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第六卷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点6-8章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2.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品质健全(4)人格稳定协调(5)自我意识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3.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4.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5.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体不适应。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6.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1.心理辅导的目标:第一是学会调试(基本目标)第二是寻求发展(高级目标)2.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教育的途径有:(1)开设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里辅导教育(5)开展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或咨询(6)开展小组辅导(7)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3.心理辅导的内容: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生涯辅导4.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一)强化法强化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是应用强化手段增进某些适应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方法,这是中小学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二)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的创立者是南非的精神病学家沃尔普,主要用于当事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
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核心讲义(教育学)-第6章~第9章【圣才出品】

第6章中学课程考点1 课程概述1.课程的一般概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通常所说的课程是广义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1)课程是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3)课程兼有计划、途径、标准的含义,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设置的程序和课时分配,以及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2.课程的分类(1)根据课程内容,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①学科课程a.定义: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它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取内容,形成不同的学科,并从课程体系出发,整体安排其顺序、授课时数和期限。
b.基本特点:分科设置,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来进行,重视学科内容的内在联系,并且重视教师系统的讲授。
c.优点:第一,它重视每一学科的逻辑组织,使相同或相近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得到整合,形成逐步递进的内容,有利于知识的传递;第二,它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的特点,便于教师教学,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不足:它较少考虑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每一门学科看成是独立的、与其他学科不相干的个体,从而导致课程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相脱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兴趣的培养及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
②活动课程a.定义: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生活课程,或学生中心课程。
与学科课程不同,活动课程强调要以儿童活动为中心,从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组成课程。
b.优点第一,充分照顾学生的个别兴趣、爱好和需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二,视野开阔,内容丰富,形式具有多样性;第三,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在综合能力及个性的塑造上也产生了促进作用。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单选题(共30题)1、西汉时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A.相对独立性B.继承性C.历史性D.永恒性【答案】 C2、教学原则是依据()制定的。
A.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B.教育部颁布的文件C.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D.教学目的【答案】 C3、《爱弥儿》的著者是()A.康德B.裴斯泰洛齐C.卢梭D.洛克【答案】 C4、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
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称为A.指导性教学B.情景教学C.非指导性教学D.程序教学【答案】 C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揭示了()是学生道德行为形成的重要途径。
A.有效的说服?B.树立良好的榜样?C.利用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答案】 B6、一个教师想到班级中的一个好学生,总是想起他(她)的优点,而很难想到他(她)的缺点,这是人际关系中的()。
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印象D.投射效应【答案】 B7、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 )。
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方针D.教育策略【答案】 C8、中学生晓阳总认为他是—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让他非常苦恼,希望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如果对晓阳进行心理辅导,最可行的办法是()A.放松训练法B.系统脱敏法C.理性情绪法D.代币强化法【答案】 C9、教学的根本目的是()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B.提高学校教育质量C.促进生产力发展D.提高升学率【答案】 A10、(2020年真题)我国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A.生产力发展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人口【答案】 A11、上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
“我到底是谁我将来做什么呢”这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试卷(686)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30分,每题5分)1. 练习中的高原现象是由于练习方法不当而导致的。
()答案:错误解析:高原现象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或技能的产生过程中,由于身体或心理的疲惫而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
高原期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①练习时间练习过长导致兴趣降低、身体疲劳;②练习方法不妥当,没有适宜某种技能的练习。
为克服高原现象,既要合理安排练习等待时间,同时还要原有注意改变原有的练习方法,代之以新的活动方式或方法。
2.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
()答案:正确解析:教师职业思想素质,是指有教师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自我指为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过程和行为。
其内驱力来源于教师内在的道德需要,是由教师内在道德需要所启动的自主、自为、自觉的行为。
3. 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知识之后,再学习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知识,这种学习是上位学习。
()答案:错误解析: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沃苏什卡概括程度或包容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论述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上新命题的意义。
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这一概括性高的知识之后,再学习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这一概括性低的知识,这种学习是花萼学习。
而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4. “双基”是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中学教育基础题库试题69道含答案

中学教育基础题库试题69道含答案第一题:语文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早在周朝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高车(古代交通工具)的使用。
这种高车是由四根木杆构成的。
高车一般由一对杆和横梁组成,车身两侧有轱辘用以支撑车型。
按照史书记载,高车大约诞生于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末期,高车在我国的贵族社会已经开始得到广泛使用。
高车的出现,使得古代贵族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交通和行军,大大提高了古人的出行效率。
问题1:高车是古代一种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答案1:高车是由四根木杆构成的,一般由一对杆和横梁组成,车身两侧有轱辘。
第二题:数学已知△ABC中,∠B=90°,BC=6,AC=8。
问题2:求三角形△ABC的斜边AB长度。
答案2: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的长度为10。
第三题:英语选择正确的单词填入句子中。
I usually go to work___bus.A. withB. onC. byD. in答案3:C. by第四题:物理现有一个电阻器,阻值为5 Ω ,通过该电阻器的电流为 2 A 。
问题4:求通过电阻器产生的电压值。
答案4: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压值为 10 V 。
第五题:化学以下哪个是一种化学反应?A. 吹灭蜡烛B. 打开电视C. 水沸腾D. 撕纸答案5:A. 吹灭蜡烛第六题:生物下图是细胞质的示意图,请根据图中标注,回答问题。
问题6:标示为A的结构是什么?答案6:标示为A的结构是线粒体。
......(文章继续,共有69道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