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城乡社会学

城乡社会学

城乡社会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城市社会学一、什么是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学也叫都市社会学,是一门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社会学。

具体地讲,城市社会学主要是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区位的生态分布、城市社区的结构与功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城市化、城市社会的组织、管理和规划以及城市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规律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

作为一门科学其主旨在于尽可能多的对那些与城市生活有关的人类行为做出解释和预测。

二、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城市社会学最初起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欧洲。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城市社会学的兴起、工业化革命城市社会学在欧洲滕尼斯在这本书中把人类社会区分为以小乡村为特征的“礼俗社会”和对大城市为特征的“法理社会”,还将礼俗社会视为富有生机的整体,认为法理社会只不过是机械的集合体。

他的这一理论对孕育中的城市社会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埃米尔·杜尔凯姆(1)法国学院社会学的创始人,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

(2)其开创性的教学和出版物包括:《社会劳动分工》、《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3)观点:主张以“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来描述城市与乡村的特征。

乔治•齐美尔个人应学会使自己适应城市。

——乔治•齐美尔《城市与精神生活》马克斯·韦伯(Max W eber )1、提出“完全城市社区”的定义,城市应该具备贸易、军事、法律、社交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功能。

2、主张全面地、具体地研究城市,城市社会学的正式形成城市社会学正式创建于 20世纪 20年代。

真正用社会学视角和方法研究城市社会的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学者。

芝加哥学派关于城市社会理论的建树帕克:1、城市是一个人口和机构的有序系统。

2、借鉴人类学的方法走出去对当代城市生活进行更深入、更公正的实地调查。

伯吉斯:在古典城市区位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解释城市内部结构的同心圆假设。

芝加哥学派关于城市社会理论的建树沃思:1、将欧洲的传统理论与芝加哥学派的观察研究整合在一起,第一次把先前城市社会学家的观点综合成为一个比较严密的城市社会学理论。

城市社会学复习要点

城市社会学复习要点

城市社会学复习第一章城市社会学概述1、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城市社会问题;(2)主要以城市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或者以都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和社会发展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3)城市中的个人、城市中的文化、城市的社会体系。

综合观点:我们把城市社会的构成与发展规律作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内容(1)城市社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规律;(2)城市环境;(3)城市的社会结构;(4)城市社会组织;(5)城市生活方式;(6)城市社会心理;(7)城市问题3、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基本的研究程序:选题—研究问题明确化—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前的准备—设计研究方案—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2)城市社会学收集资料的方法:①访谈法;②问卷法;③社会观察法;④社会实验法;⑤社会调查方法;⑥社会调查资料的整理;⑦资料分析方法第二章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第一节城市的产生1、不同学科对城市的界定2、城市的基本特性基本特性有三个:①空间上人口等的密集型(空间聚集性):根本属性之一;②经济上的非农业性:经济特性;③构成上的异质性(多样性或流动性):社会属性3、我国城市的界定(1)“城镇”是指在中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域的基础上,经该规定划分的区域。

城镇又包括“城区”和“镇区”;(2)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中,经本规定划定的区域。

4、城市起源的主要学说书P3(1)防御说(军事城堡说):韦伯;(2)社会分工说(柴尔德的农业剩余产品说):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3)集市说:雅各布斯威尼斯;(4)地利说;(5)大型灌溉设施说:卡尔·魏特夫;(6)宗教中心说:斯乔伯格5、城市产生的因素(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化是城市产生的基础;2、宗教仪式中心是城市形成的人口聚集和精神条件;3、人口聚集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城市产生的社会条件6、早期城市的产生(几个早期城市的位置和时间)(1)两河流域——苏美尔城市的出现,距今约6000年;(2)埃及尼罗河流域城市:公元前3000 年左右,白城、底比斯、阿克顿;(3)印度河流域城市:公元前2500年,哈拉帕古城;(4)长江、黄河流域城市:澧县的城头山城址、登封王城岗古城堡遗址、平粮台城址、内蒙古中南部;(5)中美洲文明---墨西哥湾:①蒙特阿尔万城:距今2500年;②特奥蒂瓦坎文化:公元前1 世纪—公元8 世纪第二节欧洲城市的发展1、城市化城市化(urbanization) 是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城市社会学(Urban Community Planning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48 学分:3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应该理解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理解城市化过程及其主要问题;理解有关城市规划理论和城市地域规律;理解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理解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理解未来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等。

同时能结合城市社会学有关理论对世界各国城市进行相关的案例分析和研究。

三、教学内容绪论社会学与城市社会学( 4 学时)第一节社会学一、社会学的由来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第二节社会发展一、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二、社会运行三、社会变迁四、社会发展计划第三节城市社会问题一、老龄化问题二、就业问题三、贫困问题第四节城市社会学一、中国城市社会学发展的基础二、城市社会学的应用领域第一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3 学时)第一节城市一、城二、市三、城市第二节城市案例一、外国城市二、中国城市第三节案例分析第二章城市化( 5 学时)第一节城市化一、城市化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案例一、英国城市化进程二、法国城市化进程三、美国城市化进程四、日本城市化进程五、中国城市化进程第三节案例分析一、城市化特征二、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三、城市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总体状况四、推进城市化的机制第三章城市规划( 5 学时)第一节城市规划一、城市规划的性质和特点二、城市规划的任务三、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第二节城市规划案例一、巴黎城市规划二、纽约城市规划三、伦敦城市规划四、上海城市规划第三节案例分析一、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二、城市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三、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第四章城市建筑( 5 学时)第一节城市建筑一、同心圆模式二、扇形模式三、多中心模式第二节城市建筑案例一、罗马城市建筑二、巴格达城市建筑三、柏林城市建筑四、德里城市建筑五、大连城市建筑六、济南城市建筑第三节案例分析一、城市建筑的功能分析二、当前城市建筑中的存在的问题三、城市更新第五章城市人口(3 学时)第一节城市人口一、人口与城市人口二、人口城市化第二节城市人口案例一、开罗二、旧金山三、莫斯科四、东京五、新加坡六、北京第三节案例分析一、城市人口规模二、城市人口的自然构成三、城市人口的民族构成四、城市人口的就业构成五、城市人口的文化构成六、城市人口的地域构成第六章城市经济( 3 学时)第一节城市经济第二节城市经济案例一、雅典——黄金时代的经济二、多特蒙德——城市经济转型三、北宋汴京的城市经济——清明上河图四、克拉玛依——井架与炼塔托起的城市第三节案例分析一、古代的城市经济二、近代的城市经济三、现代的城市经济四、未来的城市经济第七章城市社会( 3 学时)第一节城市社会第二节城市社会案例一、古代城市社会——开封二、近代城市社会——芝加哥三、近代成社会——上海四、现代城市社会——深圳第三节案例分析一、城市总体功能的转换二、城市生活方式第八章城市文化( 3 学时)第二节城市文化案例一、耶路撒冷的城市文化二、澳门的城市文化三、上海的城市文化四、广州的城市文化第三节案例分析一、城市文化是城市的一种特质二、作为城市品牌的城市文化三、城市人与城市文化四、多元化的城市文化五、城市文化创新第九章城市灾害( 3 学时)第一节城市灾害一、城市灾害的定义二、城市灾害的特征第二节城市灾害案例一、日本阪神大地震二、楼兰古城三、雾都伦敦四、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五、沈阳沙尘暴第三节案例分析一、农业社会城市灾害的原因二、工业社会城市灾害的原因三、后工业社会城市灾害的原因第十章城市生态( 3 学时)第一节生态与生态城市一、生态与生态学二、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态学第二节生态城市案例一、世界绿都——华沙二、南美“巴黎”——布宜诺斯艾利斯三、绿色城市——莫斯科四、花园城市——堪培拉五、非洲花城——金沙萨第三节案例分析第十一章国际大都市( 3 学时)第一节国际大都市第二节国际大都市案例一、美国纽约二、法国巴黎三、中国香港四、中国上海第十二章未来城市( 3 学时)第一节人文生态一、人文生态理念二、城市人文生态第二节未来城市案例一、巨型城市二、线型城市三、化整为零城市第三节案例分析总复习( 2 学时)四、教材《城市社会学案例教程》,章友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五、主要参考资料1、1、郑也夫,《城市社会学》,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 6 月2、2、顾朝林,《城市社会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7 月3、3、唐钧,《中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报告》,华夏出版社,2003年 1 月4、4、潘允康,《城市社会学新论》,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2 月5、5、李银河,《中国城市家庭贫富分化调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4月6、6、王卓,《中国贫困人口研究》,四川科技出版社,2004年2月六、成绩评定期末考试占比70%,平时占比30%(包括随机抽查听课情况、课堂教学参与和作业完成)。

城市社会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城市社会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城市社会学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城市的定义和特征城市是人类聚居、生产、文化交流活动的中心,是由大量人口和相对密集的住房、商业、行政、文化设施等构成的一个地域性集聚体。

在城市社会学中,城市有以下几个特征:1. 人口密集:城市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人口聚集在一起,形成相对密集的聚居区。

2. 经济活动集中:城市是经济活动的集中地,包括商业、工业、服务业等。

3. 社会分工明确:城市中的人们从事的职业分工清晰,职业多样化。

4. 文化多样性:城市生活中的文化交流活动丰富多样,涵盖各种艺术、娱乐、宗教等方面。

二、城市发展与变迁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形成通常与地理条件、交通要道、资源丰富等因素有关。

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规模会逐渐扩大,城市功能也会不断丰富和完善。

2. 城市的变迁:城市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城市也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城市的新旧变迁主要包括城市功能的变迁、城市空间的重构、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等。

三、城市结构1. 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内部的组织结构、交通网络、土地利用等。

城市的空间结构通常体现为CBD(中央商务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等。

2. 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社会结构是指城市中各种社会群体的分布和生活状态。

城市社会结构通常包括社会阶层、职业分工、人口结构等。

四、城市功能1. 经济功能: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主要包括商业、工业、金融、物流等。

2. 文化功能:城市是文化交流的中心,集聚了各种文化、艺术、娱乐、教育等资源。

3. 政治功能:城市是政治权力的中心,包括政府机构、行政管理、政治决策等。

五、城市问题与管理1. 城市化问题: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如城市环境污染、资源紧张、居民生活品质下降等。

2. 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和管理是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包括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六、城市的功能和问题1. 城市的功能:城市是生产、文化、消费和分配中心,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

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阶层结构
经济结构
家庭结构
行政类
社区类
文化类
城市问题
城市环境
交通
住宅
就业
地域
水源
气候
二.城市社会学的产生


1.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春秋时期《周礼.考工记》 17世纪开始,人们对城市的研究开始系统化,并形成一些具有远见卓 识的思想,为城市社会学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2.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后,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生产力极 大的发展,带动城市的发展,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地 域范围扩张,人口增加等。城市生产方式的变更,导致城市社会生活 各方面的变化。一方面,城市物质,精神财富,成为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另一方面,城市病大量的出现。社会学者目光投向城市,运 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对城市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试图认识城市的 本质和发展规律,解决城市社会问题。

3.城市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三.早期城市社会学的研究
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欧洲社会学家对城市进行系统 的研究,主要人物有滕尼斯,涂尔干,西美尔,韦伯 等。 滕尼斯(德国):《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将人类社会 抽象成以农村为代表的礼俗社会和以城市为代表的法 理社会两种理想化类型。 涂尔干(法国):以“机械团结”“有机团结”来描述 农村和城市的特征。 西美尔:着重研究城市的社会心理。 韦伯(德国):研究欧洲、中东、印度和中国的城市史。
重要学派:人类生态学派和社区学派 人类生态学派:研究城市社区中人类 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城市生态的变化,探寻人与 环境之间的关系。 社区学派:研究城市社会组织、生活 方式及社会对心理的影响等问题。
五.城市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2.主要观点
认为达尔文阐述的自然界生存竞争法则在人类社会同样
也存在。 强调“生态学关注的是社区,而不是社会”。 认为“人类生态学是将应用于动植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分 析方法应用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中”。 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假设:各人类群体在城市居住地点之 间的“空间距离”与这些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相联系。
农村小镇城市
1
2
4 侵入与接替
3 隔离
第一节 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学理论
城市发展的其他模式


霍依特的扇形模式 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中心模式
详见P.65-66
第二节 人类生态学理论的发展与重建
新正统生态学
霍利的 功能主义生态学
生态学四原则
1. 相互依赖
原则
2. 关键功能 原则
3. 功能分化 原则
4. 支配原则
LOGO
城市社会学
郭彩琴

第四章 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学理论
第四章
第二节 人类生态学理论的发展与重建
第一节 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学理论
帕克的人类生态学理论
1.对城市的看法
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习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
是存在于该传统,并且是这种传统发散出的组织化的态度 和情感的整体。换言之,城市绝不仅仅是物质的装置和人 工构造物,它与构成城市的居民生机勃勃的活动密切联系 在一起,它是自然的产物,尤其是人类本性的产物。
人类生态学的再生
第二节 人类生态学理论的发展与重建
新正统生态学

邓肯的生态复合体理论 1.人口
指的是被结构化的群 体,其特征、规模和 构成随所研各种组织类 型,包括社会结构和 制度变迁

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包括整体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等,旨在确保城市的 规划和发展符合社会和经济的需要,同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
从早期的自发形成到现代的综合性规划,城市规划的理念和方法不 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城市发展需求。
城市规划的实践案例
如新加坡的“花园城市”规划、纽约的“城市复兴”计划等,这些案 例展示了不同城市在面对不同挑战时所采用的规划策略和方法。
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 发展
• 引言 • 城市社会学的产生 • 城市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 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 城市社会学的未来展望
目录
Part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究城市社会学的起源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探究城市社会学的学科起源和早 期发展。
阐述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城市经济理论
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
包括资本积累、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等要素,以及政策、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些因 素共同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城市产业结构与布局
不同城市根据自身资源和优势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如工业城市、商业城市、科技城市等 ,同时城市内部的产业布局也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地理学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经济学对城市经济活动的分析等,为城市社会学提供了多学科视角和研究方法。
重要人物与事件
01
马克思与恩格斯中,对城市的本质、功能和发展规
律进行了深刻阐述,为城市社会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02 03
芝加哥学派的崛起

《城市社会学》课件2

《城市社会学》课件2

02
城市与城市化
Chapter
城市的定义与特征
总结词:城市的定义与特征概述
城市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人口 、文化、经济活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 异。
城市通常拥有相对完善的设施和服务, 包括交通、医疗、教育、商业等。
详细描述
城市是一个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理区域, 具有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
城市化的含义与进程
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包括加强环保法 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广清洁能源、优化城 市规划等。
城市犯罪问题
城市犯罪的定义
城市犯罪问题是指发生在城市中的犯罪 行为,包括抢劫、盗窃、杀人等。
城市犯罪的危害
城市犯罪问题不仅影响受害人的身心 健康,还会破坏社会秩序和安全。
城市犯罪的成因
城市犯罪的成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 社会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家庭教育 等。
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问题的定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
城市环境问题是指由于城市化进程中人类 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空气污 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方面对环境的破坏 和污染。
城市环境问题的危害
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城市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居民的健康和生活 质量,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
城市犯罪的解决措施
解决城市犯罪问题的措施包括加强治 安管理、完善法律法规、推进社会治 理等。
06
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
Chapter
调查研究法
总结词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直接从研究对象处收 集资料的方法。
详细描述
调查研究法是城市社会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 方法,通过设计问卷或访谈提纲,对城市居 民、社区、企业等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社 会生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状况,从而分 析城市社会现象和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会文化生态学
与新正统生态学有所区别,社会文化生态 学不同意古典人类生态学认为的经济因素 是决定人类居住行为的主要变量,而是认 为,文化在决定人类居住行为中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
(一)费雷对波士顿土地利用的分析
沃尔特· 费雷毕业于哈佛大学社会学系, 1945年,他发表了《作为生态学变量的情 感和象征》,此文是他博士论文的核心内 容。
第四章 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学理论 第二节 人类生态学理论的发展与重建
第一节 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学理论
一、帕克的人类生态学理论 帕克被人们誉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加哥学派的旗手或开山 祖师,因为正是他的研究工作,才使芝加 哥大学社会学系获得了芝加哥学派的美称。 他同时也是城市社会学的奠基人。
二、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
按照伯吉斯的观点,城市最终会形成以中 心区高度聚集的形式,该中心成为城市的 控制中心,也是地价最高的地方,围绕中 心区会形成数个同心圆。这就是著名的 “同心圆假说”,以当时的芝加哥市为模 本,他第一个应用人类生态学理论构建了 城市生态地图。
7
三、麦肯齐的城市生态过程研究
麦肯齐是帕克与伯吉斯的学生,始终致力 于将人类生态学的理论应用于城市区域的 研究。他认为,城市的发展是产生新的社 会组织形式的交通工具和沟通技术进步的 结果。
11
(二)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中心模式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的城市空间 结构已经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即向中心 集中化的趋势逐步被相反的趋势——分散 化取代。哈里斯(Chauncy Harris)和厄尔 曼(Edward Ullman)注意到这种新的现 象,1945年,他们在《城市的本质》一文 中提出了“多中心模式”。
(二)希曼对盐湖地区摩门教社区的研究
1938年,希曼发表了《盐湖盆地的社区》 一文,也对经济因素是决定人类居住行为 的主要变量提出质疑。
基本概念
人类生态学 边缘人 同心圆模式 浓缩与离散 集中与分散 隔离 侵入与接替 扇形模式 多中心模式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人类生态学? 2.请分析帕克有关移民的研究。 3.城市生态学过程有几种类型? 4.人类生态学关于城市空间分布的四种模式分别 是什么? 5.人类生态学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6.霍利的功能主义生态学的四原则是什么? 7.邓肯的生态复合体理论是什么? 8.社会文化生态学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对城市的看法 帕克认为,“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习 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是存在于该传统,并且是 这种传统发散出的组织化的态度和情感的整体。 换言之,城市绝不仅仅是物质的装置和人工构造 物,它与构成城市的居民生机勃勃的活动密切联 系在一起,它是自然的产物,尤其是人类本性的 产物”。
2.人类生态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13
第二节 人类生态学理论的发展与重建
一、新正统生态学 (一)霍利的功能主义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的再生 1.相互依赖原则 2.关键功能原则 3.功能分化原则 4.支配原则
(二)邓肯的生态复合体理论
邓肯是美国20世纪下半叶著名的定量研 究社会学家,1949年,他在芝加哥大学获 得博士学位。邓肯一生最出名的著作,是 他和彼得· 布劳(Peter Blau)于1967年合 著的《美国的职业结构》,该著作曾获得 美国社会学协会的索罗金奖。

生态学(ecology)这个概念是由德国生 物学家海克尔(Ernest Haeckel)于1866年 第一次提出的,他将该概念定义为:对有 机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复杂的关系的研究, 环境既包括无生命的也包括有生命的构成 成分。
3.有关移民和同化的理论
作为当时的第二大城市,芝加哥涌入了大 量的移民,帕克与其同事和学生极为关注 移民与同化的研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成 果和具深远影响力的理论。
四、城市发展的其他模式
围绕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一些学者进行 了研究,他们发现,城市发展并非都是同 心圆模式,而是存在其他不同的模式,最 有影响的是扇形模式和多中心模式。
(一)霍依特的扇形模式
通过对142个城市1900年、1915年、1936 年三年居住模式变化的考察,霍依特 (Homer Hoyt)发现,从中心向边缘分散 的居住变化,表现出来的是楔形散开的模 式,而不是同心圆式的散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