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台交流行前教育简况表
赴台成人教育考察报告2篇

赴台成人教育考察报告 (2)赴台成人教育考察报告 (2)精选2篇(一)赴台考察报告一、考察背景最近几年,随着中国与____两地交流的不断加强,赴台考察成人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理解____的成人教育开展情况,进步我国成人教育程度,我们组织了一次赴台的成人教育考察。
二、考察目的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1.理解____成人教育的政策、法规及开展战略;2.考察____的成人教育培训机构,讨论双方合作的可能性;3.交流与沟通,互相学习借鉴,进步我国成人教育程度。
三、考察时间和地点时间:2024年5月1日至5月5日地点:____大学、中兴大学、宜兰国立教育大学、台北市成人教育中心等地。
四、考察成果1.理解____成人教育政策及开展战略通过与____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谈,我们详细理解到____成人教育的政策、法规及开展战略,包括_____对成人教育的支持政策、培训机构的管理方法等,这对于我们制定我国的成人教育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考察____的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我们在____大学、中兴大学、宜兰国立教育大学等地考察了多个知名的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参观了他们的办公场所和培训设施,并与相关负责人进展了交流。
通过考察,我们理解到____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注重实际操作和理论才能培养,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培养出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3.交流与合作考察期间,我们与____的成人教育机构及相关专家进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双方就成人教育的经历、问题和前景进展了深化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合作的意向和建议。
这为今后____与我国的成人教育交流与合作奠定了根底。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赴台的成人教育考察,我们对____的成人教育开展情况有了更加深化的理解。
我们认为,____的成人教育政策和经历对我国的成人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建议在今后的成人教育开展中,可以借鉴____的经历,加强与____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成人教育的开展。
台南县综合活动辅导团到校访视行前资料汇整表

台南縣綜合活動輔導團到校訪視行前資料彙整表台南縣國教輔導團95年度到校諮詢服務流程表綜合活動領域國中部分:簡易擔架製作與體驗一、【設計理念】配合康軒版二年級下學期,第一主題第二單元「應變高手」,用小隊互助合作的方式,學習簡易擔架的製作,讓每位同學體驗搬運與被搬運的感受,思考在助人與受助時的差異,學習如何適切地幫助別人,進而在生活當中實踐。
二、【能力指標】綜3-4-1 體會參與各類團體活動的意義,並練習改善或組織團體活動的知能。
三、【單元目標】1、學習簡易擔架的製作。
2、體驗搬運與被搬運的感受。
3、思考助人與受助的差異,進而學習適切地助人,並於生活中實踐。
四、【教學時間】一節課45分五、【教學對象】國中二年級生六、【教材分析】七、【教學活動】台南縣95學年度第二學期國教輔導團到校諮詢輔導曾文區國中綜合領域研習會議紀錄一、時間:96年5月4日上午9時二、地點:六甲國中三、主席:方更新校長、林朝正校長記錄:楊淑惠師、蔡永新師四、出列席人員:團長方更新校長、六甲國中林朝正校長、團員馮春燕師、蘇淑芬師、蔡永新師、李紫婕師、邱泰維師、六甲國中魏鈺珊師、麻豆國中吳宜榕師、許謦麟師、楊慧娟師、官田國中蕭嬴瓊師、善化國中曾群智師、下營國中陳香君老師。
五、會議記錄:09:00-10:00演示開始演示老師:六甲國中魏鈺珊師演示主題:簡易單架設計與實作10:00-12:00心得分享楠西國中方更新校長:來到六甲國中,校內正進行大建設,遠景可期。
這個學校充滿朝氣。
六甲國中林朝正校長:本校綜合領域教師共有三位,都是很優秀的同仁,輔導學生也很有耐心,真金不怕火煉。
升學主義下,更能突顯綜合活動的重要,能帶給學生朝氣。
六甲國中魏鈺珊師:本次演示的教案來自課本內。
我的專長是童軍,因應輔導團到校諮詢服務,所以調整了一下課程順序,這次課程是連續二堂的第二節,執行起來頗有效果。
今天是同一課程的第三個班級,之前二個班級上課的經驗帶給我一些想法,所以到這次也有所修正,所以今天能將最好的一面獻給大家。
关于赴台交流考察情况的报告11页word文档

关于赴台交流考察情况的报告应台湾中华文化经济交流协会的邀请,6月23日至7月2日派出了赴台交流考察团,对台湾进行了为期9天的交流考察。
考察团先后拜会了台北市国税局、资诚会计师事务所,高雄市记账及报税代理人公会、统一企业集团总部等部门,就税收制度、税收征管、税收政策、纳税服务及中介服务等内容与相关部门进行了交流。
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印象很深。
总的感觉是台湾干净卫生、文明礼貌、环境优美、秩序井然。
考察组深刻地感受到:台湾与大陆血脉相联、血浓于水,与台湾人民交流接触,热情友好,呈现两岸同胞的亲情交融;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把两岸人民紧紧连在一起,“台独”分裂行径不得人心,更加坚定了我们对台湾回归祖国的信心;初露端倪的两岸交流良性互动,开创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局面,显现了党中央对台政策的英明正确。
现将考察交流的台湾税制情况报告如下:一、台湾现行租税制度及组织体系经考察交流,我们认为台湾的税制简化,税权划分明确,组织体系集约效率。
(一)台湾现行的租税制度台湾实行的是所得税、货物税、营业税为主体的复合型租税结构。
依照“宪法”和财政收支划分法的规定,区分为“国税”和“地方税”两级。
“国税”是属于“中央政府”可支用的税收,包括8个税种:所得税、营业税、货物税、遗产及赠与税、烟酒税、证券交易税、期货交易税和关税(由“台湾财政部关税总局”负责征收)“地方税”是属于直辖市及县(市)“地方政府”可支用的税收,包括8个税种:印花税、使用牌照税、土地增值税、房屋税、契税、娱乐税、地价税、田赋(目前停征)。
台湾属于“国税”征收的税种中,所得税分为综合所得税和营利事业所得税两种,分别以个人和营利事业所得税作为课税对象,采用累进税率,以个人和营利事业为纳税义务人。
营业税分为加值型及非加值型营业税,以销售的货物和劳务,及进口货物为课税对象,采用比例税率课征,以营业人、进口货物的收货人或持有人为纳税义务人。
货物税以税法规定的货物作为课税对象,分别由生产厂商或进口货物的收货人或持有货物或提货单的人为纳税义务人,采用比例税率或定额税率。
台中市(校名)中、小学推动家庭教育工作访视纪录表

壁報等)比賽推廣。(6分)
2、依前項議題指導學生作(徵)文、攝影、繪畫、壁報等參加
校外競賽獲得獎勵者。(6分,每項一分)
3、配合政策在校內規劃辦理相關活動。(4分)
4、配合政策邀請社區、民間團體辦理有關活動。(4分)
四、師資培訓及推動情形10%
1、派員參加本市辦理高中以下學校家庭教育課程種子教師研習
、3、規劃辦理家庭教育活動課程有否融入性別平等議題(7分)
4 4、規劃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有否結合家長參與增進父母職能之教育效果者(8分,1次2分)
55 5、辦理家庭教育活動課程次數(6分,1次2分)
6. 6、辦理家庭教育活動課程成效(0-4分)
三、配合政策推動相關活動20%
1、配合教育部、市政府推動祖孫週、祖父母節、孝親家庭月、
臺中市(校名)中、小學推動家庭教育工作訪視紀錄表
訪視項目
訪視指標
自評
複評
一、行政組織及運作25%
1、有無專責處室或工作團隊辦理家庭教育課程(4分)
2、有無專責處室或工作團隊辦理家庭教育活動(4分)
3、有無專責處室或工作團隊辦理親職講座(4分)
4、有無建置專責處室或工作團隊,並訂定學生發生重大違規或特殊行為時,校方之處理及輔導機制(4分)
5、有無召募志願工作人員,協助家庭教育事務之推展(2分)
6、主辦處室或工作團隊擬訂計畫推動情形(3分)
7、家庭教育活動成果上網填報情形(4分)
二、課程規劃與執行35%
有1、所規劃家庭教育活動課程有否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家庭狀況、學學校能力規劃辦理者(6分)
、2、家庭教育活動課程有否納入學校行事曆,並上傳家庭教育網站((4分)
赴台交流行前教育简况表

陈月琴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98.9
单位职务
中南பைடு நூலகம்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学生
党派
共青团员
赴台身份
学生
赴台项目
参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暨治理论坛”
人数
1
行前教育落实内容
1.了解当前的对台政策,在交流中,回避涉及政治敏感问题的话题。如遇到这类问题,要坚持原则,表明态度,但不必纠缠。
2.不要去如“中正纪念堂”、“慈湖”等政治敏感地点参观游览。
3.介绍我校当前与台湾的几所大学的交流情况。
4.根据以前访问台湾的人员介绍的情况,了解在台期间应注意的问题。
5.在台期间,要做集体活动,不要独自一人进行活动。
6.如期返回,做好归后总结。
(盖章)2019年6月4日
赴台交流行前教育简况表
注:赴台人员两人以上的项目,只填写团组负责人的基本情况。
交换生赴台动机及学习计划

交换生赴台动机及学习计划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一直有着对世界各地文化和教育体系的好奇心。
在我大学的时光里,我一直梦想着能够走出国门,到不同的国家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经历。
台湾作为一个中文国家,拥有着独特的教育文化,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使我对这个岛屿国家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学习计划:在台湾的学习生活中,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台湾的文化和历史,学习台湾的语言和文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我计划选修一些与台湾文化和历史相关的课程,比如台湾文学、台湾史等,从中深入了解台湾的传统和现代发展。
此外,我还计划学习台湾的语言,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这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际交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了课程学习,我还希望能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比如参观台湾的博物馆、美术馆、历史古迹等,深入了解台湾的历史文化,感受台湾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我还计划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让自己融入当地社区,了解台湾人民的生活和习俗,增进自己的人际交往和语言交流能力。
在学习生活之外,我也希望能够结交一些当地的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与他们交流学习经验和感受。
我渴望和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开阔自己的社交圈子,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铺垫。
我认为这些交流和互动将对我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更加开放和包容,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生活经历。
在学习生活结束之后,我计划在台湾留下更多的时间,深入旅游和探索台湾的各个角落。
我希望能够去一些少有人知道的地方,领略台湾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我也会尝试一些当地的美食,感受台湾的饮食文化,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最后,我将收集自己在台湾学习和生活的点滴,写成一本留学日记或者游记,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台湾之旅。
我相信这段留学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对我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总结:赴台的交换生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机会,我将全力以赴,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经验,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教育叙事之赴台教育考察报告

赴台教育考察报告【篇一:赴台学习考察报告修改版】开拓视野、解放思想,学习先进、提升水平 ---哈密市第十五小学校长朱晓亚 2012年“哈密市慈干堂优秀教师奖励金”启动,由我国书法大家、大慈善家,被誉为“西域活菩萨”的张柱堂先生和企业家陈逢干先生捐赠资金。
先后分两批,共20位优秀教师代表赴港澳台考察学习,我有幸于2013年6月22~7月6日赴港澳台进行了为期16天的第二批学习考察,时间虽短,但考察团在紧张有序的组织安排中圆满完成了任务。
我们同感,不虚此行,效果好,收获大。
一、珍惜机会、用心学习。
这次考察学习,是两位慈善家为了奖励哈密市优秀教师代表,激发更多教育人的工作激情。
让边疆教育人能够有机会外出开阔视野,带动更多教育工作者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我能有幸参加,倍感自豪又感受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期间,既学习考察了香港理工大学,又参观学习了台湾景文高中和新北市立漳和国民中学;还游览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风景名胜,初步体验了三地的风土人情,收获巨大,感受颇多。
考察团的同仁,都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以学先进、取真经的心态,一路风尘仆仆、一路参观考察、一路惊羡不已,大家边学习边思考,边思考边讨论,反思自我,查找差距。
这次考察受到的震憾和冲击是历次外出考察所没有过的。
回到哈密之后,仍感余兴未了,考察团成员多次进行了座谈交流,畅谈了学习考察的感受。
二、港澳台印象印象一,现代文明处处彰显。
这次港澳台之行,导游第一个告知我们的是:不要随意抽烟,不要随处扔垃圾,不要随地吐痰,罚款都有文规定。
所到之处,干干净净,没有堆放的垃圾,没有违规驾驶的车辆,同时也很少见到交警、城管、保洁员。
香港、澳门汽车很多,道路狭窄,但我们一路都没有碰到堵车;台湾驾驶摩托车的很多,但全部都带着头盔。
在无论多么热闹的地方却无人大声喧哗,都是轻声细语,彬彬有礼。
有几个细节我记忆犹新:一次在香港九龙的平民居住老区用餐,餐馆附近刚好有一公交车站,那个老区街道狭窄,乘车人多,但乘车人井然有序上车。
入台交换计划书

入台交换计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变得越来越紧密。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深知出国交流的重要性和价值。
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开拓国际视野,我希望申请参加入台交换计划。
二、项目目标通过本次交换计划,我的目标如下:1.提升语言沟通能力:学习台湾地区的语言和文化,增强中文与他国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2.拓宽国际视野:了解台湾地区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情况,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
3.学术交流:拜访台湾知名大学,与台湾学子进行学术交流,共同切磋学术问题。
4.个人成长:通过生活与学习的压力,培养自理能力、适应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三、项目内容及计划1. 学习计划•参加入台交流计划期间,我将积极参加课堂学习,在正式的学习环境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台湾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体验,提升对台湾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参加台湾地区的语言培训机构,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增进与台湾居民的交流与合作。
2. 学术交流计划•拜访台湾知名大学的相关院系,与台湾学子深入交流,分享各自的学术研究成果。
•参加台湾地区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趋势。
•尝试与台湾学生合作开展学术项目,共同探索学术领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3. 生活与文化体验计划•参观台湾地区的历史文化名胜,了解台湾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参与当地社区的活动,体验台湾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文化。
•与台湾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增进两岸青年的相互交流与了解。
四、预期效果通过参加入台交换计划,我预计能够取得以下效果:1.语言能力提升:通过全天候的语言环境和语言培训,提高中文能力和台湾的语言沟通能力。
2.跨文化理解:通过与台湾学生和社区居民的交流,增加对台湾文化和社会的了解和认同。
3.学术成果分享:通过与台湾学生的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培养学术合作与创新能力。
4.个人成长与自信心培养:通过生活与学习的压力,培养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个人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