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工艺标准通常工艺标准守则
焊接通用工艺守则

焊接通用工艺守则一、钢制压力容器焊接通用规程 (84)二、手工电弧焊工艺守则 (90)三、埋弧自动焊通用工艺守则 (93)四、气割通用工艺守则 (98)五、手工碳弧气刨工艺守则 (102)六、产品焊接试板通用工艺守则 (106)七、热交换器管板焊接通用工艺守则 (110)八、焊接返修通用工艺守则 (113)九、焊缝外观质量检验通用守则 (115)十、手工钨极氩弧焊通用工艺守则 (117)十一、空气等离子切割工艺守则 (122)十二、不锈钢焊接通用工艺守则 (124)一、钢制压力容器焊接通用规程第一条适用范畴1、本规程适用于我厂焊接的钢制压力容器。
2、本规程规定了碳素钢、一般低合金钢、不锈钢、珠光体耐热钢,焊接工艺要求。
本规程及各类焊接工艺守则均为通用工艺文件,当产品设计与规程有不同要求时,按图纸技术要求和专用焊接工艺文件执行。
3、容器施焊前,应按《容规》和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规程进行工艺评定,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第二条焊工1、钢制压力容器焊接的焊工,必须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进行考试,取得焊工合格证后,才能在有效期间担任合格范畴的焊接工作,并建立焊工技术档案。
2、焊接钢制压力容器的焊工,必须了解所焊产品的钢种、焊接材料、焊接工艺要求及有关技术要求和工艺文件。
3、严格按图纸、工艺文件和技术标准施焊,领用焊接材料时必须严格执行“发放治理制度”规定,严防用错。
4、焊后,焊工应对所有的焊缝进行自检,合格后打上钢印按质量手册“焊缝标记规定”执行。
第三条焊接材料1、压力容器的焊接材料应符合相应的焊材标准,并具有质量合格证明书。
依照质保手册中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焊接材料入库验收、保管、烘干、发放、回收制度。
2、焊接材料的代用手续,经图纸原设计单位批准后方可进行使用。
3、焊接材料的选用,应依照母材的化学成份,力学性能、焊接性能,焊后是否热处理以及容器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条件综合考虑。
焊接工艺通用工艺守则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压力容器主要承压元件焊条电弧焊、埋弧焊以及焊缝返修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则,常压容器的焊接可参照执行。
1.2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制D1、D2类压力容器的焊接(不包括有色金属的焊接)。
1.3本守则如与设计文件相矛盾之处,应以设计文件为准。
1.4焊接时,除符合GB150、GB151、JB4710、JB473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本守则外,还应符合图样的规定。
1.5本守则中引用的法规、标准、守则等如经修改,应以新的版本为准。
2.引用标准TSGR000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 《压力容器》GB151 《管壳式换热器》JB4710 《钢制塔式容器》JB4731 《钢制卧式容器》HG20584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NB/T47015《压力容器焊接规程》NB/T47014《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47016《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检验》TSG Z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GB/T21433《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感性试验》HG20583《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GB985《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及尺寸》GB986《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3. 焊接材料3.1 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钢带、气体、电极和衬垫等。
3.2 焊接材料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按照材料验收程序进行验收与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3 焊条药皮应均匀、表面无气孔、没有明显的裂纹、脱皮现象,并存放在干燥的仓库内,要求温度≥5℃、相对湿度≤60%,使用前对焊条按规定温度应进行烘干和保温,烘干后的焊条应放在保温筒内,随用随取,低氢型焊条一般在常温下4h后应重新烘干,烘干次数不宜超过三次,对于焊工退回的焊条,库管员要做好标识,并按牌号、规格、代号存放,使用前应进行烘干,对于二次烘干的焊条应在焊条夹持端的截面用记号笔涂黄色标记,对于第三次烘干的焊条应在焊条夹持端的截面用记号笔涂红色标记。
焊接工艺规范标准[详]
![焊接工艺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b751a2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5.png)
.本标准规定了焊接工艺的技术要求。
2.1 焊工必须经专门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 ,经考试合格取患上有关部门颁发证书,方可担任焊接工作。
2.2 对中断焊接工作六个月以上的焊工,必须重新考核。
2.3 焊工在施焊前应认真熟悉图纸和焊接工艺。
2.4 核查待焊焊缝坡口的装配质量和组对要求 ,对不符合装配质量和组对要求的焊缝应拒焊,并向有关部门反映。
2.5 进行焊缝质量的自检,做好自检记录、焊缝标记或者焊缝跟踪记录等工作。
3.1 应根据焊接施工时需用的焊接电流和实际负载持续率,选用焊机。
3.2 每台焊接设备都应有接地装置,并可靠接地。
3.3 焊接设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安全可靠,仪表应检定合格。
4.1 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等应为进货验收合格品。
对材质有怀疑时,应进行复验,合格后才干使用。
4.2 焊前应根据焊条使用说明的规定对焊条进行烘干处理。
4.3 烘干后的焊条应放入100~150℃的保温箱〔筒内,随用随取。
低氢型焊条普通在常温下超过四小时应重新烘干。
重新烘干次数不应超过三次。
5.1 坡口加工材料为碳素钢和碳锰钢〔标准抗拉强度≤540MPa 的坡口可采用冷加工或者热加工方法制备。
碳锰钢〔标准抗拉强度>540MPa、铬钼低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宜采用冷加工法。
若采用热加工方法,对影响焊接质量的表面淬硬层,应用冷加工方法去除。
5.2 焊接坡口应符合图样规定。
5.3 焊接坡口应保持平整,不患上有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
5.4 焊前应将坡口表面及两侧的水、氧化物、油污、锈、熔渣等杂质清除干净。
5.5 焊接环境焊接环境惟独在满足下列情况时才允许施焊。
a 风速:气体保护焊时≤2m/s,其它焊接方法≤10m/s;b 相对湿度≤90%。
c 焊件温度高于- 10℃。
5.6 预热对碳钢和低合金钢, 当焊件温度低于0℃时,应在始焊处 100mm 宽度范围内预热至15℃以上。
常用钢焊接时预热温度参考表如下钢号 20〔Q235-A 16Mn〔Q345厚度〔mm ≤ 30 ~ 38 ~ >64 ≤ 30 ~ 38 ~ >6430 38 64 30 38 64预热温度〔℃ ≥ ≥50 ≥ 100 ≥ ≥ ≥80 ≥ 120 ≥采取局部预热时,预热的范围为焊缝两侧各不小于焊件厚度的 3 倍,且不小于100mm 。
焊接工艺规范及操作规程(附焊接作业安全规定)

焊接工艺规范及操作规程1.目的和适用范围1.11.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铁塔结构、桁架结构、多层和高层梁柱框架结构等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工程中,钢材厚度≥4mm的碳素结构钢和低和金高强度结构钢的焊接。
适用的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及相应焊接方法的组合。
2.本规范引用如下标准: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3.焊接通用规范3.1 焊接设备3.1.1 焊接设备的性能应满足选定工艺的要求。
3.1.2 焊接设备的选用:CO2气体保护焊选用KRⅡ-500型、HKR-630型焊机埋弧自动焊选用ZD5(L)-1000型焊机3.2 焊接材料3.2.1 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并应具有钢厂和焊接材料厂出具的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其化学成份、力学性能和其它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3.2.23.2.3 焊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及《碳钢药芯焊丝》(GB/T10045)、《低合金钢药芯焊丝》(GB/T17493)的规定。
3.2.4 埋弧焊用焊丝和焊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T5293)、《低合金钢埋弧焊用焊剂》(GB/T12470)的规定。
3.2.5 气体保护焊使用的CO2气体应符合国家的现行标准《焊接用二氧化碳》(HG/T2537)的规定,大型、重型及特殊钢结构工程中主要构件的重要焊接节点采用的CO2气体质量应符合该标准中优等品的要求,即其CO2含量(V/V)不得低于99.9%,水蒸气与乙醇总含量(m/m)不得高于0.005%,并不准检出液态水。
3.2.6 焊缝金属应与主体金属相适应。
当不同强度的钢材连接时,可采用与低强度钢材相适应的焊接材料。
焊接工艺准则

焊接工艺准则1、适用范围本规则仅适用于手工电弧焊及目前我厂正在使用的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电弧焊(英文简称MAG焊)中的氩气与CO混合气体保护电弧焊.22、焊前工艺规范2.1所有操作者须持有焊工操作证,才允许上岗焊接,对于关键焊接工序,应符合《质量工序控制表》、《质控点》等工艺文件中的人员要求。
2.2施焊现场5米之内不允许有易燃易爆物等不安全因素存在。
2.3穿戴好劳保用品,检查施焊所需要的设备及电路接法是否符合要求,合理使用施焊的辅助工具。
2.4焊前要查看相关的技术文件:图纸及加工工艺过程卡,若有焊接工艺,要查看焊接工艺,并按相关文件选择相应的焊接参数,文件未做规定的,按本守则附表(一)、附表(二)执行。
2.5所用焊丝、焊条必须合格,表面须清洁、光亮,无油污、无锈蚀,镀铜附着力良好,焊条需按有关要求(详见焊条烘干规程)进行烘干处理。
2.6使用混合气,氩气与二氧化碳必须合格,其中CO2气体纯度应高于99.5%才可使用。
氩气与二氧化碳的比为:(70~80)/(30~20),其余要求与规定按《六种气体验收准则》执行。
2.7 施焊前必须彻底清理焊缝区域20mm以内的氧化皮、铁锈、渣瘤、油污等。
2.8工件在拼装过程中,要首先确认工件的符合性,并确保坡口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2.9工件焊前是否预热,一般应根据焊接材质及施工现场温度来确定, 对于0°C以下的销铀类零件施焊前要预热100~150°。
其它工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2.9.1低碳钢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预热,但以下情况要考虑预热:(1)在低温下焊接大刚度工件时,应适当考虑焊前预热,预热温度为100-150°C。
(2)厚度大于50mm的工件,应适当预热或焊后热处理。
2.9.2中碳钢(1)尽可能选用抗裂性好的碱性焊条。
如要求焊缝与工件金属等强度,可根据被焊钢材的强度选用结506、结507或结606、结607焊条;如不要求等强度,应选用强度低些的焊条,如结426、结427等,以提高焊缝金属的塑性,降低裂纹倾向。
焊接工艺规范

焊接工艺规范一、引言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为了确保焊接连接的质量和稳定性,制定了一系列焊接工艺规范。
本文将介绍焊接工艺规范的基本原则、常见焊接方法和相关要求。
二、焊接工艺规范的基本原则1. 安全性原则:焊接作业必须符合安全操作规范,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焊接技能,并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
2. 质量控制原则:焊接作业必须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包括材料选择、设备调试、焊接参数设定等方面的控制。
3. 符合标准原则:焊接工艺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焊接连接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常见焊接方法及相关要求1. 电弧焊电弧焊是最常见的焊接方法之一。
在电弧焊作业中,应注意以下要求:(1)选择适当的电极和焊接材料,确保焊接质量。
(2)控制焊接电流和电压,以保持焊接速度和熔深的合理比例。
(3)控制电弧稳定,避免产生气孔、熔核不均匀等缺陷。
2. 气体保护焊气体保护焊包括氩弧焊、氩气保护焊等。
在气体保护焊作业中,应注意以下要求:(1)选择适当的保护气体和焊丝,以保证焊缝的质量和外观。
(2)控制气体流量和气压,确保焊接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气体保护环境。
(3)合理控制焊接速度和电流,以避免产生焊缝裂纹、气孔等焊接缺陷。
3. 焊接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焊接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对焊接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在焊接作业中,应注意以下要求:(1)选择合适的焊材,确保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可靠性。
(2)对焊接材料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氧化膜、减少杂质等。
(3)根据材料的特性和要求,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和退火处理。
四、焊接工艺规范的质量控制为了确保焊接质量,需要进行焊接工艺规范的质量控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1. 焊接过程参数的控制:控制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参数,以保证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检测和评估:使用相关的检测手段,如X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对焊接接头进行检测和评估。
3. 质量记录和文件管理:建立焊接质量记录和文件,包括焊接参数、焊接材料、检测报告等,以备后续参考和追溯。
焊接通用工艺守则

焊接通用工艺守则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焊接通用工艺守则1、工作前,焊(割)工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劳保鞋、防护眼镜等各种必须的劳动防护用品以防烫伤,伤目等事故。
未持有焊工操作证者不准操作。
学徒工应有师傅带领导。
2、施焊前应检查工作场地10m周围是否有易然易爆物品及影响安全生产的物品,并加以清除,检查焊(割)炬、皮管、接头及气瓶附件等是否良好,必须检查所用设备是否完好后送电。
3、设备应定期保养与维护,(每月保养一次)保证设备运行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安全性。
4、焊前要认清施焊的材质,选用相同或相近牌号的焊条或焊丝进行焊接。
5、16Mn(Q345)板焊接时不允许选用酸性焊条(J422),应选用碱性焊条(J506)或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6、不允许使用锈蚀的焊丝、脱皮和受潮的焊条:使用的焊丝有锈蚀应及时清理锈蚀后方可使用。
7、焊条打开包装后应尽量在一天内用完,中午及用不完的要采取防潮措施进行保存。
如已受潮应进行烘干后方可使用。
酸性焊条烘干温度为200-250度,碱性焊条烘干温度为300-350度。
8、调节电流电压时要在试弧板进行调节,不允许在工件上起弧,焊接前要用钢丝刷、抹布清理好焊缝左右30mm内的铁锈油污等,并喷洒防飞溅液,焊后要注意观察焊缝,发现有焊接缺陷应修补、漏焊的地方应及补焊,要用手砂轮机、铲刀打磨清理好余高、飞溅、焊渣等。
9、在重要结构件焊接时,要使用引弧板起弧,收弧板收弧。
10、焊缝表面不允许有焊接缺陷(气孔、夹渣、裂纹、未溶合、未焊透、咬边、焊偏)等存在。
11、立焊或仰焊焊接时电流为平焊电流的85%。
12、在风速超过2m/s的工作场所(含室内焊接时使用电风扇),使用气体保护焊作业时要使用挡板挡风,以确保焊接工位的风速不超过2m/s的要求,此时在工件上施焊时,焊枪的走向应采用同一方向进行。
13、焊接场所的湿度不应超过90%,下雨时不允许露天焊接作业。
14、在没有标注焊缝大小或焊接方式时,其焊接尺寸取两板中较薄板厚值的0.8倍,焊缝为连续焊缝。
焊接工艺标准word资料4页

焊接工艺守则一、总则本通用工艺适用于我公司采用手工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工艺的各类钣金件的焊接。
二、焊前准备1、全面检查电源、焊机、焊枪、供气系统、工装等设备是否正常。
2、确认焊条、焊剂、焊丝牌号、规格及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焊件的装配质量和坡口情况。
4、焊接的坡口形式和基本尺寸以及装配公差必须符合产品图纸要求及技术工艺文件的规定,坡口应保持平整,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
5、坡口表面及两侧20mm范围内的水分、铁锈、油污等有害杂质应清理干净。
6、不锈钢及其复合钢板复层坡口两侧各100mm范围涂白垩粉或防溅剂,以防止沾附焊接飞溅。
7、按工艺文件要求对焊条实施预热,要保持预热的均匀性,确认达到预热温度后才能施焊。
三、焊接材料1、根据产品图纸或技术要求选用相应的焊接材料。
2、焊条、焊丝、焊剂必须具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并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经验收或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焊条存放处必须干燥,焊条应堆放整齐,分类、分牌号存放,避免混乱。
4、焊条、焊剂使用前应按说明书规定进行烘烤,焊条领用时须用焊条筒存放,随取随用。
连续使用的焊剂应过筛,除去其中的尘土和粉末。
5、焊丝表面应无铁锈、氧化皮、油污等污物。
6、焊接用保护气体的纯度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有含水量要求的要严格控制其含水量。
四、焊缝坡口形式与基本尺寸采用手工焊的坡口形式和基本尺寸规定如下:1、工件厚度为1-3mm时,两件同一平面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一面焊接,缝间距为0-1.5mm.。
2、工件厚度为3-6mm时,两件同一平面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两面焊接,缝间距为0-2.5mm.。
3、工件厚度为1-3mm时,两件L型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一面焊接,缝间距为0-2mm.。
4、工件厚度为3-6mm时,两件L型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两面焊接,缝间距为0-2mm.。
5、工件厚度为1-6mm时,两件T型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两面焊接,缝间距为0-2mm.。
6、工件厚度超过6mm时,必须破口焊接,通常采用V型对称破口,具体破口方法应根据焊件的具体要求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压力容器主要承压元件焊条电弧焊、埋弧焊以及焊缝返修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则,常压容器的焊接可参照执行。
1.2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制D1、D2类压力容器的焊接(不包括有色金属的焊接)。
1.3本守则如与设计文件相矛盾之处,应以设计文件为准。
1.4焊接时,除符合GB150、GB151、JB4710、JB473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本守则外,还应符合图样的规定。
1.5本守则中引用的法规、标准、守则等如经修改,应以新的版本为准。
2.引用标准TSGR000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 《压力容器》GB151 《管壳式换热器》JB4710 《钢制塔式容器》JB4731 《钢制卧式容器》HG20584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NB/T47015《压力容器焊接规程》NB/T47014《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47016《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检验》TSG Z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GB/T21433《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感性试验》HG20583《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GB985《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及尺寸》GB986《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3. 焊接材料3.1 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钢带、气体、电极和衬垫等。
3.2 焊接材料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按照材料验收程序进行验收与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3 焊条药皮应均匀、表面无气孔、没有明显的裂纹、脱皮现象,并存放在干燥的仓库内,要求温度≥5℃、相对湿度≤60%,使用前对焊条按规定温度应进行烘干和保温,烘干后的焊条应放在保温筒内,随用随取,低氢型焊条一般在常温下4h后应重新烘干,烘干次数不宜超过三次,对于焊工退回的焊条,库管员要做好标识,并按牌号、规格、代号存放,使用前应进行烘干,对于二次烘干的焊条应在焊条夹持端的截面用记号笔涂黄色标记,对于第三次烘干的焊条应在焊条夹持端的截面用记号笔涂红色标记。
3.4焊条、焊丝、焊剂及气体的选用应根据NB/T47015规定或图样规定进行选择,对于非受压元件或图样中未注明的焊材可按下列原则选用。
3.4.1低碳钢、低合金钢焊接应按母材抗拉强度等级选用相应强度等级的焊材,不同强度的低碳钢、低合金钢焊接应按强度较低一侧母材要求选择焊材,即按“低匹配”原则。
3.4.2不锈钢焊接一般应选用与母材金属化学成份相近的焊接材料,不锈钢与碳素钢、低合金钢之间的焊接一般选用铬镍含量高于奥氏体母材的焊接材料焊接。
3.5 焊工应根据焊接要求选用相应焊机,并注意直流焊机的极性连接。
4. 焊工及其钢印4.1从事压力容器焊接作业的人员(以下简称焊工),应当按照TSG Z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规定考核合格,取得相应项目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方能在有效期间内担任合格项目范围内的焊接工作;4.2焊工应当按照焊接工艺指令卡和通用焊接工艺卡施焊并且做好施焊记录,检验人员应当对实际的焊接工艺参数进行检查,检验记录列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4.3应当在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焊缝附近的指定部位打上焊工钢印(不锈钢除外),并做好记录,不锈钢设备的焊工钢印应在排版图上记录。
4.4公司焊接负责人应当建立每个持证焊工技术档案。
5. 焊前准备5.1 焊前必须检查和熟悉所焊产品的图样、工艺和有关技术要求,明确焊接钢种,所用焊接材料牌号、焊接规范及操作要领。
5.2 检查所焊工件的装配质量,包括坡口型式、角度、钝边、间隙及错边量是否符合要求并对坡口表面进行清理,除去焊缝两侧20~30mm范围内的油污、锈蚀,不锈钢焊缝两侧100mm范围内应涂刷白垩粉、防止飞溅。
5.3 对焊机进行焊前检查,注意电源部分、电缆及接头是否接触良好,检查各控制部分是否失灵,运转是否正常,焊接地线与工件连接应可靠,以保证焊接过程连续性和稳定性,对直流焊机应按工艺正确选择极性,准备好焊接工具和防护用品。
5.4 焊工按领料单领用焊材,领用单应注明产品名称及编号、焊缝代号、焊材的牌号规格,数量,库管员按领料单对焊条进行烘干,并做好记录。
焊工领用焊条时必须用保温桶。
5.5 焊前预热应根据母材的化学成份、焊接方法及环境情况由工艺确定具体预热温度,当施焊环境出现下列任一情况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否则应禁止施焊。
(1)气体保护焊时风速大于2m/s;其他焊接方法大于10m/s;(2)相对湿度大于90%;(3)雨雪环境;(4)焊件温度低于-20℃。
当焊件温度为0℃~-20℃时应在施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以上。
5.6 埋弧焊焊前,除遵守以上有关规定外,焊丝表面应进行清理、除油、锈,然后绕入焊丝盘内,缠绕时要避免折弯,或中途折断,焊剂应进行烘干,对使用过的焊剂应经过筛处理,清除熔渣、杂物和粉尘。
5.7 焊接筒体纵焊缝时,应在焊缝两端点焊引弧板和熄弧板。
6.预热6.1根据母材化学成分、焊接性能、焊接接头拘束程度、焊接方法等综合考虑是否预热,必要时通过实验确定,常见钢号推荐的预热温度见表16.2不同钢号相焊时,预热温度按预热温度高的钢号选取。
6.3采取局部预热时,应防止局部应力过大,预热的范围内焊缝两侧各不小于焊件厚度的3倍,且不小于100mm。
6.4需要预热的焊件在整个焊接过程中应不低于预热温度。
表1 常用钢号推荐的预热温度钢号厚度,Mm 预热温度,℃20G,20,20R、Q245R30~50 ≥50 >50--100 ≥100 100 ≥15016MnD,09MnNiD16MnDR,09MnNiDR15MnNiD、≥30 ≥50Q345,Q345R15MnVR,15MnNbR 30~50 ≥100 >50 ≥1507. 焊接7.1 焊条电弧焊7.1.1 压力容器零部件间的定位焊应使用与产品焊接相同牌号的焊条进行焊接,定位焊的长度和间距,应根据工件的具体情况确定,起头和收尾处应圆滑,不应存在裂纹、弧坑、未焊透等缺陷,否则应以清除。
7.1.2 焊接时严禁在非焊接部位进行引弧,因电弧擦伤处应进行修磨,厚度不小于母材厚度的负偏差,深度超出以上要求时应进行补焊修磨。
7.1.3 压力容器主体上的A、B类焊接接头应尽量采用双面焊。
正面焊完后,背面用碳弧气刨清理净,焊根用砂轮磨光见金属光泽,无缺陷后再进行焊接。
如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形,应保证背面全焊透,有缺陷时允许进行补焊。
7.1.4 受压角焊缝应保证根部焊透,接弧处应焊透,并熔合。
7.1.5 多层焊接的层数可根据焊接工艺决定,在保证焊接质量的情况下,应适当控制焊接电流大小。
7.1.6 多层焊接时,每层焊缝焊完后,应仔细清净焊渣和杂物。
如发现缺陷应修磨掉,再进行下一层焊接。
多层焊时,各层间接头要相互错开,以提高焊缝的致密性。
7.1.7 焊接过程中,凡加工表面不允许搭接地线,或直接过电,以防加工表面被电弧烧损。
7.1.8 焊条电弧焊焊接规范参数焊条电弧焊焊接工艺参数主要指焊条直径、焊接电压、焊接电流、焊接速度和层数,及电流种类与极性等。
一般情况焊工应按照通用焊接工艺卡所规定的焊接参数施焊。
(1)焊条牌号应根据设计图样的规定,如设计图样没有规定,按常见钢号推荐焊接材料表2选用。
常用钢号推荐焊接材料表2钢号手弧焊埋弧焊焊条焊丝焊剂型号牌号型号对应牌号Q245R 20(锻)E4303 J422 H08AH08EH08MnAF4A0-H08A HJ431 E4316 J426E4315 J427 F4A0-H08A SJ101Q345R(16Mn锻) E5016 J506 H10Mnsi HJ402-H10Mn2 HJ431 E5015 J507 H10Mn2 HJ404-H08Mn A SJ101O6Cr19Ni10 E308-16 A102H08Cr19Ni10TiF308-H0Cr21Ni10 HJ260 E308-15 A107 F308L-H0Cr21Ni10 SJ601O22Cr19Ni10 E308L-16 A002 H03Cr21Ni10Si F308-H0Cr21Ni10 HJ26006Cr18Ni11Ti/ 0Cr18Ni10Ti(管)1Cr18Ni9Ti(管)E347-16 A132H08Cr19Ni10TiF308L-H0Cr21Ni10 SJ601 E347-15 A137 F308L-H0Cr21Ni10 SJ601022Cr17Ni12Mo2 E316L-16 AO22 H03Cr19Ni12Mo2SiF308-H0Cr21Ni10 HJ260 F308L-H0Cr21Ni10 SJ601022Cr23Ni5Mo3N E2209-16 AF2209 / / /(2)焊条直径选择主要取决于焊件的厚度,同时考虑接头形式,施焊位置和焊接层数,对于重要结构还有考虑热输入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可参考焊条直径与工件的厚度之间的关系表3。
(3) 焊接电流的选择与焊条直径、焊芯材料以及药皮种类有关,同时还应根据焊接位置、层次、焊件的厚度,进行适当调整,立焊、横焊、仰焊时焊接电流一般比平焊时小10%-20%,合金元素含量较高的焊条电流应相应减少,工件较厚一般取电流的上限,相同直径牌号的焊条使用直流焊机比使用交流焊机所需电流要小10%-20%,焊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时参考表4。
焊条直径与焊件之间的关系表3 工作厚度mm ≤4 4~8 8~12 >12焊条直径mm 2.5~3.2 3.2~4 4~5 ≥5焊接电流与焊条直径的关系表4 焊条直径(mm) 2.5 3.2 4.0 5.0焊接电流A 酸性60~90 90~130 160~210 220~270 碱性60~90 90~130 150~190 180~230(4)电弧电压与弧长的关系,电弧长度越大,电弧电压越高、电弧长度越短,电弧电压越低。
在焊接过程中,应尽量使用短弧操作,立焊、仰焊时弧长应比平时更短,以利于熔点过渡,防止熔化金属下滴。
碱性焊条焊接时应比酸性焊条弧长短些,以利于电弧的稳定和防止气孔的产生。
(5)焊接层数的选择在焊件厚度较大时,往往需要进行多层焊。
对于碳钢和强度等级较低的低合金钢的多层焊时,每层焊缝厚度过大时,对焊缝金属的塑性(主要表现在冷弯上)有不利影响,因此,对焊接质量要求较高的焊缝,每层厚度不超过4~5mm。
,焊接层数主要根据焊件的厚度、焊条直径、坡口形式和装配间隙等来确定,可作为如下近似估算:n =δ/d式中,n为焊接层数,δ为焊件厚度,d为焊条直径。
(6)焊接电源的种类与极性的选择用交流电源焊接时,电弧稳定性差,采用直流电源焊接时,电弧稳定、飞溅少、柔顺,但是电弧的磁偏吹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