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

第一课时

一、熟语的类型:

“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1、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例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不耻下问。

2、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3、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5)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4、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5、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 (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

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二、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了解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对于解答熟语类题目是有帮助的。下面介绍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1、望文生义

熟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熟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熟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熟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①小明同学平时连一篇作文也写不好,竟然还给《作文通讯》寄稿子,真是不刊之论,引得同学们笑话他。

②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明确】①“不刊之论”的意思是: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如果把“刊”理解为“登载”就错了。古代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或竹片、木片上的,刻错了,就用刀刮去,这就是“刊”,也就是削、修改的意思。②“差强人意”,“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熟语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而句②中却把它理解成了“强人所难”的意思了,使用错了。

2、不明轻重

有些熟语词义较轻,有些熟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熟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例如:①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②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观点。

【明确】①句中“日理万机”的意思是一天之中要处理上万件事务,常指君王和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个熟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②句中,“坐享其成”的人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以改正的,

用在该句语义显得轻,应用“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用于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人,语义重,其思想和行为是应该批判的,和该句中的“可耻”相照应。

3、不看对象

有些熟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如:①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②老张对王勇贵的现身说法很满意,认为他的话的确是抛砖引玉,有先见之明。

【明确】①句中“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而不能用来形容古人刻苦学习的楷模,故使用错误。②句中“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的意见或作品很粗浅,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该词是一种自谦的说法,是谦词,只能使用于自己不能使用于别人,故该词用错了。

4、看成语是否符合使用习惯

例如: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明确】“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句或问句中,用于肯定句中,不符合其使用习惯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讲解了关于熟语的一些常见错误类型,大家要在实际的熟语题目中多加以练习,以辨别熟语的使用正误,并且要辅以查证词典,辨别清熟语的含义、使用对象、语境以及使用习惯等。

四、布置作业:

复习《全线突破》P151-155《知识宝库》当中的“常见熟语用法举例”和“常见易混熟语辨析”,并做好相关笔记。

正确使用熟语

第二课时

一、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1、褒贬不当

熟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如:①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②少数同学那次上物理课的恶作剧是有口皆碑的事实,全班同学谁能忘呢?

【明确】①句中“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是贬义词,这里当作褒义词使用了,故错误。②句中“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是褒义词,用于“恶作剧”不合适。

2、功能混乱

每个熟语由于本身的词义和词性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对熟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遗成功能混乱的错误。

例如:①包围圈越来越小,这群罪恶极大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②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明确】①句中“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熟语,在句中应当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名词性熟语,用来充当“成了”的宾语,应将“瓮中捉鳖”改为“瓮中之鳖”。②句的错误是把“龙飞凤舞”这一形容性的成语误作及物动词使用。

3、谦敬错位

有些熟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熟语是敬词,只能对别人。如果辨别不准,便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

例如:①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

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筚生辉。

②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明确】①句“蓬荜生辉”中“蓬荜”指用蓬草、荆竹编的门,形容穷人的家。这个熟语的意思是使穷人的家增添光辉,是个谦词,只能用于已。该句却把它用在“您”对方身上,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②句“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别人。却把它用在“我”身上,犯了敬词谦用的错误。4、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熟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例如:①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②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明确】①“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②“有条不紊”的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而②句中陈述的话题却是“王大妈爱干净”,“条理性”与“爱干净”两者之间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

5、词意重复

熟语一般都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熟语和句子语意的比较,就容易造成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

例如:①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②这台晚会的节目非常精彩,当看到赵本山的小品时,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了。

【明确】①句中“难言之隐”就是指难以说出来的苦衷,这样就与旬中的“苦衷”重复了,应将句中的“苦衷”去掉。②句中“忍

俊不禁”本身就指忍不住地笑了,与该句中的“笑了”重复。二、使用熟语时应注意的几点:

为了准确使用熟语,我们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熟语的来源,准确理解熟语的意义。

熟语来源于四个方面,从神话、寓言中来,从历史故事中来,从诗文中来,从口头俗语中来,有着独特的意义,不能根据我们现在的字面理解,轻易使用。

2、了解熟语的结构,准确把握其含义。

例如: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其结构类型主要有:并列式,如“披坚执锐”文过饰非”;承接式,如“先斩后奏”“见异思迁”;因果式,如“水滴石穿”水落石出”;主谓式,如“杞人忧天”夜郎自大”;动宾式,如“顾全大局”蓬荜生辉”;动补式,如“退避三舍”无动于衷”;偏正式,如“衣冠禽兽”后起之秀”等。

善于分析熟语的结构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词义。如“文过饰非”是并列结构,“过”与“非”意思相同,可推知“文”与“饰”意义也应相同,当“掩饰”讲。当然,并列结构也有意思相反、相对的,如“言简意赅”中的“简”与“赅”。

3、抓住熟语的关键词来理解。

如“不刊之论”的“刊”字是“删除、修改”的意思,懂得了这一点就不会误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了。又如“尾大不掉”的“掉”是“摆动”的意思,就不会误解为“尾巴大了就不会遗失”了。

4、要弄清熟语的比喻义。

望文生义往往产生错误理解。如“猫鼠同眠”,是表示“化敌为友”,还是表示“宽大为怀”?都不是,而是表示有管辖权的人包庇坏人,彼此勾结干坏事。又如“亡羊补牢”,并非真指羊跑了之后修羊圈,而是比喻出了差错之后,想办法去补救。

5、辨明色彩。

有些熟语明显地带有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运用时也要注意。下列熟语都是褒义的:颠扑不破、脍炙人口、洁身自好等;以下熟语是贬义词:抱残守缺、盛气凌人、色厉内荏等。“无微不至”和“无所不至”都有“没有一处不到”的意思,仅一字之差,“无微不至”用于褒义,“无所不至”用于贬义。如“这些中小学生都在唐山大地震时丧失了父母,学校的老师们对待他们有如家人,照顾得无微不至”。“种族主义者对于黑人采取十分反动的政策,压迫剥削直至贩卖屠杀,无所不至”。

6、辨清易混熟语。

区别易混熟语,可把“近义”或“外形”相近的熟语相比较,体味分析它们的区别,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近义熟语,应从分析词素人手辨析熟语的意义和使用的正误。在分析词素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近义成语之间的微殊。如“应接不暇”和“目不暇接”两个熟语都有没有时间应付的意思,但“应接不暇”重在“应接”,而“目不暇接”重在“目”。如在下面的两个句子中: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②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明确】①句语境是“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是让你欣赏、用眼睛看的,但“各种”太多了,你眼睛看也看不过来,那么这句该用“目不暇接”,不是要你“应接”。②句的语境是“汽车奔驰,奇峰异岭扑面而来”,车太快,你对扑面而来的奇峰异岭如何应接得过来,等你“应接”这个,而车又驰过去了,哪里有暇应接别的峰岭,所以本句应选“应接不暇”。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把所有的关于熟语上常见的错误类型给大家讲解完了,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多看看书上的成语辨析,并且在平时做题的时候碰到把握不准的熟语,查找字典,以加深印象!

四、练习:

改正下面使用错误的成语:

1、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比喻夫妇不和。用“分道扬镳biāo ”。意为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2、不论什么时候,她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道来,不拉架子而棱角自见,不事喧哗而锋芒难避。

喻得到教益或感化,用于听者一方的感受。用“和颜悦色”。

3、实际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和痛苦经历,使他时时刻刻念念不忘。

形容牢记心上,时刻不忘。一般是指有意义的东西而不用于不幸和痛苦的事情。可用“耿耿于怀”。

4、去年路过贵邦,就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所以不敢冒昧进谒。(对)

贻yí笑大方:大方:泛指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5、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失误也一笔抹杀了。(错)

指把成绩、优点全部勾销或全盘否定,一般不用于否定错误或罪行。

6、二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这场改革与我们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彼此之间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形容彼此利害一致。用于人与人或人与集体之间,不用于事物。改为“息息相关”。

7、我学数学进步较快,而学语文却如逆水行舟,进步缓慢。

比喻不前进就要后退,没有前进缓慢的意思。可用“老牛拉破车”。

8、随着贝克特等人的先后逝世,荒诞戏剧作为一个流派也渐渐偃yǎn旗息鼓了,但其创作成就和产生的影响依然存在。

放倒旗子,停止敲鼓。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9、号声一响,连长一声“立正”,如潮似浪,热火朝天的操场,

顿时万籁俱寂。

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形容周围环境十分宁静。人声、号声消失不叫“万籁俱寂”。

10、“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 2160 米处发现的,树围达 175 厘米,鲜为人知。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在900 年以上。

很少被人知道。原文列举数据,并不是为了强调这棵树“很少被人知道”而是极其少有。改为“绝无仅有”,意为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11、塑料有不受酸碱腐蚀的独到之处,这是钢铁所不及的。

指见解与众不同。不是指某种特点。可用“独特功效”。

12、这篇文章把敌人的反动论点批驳得淋漓尽致。

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得充分、详尽,或痛快到了极点。可用“体无完肤”。

13、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现表示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可改为“强人所难”。

14、这些玩意儿,尽是些雕虫小技,不过解闷消闲而已。我讲的是长枪大戟,东荡西驰的本领。(对)

雕虫小技: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15、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飞黄腾达了。

飞黄:传说中的神马;腾达:形容马的飞驰。比喻一些人的地位提升得很快。改为“芝麻开花节节高”。

16、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形容痛恨到极点。车祸致残,只会悲痛,并无气愤可言。改“伤心欲绝”。

2019年高考专项考点五-正确使用熟语

2019年高考专项考点五-正确使用熟语 一、熟语的定义“正确使用熟语”是XX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熟语是语言中常用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短语”指、惯用语和,“句子”指和。二、熟语的特点熟语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一是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又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三、熟语的分类1、成语成语是一种固定的词组,音节以四字为主,大部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使用时切忌望文生义。如: 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七月流火”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万人空巷。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兄容欢迎、庆祝等盛况。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街上空无一人。“不刊之论”指点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观点,形容言论精辟,无懈可击。2、谚语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直言”,具体通俗,形象生动。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或反映人生哲理,或反映生产经验,或反映阶级斗争的。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3、歇后语歇后语是广大民众喜闻乐道的生动形象而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分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一部

熟语的意义与用法

熟语的意义与用法 熟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们是社会和文化的产物,承载着人 们的智慧和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频繁地使用熟语来表达自己的 想法和情感,使得交流更加简洁、准确。本文将对熟语的意义与用法 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语言工具。 一、熟语的意义 熟语是指那些被广泛传播和接受的固定词组或词语,具有特定的含 义和用法,并且与特定的语境相关。它们来源于民间的智慧和文化积淀,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形成的共识。熟语的意义通常比字面意义更 加丰富和具体,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特点、表达感情、传递价值观等。 熟语的意义是通过社会共同认同和潜规则来确定的。在不同国家和 不同地区,熟语的意义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上它们都是在特定语境 中被赋予了共同的含义。熟语的意义通常是隐含的,需要根据上下文 来推断和理解。 二、熟语的用法 熟语在语言交流中起到了简化和准确表达的作用。它们可以用来形 容事物的属性、描述人物的特点、表达情感等。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熟 语用法: 1. 形容事物的特点:熟语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外观、性质、状态等。比如,“如鱼得水”形容一个人感到自在和舒适,“狗急跳墙”形容一个人在危急关头做出不顾一切的行动。

2. 描述人物的特点:熟语可以用来描述人物的性格、智慧、能力等。比如,“聪明过人”形容一个人非常聪明,“心地善良”形容一个人待人友善。 3. 表达情感:熟语可以用来表达各种情感,如喜悦、愤怒、惊讶等。比如,“眉开眼笑”形容一个人非常开心,“怒气冲冲”形容一个人非常愤怒。 4. 传递价值观:熟语可以用来传递某种价值观念或看法。比如,“百闻不如一见”传递的是亲自参与、亲身经历的重要性,而不是听说。 通过运用熟语,我们可以用更简洁、准确的方式传递信息,使得交 流更加高效。同时,熟语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使得语言更具有 文化和艺术的性质。 三、熟语的运用技巧 要运用好熟语,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1. 熟练掌握熟语的意义和用法:只有了解熟语的真正含义和用法, 才能在适当的时候正确运用。可以通过读书、听故事、观察日常生活 等方式来积累和学习熟语。 2. 理解熟语的语境:熟语的意义和用法是与特定的语境相关的。在 使用熟语时,要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并确保对方能够理解。 3. 灵活运用熟语:熟语并非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 变通。可以将不同的熟语进行组合,或者在特定的语境下进行简化或 改变。

熟语的理解与运用

熟语的理解与运用 熟语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形式,是指一些由多个词汇组成的固 定搭配,具有特定意义的短语。熟语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经常被使用,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增加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本文将探讨熟语的 理解与运用,帮助读者更好地运用熟语,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 一、熟语的定义与分类 熟语是汉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多个词汇组成,具有固定 的语序和特定的语义。熟语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涵盖生活、工作、 学习等方面。熟语按照用途和语义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比如描述 性熟语、比喻性熟语、动词短语、名词短语等。每种类型的熟语都有 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二、熟语的理解 理解熟语是正确运用熟语的前提。对于每一个熟语,我们需要理解 其内涵和义理,才能在使用中做到准确无误。理解熟语的方法主要有 两种。一种是从字面意思理解,即直接根据每个词语的本义来理解整 个熟语的意思。另一种是从意象理解,即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熟语 背后的具体意思和隐含的语境。通过这两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我们能 够更好地理解熟语,准确把握其含义。 三、熟语的运用 熟语的运用则是指在语言表达中正确地使用熟语,以达到准确、生动、形象的效果。在应用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

熟语的适用范围和语境,避免不当使用或曲解熟语的本义。其次,要 注意熟语的使用频率,灵活运用熟语与其他语言形式相结合,增加表 达的多样性。再次,注意熟语的搭配使用,尽量避免搭配错误,使表 达更加准确、流畅。最后,要注重熟语的地域差异,不同地区对于同 一熟语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运用方式,我们要根据具体地域背景合理 选择和应用。 四、熟语的应用示例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熟语及其用法示例。 1. 一马当先:形容在众人中,站在最前面,起到先导作用的人或物。 例句:在这次比赛中,小明一马当先,毫不费力地赢得了冠军。 2. 独一无二:形容没有与之相同或可媲美之物,独特而独有。 例句:他的创作风格独一无二,他的音乐作品在行业中引起了很大 的轰动和关注。 3. 爱屋及乌:形容对一个人或物的喜爱产生了连带的效应,连带对 相关的其他人或物也有了好感。 例句:尽管他们对那间咖啡店并无特别的喜好,但是在我讲述了那 家咖啡店的美食和温馨环境后,他们也爱屋及乌,决定一同前往。 4. 不可思议:形容事情或现象令人难以理解、相信或解释。 例句:那个魔术师的表演太不可思议了,他把一只兔子变成了一头 大象。

正确使用熟语(练习绝对好)[整理]

正确使用熟语(练习绝对好) 广东怀集一中语文组整理汇编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的、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词组或句子,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1)结构上的稳固性,即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2)意义上的整体性,即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原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一)、熟语考查形式 第一、辨别读音。(与语音题结合起来考查) 例如: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傅粉果脯鹄立手无缚鸡之力 B、谒见歇凉喝彩远水不解近渴 C、花蕾对垒打擂胜不骄败不馁 D、栈道辗转纤绳吃一堑长一智 这里的“吃一堑长一智”、“远水不解近渴”、“胜不骄败不馁”、“手无缚鸡之力”都是很常见的熟语,解答这一类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答案是B。 第二、辨析字形。(与字形题结合起来考查) 例如: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3年全国卷) A、部署备受青睐恰如其分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伶牙利齿群贤毕至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共商国是唾手可得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猝不及防大相径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这里错别字选项中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其实已经是熟语。答案是A。 第三、判断用法。(将成语和熟语混在一起,让考生判断成语、熟语使用的正误) 例如: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发展发育,扩大招生,也要看本地区的具体条件,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切不可只为了什么“率”而盲目进行。 B.妈妈每次出差前,都把食物交给姐姐保管,可姐 姐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造成寅吃卯粮 ....的局面。 C.搞经济开发区占一点地,也在情理之中,可这个 镇的领导借开发之名行卖地营私之实,这种换汤不换药 .....的做法,就使农民难以忍受了。 D.他反应很敏捷,听风就是雨 .....,教练在场外作几个 这一类题型是高考熟语考查的最主要的形式,考生应在这一题型上下功夫。答案是A。 第四、名句填空。(与名言名句结合起来考查) 例如: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熟语 (1)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义接近的有《醉翁亭记》中的。(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2)与“八竿子打不着”意义接近的熟语有。(答案:风马牛不相及)(3)与“好死不如赖活”意义相反的熟语有。(答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4)与“痴心妄想”意思相近的熟语有。(答案:赖蛤蟆想吃天鹅肉)(注:这种题的答案可以有多个) 第五、成语替换。 例如: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 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②“豪强”与“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 ③我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 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参考答案:①吹毛求疵②沆瀣一气③直言不讳④贪得无厌) 六,综合运用。(以语言综合运用题出现,写一段话,要求在所写的这一段话中用到某个熟语) 例如:请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一熟语写一段话,不得少于30字。 参考答案: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熟语能力训练】 1.找出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A.姚明已经闪出空当,拿球正要上篮,防守不及的波拉德一不做,二不休 .......,伸出长腿就摆在了姚明和篮筐之间,姚明躲闪不及,被绊倒在地。 B.这次考试有道题本来我会,却因为粗心写错了公式, 丢了10多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 C.虽说很多经典名片如《洛奇》、《虎胆龙威》,甚至《终结者》,它们的续集都被人诟病为“一蟹不如一蟹”,但 《无

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 一、惯用语 惯用语就是人们的习惯用语,它口语性强,形式短小,具有特定的含义。惯用语往往具有比较固定的结构及构成成分。惯用语一般是三字格,大多为动宾结构,如“出洋相”、“吃老本”、“泼冷水”、“门外汉”等。也有一些惯用语属多字格,如“光杆司令”、“花钱买气受”、“大白天说梦话”等。 1.词义的双重性 惯用语除字面意义外,一般都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在使用中,人们一般不使用字面义。如“跑龙套”本指戏剧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但作为惯用语使用时,一般 取“在工作中做一些不负主要责任的杂事或小事”的义项。 2.结构的灵活性 惯用语中间有时插入一些词语,或者颠倒其中的某些成分次序,这样惯用语就成了一般的语句,但它所表达的习惯意义则不受影响。如“碰钉子”和“碰了一个大钉子”意思是一 样的。[来源:] 3.浓厚的口语和褒贬色彩 惯用语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拍马屁”“寄生虫”“白开水”“抓辫子”“吃独食”“穿小鞋 ”“红眼病”等,全都具有口语色彩。它们的感情色彩,褒扬、赞许的极少,如“老黄牛”; 谐谑、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如“红眼病”“戴高帽”“耍嘴皮”“咬耳朵”“眼中钉”等; 中性的惯用语也很少,如“破天荒”“打游击”。 二、成语 成语是长期以来人们习用的、简练精辟的定型短语。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具有结构定型、整齐匀称、言简意赅等特点。 一般来说,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如,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语俗语以及外来吸收等。弄清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故事的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帮我们理解成语的内涵。如“祸起萧墙”来源于《论语》,“望洋兴叹”来源于庄子的《秋水》,“叶公好龙” 则来源于寓言故事。 使用成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张冠李戴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就要出差错。如“豆蔻年华”称十三四 岁年纪的女子;“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不能指同间的关系容易张冠李戴的成语有:

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 第一课时 一、熟语的类型: “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1、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例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不耻下问。 2、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3、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5)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4、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5、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 (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

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二、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了解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对于解答熟语类题目是有帮助的。下面介绍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1、望文生义 熟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熟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熟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熟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①小明同学平时连一篇作文也写不好,竟然还给《作文通讯》寄稿子,真是不刊之论,引得同学们笑话他。 ②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明确】①“不刊之论”的意思是: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如果把“刊”理解为“登载”就错了。古代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或竹片、木片上的,刻错了,就用刀刮去,这就是“刊”,也就是削、修改的意思。②“差强人意”,“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熟语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而句②中却把它理解成了“强人所难”的意思了,使用错了。 2、不明轻重 有些熟语词义较轻,有些熟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熟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例如:①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②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观点。 【明确】①句中“日理万机”的意思是一天之中要处理上万件事务,常指君王和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个熟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②句中,“坐享其成”的人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以改正的,

高中语文总复习高分必备第七讲正确使用熟语

第七讲 正确使用熟语 命题点正确使用熟语 命题点正确使用熟语 本类考题解答锦囊 一、明要求 考查形式主要有熟语使用正误判断的单项选择式和选择填空式两种。 二、辨特征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上的稳固性,即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二是意义上的整体性,即其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上

去解释。 三、抓积累 积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 2.集中突击,归类复习,重质重量。 3.准备错题本,对使用中高频出错的熟语要作辑录,经常翻看,细加揣摩,增强积累的自觉性,养成积9 好习惯,使积累归于准确明晰。 4.应有成语词典一类的工具书,随时翻查记诵。 解题步骤: 第一步:弄清热语的基本义和引申义,不能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第二步:弄清热语的使用对象。 第三步:弄清热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第四步:弄清熟语的语法功能。 Ⅰ高考最新热门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离投票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凡是有损施瓦辛格形象的陈芝麻烂谷子都被翻出来了。 B.还想让你老爸保你过关吗?老实告诉你吧,他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谁也救不了你! C.不久前,王刚又杀回马枪,再返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舍“动物”而去找“朋友",又迅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D.就你摊的那些活儿,我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把它开清爽谁像你,几天也拿不下来。

命题目的与解题技巧:熟语是定型的词姐或句子,相当于一个语言单位使用,它源迅流长,言墒意赋,富于表现力,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奉题考查的主要是惯用语和歇后语,它的特点是道俗易懂,具有口语色彩,理解上难度不大. 【解析】“陈芝麻烂谷予”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符合语境。“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表示连自己也保不住,更谈不上帮助别人,意义与感情色彩都符合语境。“杀田马枪”指田过头来蛤追击者突然袭击.原句写王刚再返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不能说成是“杀田马枪",不符合语境。“三下五除二"指干净利索地把事情做完,符合语境。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C.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答案:A 指导:A项属于惯用语考查。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却精明强干,也形容作品等篇幅简短而有力,故符合语境;B项中“慷慨解囊”指毫不吝惜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整个语境与“帮助别人"无关;C项中“弹冠相庆”是贬义词,指一人做了官,他的朋友就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等级为d。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俗语..和惯用语。显然,对熟语的考查是引导中学生走向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近几年各地考题来看,对熟语的考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在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色彩与适用范围的成语等。对这一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 四.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从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熟语是XX年考试大纲重新定位的考点。XX年以前该考点绝大部分是考查成语。XX年以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面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考查的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近几年高考语文卷中,XX年没有考查熟语的运用,...XX年都是考查的成语的运用。XX年扩大范围,北京卷考查熟语的运用。高考熟语(包括成语)考查的题型一般是判断句子中加点熟语运用的正确与否。正确使用熟语 意味能准确理解熟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并能恰当运用。试题往往将正误选项杂陈,这就需要具备结合特定语境辨析熟语的能力。 1.(XX年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隋燕 一、考点阐释 “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近年来,成语(熟语)命题的再现率是100%,是高考中的必考题。成语(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熟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熟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二考向预测: (一)综合性越来越强,由于客观题的逐年减少,有可能把熟语的使用和辨析同义词合二为一,也可能把这一考点和修

改病句的考点结合起来以主观题的形式在第二卷出现,这些都使这一考点具有更大的综合性。 (二)选取的测试熟语不避熟就生,都应是大家耳熟能详,应用范围较广的,如雨后春笋,差强人意,一文不名,墙倒众人推,三下五除二,回马枪等,而且不回避以前已经考过的成语 三考试形式 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甲) 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 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应选B项。B项书写全部正确。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 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92年三南卷)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 重点点难梳理 熟语是指某种语言中所有常用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词汇的一部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熟语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用一般的构成法来分析;从意义上讲文约意丰,有的寓意深广,有的朴实无华而形象生动。 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一般由四字构成。成语的使用考查难度大,多涉及学生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如“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万人空巷”、“首当其冲”、“洗心革面”、“想入非非”等。高考对成语使用的考查常表现在以下易错点上:望文生义、偏解语素、错解色彩、错连对象、词义重复等。了解这些,可针对性地复习、辨析。 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简练通俗,意思完整。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谚语是完整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或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作“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 谚语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①交友处世类,如“君子之交淡如水”;②劝学类,如“活到老,学到老”;③军事类,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④民俗类,如“入庙拜佛,入乡随俗”;⑤卫生健康类,如“两头净,不生病”;⑥道德情操类,如“人穷志不短”;⑦行为规范类,如“一失足成千古恨”;⑧世态人情类,如“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⑨善恶美丑类,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⑩自然气象类,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引子”在表义上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①会意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②谐音型,如“外甥打灯笼——照舅”、“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老虎驾车——谁赶”。 不管会意型还是谐音型,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表面上是说老鼠钻进风箱后,不管风箱是推还是拉都要被风灌的样子,其实是说一个人处于矛盾的双方中,两面不讨好,到处受委屈。 惯用语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词组。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熟语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熟语 范文1: 提高语文素养,学好熟语 我相信,每个参加高考的同学都会深刻体会到语文对于高考成功的重要性。而在语文中,运用熟语是一个常见的考点,也是考察同学们中高级华语水平的重要手段。下面我就来谈谈如何正确使用熟语。 首先,正确使用熟语,必须对熟语的意思有准确的把握。在课本上我们经常学到一些熟语,比如“鼓起勇气”、“雪中送炭”、“一马当先”等等。正确运用熟语的前提是清楚地知道其含义。这样在作文中我们才能恰当地插入熟语,给文章抬升档次。 其次,熟语的使用不能过多。熟语作为华语中的较高级表达方式,如果使用过于频繁就会使文章读起来繁琐且生硬,即使同学们努力词汇量很丰富、语法很标准,却也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我们在使用熟语时要量力而行,只适略增加熟语的使用量。 最后,更重要的是在写作中多思考多积累。精通熟语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巨大的积累,这些需要同学们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善于总结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在阅读中寻找正确认识和使用熟语的好的例子,或者在寻找亲密的同学、老师或编辑的帮助,都有助于我们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素质。

总之,高考语文里使用熟语的恰当使用会成倍增加作文的分数。同学们需要精通熟语的含义、灵活运用,或许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但相信只要大家不断地学习探讨,一定会成为表达的达人! 要点分析: 本篇作文先简要说明了熟语的重要性,然后从正确理解熟语、适当使用熟语以及思维和积累熟语这几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帮助同学们在高考中运用熟语,获得更高的分数。 用词分析: 文章通透明了,用语清晰准确,而且运用了大量恰当得体的熟语,体现出了作者的熟练掌握。 范文2: 如何用好熟语,在高考语文中抢分 高考是一个极度竞争激烈的大考,语文也是高考中最难的科目之一。运用熟语,是高考语文中很重要的一点环节。下面就让我来谈谈如何在高考中抢分。 首先,运用熟语是要与文章紧密结合的。熟语不是简单的辞藻,而是表达深刻内涵的意识和思想,它体现的是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心境。因此,读懂题目并审清察题目所思所想,是熟语运用的前提。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 范文一: 作文题目: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 你好,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在写作时,我们常常会用到成语、谚语等熟语,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不仅无法达到写作的效果,还会犯下很多低级错误,所以今天我想分享一下如何正确使用熟语。 首先,我们要理解熟语的含义。熟语是经过长期使用并被许多人广泛接受、启用的特定词语或表达方式,其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口头禅等。我们在使用时不仅要明确它的含义,还要了解它的来源和使用情景。只有这样,在文章中才能恰到好处的运用,起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们要避免滥用熟语。熟语确实可以让文章更加文雅,但是用太多熟语会显得矫情和刻意,请理性使用,让它们成为文章点缀,而不是成为文章的主旨。此外,我们要注意不要误用熟语,如果不确定其含义,千万不要随意使用,以免出现错误。 再次,我们要注意熟语的用法。熟语的语境很重要,同样的熟语在不同语境下可能含义不同。在使用时我们要注意语境,把握好熟语的使用时机,不要盲目套用,以免出现“小题大做”、“画蛇添足”的错误。

最后,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可以多进行积累和总结。积累不仅包括阅读和听取他人的实践经验,还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和反思来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在积累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区分专业用语和文化用语,所以一定要准确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出自己写作中经常使用的熟语,然后尝试换一种表述方式,拓展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熟语真正为我们所用,更好的促进作文的成就。 总之,正确使用熟语的重要性无需赘言,所以我们应该在写作中积极运用并坚持不懈地学习,逐渐掌握其使用技巧,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要点分析: 本文是围绕如何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展开一系列的写作思考,文章主线明晰。文章首先定义了熟语的含义,然后作出了正确使用熟语的三个方面的建议,分别是理解熟语的含义、避免滥用和注意熟语的用法。最后提出了如何积累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使用和掌握熟语的能力。在文章的表达上,词汇准确,用词清晰,组织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范文二: 作文题目:聪明反被聪明误——浅谈“歪用成语”的写作误区

高考语文考点复习之五正确使用熟语

高考语文考点复习之五正确 使用熟语

高考语文考点复习之五正确使用熟语 教学目标: 1、了解熟语及高考走势; 2、辨析常见错误,形成解题能力和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辨析方法,形成解题能力和正确使用熟语的语感。 〔一〕熟语类型 概念: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词组或语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语言现象。 特点:结构的凝固性与内容的丰富性。 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词组〕,谚语和格言〔语句〕。 1、成语: 概念:是人们在长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固定词组. 一是古代的神话寓言,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二是历史故事,如破釜沉舟、四面楚歌;三是古代诗文,如学而不厌、闻过则喜;四是民间的口头俗语,如鸡犬升天、青黄不接。 2、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性的习惯用语。 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等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3、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 例如: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4、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5、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4、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 例:下列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其实,现在也不用着急。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想想办法,找份合适自己的工作还是能找到的. B。来我们这里办工厂,你放心好了,凡是能开绿灯的地方,政府一定开绿灯,决不会难为你的。 C.作为律师,我郑重告诉你,要他负责法律责任,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他已经是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了。 D.对那些喜欢抬轿子的人,做领导的一定要防着点,否则,被抬的晕晕乎乎,就有可能犯错误。〔C:歇后语的重要特点是风趣幽默,用在严肃场合不合适〕 〔二〕辨析常见错误,形成解题能力和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一、准确理解成语,切忌望文生义 成语的含义,包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原义、今义、多义,要准确识记和理解,防止望文生义而误用。 望文生义而误用情况有: ①不能准确了解成语义就望文生义而误;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97年〕

学会正确运用熟语的技巧与方法

学会正确运用熟语的技巧与方法熟语是一种在语言中广泛使用的固定搭配,由于其简洁明了且具有 表达力,熟语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熟语的 运用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否则使用不当可能引发误解或给读者留 下糟糕的印象。本文将介绍学会正确运用熟语的技巧与方法,以帮助 读者在表达中更加准确地使用熟语。 一、理解熟语的含义和用法 要正确运用熟语,首先要对其含义和用法有深入的理解。熟语的意 思通常与其文字形式并不完全一致,需要根据上下文加深对其真正含 义的理解。例如,“画蛇添足”这个熟语并不是真的意味着要在画的蛇 身上添加额外的足部,而是指做多余的事情或做得过头了。因此,在 应用熟语时,要确保正确把握其实际含义,避免误用或歪曲其原本的 意思。 二、了解熟语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语境 熟语通常反映了特定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共同认知和共识。因此, 了解熟语的文化背景对正确运用熟语至关重要。例如,要正确理解和 运用“一箭双雕”的熟语,需要知道它源自于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特定情节,表达的意思是一举两得或一次解决多个问题。 此外,熟语的使用也与社会语境有关。有些熟语在特定行业或领域 中较为常见,而在其他领域可能不常使用或不具备相同的含义。因此,要根据具体的交流环境和读者对象,选择合适的熟语进行表达。

三、运用熟语使表达更生动和形象 熟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形象生动,可以用较短的语句传达复杂的 含义。正确运用熟语可以使表达更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提升文章的 品质。例如,用“一石二鸟”来形容一次行动达到了两个目标,比使用 长篇大论的叙述方式更加简洁直观。 此外,熟语可以帮助概括复杂的现象或表达特定的态度和观点。比如,“亡羊补牢”熟语形象地揭示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和及时补救的必 要性。 四、巧妙运用熟语提升表达的水平 除了基本的熟语运用,巧妙地运用熟语可以使表达更富创意和亮点。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巧妙运用熟语的技巧: 1. 扩展熟语:通过对熟语进行扩展,引用或变换,以增加表达的新 鲜度和独创性。例如,将“一举两得”中的“两得”改为其他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如“一举促进”、“一举改善”。 2. 拆解熟语:将熟语中的词语分开运用,以创造新的表达方式。例如,将“不痛不痒”中的“不痛”和“不痒”分别运用到不同的语境中,以突 出特定事物的反面效果。 3. 对调熟语:将多个熟语进行组合或对调,以达到诙谐幽默或句式 变换的效果。例如,将“不打自招”和“走马观花”组合成“不招自打,花 马观览”,打破常规,增加表达的新鲜感。 五、避免误用和滥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作为一项必考知识,是高考语文试卷上一直保留至今的内容之一。那么,什么是熟语呢?熟语是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常见的范围很广,除了我们常用的成语之外,还包括格言、歇后语、谚语、惯用语等。在高考试题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常见的熟语(成语)误用现象如下: 一、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忽视成语的历史语境,也就是说很多熟语都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它的意思,一定要结合语境,莫犯想当然的错误。如“首当其冲”,它并非是冲在最前方的意思,相反它是第一个遭受迫害或攻击的意思。再如“江河日下”,它也并非是江河一天天的水位下降,而是比喻境况一天天坏下去的意思。因此,我们一定要结合语境细心琢磨,不可望文生义。这类成语常见的还有: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来危害自己。并非是开门抓捕盗贼。 洛阳纸贵: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空穴来风:本意是“比喻消息或传言并非完全没有根据”,却常被误解为“没有根据的消息或传言”而用错。 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而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 不足为训:不足以当作典范或者法则。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二、谦敬不分。 有的成语是谦辞,只能用在自己身上,比如“忝列门墙’“班门弄斧”“蓬荜生辉”;有的是敬称只能用在别人身上,如“鼎力相助”“高抬贵手”“当之无愧”。这就要求我们结合语境,细加斟酌,认真辨别了。 三、褒贬误用。 熟语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可谓是褒贬分明的。有时仅仅一个字之差,意思就会天壤之别。如“无微不至”和“无所不至”。所以在辨析成语时要兼顾熟语的感情色彩,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避免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现象出现。而高考命题者往往故意贬词褒用

语文复习方案作业手册:03正确使用熟语含答案

课时作业(三)[正确使用熟语] 1.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艺术欣赏是主观的,人们的经验有不同,所好有偏执,感受有深浅,都会在认识上表现出差异。只要不是意气用事 ,都是正常而允 .... 许的。在书画鉴定中,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抬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时则真伪是非,任你说千道万,他只一言为定 ;更有甚 ....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都是在艺术欣赏者,依人多势众,三人成虎 .... ,不能评价这一“软组织”上做文章。至于“硬伤”,则泾渭分明 .... 含糊。 A.意气用事B.一言为定 C.三人成虎D.泾渭分明 2.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今天,我们的社会仍然存在这样的现象,高速路上、马路边出了车祸,在现场一片狼藉、惨不忍睹的情况下,很多人不是救助伤员、保护现场,而是趁火打劫,哄抢货物,真让人心酸.这种乘人之危、趁乱牟利的行为不仅是对当前法律秩序的漠视,更是对个人道德乃至社会公德的拷问。 A.惨不忍睹B.趁火打劫 C.心酸D.乘人之危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从总体上看,职务犯罪的发案率还不高,还有相当数量的违法违纪分子仍潜藏于腐败的冰山之下。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些贪官之所以落马,并非有关部门明辨是非,发现了他们犯罪的蛛丝马迹;

而是缘于一些突发事件和偶然因素.类似小偷偷出大贪官的新闻,固然常用来说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但从另一角度看,也恰恰证明了腐败罪行败露的几率之低.当腐败利益与败露的危险性比率失衡时,一些官员难免会把“东窗事发”视作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一样,产生侥幸心理.试想一下,如果腐败分子十之七八身败名裂、舍官丢命,还会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吗? A.潜藏B.明辨是非 C.天网恢恢,疏而不漏D.铤而走险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赛德克·巴莱》是一部反映赛德克族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电影,影片运用艺术的手法将众多的历史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拍好这部电影,导演专门聘请了赛德克人郭明正为历史顾问,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影片最终在台湾大获成功。电影的取材来源于历史,故事既有演绎,也不乏虚构。专家认为,观众如果想要更充分地了解这一悲悯的抗日史实,需要补充阅读其他文献资料。 A.淋漓尽致B.苦心经营 C.演绎D.悲悯 5.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年财政收入不足3亿元的贫困县,偏要打肿脸充胖子,筹措亿元巨资建造一个超级豪华的文化宫。尽管公众议论纷纷,不赞一词,但当地的某些官员却不以为意,依然我行我素,仅以“有问题上级会查”来回应,这是对公众监督权的极大轻视。 A.打肿脸充胖子B.筹措

正确使用熟语讲解学习

常见意义侧重点不同的近义成语辨析 1. 称心如意、心满意足:都有“如愿以偿,适合自己心意”的意思。异:前者侧重在称心,后者侧重在满意。 2. 苟且偷安、苟且偷生:都含有“得过且过,保持现状”的意思。异:前者侧重在贪图安逸,后者侧重在贪图生存。 3. 包办代替、越俎代庖:都有“代替”之意。前者重在包办,后者重在超越权限。 4. 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都可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但前者侧重于满眼都是;后者侧重于看不过来,来不及一一欣赏。 5. 包罗万象、应有尽有:都形容内容丰富、齐全。前者侧重于无所不包,一般指整体;而后者侧重在无所不有,一般指某一方面。 6. 口蜜腹剑、笑里藏刀:都形容阴险、狡诈。异:前者侧重于嘴甜,内心怀着害人的坏意;后者侧重于脸笑,心里阴险狠毒。 7. 恋恋不舍、流连忘返: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异:前者语义范围广,可指一切所留恋的人、事物、景物等;后者侧重对景物的留恋。 8. 每况愈下、江河日下:都有“越来越坏”的意思。异:前者侧重在笼统地表示“越来越坏”(愈:越发,更加);后者侧重在一天天坏下去。 9. 目光如豆、鼠目寸光:都比喻目光短浅,看不到远处、大处。异:前者侧重在眼光“小”,强调看不到全局;后者侧重在眼光“近”,强调看不到将来。 10. 恰到好处、恰如其分:都表示做事、说话达到适当的程度,常可通用。异:前者侧重在“恰巧达到适当的地步”;后者侧重在“正合分寸”。 11. 丧尽天良、丧心病狂:都含有“心肠坏,做事凶狠”的意思。异:前者侧重于“心肠坏”(天良:善良的心);后者侧重于做事凶狠、言行荒谬、凶狠残忍(狂:疯狂)。 12. 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都有“亲自做出榜样”的意思。异:前者侧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去做,走在群众的前面;后者仅指自己做出榜样。则:准则。 13. 处心积虑、呕心沥血:都有“用尽心思,费尽心血”的意思。异:前者多指在不好的事情上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多用作贬义;后者多指为好的事业费神劳心,鞠躬尽瘁,多用作褒义。 14. 为所欲为、随心所欲:都有“想怎样就怎样”的意思。异:“为所欲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