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汉学研究的论文

合集下载

海外汉学领域有关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著述

海外汉学领域有关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著述

海外汉学领域对我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著述环境1. 我国古代文论的研究意义我国古代文论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古代文学观念和审美理念,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我国社会的思想、文化和艺术特征。

对我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对于理解古代我国文学、文化乃至整个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外汉学领域一直致力于对我国古代文论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期达到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全面的解读。

2. 海外汉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自19世纪以来,海外汉学领域对我国古代文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涵盖了从文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到文论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古代文学经典的评价标准、文学创作的规范与方法、文学批评的理论框架等内容。

3. 海外汉学领域的重要学者和论著在海外汉学领域,有众多学者对我国古代文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著述,其中一些被誉为经典之作。

这些学者的著述在海外汉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对我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4. 学者刘宾雁的研究成果刘宾雁(1915-2003)是海外汉学领域中我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杰出学者之一。

他对我国古代文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我国古代文论史》、《我国文学评传》等。

这些著述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古代文论的发展脉络,对各个时期的文论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对后世的文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学者贾平凹的文学批评著述贾平凹(1952- )是当代著名作家,同时也是海外汉学领域中文学批评研究的重要学者之一。

他的文学批评著述《我国散文学史》、《我国小说技巧史》等对我国古代文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对我国散文和小说的发展历程、风格特色以及文学技巧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为我国古代文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6. 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王国维(1877-1927)是近现代我国文论研究的杰出代表,其《人间词话》堪称我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经典之作。

《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海外汉学史学著作《乾隆帝》译本研究》范文

《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海外汉学史学著作《乾隆帝》译本研究》范文

《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海外汉学史学著作《乾隆帝》译本研究》篇一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乾隆帝》译本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海外汉学史学著作的翻译与研究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环。

其中,《乾隆帝》作为一部深入探讨清朝盛世的史著,其翻译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以翻译规范理论为视角,通过对《乾隆帝》译本研究的分析,探讨其翻译中的规律、原则与技巧。

二、翻译规范理论概述翻译规范理论是指以一定的翻译标准或准则为指导,进行翻译实践和研究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翻译是受多种规范影响的复杂活动,包括语言规范、文化规范、社会规范等。

语言规范涉及语言的具体运用和表达方式;文化规范关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社会规范则与翻译作品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接受度和影响力有关。

三、《乾隆帝》译本研究(一)翻译背景及作者介绍《乾隆帝》一书原作为中文写作,系统讲述了乾隆皇帝的生平及其在清朝统治下的国家状况。

该著作被海外学者翻译并研究,对世界范围内的汉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原著作者XXX在史学界的地位与影响也是译本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二)翻译规范的实践运用1. 语言规范的运用:在《乾隆帝》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需准确理解原文语义,保持原文句法结构的完整与通顺。

在保证传达准确性的同时,注重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可读性,力求达到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

2. 文化规范的考虑:翻译中要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特色和精髓,对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元素等进行恰如其分的处理。

如对古诗词、典故的翻译需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使其在异国文化背景下得到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3. 社会规范的关注:译者需根据不同国家的读者需求和文化习惯进行翻译和调整,使译本在目标语环境中得到更好的传播和接受。

同时,译本还需符合学术出版规范,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学术性。

(三)译本分析针对《乾隆帝》的译本分析,主要从翻译策略、译文质量、文化信息传达等方面展开。

例如,针对长句和复杂句的处理、人名地名的翻译等难点进行探讨,并从实例中总结出具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国外汉学概论

国外汉学概论

国外汉学概论国外汉学概论:探寻汉语在世界的影响力导语: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其在国外的学习和研究逐渐得到重视。

本文将以“国外汉学概论”为中心,探讨汉语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力,并分析国外汉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第一部分:国外汉学的历史与现状汉学是指对中国文化、历史、语言等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

国外的汉学研究起源于几个世纪以前,最早是基督教传教士来华传教时开始对汉语进行学习和研究。

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加深,国外汉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20世纪,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国外汉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许多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汉语教学和汉学研究机构,培养了大量的汉语教师和研究人员。

同时,汉语教学在国外的普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学习汉语,中国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

第二部分:国外汉学的意义与影响国外汉学的发展对于增进中外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学习汉语和研究中国文化,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中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国外汉学也为中国学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的机会,推动了中国学术的发展。

另外,国外汉学的发展也为国外人士提供了更多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的途径。

通过学习汉语,外国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增进对中国的兴趣和好感。

同时,汉语的普及也为中国与国外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提供了便利。

第三部分:国外汉学研究的挑战与前景尽管国外汉学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汉语的学习难度较大,需要外国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如何提高汉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成为了国外汉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对中国文化和汉语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给国外汉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培养更多的优秀汉语教师和研究人员,满足国际社会对汉语学习和中国文化研究的需求,成为了当前国外汉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善渊-海外汉学研究的新进展

善渊-海外汉学研究的新进展

海外汉学研究的新进展善渊九十年代中国学术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对海外汉学的研究。

王元化主编的“海外汉学丛书”已有十几本之多;刘东主编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洋洋洒洒已有数十种;任继愈主编的“国际汉学研究书系”后来居上,注重学科建设,其中许多译著受到好评;李学勤主编的《国际汉学著作提要》、《国际汉学漫步》备受欢迎;季羡林主编的“中学西传”丛书侧重研究,引起学界注意。

在这些书之外,各类学术性辑刊纷纷出版,一些大学也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

学术界对汉学研究的关注和热情是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和学术研究范式转型的重要标志。

汉学的存在也日益揭示出了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

近二十年来,在西方的传统文科中,汉学成为发展最快的学科。

现在全球有近万名专业汉学家,仅美国就有三千多名职业汉学家,每年毕业的汉学博士有近千名,每年海外出版的汉学著作有几百部。

当然,汉学家的研究水平并非整齐划一,他们中许多人的研究隔靴抓痒,文不对题。

他们的许多研究方法和成果也应深入讨论,但这些都不能作为我们轻视海外汉学家的理由。

那种对老外做中国学问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学术上无知的表现。

中国学术从传统的经学转变为近代、现代学术,除其自身的原因以外,最重要的外在因素就是与汉学的互动。

从远处说,明清之际心学衰落,实学兴起,这与耶稣会入华有直接的关系。

被胡适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清乾嘉学派,其学问转向就受到在华传教士的直接影响,这是西方早期汉学与中国近代学术的互动。

晚清以降,民国以来西方汉学的发展直接刺激了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学术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的敦煌研究,直接导致了中国现代敦煌学的产生;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中国语音学研究,直接影响了赵元任、李方桂的中国语言学研究。

当时汉学对国学的影响和冲击,陈垣先生的一席话表达得最为真切:“现在中外学者谈论汉学,不是说巴黎如何,就是说日本如何,没有提到中国的,我们应把汉学的中心夺回中国,夺回北京。

西属菲律宾时期的汉学研究

西属菲律宾时期的汉学研究

西属菲律宾时期的汉学研究摘要:西班牙殖民统治菲律宾后,随着中菲贸易的发展,西班牙为了从中国获取更大利益而开始了汉学研究。

西属菲律宾时期的汉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西班牙传教士编译了不少的汉语书籍,为中菲、中西的文化交流和汉学在欧洲的兴起做出了贡献,也证明了菲律宾的华文教育早已在西属时期就存在了。

关键词:西班牙;菲律宾;汉学;研究中图分类号:h20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2一、西属菲律宾时期汉学研究的启蒙菲律宾的汉学研究可以追溯到西班牙统治菲律宾时期。

16世纪初,麦哲伦环球航行发现菲律宾后,西班牙殖民者把菲律宾作为它在东方扩张的主要目标,多次派出远征军攻占菲律宾。

1576年,菲律宾正式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1]当时的西班牙是政教合一,西班牙人所到之处一定都有教会的传教士。

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传教士也随之被派往菲律宾。

早在菲律宾沦为殖民地前,中国民间已经与菲律宾有了贸易往来。

西班牙占领马尼拉后,中国商人因害怕受到西班牙人的迫害,不敢到马尼拉与西班牙人进行商品交易,但是仍然在宿务等岛屿进行商品买卖。

看到这种情况,西班牙殖民者为了满足统治和生活的需要,开始采用安抚华人的政策,鼓励华人到马尼拉开展商品贸易。

疑虑消除后,中国商人开始用中国的瓷器、香料、铁器、铜器等生活必需品与西班牙人的黄金和白银进行交易。

随着贸易的扩大,中国商人开始大批的赶来菲律宾做生意,一时在马尼拉的华人比西班牙人还多。

后来,西班牙殖民者发现中国商人运来的商品种类有限,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另外,对用黄金白银换取中国的瓷器等商品造成西班牙的钱财大量流入中国而大感不安。

为了了解华人,方便与华人进行贸易,西班牙的传教士就开始他们在菲律宾的汉学研究。

自此,菲律宾的汉学研究就从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开始了。

二、西属菲律宾时期汉学研究的目的西班牙统治菲律宾时期的汉学研究者都是来自欧洲的传教士,他们学习的对象是从中国来菲从事商品贸易的华人或那些已经相对长期居住在马尼拉从事商业活动的华人,汉学研究主要是学习文言文和闽南话。

海外英文汉学论著翻译研究_叶红卫

海外英文汉学论著翻译研究_叶红卫

上海翻译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2016No.4[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英文汉学文献中译研究”(14YJC740106)的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6-04-20[作者简介]叶红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学院应用外语部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教学、汉学翻译。

海外英文汉学论著翻译研究叶红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1615)[摘要]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大量海外英文汉学论著在国内翻译出版。

汉学论著的语言形式是英文的,涉及的内容却是关于中国社会文化的。

本文分析了汉学论著翻译与一般英汉翻译的不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汉学著作的翻译策略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汉学论著;回译;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358(2016)04-0037-061引言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和学术视野的不断拓宽,对海外汉学,特别是欧美汉学研究成果的关注,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的一大热点。

在“中国知网”以“汉学”或“中国学”为篇名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有论文两千六百余篇,其中近10年(2005—2014)发表的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可见学术界对海外汉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

与此同时,大量海外汉学著作在国内陆续翻译出版,这些著作有的观点新颖、写法独特,有的视野开阔、见解独到,在带给中国内地学术界震撼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2汉学论著翻译现状国内学术界对海外汉学研究成果的关注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初从翻译介绍一些海外中国游记开始,如最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早在公元1874年,国人就通过《申报》所刊登的求知子的介绍文章《询意国马君事》得知这部奇书,1909年魏易将其翻译为《元代客卿马哥博罗游记》并连载于《京报》。

早期海外汉学论著翻译贡献最大的当属《马可波罗行纪》的译者冯承钧,他是“开创这一翻译道路的第一人,不仅年代最早,成就也最为人所称道”(江帆,2006:34)。

汉字在国外汉学研究中的影响

汉字在国外汉学研究中的影响

汉字在国外汉学研究中的影响汉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尤其是在国外的汉学研究领域,汉字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汉字在国外汉学研究中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和意义。

首先,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给国外学者带来了学术上的挑战和兴趣。

汉字的复杂结构和丰富内涵使得学者们在研究中不断发现新的奥秘和价值。

许多国外学者投身于汉字的研究,试图揭示其演变规律和文化内涵。

他们通过对汉字的解读和比较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其次,汉字在国外汉学研究中的影响还体现在其对语言学和文化研究的启示上。

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通过对汉字的研究,国外学者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还可以从中汲取启示,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汉字的独特性和多义性,使得国外学者在研究中更加注重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这对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汉字在国外汉学研究中的影响还体现在其对教育和翻译工作的影响上。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对外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外学生开始学习汉字。

汉字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同时,汉字的翻译工作也成为国外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汉字的翻译涉及到语言、文化和历史等多个方面,要求翻译者具备深厚的汉学知识和翻译技巧。

因此,汉字在国外的教育和翻译领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汉字在国外汉学研究中的影响不仅仅是对学术研究的贡献,更是对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促进。

汉字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使得国外学者们在研究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和语言。

同时,汉字的学习和翻译也为国外学生和翻译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中国进行交流和合作。

总之,汉字在国外汉学研究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对学术研究的推动,更是对跨文化交流的促进。

汉字的独特性和丰富内涵使得国外学者们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推动了汉学研究的发展。

对外汉语国外汉学研究 (4)

对外汉语国外汉学研究 (4)

友好 姊妹 学校协 议 的 第一 人 , 是 中国大 学设 韩 国学系 的第 一人 , 是 在 中国组 建第 一个 中韩
经济 文 化交流 协 会的创 始 人 , 第一 、 第一 … …次 序是 无 关紧 要 的 , 重 要 的是像 金老 师那 样 , 有 着一 股对 “第 二故 乡 ” 的热 情 、 亲情 和友 情 。 在 许多 场合 , “师 者 ”金俊烨 称 冯玉 忠教授 为 “我多 年 的好朋 友 ” 。 金老 先生 几乎 每次访 问 中 国 , 都要 访 问辽 宁大 学 , 会 见这 位 同他 一样 有着 超 众 品格 、 超 人学 识 、超前 见识 的 “学 生 ” 。 “学 生 ”多次访 韩 。 总也忘 不 了找机 会 向 “老 师 ”汇 报辽 宁大 学韩 国学 系和 研究 中心 的发 展情 况 , 汇 报 自己的工作 和 思想状 况 ,汇 报 对韩 国的 新看法 等 。 这 种特 殊 的 “师 生 ” 关 系 , 是 中韩两 国人 民睦邻 友好 的 一个 缩影 , 是推 动两 国经 济文 化交 流与发 展 的 “纽 带 ”。
命 与建设 的 基本 问题 》 等专 著 , 发 表 《市场 经济 五大 功 能 》 等论 文
余篇 ,
多万 字 。
冯玉 忠教 授也 是 在 “一穷 二 白 ” 的情况 下 , 创 立 了韩 国学 系和韩 国研 究 中心 , 开展 对韩 国 的全 方位 研 究和 培养 高级 人 才 。 同样 的学 者 , 同样 的社 会 名流 , 为他 们建 立师 生友 谊提 供 了有 力 的交 流条 件 。
冯玉 忠教 授关 于韩 国学 系和 研 究中心 的筹 建汇 报后 , 金老 先 生不顾 年迈 体劳 , 和韩 国企业 家 金灿 斗 、南 在佑 先 生一道 , 带 着 冯玉 忠教授 亲 赴 国际 交 流财 团 , 把 辽 宁大学 的校 长 引荐 给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铸《青玉案》的两种英译本对比赏析林思婕对外汉语0801班U200816394 内容概要:一、引言二、贺铸《青玉案》原词及中文翻译三、两种英译版四、两种版本的对比赏析五、总结关键词:《青玉案》英译宋词对比赏析正文:一、引言贺铸的《青玉案》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宋词。

那种青春年华的孤寂与愁绪,伤流年,叹闲情。

那种无以名状的忧伤似烟草,似风絮,似黄梅雨,叫人欲罢不能、欲说还休。

唯有春天,总是那么姹紫嫣红、风情万种,而人生的青春那么短,更痛苦的是还无法与佳人相共韶华。

这怎不叫人断肠?初中时偶邂这首词,便爱上了它。

最喜欢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绝妙比喻。

后来高中时再背这首词,便喜欢那句“锦瑟年华谁与共”。

那时的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生,学习之余也常常渴望能遇到此生致爱。

现在大学了,重读这首词便喜欢这句“彩笔新题断肠句”。

将“彩笔”与“断肠”并列,更加对比出诗人的内心悲凉。

二、贺铸《青玉案》原词及中文翻译青玉案——【宋】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中文翻译:偶然的一次机遇,使作者结识了词中所写的这位女子。

但她未能到横塘来,便只好看她姗姗而去了。

你青春的美好年华将怎样度过呢?想象着的情景是:大概你是在桥上踏月,院落赏花,或者生活在有着雕花窗子的朱阁里面吧。

天空,碧云缓缓流动;地下,临水的岸上香草轻轻地摇曳。

伫望既久,望断云天,而―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江淹)。

愁情难遣,于是希望象江淹那样能有一枝五色彩笔,写出动人的诗句来——可是即令有,恐怕也只能写出肠断魂销的伤情来,又有什么用?这时候,你问我的闲愁到底有多少么?那么请看那―一川烟草‖,是多么密密层层,匝地皆是;那―满城风絮‖,是多么地漫天飞扬,穿帘入户;那―梅子黄时雨‖,又是多么地连绵不断,永远无休无止吧!三、各种英译版1、许渊冲译:Green Jade CupBy He ZhuNever again will she tread on the lakeside lane.I follow with my eyesThe fragrant dusts that rise.With whom is she now spending her delightful hours, Playing on zither string,On a crescent-shaped bridge, in a yard full of flowers, Or in a vermeil bower only known to spring?At dusk the floating cloud leaves the grass-fragrant plain;With blooming brush I write heart-broken verse again.If you ask me how deep and wide I am lovesick,Just see a misty plain where grass grows thick,A townful of willow down wafting on the breeze,Or drizzling rain yellowing all mume-trees!2、南緯28°译:HE Zhu – Lyrics to the Melody of Green Jadeite Bowl Lissom and graceful are a lady's steps, yet she'll never walk towards where I live,Nonetheless my eyes follow her as she leaves behind her dusty trail.Who have I to spend my youthful days with?On an arched bridge, in a blooming garden, or behind green windows and red doorsWhere my lady could be, only spring knows.Under drifting clouds, the night veils over the pond surrounded by fragrant verdure,I pick up a brush to compose more heartbroken verses. How much idle melancholy can one hold?A river of creeping weeds, a town of whirling blossoms,And a season of constant drizzling rains as plums ripen.四、各种版本的对比赏析1.标题:许渊冲的“Greeen Jade Cup”译为中文就是“翡翠杯”的意思。

而南纬28°的“Lyrics to the Melody of Green Jadeite Bowl”译为中文则是“翡翠钵曲的抒情诗”。

两者的译文中都有翡翠钵/杯,不同的是许的更简洁,与原词简短的词牌名相得益彰;而南的更确切,更能体现这是一首词的词牌名,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名字。

从不同的评判标准看,二人各有所长,但我更钟爱许的翻译,因为它契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简洁、短小、三字对。

2.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许的翻译是“Never again will she tread on the lakeside lane.I follow with my eyes.The fragrant dusts that rise.”南的翻译是“Lissom and graceful are a lady's steps, yet she'll never walk towards where I live, Nonetheless my eyes follow her as she leaves behind her dusty trail. ”这一句,我认为南翻译得好,他把原文的关键之处都翻译得淋漓尽致;而许有些死译。

南把“凌波”翻译成“敏捷而优雅的步履”很是到位。

而且他知道“横塘路”不是湖畔小道,而是贺铸所住之地。

再次许把芳尘直译为“fragrant dusts”,显得有些草率。

3. 锦瑟年华谁与度?许译为“With whom is she now spending her delightful hours,Playing on zither string,”南译为“Who have I to spend my youthful days with? ”两人翻译不同在于理解不同。

许的理解是说那位女子的美好年华是与谁相伴的。

而南的理解是说“我”的美好年华能与谁相伴。

从现在流行的官方的观点来看,许的理解更确切。

但是许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他错误的理解了“锦瑟”的含义,以至于将它直译成女子弹拨琴弦。

“锦瑟”出自李商隐的名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在李商隐这里锦瑟已不是本意琴弦了,而是与年华同意。

所以贺铸这句“锦瑟年华”应该是同意复用。

4.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许译为“On a crescent-shaped bridge, in a yard full of flowers,Or in a vermeil bower only known to spring?”南译为“On an arched bridge, in a blooming garden, or behind green windows and red doors.Where my lady could be, only spring knows. ”我觉得这句许翻译得好一些。

虽然他并未翻译“琐窗”,但“朱红的闺房”不是应该有一扇小小的窗子,不是应该有朱红的门吗?而南的翻译完全直译,而且还没有直译到位,把“月桥”翻译成拱桥,“琐窗”译为“绿窗”,“朱户”译为“红门”。

在最后一句处理上,许的更简洁,南的有些欧化。

5.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许译为“At dusk the floating cloud leaves the grass-fragrant plain;With blooming brush I write heart-broken verse again.”南译为“Under drifting clouds, the night veils over the pond surrounded by fragrant verdure, I pick up a brush to compose more heartbroken verses.”这句话,两人都翻译得可以。

不同之处是一个将“蘅皋”翻译成长满青草的平原,一个是青草环绕的池塘。

一个将“暮”直译为“dusk”,一个意译为“the night veils over”。

“新题”一个译为“again”,一个译为“more”。

6. 若问闲情都几许?许译为“If you ask me how deep and wide I am lovesick,”南译为“How much idle melancholy can one hold? ”我认为南翻译得好一些。

因为南将“闲情”转译为“闲着的忧郁”可谓入门三分,而许转译为“相思病”则太直白,失去韵味。

而且南的“hold”也用得传神。

7.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许译为“Just see a misty plain where grass grows thick, A townful of willow down wafting on the breeze,Or drizzling rain yellowing all mume-trees! ”南译为“A river of creeping weeds, a town of whirling blossoms, And a season of constant drizzling rains as plums ripen.”这句尽管南的句式很整齐“a river of”, “a town of‖,“a season of‖,但“烟草”、“风絮”、“梅子黄时”,用词没有许的确切、恰当。

许的那个“yellowing”很传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