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

合集下载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
戏曲表演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表演特点和风格。

以下将介绍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

一、音乐与唱腔
戏曲表演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是音乐与唱腔。

戏曲唱腔与普通话或方言的发音方式不同,它采用独特的音节和音调,用于表达文化和情感。

不同地区和门派的戏曲唱腔各有特色,如京剧、豫剧等。

二、形体与动作
戏曲表演者的形体和动作也是独特的。

他们通过身体的姿势、动态和眼神等方式,在表演中传达角色的性格、情感和身份等信息。

这需要演员具备较高的身体表演技巧和舞蹈技能。

三、角色类型和特征
在戏曲表演中,不同的角色类型有着各自的特征。

在京剧中,武生、丑角、生旦等角色在服装、发型、妆容和动作上都有着不同的要求。

演员必须能够准确地把握这些特征,以便达到角色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四、现场表演
与电影、电视、网络等传媒相比,戏曲表演更加注重现场表演。

现场表演不仅要求演员的技术和艺术水平,还需要考虑台词和音乐的时机、环境氛围等因素。

因此,戏曲表演技巧和经验的培养非常重要。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戏曲表演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戏曲表演艺术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使得它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从戏曲表演艺术的表演形式、表演特点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戏曲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体现在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上。

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包含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艺术性。

在戏曲表演中,演员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表演技巧,还需要精通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技巧,这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

戏曲表演还注重角色扮演和表演技法的传承和发展,演员需要在表演中兼顾传统和创新,力求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赋予作品新的艺术内涵,这对演员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还体现在其独特的表演特点上。

戏曲表演在表演形式上追求高度艺术化和舞台化,注重舞台效果和视听感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在表演内容上,戏曲作品多以中国传统文学名著为蓝本,对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进行改编,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发扬。

而且,戏曲表演还在表演手法上有着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法,如脸谱、化妆、服饰等都有其独特的表演规范和技术。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还体现在其独特的社会价值上。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表演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

戏曲表演可以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发展。

戏曲表演还对培养和陶冶人的情感、意志、品格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戏曲表演艺术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表演特点和社会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在当今社会,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戏曲表演艺术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舞蹈和表演技巧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舞蹈和表演技巧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舞蹈和表演技巧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形式,它融合了唱、做、念、打等多种表演手段。

在戏曲表演中,舞蹈和表演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能够增强戏曲的观赏性,还能够帮助演员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1.戏曲舞蹈的特点戏曲舞蹈具有明显的舞台表演性和节奏性,它以手势、眼神、步伐等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优美的动作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2.戏曲舞蹈的分类根据表演形式和用途,戏曲舞蹈可以分为开场舞蹈、武打舞蹈、文场舞蹈、尾声舞蹈等。

3.戏曲舞蹈的动作戏曲舞蹈的动作丰富多样,包括基本的步伐、手势、身段等,如迈步、跳跃、旋转、挥手、提袖等。

4.戏曲舞蹈的伴奏戏曲舞蹈通常伴随着音乐和唱腔,演员在表演舞蹈时,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调整动作的快慢和幅度。

二、表演技巧唱腔是戏曲表演的核心,它包括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

演员在演唱时,需要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准确地表达歌词的意义和情感。

念白是指戏曲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用口语表达角色的内心情感和思想。

念白要求演员的字正腔圆、语调丰富、情感真挚。

做功是指演员在表演中的表情、动作、身段等,它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员在做功时,需要注重内心的体验,将情感外化表现为具体的动作和表情。

打斗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特殊技巧,它包括拳术、兵器的使用和套路。

打斗要求演员具备一定的武术功底,同时要注意动作的优美和节奏感。

5.人物塑造演员在戏曲表演中,需要通过舞蹈、唱腔、念白、做功等手段,塑造出鲜活、立体的角色形象。

人物塑造要求演员深刻理解角色的性格、命运和情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舞蹈和表演技巧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员需要通过勤学苦练,掌握各种表演手段,才能在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中国传统戏曲舞蹈的特点。

解题方法:回顾课本中关于戏曲舞蹈的介绍,提取关键信息,总结出舞蹈的特点。

答案:中国传统戏曲舞蹈具有明显的舞台表演性和节奏性,以手势、眼神、步伐等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优美的动作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

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

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戏曲表演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核心,通过演员的表演,以及舞台、音乐、服装等元素的配合,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戏曲表演中,有四种主要的艺术手段,它们分别是唱、念、做、打。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四种艺术手段。

一、唱唱是中国戏曲表演中最为重要的艺术手段之一。

戏曲中的唱融合了音乐和语言,通过演员的歌唱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唱分为腔调和唱词两个方面。

腔调是指戏曲中特有的音乐旋律,不同的剧种有不同的腔调体系,如京剧的平调、高调、快板等。

唱词则是指演员用特定的语言形式来演唱剧中的台词,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音调的变化等手法,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二、念念是中国戏曲表演中的一种独特的表演方式。

念是指演员用特定的语调和节奏来朗诵剧中的台词,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思想。

念的方式有多种,如念白、念词、念白词等。

念白是指演员用平稳的语调来朗诵剧中的对白,念词则是指演员用特定的语调来朗诵剧中的唱词。

通过念的方式,演员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增强戏曲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三、做做是中国戏曲表演中的动作表演手段。

做包括身段、步法、手势等方面的表演。

演员通过精确的身体动作和灵活的步法来展现角色的形象和动作特点。

不同的剧种有不同的做法,如京剧的大鼓、小鼓、拍子等。

手势也是做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员通过手势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图。

做是戏曲表演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丰富角色形象,增强观众的观赏体验。

四、打打是中国戏曲表演中的武打表演手段。

打包括武术动作、器械表演等方面的表演。

演员通过精湛的武术技巧和灵活的身体动作来展现角色的战斗场面和动作特点。

不同的剧种有不同的打法,如京剧的刀、枪、剑等。

打是戏曲表演中的精彩部分,它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增强戏曲表演的观赏性。

综上所述,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即唱、念、做、打,是戏曲艺术的核心要素。

中国的传统戏剧表演和表演艺术有何特点

中国的传统戏剧表演和表演艺术有何特点

中国的传统戏剧表演和表演艺术有何特点传统戏剧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一种极富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

中国的传统戏剧表演和表演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强调表演技巧和肢体语言中国的传统戏剧表演注重演员的肢体语言和表演技巧。

演员通过精妙的动作、丰富的面部表情、优美的舞姿等方式,将剧情和角色的情感进行生动的展现。

比如京剧中的身段动作、脸谱化的妆容,精准的身体控制等都是演员技巧的体现。

精湛的技艺和准确的表情语言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二、丰富多样的剧种和表演形式中国的传统戏剧包括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等多种剧种,每个剧种都有着独特的表演特点和风格。

京剧的唱念做打功,表现出来的神韵和气概让人震撼;越剧的婉转柔美,表达了女性特有的情感;黄梅戏的柔情似水、青春活泼,赋予戏曲以独特的魅力。

此外,中国的传统戏剧还融合了舞蹈、音乐、杂技等多种表演形式,使得表演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

三、严谨细致的舞台美术设计传统戏剧表演的舞台美术设计十分重要,既要展示历史文化的底蕴,又要彰显剧情的背景和氛围。

舞台背景的布景、服装的设计都需要精心考虑,以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代入剧情中。

比如京剧中的道具、唱片和背景等元素都十分关键,它们丰富了戏剧的视觉效果,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

四、强调角色定位和人物刻画中国的传统戏剧表演中,对角色的定位和人物刻画非常重要。

演员需要准确把握角色的性格和特点,通过演技的发挥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起伏。

例如,在京剧中,演员通过唱念做打的方式,通过唱腔、音律、舞姿等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五、注重情感的塑造和传递中国的传统戏剧表演追求情感的表达和传递。

演员通过精湛的技巧和真挚的表演,将剧中的情感通过肢体语言、音色和情绪的变化等方式传递给观众,使观众能够更好地共鸣和体会戏剧的意义。

总结起来,中国的传统戏剧表演和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观众。

它既传承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又融合了现代的创新元素,使得戏剧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与审视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与审视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与审视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审美价值。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曲艺连续性:中国戏曲中的曲艺,如京剧、豫剧、评剧等,一般都是由若干个场次组成,各场次之间有着紧密的连续性。

这种连续性不仅表现在剧情上,还表现在角色形象、音乐节奏、舞台布景等方面,使得整个表演过程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2. 高度表现性:中国戏曲在表现方面非常讲究,演员的表演要求非常高。

他们需要通过声音、动作、表情等多种手段来表现角色的性格、情感和内心世界。

同时,中国戏曲还注重以身作则,通过演员的身体语言来表现角色的行为和心态。

3. 丰富多彩的音乐:中国戏曲表演中的音乐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够烘托气氛,还能够表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中国戏曲的音乐类型非常多样,有唱腔、伴奏、器乐等,丰富多彩。

4. 精致的戏服和舞台:中国戏曲的舞台和戏服设计都非常精致,舞台布置和灯光效果都能够烘托气氛,让观众更好地投入到表演中。

戏服的设计也非常注重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角色的身份和地位。

总之,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不仅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还能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1 -。

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与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与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与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演艺术。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种元素,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主要有四种形式,分别是京剧、豫剧、越剧和黄梅戏。

每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特点,代表了不同地域和文化的表达方式。

首先,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也是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一种。

它以北京为中心,融合了北方地区的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闻名于世。

京剧的表演形式注重动作的舞台效果和手势的表达,演员通过独特的身段、面谱和服饰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其次,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河南地区。

豫剧以其婉转柔美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风格而著称,注重情感的表达和细节的描绘。

豫剧的表演形式以唱为主,舞蹈和动作辅助,演员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身体的语言来塑造角色的形象和性格。

再次,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起源于浙江地区。

越剧以其婉转悠扬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技巧而著称,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形象的塑造。

越剧的表演形式以唱为主,舞蹈和动作辅助,演员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身体的语言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最后,黄梅戏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湖北地区。

黄梅戏以其婉转柔美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风格而著称,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形象的塑造。

黄梅戏的表演形式以唱为主,舞蹈和动作辅助,演员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身体的语言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首先,它注重角色的形象和性格的塑造,演员通过声音、动作和表情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其次,它注重情感的表达和细节的描绘,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演技巧和情感的把握来打动观众的心灵。

再次,它注重音乐和舞蹈的结合,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舞蹈的动作来增强戏剧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最后,它注重舞台的布景和服饰的设计,通过精心的舞台布置和华丽的服装来营造出戏剧的氛围和情境。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戏曲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它以唱、念、做、打、舞五种表演方式为基本要素,包括唱腔、念白、动作、音乐以及舞蹈。

这五种表演方式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戏曲艺术表演的三大要素,即唱、做、舞。

唱是戏曲艺术的基本表达方式,是通过腔调的起承转合、音调的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唱的技巧包括腔调和音调的运用,以及句子的朗诵和歌唱的抒情表达。

腔调是戏曲的基本音乐元素,表现出地域差异和文化特色,不同戏曲剧种有不同的腔调。

音调则是根据剧情的需要,通过歌唱的形式来展现,如欢快的调子能表现出欢乐的情绪,悲伤的调子能表现出悲伤的情绪。

朗诵是指在表演中使用与普通话发音相似的发音方式,使观众能够听清台词的内容。

抒情表达则通过唱腔的技巧和表情动作的配合来达到情感的表达,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戏曲艺术。

做是指戏曲表演中的动作和动作技巧。

戏曲中的动作分为外场动作和内场动作。

外场动作是指在舞台上进行的行走、站立、坐卧、行礼等动作,它是表演中的基本动作形态,用以表现角色的身份和形象。

内场动作则是指在表演中进行的细致动作,包括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动作等,它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动作技巧包括形体技巧和动作语言技巧,形体技巧是指戏曲演员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角色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如运用动作的韵律性来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动作语言技巧则是指演员通过动作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如通过翻身、倒地、绶脚等动作来展现角色的喜怒哀乐。

舞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形式,也是戏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舞蹈以动作的韵律性和舞蹈的美感为特点,通过舞蹈的动作形态和舞蹈的节奏感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动态。

戏曲舞蹈分为个人舞蹈和群舞,个人舞蹈是指由一个人进行的舞蹈表演,表现出角色的个体特点和性格特点;群舞则是指由多人进行的舞蹈表演,通过多人的动作协同与配合来表现角色的群体特点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形势。

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
种因素综合而成,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打艺术,表演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
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在艺术比上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一、中国戏曲表演有其独到的特殊性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以程式化的歌舞表
演故事,经过千百年来的锤炼,创造了丰富艺术表演手段。

而这些大量的、精美的艺术表演
手段,集中体现在戏曲演员是否掌握好了戏曲的基本功-“四功、五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
国戏曲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一般需要先有“功”,然后才能有人物。

也就是说,一个戏曲演员
要想在戏曲中塑造好一个人物形象,首先要学习好五法即手、眼、身、法、步以及戏曲发音、戏曲舞蹈、戏曲节奏、戏曲锣鼓经等,为以后塑造人物做起码的技术准备,魏将来在舞台上
娴熟运用歌舞化的行动展现戏曲冲突和矛盾打好基础,这一课是戏曲演员不可或缺的。

戏曲演员需要改变生活中的自然的道白、动作、语调,遵循“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程式,把
生活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后,才能搬上舞台。

因此,戏曲演员首先需要具备戏曲艺术特有的表
演技能,一名戏曲演员如果连表演程式动作都完成不了,那就更谈不上去进行剧中人物的心
理体验和舞台表现。

其次戏曲演员还需要赋予角色以生命。

中国当代著名戏曲理论家、表导演艺术家阿甲先生说:“戏曲演员不是简单地、直接地从自然界形态的生活去体验角色,而是要从戏曲的歌舞规律所转化的艺术性态的生活体验角色,这种体验,是审美意识和表演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
戏曲歌舞生活的体验。

中国戏曲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只是演戏,而不是在真实地生活,既要有深厚娴熟的一整套程式
化基本表演技能,又要吧情感凝聚在程式化技术的表现上,要体验的是戏曲化艺术感情,而
不是单纯地停留在生活化情感体验层面上。

戏曲表演不同于话剧,电影的表演,要求演员形
神兼备,它通过高度提炼,把一切心里的活动表达到外形上来,而且要准确生动地把它通过
唱念做打诸程式表达出来,既要合乎任务的身份性格,又要合乎具体情境,要表现得人人都
能看得懂,使观众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这也是戏曲表演方法的一大特色。

二、中国戏曲表演运用程式化的技术去进行人物体验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要求与能源哟运用戏曲程式化技术进行人物体验。

戏曲艺术的体验,主要是在以歌舞演故事的过程中进行的。

当然戏曲艺术不排除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不反对从生活的逻辑出发,但最终都必须要进行歌舞化、诗词化的艺术加工,而不能是原生态。

中国戏曲界千百年流传下来许多著名戏谚,如:戏不离技,技不离戏;艺中有技。

技中有艺;是艺必有技,光技不算艺;技为艺所用,用技不显技等,可以看出来自古以来我们的戏曲界
前辈,通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实践得出的经验总结,讲明了戏曲技巧与戏曲艺术的辨证关系,
这种戏曲观与西方对戏剧的认知观是不同的。

阿甲先生讲:“戏曲演员,应具有这样两种材料:一种是基本的舞台技术(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夫),这是铸造角色的钢材;另一种是演员
在规定情境的烘炉中,燃烧自己的热情,降这些钢材溶解在角色之中。

”阿甲先生在这里讲了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和要在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去释放激情,要从艺术的角度出发。


其实是要求戏曲演员要始终绷紧艺术这根弦,从戏曲艺术的角度去准备舞台表演技术,从艺
术的角度了来训练自己的激情,在艺术的范畴中奏出角色心曲。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有魅力,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艺术思维和要求而产生,使其成为独立于世界几百年,至今仍在发
出灿烂光芒的独特艺术流派。

无数前辈戏曲艺术家们的实践证明,戏曲演员要想成为优秀的艺术家,必须要把各种戏曲技
巧元素掌握好。

并使之烂熟于心,控制拿捏的恰到好处,达到得心应手、呼之即出的程度,
才能为塑造出活生生感动群众的人物形象服务。

戏曲演员通过“四功”“五法”这些整套戏曲舞
台表演技术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如果戏曲演员失去了真功夫的技术支撑,仅凭内心体
验在舞台表演戏曲,其结果必然失败。

三、中国戏曲表演达到动作与内心的有机结合
由于戏曲艺术表演程式是将不同类型角色的感情,用外在的程式动作固定下来的产物,是角
色精神生活的赋形。

其形体和心理是有机联系的,是并行、交织展现、互相引发的,因而就
产生了使戏曲外在的程式动作能反作用于内部体验。

演员在舞台创造的个别瞬间,可以借一
套程式动作所铺成的轨道,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中去,表现出他曾经体验到的角色的情感。

中国戏曲艺术塑造角色过程中的这种现象和方法,是将原来已经固定的那些成功的内心体验
的方法拿来重复进行使用。

是一种特有外在动作程式化的戏曲表演形式,即“在戏曲艺术创造中,既然内心体验会激活形体活动,而形体动作当然也可以发过来引起内心的活动来,出自
内心的也就是进入内心的。

这种有内到外,再由外反作用于内的对流过程,就是在表现过程中,人物外在的程式动作引起的内心的适应过程。


戏曲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所饰演的人物每一个表演动作的内在目的,必定要在它本身含有动
作的核心。

无形无体的内心情感能够反射地影响我们的生理机能,使它发生动作。

也能反射
地影响我们的心理活动,使它复活内心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灵魂的形体,只能是没有
生命的傀儡。

如果在创造过程中,首先不深刻了解角色的生活状态,不去体验角色内心情感,单纯从外形活动上去塑造角色、表演角色,是不可能正确体现出角色的精神生活的。

中国戏
曲的特殊体验方法是:“词虽有意,意虽有艺,艺里有形,形里有神,互为表里的有机统一。

”只有经过“歇心养气”“动心化形”的体验方法,才能达到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所要求的“外在要精,内在要充,以情为主,内心自明”的目的。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就是以体验为依据,以表现为目的,以程式化
歌舞演故事的艺术形式。

它是综合性艺术,它熔文学、美术、音乐、歌舞以及武术杂技于一炉,铸成了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通过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把语言、歌舞、音乐、
美术及各技艺直接紧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各种艺术元素和各种戏曲表演手段,更形成
了高度综合的表演形式,这种形式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一个完整的特殊的表演艺术体系。

也是戏曲表演艺术区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的根本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