,那本为他开蒙的《千家诗》里的黑白人物被他用染料涂成彩色,他描摹人物画谱,给同学们画,给乡亲们画,甚至应私塾先生之命为学校画孔子像供人瞻仰,被人们叫做“小画家”。

线条和色彩的魅力被他发现,并自此终生吸引着他。

1910年,在县立第三高等小学读书,改名丰仁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是应革命风潮建立起的新式学堂,在这里,丰子恺剪掉了辫子,并为了适应民主选举的需要,由先生把名字中难认的“润”字改为易写易认的“仁”字。

新学堂开设有音乐课,同学们唱李叔同的《祖国歌》、唱《励学》歌,音符的震撼力使丰子恺大受感染,成为他后来钻研音乐的发端。

1914年春,丰子恺以第一名的成绩在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毕业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改名子恺。

二年级起从李叔同学习图画、音乐,从夏丏尊习国文。

1914年,丰子恺没有辜负母亲临行前给他预备的糕和粽子(寓意高中),在杭州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丰子恺人物介绍 PPT课件 图文

丰子恺人物介绍 PPT课件 图文
原名丰润,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 (今嘉兴桐乡),是中 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美术音乐 教育理论家,也是20世纪中国艺坛上不可缺席的重量级人物、 中国现代装帧史上重要的设计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 的艺术家”、 “中国现代漫画鼻祖”。
人物简介
丰子恺绘画师从李叔同 、国文求教夏丏尊 。民国六年 (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并加入研究金石篆刻的东石 社,民国八年(1919年)与画会同仁举办第一次作品展,民国 十年(1921年)东渡日本,入东京川端洋画学校学习油画。民 国十一年(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 乐。 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历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全国政协 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 中国画院院长等职。 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在上海华山医院 急诊观察室逝世,享年77岁。
人物简介
音乐造诣
丰子恺早年致力音乐教育,长期执教于中小学、师范学校和大学,足 遍上海、浙江、桂林、遵义、重庆等地。他注重技艺与育人的结合,培养 了一大批艺术人才,也为当时的音乐教育培养了师资。民国十四年(1925 年)12月,丰子恺出版了第一本音乐读物《音乐常识》,音乐教育中心逐 渐转向更宽广的社会音乐教育。他笔耕于音乐启蒙与普及教育园地,编译 《音乐入门》《生活与音乐》《音乐十课》等三十余种音乐理论书籍,对 普及和提高新音乐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散文 笔法讲解诸如乐理、和声、体裁、曲式、乐器、乐队、历史、美学等各方 面的音乐知识,语言浅显形象,文字生动流畅,深受社会的普遍欢迎
丰子恺人 物介绍
人物简介
丰子恺 (中国现代漫画事业的先驱)
本 名:丰仁 法 号:婴行 出生日期:1898年(戊戌年)11月9日 别 名:丰润,丰仍,丰子觊,丰子恺号子觊, 后改为子恺 主要作品:《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 二十篇》《画中有诗》

关于画家丰子恺生平的介绍

关于画家丰子恺生平的介绍

关于画家丰子恺生平的介绍丰子恺是国内国际上出色的现代漫画家和文学家,安丰子恺生平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丰子恺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丰子恺生平简介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

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丰子恺出生于1898年11月9日,卒于1975年9月15日,祖籍是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是著名的散文家、画家和文学家。

原来的名字是丰润,号子觊,后来才改成的子恺,丰子恺的笔名是TK,他从小就喜欢美术,对画画有着非同一般的热情。

主要的作品有《缘缘堂随笔》和画集《子恺漫画》。

丰子恺1898年出生在崇德县,在他出生的时候,在家族这一辈中还是第一个男孩,所以小时候便一直被母亲非常的宠爱,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丰子恺的心总是温和平静的,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的出来,只要是丰子恺笔下的文字都是非常平实和充满内涵的,而他的画风也一直呈现出一种纯真和宁静来。

丰子恺从小就对美术有着非常大的兴趣,在进入师范学校后,就跟随着老师李叔同学习绘画,李叔同对丰子恺给予了帮助和指导。

在毕业之后,1919年,丰子恺在自己的学校内担任图画老师,但是两年之后,他又决定去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在日本过了一年后,回国继续发展美术音乐方面的事业。

丰子恺的绘画和文章都几乎保持着同一种风格,其中以绘画更为著名,他的作品让人看了不免被那种雍容华贵但是却凝心静气的感觉,同时他的作品在这几十年中流传的也非常广泛,但是失传的也有许多,让读者十分的遗憾和心痛。

丰子恺漫画特点丰子恺是非常优秀的漫画家,他的漫画内容广泛,大多数的题材和内容都是取自于自己的生活,所以丰子恺的漫画具有朴实、温馨又十分自然的特点。

这些也大约和他的童年生活有关系。

丰子恺的童年十分的温馨,他的母亲用温柔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作用。

丰子恺的资料简介

丰子恺的资料简介

丰子恺的资料简介丰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丰子恺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用!丰子恺简介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

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丰子恺人物生平丰子恺原名丰润,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

丰子恺者,本名丰润,字子恺,浙江崇德石门湾人也。

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有六姊,他的母亲将他生下来后,由于父母亲十分喜爱他,取小名“慈玉”。

他在家乡念小学时,有一次,乡下要搞什么选举。

小学老师说,乡下人文化低,笔画多的字不好写,为日后考虑,名字应尽量用笔画少的字,因此,“润”字改为“仁”字,老师说,浙江读音“仁”与“润”差不多,“仁”在意义上与“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丰仁”了。

他就以这个名字进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

师从李叔同学音乐、绘画,从夏丏尊学国文。

毕业,与刘质平、吴梦非、刘海粟、姜丹书创中华美育会,办《美育》杂志。

又与质平等创办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教西洋美术。

在第一师范时,他因善于写文章,国文常得第一名,很受国文老师单不庵的器重。

单不庵觉得在“丰仁”这个单名之外应该有一个双名,而“慈玉”是小名,应另取一个名字。

因此单不庵就给他取了“子顗”。

后改为“子恺”(“恺”与“顗”同,均为安乐意)。

从此,他就取名叫“丰子恺”了。

后来写文、作画均用此名。

丰子恺在早期作画时,曾用TK署名。

那是“子恺”二字的英文拼写缩写。

当时的子读作“TSU”。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

另一位对他有较大影响的老师则是夏丏尊,他称李叔同对他的教育方式为“爸爸般的教育”,而夏丏尊老师的则为“妈妈般的教育”,这两位老师,尤其是李叔同,对他的一生影响甚大。

送考_丰子恺

送考_丰子恺

1、作者对种植牵牛花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原因是什么? 明确:从原来是“我过去的秋日的乐事”, 而“今年对它们的感情不及以前好”。原 因是“牵牛花有一种弱点:一味想向上爬, 盲目地好高”。 2、文章题为《送考》,作者为何要写牵牛 花? 明确:牵牛花在本文里有象征意义,暗示 着在时局动乱、民生凋敝之时读书人的普 遍心态;读书以求“荣华富贵”、“吃用 不尽”的功利心态。
拓展延伸
原文开头: 今年的早秋,我不待手植的牵牛花开花,就舍弃了它 们,送一群孩子到杭州来投考。 种牵牛花,扶助它们攀缘,看它们开花,结子;是我 过去的秋日的乐事。今秋我虽然依旧手植它们,但对它们 的感情不及以前好。因为我看出了它们一种弱点:一味想 向上爬,盲目地好高。我在墙上加了一排竹钉,在竹钉上 绊了一条绳,让它们爬;过了一二晚,它们早就爬出这排 竹钉之上,须得再加竹钉了。后来我搬了梯子加竹钉,加 到我离去它们的时候,墙上已有了七八排竹钉,牵牛花的 卷蔓比芭蕉更高,与柳梢相齐,离墙顶不过三四尺了。看 它们的意思还想爬上去,好像要爬到青云之上方始满足似 的。为此我讨嫌它们,不待它们开花结子就离弃它们,伴 送一群小学毕业生到杭州来投考。
作业:
1、积累文中的字音词义。 2、完成《凤凰新学案》中“课 后自评”部分。

丰 子 恺

介绍丰子恺生平:
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 桐乡县。由于是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子,他 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 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 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 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 的画风。 后结识了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老师— —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给予他音乐和美 术上的启蒙,在为人处世上作了榜样;后 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缘。

丰子恺漫画中的人文关怀

丰子恺漫画中的人文关怀

丰子恺漫画中的人文关怀丰子恺(1898年11月—1975年9月),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法号婴行,浙江桐乡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和佛教学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1921年留学日本。

生前任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画院院长、西泠印社社长。

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

一生出版170余部画集、著作和译著。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人文关怀”这个词。

人文关怀,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漫画的艺术世界,一同来欣赏其中的人文关怀吧!一、赞美童心的真纯热情讴歌儿童纯真无暇的心灵《瞻瞻的车》(见下图一)、《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见下图二)就是诗、就是儿歌,《花生米不满足》就是散文。

1955年,丰子恺在(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子恺漫画选》自序中,谈到了儿童漫画的创造初衷:“由于‘热爱’和‘亲近’,我深深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心理,发现了一个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

”丰子恺认为:“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整地看到。

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

”在丰子恺的一生中,热情洋溢地赞扬儿童,赞扬他们纯洁无暇的心灵,赞扬他们心口一致的态度。

他说:“我企慕他们的生活天真,羡慕他们的世界广大。

觉得孩子们都有大丈夫气,大人比起他们来,个个都虚伪卑怯;又觉得人世间各种伟大的事业,不是那种虚伪卑怯的大人们所能致,都是具有孩子们的大丈夫气的人所建设的。

”在丰子恺那里,“儿童”意味着天真、真率,“大人化”意味着虚伪、冷酷、功利。

丰子恺就是以儿童的漫画,揭露中国传统的“虚伪”和“欺骗”的国民性。

他认为,童心是最纯洁最善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子恺介绍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

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中国浙江桐乡石门镇人。

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中文名丰子恺外文名ZikaiFeng别名名:润、仁、仍,号:子凯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出生日期1898年(戊戌年)11月9日逝世日期1975年(乙卯年)9月15日职业散文家,教育家,漫画家,画家,音乐家毕业院校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代表作品《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主要成就他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开端笔名TK子女子女十人师承弘一法师人物生平丰子恺原名丰润,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

他的母亲将他生下来后,由于父母亲十分喜爱他,取小名“慈玉”。

他在家乡念小学时,有一次,乡下要搞什么选举。

小学老师说,乡下人文化低,笔画多的字不好写,为日后考虑,名字应尽量用笔画少的字,因此,“润”字改为“仁’,字,老师说,浙江读音“仁”与“润”差不多,“仁”在意义上与“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丰仁”了。

他就以这个名字进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

在第一师范时,他因善于写文章,国文常得第一名,很受国文老师单不庵的器重。

单不庵觉得在“丰仁”这个单名之外应该有一个双名,而“慈玉”是小名,应另取一个名字。

因此单不庵就给他取了“子颛”。

后改为“子恺”(“恺”与“颛”同,均为安乐意)。

从此,他就取名叫“丰子恺”了。

后来写文、作画均用此名。

丰子恺在早期作画时,曾用TK署名。

那是“子恺”二字的英文拼写缩写。

当时的子读作“TSU”。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

另一位对他有较大影响的老师则是夏丏尊,他称李叔同对他的教育方式为“爸爸般的教育”,而夏丏尊老师的则为“妈妈般的教育”,这两位老师,尤其是李叔同,对他的一生影响甚大。

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丰子恺曾作文《怀念李叔同先生》以纪念恩师。

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

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

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

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院。

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

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

1926年,任教职于上海艺术大学。

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

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

1937年编成《漫画日本侵华史》出版。

1939年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

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

1943年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

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1946年返上海。

出版画册《子恺漫画选》。

1952年后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

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

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

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

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

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笼,便是十分心情。

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我的儿子》。

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

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多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丰子恺文集》《丰子恺散文集》等著作。

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辞缘缘堂》、《缘缘堂再笔》《告缘缘堂在天之灵》、《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护生画集》(共9部)等。

《白鹅》被编入初中一年级、四年级课文、《竹影》被编入初中一年级课文,《手指》被编为初中、小学六年级课程。

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

文艺经历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

由于是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子,他自小时候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真的画风。

1914年,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在这所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

前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作了榜样;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活泼的白话文、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的主张,则始终被他奉为圭臬,成为他以后散文创作中的最可亲可爱的特点。

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

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缘。

1919年学校毕业,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

创《美育》杂志。

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图画、音乐、手工艺各科的艺术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

1926年,丰子恺参与发起和创办开明书店。

1927年11月,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法名婴行。

1933年,故乡新居“缘缘堂”落成,自此专心译著。

1975年9月15日逝世。

作品成就著作1926 开明《子恺漫画》1927 开明《子恺画集》1928 开明《西洋美术史》1931 开明;增订本《缘缘堂随笔》(散文集)1933 上海开华书局《子恺小品集》1934 天马《随笔二十篇》1934 开明《艺术趣味》(散文集)1934 开明《绘画与文学》(论文集)1934 中华《近代艺术纲要》(论文)1935 良友《车厢社会》(散文集)1935 良友《艺术丛话》(论文集)1936 上海仿古书店《丰子恺创作选》(散文集)1936 上海人间书屋《艺术漫谈》1937 开明《缘缘堂再笔》(散文集)1939 开明《漫画阿Q正传》1941 成都普益图书馆《子恺近作散文集》1941 桂林文化供应社《艺术修养基础》(论文集)1943 桂林文光书店《画中有诗》(诗配画)1944 重庆崇德书店《教师日记》(日记体散文集) 1944 桂林民友书店《艺术与人生》(论文集)1945 开明《古诗新画》(子恺漫画全集之一) l945 开明《儿童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二) 1945 开明《学生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三)1945 开明《民间相》(子恺漫画全集之四)1945 开明《都市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五)1945 开明《战时相》(子恺漫画全集之六)1946 上海万叶书店《率真集》(散文集)1947 上海万叶书店《小钞票历险记》(童话)1955 人民美术出版社《子恺漫画选》1962 香港岭南出版社《子恺漫画全集》1979 香港问学社《缘缘堂集外遗文》明川编1982 上海文艺《丰子恺散文选集》1983 浙江文艺《缘缘堂随笔集》2010 海豚出版社《丰子恺儿童漫画选》(全10册)《手指》《竹影》《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丰子恺》(经典赏读本)2011 海豚出版社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套装共7册)等丰子恺入选小学、中学课本内容《白鹅》(重点课文)《竹影》(人教版七年级下第18课)《山中避雨》(重点课文)《给我的孩子们》(重点课文)《黄山松》(略读课文) 《云霓》(高中选修)《送考》(高中选修)翻译1925 商务《苦闷的象征》(理论集)日本厨川白村著1928 开明《艺术概论》日本黑田鹏信著1931 开明《初恋》(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32 开明《自杀俱乐部》(长篇小说)英国史蒂文生著1953 文生《猎人笔记》俄国屠格涅夫著1987 人民文学出版社《源氏物语》(长篇小说)日本紫式部著2008 上海译文出版社《落洼物语》日佚名著2010 上海译文出版社《不如归》日本德富芦花著音乐《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书法古人曾云:“未入深山,焉闻鹧鸪?”品赏丰子恺先生的书法,我们要重真迹,重渊源,重揣摩,重体验,若仅从印刷品上冒然决断,难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丰子恺先生的书法从笔调上看,他并不刻意表现轩昂大气,更不故意着手凌厉锋芒、豪放粗朴,甚或粗头乱服。

与那些假、大、空的书法相比,他更注重的是小、巧、精、秀、拙,表现出书法创作中的抒写真情、真趣,若孩童般的天真、自然。

作品图中如“誉、唯、仁”等字的处理,既天真活泼,又不失古法。

他把六朝人的经体书法及北魏墓志书法写活了,在运笔中,渗入行书、小草,尤其是章草笔法的自然流露,使原本明显有楷化倾向的笔画顿然生出映带、简化,平易而明快,充满了音乐的节律,简直如跳动的泉水,叮咚而下,令人称奇。

丰子恺先生以漫画闻名于世,但他对书法的看重和自许远在漫画之上。

他曾说:“书法是最高的艺术……艺术的主要原则之一,是用感觉领受。

感觉中最纯正的无过于眼与耳。

诉于眼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书法,诉于耳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音乐。

故书法与音乐,在一切艺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

”丰子恺先生是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他的书法,是有思想的书法,其宏大气度,蕴含于毫芒之间,其烂漫气质又流露在造型结字之内。

他的书法源于北魏,兼及章草。

风格的形成,既缘师门的影响,也有对现实世界的感悟。

首先,李叔同先生在书法上对他的影响极大,据丰子恺先生在文中记载,其求学期间,曾在李叔同先生的指导下,很认真地临摹过《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魏齐造像》等碑刻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