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富顺二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一语文试卷含解析含答题卡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1-3、5-15、18、20-22、26小题答案涂在机读卡上,4、16、17、19、23-24、25、27-31写在材料一所谓数字图书馆,可以理解为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通过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构建的数字应用和海量数字资源存储、管理、服务的系统平台,是现代图书馆实现数字资源采集、管理和服务等业务功能的重要形式。
在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的功能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查找信息的层面,还需要为用户提供更为精细化的服务,为教学、科研、在线教育提供多维度、深层次的支持,并注重开展馆际、行业、社会多元化合作,由此才能实现有效的转型。
数字图书馆转型的主要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其服务应当有别于数字资源商、网络信息服务实体所提供的基础信息服务,而将现有资源的知识化作为主要侧重点。
如在继续关注图书馆长期开展的资源收集、整理、组织与传递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知识的资源载体、发展脉络、概念关系等相关问题,深入开展知识发现工作,为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知识发现、揭示,甚至是决策支持;同时,结合数字化环境下人机交互的特点,以知识单元、学科单元或是行业模式进行知识整合、学科知识重组与知识库构建,从而推动知识转化与知识创新,建立读者需要的“知识型数字图书馆”。
(取材于李超《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多元转型策略研究》)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数据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可能。
B.是应用多种技术构建的系统平台。
C.用于海量数字资源的存储与整理。
D.查找信息的功能将会被逐渐取代。
2.根据材料一第三段的内容,填入横线处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加强搜索引擎功能 B.关注资源收集与管理C.向知识型图书馆转变 D.发展人机交互功能材料二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积累了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的古籍。
《解析》四川省自贡市富顺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二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选择题(共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火钵.(bō)颓圮.(pǐ)创.伤(chuàng)变徵.之声(zhǐ)B.笙.箫(shēng)瞋.目(zhēn)青荇.(xìng)螳臂当.车(dāng)C.鲰.生(zōu)淬.火(cuì)菲.薄(fēi)交戟.卫士(jǐ)D.拊.心(fǔ)长篙.(gāo)忤.逆(wǔ)目眦.尽裂(z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廖廓家具遒劲秋毫无犯B.惆怅玉玦戍守提要钩玄C.娇美斑斓震摄人为刀俎D.峥嵘苍茫喧闹慷概羽声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清末民初,梁启超在政治界、学术界执牛耳20 年,著作等身....,却没有人在当时称其为大师.B.艾青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动听....的陈述中,像是一条自然流淌的感情的河.C.虽然范增早就察觉刘邦有称霸天下之心,但项羽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难怪后人评他有“妇人之仁”.D.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吸引秦王上钩,就必须砍下樊将军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B.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C.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发展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D.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文化全球性交流日益频繁癿时代,文化主体之间的实力不均衡、信息不对称以及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和抗冲击能力的不同,很容易使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面临安全风险,文化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创造力受到压制不削弱,甚至还会招致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文艺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回顾一年多来众多文艺作品创作,无论是影视剧、歌曲,还是小说及其它作品,都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如《大圣归来》、《三体》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些影视剧如《琅琊榜》、《老炮儿》等,在社会各界也都引起热烈反响,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老百姓常常对此津津乐道,感觉这是为人民群众奉上了一道道精神文化大餐。
这些好的文艺作品为何能受到人民群众如此喜爱?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即是这些文艺作品来源于人民群众,它接地气,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把人民群众生活中最真实、最真切、最真挚的一面充分挖掘和表达出来,祛除了作品的空洞泛化,杜绝了作品的虚构简化,让人民群众亲身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真实生活影像,看到了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淳朴民风、热情态度、勤劳创造和真实情感,看到了那些有血有肉、精神高大的大众群体,寻到了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因而有一种真切的“获得感”。
这些真切的“获得感”,首先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渴望。
事实上,人民群众不是没有艺术鉴赏能力,而是喜欢真正有思想、有道德、有温度、有高度,能够号准时代脉搏、真实反映人民群众悲苦和欢乐的作品。
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曾让我们热泪盈眶,当这部作品被搬上荧屏后,我们切身感受到的是来自对再现现实生活的真切呼唤。
虽然这部作品的创作年代在上个世纪,但是这部作品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让我们忘怀。
我们喜欢作品中的人物,崇尚作品人物的精神品格,因为这部作品的的确确让我们感受到了普通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
这些真切的“获得感”,还让人民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最近一个时期被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展现人间正道的文艺作品,不仅为人民群众送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而且也向社会不断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润物无声地起到了引领社会新风尚的作用。
《老炮儿》之所以一炮打响,就是因为它呼唤的是对“规矩”的回归,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构建诚信社会的共同心声。
四川省富顺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富顺二中高2018届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命题:高波曹燕校对:王荣审核:刘晗制卷:伍茂英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5至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试题卷由考生自己保存。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答在答题卷上,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保持卷面清洁、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共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火钵.(bō)颓圮.(pǐ)创.伤(chuàng)变徵.之声(zhǐ)B. 笙.箫(shēng)瞋.目(zhēn)青荇.(xìng)螳臂当.车(dāng)C. 鲰.生(zōu)淬.火(cuì)菲.薄(fēi)交戟.卫士(jǐ)D.拊.心(fǔ)长篙.(gāo)忤.逆(wǔ)目眦.尽裂(zì)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廖廓家具遒劲秋毫无犯B. 惆怅玉玦戍守提要钩玄C. 娇美斑斓震摄人为刀俎D. 峥嵘苍茫喧闹慷概羽声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清末民初,梁启超在政治界、学术界执牛耳20年,著作等身....,却没有人在当时称其为大师。
B.艾青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动听....的陈述中,像是一条自然流淌的感情的河。
C.虽然范增早就察觉刘邦有称霸天下之心,但项羽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难怪后人评他有“妇人之仁”。
D.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吸引秦王上钩,就必须砍下樊将军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
2019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2019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题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xxxx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吟诵陈向春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题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
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
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
古调绝响,无从谈起。
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
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
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
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
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
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
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
一个现代人,要想达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注】经典。
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
四川省富顺二中高一下学期期4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启用前★秘密考试时间:2015年4月1日14:40-17:10富顺二中高2017届高一下期四月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试题卷包括1至8页;答题卷1至4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预计难度系数:0.65。
(命题:高一语文命题中心王艳、杨小平、李黎、蔡惠先审校:林叶茂)【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和机读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选择题(1~5、16~19)的序号一定要与机读卡上的一一对应,不可依次填涂。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一并交回。
第 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言意关系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对诗歌创作与诗歌欣赏影响至深。
注重言外之意,这不仅是中国诗歌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
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其中的美学观念是相通的,都要求实中见虚。
《列子·汤问》载:韩娥鬻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那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
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琵琶曲暂停时的情景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是深得中国艺术妙趣的。
古代的绘画要求在有限的形象之外寄托不尽的意趣,往往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启发观者自己去想象、补充,正如包世臣《安吴论书·述书上》引邓石如的话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奇趣乃出。
”在戏曲舞台上,不设道具或仅设极少的一点道具,也主要是靠演员的动作暗示种种生活场景,给现众留下许多想象的余地。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都是以有尽寓无尽。
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不可能没有局限性,不一定能够完全表达人们所想的东西。
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
在一首诗里,言总是有尽的,写得再长也有终结。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试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第I卷阅读题(共78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西汉末年,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士与宗族的结合,产生了著名的“士族”,刘秀就靠着士族的支持建立起了东汉政权。
但东汉中叶以后,政权与士大夫阶层日益失去协调。
王莽篡位时裂冠毁冕,曾被迫遁迹山林的士大夫们又一次面对“主荒政谬”的时代。
夹缝中,他们找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归隐田园。
隐为其表,逸为其实。
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意趣成就了一代艺术新风。
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
②虚无主义的玄学引导着人们对自然山水的追崇,山水成为对抗门阀的依托和象征。
“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将宅居置于郊野庄园之中是士大夫们相当普遍的选择,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
史籍上有所谓“竹林七贤”,“竹林”就是嵇康在山阳城郊的一处别墅。
③士大夫一改汉儒穷经入仕为个体情绪表达的同时,并未走向对理想的否定,在自然中人们仍然探求着蜉蝣于天地而亲化万物的生存意义。
陶渊明蔑视功名,宁愿回归田园,“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布置了“日涉以成趣”的素朴小园,门前以垂柳为荫,“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另一种情形可以列举隐居时的谢安。
谢安“于土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
而安殊不以屑意”。
可见,园林中的士大夫,或简朴或奢侈,他们具体的生活方式都直指人生追求。
④借山水以怡情一时成为风尚。
临水行祭以祓除不祥,谓之“修禊”。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聒.(guō)噪杜撰.(zhuàn)畏葸.(xǐ)间.(jiān)不容发B。
汲.(jí)取炮.(páo)烙模.(mó)子生死未卜.(bǔ)C. 默契.(qì)晕眩.(xuàn)嫡.(dí)亲锲.(qì)而不舍D。
踝.(guǒ)骨怯.(qiè)弱纤.(xiān)细度长絜.(xié)大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寒暄残羹冷炙走头无路天有不测风云B. 烟霭针砭时弊唉声叹气失之毫厘,谬以千里C。
崔嵬礼上往来百无聊赖项庄舞剑,意在沛公D. 歆享迫不急待破釜沉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把历史当作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涂脂抹粉,翻云覆雨....,弄得面目全非。
B.5月16日中国男子羽毛球队经过奋力拼搏,不孚众望....,终于夺回了阔别12年的汤姆斯杯.C.朝鲜外交部发言人说,美国就子虚乌有....的“浓缩铀计划”指控朝鲜,这只能被看成有意拖延核问题的解决.D.丁是丁...,本次模拟考试的题型、题量、难度、分值、试卷结构等都已确定,我...,卯是卯们就不必再讨论了.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