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丰子恺作品有感
忆儿时丰子恺读后感(通用11篇)

忆儿时丰子恺读后感忆儿时丰子恺读后感(通用11篇)忆儿时丰子恺读后感篇1这篇散文是丰子恺写的,选自《丰子恺作品精逊,是一篇很质朴,很感人的文章。
丰子恺回忆儿时,说有三件事不能忘却,一是养蚕,二是中秋赏月,三是钓鱼。
养蚕主要为了纪念祖母,这是一个良辰佳节,祖母将“养蚕”也大规模地举行,作者看着祖母、诸姐······后来祖母去世了,养蚕也不再继续;中秋赏月是跟着父亲、姐姐一起吃蟹,父亲最爱吃蟹,再配上一壶酒就更不错了,我和姐姐也很享受这一晚的宁静;钓鱼是好朋友王囡囡教“我”的两个小伙伴在一起互相关照,很开心。
三件事都让作者难以忘怀。
然而,在文章结尾他说:“我的黄金时代很短,可怀念的又只有这三件事。
不幸而都是杀生取乐,都使我永远忏悔。
”作者很有爱心,对动物有怜悯之情,他也很淳朴,很善良,和小伙伴很友好。
感悟:在《忆儿时》一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童真而温润有情的童年丰子恺。
也看到了一个敦厚、仁爱、有一颗恙悲心的丰子恺。
文章中透射出他关于生命关于世界的看法:生命是平等的,生死是自然的,孩子是最纯真的。
以一颗孩童般的心。
真诚的对待世间万物,把名利置于身外,用一颗平常心,淡然的面对人生。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像孩童般快乐的活着,不必因生活中的琐事自寻烦恼。
忆儿时丰子恺读后感篇2一幅妙趣横生的漫画、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这似乎便是丰子恺生活的全部,简单而又清雅,如“一清二白”的小葱拌豆腐,是人间至味,忘不掉的清欢。
他的文字是如此的恬淡,像一条缓缓在山涧流淌的小溪,将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以致于不觉得丝毫的枯糙,反而蕴含着无尽的意境于深情。
在他所有的随笔之中,我最喜的还是《亿儿时》了。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就像它的名字一样。
作者回忆了童年三件难忘的事,养蚕、吃蟹和钓鱼。
都是些再平常不过的事,但从丰子恺的笔端流淌出来,却仿佛有着一种特殊的魔力,让人欲罢不能。
丰子恺作品白鹅读书心得范文10篇

丰子恺作品白鹅读书心得范文10篇知识无涯,而生命有限。
既要博古,又要通今,时间实在不够用。
所以,用功读书开始要早。
青年不努力,更待何时?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丰子恺作品白鹅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
丰子恺作品白鹅读书心得1最近妈妈买了很多书,其中一本叫《白鹅》,这本书是丰子恺写的。
丰子恺是上个世纪著名文学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代表作有《缘缘堂随笔》、《护生画集》等。
读了《白鹅》,我最有感触的一点是丰子恺做父亲的样子。
丰子恺有好多个小孩,他们是阿宝、华珍、软软,相比其他威严的父亲,丰子恺更慈爱一些。
在《华珍的日记》第二则里,他说,打人是不好的。
在华真打碎了寒暑表,妈妈要打她时,正是丰子恺说,“不行”。
丰子恺觉得童年是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是很真实的。
他教导儿女的方式是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讲故事、让孩子懂得交流(见《种兰不种艾》),另外,他还要孩子光明正大地做人,不要虚伪(见《父亲》最后一节)。
丰子恺有很多兴趣爱好,从《童年趣事》里可以看出他喜欢吃蟹、养蚕和钓鱼。
另外作为一个大文学家,他很喜欢阅读和写作。
读了《白鹅》,我认识了丰子恺这个人,我希望以后能读更多丰子恺的文章。
丰子恺作品白鹅读书心得2《白鹅》这样的大家散文,纯熟淡然、质朴平实,要读出其中的味道,对小学生来说并不容易。
给他这本书的时候,我停了其它新书的供应,让他专心、静心阅读。
第一天,他读了二分之一,第二天他读了剩下的三分钟之二,余下的部分花了近一周才读完。
读完后,我们一起分享彼此的看法,发现他对著名的“白鹅”没什么感觉,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作为父亲的丰子恺”,他是怎样的父亲、他用什么方式爱儿女,他怎样看待儿童等。
讨论的比写出来的多,口头表达的比文字丰富。
有些感受他还不晓得用怎样的方式写出来。
丰子恺作品白鹅读书心得3今天,我在网上读了丰子恺的记叙文《白鹅》,在这篇文章中丰子恺生动地描写了鹅的步态、吃态和看守门院的姿态。
《丰子恺散文集》的读后感5篇

《丰子恺散文集》的读后感5篇《丰子恺散文集》的读后感2今天早上我看了《给我的孩子们》这篇文章,它给我的感触很深。
我认为丰子恺老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他对孩子的心理刻画得十分传神,也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词进行了一些加工。
而这一切又是真情实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有时会伤感,有时会捧腹,有时又会联想翩翩。
有一段话,让我的眼睛渐渐模糊了――“软儿你常常耍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去,而有一次,我甚至打了你,看你嚎哭的样子,我竟不安慰,还大声说‘这就是你的下场’我现在痛苦极了,后悔自己为什么那么无情。
可后悔有什么用呢?我只能十分真诚地对你说:‘软儿,原谅我吧我错了,我应该平下心给你讲对与错,不该那么粗鲁,当时,你也还是个小孩,什么事也不懂。
’”,他用自己真诚的一颗心,期望去弥补往时的错失,也对自己的鲁莽后悔莫及,多么负责任的父亲啊也许软儿已不记得这件早在十几年前的事了,可他还是向我们描述出来,如同对待一件大事,郑重地进行道歉,丰老先生这样率真的个性令我深思。
有的话又让我忍不装扑哧”一声笑了――“瞻瞻,你最纯真可爱,我每次剃了头,你都疑心我变成了和尚,好几时都不让我抱。
最好玩的是,今年夏季,你发现我的腋上长满了毛,又以为我是黄鼠狼,忽然挣脱了我的怀抱,好久都不理我”,那么可爱啊都说,童年是天真的,是啊我们的心里充满了莫多的问号,大人们却非常死板,总也不能理解我们的内心想法,总拿我们说的话不当回事,或者应付两句就完事。
不像我们小孩,对任何事情都充满热情和好奇,我们的世界总是那样的美丽、纯真,怪不得丰老先生会这么羡慕我们的童真。
童年就应该自然地过,不能做作,要真实,因为它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回忆。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一段天真无邪的童年。
《丰子恺散文集》的读后感3第一次完完整整的读散文集——《丰子恺散文选集》最早听到丰子恺这个名字还是在初中的时候,老师拿了一幅他的漫画给我们看,画的什么现在不记得了,但还记得确实很幽默。
丰子恺散文选读后感3篇_读后感作文_

丰子恺散文选读后感3篇丰子恺老先生是我国着名的漫画大师,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
他善于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幽默的文字来抓住生活中一些细碎轻微的东西。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丰子恺选读后感3篇,希望大家喜欢。
丰子恺散文选读后感1丰子恺的书我有两本:一本是早期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丰子恺散文选》;还有一本是《闲居》,也是散文集。
时常在空闲时翻翻觉得颇有些情趣,他的散文文理并茂,情意盎然,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丰子恺的散文最适合秋天来读,正如他所说:“我觉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且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
”这是一个文人对节令物我两忘的真切体味。
他有一幅漫画名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我总觉得那个天一定是秋天,如水是用以说明秋天的高浩和晴朗。
秋日的午后读丰子恺,需安坐于阳台,泡上一壶上等铁观音,慢慢读书,细细品茶。
丰子恺的散文富有哲理,如《渐》:“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并说“渐”是大自然的神秘原则,造物主微妙的功夫。
也只有远离急躁和焦虑的心绪,才能细致入微地静观和体悟。
他写的散文最具特色和出彩的,我认为还是他笔下动物和儿童,他写《白鹅》、《蜜蜂》、《蝌蚪》、《养鸭》等,不仅仅是有趣那么简单,他赋予动物以人的性灵,那态度是对等的、尊重的。
即便是写《杨柳》、《梧桐树》也活生生赋予它们人的某种情绪,由此可见丰先生是热爱大自然的,是敬畏生命的。
丰子恺笔下的孩童多半是自己的子女,在《儿女》篇里,他写道:“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它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这已经超越了一般父爱,是一个成熟艺术家胸襟气度阔达的流露。
现当代作家中具有艺术家气质的不多,丰子恺先生算是这不多中的一位。
丰子恺散文感悟3篇

丰子恺散文感悟3篇丰子恺感悟1这几日翻老一代文人的集子,不觉有种翻看老照片的感觉,那个年月战火硝烟缘别缘散,或是灯火昏黄胡琴咿哑,然而落在笔下,却是岁月沉淀下的一份淡泊。
话语间总不动声色貌似闲散,无论是多么激烈的情感,抑或是数十载的光阴,终究不过如琥珀般凝固,泛出微黄的光来。
不懂的人,嫌其无味;懂得的人,亦不过一声轻叹。
如周作人写食,郁达夫谈秋,汪曾祺说戏,总是缓和而又平淡,偶有激越,却很快被平和的语言厚重的底色盖住,似乎这就是他们那个时代的节奏。
又或许诗是少年时候畅怀的,文是年老之后絮叨的。
心境一变,世界亦不一样。
庐下听雨,鬓已星星,人生开始滴滴答答,往事如云,也不免要罗嗦一些。
到了丰子恺这里,人们就更要这么说了:唠叨。
也还真是很唠叨,我想古往今来,也再也没有一个人,如他这般用扬扬数千字,描写一个人如何吃瓜子了。
详细到每个动作都分解,且逐步分析一般人和小女人吃瓜子动作的不同,俨然一部文字的瓜子记录片。
你还可以想像他坐在你面前,伸出三个手指,告诉你:中国有不为人知的三大国粹,一是用筷子,二是吹煤头纸,三是吃瓜子。
看到这里难免一笑,但这位老人的可爱之处,也是在此。
为了一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第二天就带着学生不远赶往扬州,去寻那瘦上的二十四桥。
虽终究不过“沟渠似的小河上的一爿小桥”,但这份“稚”与“真”,却已难找。
最初知道丰子恺,是因他是叔同先生的弟子。
后来叔同先生作了弘一法师,两人与佛教也终生有着不解之缘,这本集子的名字,也叫做《佛无灵》。
丰子恺先生爱诗,也信禅,却不迂腐。
听他怒斥那些吃佛教饭的人,倒也痛快:“信佛为求人生幸福,我绝不反对。
但是,只求自己一人一家的幸福而不顾他人,我瞧他不起。
得了些小便宜就津津乐道,引为佛佑(抗战期中,靠念佛而得平安逃难者,时有所闻);受了些小损失就怨天尤人,叹“佛无灵”,真‘阿弥陀佛,罪过罪过’!”据说后来丰子恺先生皈依佛教时,弘一法师为他取法名为“婴行”。
新《丰子恺散文集》读后感(5篇)

《丰子恺散文集》的读后有感( 5 篇)《丰子恺散文集》的读后有感第一篇:第一次完完好整的读散文集―― 《丰子恺散文选集》最早听到丰子恺这个名字仍是在初中的时候,老师拿了一幅他的漫画给我们看,画的什么此刻不记得了,但还记得的确很风趣。
因此在图书室看见这个名字就绝不踌躇的借下来了,固然我理解自己不是很爱看散文。
印象中的散文就是描绘各种各种的风景,高中时有一次老师部署写散文,我已经尽量在写风景了,可老师仍是感觉写风景的篇幅太少,向来对不过写景的文章比较敬畏。
可夜晚回宿舍看了几篇此后才知道,本来散文能够这么风趣!每一篇文章的出发点都是那么的小,而由每件小事引起的感想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的或是每一个人都会有共识的。
这样的小事有好多,比方说朋友没有帮一位素昧生平的老太太搬东西,家里的花猫、养过的大白鹅、有凹陷的椅子甚至是几枝扁豆杆都能够写进文章里,那都是人们平时里都能见到的东西,很平时,可在丰子恺的眼里他们仿佛都有了存在的意义,有了优弊端或是与社会上的某些现象相关。
而有的东西,你只需认真的察看了,都会发现他风趣的地方。
吃瓜子也能够写出很长篇幅的文章来,我倒是从上边学到了一种新的吃法,可是还没试试过呢!可是我最喜爱的仍是他作一个父亲写的对于子女们的文章。
他感觉大人们的生活和孩子们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比起来是变态的,病的,残疾的,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不过孩子们的全部物,时间事物的实情,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好的见到。
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
字里行间都能看到他对孩子们的爱,风趣的是描绘夏季他们父子们吃西瓜的场景,每个孩子吃西瓜时的知足感表现的都不相同最小的孩子是笑哈哈摇晃着身子,一边嚼西瓜,一边发出像花猫偷食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惹起了大一点的孩子的共识,于是他发布了他的诗:瞻瞻吃西瓜,宝姐姐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而后又引起了更大的孩子们的散文、数学的兴味。
丰子恺散文选集读后感范文(精选16篇)

丰子恺散文选集读后感范文(精选16篇)丰子恺选集范文篇1再读《丰子恺散文集》,心中不自觉笼上了一层悲哀,来得如此无奈。
隐隐约约中,仿佛看到了自己那些无法挽回的岁月,清楚地罗列在眼前。
想抓住,却已飘远了。
那一刻,才发现自己不复是黄金时代的人了。
尤其偏爱丰老的《送阿宝出黄金时代》,记得他曾在文中说道:“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屈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
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
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这确是一种悲哀!当我提笔写下这些文字时,便是明白了这道理。
于是我开始回忆我的黄金时代,却发现无畏可爱的岁月仿佛早已离我而去。
或许是我早忘了那样的生活,便也不再去想。
可这竟是多么荒唐的事!不知不觉的几年以来,天真、无邪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
而面孔上,多了一份为重的思考。
这没什么不好。
知识与那黄金时代相比,少了心中的畅快,少了自己的真性情!我多想在此刻重温一个孩子的温度,但一切都太晚了!说出这番话时,便已与黄金时代划了一道横。
成长,你能否放慢脚步,让我感受黄金时代的余温?有一丝恐惧,腐住了每一根神经。
我有些担心。
“眼看见儿时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
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孩童时代的我们只知成长如何是好,充满羡慕地眼巴巴地望着大人的生活,急于冲破时间的牢笼,奔向下一个目的地。
那一刻,我们永远也不会明白成长的“代价”。
或许“绵羊”并不是所有人的选择,但或多或少,我们丢弃黄金时代的奔放与热情。
或多或少,带上了世俗的气息来应和这个世界。
这样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压抑!无奈,只因我不再是黄金时代的人儿了,要学会“生存”。
我避不开,躲不掉,只求能否放慢脚步,让我在黄金时代的在最后末端沾回一些过往的气息?即使是掩藏其真面目的时刻,也不至于做一只“绵羊”。
刹那间,仿佛觉得人生像是一场分段的冒险赛,时间像是那只计时的秒表。
丰子恺作品读后感

丰子恺作品读后感丰子恺作品读后感(一)寒假期间,我读了《丰子恺儿童文学》,我非常喜欢读这本书。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丰子恺儿童文学》这本书中收录的故事,是丰子恺在70年前的《新少年》里连载的作品,里面记录的是几个喜欢美术的小孩子的经历。
书中有很多丰子恺的漫画作品,很漂亮。
里面的故事更是有趣极了!其中有一篇《儿童节前夜》,讲了一个叫逢春的孩子和她的弟弟如金、及同学华明,三个人一起尝试做书签的故事。
你们可能会问:做书签不是很好做吗?丰子恺为什么偏偏写这个呢?我告诉你们吧:他们可不是用一般的水彩笔画的,而是用山芋做的“刻版画”书签。
他们是先在纸上画出想要刻的图案,华明和弟弟觉得刻图案简单,就先把图案刻在山芋上,逢春觉得太便宜他们,因为这是比较容易的工作。
之后,逢春自己把题字和年号给小心地刻上。
接着他们把刻好的山芋粘在厚厚的黄纸上,再把黄纸放在外面晾干。
这就完成了制作书签的刻印工具。
第二天早晨,华明逢春和如金到外面爬上一棵大树,发现周围有很多三原色混合的颜色,华明提议:“我们用三原色——红黄蓝来印刷书签怎么样?”大家觉得华明这个意见很不错。
回到家里,华明来印红色,如今印黄色,逢春印蓝色。
他们干得很起劲儿,一直干到姆妈叫他们吃中饭。
红黄蓝三原色的书签就这样制作好了。
这本书大概每个故事都有写逢春、华明和如金他们创作作品,能让读者从其中了解很多美术创作的知识。
丰子恺先生的文字功底特别棒,故事的语言也非常生动、活泼,小孩子都会喜欢看的。
我就经常读着读着就大声跟妈妈说:“太好看了!”我去美国的时候,把这本书一直带在身边。
同学们,你想不想看看?丰子恺作品读后感(二)丰子恺是一个最具艺术气质的艺术家,他多情善感,才华横溢。
他有个雅号叫“丰柳燕”,因为他爱青青的杨柳树,也爱呢喃不休的春燕。
在他的漫画中,杨柳与燕子的形象比比皆是,氤氲着江南水乡的春光,天地钟灵的才子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丰子恺作品有感
洋泾中学许焕武很久以前,我对丰子恺先生的作品就很感兴趣。
这次能聆听老师对他的介绍,了解更深了。
在读他文章的过程中,我就有一种潜在的意识——读书是在跟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在对话、交流,好象在拉家常,在谈一些身边小事,但同时能以小见大,从中扩大见识,吸得精神营养,净化心灵。
丰子恺就像在身边的长辈,给你谈谈周围的“小事”——个人的、社会的及人生本性、生活和艺术。
其文章让人能在一个很轻松的氛围下感受、体会“大道理”。
过后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真实、清净与享受快乐。
我虽然无缘亲眼见到丰先生,但脑子里却浮现出一个如此模糊而又清晰的形象:雍容恬静的相貌,一团和气的风度,无论在人生的海洋中遇到什么风浪,他也总是欣然微笑,在浪花飞溅中,没有忧虑没有怨言,只有他的本色依旧。
他的作品就像他的人品一般,朴素而真诚。
在他的《大帐簿》里,他细细地写尽人生旅程中的无数疑惑与悲哀,最后他仍然纯朴地希望宇宙间有一本大帐簿,事无大小轻重、来历都一一记录在案,以此解除困惑。
《学画回忆》则像放电影般重现出幼年子恺学习画画的趣事,他将那些孩童可爱真挚又逗趣的微妙心理都一一细致地加以描摹,真真切切,没有一丝人造的虚假气息。
还有《华瞻日记》里的无邪童真;《秋》里的超脱淡然,只求在死的灵光中度送生命,都表现出他的朴素而真诚的文风。
无论是生动有趣的描写,还是对生命的沉思,都渗露出他的真,他的朴,能让读者随之进行一次生命之旅,并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灵魂的洗礼。
他,就如滔滔长江流水边的一个辛勤的摆渡人,用他质朴的笔作长篙,以他的真诚纯洁,为被生活所迷的失望的旅人,撑出一片天空。
他让旅客的心由喧嚣归于平静,由消沉而重燃对彼岸阳光的希望。
丰子恺先生有一付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付善于分析的大脑,有一付善于描写现实的手。
他的所写所画,像似在不经意之中随意勾画,有些画,笔法简单到不可再减一笔的境界。
然而他所表现的,却几乎包含了社会的所有层面。
因此也可以说,对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与其说是“看”,不如说是“读”,因为画的背后,是一个真实的社会,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一个中国人,凡稍许受过教育的,都学过中国历史。
然而,我们所学到的历史,大都是以文字形式记载的历史;即便有电影、有电视,但在电影电视中人们所见到的,更多的是经过后人诠释过的,时常使人不禁对其真实性表现出怀疑。
历史给我们提供的实证性的资料毕竟太少了。
然而我们有了丰子恺漫画,有了这样一部用画表现的历史,她表现出无可怀疑的真实性,加之赏心悦目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是翁叟还是孩童,无论是智者还是文盲,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不分民族,不分国籍,不分男女,均可成为爱释手之物,她的教育意义,蕴藏在“读”画之中,其作用更是潜移默化的。
仰望着蓝天白云,我不禁自问,什么时候,我们世界才可少些欺诈,少些执着,多些自然与淡泊。
正如丰子恺先生作品中所希冀的一样。
感谢老师为我们开的这个讲座,让我们对丰子恺先生及作品有了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