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漳州市2020-2021年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

漳州市2020-2021年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

漳州市2020-2021年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6分)1. (2分)下列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炽热(zhì)粗犷(kuàng)歼灭(jiān)相形见绌(chù)B . 熨帖(yù)埋怨(mán)谙熟(ān)面面相觑(qù)C . 禅让(shàn)粗糙(zào)胚胎(pī)恪守不渝(kè)D . 船坞(wù)佣金(yòng)力能扛鼎(káng)钟磬齐鸣(qìng)2. (4分) (2020高二上·宁波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明清世俗文学的审美效果显然与传统的诗词歌赋,有了性质上的重大差异:艺术形式的美感逊色于生活内容的欣赏,高雅的趣味让路于世俗的真实。

这条文艺河谷发展到明中叶,便由涓涓细流汇为五湖四海:由口头的说唱发展为正式的书面语言。

【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初二刻拍案惊奇》标志着这种市民文学所达到的繁荣顶点,对近代影响甚巨。

_它们的选本《今古奇观》便流传三百余年而历久不衰。

【丙】正如这个选本的序言所说,这些作品确乎是:“极摩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对当时商业繁荣给封建秩序带来的侵蚀中的社会作了多方面的,广泛描绘。

多种多样的人物、故事、情节都被揭示展览出来,尽管它们像汉代.浮雕似的那样薄而浅,然而它所呈现给人们的,却已不是粗线条勾勒的神人同一、叫人膜拜的古典世界,而是有现实人情味的世俗日常生活了。

对人情世俗的津津玩味,对荣华富贵的钦美渴望,对公案(情节复杂的疑难案件)、神怪的广泛兴趣……尽管这里充满了小市民种种庸俗、低级和浅薄无聊,尽管这远不及上层文人士大夫艺术趣味那么高级、纯粹和优雅,但它们倒是有生命活力的新生意识,是对长期封建王,国和儒学正统的侵袭破坏。

2020届漳州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漳州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漳州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有时也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

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

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所传达的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余味。

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为什么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如果以词跟诗歌相比,特别是与五言古诗相比,二者之间便有很大的不同。

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的长篇五言古诗,所叙述的内容这样博大、这样质朴,像这种风格和意境,在词中是没法传达的,因为词在性质上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辞,它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另外,在形式上的字句和音律方面,诗一般流行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字数是整齐的,押韵的形式都是隔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形式固定;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整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也不尽相同。

就诗的停顿而言,一般来说,五言诗常是二三或是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像杜甫诗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可是在词里,不仅词句的字数是长短不整齐的,而且在停顿节奏方面也有很多不整齐的变化,就算是五字或七字一句的,其停顿也有时不同于五言或七言诗的停顿。

即如五言的句子会有一四的停顿或三二的停顿,七言的句子会有三四的或三二二的停顿,如周邦彦词句“嗟——情人断绝”和“似——风散雨收”。

福建漳州市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

福建漳州市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

福建漳州市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人教版高三总复习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20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优秀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从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优秀传统文化是经历了长期的继承,并且仍然保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在我们今天,依旧存在。

这也就说明,没有文化的继承也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更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经过长期发展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指引。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拥有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等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福建省漳州市2022_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漳州市2022_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在作品的策划阶段,主创团队便应思考其中蕴含的主旨表达与精神内核,要注重观众视角,寻找具有不同成长背景和人生经历的观众趣味的“最大公约数”。影视作品是面向大众的艺术,这种创作方法论,为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打破文化壁垒提供了天然的基础与优势。《山海情》从个体成长经历入手,展现“闽宁模式”的发展,贴近“平民视角、国家叙事、国际表达”的创作需求。创造者抓住“展现西海固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创造历程,激发不同时空下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的精神内核。这是身处不同地区、发展阶段人们的共同追求,是为人性驱动的普遍需求,是人类共通的“主旋律”。在此剧中出现的不同角色,不论是基层干部、科技工作者还是辛勤劳作的村民,都具有质补、真实的人物面貌,使此剧有广度、深度和温度,令其他文化环境中的观众容易产生亲切感,从而形成良好的对话关系。
我们发现,国产剧在国际市场的传播正在走向多元化。以古装剧作为对外传播突破口的时代已去,古装剧仍有广阔海外市场,但海外观众已摆脱将其视为“文化奇观”的初级阶段,进入与剧中人物产生共鸣,并对消费精品内容有更多需求的阶段。去年播出的《山海情》、今年的《开端》等类型多元的作品,同样在对外传播中取得佳绩。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近来在海外口碑良好的作品本身,分析为何《山海情》这类扶贫题材“主旋律”剧集能在外国观众中引发共鸣,为何《开端》在故事设定的新奇性上贴近国际流行剧集,其保留的中国印记也能被海外观众接纳,是我们总结这些作品对外传播经验的价值所在。
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10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0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也许令青年读者们觉得▲,然而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而不妨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去挑战。

在思想的碰撞中才能真正对作品的深刻意蕴心领神会。

A.鞭长莫及顶礼膜拜置疑B.鞭长莫及毕恭毕敬质疑C.望尘莫及顶礼膜拜质疑D.望尘莫及毕恭毕敬置疑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李商隐身上有一种“晚唐”气象。

▲入世不得,出世也不得,所以他常在宗教世界里寻找心灵的解脱。

①“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是他怀才不遇的感慨。

②既对政治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又流露出愤慨与失望。

③“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是他自嘲的哀叹。

④只能苦苦奋斗,争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⑤自称是帝胄之后,但早已家道败落。

A.②⑤④③①B.③①②⑤④C.⑤③②④①D.⑤④②①③3.下列诗句与其所关联的古代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侯朱决计全危赵,毛薛谋归保大梁。

得士信知明效速,去留果是国存亡。

②胡风似剑锼人骨,汉月如钩钓胃肠。

魂梦不知身在路,夜来犹自到昭阳。

③凭栏无限旧江山,叹息东流水不还。

小令能传家国恨,不教词境囿花间。

④休将俗俚薄屯田,能写悲秋兴象妍。

不减唐人高处在,潇潇暮雨洒江天。

A.①信陵君②王昭君③李煜④柳永B.①孟尝君②蔡文姬③陆游④柳永C.①信陵君②蔡文姬③李煜④辛弃疾D.①孟尝君②王昭君③陆游④辛弃疾4.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A.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B.送到江头惆怅尽,归时重上去时船。

C.田翁烂醉身如舞,两个儿童策上船。

D.蓑笠双童傍酒船,湖山相引到房前。

二、文言文阅读(20分)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千万)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囤积)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养育)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停留)B.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恩惠)疆埸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忧患)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怠慢)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迎合)C.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许配,允嫁)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一跃而上)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期许)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聘问)D.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取胜)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分条陈述)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登上)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废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福建省漳州市普通中学高三语文质量检测卷

福建省漳州市普通中学高三语文质量检测卷

福建省漳州市普通中学高三语文质量检测卷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2 题。

霍金自述:我的公众科学观①如何利用兴趣向公众提供必须的科学知识,使之在诸如酸雨、温室效应、核武器和遗传工程方面作出真知灼见的决定?很清楚,根本的问题是中学基础教育。

可惜中学的科学教育既枯燥又乏味。

孩子们依赖死记硬背蒙混过关,根本不知道科学和他们周围世界有何相关。

此外,通常需要方程才能学会科学。

尽管方程是描述数学思想的简明而精确的方法和手段,大部分人却对之敬而远之。

当我最近写一部通俗著作(即《时间简史》——编者注)时,有人提出忠告说,每放进一个方程都会使销售量减半。

我引进了一个方程,即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mc2。

也许没有这个方程的话,我能多卖出一倍数量的书。

②人们在学校中学的科学可以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但是现在科学进步的节奏如此之迅速,在人们离开中学或大学之后总有新的进展。

我在中学时从未学过分子生物学或晶体管,而遗传工程和计算机却是最有可能改变我们将来生活方式的两种发展。

有关科学的通俗著作和杂志文章可以帮助我们知悉新发展,但是哪怕是最成功的通俗著作也只被人口中的一小部分所阅读。

只有电视才能触及真正广大的观众。

电视中有一些非常好的科学节目,但是还有些人把科学奇迹简单地描述成魔术,而没有进行解释或者指出它们如何和科学观念的框架相一致。

科学节目的电视制作者应当意识到,他们不仅有娱乐公众的义务,而且有教育公众的责任。

③在最近的将来,什么是公众在和科学相关的问题上应做的决定呢?迄今为止最紧急的应是有关核武器的决定。

其他的全球问题,诸如食物供给或者温室效应则是相对迟缓的,核战争意味着地球的全人类在几天内被消灭。

冷战结束带来的东西方紧张关系的缓解表明,核战争的恐惧已从公众意识中退出。

但是只要还存在把全球人口消灭许多遍的武器,这种危险就仍然在那里。

④如果我们避免了核战争,仍然存在把我们消灭的其他危险。

福建漳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福建漳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漳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故不积跬步,。

(苟子《劝学》)(2)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3)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4) ,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5)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6)录毕,走送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谕纪泽纪鸿曾国藩字谕纪泽、纪鸿①儿:目下值局势万紧之际,四面梗塞,接济已断,加此一挫,军心尤大震动。

所盼望者,左军能破.景德镇、乐平之贼,鲍军能从湖口迅速来援,事或略有转机,否则不堪设想矣。

余自从军以来,即怀见危授命之志。

丁、戊年在家抱病,常恐溘逝牖下,渝我初志,失信于世。

起复④再出,意尤坚定,此次若遂不测,毫无牵恋。

自念贫窭无知,官至一品,寿逾五十,薄有浮名,兼秉.兵权,忝窃万分,夫复何憾!惟古文与诗,二者用力颇深,探索颇苦,而未能介然用之,独辟康庄。

古文尤确有依据,若遽先朝露,则寸心所得,遂成广陵之散@。

作字用功最浅,而近年亦略有入处。

三者一无所成,不无耿耿。

至行军本非余所长,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金太直。

岂能办此滔天之贼?即前此屡有克捷,已为侥幸,出于非望矣。

尔等长大之后,切不可涉历兵间,此事难于见功,易于遣孽,尤易于贻万世口实。

余久处行.间,日日如坐针毡,所差不负吾心,不负所学者,未尝须臾忘爱民之意耳。

近来阅历愈多,深谙督师之苦。

尔曹惟当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

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

八者曰: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吾父竹亭公之教人,则专重孝字。

其少壮敬亲,暮年爱亲,出于至诚。

2020-2021学年漳州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漳州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漳州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

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

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

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漩涡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作一体看待的。

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

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

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

正面人物就是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

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

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文人思维的固定性一时无法改变。

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缺陷: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嫉妒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

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同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被冤枉的故事,所以主人公自然是社会的底层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

她们力量微薄,信任所谓的王法,寄希望于皇家任用的所谓清官,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

这部悲剧既揭示了剧中主人公受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也颂扬了她们的坚毅反抗精神。

而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则必须是贵族。

这是由他所处时代的局限和受到古希腊古罗马悲剧传统的影响所造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密★启用前漳州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卷语文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中有较多宴饮诗,如《鹿鸣》《常棣》《南有嘉鱼》等,描写周代君臣、宗族、亲朋间的宴饮酬酢。

《诗经》写这些彻夜不息的欢宴,尽述肴馔之阜和礼乐之美,如“君子有酒,旨且多"“鼓瑟吹笙"“吹笙鼓簧"等。

飨宴,不纯粹是贵族的享乐,还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要求。

而在诸多宴饮诗中,《類弁》犹如一支欢宴哀歌,写出了忧生之嗟。

峨冠博带、佳肴美酒、并坐鼓瑟,周代贵族之宴,大抵这般开场。

幽王久不与诸公飨宴,诸公不得见幽王,于是心忧“其将危亡",自身将无所依怙。

诗中以“莺与女萝"比兴,以''未见"与“既见"两者心情的巨大反差与起伏来铺陈展开,写出这群与宴贵族的“忧心奕奕"“忧心悯炳"奕奕"是盛大,而"悯悯"则是“满怀忧愁的样子",足见忧惧之甚,以至于复见幽王,便“庶几说烽"了。

这是一篇较为独特的宴饮诗,这个与兄弟甥舅欢聚的宴会,本该和乐且湛,但除了开场"尔酒"“尔肴"的渲染,全诗却被一种愁悴忧惧之情笼罩。

这种悬覆其上的忧惧,在《红楼梦》中一次贾政的生辰上也有所体现。

当日是贾政生辰,宁荣二府人丁都齐集庆贺,热闹非常,忽有门吏报“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唬的贾赦贾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面对一个来自皇宫的不确定的信息,又是"唬",又是''惶惶不定",贾府这个显赫家族何以忧惧至如此?《顛弁》中这群攀附王权的贵族,有着和贾家相类似的心理,他们同样自感命运朝不保夕、岌岌可危,于是 "乐酒今夕",终夜自娱。

本诗卒章中以“霰”作喻,即急危将临之象,这就给全诗定了一个总基调。

是哀老之将至,还是叹政权之将亡,或许两者皆可释读。

细读全诗,其实整篇《嬢弁》,不一定要落实于“刺幽王",此诗放在幽王时代的大背景下,大抵可视作时代之症•候,将衰之先兆。

品咂诗句,全诗并非“抒愤"“讽谕"之口吻,也不全然是一首沉湎于享乐生活的宴饮作乐之歌,而是哀叹生命无常、盛筵难再,在欢情乐景中写出一种悲调来。

见霰落而知大雪之将至,在这百般作乐的欢宴空气中,这位与宴的贵族公子领会到了一种真实的幻灭感。

这是一种时代的空虚之症,如同菲茨杰拉德在其《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将宴会上的男男女女视作一群''飞蛾",盲目、寄生、纵情狂欢又醉生梦死。

这种幻灭感,大概也只有拥有一双''冷眼"者才能觑见,就像《红楼梦》中贾妃省亲过后,“独有宝玉见那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而《城弁》中的这种忧生之叹,不仅仅来自于对人生无常的感喟,更出于其对所处时代的感知。

诗人瞻顾日常生活之细微,并预感这个时代即将到来的变化与转折,从而发出“无几相见"的喟叹,这是欢宴之哀歌,也是那个即将礼崩乐坏的时代的注脚。

(摘编自叶百安《诗经〈姨弁〉,欢宴中的忧生之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中有较多的宴饮诗,描绘了周代君臣、宗族、亲朋间宴饮酬酢的情景。

B.《姨弁》既写未见之忧,又写既见之喜,两种心情循环往复,在反差中起伏。

C.贾府生辰宴被来自皇宫的不确定的消息冲击后,乐酒今夕的景象随之消失殆尽。

D.宴会上的男女如“飞蛾”扑火,只有捧卷旁观者才能觑见并发出这忧生之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行文逻辑是逐层深入,卒章显志。

B.文章第二段引用诗句对《嬪弁》的脉络进行梳理,为下文具体分析做准备。

C.文章阐述纵横揮阖,既对《诗经》各篇章横向解读,也对中外名篇纵向联系。

D.文章末段点明题旨,在重申忧生之叹观点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其时代特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代宴饮既有贵族享乐的成分,也有礼乐文化的呈现,如宴饮开场时的“峨冠博带”“并坐鼓瑟”就体现了礼乐之美。

B.周幽王与兄弟甥舅欢聚,其乐融融的表象之下,深藏着忧心忡忡的恐惧,主要源于对生命无常、盛筵难再的预感。

C.《頰弁》不一定是为了劝谏君王而作,但最后以“霰”设喻为诗作奠定了悲调,基本上可视为周朝大厦将倾之征兆。

D.《斌弁》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冷眼觉察到真实的幻灭感,这种感喟与元妃省亲后宝玉的观感如出一辙。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当下,移动视频平台等迅猛发展,综艺节目受到很大挑战。

一些节目在转型中注重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不断挖掘能与当下受众产生广泛共鸣的现实话题,节目“合家欢"的属性越来越突出,以现实感获取观众共鸣,以正能量赢得关注。

纵观近年来在创新表达中有突破、赢得大众认可和喜爱的影视作品,无不从普通百姓故事中提炼真情实感,从火热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养分。

这为当下综艺节目的创新带来启示。

从过去的看重流量,到现在的关注正能量,综艺节目在迭代转型中更加明确了自身的精神内核、肩负起媒体的责任与使命。

在传递正能量又兼顾节目观赏性方面,综艺节目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节目编创者和播出平台需要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一座最丰富的宝藏,有永不枯竭的灵感和素材。

只有走进我们时代火热的生活现场,综艺节目才能不断丰富自身形态、提升节目内涵,只有读懂广大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综艺节目才能赢得广泛共鸣、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摘编自《综艺节目不再唯流量》,《人民日报>2019年7月18日)材料二现在逐渐产生的互联网综艺节目,脱胎于传统电视综艺节目,依托于互联网进行传播,是一种新兴的综艺形式。

国内综艺产业整体呈现稳步发展态势。

综艺节目的市场规模相对于电影或电视剧正在持续增长。

在政策层面,近年来政府对综艺节目的内容题材的把控已经从''限制"转向''引导2015—2020年网络综艺市场规模口市场规模(成)-0-同比增长(%)(摘编自<2019-2025年中国综艺节目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国产业信息网”)材料三央视原创综艺节目《故事里的中国》以思想性、艺术性、人民性为标尺,对新中国的文艺经典再一次梳理,对文艺经典中的英雄们再一次礼赞。

节目灵感的起点:故事。

70年来,一代代文艺工作者留下了现实主义经典作品。

《故事里的中国》所做的,是承上启下:以全新的影视、戏剧、访谈组合模式,致敬经典,也用富于时代性的价值理念与方式重读那些经典故事。

不少经典在近年都有影视翻拍,年轻一代多少有所耳闻,“但他们对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认知深浅不一,而这也正是《故事里的中国》的必要所在要让年轻人参与中国经典的讲述,让他们理解这些作品不是虚无缥缈的创作,而是生长于波澜壮阔的时代土壤,源自于有血有肉的真实奋斗历史。

节目播出后,无数年轻网友用弹幕、短视频等融媒体时代的生动方式,参与中国精神的弘扬。

这档综艺节目成功地让网络的''流量"注入了向上向善的涌动力。

一条与“白毛女"郭兰英相关的抖音播放量超3 000万,仅点赞就超过180万;“江姐托孤信曝光"相关话题,24小时内阅读量1亿;路遥的《人生》一书,在“双十一"当天售出千册。

节目在保证思想性准确的前提下,注重表演的细节、形式的精致。

演员心中对国家和经典心怀敬意,并且用扎实的表演功力去诠释,这样才能传递出经典作品的价值观,通过明星的传播力去感染观众。

有评论家认为,《故事里的中国》善用"流量"的感染力,不仅讲好了中国故事,阐释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更用综合的电视手法将之诠释得生动可感、触及人心。

(摘编自《央视这档综艺“爆”啦!看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带动向上“流量"》,《文汇报》2019年11月26日)4.下列不属于文中综艺节目“不再唯流量”的表现的一项是(3分)()A.综艺节目不唯取悦观众,更加关注正能量。

B.综艺节目市场规模相对于电影或电视剧正在持续增长。

C.综艺节目注入向善的涌动力,来致敬经典。

D.综艺节目善用“流量”的感染力诠释中国故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综艺节目的成功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视作品的启示,能够突出正能量,在艺术创新中获得突破、赢得大众的认可。

B.网络综艺市场的规模节节攀升,而其同比增长率除了2016-2017年下行幅度较大外持续放缓,显示国内综艺产业整体稳步发展。

C.《故事里的中国》在对经典故事的传承中,用富于时代性的价值理念和方式加以重读,让无数年轻网友受到感染,并参与互动。

D.央视综艺借助明星传播力、经典魅力及艺术创新,带动了相关作品的抖音播放点赞量、话题阅读量及名著销量等向上“流量”。

6.请结合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综艺节目不唯“流量”却能带动“流量”的原因。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六指杨王荀画家启凡与妻子走出武陵源景区的时候,已是华灯初上。

吃过晚饭,回到网上预订的农家乐酒店,意犹未尽的启凡情不自禁地吟起了李白"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的诗句。

启凡这次来张家界旅游,有两个目的:一是想领略张家界集秀、幽、野、险于一体的自然风光,丰富创作素材;二是想走访画坛怪才六指杨。

听说六指杨绘画不用毛笔,六个手指尖蘸着颜料就画得风生水起。

启凡正在专心致志地欣赏着旅游照片,窗外突然传来了吵闹声,而且声音愈来愈高。

“你说,你的小孩把我的画弄坏了,怎么办?"“老板,小孩不懂事,她不是有意的。

"“那你说怎么办..... "启凡实在坐不住了,蹬上拖鞋,走出房间,来到一楼大厅。

原来,老板刚画好一幅山水,还没有落款,展放在大厅的地板上,被一个游客的小女儿踩得模糊不堪。

当时,那个游客刚登记好房间,坐在沙发上休息。

也许是小女孩对这幅画感到好奇,就在那位游客把她放到地上时,她就直接跑过去,兴奋地在画上走来走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