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言对比

合集下载

英汉语言词汇对比

英汉语言词汇对比

英汉语言词汇对比一、英汉语言词汇的发音对比。

1. 音节结构。

- 英语:- 英语单词的音节结构较为复杂。

一个音节通常由一个元音(vowel)或一个元音加上一个或多个辅音(consonant)组成。

例如,“cat” [kæt],是一个单音节词,由辅音[k]和元音[æ]以及辅音[t]组成;“apple” [ˈæpl],有两个音节,第一个音节是[ˈæ],以元音开头,第二个音节是[pl],由辅音[p]和[l]组成。

- 汉语:- 汉语的音节结构相对简单。

一个音节由声母(initial)、韵母(final)和声调(tone)组成。

例如,“妈”mā,声母是m,韵母是a,声调是第一声。

“好”hǎo,声母是h,韵母是ao,声调是第三声。

2. 重音与声调。

- 英语:- 英语中有重音(stress)现象。

在多音节单词中,重音位置不同会改变单词的词性或意义。

例如,“'present(名词,礼物)”和“pre'sent(动词,呈现)”。

重读音节通常发音更响亮、更清晰。

例如,“banana”[bəˈnɑːnə],重音在第二个音节上。

- 汉语:- 汉语依靠声调来区分意义。

汉语有四个基本声调: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

例如,“mā(妈)”“má(麻)”“m ǎ(马)”“mà(骂)”,声母和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意义也完全不同。

二、英汉语言词汇的词性对比。

1. 名词(Noun)- 英语:- 英语名词有可数(countable)和不可数(uncountable)之分。

可数名词有单复数形式,例如,“book”(单数) - “books”(复数),复数形式的变化规则有多种,如加 -s(books)、加 -es(boxes)、变y为i加 -es(city - cities)等。

- 发音上,有些复数形式的发音会发生变化,如“house”[haʊs](单数) - “houses”[ˈhaʊzɪz](复数)。

英汉语言对比(专业版)

英汉语言对比(专业版)

英汉语言对比一.英汉语音对比英语和汉语是非亲属语言。

从语言形态学分类来说,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差别较大。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具有一切声音所共有的属性,即音色、音高、音强和音长。

音色是各种语言都重视的。

正因为语音有各种不同的音色,而各种语言所选择的具体音位又不同,这才构成各种语言不同的音位系统。

对于其他3种要素,英汉两种语言的敏感程度就不同,它们在两种语言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英语对音强变化非常敏感,它强调重音的作用,因此被列为重音语言。

汉语则对音高变化十分敏感,音高的区别即为声调,因此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言,对于音长的敏感程度汉语不及英语强烈。

1.英汉元、辅音系统对比英语的元音系统比较简单,由12个单元音和8个双元音组成。

汉语(以北京普通话为主)的元音系统较为复杂。

汉语的每个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而韵母又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分别由单元音、复元音及元音加鼻辅音n 或ng充当。

英语有辅音24个,汉语有22个(包括作韵尾的ng)。

2.英汉音节结构对比英语和汉语各自有一套区别词义的音位,不仅如此,各个音位在音节中分布的位置和聚合方式,两种语言也各有特点。

比如说,汉语里辅音只有n和ng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如ān安、áng昂,而英国英语的辅音除/h、j、w、r/外,都可出现载词末位置上(美国英语中/r/可以再次为出现)。

汉语构成音节的方法非常简单:前声后韵,声调则附于整个音节之上。

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加上声韵配合的受限性,使得汉语音节数目小得很,据一中国学者(1957)统计,除儿化音和轻音外、不分声调的音节只有432个,分声调的有1376个;而1950年美国出版的《普通语音学》(General Phonetics)一书中,则认为汉语若不算声调,共有411个音节,如附上四声,则有1644个音节。

这两组数字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如果拿来与英语近万的音节数相比,无论如何只能算是一个很小的数目。

汉英语言对比

汉英语言对比

(3)词法和句法拚不拢。 词法和句法拚不拢。 英语词法和句法可以对勘,词类和句成分有较 明显的对应关系。拿最基本的三种: 名 形 动 主 宾 补 定 谓 汉语骨子里还是语义,抄袭西方设立句子成分, 其语法大厦最基本的矛盾是词法和句法拚不拢。 名 动 形 主 宾 谓
英语语法是刚性(rigidity)的, 刚性( 刚性 ) 汉语语法是柔性 (flexibility)或曰弹性 或曰弹性(elast 柔性 或曰弹性 icity) 的。 作为形态型的补充---刚性, 作为形态型的补充 刚性, 有许多强制性的 刚性 规定:形足型语言。 规定:形足型语言。 英:形式上要求的一般要遵守,不可减少。 I have a book. / He has two books. There is a boy and two girls in the room. 英语起基本作用的规律是形态,随着形态简化, 词序和虚词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但词序和虚 词在英语的使用中比较固板,虚词更不是可有 可无。
(2)[欣赏] 满树金花,芳香四溢的金桂;花白 如雪,香气扑鼻的银桂;红里透黄,花多味浓 的紫砂桂; 花色似银,季季有花的四季桂; 竞相开放,争妍媲美.进入桂林公园, 阵阵 桂香扑鼻而来。 (在模糊中传递语义,朦胧 中孕育意境)毛荣贵《译朝译夕》53-54页 The Park of Sweet Osmanthus is noted for its prof usion of osmanthus trees. 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rs are in full bloom which pervade the whole garden with fragrance of their blossoms . 此为以精确译模糊。(或以精确译精确。 都

汉英语言对比

汉英语言对比
汉语的音美和英语的音美是完全不同的。在翻译过程中,我们眼睛看到的是汉语的字词,脑子里浮现出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联想的种种概念,同时也会“听见”汉语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将汉语转换成英语后,我们检查译文时,“听见”的声音不太可能与原文的声音相同。从感知的层面看,汉译英的确有很大的局限性。
前文曾提到,有些汉字本身就是词,英语没有字,只有词,多数汉字构成词还需要一定的方法。汉语和英语的构词法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小的差别。
(1)汉英构词对比
汉语是有表意倾向的音节文字 (ideographic-oriented syllabic script)。现代汉字的语素大部分是单音节语素,它们可以自由组合成词。例如:“地”这一语素可以组成:地震、地皮、地貌、地铁、地方、地学、地图、地温、地勤、地表等。汉语中还有一些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在有限范围内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例如:“菩”不是词,“菩萨”才是词(从梵语中借来的词);“忐”不是词,与“忑”组合成“忐忑”才成为词。又如“第”,当它用在整数的数词前面表示次序时(第一,第八)就不能独立成词,与后面的数词一起才是词。
古汉字是一种用符号表示思想或概念的表意文字 (ideographic script),因为它主要是象形字。随着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出现,且数目不断增多,汉字已不能简单地视为表意文字,而应该视为有表意倾向的音节文字 (ideographic-oriented syllabic script)。汉字一字一音,一字至少一义,既可代表语素,又可代表音节。汉字是多功能的,它是字 (character),即构成文字的基本单位;有些汉字又是词 (word),如:句、书、打、走等;有些汉字既可作词单独使用,也可略变写法作偏旁部首 (radical) 使用,如金、木、日、米等;少数汉字只能作为语素 (morpheme) 与其他汉字组合成词语,如菩、乒、忐等。汉字是方块字,由点、横、竖、撇、捺等几种基本笔划及其变体,用上下、左右、内外等方式组合而成。

《英汉语言对比》课件

《英汉语言对比》课件

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主要依靠语境和语序来表达意义。
汉语句子结构以主题+谓语为核心,强调主题的突出和语序的自然。
汉语中常用主动语态来强调动作的执行者,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汉语中常用动词来表达具体动作,使语言更加生动、具体。
01
02
03
04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多用被动语态,汉语多用主动语态;
例如,“一”在英语中是“one”,在汉语中是“一”;“二”在英语中是“two”,在汉语中是“二”。
数字词汇对比
例如,“东”在英语中是“east”,在汉语中是“东”;“西”在英语中是“west”,在汉语中是“西”。
方位词汇对比
CHAPTER
04
语法对比
英语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包括名词的数、格,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等。
01
02
04
03
CHAPTER
02
英汉语言概述
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主要依靠显性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和意义。
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
英语句子结构以主语+谓语为核心,通过丰富的时态、语态和词形变化来表达动作的时间、方式和状态。
英语中常用名词化手段来表达抽象概念,使语言更加客观、正式。
CHAPTER
06
文化背景与语言对比
英语文化背景概述
01
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起源于欧洲,后传播至全球。英语文化背景涵盖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历史、社会制度等。
英语文化特点
02
英语文化强调个人主义、竞争和自我实现,鼓励创新、冒险和自我表达。在英语文化中,礼貌和得体非常重要,人们注重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汉英语言对比

汉英语言对比

2.2 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断句译法 2.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 合句译法 翻译方。意译,也成为自由翻译,是保持原 3. 转句译法 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在翻 4. 换序译法 译过程中,应根据语境和汉英的语言习惯灵 5.转态译法 活运用两种翻译方法。 6.正反译法 7.补全译法
Beijing is home to a numb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more in Beijing than any other city in China. Most of these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are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ern section of Beijing. Two notable institutions are Beijing University, which was founded in 1898,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in 1911. The latter is the most notable 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institution in China. There are also language institutes for foreigners to go and learn Chinese, such as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in Haidian District. Many foreign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congregate in this area to learn or improve their Chinese.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

Beijing has an amazing array of entertainment options. 北京有一系列娱乐项目可供选择, 北京有一系列娱乐项目可供选择,数量之多令 人惊叹. 人惊叹. It is certain that man will eventually solve the riddle of UFO. 人类终将解开不明飞行物之谜, 人类终将解开不明飞行物之谜,这一点是可以 肯定的. 肯定的. It was in vain that he tried putting the pieces together. 他试着吧碎片拼起来,但这是徒劳. 他试着吧碎片拼起来,但这是徒劳
三,动态与静态
英语动词使用频率低于汉语
1.英语用名词,汉语用动词 英语用名词, 英语用名词 A)抽象名词替代动词 抽象名词替代动词 The sight of him makes me angry. 看见他就让我生气. 看见他就让我生气. A study of that letter leaves us in no doubt as to the motives behind it. 研究一下那封信,我们毫不怀疑该信是别有用心的. 研究一下那封信,我们毫不怀疑该信是别有用心的. The reason for the late submission of my report was the illness. 因为病了,所以我报告交迟了. 因为病了,所以我报告交迟了.
意合:汉文化的思维方式是"综合式" 意合:汉文化的思维方式是"综合式"的,注 重从整体把握语言的意义, 重从整体把握语言的意义,一段语言中可以出 现文字的跳脱,与语义的突转, 现文字的跳脱,与语义的突转,没有说出来的 部分与说出来的部分之间的关系,全凭"悟性" 部分与说出来的部分之间的关系,全凭"悟性" 悟出来. 悟出来. 形合: 分析式" 形合:西方文化是 "分析式"的,语言中有明 显的逻辑关系的标志,注重科学性, 显的逻辑关系的标志,注重科学性,按逻辑深 入观察事物的本质. 入观察事物的本质.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因此在语言结构、词汇选择、语法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

下面本人将就英汉语言的不同方面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

一、语言结构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

英语是一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具有词序比较固定,语法逻辑的特点。

主语、谓语、宾语在句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

通过句子中的语法成分可以明显地判断句子的含义。

而汉语则是一种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语言结构比较自由,汉语的语序较为灵活。

汉语的句子结构中并没有固定的主谓宾的顺序,而是通过词语的位置和语言的语气来表达句子的含义。

二、语法特点英语和汉语在语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英语的语法比汉语的语法要严格很多。

英语的语法是非常固定的,而且语法规则也非常复杂。

英语有几百种时态、语态、语气和句型,同时有不少的语法问题依赖于音韵规则,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这些规则。

而汉语则比英语要简单很多,因为汉语语法比较自由,主要是通过词语的位置和语气来表达句子的含义。

三、词汇差异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差异也比较明显。

英语是一种词汇量较大,并且词义非常丰富的语言。

英语的词汇来源广泛,包括拉丁语、希腊语、日耳曼语等多种语言,因此英语具有很高的词汇量。

另外,英语的词性变化和词义变化也非常复杂。

而汉语词汇则相对比较简单,但是随着中文的不断发展,现代汉语词汇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汉字构成的词汇,而是新增了拼音、外来词等元素,使得汉语的词汇量不断扩大。

四、文化差异英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也不相同。

英语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包括英美文化、希腊、罗马文化等。

英语中的很多词汇和语法都反映了这种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而汉语则是东方文化的代表,阴阳五行、道家思想、儒家理论等在汉语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因此,在学习英语和汉语的过程中,也需要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总之,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非常不同的语言,它们的语法、词汇、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汉英语法特征的对比
5.1 传统的汉语语法特征说
5.1.1特征的相对性和本质性 5.1.2 对以往一些特征的逐一批驳 助词问题 词序和虚词问题 三级单位一线制 主语经常不用不是汉语特点 人文性问题 男性化、女性化问题
5.1.3现阶段广为接受的汉语语法特点 缺乏严格意义的(狭义的)形态变化 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语序显得特别重要 虚词较多,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 复合词、短语和句子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 音节的多少会影响词语的搭配和用法
一、对比的前提:什么是句子
1. 英语句子的定义:
表达一个完整意思,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 或感 叹号结束的语言片断。
2. 汉语传统的句的观念。

章句说(唐以前)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 积章而成篇。” 《文心雕龙》 “句司数字,待相接以为用;章总一义,须意 穷而成体。” 《文心雕龙》 “句”是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备用字组,“章” 表达完整的意义。

句读说(唐以后)
“凡经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 点致以便诵咏,谓之‘读’。”《法华 经》注 “句投犹章句也。”


音句义句说(郭绍虞)
“所谓音句,实际上就等于一个词组。这种 词组的 组合必须进入义句,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 义, 所以从音句进为义句,事实上就是积词组而 为句 的表现形式。”
2.3 语言世界观的具体表现

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概念和意义体系 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价值体系 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
2.4 语言世界观对对比研究的意义


给语言以本体论地位,促进开展语言研究 是认识共性和个性的基础 决定了语言对比必须联系文化和心理背景 是正确认识语言影响、语言渗透、语际转换和语 际翻译等问题的基础
汉(X汉)
英(X英)
X
X=指称(有定无定) X汉=语序变化 X英=冠词
汉(X汉) 英(X英)

三个结合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 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结合 个性研究与共性研究结合
1.5

对比研究的内容

语音对比 词汇对比 语法对比 篇章对比 语用对比 文化对比
1.6

6.1.2音韵学与语音学 语音学phonetics 共时音位学phonemics 音韵学phonology
6.1.3汉英音韵动力特点对比 “动力特点”包括:对不同语音要素的敏 感性、构成音节的不同方法、语音成分组 合上的可能性等 汉语语音的“动力特点”: (1)声韵调结构 (2)内紧外送的拼合方式


词是英语的天然单位。 词是英语民族认识世界的基本单位。 词是语言各个平面研究的交汇点。 词在语法上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位置,是词法 与句法的交接点。

“字”与Word相对应



“字”是汉语民族认识世界的基本单位。 “字”是汉语的天然单位。 “字”是汉语各个平面研究的交汇点。 “字”在语法上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位置,是 “字法”与“句法”的交接点。
III:不同语言;不同阶段
历时 共时 (历史比较语言学) IV:不同语言;同一阶段 (普遍语法;语言类型学; III IV 对比语言学)
语言之间
1.1.2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 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 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 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 他有关领域。
汉英语法研究史比 较
4.1 为什么比较英汉语法研究史




为什么历史长的语言语法研究史短,语法 史研究著作多? 英语语法研究史上有何值得我们借鉴的? 从语法研究的发展历史展望今后的研究趋 势。 “语法”一词的意义变迁
4.2 英语语法研究简史
4.2.1被动研究时期(19世纪末以前)
4.2.1.1 4.2.1.2
狮子型与孔雀型
有条有理。 干得有条有理。 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没想到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我没想到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我说我没想到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1.2
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的分类
一般语言学(普通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专语语言学) 一般应用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具体应用语言学 一般(理论)对比语言学 (理论)对比语言学 具体(理论)对比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 一般应用对比语言学 应用对比语言学 具体应用对比语言学
1.3

对比语言学的源头
对比研究的意义
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促进现代汉语研究 为翻译学及机器翻译建设打基础 革新英汉、汉英词典编纂工作 进一步认识语言及思维及文化的关系
第二章
对比研究的哲学基础
2.1 研究哲学问题的意义

哲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哲学的三个转向

本体论阶段(Ontology)

What is there? What do we know? How can we know anything at all? What justification have we for our claims to knowledge?
4.2.1.2.1 4.2.1.2.2
史前期(16世纪以前) 草创期(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
移植阶段 英语化阶段
4.2.1.3
传统语法确立期(18世纪中叶到19世 纪末)
4.2.2主动研究时期(19世纪末以后)
4.2.2.1 突破传统语法期(1891年到20 世纪30年代) 现代期(20世纪20年代至今)
5.3 汉语语法的柔性和英语语 法的刚性
5.3.1语法观 汉语是音足型语言,英语是形足型语言 5.3.2英语的刚性表现 强制;缺乏伸缩性 5.3.3汉语的柔性表现 形式字可用可不用 单双音节等义词的普遍存在 缩略与扩展
第六章
汉英基本结构单位的对 比
6.1 从音韵说起
6.1.1音韵在语言研究史上的地位变迁 东西方共同的传统:研究语言从音韵始 《马氏文通》始,语音学和语法学分道扬 镳 重新认识:音韵动力上的特点决定了两种 语言的结构方式不同,从而走上不同的研 究道路
4.2.2.2
4.3 汉语语法研究简史
4.3.1 传统的分期 4.3.1.1 草创时期(1898-1936) 4.3.1.2 探索时期(1936-1949) 4.3.1.3 描写时期(1949-1976) 4.3.1.4 创新时期(1976- )
4.3.2 我们的划分 4.3.2.1 汉语语法学独立发展阶段
6.2 汉英文字的对比

印欧语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汉字是第一性 的


汉字不是“符号的符号” 从概念到文字的两条途径

从音义结合的角度对语言进行分类: 音素语--音节语--音形义一体语
6.3 汉英语法基本结构单位的对比

什么是“本位”

最重要、最根本的单位 语法研究的基本单位 语言基本结构单位 词本位 句本位 语素本位 短语本位

英语寻找“本位”的历史


汉语“本位”理论种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句本位:黎锦熙、史存直 词组本位:郭绍虞、朱德熙 字本位:徐通锵、潘文国 语素本位:朱德熙、程雨民 小句本位:史有为、邢福义 移动本位:史有为 复本位:马庆株 无本位:邵敬敏

Word是英语研究的本位

主要成分(主谓)、连带成分(宾补)、附加成分 (定状)
c.
This is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house hat Jack built.
2. 汉语的竹式结构。
a. b. c.
汉语不存在主谓相对的主干结构。 汉语句子是开放性的。 汉语句子的扩展会引起结构的不断变化。
5.1.4本书总结的汉英语法本质特点 汉语语法是隐性的,英语语法是显性的 汉语语法是柔性的,英语语法是刚性的
5.2 汉语语法的隐性与英语语 法的 显性
5.2.1语法观 汉语是语义型语言,英语是形态型语言 5.2.2具体表现 词类标记 形态标志 5.2.3隐性和显性造成的结果 研究方法 语法体系的可塑性
认识论阶段(Epistemology)


语言的转向(the Linguistic turn)
2.1.2


语言反映思维
传统语言学——语言工具观
结构主义——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只研究具体语言 的语言事实 “语言学的唯一的,真正的对象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 的语言。” ——《普通语言学教程》 心智主义——语言是人类所独具的某种遗传属性,研 究语言事实的成因,研究人脑,研究可能人类语言的 限制和共项。
英语史的三个时期:
(1)古英语时期(450-1150) (2)中古英语时期(1150-1500) (3)现代英语时期(1500~)
3.2.2 古英语
Se wulf etan ðone scēap 主 谓 宾

The wolf ate the sheep.
拉丁语的影响 斯堪的纳维亚语的影响
3.2.3 中古英语


欧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语言类型学 服务的理论研究 美国:二战期间,为ESL服务的应用研究 亚洲:20世纪末,语言综合研究
1.4

对比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从语法框架出发(演绎法) 从语言事实出发(归纳法)

从意义到形式(双向性)
X
A(Xa)
B(Xb)

X
从形式到意义(单向性)
X=数量 X汉=量词 X英=零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