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洛阳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2016年最新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指数排名

3.86
4.96
6.8
8.83
5.30
38
青岛
7.4
6.57
5.66
5.39
4.7
4.56
3.85
4.12
3.89
5.09
5.36
8.33
5.30
39
绍兴
7.63
5.05
4.88
5.11
5.14
4.38
3.92
4.81
5.42
5.62
5.12
7.32
5.40
40
扬州
7.1
5.68
5.73
5.85
2.5
3.29
3.96
4.37
4.7
4.31
3.92
4.02
16
肇庆
5.89
5.20
4.14
4.29
3.63
2.75
3.06
3.93
4.38
4.31
4.36
3.81
4.05
17
南宁
6.31
5.68
3.81
4.71
3.39
2.68
3.59
4.01
3.44
5.49
3.74
4.01
4.11
18
佛山
6.06
4.53
7.74
9.09
6.11
57
长春
9.02
8.03
6.02
5.7
4.93
4.76
4.6
3பைடு நூலகம்5
4.17
7.04
9.45
8.44
6.15
2016环保调查报告

2016环保调查报告2016环保调查报告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保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环保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2016年的环保调查。
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空气和水质污染是最为突出的问题。
在城市地区,汽车尾气排放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
调查发现,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危险级别,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水质污染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导致了许多地区的水资源严重受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除了空气和水质污染,调查还发现了其他一些环保问题。
其中之一是垃圾处理。
许多地区的垃圾处理设施已经超负荷运转,无法有效地处理和处理垃圾。
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调查还发现了土壤污染、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解决。
针对这些环保问题,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环境保护持积极态度。
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采取行动来减少自己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然而,调查还发现,许多人缺乏环保意识和知识,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处理废物、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因此,教育和宣传是解决环保问题的关键。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成功的环保实践案例。
例如,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采取了措施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如提倡公共交通工具、鼓励使用电动汽车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空气质量,减少了空气污染的程度。
此外,一些企业和个人也在积极推动环保行动,如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回收利用废物等。
这些实践不仅改善了环境质量,还为其他人树立了榜样。
然而,调查也揭示了一些挑战和障碍。
首先,环保行动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强环境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企业需要改善生产过程和产品设计,公众需要提高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其次,环保行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许多环保项目需要巨额的投资,这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洛阳市2001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洛阳市2001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洛阳市统计局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围绕“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目标,积极推进改革,加快对外开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一、综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
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65.7亿元,比上年增长8.5%左右。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1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253.7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171.9 亿元,增长10.2%。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
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69.63万人,城镇在岗职工 55.92万人。
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全年有1.9万人实现了再就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脆弱,农民增收困难;工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运行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社会投资尚未全面启动;社会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二、农业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两大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面积扩大,保持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产品名称 2001年产量比上年±%粮食 164.25万吨 -17.5其中:夏粮 85.08万吨 7.2秋粮 79.17万吨 -33.8油料 50844吨 -20.9其中:花生 38139吨 -24.3油菜籽 5599吨 38.5芝麻 6575吨 -31.8棉花 3235吨 -38.6烟叶 33740吨 -0.9水果 15.76万吨 9.1蔬菜 98.32万吨 5.5中药材 10256吨 182.0食用菌 3433吨 67.0畜牧业保持稳步发展。
主要畜产品产量及畜禽存栏量均有增加,优良品种发展较快。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畜禽存栏数量如下:产品及畜禽名称 2001年产(存)量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 19.42万吨 3.9其中:猪牛羊肉 17.66万吨 4.6奶类总产量 36569吨 54.4其中:牛奶 35279吨 94.8禽蛋总产量 11.42万吨 7.0牛年末存栏数 75.65万头 4.7生猪年末存栏数 175.56万头 5.8羊年末存栏数 84.13万只 8.5家禽年末存栏数 1745.86万只 3.8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但抗灾能力仍然较弱。
2004年度洛阳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4年度洛阳市环境状况公报字号背景来源:洛阳日报 2005-06-06 07:27 收藏电邮打印移动用户:发送短信LYD到10658300联通用户:发送短信712到10655885即可订阅洛阳手机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之规定,现将2004年度洛阳市的环境状况,公告如下:一、环境状况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004年度,洛阳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较上一年度有所好转,但仍超过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总体上表现为轻度污染级别。
全年空气污染指数统计结果显示:2004年洛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气156天,占监测总天数的42.62%;轻微污染、轻度污染天气194天,占监测总天数的53.01%;中度污染、中度重污染天气10天,占监测总天数的2.73%;重污染天气6天,占监测总天数的1.64%。
一年四季中,按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排序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其中,冬、春季属于中度污染,秋、夏季属于轻微污染。
在各污染因子中,空气中二氧化氮、降尘年均浓度值达到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或推荐标准,而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硫酸盐化速率年均浓度值超过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或推荐标准,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日均浓度值超标率分别为25.1%、52.2%,硫酸盐化速率月均浓度值超标率为100%;在全年60个大气降水样品中,酸雨9个,酸雨发生率15.0%。
我市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冬季比较高,这主要与我市一次能源利用方式仍然是以燃煤为主有关,而空气中二氧化氮的污染与季节的相关性比较大。
冬季气压较低、日照时间短,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转化,从而导致污染加重;进入冬季以后,西北风增加,大气中携带的内陆干燥地区的大量颗粒物开始影响我市。
另外由于冬季我市地表植被大多覆盖稀少,从而又造成了二次扬尘污染的增加。
再加上进入采暖期后,城市区燃煤量增加,烟尘排放量同时也随之增大,等等。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促使我市冬、春季颗粒物污染明显加重。
研学实践课:洛阳龙门石窟地质地貌

2018年第11期*●王利荣/洛阳理工学院附属中学(471000)摘要:文章以“龙门石窟地质地貌”研学为例,对近距离区域如何开展研学实践,在活动过程中对预设和生成的问题如何解决,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为以后开展远距离研学旅行积累经验,以达到深度研学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研学学案;研学实践;生成问题;深度研学2018年2月12日,洛阳理工学院附属中学地理社团和洛阳七彩眼河洛研学坊一起策划了龙门石窟地质地貌的研学实践活动,想通过研学实践这一新兴形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更好地感受、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使学校课程与研学实践紧密融合。
一、教师踩点,确定主题(图1)图1 师生踩点图片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伊河两岸,有典型的地质地貌、河流、旅游、历史等研学资源,为不同学段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研学主题。
经过七彩眼河洛研学坊招募的各科教师们两次踩点后,针对高一学生制订了此次地质地貌研学主题,同时确定了研学地点和研学路线。
二、精心筹备,制订学案研学旅行不能脱离教学实际,预习案是架起实地研学和学生传统教学的桥梁,为实地研学提供知识支撑,是实地研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地理社团的师生根据高一所学内容整合课本知识内容制订了预习案,因为研学实践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没有经验可循,再通过教师的提前踩点后,由教师主导在禹王泉、潜溪寺、摩崖三佛龛等五个地点为学生预设研学活动问题,教师通过查找大量的资料写出了详细的教学设计。
为让实地研学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提前开研学筹备会,强调研学中的安全措施,让学生学会风速仪、地质锤、罗盘仪、指南针、pH 试纸的使用方法。
使研学实践达到了“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图2 学生为实地研学前做准备1.龙门石窟地质图(图3,出自中国地质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建锋,洛阳龙门石窟地温场研究,中国岩溶,1995年04期)。
图3 龙门石窟地质图2.洛阳卫星图(图4)。
镇江环境状况公报(2016)

镇江市环境状况公报(20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发布《镇江市2016年环境状况公报》。
镇江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刘正泰2017年5月31日2016年,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生态环保职责,以推动绿色转型、深化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严格环境监管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市政府颁布实施《镇江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全市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及重点工程;制定实施年度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完成G20峰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任务。
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环境信访明显下降,顺利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环境质量(一)空气环境2016年,镇江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空气质量达标率较2015年上升11.4个百分点,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或保持稳定,其中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15.3%、较2013年下降30.6%,达到国家提出的“在2013年基础上下降13%,同时比2015年下降3%”的目标要求。
受颗粒物、臭氧和二氧化氮影响,7个辖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均未达二级标准要求。
1、城市空气市区环境空气中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为50微克/立方米、80微克/立方米、24微克/立方米和38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和臭氧(最大8小时)按年评价规定计算,浓度分别为0.878毫克/立方米和96微克/立方米。
与2015年相比,PM2.5、PM10、臭氧(最大8小时)和二氧化氮浓度分别下降15.3%、2.4%、8.6%和9.5%,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浓度保持稳定。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进行年评价,7个辖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均未达标,超标污染物为PM2.5、PM10、臭氧。
其中,7个辖市区PM2.5均超标;除丹阳以外,各辖市区PM10均超标。
按日评价,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76.4%,较2015年上升4.2个百分点,7个辖市区达标率范围为67.6%~80.9%。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摘要:在总结城市生态系统的属性并分析其健康内涵的基础上,通过频度统计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海明贴近度,建立模糊物元模型,对河南省第一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郑州、洛阳、许昌2000年-2013年间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实行评价,分析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各要素,结果表明:郑州、洛阳和许昌整体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健康改善水准并不显著,且部分指标有恶化趋势;相同时期内,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郑州、洛阳、许昌,但其增长速率则为许昌最快、郑州最慢;各城市不同要素之间的健康水准差别较大,且不同城市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低。
所以,未来应针对健康水准较差的要素重点发展,提升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整体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模糊物元;海明贴近度;熵权;水生态文明建设现阶段世界很多区域的城市生态系统都面临着机能失调所带来的压力,城市生态系统的再生水平与恢复水平也正面临着资源耗竭和污染排放的考验。
随之而来,人们开始担心巨大人口压力下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水平,并思考居住在什么样的城市才可获得高品质的生活。
城市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构成的三维复合系统[4]。
为满足其自身的健康情况应包含三方面的内涵:(1)满足社会发展合理需求的水平,以维持城市结构(组织结构)、功能(活力);(2)生态系统本身维持与恢复的水平(恢复力);(3)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保证城市人群健康(人群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服务功能)。
另外,Spiegel等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暴漏-影响”机制探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评估中心城市社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健康的一系列干预措施的效率和效果。
还有很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分析具体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水平。
所以,在水生态文明理念发展的今天,评价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能够为未来城市健康发展,尤其是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方向与重点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支撑。
洛阳调查报告

洛阳调查报告洛阳调查报告「篇一」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安排,为促使我市农村安全饮水工作扎实有效开展,11月底,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组织市水利局等单位分别深入到汝阳、宜阳、偃师等县(市),对我市农村安全饮水情况进行了调研。
实地察看了12个安全饮水工程,走访了部分农户,并听取了市、县(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现状从调研情况看,近十几年来,我市的农村饮水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全市大面积的人畜吃水困难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由于水源变化、水体污染、水质不达标以及工程老化、病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截止20xx年底,全市476万农村居民中,有200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水质不达标的164.3万人,水量不足、取水不方便以及供水保证率低的35.7万人。
在未达标的164.3万人中,饮用氟砷含量超标的86.7万人,饮用苦咸水的52.7万人,饮用水源被严重污染的有24.9万人。
高氟、高砷、苦咸、污染等水质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长期饮用高氟水,轻者形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骼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
长期饮用砷超标的水,易造成砷中毒,可导致皮肤癌和多种内脏器官癌变。
长期饮用苦咸水,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
这些疾病给群众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影响了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导致群众医疗费用支出高,生活质量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开展情况近两年多来,我市先后实施完成了四批安全饮水工程项目,总投资7332万元,建设271处工程,使283个村17.59万群众用上了干净的安全水。
在农村安全饮水工作中各级政府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都把安全饮水工作作为农村群众要办的实事,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水利、发改、财政、卫生、环保、建设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安全饮水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洛阳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公众版)
2016年,全市环保系统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让河洛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的工作目标,始终把环境质量改善作为回应群众期盼、解决民生需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狠抓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治理以及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改等重点工作,全面推动生态环境改善。
2016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66天,达标率为45.4%。
全市7个国、省控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年均值达到规划目标标准,水质总达标率为100%。
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
全市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在天然本底范围内。
城市区域昼间声环境质量均属较好级,城市昼间交通噪声环境质量为好,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总达标率为83.9%。
水环境质量状况
地表水环境质量
按照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办[2011]22号)进行评价,评价因子为21项。
2016年,全市7个国、省控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年均值全部达到规划目标标准,水质总达标率为100%,与2015年相同。
其中,水质类别符合Ⅰ-Ⅲ类的地表水断面有6个,占国、省控水质监测断面的85.7%;伊河潭头断面水质
由2015年的Ⅱ类提升为Ⅰ类,洛河长水断面水质由2015年的Ⅰ类下降为Ⅱ类,洛河白马寺断面水质由2015年的Ⅲ类下降为Ⅳ类,其它断面水质保持不变。
伊河潭头、伊河龙门、洛河长水、洛河高崖寨、汝河紫罗山地表水断面水体水质优于规划功能规划水质类别,其它各断面均符合规划功能水质类别。
2016年地表水国、省控监测断面水质评价结果
2016年,洛阳市地表水整体水质级别为良好。
伊河、洛河、汝河综合水质类别为优,伊洛河综合水质类别为轻度污染。
与2015年相比,河流水质基本不变。
水库环境质量
2016年,我市两个国(省)控湖库(陆浑水库、故县水库)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24项基本因子进行监测评价。
故县水库故县水库规划功能为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目标为Ⅱ类水质,该水库各项监测评价因子中除总磷水质类别符合Ⅱ类标准外,其他各项因子水质类别均符合Ⅰ类标准,
综合水质类别符合Ⅱ类水质,达到规划目标要求,水质状况为优。
陆浑水库陆浑水库规划功能为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目标为Ⅱ类水质,该水库各项监测评价因子中除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水质类别符合Ⅱ类标准外,其他各项因子水质类别均符合Ⅰ类标准,综合水质类别符合Ⅱ类水质,达到规划目标要求,水质状况为优。
2016年,故县水库、陆浑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别为41.1和43.2,营养状态均为中营养。
与2015年相比,基本稳定。
地下水环境质量
2016年,洛阳市城区11个地下水单井水质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规定的20项因子进行了监测评价。
单井综合水质类别为Ⅲ、Ⅳ、Ⅴ类,地下水水质有良好和较差两个级别。
其中,达到Ⅲ类良好级别的有4眼井,占监测井总数的36.4%;达到Ⅳ类较差级别的单井数为6眼井,占监测井总数的54.5%,达到Ⅴ类较差级别的单井数为1眼井,占监测井总数的9.09%。
与2015年相比,东郊水源单井则由Ⅳ类转为Ⅴ类,水质有所下降,其它地下水单井水质与2015年相比均无变化。
2016年各单井水质级别百分比构成见下图。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2016年,占洛阳市城区居民生活饮用水80%以上的洛南水源地混合水、李楼水源地混合水、张庄水源地混合水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进行了监测评价,洛南、张庄、李楼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水质类别均为Ⅲ类,单项因子达标率为100%,各水源地水质综合达标率为100%。
与2015年相比,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水质均维持在Ⅲ类不变。
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2016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开始在全国实施。
按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臭氧六项因子综合指数评进行价,2016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7.86,较2015年上升
0.59;优、良天数为166天,占有效监测天数363的45%,较2015年减少45天。
其中,优12天,3.3%;良154天,占42.4%;轻度污染128天,占35.3%;中度污染29天,占8%;重度污染31天,占8%;严重污染9天,占2%。
2016年洛阳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各级别天数分布(AQI)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单项指数法,洛阳市城区环境空气中污染因子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臭氧八小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 、可吸入颗粒物(PM10)、臭氧。
2016年,洛阳市城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130μg/m3,与2015年相比增加5μg/m3,升高4.0%;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39μg/m3,与2015年相比降低5μg/m3,下降11.4%;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47μg/m3,与2015年相比增加5μg/m3,升高11.9%;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79μg/m3,与2015年相比增加7μg/m3,升高9.7%;一氧化碳(CO-95)浓度为3.38mg/m3,与2015年相比增加0.08mg/m3,升高2.3%;臭氧(O3 H 8-90)浓度为189μg/m3,与2015年相比增加58μg/m3,升高44.1%。
一年四季中,按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排序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春、秋、冬三个季节综合指数最高的均
为细颗粒物,其次为可吸入颗粒物,夏季综合指数最高的是臭氧八小时,其次是细颗粒物。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的综合污染指数春、秋、冬三季较为稳定,夏季较低。
臭氧八小时的综合指数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春、夏季较高,冬季较低。
见下图。
城市区环境空气综合指数节分布
城市区环境空气各监测因子季度综合指数
2016年洛阳市城区环境空气各监测因子季度综合指数
大气降水
2016年洛阳市城区共采集到81个大气降水样品,全年降水平均pH值为7.11,全年酸雨发生率为0,与2015年相比持平。
全年降水pH值范围为6.33~8.53,全市降水中阴离子年均浓度由大到小为SO42->NO3->Cl->F-,阳离子年均浓度由大到小为Ca2+>NH4+>Na+>Mg2+>K+。
降水中阴离子主要成分为SO42-,即洛阳市降水酸性受大气中硫氧化物影响最大。
声环境质量状况
2016年在洛阳市建成区按800米×800米均匀网格,对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262个监测点位进行了监测。
城市区域昼间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3.2分贝,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属较好,与2015年(52.9分贝)相比变化不大,声环境质量未发生变化。
2016年对洛阳市建成区内72条主要干道151个监测点位道路交通噪声进行监测,监测路段总长度为158.7千米。
2016年洛阳市昼间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为67.1分贝,比2015年(65.5分贝)升高1.6分贝,昼间道路交通噪声质量未发生变化,道路交通噪声质量为好。
2016年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总达标率为83.9%,比
2015年(89.1%)下降了5.2个百分点,声环境质量级别为较好级。
辐射环境质量状况
2016年,我市瀍东污水处理厂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γ辐射剂量率平均值为70.4 nGy/h,在天然辐射本底范围内,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基本保持稳定(2015年γ辐射剂量率平均值为69.3 nGy/h),无异常情况。
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