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中医师实践技能

助理中医师实践技能

一、背景介绍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中医师作为中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保护和传承中医文化的责任。助理中医师是中医师的一种职称,他们在诊疗过程中承担着辅助工作的职责,为主治医师提供支持。

二、助理中医师的实践技能

1. 患者接待与沟通技巧

助理中医师在接待患者时应保持礼貌和亲和力,以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他们需要倾听患者的病情描述,并能够准确理解患者的需求。在与患者沟通时,助理中医师需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以便患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2. 中医基础知识的掌握

助理中医师需要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知识,例如中医四诊法和八纲辨证,以及中药的功效和配伍禁忌等。这些知识将帮助助理中医师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并为主治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3. 辅助诊断技能

助理中医师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辅助诊断技能,例如测血压、测体温、观察舌苔、脉搏诊断等。这些技能将帮助助理中医师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为主治医师提供必要的辅助信息。

4. 中医治疗技能的运用

助理中医师需要熟悉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例如针灸、中药煎煮、按摩推拿等。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助理中医师可以运用这些技能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疗支持。然而,助理中医师在运用治疗技能时需要谨慎,遵循中医治疗的原则和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5. 医疗记录与病历整理

助理中医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记录和整理能力,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他们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整理患者的病历资料,以便主治医师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6. 健康宣教与生活指导

助理中医师在工作中也扮演着健康宣教者的角色,他们需要向患者传授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生活指导,例如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养生保健等。通过这些宣教与指导,助理中医师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三、助理中医师的职责与要求

助理中医师在实践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准则,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他们应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严守医疗秘密,不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此外,助理中医师还应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研究,为中医事业的发

展做出贡献。

总结:

助理中医师作为中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是必要的。通过掌握患者接待与沟通技巧、中医基础知识、辅助诊断技能、中医治疗技能的运用、医疗记录与病历整理、健康宣教与生活指导等技能,助理中医师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支持,并为主治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同时,助理中医师应积极履行职责与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推拿技术

第五章推拿技术 法 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体表施术部位,通过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使小鱼际与手背在施术部位上做持续不断地来回滚动,称为法。 【操作方法】 1.小鱼际法 拇指自然伸直,余指自然屈曲,无名指与小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90°,余指屈曲的角度依次减小,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为吸点吸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做较大幅度的屈伸活动,使小鱼际和手背尺侧部在施术部位上持续不断地来回滚动。 2.立法 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为吸定点,以第四掌指关节至第五掌骨基底部与掌指尺侧缘形成的扇形区域为滚动着力面,腕关节略屈向尺侧,余准备形态同法。其手法运动过程亦同法。 3.拳法 拇指自然伸直,余指半握空拳状,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节指背着力于施术部位上。肘关节屈曲20°~40°,前臂主动施力,在无旋前圆肌参与的情况下,单纯进行推拉摆动,带动腕关节做无尺、桡侧偏移的屈伸活动,使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节指背、掌指关节背侧、指间关节背侧为滚动着力面,在施术部位上进行持续不断地滚动。 【动作要领】 1.肩关节放松下垂,垂肘,肘关节自然屈曲约120°~140°,上臂中段距胸壁一拳左右,腕关节放松,手指自然弯曲,不能过度屈曲或挺直。 2.操作过程中,腕关节屈伸幅度应在120°左右(即前至极限时屈腕约80°,回至极限时伸腕约40°)。使掌背部分的二分之一面积(尺侧)以此接触治疗部位。

3.法对体表产生轻重交替的刺激,前和回时着力轻重之比为3:1,即“三回一”。 4.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注意事项】 1.在操作时应紧贴于治疗部位上滚动,不宜拖动或手背相对体表而空转,同时应尽量避免掌指关节的骨突部与脊椎棘突或其他部位关节的骨突处猛烈撞击。 2.操作时常出现腕关节屈伸幅度不够,从而减少手背部的接触面积,使手法刺激过于生硬,不够柔和,应尽可能增大腕关节的屈伸幅度。同时,应控制好腕关节的屈伸运动,避免出现折刀样的突变动作而造成跳动感。 3.临床使用时常结合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此时应注意两手动作协调,被动运动要“轻巧、短促、随发随收”。 【适用部位】 颈项、肩背、腰臀、四肢等肌肉丰厚部位。 【作用】 法适用面广,为伤科、内科、妇科的常用手法。主要适于腰肌劳损、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半身不遂、高血压、糖尿病、痛经、月经不调等多种病证。 揉法 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全掌、手指罗纹面着力,吸定于体表施术部位上,做轻柔和缓的上下左右或环旋动作,称为揉法。 【操作方法】 1.大鱼际揉法 沉肩,腕关节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大拇指内收,四指自然伸直,用大鱼际附着于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摆动,使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做轻缓柔和的上下、左右或轻度环旋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 2.掌根揉法 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弯曲,亦可双掌重叠,以掌根部附着于施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及手掌连同前臂做小幅度的回旋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

助理中医师实践技能

助理中医师实践技能 一、背景介绍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中医师作为中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保护和传承中医文化的责任。助理中医师是中医师的一种职称,他们在诊疗过程中承担着辅助工作的职责,为主治医师提供支持。 二、助理中医师的实践技能 1. 患者接待与沟通技巧 助理中医师在接待患者时应保持礼貌和亲和力,以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他们需要倾听患者的病情描述,并能够准确理解患者的需求。在与患者沟通时,助理中医师需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以便患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2. 中医基础知识的掌握 助理中医师需要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知识,例如中医四诊法和八纲辨证,以及中药的功效和配伍禁忌等。这些知识将帮助助理中医师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并为主治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3. 辅助诊断技能 助理中医师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辅助诊断技能,例如测血压、测体温、观察舌苔、脉搏诊断等。这些技能将帮助助理中医师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为主治医师提供必要的辅助信息。

4. 中医治疗技能的运用 助理中医师需要熟悉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例如针灸、中药煎煮、按摩推拿等。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助理中医师可以运用这些技能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疗支持。然而,助理中医师在运用治疗技能时需要谨慎,遵循中医治疗的原则和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5. 医疗记录与病历整理 助理中医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记录和整理能力,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他们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整理患者的病历资料,以便主治医师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6. 健康宣教与生活指导 助理中医师在工作中也扮演着健康宣教者的角色,他们需要向患者传授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生活指导,例如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养生保健等。通过这些宣教与指导,助理中医师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三、助理中医师的职责与要求 助理中医师在实践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准则,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他们应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严守医疗秘密,不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此外,助理中医师还应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研究,为中医事业的发

中医实践技能考核

中医实践技能考核 【原创版】 目录 1.中医实践技能考核概述 2.中医实践技能考核的内容 3.中医实践技能考核的方式 4.中医实践技能考核的注意事项 5.中医实践技能考核对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重要性 正文 一、中医实践技能考核概述 中医实践技能考核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通过中医实践技能考核,可以全面评价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选拔合格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二、中医实践技能考核的内容 中医实践技能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等中医基本理论知识; 2.基本知识:包括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中医基本治疗方法; 3.基本技能:包括望、闻、问、切四诊,针灸、推拿等实际操作技能。 三、中医实践技能考核的方式 中医实践技能考核采用闭卷笔试和实际操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部分主要测试考生对中医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操作考试

主要测试考生对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运用能力。 四、中医实践技能考核的注意事项 参加中医实践技能考核的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复习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确保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熟悉考试大纲和考试要求,了解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 3.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操作能力和水平; 4.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紧张和焦虑,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五、中医实践技能考核对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重要性 中医实践技能考核对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评价考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选拔优秀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重要环节。

2023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病情研究

2023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第一 站:病情研究 概述 本文档旨在对2023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的实践技能第一站——病情研究进行介绍和说明。通过病情研究,中医助理医师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为之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 病情研究是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的重要内容,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便能够准确分析病情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研究内容 病情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是进行病情研究的基础。考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主诉、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信息,并能够正确记录和分析。

2. 症状:考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并进行准确的描述和 分析。包括患者的舌苔、脉象、面色等,以及各种身体不适的感觉 和表现。考生需要能够将这些症状与中医理论联系起来,进行综合 分析。 3. 体格检查:中医助理医师需要进行一些常规的体格检查,如 血压、体温等,以帮助全面了解患者的体征。考生需要掌握这些检 查方法,并能够正确解读检查结果。 4. 辅助检查:在病情研究中,辅助检查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考 生需要了解各种辅助检查的方法和意义,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并能够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注意事项 在进行病情研究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 独立思考:考生需要独立进行病情研究,不能依赖他人的指 导和帮助。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行准确的分析和 判断。

2. 客观记录:考生需要客观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和相关信息,不得做出主观臆断或夸大其词。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3. 综合分析:病情研究要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不仅要考虑患者的主观感受,还要结合客观检查结果和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判断。只有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病情评估。 总结 病情研究是2023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的第一站。通过病情研究,考生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独立思考,客观记录,综合分析,并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通过病情研究的训练,考生能够提高诊断能力和临床实践水平。

2023年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2023年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2023年,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将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普及,中医助理医师作为中医领域的重要一环,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任务。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2023年中医助理医师所需的实践技能。 中医助理医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中医助理医师是中医团队中的核心成员,他们需要熟悉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辨证论治等,并能够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的临床实践中。只有掌握了中医的理论知识,中医助理医师才能更好地辅助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助理医师需要具备临床实践经验。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临床实践经验对于中医助理医师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中医助理医师需要通过实践来熟悉各类疾病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和药物应用等,这些实践经验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2023年,中医助理医师需要积极参与临床实践,不断积累经验。 中医助理医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作为中医团队的一员,中医助理医师需要与医师、护士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并将其传达给医师。同时,中医助理医师还需要与其他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疗效。因此,在2023年,中医助理医师需要注重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在2023年,中医助理医师还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助理医师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医疗信息系统,如电子病历系统、医学影像系统等,有效管理和利用患者的医疗信息。同时,中医助理医师还需要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获取最新的中医医学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中医助理医师还需要具备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中医助理医师是患者的健康守护者,他们需要时刻保持对患者的关心和关爱,并始终以患者的利益为重。在2023年,中医助理医师需要切实履行职业道德,遵守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2023年中医助理医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临床实践经验、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责任心和职业道德。这些实践技能将帮助中医助理医师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高频考点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高频考点 针灸时进针的一般操作方法 一般右手持针,称为“剌手”;左手辅助,称为“押手”。剌手的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提毛笔,进针时运用指力使针尖剌入皮肤,再捻转剌向深层。押手主要是固定穴位,减少进针时疼痛,以及使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 拍法和理指法的操作方法 拍法:操作时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处3~5遍。 理指法:一手食、中指屈击呈钩状,挟住患者手指的两侧,自根部往指尖部进行滑利捋扯动作。 寸口脉诊的操作 ①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面垫上脉枕; ②用左手按病人右手,用右手按病人左手; ③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定关脉,接着以食指取寸脉,无名指取尺脉; ④三指应取弓形,指头齐平,以指腹按触脉体; ⑤分轻、中、重三种力量切脉。 按手足的意义 ①推测疾病的寒热属性患者手足具冷多为阳虚阴盛,手足俱热多为阳盛或阴虚。 ②辨别外感或内伤证患者手足背热盛,多为外感发热,手足心热盛,多为内伤发热,若手心热于前额,为里热,额上热于手心为表热。 ③测知阳气的存亡重症患者若手足温知阳气尚存,积极治疗病可愈。若手足厥冷,预后不佳。 按手足的内容 ①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居病人之对面或右侧; ②充分暴露病人的手足;

③触摸冷热,查寒热虚实及表里顺逆; ④比较诊法:手足心与手足背,手心与上额等; ⑤有无水肿与气肿或按小儿手指:指尖、中指。 按肌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寒热:了解人体阴阳的胜衰,表里虚实和邪气轻重; ②润燥滑涩:了解人体汗出,气血津液盈亏情况; ③疼痛:虚实; ④肿胀:水肿及气肿; ⑤疮疡:判断证之阴阳。 如何按虚里? ①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居病人之恻或对面;②暴露胸部;③按部位: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稍内侧,心尖横动处;④感觉动气的强弱;⑤感觉动气的至数和聚散。 如何望舌下脉络? ①病人采用坐位或仰卧位; ②光线充足,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 ③伸舌姿势:病人先张口,舌体向上颚方向翘起,舌尖轻抵上颚,舌体自然松弛,舌下脉络暴露; ④望形状:粗大、细小、弯曲、怒张、珠节等 ⑤望颜色:淡红、紫红、青紫、暗红等。 如何望舌体 ①病人采用坐位或仰卧位; ②光线充足,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 ③伸舌姿势:自然地伸舌于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 ④望舌质部位顺序:先舌尖、舌侧、舌根; ⑤望舌形、老嫩、胖大、瘦小、裂纹、齿痕、芒刺。 揉法的操作 ①用中指或拇指指端、手掌大鱼际或掌根附着于一定部位; ②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2023年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试

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总结(一)内科疾病: 1.肺系疾病: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痨 2.心系疾病:心悸、胸痹、不寐、痫证 3.脾系疾病: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 4.肝系疾病:胁痛、黄疸、头痛、眩晕、中风 5.肾系疾病:水肿、淋证、癃闭、阳痿 6.气血津液病:郁证、血证、消渴、内伤发热、虚劳 7.肢体病:痹证、痉证、痿症、腰痛 (二)外科疾病: 乳癖、蛇串疮、肠痈 (三)妇科疾病: 崩漏、痛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胎漏胎动不安(四)儿科疾病: 肺炎喘嗽、小儿泄泻、水痘、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五)骨科疾病: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 一感冒 病机:邪犯肺卫,卫表失和。 外感感冒: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 辨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辩证: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 辨病: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辩证:口干欲饮。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辨病:汗少,肢体酸重辩证: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 体虚感冒: 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辨病: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辩证: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脉浮而无力。 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辨病:身热,微恶风寒,少汗辩证: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咳嗽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辨病:咳嗽辩证: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辨病:咳嗽辩证: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鼻流黄涕,口渴,头、身痛,或见恶风,身热。 3.风燥犯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辨病:干咳,连声作呛辩证: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口干,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辨病:咳声重浊辩证: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辨病:咳嗽气息粗促辩证:痰多质黏厚黄,咯吐不爽,口干而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辨病:咳逆阵作,咳时面赤辩证: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脉弦数。 4.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辨病: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辩证:午后潮热,颧红,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三哮病 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发作期: 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辨病:喉中哮鸣如水鸡声辩证: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辨病: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辩证:口苦,口渴喜饮,或有身热,舌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复习速记

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复习速记

————————————————————————————————作者:————————————————————————————————日期:

解表剂 1、辛温 香苏散 香苏散用陈皮草,理气和中散风寒。 止嗽散 止嗽散中百部前,紫菀陈桔荆芥草,止咳化痰兼解表。 2、辛凉 银翘散 银翘散主风热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透表又解毒。桑菊饮 桑菊饮中杏桔翘,芦根甘草薄荷饶,疏风宣肺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扶正 参苏饮 参苏饮中葛夏前,陈桔枳苓草木香,气虚外感内有痰,益气化痰兼理气。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草白薇,豆豉桔枣葱薄荷,滋阴解表又发汗。 二、泻下剂 1、寒下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大黄,枳实厚朴加芒硝,峻下热结治腑实。 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治结胸,芒硝甘遂大黄供,心坚硬满便难通,泻热逐水为峻剂。 2、温下 温脾汤 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温补脾阳攻冷积,冷积久痢自尔康。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痛莫当,温阳散寒泻积滞,功在温下妙非常。 3、润下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润肠泻热又行气,津伤便秘服之易。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少肠中燥,温肾益精便自通。 4、逐水 三、和解剂 1、和解少阳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芍姜枣,往来寒热心下满,和解泄热表里方。 2、调和肝脾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X甘草姜薄荷,疏肝健脾和营血,肝郁血虚效验良。 3、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草枣与人参,开结除痞又降逆,痞满吐利用此方。

1、清气分热 白虎汤 白虎汤中石膏君,知母甘草加粳米,热盛伤津口大渴,清热生津有奇功。 2、清营凉血 清营汤 清营汤中角地玄,丹麦银翘竹叶连,邪热传营阴血伤,清营透热养阴血。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芍药丹,解毒凉血又散瘀,热入营血服之安。 3、清热解毒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煮,升柴马勃连翘陈,薄荷僵蚕大头瘟。 4、清脏腑热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来,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可挑。龙车通黄山,当地泻柴草 左金丸 左金连茱六一丸,肝经火郁吐吞酸,清肝泻火又降逆。 玉女煎 石母麦地一头牛,胃热阴虚玉女愁。 芍药汤 芍药汤用芩香连,归草肉桂槟大黄,调和气血又解毒,湿热成痢自尔康。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秦皮入,清热解毒兼凉血,热毒陷血此方最。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加甘草,解表清热兼和胃,喘汗下利保安康。 泻白散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泻肺清热止咳喘,肺虚伏火气喘急。 5、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知地丹,夜热早凉无汗者,养阴透热服之安。 清骨散 清骨散主银柴胡,蒿秦知连鳖草骨,阴虚骨蒸劳热证,清虚热来退骨蒸。 五、祛暑剂 六一散 六一散中滑石草,祛暑利湿基本方。 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银花翘,扁豆鲜花厚朴标,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透表。 六、温里剂 1、温中祛寒 理中丸 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X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祛寒健脾兼补气。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用饴糖,桂枝汤温中缓急,虚劳里急能补虚。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 (一)发作期 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二)缓解期 1.肺睥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一)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二)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 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 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 合蛤蚧粉 五、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 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 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 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 天大造丸 六、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 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 气安神—归脾汤 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 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 神丸 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 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合参附汤 5.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 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 汤 6.瘀阻心脉:活血化瘀,理 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 草龙骨牡蛎汤 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 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七、胸痹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 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 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 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 痰汤 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 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 归四逆汤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 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 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 汤 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 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八、不寐 1.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 心安神—龙胆泻肝汤 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 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3.心脾两虚:补养心脾,养 血安神—归脾汤 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 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 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 汤 九、痫病 1.风痰闭阻证:涤痰息风, 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 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 汤 3.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息 风通络—通窍活血汤 4.心脾两虚证:补益气血,健 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 5.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 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十、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 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 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 止痛—保和丸 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 止痛—柴胡疏肝散 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 和胃—清中汤 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 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 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 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 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十一、呕吐 (一)实证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 浊和中—藿香正气散 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 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 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 汤 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 胃降逆—四七汤 (二)虚证 1.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 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 2.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 胃降逆—理中汤 3.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 逆止呕—麦门冬汤 十二、腹痛 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 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行 气导滞—大承气汤 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 气止痛—枳实导滞丸 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 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 络止痛—少府逐瘀汤 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 急止痛—小建中汤 十三、泄泻 (一)暴泄 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解 表散寒—藿香正气散 2.湿热伤中:清热燥湿,分 利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 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和 中止泻—保和丸 (二)久泄 1.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 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2.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 泻要方 3.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 涩止泻—四神丸 十四、痢疾 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 血—芍药汤加银花 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 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不换金正气散 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 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 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 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 滞—连理汤 十五、便秘 (一)实秘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 便—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 汤 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 痛—温脾汤合半硫丸 (二)虚秘 1.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 汤 2.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 丸 3.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 汤 4.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 煎 十六、胁痛 1.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 疏肝散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 泻肝汤 3.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 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 4.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 煎 十七、黄疸 (一)阳黄 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 退黄—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 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 消毒丹 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 退黄—大柴胡汤 4.疫毒炽盛(急黄):清热解毒, 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 (二)阴黄 1.寒湿阻遏:健脾和胃,温中 化湿—茵陈术附汤 2.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 湿退黄—黄芪建中汤

2022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大纲新

2022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大纲 【前言】2022年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大纲已经公布了,2022年与2022年对比大纲均有变动,但是变动部分不是很大,我执业医师频道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之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大纲,详细详情如下: 一、医患沟通 二、临床诊疗思维力量 (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二)病证诊断 (三)鉴别诊断 (四)确立治法 (五)选方与用药 (六)预防与调护 三、中医技术操作技能 (一)中医四诊 (二)针灸常用腧穴

1.尺泽 2.孔最 3.列缺 4.鱼际 5.少商 6.商阳 7.合谷 8.手三里 9.曲池 10.肩髃 11.迎香 12.地仓 13.下关 14.头维 15.天枢 16.梁丘 17.犊鼻

18.足三里 19.条口 20.丰隆 21.内庭 22.公孙 23.三阴交 24.地机 25.阴陵泉 26.血海 27.通里 28.神门 29.后溪 30.天宗 31.听宫 32.攒竹 33.天柱 34.肺俞

35.膈俞 36.胃俞 37.肾俞 38.大肠俞 39.次髎 40.委中 41.秩边 42.承山 43.昆仑 44.申脉 45.至阴 46.涌泉 47.太溪 48.照海 49.内关 50.大陵 51.中冲

52.外关 53.支沟 54.翳风 55.风池 56.肩井 57.环跳 58.阳陵泉 59.悬钟 60.行间 61.太冲 62.期门 63.腰阳关 64.命门 65.大椎 66.百会 67.神庭 68.水沟

69.印堂 70.中极 71.关元 72.气海 73.神阙 74.中脘 75.膻中 76.四神聪 77.太阳 78.定喘 79.夹脊 80.十宣 (三)针灸技术 1.毫针法 2.艾灸法 3.拔罐法 4.其他针法

2022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西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大纲新

2022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西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大纲 【前言】2022年中西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大纲已经公布了,2022年与2022年对比大纲均有变动,但是变动部分不是很大,我执业医师频道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之中西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大纲,详细详情如下: 一、医患沟通 二、临床诊疗思维力量 (一)辨病辨证分析 (二)病证诊断 (三)鉴别诊断 (四)确立治疗原则 (五)选方与用药 (六)预防与调护 三、中医技术操作技能 (一)中医四诊 (二)针灸常用腧穴 1.孔最

2.列缺 3.少商 4.合谷 5.曲池 6.肩髃 7.迎香 8.地仓 9.下关 10.天枢 11.足三里 12.条口 13.丰隆 14.公孙 15.三阴交 16.地机 17.阴陵泉 18.血海

19.神门 20.后溪 21.听宫 22.肺俞 23.膈俞 24.胃俞 25.肾俞 26.委中 27.承山 28.昆仑 29.至阴 30.太溪 31.照海 32.内关 33.大陵 34.外关 35.支沟

36.风池 37.肩井 38.环跳 39.阳陵泉 50.气海 51.神阙 52.中脘 53.膻中 54.夹脊 55.十宣 (三)针灸技术 1.毫针法 2.艾灸法 3.拔罐法 4.其他针法(1)三棱针法

(2)皮肤针法 5.针灸特别状况处理(1)晕针 (2)滞针 (3)弯针 (4)断针 (5)血肿 (6)皮肤灼伤及起泡6.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1)偏头痛 (2)落枕 (3)中风 (4)哮喘 (5)呕吐 (6)泄泻 (7)痛经 (8)扭伤

(9)牙痛 (10)晕厥 (11)虚脱 (12)高热 (13)抽搐 (14)内脏绞痛 (四)推拿技术 1.(扌衮)法 2.揉法 3.按法 4.推法 5.拿法 6.抖法 7.捏脊法 四、西医临床技能 (一)体格检查 1.全身状态检査(生命体征、发育、体型、养分状态、意识状态、

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中医病症汇总

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中医病症汇总感冒 1.风寒束表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白、生姜、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橘红等; 2.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银花、连翘、黑山栀、豆豉、薄荷、荆芥、竹叶、芦根、牛蒡子、桔梗、甘草等; 3.暑湿伤表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香薷、厚朴、扁豆等; 4气虚感冒:病机概要: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党参、甘草、茯苓、苏叶、葛根、前胡、半夏、陈皮、枳壳、桔梗等; 4.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玉竹、甘草、大枣、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白薇等; 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麻黄、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金沸草等; 2.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贝母、枇杷叶等; 3.风燥伤肺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桑叶、薄荷、豆豉、杏仁、前胡、牛蒡子、南沙参、大贝母、天花粉、梨皮、芦根等;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川朴、杏仁、佛耳草、紫菀、款冬花等; 2.痰热郁肺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杏仁、贝母、瓜萎、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等; 3.肝火犯肺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山栀、丹皮、青黛、海蛤壳、粳米、甘草、苏子、竹茹、枇杷叶等; 4.肺阴亏耗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甘草、贝母、甜杏仁、桑白皮、地骨皮等; 哮病 一发作期 1.冷哮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麻黄、射干、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大枣、甘草等; 2.热哮证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苏子、白果、甘草等; 3.寒包热哮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麻黄、石膏、厚朴、杏仁、生姜、半夏、甘草,大枣等;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真题解析【全三站】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真题解 析【第一站】 1号肺痨虚火灼肺证(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汤)(南北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百部、白及、生地、五味子、玄参、阿胶、龟板、冬虫夏草) 与肺痿鉴别-两者病位均在肺,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痿弱不用,俱可成痿。肺痨后期可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若肺痨的晚期,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候。在临床上肺痿是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而肺痨是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为特征。 2号便血脾胃虚寒(中焦虚寒,统血无力,血溢胃肠)(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灯心土,炮姜,白术,附子,甘草,地黄,阿胶,黄芩,白及,乌贼骨,三七,花蕊石) 便血与痔疮鉴别痔疮属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作肛门直肠检查时,可发现内痔或外痔,与内科所论之便血不难鉴别。 3号中风中脏腑脱证阴竭阳亡(正不胜邪,元气衰微,阴阳欲绝)(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参附汤和生脉散)( 人参、附子、麦冬、五味子、山萸肉) 与痉证鉴别痉证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发病时也可伴有神昏,需与中风闭证相鉴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痉证之神昏多出现在抽搐之后,而中风患者多在起病时即有神昏,而后可以出现抽搐。痉证抽搐时间长,中风抽搐时间短。痉证患者无半身不遂、口眼斜等症状。 4号咳嗽内伤咳嗽肺阴亏耗(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甘草,贝母,甜杏仁,桑白皮,地骨皮) 咳嗽与咳喘的鉴别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5号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玉竹、甘草、大枣、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白薇)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鉴别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若感冒一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见加重,应考虑感冒继发它病,传变入里。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 6号胃痛寒邪客胃(寒凝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高良姜,吴茱萸,香附,乌药,陈皮,木香) 胃痛与胁痛鉴别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症,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吐腐。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 06 胃痛辩证应为瘀血停胃(瘀停胃络,脉络壅滞)(化瘀通络,理气和胃)(丹参饮合失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