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合集下载

班主任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班主任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班主任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班主任是一个特殊的角色,他不仅仅是孩子们身边的老师,更是他们伴随成长的引路者。

作为班主任的你,如何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建立起信任和共同成长的关系呢?首先,你需要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实验等趣味性强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班级活动中,可以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和喜好安排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他们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其次,你需要关注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孩子们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

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教育,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此外,班主任也要注意孩子的交流方式,了解他们的言行举止。

班主任可以通过交流、观察、记录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孩子们的表现和成长。

此外,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也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孩子们自觉维护班级秩序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最后,班主任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班主任应尊重家长的意见和意愿,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增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多种资源,关注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交流方式和家庭背景,关注自身的教育素养和人格魅力,与孩子们建立信任和共同成长的关系。

正是因为班主任的努力和付出,才能让孩子们在校园这个成长的家园里茁壮成长。

班主任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班主任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班主任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班主任是每个班级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他们不仅是学生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引导者和朋友。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能够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班主任如何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并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班主任要积极倾听。

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并不是简单的,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班主任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班主任要主动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烦恼,帮助他们排解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班主任要建立深入沟通的机制。

除了日常的交流和倾听,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通过这些方式,班主任可以更清晰地知道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家庭状况、学习情况等,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们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班主任还需要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班主任应该及时发现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班主任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化解心理问题,健康成长。

班主任还需要关注学生们的兴趣爱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爱好,班主任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通过关注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班主任可以更好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

班主任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并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积极倾听、深入沟通、关注情感需求、关注心理健康、关注兴趣爱好以及给予信任和鼓励等方式,班主任可以更好地走进学生们的内心世界,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积极的帮助和支持。

希望每位班主任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坚实后盾。

【2000字】。

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分享: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分享: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分享: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2023年,学生们的成长与发展仍然离不开班主任的关怀和指导。

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我深知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首先,我认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建立亲密的关系。

只有与学生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才能深度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情绪。

在每个学期开始时,我都会在班会上介绍自己,告诉学生们我的教育理念和个人生活经验,想让他们了解我,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敞开心扉和我交流。

在日常教育工作和活动中,我总是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学习进步、生活状态等方面,经常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关切,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此外,我还会参加学生们的活动,与他们一起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让学生们感受到我的支持和关爱,促进班级建设和团队凝聚力。

其次,我认为班主任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业指导。

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都不相同,班主任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学业指导。

在班级管理中,我主要采用“个案管理”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记录和成绩都被详细记录,便于及时跟进和指导。

在进行学业指导时,我会从他们的学习习惯、时间管理能力、复习方法等方面入手,找出他们的问题所在,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此外,我认为班主任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在当今社会,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被重视。

作为班主任,我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注重他们的思想道德、语言表达、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在学生活动中,我会组织各种活动,如演讲比赛、文化艺术节、体育竞赛等,鼓励学生参与并得到锻炼。

同时,我还会为学生提供公共服务机会,如社区志愿者、义工活动等,让他们了解社会、关注他人,培养公民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最后,我认为班主任还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支持。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会深度了解学生家庭的情况,了解他们的教育观念、价值观等。

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我们不能把他们当成一群羊来管理。

要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同时,要注意言行举止,不要以权压人,不要侵犯学生的尊严和权利,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待遇和公正评价。

三、耐心倾听学生,了解学生需求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倾听者,耐心地听取他们的心声和疑虑,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的疑惑,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研究成绩。

四、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潜能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潜能。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计划,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策略。

在课堂上,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中研究,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帮助他们克服研究中的困难和挫折,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只有积极引导学生,才能让他们在研究中得到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学生的交往关系,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情感能力。

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

只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

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例如身体素质、发育情况、认知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以及才能等都各不相同。

班主任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班主任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班主任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首先,我们要倾听他们的内心声音。

在日常的教学中,班主任要注重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学会耐心的听取孩子们的言语和隐含的情感表达。

当孩子们遇到问题和困惑时,我们要先通过倾听和理解,找到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所关注的事情,再协助他们解决。

这种倾听思维模式不仅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被重视的情感关怀,也能增强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从而使他们更加自信、独立。

其次,我们要感悟他们的内心情感。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善于感同身受,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

有时候,孩子们可能会经历各种情绪波动和挫折,班主任要及时注意到这些情况,并用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舒缓情绪,转换心态。

班主任还可以通过课堂布置、活动组织等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更好地融入班集体,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最后,我们要引导他们的内心成长。

班主任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和性格发展。

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未来规划,努力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发展方向,成为拥有自己想法、辣手的现代青年。

在班主任的角色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更多地从学生的内心出发,关心和照顾他们的成长和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尊重和支持,帮助他们成为有用之才,为建设美好的祖国做出贡献。

优秀班主任的做法

优秀班主任的做法

优秀班主任的做法班主任是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

优秀的班主任不仅具备出色的教育能力,更有着深入学生内心的独特魅力。

1.谈心,走进学生的内心。

班主任擅于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通过倾听和理解,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谈心的过程中,班主任能够感同身受,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关心。

这种共鸣和理解,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内心,从而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

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

通过谈心,班主任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2.抓班风,形成的凝聚力。

班风包括学风、纪律等。

学风是班级的灵魂,凝聚力是班级的力量。

班主任要注重培养班级的学风和凝聚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学风建设方面,班主任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和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风气。

班主任可以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学习节奏。

同时,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各种学习活动,比如班会,班主任就可以利用主体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在凝聚力建设方面,班主任可以积极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比如学校的运动会,班主任就可以利用各项比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

通过班级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为班级的荣誉而努力,提高班级凝聚力。

3.鼓励和肯定,促进学生越学越有劲。

赏识教育十分重要性,班主任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这种正面的激励和认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班主任要毫不吝啬地表达赞赏和祝贺。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班主任要耐心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不同的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

如果教师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将其融入到教育中,那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将会得到提高。

那么,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呢?一、从对话开始教师可以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学生的成长经历、内心感受、烦恼与困惑。

教师需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话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

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反馈,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二、采用课外互动方式采用课外互动方式可以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比如组织学生共同参加一些活动,例如戏剧排练、社团活动、慈善志愿者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放松身心,释放内心的压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教育。

三、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正确的沟通技巧,建立融洽的关系。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沟通风格,根据学生不同的沟通风格进行沟通。

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学生充分的开放性和自由度,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教师需要注意关注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情感变化。

由于学生内心世界的稚嫩和缺乏经验,有时会产生一些孤独和焦虑,这时候需要教师的关心和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情感教育课以及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合作,帮助学生和家长温暖丰盈的,共同生活在一个温和,舒适的家庭氛围中。

五、给予学生更多选择与自由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自由度,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掘自己的潜力和兴趣爱好。

这样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总之,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采取正确的方式和方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帮助学生自我发挥,成为成就感与幸福感满满的人。

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心理健康教育

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心理健康教育

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心理健康教育我做班主任的理念是:心灵的沟通是师生交流的最美方式。

我和学生相处和交流非常融洽,我的做法是:第一让学生走近你,第二是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灵。

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充分表达了我的爱心和宽容。

如我班的曹君同学,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我就多让我参加集体活动。

如在一次元旦文艺演出中,因我的出演(共6人),班级节目差点被“砍掉”,但我宁要挽救一个学生,也不看重班级的某个荣誉。

今年,在该生休学半个学期后又回班上课,我为其保密病症,并联系各任课老师给我补习,使我得到很大的欣慰,使其家长感动不已。

又如我班的周宇行同学,母亲患绝症(现死亡);施达令同学父母七岁时离异,父亲常年在外不归家,他只跟80多刚的爷爷、奶奶生活,我得知情况后,常常会给他们一些生活上的关照。

如校服破了,书包坏了,我都会随手给他们补缀上,在中秋或一些假日,接他们到自己家里过;如陈婧同学母亲手术住院,家中无人,我自掏钱给我买好饭票,解决该生的吃饭(晚餐)问题;班里的金雅婷等同学家中经济困难,我会主动给他们买此资料等。

教师的关爱,换取了学生的认同,师生关系的融洽,相对地也树立了班主任的威性。

学生们在走近我身边的时候,渐渐地感到了班主任给他们的“慈母爱”,但也渐渐地体味到这也是一种严中的爱。

如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大多娇生惯养,搞卫生时,拖地就像写大字,我就手把手地教,即使在冬天,我也亲身绞干拖把,拖干地面。

这种示范对学生很受用。

每次的值日生学生都会做到位。

如有的学生早上总有迟到现象,屡次纠正总是难改陋习,我采用每天早上6:00“叫早”,6:30“催走”二次联系,一星期下来,学生被我“牛”怕了,习惯改好了。

回想起来,学生常常会感谢老师的严格使他有了收获。

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最深的体会是:班主任工作注重的是真实而准确地了解学生个体的反响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响,注重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无论是对学生个体的关注,还是整体的管理,都依赖于这种交流和相处的方式,和学生沟通的方式,我常用交谈和与笔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龙里县莲花小学校李正萍
众所周知,评价班主任的真理是: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

回想着这句话,我扪心自问,我算什么呢?我感到汗颜。

怎样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每个人谁都会说,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等等。

但有时学生未必能一下子接受你这个朋友啊!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世界,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

作为一个班主任,都想热情、主动地接近他们,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这样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那怎样敲开学生尘封的心门,走进学生纯净的内心世界呢?
一、转换角色,转变观念
我在乡村学校工作了近二十八年,当了近二十六年的班主任,自认为当班主任我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不会是一件很难的事。

可不曾想,今年到县城上挂学习我又赶上了当班主任,这个班主任怎么就那么难当呢?学生一点也不买老师的帐,班主任在,学生也控制不了自己,总是违反纪律。

我把以前的招数都用上了,怎么以前的方法都不管用了呢?我不断的反思,分析工作失败的原因。

我感悟到工作环境变了,可我的思想观念还没转变,用老一套“师道尊严”的方法来应对城区学校的孩子,就好像刻舟求剑似的,肯定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我显然要碰壁。

我得从头开始,定位学生,定位自己的角色,以前学生少,学生基本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老师总是盯着学生,学生看着威严的老师,哪里还敢自由散漫呢!而如今学生多了,老师不可能时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学生乘着这个间隙就开小差了,一个看着一个,课堂纪律可想而知。

一旦课堂纪律混乱,老师就会分散精力上课,即使课准备得充分,也不能进入情景,感染学生。

学生觉得老师上课没劲,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老师带着脾气上课,学生就会厌学,师生关系就会僵硬,不和谐。

长此以往,这个班就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差班了。

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不能像以前一样,总是扮演学生“教导者”的角色,居高临下地面对学生,要以一个欣赏者的角色进行教育管理,与孩子们共同构建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学习环境。

用犀利的眼神去盯着学生,哪怕是那么凶,一点用也没用,得转变观念,转变角色。

二、调整心态,学会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

也许,谁都会想,学生在你的课堂上闹哄哄的,你能快乐吗?这时就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能在学生面前随便发火,要冷静克制自己,学会换位思考,今天学生的过错,昨天我们也犯过。

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老师的心就平静下来了,这样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同时也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分清责任,发火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说明老师缺乏内涵,同时也伤害自己的身体。

比如学生上课不听,只有少数人,那算是学生的问题。

如果多数学生不听,那就一定是老师的问题,我们要划分清楚责任,不能一味的责怪学生。

当课堂很乱时,我们不能继续上课,不能照本宣科,只图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就得停下课,把学生的心拉回课堂,怎么办呢?可以寻找学生喜欢的东西,音乐是最具凝聚力的,这时,我们可以播放学生喜欢的歌曲,让学生沉浸在音乐中,缓解课堂气氛,待学生的心静下来了,再调整老师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引入情景,只有学生配合了
老师,与老师一道共同探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学的目的才能达到。

在平时的管理中,老师要以一个建设者的身份参与到班级建设中去,不再是一个管理者,这样集体的力量就更大。

教师能多与学生接触,就多有沟通的机会,就更能及早了解学生。

如果教师只是指手画脚,对学生的做法不满,加以批评,这样学生会对老师心存怨恨,老师得不得学生的支持心里会快乐吗?
三、善于观察、勤问、学习别人的好方法。

做好班主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愿望的,我观察到一位老师,她还不是班主任,她在上学路上就喜欢跟学生交流。

有一次,一个学生突然要到对面的商铺去买早餐,她就停下来等这个学生,她说:“路上车多,我看着他。

”虽然这是一件小事,我想,老师真的就应该像父母一样,发自内心去关心学生,不能只是纯粹的教学关系,应该有一颗博大的爱心,温暖学生,感染学生,感化学生,师生关系才能和谐。

而这是老师平时修身的积淀,是教师素质的表现。

多读书,勤查阅,学习老师们的成功案例,借鉴别人的长处,这也是一个快捷的方法,如今信息量大,资源广,只要愿学、勤学、活学,一定会找到治病良药。

有很多班主任老师,你看他的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面面俱到,觉得他的工作得心应手,很轻松,其实,别人付出的艰辛何尝有人知道。

所以,得看看这些老师们工作的细节,了解他们工作的方法,少走弯路。

四、观察学生,揣摩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
学生都有一个最朴素的愿望:提高学习成绩,让父母高兴。

得到老师的肯定。

这个愿望看上去简单,但要达成却不容易。

这个班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而且留守儿童较多,大部分租房居住,他们的父母承受着生活的压力,一边打工维持生计,一边照顾孩子读书,他们大多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于孩子的教育就无暇顾及。

老师向家长介绍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就推说没文化,不能辅导,只有靠老师。

老师向家长反映学生的纪律情况,家长就以棍棒伺候,甚至还放权给老师说:“不听就打,不会溺爱孩子,找老师的麻烦。

”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而且在不断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果我照家长的说法去做,可能暂时会起一点效果,但还是治标不治本,易于反复啊!我也知道,我只是短期代理他们的班主任,我们相处的时间不会太长,我只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过客,但我不能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让他们将来鄙视我,我得解决问题,越是问题多的班级,就越是考验我的耐力和韧劲,给我创设学习的机会。

深入了解学生,看看他们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这是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

平等、信任、理解、宽容、真诚这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和蔼可亲、风趣幽默、严格严肃的,并且能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能宽容和理解学生。

这些学生中,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太少,他们非常想从老师这里得到那份父母缺失的爱,所以老师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顾及他们的心理需求,老师的一句询问,一个暗示,一个动作,学生也能体会到爱在其中。

五、学会欣赏、赞美学生,也会批评、教育学生
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入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能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所以老师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而学生一旦有了进步,老师要及时肯定,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会自信;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会自爱。

当然,也不能只是夸学生,要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指正,不然就是放纵。

老师要掌握批评的艺术,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可信之人。

批评决不等于训斥和责骂,也不等于讽刺和挖苦,更不等于拳头和教鞭。

教育要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循循
善诱,令学生心悦诚服,觉得老师可亲可敬。

教师的表扬不能单一,要让学生看到自己与众不同的优势,而批评更是要看准,切不可让学生觉得委屈。

六、多与家长沟通,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适当指导
学生的教育不只是学校,老师一天的心血,可能家长的不当引导就会付诸东流。

所以,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理念,并懂得如何去配合老师,巩固学校的教育成果非常有必要,同时老师还要对一些家长进行帮助,让他们学做一个民主型的家长,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

对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和鼓励的方法。

合理采用奖励与惩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

要让家长感受到老师也像他们一样爱孩子。

这种爱将会潜移默化地传递到学生心里,学生才会更亲近老师,老师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