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人口问题分析-人文地理.doc文库.ppt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人口问题

人文地理人口问题
教案主题:人文地理人口问题
引言:
人类是地球上最为活跃的物种之一,人口增长和分布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了解人口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本教案将从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数量是指某一特定地区的在册居民的总人数。
人口数量的变化涉及到出生、死亡和迁移等因素。
首先,我们可以了解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趋势,如1950年至今的全球人口增长情况,重点探讨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指的是人口在不同地区的数量差异。
通过地图或统计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世界各地人口的分布情况。
此外,还可以探讨导致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原因,如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因素等。
三、人口结构的变化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的组成。
人口结构的变化是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可以分析人口结构的
变化对社会、经济、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结语:
通过学习人文地理的人口问题,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决策提供支持。
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研究课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以寻求解决方案。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当密切关注人口问题的动态变化,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共同努力为人类创造更加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1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由于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不同,因而 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采取的对策及今后人口变 化趋势不同,对比分析如下表: 发展中国家 自然增长率 较高 ①经济落后, 生活质量较 差,现代化水平低,需要 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 原因 福利制度不完善;③受 “养儿防老” 的传统观念 影响;④政治独立、经济 发展、医疗进步 发达国家 较低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 水平高,科技发达, 生活条件好;②有良 好的社会保险和福 利制度;③人们受教 育水平高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指标: 出生率 、 死亡率 和
自然增长率 。
2.人口增长模式类型
原始型 基 出生率 本 死亡率 特 征 自然增长率 高 高 低
传统型 高 低 高
现代型 低 低 低
3.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 原始型 传统型 发达国家:现代型 4.人口增长模式 发展中国家: 大多为传统型 的空间差异 全世界: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中国: 基本实现了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现代型
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 根据三率及其不同的组合,人口增长的转变,经历了原始 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 段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阶段 人口增 长模式 原始低增长阶段 加速增 增长减 低速增 长阶段 缓阶段 长阶段 “高低 “高高低”模式 高”模 式 高低 高” 模式 低低 低” 模 式
第(1)题,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就是劳动力人口占总人
口比重最大的年份。人口比值越大, 说明该年龄段的人口数越 多。从图上看,0~18 岁年龄段的人口比值最大,说明这一年 龄段的人口数最多,当他们进入劳动力人口年龄以后,劳动力 人口负担最轻;当他们进入老年后(65 岁及以上),劳动力人口 负担最重。第(2)题,出生人口的减少会影响劳动力人口的数 量,但是需要一段时间,不是最先受影响的。性别构成、年龄 构成与人口数量无必然联系。 而出生人口减少会导致妇女就业 数量的增多,因此出生人口减少最先影响劳动力的职业构成。
人口分布同步ppt课件

3.根据以上分析,试归纳世界 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 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在热 带地区,人口多分布在气候相 对凉爽的高原地带。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人类逐渐适应自然并改造 自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类的生产生活空间不断 拓展。当今世界的人口分 布状况,就是自然和人文 两方面的多种因素相互作 用的结果。
【思考】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区,人口一定稠密吗? 闷热
凉爽
巴西城市分布图
巴西地形图
巴西的城市为何多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不在亚马孙平原?
在热带地区的平原,气候湿热; 热带的高原,气候凉爽,雨量适中,排水通畅,无疟疾分布等。
刚果盆地 东非高原
在南美洲,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间 谷地则形成一些人口稠密的大城市。
文化中心,历史悠久,自
然条件优越;
“四大稀少区” 原因:自然条件恶劣、开发程度低
• 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 (亚洲、北美) 地势高峻,高寒,气候寒冷
• 寒冷的极地 (南极大陆、 北冰洋附近 地区)
• 湿热的热带 雨林(亚马孙
河、刚果河 流域)、过
• 干旱的荒漠(撒哈拉、中亚和 澳大利亚)、降水量极少, 生 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 区或人口稀少区
大洲——非洲
归纳总结
总特征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10%的陆地居住着约90%的人口
大洲
分布差异大,亚洲人口最多,南极洲目前尚无定居居民
国家
分布极不平衡;2016年总人口74.42亿;人口过亿的国家有中国、 印度、美国等13个,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1%
城乡
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其中城镇人口比 例最高是北美洲,最低的大洲是非洲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 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在热 带地区,人口多分布在气候相 对凉爽的高原地带。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人类逐渐适应自然并改造 自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类的生产生活空间不断 拓展。当今世界的人口分 布状况,就是自然和人文 两方面的多种因素相互作 用的结果。
【思考】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区,人口一定稠密吗? 闷热
凉爽
巴西城市分布图
巴西地形图
巴西的城市为何多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不在亚马孙平原?
在热带地区的平原,气候湿热; 热带的高原,气候凉爽,雨量适中,排水通畅,无疟疾分布等。
刚果盆地 东非高原
在南美洲,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间 谷地则形成一些人口稠密的大城市。
文化中心,历史悠久,自
然条件优越;
“四大稀少区” 原因:自然条件恶劣、开发程度低
• 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 (亚洲、北美) 地势高峻,高寒,气候寒冷
• 寒冷的极地 (南极大陆、 北冰洋附近 地区)
• 湿热的热带 雨林(亚马孙
河、刚果河 流域)、过
• 干旱的荒漠(撒哈拉、中亚和 澳大利亚)、降水量极少, 生 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 区或人口稀少区
大洲——非洲
归纳总结
总特征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10%的陆地居住着约90%的人口
大洲
分布差异大,亚洲人口最多,南极洲目前尚无定居居民
国家
分布极不平衡;2016年总人口74.42亿;人口过亿的国家有中国、 印度、美国等13个,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1%
城乡
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其中城镇人口比 例最高是北美洲,最低的大洲是非洲
地理《人口分布 》PPT精品课件

1.分析爪哇岛人口 密度特别大的原 因。
2. 议一议,影响人 口分布的因素主 要有哪些?
人口分布
•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
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
•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 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南半球相同纬度范 围为何人口较少?
活动
1. 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例如,从海岸向内地 200千米的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 球陆地面积的30%;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集中了世 界80%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57%。读图1-2, 完成相关任务。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南半球相同纬度范 围为何人口较少?
(2)推测除南极洲外,距海岸线200千米范围内的人口占全 洲总人口的比例最低的大洲是哪一个?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以上分析,试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活动
1. 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例如,从海岸向内地 200千米的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 球陆地面积的30%;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集中了世 界80%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57%。读图1-2, 完成相关任务。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半球分布:90%分布在北半球,尤其20°N— —60°N最集中 海陆分布:60%分布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 沿海地区 海拔分布:80%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 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四大密集区
欧洲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北美东部
世界人口分布四大密集区
2. 议一议,影响人 口分布的因素主 要有哪些?
人口分布
•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
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
•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 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南半球相同纬度范 围为何人口较少?
活动
1. 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例如,从海岸向内地 200千米的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 球陆地面积的30%;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集中了世 界80%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57%。读图1-2, 完成相关任务。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南半球相同纬度范 围为何人口较少?
(2)推测除南极洲外,距海岸线200千米范围内的人口占全 洲总人口的比例最低的大洲是哪一个?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以上分析,试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活动
1. 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例如,从海岸向内地 200千米的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 球陆地面积的30%;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集中了世 界80%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57%。读图1-2, 完成相关任务。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半球分布:90%分布在北半球,尤其20°N— —60°N最集中 海陆分布:60%分布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 沿海地区 海拔分布:80%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 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四大密集区
欧洲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北美东部
世界人口分布四大密集区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6.1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课件新人教版

关键能力
能力 人地关系及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分析
(2015·北京)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 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 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 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 3 767 米)。据此,回答下题。
1.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破坏 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空出现臭氧空洞
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世界:西欧、北
酸雨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 美、日本;中国:
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南方地区
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
宣传、教育类的措施等,应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具体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 的协调发展
第一讲 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
考纲呈现
考情统计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从时空综合的角度
1. 人 地 关 系
认识区域环境问题的分布差
思 想 的 历 史 2015·课 标 全 国 异,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区
演变
Ⅱ·T37(3)、(4) 域环境问题的成因
2.人类所面 乌梁素海水污染 人地协调观:结合区域环境问
环境污染 (2018·安徽江淮十校三模)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弃物,有 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 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弃物。中国曾是全球 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洋垃圾的进口热潮开始于20世纪 末。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年 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
临 的 主 要 环 的原因及措施 题,通过原因分析探究环境问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分布(共29张PPT)

江南卑湿,丈夫早夭 ——《史记﹒货殖列传》
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其它因素:
随着社会生 产力发展, 非农业因素 也影响着人 口分布
2020 “锡慧在线”开学第一周
便利的交通 使得扬州经 济发达,人 口稠密
历史悠久人口稠密
40-70万中等县
3. 阅读图1.8c,并与1.8a对照,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 的影响。 3.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海拔 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芬兰 北部地势较高,人口密度较小。
4. 探讨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和周边城镇的人 文因素。 4.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 中心。
2020 “锡慧在线”开学第一周
1.芬兰人口分布特点 1.主要分布在南部及沿海地区,北部地区人口少。
2. 阅读图1.8b,并与图1.8a对照,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 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2.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降 水较多,气温较高,人口密度较大;相反,芬兰北部气温低, 降水稀少,人口密度较小。
100万以上人口大县
地级市300万以上
156.6万(2018年, 湖北人口最多的县)
1121万(武汉) 2153万(北京)
深圳市只 有发展40 年历史, 由于发达 的经济吸 引了众多 人口
新疆建设兵团
政策
叙利亚难民 战争
自主阅读
2020 “锡慧在线”开学第一周
三、学以致用:
当时约4%的人口 分布在约占全国土 地面积64%的西北 地区
课堂小结:
一、世界、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衡性
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其它因素:
随着社会生 产力发展, 非农业因素 也影响着人 口分布
2020 “锡慧在线”开学第一周
便利的交通 使得扬州经 济发达,人 口稠密
历史悠久人口稠密
40-70万中等县
3. 阅读图1.8c,并与1.8a对照,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 的影响。 3.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海拔 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芬兰 北部地势较高,人口密度较小。
4. 探讨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和周边城镇的人 文因素。 4.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 中心。
2020 “锡慧在线”开学第一周
1.芬兰人口分布特点 1.主要分布在南部及沿海地区,北部地区人口少。
2. 阅读图1.8b,并与图1.8a对照,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 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2.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降 水较多,气温较高,人口密度较大;相反,芬兰北部气温低, 降水稀少,人口密度较小。
100万以上人口大县
地级市300万以上
156.6万(2018年, 湖北人口最多的县)
1121万(武汉) 2153万(北京)
深圳市只 有发展40 年历史, 由于发达 的经济吸 引了众多 人口
新疆建设兵团
政策
叙利亚难民 战争
自主阅读
2020 “锡慧在线”开学第一周
三、学以致用:
当时约4%的人口 分布在约占全国土 地面积64%的西北 地区
课堂小结:
一、世界、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衡性
人文地理学 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⑵政治因素 政局越稳定人口增长越有规律,人口越 密集。
小结
• 各种因素是综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 • 各种因素是在具体条件下发生作用的
五、人口迁移
• 概念 • 重要性 • 历史回顾 • 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 • 人口迁移的机制
1.概念
人口移动(population movement)是指人口在地理 空间位置上的变动,包括为经济、娱乐、休闲等目 的而暂时离开居住地的人口位置变动(一般称人口 流动)和以寻求新居住地为目的的非暂时性人口移 动(即一般意义的人口迁移population migration)。 量度人口迁移的指标有: 迁入率:年度内迁入人口数量与区域人口数之比 迁出率:年度内迁出人口数量与区域人口数之比 净迁移率:年度内净迁入人口数量与区域人口数之比
• 人口红利的实现条件
“人口红利”的收获需要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转化为高素质的人 力资源,要求提高劳动力成本,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只有使全体公民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充分揭示出科学发 展观以人为本的真谛。
§2.人口分布与迁移
• 人口分布与密度 • 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 • 中国人口分布 •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 人口迁移
2.2消极的观点:人口增长造成经济发展面临很
多压力,人口增长过快降低生活水平……
2.3基本原则: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
济发展相互适应
3.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
3.1人口容量
人口容量即人口最大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某个部分在一定 时期、一定条件下所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
3.2适度人口
2.成因探讨
六、人口增长的动力机制
• 自然环境与人口增长 • 人口构成与人口增长 • 人口政策与人口增长
小结
• 各种因素是综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 • 各种因素是在具体条件下发生作用的
五、人口迁移
• 概念 • 重要性 • 历史回顾 • 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 • 人口迁移的机制
1.概念
人口移动(population movement)是指人口在地理 空间位置上的变动,包括为经济、娱乐、休闲等目 的而暂时离开居住地的人口位置变动(一般称人口 流动)和以寻求新居住地为目的的非暂时性人口移 动(即一般意义的人口迁移population migration)。 量度人口迁移的指标有: 迁入率:年度内迁入人口数量与区域人口数之比 迁出率:年度内迁出人口数量与区域人口数之比 净迁移率:年度内净迁入人口数量与区域人口数之比
• 人口红利的实现条件
“人口红利”的收获需要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转化为高素质的人 力资源,要求提高劳动力成本,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只有使全体公民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充分揭示出科学发 展观以人为本的真谛。
§2.人口分布与迁移
• 人口分布与密度 • 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 • 中国人口分布 •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 人口迁移
2.2消极的观点:人口增长造成经济发展面临很
多压力,人口增长过快降低生活水平……
2.3基本原则: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
济发展相互适应
3.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
3.1人口容量
人口容量即人口最大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某个部分在一定 时期、一定条件下所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
3.2适度人口
2.成因探讨
六、人口增长的动力机制
• 自然环境与人口增长 • 人口构成与人口增长 • 人口政策与人口增长
《人口分布》PPT教学课件-人教版高中地理

原 层瘠薄、交通困难,人口较为稀少
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
湿润地区。该类地区既不酷热,也不严寒,
气候
在北半球中低纬度
季节更迭鲜明,为人类开展多种生产活动
的近海地区
提供了条件,使之成为适宜居住的地带
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越 我国西北干旱区,人
水资
是干燥的地区,水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越 口 集 中 分 布 在 水 资
问题 3 (人地协调观)南极大陆至今无人定居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南极大陆由于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适于人类居住。 问题 4 (区域认知)图中哪个数字代表第一人口大国,其人口分 布特征是什么? 提示:第一人口大国是中国,为数字①;中国人口的分布特征是
东多西少。
[归纳提升]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
问题 1 (区域认知)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哪些?为什么这些地区人 口稠密?
提示:人口稠密区有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地区。这些 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历史悠久。
问题 2 (综合思维)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及 特征是什么?
提示:7 个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是其最主要的气候特征。
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其分布特点分析如下:
1.阅读2018年浙江卷《汴京的星河》,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A.套曲题为《奉寄小山先辈》,作者以后学的身份寄赠曲坛的宿老张可久。 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 明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作者又对未来充满豪情壮志。看到如此壮丽的大好河山,不禁开始思索祖国未来的命运到底应该谁来 主宰。 (13)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负:背负;烛:名词作动词,照。)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难点:结合本文写景状物进行艺术审美,借鉴本文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法。 《与妻书》“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辛未”应为辛亥(此书乃林觉民作于黄花岗起义前三天的1911年4月24日,即农历辛亥年三月廿六日深夜。)。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登泰山记》) 白居易 1.从关键词语入手 2.从分析修辞入手 3.从特殊位置入手 4.从文本主旨入手 5.从相邻句子入手 6.从结构层次入手 题型(三)运用提要钩玄,解答要点概括题。 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称元年。从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1)结构方面: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使行文富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