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校本课程简介

合集下载

2024版虚拟机器人校本课程第一课《萝卜圈虚拟机器人》

2024版虚拟机器人校本课程第一课《萝卜圈虚拟机器人》
运行仿真
点击工具栏中的“运行”按钮,启动 虚拟机器人的仿真。
18
编程环境与代码编写
编程环境介绍
萝卜圈虚拟机器人软件提供图形化编程环境;
编程环境中包含各种功能模块,可通过拖拽的方式进行编程;
2024/1/26
19
编程环境与代码编写
• 编程环境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如Python、C 等。
2024/1/26
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经验分享
学生们分享了在学习和制作过程 中的经验和心得,包括遇到的问 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对自己学习
和成长的帮助。
2024/1/26
33
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1 2
技术发展趋势 探讨了虚拟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更 加逼真的模拟效果、更强大的智能算法、更广泛 的应用领域等。
教育应用前景 分析了虚拟机器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如辅 助教师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组件库
提供各种可用于搭建虚拟机器人的组件。
2024/1/26
16
界面功能与操作指南
选择组件
在组件库中选择需要的组件,拖拽至 仿真区域;
搭建机器人
在仿真区域中,使用选择的组件搭建虚 拟机器人;
2024/1/26
17
界面功能与操作指南
2024/1/26
调整参数
根据需要,调整机器人的各项参数, 如速度、角度等;
和数据结构进行程序设计。
2024/1/26
编程练习
通过大量的编程练习,熟练掌握编 程语言、语法规则和程序设计方法, 提高编程能力。
调试与优化
学会使用调试工具进行程序调试, 掌握基本的优化方法,如减少循环 次数、使用更高效的算法等,提高 程序的运行效率。

机器人知识校本课程

机器人知识校本课程

机器人知识校本课程方案(0707稿)机器人知识的普及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重视,各级各类机器人制作竞赛此起彼伏。

但是,机器人制作竞赛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学生兴趣活动异化现象促使我们思考机器人制作活动在基层学校的发展方向问题;同时,本校在机器人制作方面的学生社团活动中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少,而受益学生并不多的现实,也需要我们思考是不是有必要继续这一做法;另外,本校信息科技课程全年段开设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以解决现行教材只有三年级一个年级的矛盾。

凡此种种,促使我们开始探讨将机器人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入学科课程,对全体学生进行机器人基础知识启蒙教育的可能性。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思考、研究和准备,初步形成了以下校本机器人知识课程方案,并从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起在四年级信息科技课中试验性开设。

一.课程性质1.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普及机器人基础知识,拓展信息科技等技能操作类课程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不重技术重思路,不重成绩重过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定位1.校本课程:完全根据学校特定的环境、设施、师资、学生情况、课时限额等课程资源设计、开发与实施。

2.技能性课程:实践操作为主,知识介绍为辅,即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以教育机器人的实际操控学习为主,而不能把教学重点放在机器人知识的介绍上,上成科普讲座课。

3.实验课程:小学机器人知识课程具有实验性质,不但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式、评价标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课程方案本身也有待在实践中逐步修正完善。

4.课程行动研究的对象:在课程实施中进一步开发和研究课程,设计、开发和实施同步进行,通过课程行动研究完善课程设计,促进课程开发,优化课程实施。

3.发展首先在信息科技学科中开设,以后相机扩大到其它学科(劳动技术、拓展活动等课程)中,逐步建立成系列的校本机器人知识教育课程。

二.课程设置1.课程规划依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将机器人知识课程的学习内容大致分解成机械搭建、程序控制和综合运用三个相对独立又循序渐进的部分,在不同年级、不同课程中实施教学。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机器人》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机器人》

第一节 认识机器人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机器人的概念2、让学生知道机器人的基本功能及机器人构成的基本条件 教学内容:各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都有所不同,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机器人的定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中国的科学家们把机器人定义为:“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而且其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协同能力等,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 机器人的基本的机能机器人作为一种具备一定智能的自动化机器,有如下3个基本的机能:1.对外界产生作用: 人们可以用手拿东西和用脚踢球,我们可称之为动作器官。

2.获取外界信息: 动物可以用耳朵听见声音,蜗牛的触须碰到硬物就会收缩, 我们可称之为感应器官。

3.规划作业: 从家里到学校通常都有几条路可以到达,同学们却通过大脑及其思维能力找到最近的一条路,我们可称之为思维器官及其思想。

机器人构成的基本条件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最聪明的动物,基本条件是因为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但拥有了复杂的、完美的身体结构,而且还拥有了发达的大脑。

那么机器人要发展成为优秀的、高级的机器人也应该具备相应的条件。

(1)条件一 —— 机械部件正如人类的身体需由骨架和肌肉牵引才能完成一定的动作一样,机器人的身体和动作表现也是由特定的机械结构组成的。

在制作机器人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使用课堂上提供的拼装套件,还可以选取身边随手可得的各种材料作为机器人的加工原料。

例如:木板、金属板、塑料板、有机玻璃板,还有像螺丝、螺帽那样的各种各样的五金紧固件。

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身边的各种机械设备的动作,例如缝纫机、变速自行车、起重机、挖土机等等,相信一定能受到良好的启发,从而设计出能满足我们自己功能需求的机械结构。

(2)条件二——感应和动作电子部件一个真正拥有智能的机器人通常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具有感知能力的电子器件我们通常又称之为传感器,顾名思义,这类器件具备了“传”递“感”应信息到机器人的大脑的功能。

《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校本课程

《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校本课程

一、引言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主执行任务的机械设备,它在工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如何设计和制作一台高质量的机器人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作为现代教育的一部分,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已经成为了一项校本课程。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的相关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活动等方面,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二、课程设置1. 课程名称:机器人设计与制作2. 课程类型:校本课程3. 课程对象:高中生、大学生三、教学内容1. 机器人基础知识1) 机器人定义和分类2) 机器人的构成和原理3)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1) 机械结构设计2) 电子电路设计3) 控制系统设计3. 机器人制作实践1) 机器人模型制作2) 程序设计和编程3) 实际操作和调试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设计原理。

2. 实践教学利用实验室和工作坊等场地,组织学生进行机器人制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机器人设计比赛、科技创新项目等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采用国内外权威教材,包括《机器人技术基础》、《机器人控制工程》等。

2. 实验设备提供各类机器人零部件、传感器、电子元件等实验设备,保障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

3. 指导教师聘请具有丰富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保证教学质量。

六、课程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课程作业、实验报告、设计项目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察他们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3. 教学质量评估学校进行课程评估,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和提升课程质量。

七、结语机器人设计与制作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机器人课程教学计划

机器人课程教学计划

机器人课程教学计划一、课程简介机器人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课程。

通过学习机器人的基本原理、编程和操控技巧,学生将能够设计、构建和控制机器人,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和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理解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机器人编程技巧;3.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激发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的兴趣。

三、课程内容1. 基础知识介绍(2周)- 机器人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常见机器人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机器人的组成部分和原理。

2. 机器人编程基础(4周)- 了解流程图和控制结构;- 学习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 使用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的编程实践;- 练习编写控制机器人的程序。

3. 机器人构建与操控(8周)- 学习使用构建套件进行机器人的组装;- 熟悉机器人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使用;- 掌握机器人的操控技巧;- 进行简单机器人项目的设计和实践。

4. 创新项目实践(6周)- 组队进行机器人项目设计与开发;-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设计、构建并程序控制机器人实现解决方案;- 展示和分享团队的项目成果。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操作:注重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构建和操控机器人,巩固所学知识,并且了解机器人的实际应用。

3.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考核评估: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包括项目展示、编程任务和知识测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五、教学资源1. 机器人构建套件:提供标准的机器人构建元件和电子模块,供学生使用。

2. 电脑编程软件:提供简单易用的机器人编程软件,配合教学使用。

3. 多媒体教学素材:提供相关的教学视频、PPT以及实例代码,辅助学生的学习。

六、课程评估1. 平时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合作情况进行评估。

虚拟机器人校本课程活动教案

虚拟机器人校本课程活动教案

虚拟机器人校本课程活动教案一、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虚拟机器人技术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和教育领域。

虚拟机器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逻辑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为了满足学生对这一新兴领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特开设虚拟机器人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虚拟机器人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虚拟机器人的编程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编程实现简单的任务。

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课程内容1、虚拟机器人基础知识介绍虚拟机器人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讲解虚拟机器人的组成部分,如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

2、编程软件的使用选择一款适合学生的虚拟机器人编程软件,如_____。

详细介绍软件的界面、功能和操作方法。

3、编程基础学习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如变量、数据类型、控制结构(顺序、循环、条件)等。

通过简单的案例,让学生掌握编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传感器与执行器的编程应用了解各种传感器(如距离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掌握执行器(如电机、舵机等)的控制方法,实现机器人的运动和动作。

5、任务挑战设定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机器人走迷宫、避障、搬运物品等。

学生分组完成任务,通过编程和调试,使机器人能够成功完成任务。

6、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自主设计具有独特功能的虚拟机器人。

分享学生的创意设计,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课程活动安排1、第一阶段:课程导入(2 课时)通过播放虚拟机器人相关的视频、展示实物机器人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组织学生讨论虚拟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第二阶段:基础知识学习(4 课时)讲解虚拟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包括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等。

介绍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熟悉软件界面和基本操作。

3、第三阶段:编程基础训练(6 课时)学习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机器人-校本课程

机器人-校本课程

机器人——校本课程桓台县实验学校主编:黄玉波第一课认识热博机器人机器人平台由主控制器、动力装置、驱动装置和图形化编程软件组成。

一、热博机器人主控制器:控制器在机器人系统中就相当于人的大脑。

通过它,控制各种传感器运作,接收传感器反馈的信号,并根据这些信号,通过对其分析和运算,按照用户编制的方案控制动力系统动作完成机器人的各种运动。

控制器主面板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指示显示区域:电源指示灯:指示机器人工作电源的状态。

电源正常时指示灯为绿色,当电源欠压时变为红色。

通讯指示灯:指示机器人与上位机的通讯状态。

当机器人下载程序或与上位机通讯时该指示灯闪耀。

LCD显示屏:一个2行8个字符的点陈字符型LCD液晶器,带背光显示。

用于机器人的显示信息。

2、按钮区域:电源按钮:用于主机总电源的开关。

背光按钮:启用和关闭显示屏的背光。

选择/运行按钮:在没有插入下载数据线时,按下该按钮,机器人开始运行用户下载的程序。

当机器人开机后,机器人会运行内部引导程序,该引导程序有两种等待方式:一是等待用户插入USB下载数据线;二是等待用户按运行按钮,开始运行用户下载的程序。

3、端口区域:8个数字/模拟复用端口、8个1个IIC总线端口、1个8MHz方波输出口、2个PWM电马达驱动端口、2个全速马达驱动端口、电源端口、USB通讯端口。

二、实践练习教学型机器人出厂前,存入程序,请开机测试该程序。

注意:机器人运行前,不得放于桌面,应置于平整干净的地面。

第2课初识编程软件一、运行编程软件在桌面上将出现杭州热博机器人图新化编程系统图标,双击可运行程序;也可从开始中的程序菜单中打开。

(运行系统时需要系统管理员权限)二、软件界面软件主要有:菜单栏、工具栏、模块库区、流程图、代码编写区。

文件:新建、打开、保存等文档的基本的操作;视图:隐藏/显示C语言代码、消息栏,流程图放大/缩小等操作;子程序:子程序的建立,保存,调用;系统工具:端口设置,编译下载,机器人测试;系统维护:进行系统参数的设定;工具栏新文件:建立新的程序流程图文件,C 代码文件等;打开文件:打开流程图文件,C 代码文件等;保存:保存当前处于编辑状态的文件;端口设置:机器人端口模/数、输入/输出、中断设置; 我们可以用鼠标双击文本来改变端口的数/模、输入/输出、中断/非中断属性。

机器人校本课程纲要资料讲解

机器人校本课程纲要资料讲解

机器人校本课程纲要《机器人》校本课程纲要xx中学《机器人》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简介:1.开发背景:学校为学生开设了机器人这门课,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

未来社会更需要有实践经验,有新的想法,创造力和新的思考方式。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核心,它帮助学生发现多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寻找替代方案,挑战假设,并提出新的想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们会自觉地学习、获取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了合作能力,提高沟通能力,充分表达思想能力。

核心理念是“做中学,玩中学”。

它传达的观念是让孩子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让孩子成为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是主导角色。

我校机器人教学主要采用乐高机器人EV3的可程序化积木为主,乐高机器人套件最吸引人之处,就像传统的乐高积木一样,玩家可以自由发挥创意,拼凑各种模型,而且可以让它真的动起来。

2.开发教师—— xxx3.课程名称——可编程机器人4.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5.课程类别——可编程机器人拼装技能与编程能力提升6.课时安排——每周一节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各个部件之间的组合方法(2)根据自己的想象,拼装出有创意的机器人或积木(3)对可编程机器人进行简单的编程操作2.过程与方法:(1)学会设计、拼装机器人、对机器人进行编程(2)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意分享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编程机器人除了能给学生带来这些相互促进的能力之外,还可以带来无穷的乐趣。

为兴趣而生、在能力中提升兴趣,这些能力都不是刻意去要求的,都是潜移默化的,无形中就学会这样的能力,同时能认识各种机械的运动方式、学习作品中的数学和物理原理、了解机械装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后期通过机械结构,传感应用,程序应用进行研究探索性学习,进入机器人编程阶段,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机器人发展历史及简单结构拼装2.讲解教师本人利用废旧的材料搭建一个机器人模型3.熟悉各个零件的名称和作用4.认识乐高机器人积木及基本零件识别5.组装简易机器人5. 传动装置的功能和作用6. 建筑的建构7. 搭建一个简单的小车8. 乐高机器人编程环境介绍9. 了解各个传感器10. 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11. 触动传感器的应用12. 为小车进行编程13.小组合作进行创意触碰小车搭建14.为搭建的触碰小车进行编程15.利用超声波搭建一个壁障小车16.为壁障小车进行编程四、具体实施1.教学环境:机器人教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器人校本课程简介
我校机器人室配备有竞赛机器人四套,其中灭火机器人一套,足球机器人一攻一守一套,人形机器人两套。

灭火机器人桉山东电教馆比赛规则设计,人形机器人按中央电教馆比赛规则设计。

有教学机器人三十套,其中教育机器人基础套装十套,教育机器人初级培训套装加强版十套。

并配有多功能场地、灭火场地各一个。

机器人室电脑等基础设备一应俱全,并备有专业教材和课件培训,为满足学生的科学探索准备充分。

来机器人校本课程可以激发你的创造力,可以培养科学素养,帮学生建立多元智能开发科学知识的感受,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来机器人课程可以养成科学习惯,你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都在一点一滴的增长.
来吧,来培养你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合作性,在这里展示自我并实现自己创想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