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练习题

合集下载

三十六计最终题

三十六计最终题
A反间计B苦肉计C空城计
3
20、"历史上著名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用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
21、"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22、"以逸待劳: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23、"趁火打劫:
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24、"无中生有:
A树上开花B反客为主C美人计
24、"李渊采取韬晦之术,他让隋炀帝、自己的追随者都以为他纵情声色,胸无大志,但私底下,他却积极地运筹帷幄,审时度势,等到最有利的时机,成功出击。这是著名的()
A上屋抽梯B树上开花C反客为主
25、"春秋时期,越国利用西施颠覆吴国统治的故事。讲述的是关于()的计谋。
A美人计B空城计C反间计
4、三国时期,曹操被袁绍围困于白马城。曹操兵分两路攻打袁绍,最终解白马之围,使用的计谋是()。
A.空城计B.远交近攻C.声东击西
5、古人云:
“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意思就是要以少量的损失取得很大的胜利,这一计策是()
A.李代桃僵B.偷梁换柱C.隔岸观火
6、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在《三十六计》中被叫做()
17、"下列不属于“混战计”的是()
A.釜底抽薪B.金蝉脱壳C.假痴不癫
18、"抓住敌人的首领,打击敌人的精锐力量,使敌人陷入混乱,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一计策是()A.隔岸观火B.擒贼擒王C.釜底抽薪
19、"三国时,诸葛亮七擒孟获,是“三十六计”中()计策的最好例子。
A.欲擒故纵B.笑里藏刀C.擒贼擒王
20、"三国时,曹操偷袭袁绍的乌巢,烧掉袁绍军粮,使得袁绍军队军心浮动,无心恋战,最后袁绍打败。

《三十六计》试题有参考答案(教学课资)

《三十六计》试题有参考答案(教学课资)

《三十六计》阅读考级题及参考答案班级:姓名:一、判断题:1、唐太宗李世民征战高丽国时,因李世民从未见过大海而害怕过海,所以战争失败了。

(×)2、“抛砖引玉”是攻战计之一。

(√)3、郑成功使用“釜底抽薪”计策,一面假装登陆,吸引敌人注意,另一面在敌人力量薄弱的航道登陆,最终收复宝岛台湾。

(×)4、“隔岸观火”是敌战计之一。

(√)5、秦朝时,赵高“指鹿为马”用的是“无中生有”计策。

(√)6、“上树抽梯”是败战计之一。

(×)7、三国时,吴国大都督陆逊面对刘备七十万大军,选择后退以观其变,相持半年在刘备军队疲惫后,陆逊最终取得胜利。

陆逊使用的计谋是以逸待劳。

(√)8、“树上开花”是并战计之一。

(√)9、在和敌人作战中,趁着敌人出现漏洞和疏忽,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以打击敌人。

这一计策是“假途伐虢”。

(×)10、“指桑骂槐”计策主要用于旁敲侧击、威慑敌人。

(√)11、楚汉时期,刘备为占领咸阳称王,让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来迷惑项羽。

(×)12、“三十六计”就是“孙子兵法”。

(×)13、战国时,秦王与离自己远的国家交好,订立盟约,对邻国则采取进攻的策略,将其吞并。

秦国这是运用“三十六计”中的“假道伐虢”的计策,最终统一六国。

(×)14、越国被吴国吞并后,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等人,使夫差沉迷酒色,荒废朝政,最后被越国灭掉。

越王勾践使用的计策是“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

(√)15、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就是“三十六计”中的“连环计”。

(√)16、鸿门宴上,项羽本想借机谋害刘邦,刘邦用了“三十六计”中的“暗度陈仓”计逃离楚营,以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

()17、“三十六计”第一计是“抛砖引玉”。

(×)18、“草船借箭”是“三十六计”之一。

(×)19、“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走为上”。

(√)20、历史上著名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用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

转载《三十六计》试题有参考答案

转载《三十六计》试题有参考答案

三十六计》阅读考级题及参考答案因李世民从未见过大海而害怕过海, 所以战争失败了。

(X )一面假装登陆,吸引敌人注意,另一面在敌人力量薄弱(X)20、历史上着名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用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班级: 姓名:、判断题: 2、“抛砖引玉”是攻战计之一。

(V)4、“隔岸观火”是敌战计之一。

5、秦朝时,赵高“指鹿为马”用的是“无中生有”计策。

6、“上树抽梯”是败战计之一。

( X )7、三国时,吴国大都督陆逊面对刘备七十万大军,选择后退以观其变,相持半年在刘备军 队疲惫后,陆逊最终取得胜利。

陆逊使用的计谋是以逸待劳。

( V ) 8、“树上开花”是并战计之一。

( V) 9、在和敌人作战中,趁着敌人出现漏洞和疏忽,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以打击敌人。

这一计 策是“假途伐虢” 。

( X )10、“指桑骂槐”计策主要用于旁敲侧击、威慑敌人。

11、楚汉时期,刘 备 为占领咸阳称王,让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来迷惑项羽。

( X )12、“三十六计”就是“孙子兵法” 。

( X ) 13、战国时, 秦王与离自己远的国家交好, 订立盟约, 对邻国则采取进攻的策略, 将其吞并。

秦国这是运用“三十六计”中的“假道伐虢”的计策,最终统一六国。

( X ) 14、越国被吴国吞并后,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等人,使夫差沉迷酒色,荒废朝 政,最后被越国灭掉。

越王勾践使用的计策是“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 。

( V ) 15、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就是“三十六计”中的“连环计”。

( V ) 16、鸿门宴上,项羽本想借机谋害刘邦, 营, 以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

( ) 17、 “—— 六计”第一计是“抛砖引玉” 18、 草船借箭”是“三十六计”之一。

19、 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走为上” 刘邦用了“三十六计”中的“暗度陈仓”计逃离楚 X) 。

( V ) 1、唐太宗李世民征战高丽国时, 3、郑成功使用“釜底抽薪”计策, 的航道登陆,最终收复宝岛台湾。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名著阅读《三十六计》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名著阅读《三十六计》练习题及答案

《三十六计》经典国学再现反间计疑中之疑。

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我是小助手疑:疑阵:迷惑对方的布置。

比之:对比、权衡:这里指把握、控制。

自内:在我方。

不自失也:我方没有损失。

我是小翻译在疑阵中再布疑阵:利用敌方的间谍来施展我方的反间之计:是送上门的好处:我方可以保证万无一失。

考考你的智慧1.解释下面的字词。

疑:失:2.解释下列语句。

疑中之疑:3.成语“将计就计”的意思是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请说出“反间计”和“将计就计”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反间计”对我方有什么好处?弘扬传统文化反间计: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巧妙地利用敌人的间谍反过来为我所用。

在战争中:双方使用间谍是十分常见的。

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前夕:周瑜就巧用反间计杀了叛将蔡瑁、张允。

当时:曹操计划率领大军准备杀过长江:统一南北。

南方则由孙权和刘备联手:对抗曹军:但军队人数很少。

曹操的队伍都由北方骑兵组成:不善水战。

正好有两个精通水战的降将蔡瑁、张允:为曹操训练水军。

曹操把这两个人当作宝贝:优待有加。

一次:东吴主帅周瑜见对岸曹军在水中排阵:井井有条:十分在行:心中大惊:他想一定要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

曹操一贯爱才:他知道周瑜年轻有为:是个军事奇才:很想拉拢他。

曹营谋士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愿意过江劝降。

曹操当即让蒋干去说服周瑜。

周瑜见蒋干过来:就谋划了一个反间计。

他热情款待蒋干:酒席上:周瑜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了蒋干的嘴巴。

周瑜假装大醉:约蒋干同床共眠。

蒋干心中很不安:哪里能够入睡。

他偷偷下床:偷偷翻看书案上的书信:竟然看到一封蔡瑁、张允给周瑜的信: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

到了半夜: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装作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

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偷听他们谈话:隐约听见提到蔡瑁、张允二人。

于是蒋干就认定了蔡瑁、张允二人已经背叛了曹操。

蒋干连夜赶回曹营:让曹操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曹操顿时火起:杀了蔡瑁、张允。

《三十六计》测试题及答案

《三十六计》测试题及答案

阅读读试题《三十六计》满分50分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每小题2分,共20分。

1.薛仁贵用瞒天过海之计让唐太宗轻而易举跨过了大海。

()2.周瑜用围魏救赵之计,除去了曹操的两员大将。

()3.赵国名将李牧用借刀杀人之计,战胜了匈奴。

()4.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用趁火打劫之计,最终灭了吴国。

()5.东汉末年,在官渡袁绍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

()6.张巡效仿诸葛亮草船借箭,也不费力气就得到几十万支箭。

()7.韩信明修栈道,是为了吸引敌军的注意力,好暗渡陈仓。

()8.苏代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却落得自杀的下场。

()9.卫鞅率兵攻打赵国,魏国隔岸观火,所以保全了自己。

()10.程婴用自己的孩子,替换了赵家男婴,并把他培养成了文武双全的青年。

()二、选择。

每小题2分,共20分。

1.楚王()灭掉了息国。

A.顺手牵羊B.无中生有C.借刀杀人2.北魏伏兵因为()最终被破六韩拔陵打败。

A.喝酒误事B.贪生怕死C.打草惊蛇3.孙策写信让刘勋攻打上缭,而自己则趁机占领了刘勋的卢江郡,这就是()。

A.李代桃僵B.声东击西C.调虎离山4.诸葛亮对()七擒七纵,使他心服口服。

A.孟获B.孙权C.周瑜5.曹操采用()计策,收降了文丑的兵马。

A.擒贼擒王B.抛砖引玉C.欲擒故纵6.赵高和李斯用()手段,立胡亥做了皇帝。

A.偷梁换柱B.李代桃僵C.金蝉脱壳7.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永无诸侯,引起大家的不满。

A.刘备B.曹操C.孙权8.刘琦脱险是()出的计策。

A.刘备B.诸葛亮C.周瑜9.()桥头大喝,吓退曹兵。

A.刘备B.关羽C.张飞10.王允用(),借吕布之手除掉了董卓。

A.美人计B.空城计C.苦肉计三、把下列故事与计谋对号入座。

每个2分,共10分。

A.走为上计B.苦肉计C.空城计D.浑水摸鱼E.金蝉脱壳诸葛亮三尺瑶琴退雄师。

()周瑜打黄盖。

()悬羊击鼓巧撤兵。

()鸿门宴刘邦巧脱身。

()诸葛亮智取南郡。

()三年级数学海读答案一、对错错对错对对错错对二、ACCAB ABBCA三、CBEAD。

三十六计试题含答案

三十六计试题含答案

三十六计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瞒天过海”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几计?A.第一计B.第二计C.第三计D.第四计答案:A2.“笑里藏刀”属于三十六计中的哪一类?A.胜战计B.敌战计C.攻战计D.混战计答案:B3.“声东击西”的策略主要运用在什么情况下?A.对方实力强大,需要分散其注意力B.需要迅速撤退C.需要集中兵力攻击对方D.需要进行长期围困答案:A二、填空题4.“借刀杀人”是指利用______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答案:第三方5.“以逸待劳”是指在对方疲惫时,自己保持______,以逸待劳。

答案:精力充沛三、简答题6.简述“调虎离山”的策略及其应用场景。

答案:调虎离山是一种诱敌深入的策略,通过诱使敌方的主要力量离开其有利的阵地或根据地,从而在敌方力量分散或处于不利位置时,进行攻击或占领其重要据点。

7.解释“空城计”的含义及其在历史上的著名应用。

答案:空城计是一种心理战术,通过故意展示空虚的城池,使敌方怀疑有伏兵或陷阱,从而不敢轻易进攻。

历史上著名的应用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在阳平关使用空城计,成功迷惑了司马懿,使其不敢进攻。

四、论述题8.论述“反间计”的策略原理及其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的应用。

答案:反间计是一种通过散布虚假信息,使敌方内部产生猜疑和不信任,从而达到分化瓦解敌方的目的。

在现代商业竞争中,反间计可以应用于市场信息战,通过发布竞争对手的假信息,影响其合作伙伴或消费者的信心,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五、案例分析题9.阅读以下案例,分析其中运用了哪些三十六计,并给出你的评价。

案例:某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通过发布虚假的财务报告,使竞争对手误判其经营状况,从而在关键时刻减少了对该公司的打压力度,该公司趁机扩大了市场份额。

答案:该案例中运用了“瞒天过海”和“空城计”。

评价:这种策略虽然可能短期内有效,但长期来看,一旦被揭露,会对公司的信誉造成严重损害,不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六、综合应用题10.假设你是一名军事指挥官,你的部队被敌军包围,而援军尚未到达。

36计考试题及答案

36计考试题及答案

36计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瞒天过海”是36计中的哪一计?A. 第一计B. 第八计C. 第十六计D. 第三十六计答案:A2. “围魏救赵”属于36计中的哪一类?A. 胜战计B. 敌战计C. 攻战计D. 混战计答案:B3. “借刀杀人”计策中,主要利用的是什么?A. 敌人的力量B. 盟友的力量C. 自身的力量D. 中立者的力量答案:B4. “以逸待劳”计策的实施关键在于?A. 疲劳敌人B. 快速进攻C. 积极防御D. 先发制人答案:A5. “声东击西”计策的主要目的是?A. 迷惑敌人B. 直接攻击C. 撤退逃跑D. 包围敌人答案:A6. “无中生有”计策通常用于?A. 增加物资B. 增强士气C. 制造假象D. 减少损失答案:C7. “暗度陈仓”计策的实施需要?A. 公开行动B. 秘密行动C. 快速行动D. 缓慢行动答案:B8. “隔岸观火”计策适用于?A. 主动进攻B. 被动防御C. 坐山观虎斗D. 联合作战答案:C9. “笑里藏刀”计策的核心是什么?A. 真诚待人B. 表面友好C. 背后攻击D. 公开对抗答案:C10. “走为上计”计策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使用?A. 优势明显时B. 劣势明显时C. 势均力敌时D. 无关紧要时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计策属于36计中的“敌战计”?A. 打草惊蛇B. 调虎离山C. 欲擒故纵D. 反客为主答案:BCD12. 以下哪些计策属于36计中的“攻战计”?A. 假痴不癫B. 擒贼擒王C. 上屋抽梯D. 偷梁换柱答案:BCD13. 以下哪些计策属于36计中的“混战计”?A. 釜底抽薪B. 金蝉脱壳C. 关门捉贼D. 远交近攻答案:ABC14. 以下哪些计策属于36计中的“并战计”?A. 假途伐虢B. 指桑骂槐C. 偷梁换柱D. 反客为主答案:AD15. 以下哪些计策属于36计中的“败战计”?A. 美人计B. 空城计C. 反间计D. 苦肉计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借尸还魂”是36计中的第三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国学阅读《三十六计》(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国学阅读《三十六计》(附答案)

《三十六计》经典国学再现反间计疑中之疑。

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我是小助手疑:疑阵,迷惑对方的布置。

比之:对比、权衡,这里指把握、控制。

自内:在我方。

不自失也:我方没有损失。

我是小翻译在疑阵中再布疑阵,利用敌方的间谍来施展我方的反间之计,是送上门的好处,我方可以保证万无一失。

考考你的智慧1.解释下面的字词。

疑:_____ 失:—2.解释下列语句。

疑中之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成语“将计就计”的意思是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请说出“反间计”和“将计就计”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4•你觉得施展“反间计”对我方有什么好处?弘扬传统文化反间计,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巧妙地利用敌人的间谍反过来为我所用。

在战争中,双方使用间谍是十分常见的。

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前夕,周瑜就巧用反间计杀了叛将蔡瑁、张允。

当时,曹操计划率领大军准备杀过长江,统一南北。

南方则由孙权和刘备联手,对抗曹军,但军队人数很少。

曹操的队伍都由北方骑兵组成,不善水战。

正好有两个精通水战的降将蔡瑁、张允,为曹操训练水军。

曹操把这两个人当作宝贝,优待有加。

一次,东吴主帅周瑜见对岸曹军在水中排阵,井井有条,十分在行,心中大惊,他想一定要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

曹操一贯爱才,他知道周瑜年轻有为,是个军事奇才,很想拉拢他。

曹营谋士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愿意过江劝降。

曹操当即让蒋干去说服周瑜。

周瑜见蒋干过来,就谋划了一个反间计。

他热情款待蒋干,酒席上,周瑜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了蒋干的嘴巴。

周瑜假装大醉,约蒋干同床共眠。

蒋干心中很不安,哪里能够入睡。

他偷偷下床,偷偷翻看书案上的书信,竟然看到一封蔡瑁、张允给周瑜的信,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

到了半夜,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装作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

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偷听他们谈话,隐约听见提到蔡瑁、张允二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
一、判断题:1、唐太宗李世民征战高丽国时,因李世民从未见过大海而害怕过海,所以战争失败了。

(×)
2、“抛砖引玉”是攻战计之一。

(√)
3、郑成功使用“釜底抽薪”计策,一面假装登陆,吸引敌人注意,另一面在敌人力量薄弱的航道登陆,最终收复宝岛台湾。

(×)
4、“隔岸观火”是敌战计之一。

(√)
5、秦朝时,赵高“指鹿为马”用的是“无中生有”计策。

(√)
6、“上树抽梯”是败战计之一。

(×)
7、三国时,吴国大都督陆逊面对刘备七十万大军,选择后退以观其变,相持半年在刘备军队疲惫后,陆逊最终取得胜利。

陆逊使用的计谋是以逸待劳。

(√
8、“树上开花”是并战计之一。

(√)
9、在和敌人作战中,趁着敌人出现漏洞和疏忽,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以打击敌人。

这一计策是“假途伐虢”。

(×
10、“指桑骂槐”计策主要用于旁敲侧击、威慑敌人。

(√)
11、楚汉时期,刘备为占领咸阳称王,让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来迷惑项羽。

(×)
12、“三十六计”就是“孙子兵法”。

(×)
13、战国时,秦王与离自己远的国家交好,订立盟约,对邻国则采取进攻的策略,将其吞并。

秦国这是运用“三十六计”中的“假道伐虢”的计策,最终统一六国。

(×)
14、越国被吴国吞并后,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等人,使夫差沉迷酒色,荒废朝政,最后被越国灭掉。

越王勾践使用的计策是“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

(√)
15、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就是“三十六计”中的“连环计”。

(√)
16、鸿门宴上,项羽本想借机谋害刘邦,刘邦用了“三十六计”中的“暗度陈仓”计逃离楚营,以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

()
17、“三十六计”第一计是“抛砖引玉”。

(×)
18、“草船借箭”是“三十六计”之一。

(×)
19、“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走为上”。

(√)
20、历史上著名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用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

(√)
21、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
22、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
23、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
24、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
25、《打草惊蛇》:西晋前秦帝国,皇弟符坚推翻了哥哥符生,即位为帝,命谋略家王猛放手改革,打击不法。

此一“打草”之举,使得王室集团惴惴不安,终于全面举兵反叛。

符坚在周全的部署之下,予以各个击破??(√)
26、《借尸还魂》:西晋末,从小在汉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匈奴冒顿单于之后刘渊,乘“八王之乱”而崛起,取“晋”室而代之。

他在谋士的策略安排下,利用“人心思汉”的心理因素,伪托刘邦之后,建立起“大汉国”来,加速推动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
27、《擒贼擒王》:唐初,为了彻底解决长期的边患突厥,李靖定策设计,生擒突厥首领颉利可汗,让突厥群龙无首,各自溃散。

计成后,再用怀柔政策将颉利君臣留在京城,并安置降众,实现长久的“擒贼擒王”。

(√)
28、《釜底抽薪》: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作乱。

军事谋略家李塑临危受命,对敌将一个一个招降,并且大胆任用。

顽敌之强大阵容如同釜底被抽去薪柴一般,形势为之逆转。

(√)29、《假道伐虢》:春秋时期,晋国的策略家荀息,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

他利用虞公贪
婪的心理弱点,赠送以玉璧、良马与美女,使虞公完全解除武装。

但晋国班师回国途中,又顺手牵羊地灭了虞国。

(√)
30、《偷梁换柱》:秦始皇死后,赵高矫旨赐死了太子扶苏与将军蒙恬,更立胡亥为帝,杀尽秦始皇的子孙,斗垮李斯,一步一步完成他的“乱秦亡秦”计划。

(√)
二、选择题:
1、战国时,孙膑围困()国来解救赵国之困,这一国家是(B)A.秦国B.魏国C.齐国
2、三国时,刘备怕曹操收降吕布来增强实力,于是用(A )计使得曹操怀疑吕布,最后处死吕布。

A.借刀杀人B.美人计C.连环计
3、“淝水之战”中,东晋用(B )计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大军。

B.趁火打劫
4、曹操被袁绍围困于白马城。

最终解白马之围,使用的计谋是(C )。

C.声东击西
5、古人云:“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

”意思就是要以少量的损失取得很大的胜利,这一计策是(C)C.隔岸观火
6、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在《三十六计》中被叫做(C )C.笑里藏刀
7、历史上常有这种情况,在改朝换代的时候,都喜欢推出亡国之君的后代,打着他们的旗号号召天下,比如刘备自称“刘皇叔”,这一计谋叫做(B )B.借尸还魂
8、三国时,蜀国诸葛亮病死军中,临终前让姜维做出他并未死的假象,使得司马懿不敢进攻,最后蜀军成功撤退。

诸葛亮用的计策是(C )A.偷梁换柱B.浑水摸鱼C.金蝉脱壳9、战国时,秦赵交战,秦国大将白起将赵国军队引入自己的埋伏圈,将其全部击败。

这一计策是(B )A.釜底抽薪B.关门捉贼C.反客为主
10、赤壁之战时,周瑜用假书信骗曹操,使曹操误会并处决精通水战的大将蔡瑁、张允。

周瑜用的这一计是(A )A.反间计B.隔岸观火C.浑水摸鱼
11、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假装被雷声吓得掉了筷子,曹操见状以为刘备胆小怕事,从而放松了警惕。

刘备用的计策是(A )A.假痴不癫B.金蝉蜕壳C.苦肉计12“三十六计”中,与“偷天换日”、“偷龙换凤”、“调包计”等相同意思的计策是(B )A.借刀杀人B.偷梁换柱C.反客为主
13、东汉末年,孙权攻占卢江郡时,用计将保卫卢江郡的敌人骗到别的地方,再攻打卢江郡,轻而易举取得胜利。

这一计策是(A)A.调虎离山B.关门捉贼C.瞒天过海
14、下列属于“敌战计”的是(A )
A.顺手牵羊B.擒贼擒王C.上屋抽梯
15、赤壁之战中,周瑜打黄盖,用(C)计骗得曹操十万兵马一败涂地。

C.苦肉计
16、三国时,司马懿带十几万魏兵攻打蜀国,处于劣势的诸葛亮却打开城门,悠闲地弹琴,司马懿因此不敢进攻。

诸葛亮使用的计策是“三十六计”中的(C )C.空城计
17、下列不属于“混战计”的是(C )A.釜底抽薪B.金蝉脱壳C.假痴不癫
18、抓住敌人的首领,打击敌人的精锐力量,使敌人陷入混乱,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一计策是(B)A.隔岸观火B.擒贼擒王C.釜底抽薪
19、三国时,诸葛亮七擒孟获,是“三十六计”中(A )计策的最好例子。

A.欲擒故纵
20、三国时,曹操偷袭袁绍的乌巢,烧掉袁绍军粮,使得袁绍军队军心浮动,无心恋战,最后袁绍打败。

曹操运用的计谋是()A.隔岸观火B.趁火打劫C.釜底抽薪
21、汉武帝时,太监苏文利用“十四月怀胎”的谎言,以及武帝的猜疑心理,暗中筹划夺嫡大计。

他(A ),以埋蛊为手段,陷害仁厚的太子刘据。

而曾经自诩英明的武帝,在这场残酷的斗智游戏中彻底失败,在“思子宫”里孤独地度过晚年。

A无中生有
22、赵构在前往金邦当人质的路上,一个臣子提醒他,要乘机观望,勿去送死。

赵构观望不前,终于等到了宋徽宗、钦宗被金人掠去,而捡到了皇位。

此经典案例运用了(A )策略。

A反客为主B败战计C美人计
23、明朝在经历了“廷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等三大宫廷奇案之后,由十万名太监组成的宫廷势力,他们借傀儡皇帝这棵树,来开自己的花。

这就是(A)A树上开花24、李渊采取韬晦之术,他让隋炀帝、自己的追随者都以为他纵情声色,胸无大志,但私底下,他却积极地运筹帷幄,审时度势,等到最有利的时机,成功出击。

这是著名的(A )A上屋抽梯B 树上开花C 反客为主
25、春秋时期,越国利用西施颠覆吴国统治的故事。

讲述的是关于(A)的计谋。

A美人计
26、大纵横家苏秦为了报答燕昭王的知遇之恩,共同演出一( A):由燕国为苏秦公开制造罪名,予以逮捕下狱,苏秦趁机亡命至齐,暗中实施“强燕弱齐”大计。

A苦肉计
27、春秋时代,晋献公宠信骊姬,逼死太子申生,众公子相继出亡。

公子重耳( A)走了十九年,终于获得秦穆公的帮助,兵不血刃地回国登位,成为“晋文公”。

A走为上
28、原指桃、李共患难。

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受过。

(A )A李代桃僵
29、比喻不费劲,乘便得到的。

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A )A顺手牵羊
30、在宋、金长期对峙中,金人采取“用敌制敌”策略,扶立刘豫为皇帝,来治理占领区。

岳飞为了颠覆刘豫政权,巧施(A ),并利用金兀术仇视刘豫的心理,废黜了刘豫。

最后,金兀术又利用宋高宗对岳飞既爱又恨的矛盾情结,与秦桧联手,导演了另一出反间计。

A 反间计
B 苦肉计C空城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