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探测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红外检测实验课程设计

红外检测实验课程设计

红外检测实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红外检测实验,让学生掌握红外线的产生、特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红外线的物理本质,掌握红外检测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在技能方面,学生应能熟练操作红外检测设备,进行红外线辐射强度的测量和数据分析。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红外线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介绍红外线的产生、红外线的特性及其与电磁波谱的关系;其次,讲解红外检测的原理,包括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参数;然后,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红外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进行红外线辐射强度的测量和数据分析;最后,结合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红外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通过讲授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其次,利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问题分析;再次,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红外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做法;最后,运用实验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红外检测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红外检测技术与应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参考书《红外探测器原理与设计》,为学生深入理解红外检测技术提供帮助;多媒体资料,包括红外线产生和检测的动画演示,以及实际应用案例的视频介绍,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实验设备,包括红外检测仪、光源、探测器等,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红外测距系统设计(光电系统设计)

红外测距系统设计(光电系统设计)

word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红外光电测距系统设计课程名称光电系统设计学生某某谷幸东、郭晓龙、何志毅、胡健辉学号201211911309、10、11、12所在学院理学院所在班级电科1123班指导教师汤照目录第一章绪论11.1 红外线概述11.2 红外传感器的分类11.3 红外传感器的应用21.4 AT89C52单片机概述31.5 MCP3001简介6第二章红外测距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82.1 红外测距传感器简介82.2 红外线测距的工作原理82.4红外测距传感器接线102.5 红外测距系统的基本结构10第三章红外测距的硬件设计113.1 红外测距的实现构想113.2 系统硬件结构电路图123.3 各硬件电路设计123.3.1 复位电路123.3.2 时钟电路133.3.3 A/D转换电路143.3.4 LCD显示电路14第四章红外测距的软件设计154.1 系统软件结构框图154.2 软件程序设计164.3 源代码16第五章仿真测试215.1系统的软件的调试仿真21第六章 PCB图及元器件清单226.1 PCB图236.2 元器件清单23第七章课程设计任务分工及个人心得体会247.1任务分工247.2 设计心得体会24第一章绪论1.1 红外线概述红外辐射俗称红外线,又称红外光,它是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线。

但实际上它和其他任何光线一样,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

任何物体,只要它的湿度高于绝对零度,就有红外线向周围空间辐射。

它的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

红外辐射的物理本质是热辐射。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来的红外线越多,红外辐射的能量就越强。

研究发现,太阳光谱各种单色光的热效应从紫色光到红色光是逐渐增大的,而且最大的热效应出现在红外辐射的频率X围内,因此人们又将红外辐射称为热辐射或热射线。

目前红外发射器件(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是峰值波长0.88uM~0.94uM之间的近红外光,红外接收器件(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的受光峰值波长为0.88uM~0.94uM之间,恰好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光峰值波长相匹配。

红外生命探测仪用光学系统的设计

红外生命探测仪用光学系统的设计

z o r to o .S n e i u e n S a e i l f r isl n ,isF u b r i g e t r t a . ih o m a i f3 i c t s s Ge a d Zn e m t ra s o t e s t n m e s r a e h n 1 i wh c
sai eu nyo 1 / p t l q e c f 5 pmm. f r h mp rtr n e fh pi l ytm a dte aa ee f af r l A e te e eaue ag e t a ss n rm tr o t t r ot o c e hp s
Abs r c : ta t To lt t e o tc l s s e o n i ra e i e e t r h v a g r d t c i n a e ,a n w e h p i a y t m fa nf r d l e d t c o a e a l r e e e to r a e f
为变 倍
为补偿组 , ( 为后 固定组 。图 1 j 5 中,上
0 引 言
以往 的红 外 生命探 测仪 一 般都 是采 用 固定 焦距 透 镜 的单 视场 系统 。该 系统 所用 的透 镜 片
数少 , 并且能够 较好地 吸收红 外辐射 能量 , 但是
性, 无法很好地适 应灾后 复杂多变 的环境 。 随着 技术 的改进 ,变焦 距视 场 系统 逐渐 取代 了单 视
i fa e a ed o i w p i a e e to y t m s p o o e . Th p ia yse i o m y t m . n r r d du lf l fv e o tc l d t c i n s s e i r p s d i e o tc ls t m s a z o s s e Be a s sl n r u o m sa d c m p n a e e pe a ur y a i l c u e i e sg o p z o n o t e s tstm r t e b x a to , t l c r m e h n c l y t m mo i n isee t o c a ia s e s i i p i e ssm l d.Th y t m a n o e a i n wa e ba d o o 1 m . c l a e o 5 t 4 n a d a i f e s s e h s a p r t o v n f8 t 4 u a f a ng f o 1 0 i n o r 3 ni

陆基红外探测系统遮光罩优化设计

陆基红外探测系统遮光罩优化设计

2 G aut nv r t o h hn s a e fSine,B in 0 0 9 C ia . rd aeU iesy fteC ieeAcd myo c cs e ig 10 4 , hn) i e j Ab t a t A meh d o p mi ig d sg f b fl s p o o e o d ce s he in r ir da in o e sr c : to f o t zn e i n o a e wa r p s d t e r a e t n e ra it f t i o h g o n — a e n ae o t a y tm .Th is o d r at f te o v n o a f e r u d b s d i f r d p c l s se r i e frt r e p r o c n e t n baf wa s b ttt d y h i l l s u s u e b i s v r l r fe t e u f c s e e a e c v sr a e wh c r epe d c l o a h o e .Be a s e e e tv u f c s o l l i ih we e p r n iu a t e c t r r h c u e t rf c e s ra e c u d h l i r to r fe tt e ir d ae ih ,t e o to - ed sry lg twa u p e s d.Alo t e r fe t e s ra e r er —e c ra itd l t h u — ff l ta ih ss p r se l h g i s e c v u f c s wee h l i o o e si i he sr y l h n u e y in r ir da o sd ce s d.Th sm e o fo t ii g t e fl w mi sv t y,t ta i tid c d b n e ra it n wa e r a e g i i t d o p i zn h m h b f e wa nr d c d i e al a si to u e n d ti.Ta i g a g o n - a e nfa e pi a y tm o xa pe h e p i ts u c l k n r u d b s d i r d o t ls se f re m l,t o n o r e r c

_红外人体温度测量系统毕业论文.

_红外人体温度测量系统毕业论文.

陕筋瘗工曙整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_________ 专业班级测控092班__________ 学生姓名石涛___________一、毕业论文(设计)题目_________________ 红外人体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自2012 年11月19 日起至2013 年6月20日止三、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地点:_________________ 校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1、设计课题简介:人体温度是表征人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临床上诊断疾病需要检测的生理指标之一。

普通的体温计虽然可以准确测量人体温度,但测量时间较长,红外温度测量可以实现非接触、短时间准确测量人体温度,尤其适合在人流密度高、流行病高发区使用。

本次设计要求在熟悉目前红外人体温度测量原理基础之上,完成红外人体温度测量系统方案设计,要求方案能够实现连续测量、数据保存、清零、数据检索、测量前校准、超限报警、系统复位等功能,方案整体简便可行;针对制订出的设计方案,完成硬件电路部分设计(包括数据采集部分、信号调理、数字显示部分设计、元器件选型等),并完成相应的图纸和设计说明书(论文),完成专业外文资料翻译任务。

2、设计内容及要求:1).搜集有关资料,撰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根据现有条件,在充分了解目前红外温度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拟定红外人体温度测量系统方案,完成相应的设计计算,绘制方案原理图,硬件接线图,软件设计,硬件搭接、系统联调及标定,要求能够正确实现测量功能。

4)设计说明书:1份。

3、设计说明书格式要求: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序言、目录、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中图分类号、正文(含设计方案论证、设计及其它说明等)、结束语和参考文献等内容,并按照封页、设计任务书、序言、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和封底的顺序装订。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报警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报警系统的设计

传感器课程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报警系统的设计考核成绩:2016年6月目录一.绪论 (1)1.1发展概况与设计背景 (1)二.设计要求 (2)三.基本原理 (3)3.1 AT89C51的结构 (3)3.2 AT89C51的引脚结构 (3)3.3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原理 (5)3.4人体热释电传感器的原理 (6)四.硬件电路设计 (7)4.1主电路的设计 (7)4.1 红外防盗报警电路总原理图 (7)4.2 时钟电路的设计 (7)4.3 复位电路的设计 (8)4.4 发光二极管报警电路的设计 (8)4.5声音报警电路的设计 (9)五.系统软件的设计 (10)5.1主程序工作流程图 (10)六.结论 (11)七.心得体会 (12)八.参考文献 (13)附录 (14)一.绪论1.1发展概况与设计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社会的治安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各种入室抢窃、偷盗事件时有发生。

人们对其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表现在不仅希望拥有舒适的住所,而且对安全性、智能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时,传统的家庭住宅显然己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智能型的家庭防盗报警系统,面对种种治安问题,我们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来保护我们的自身财产。

在此设计防盗报警系统,它是利用探测器装置对建筑物内外重要地点和区域进行布防、探测。

当探测器探测到非法入侵,报警器工作状态变为报警状态,产生报警声。

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报警装置有目标明显反映迟钝等现象。

目前市面上装备主要有压力触发式防盗报警器、开关电子防盗报警器和压力遮光触发式防盗报警器等各种报警器,但是这几种比较常见的报警器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要求,本设计采用了一种简单的红外探测报警装置,而且性能更良好,设计中采用被动热释红外探测地方法设计热释红外的报警系统。

本设计的报警系统所使用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并且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保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红外探测系统设计

红外探测系统设计

1. 绪论1.1 系统设计目的及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意识在不断的增强,因而对防盗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设计就是为了满足现代住宅防盗的需要而设计的家庭式电子防盗系统。

就目前市面上装备主要有压力触发式防盗报警器、开关电子防盗报警器和压力遮光触发式防盗报警器等各种报警器,但这几种比较常见的报警器都存在一些缺点。

而本设计中所使用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保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火焰红外传感器能以非接触形式可以检测火焰或者波长在760 纳米~1100 纳米范围内的光源,并将其转变为电压信号。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技术现状红外探测技术目前主要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种研究领域。

其中,中红外探测技术由于中红外线的高强度和高穿透性,应用最为广泛,研究也最为成熟,甚至可以分析物质的分子组成;远红外的主要优点就是其穿透性,可用于探测、加热等,应用也比较广泛。

只有近红外,由于其强度小,穿透力一般,故长期以来没有引起重视,只是近些年来才成为研究热点,因为用近红外技术可以做某些成分的定量检测,最关键的是还不必破坏试样。

(1)技术优势红外技术有四大优点:环境适应性好,在夜间和恶劣天候下的工作能力优于可见光;隐蔽性好,不易被干扰;由于是靠目标和背景之间、目标各部分的温度和发射率差形成的红外辐射差进行探测,因而识别伪装目标的能力优于可见光;红外系统的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2)制约因素目标的光谱特性;探测系统的性能;目标和探测口之间的环境和距离——这三大因素是红外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例如:为充分利用大气窗口,探测器光谱响应从短波红外扩展到长波红外,实现了对室温目标的探测;探测器从单元发展到多元,从多元发展到焦平面,上了两大台阶,相应的系统实现了从点源探测到目标热成象的飞跃;系统从单波段向多波段发展;发展了种类繁多的探测器,为系统应用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余地。

红外测距的基本结构及系统设计 红外测距的常用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红外测距的基本结构及系统设计 红外测距的常用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红外测距的基本结构及系统设计红外测距的常用方法和原理是什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测距领域也先后出现了激光测距、(微波)雷达测距、超声波测距及(红外)线测距等方式。

作为一种应用广泛、测量精度高的测量方式,红外测距利用红外线传播时不扩散、折射率小的特性,根据红外线从发射模块发出到被物体反射回来被接受模块接受所需要的时间,采用相应的测距公式来实现对物体距离的测量。

红外测距最早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一种以红外线作为传输介质的测量方法。

红外测距的研究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其本身具有其他测距方式没有的特点,技术难度相对不大,系统构成成本较低、性能良好、使用方便、简单,对各行各业均有着不可或缺的贡献,因而其市场需求量更大,发展空间更广。

红外测距仪是指用调制的红外光进行精密的距离测量,测量范围一般为1-5公里。

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有它的几个特点,远距离测量,在无反光板和反射率低的情况下能测量较远的距离;有同步输入端,可多个传感器同步测量;测量范围广,响应时间短;外形设计紧凑,易于安装,便于操作;所以它的应用价值比较高。

红外测距的常用方法和原理时间差法测距原理时间差法测距原理是将红外测距传感器的红外发射端发送(信号)与接收端接受信号的时间差t写入(单片机)中,通过光传播距离公式来计算出传播距离L。

式中c是光的传播速度为。

反射能量法测距原理反射能量法是由发射(控制电路)控制发光元件发出信号(通常为红外线)射向目标物体,经物体反射后传回系统的接收端,通过光电转换器接收的光能量大小进而计算出目标物体的距离L。

式中P为接收端接收到的能量,K为常数,其大小由发射系统输出功率、转换效率决定,d为被测目标漫反射率。

相位法测距原理相位测距法是利用无线电波段的频率,对红外激光束进行幅度调制并测定调制光往返一次所产生的相位延迟,再根据调制光的波长,换算出此相位延迟所代表的距离D,此方式测量精度非常之高,相对误差可以保持在百分之一以内,但要求被测目标必须能主动发出无线电波产生相应的相位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绪论1.1 系统设计目的及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意识在不断的增强,因而对防盗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设计就是为了满足现代住宅防盗的需要而设计的家庭式电子防盗系统。

就目前市面上装备主要有压力触发式防盗报警器、开关电子防盗报警器和压力遮光触发式防盗报警器等各种报警器,但这几种比较常见的报警器都存在一些缺点。

而本设计中所使用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保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火焰红外传感器能以非接触形式可以检测火焰或者波长在760 纳米~1100 纳米范围内的光源,并将其转变为电压信号。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技术现状红外探测技术目前主要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种研究领域。

其中,中红外探测技术由于中红外线的高强度和高穿透性,应用最为广泛,研究也最为成熟,甚至可以分析物质的分子组成;远红外的主要优点就是其穿透性,可用于探测、加热等,应用也比较广泛。

只有近红外,由于其强度小,穿透力一般,故长期以来没有引起重视,只是近些年来才成为研究热点,因为用近红外技术可以做某些成分的定量检测,最关键的是还不必破坏试样。

(1)技术优势红外技术有四大优点:环境适应性好,在夜间和恶劣天候下的工作能力优于可见光;隐蔽性好,不易被干扰;由于是靠目标和背景之间、目标各部分的温度和发射率差形成的红外辐射差进行探测,因而识别伪装目标的能力优于可见光;红外系统的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2)制约因素目标的光谱特性;探测系统的性能;目标和探测口之间的环境和距离——这三大因素是红外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例如:为充分利用大气窗口,探测器光谱响应从短波红外扩展到长波红外,实现了对室温目标的探测;探测器从单元发展到多元,从多元发展到焦平面,上了两大台阶,相应的系统实现了从点源探测到目标热成象的飞跃;系统从单波段向多波段发展;发展了种类繁多的探测器,为系统应用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余地。

(3)国内领先技术红外探测器芯片一直受制于西方政府和供应商。

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2012年4月,高德红外用2.4亿元超募资金实施“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产业化项目”。

2014年2月25日,高德红外公告,公司“基于非晶硅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项目成果已获湖北省科技厅鉴定通过,下一阶段将开展试生产及批产工作。

据介绍,在高德红外芯片生产线上,国际主流的非晶硅和氧化钒两种工艺线路可以同时运行。

正因如此,高德红外也成为国际上少有的、国内唯一同时具备2条工艺线路的红外探测器芯片生产企业。

(4)分类按照探测原理的划分,目前市场上的红外探测器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a)热探测器热探测器吸收红外辐射后,温度升高,可以使探测材料产生温差电动势、电阻率变化,自发极化强度变化,或者气体体积与压强变化等,测量这些物理性能的变化就可以测定被吸收的红外辐射能量或功率。

b)光子探测器光子探测器吸收光子后,本身发生电子状态的改变,从而引起内光电效应和外光电效应等光子效应,从光子效应的大小可以测定被吸收的光子数。

1.2.2 国内现状目前国内从事红外技术产品研制、生产和经营的单位约有400余家,从事红外材料、器件和系统的主要研制单位有:中电11所、兵器211所、8358所、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205所、航空612所、613所、船舶717所等。

大立科技、武汉高德和广州飒特等已成为国内红外民品产业的主力军。

初具规模的约有30余家。

由于各种原因,国营单位在民用市场的份额约为5%,大立科技、武汉高德和广州飒特三家的市场占有率已在60%以上。

中国红外产业用10年的时间从国外行业领先的FLIR、FLUKE等厂商抢回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初步实现了进口替代的产业目标。

目前国产红外产品性能已经基本接近进口产品,但由于品牌影响力等原因,价格只是进口产品的一半。

红外产品的核心部件主要靠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总体技术、光学系统、后续电路、图像处理软件等方面。

当然、人才、管理、市场也是竞争力的一部分。

1.2.3 国外现状国外品牌一直在中国的防盗报警市场占据着很大的份额,早期的美国安定保、C&K、日本艾礼富、以色列EL等,近几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加拿大枫叶、德国博世、美国GE 等,这些厂商无论是在资金和技术上,都具备很强的优势,对国内厂商的发展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国内防盗报警产品厂商发展时间比较短,真正取得长足发展也是在2000年以后,特别是在2004年国内有些厂商迅速成长,投资规模和企业规模都在迅速发展和扩大。

但是与国外厂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现阶段,大部分工程商安装防盗报警产品时倾向于国外品牌,其中,安装的国外产品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和韩国,这三个国家的产品占据我国报警市场的近80%的市场份额。

这主要是因为,在产品供给市场上,绝大部分国外品牌来自美国和日韩,防盗报警产品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产品功能稳定、性能完善,再加上进入我国是时间较早,所以在我国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1.3 系统设计思路1.3.1设计内容了解和掌握红外传感器的原理、结构、特性和使用方法,红外探测系统和相关产品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利用单片机、Proteus和Keil C51工具设计出一种相应的探测识别系统,制作实物并进行测试。

1.3.2设计要求(1)了解和掌握该系统相关传感器(3-5种)的技术资料,包括其技术指标、原理图、封装形式、价格等;(2)查找与本系统相关论文(最近几年)3-5篇;(3)查找与本系统相关产品(3-5种)的技术资料,包括其技术指标、原理图、封装形式、价格等;(4)选择一种传感器,利用单片机、Proteus和Keil C51工具设计出一种相应的探测识别系统,制作实物并进行测试;2. 系统分析与设计2.1 应用理论2.1.1红外传感器简单介绍红外传感系统是用红外线为介质的测量系统,按照功能可分成五类,按探测机理可分成为光子探测器和热探测器。

红外传感技术已经在现代科技、国防和工农业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红外传感系统是用红外线为介质的测量系统,按照功能能够分成五类:(1)辐射计,用于辐射和光谱测量;(2)搜索和跟踪系统,用于搜索和跟踪红外目标,确定其空间位置并对它的运动进行跟踪;(3)热成像系统,可产生整个目标红外辐射的分布图像;(4)红外测距和通信系统;(5)混合系统,是指以上各类系统中的两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2.1.2 AT89C51单片机简单概述(1)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AT89C51单片机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4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EPROM)和128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取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CPU)和Flash 存储单元,功能强大[3]。

AT89C51单片机可提供许多高性价比的应用场合,可灵活应用于各种控制领域。

图2.1.2为AT89C51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功能方块图。

由图可见,在这一块芯片上,集成了一台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CPU、存储器、可编程I/O口、定时器/计数器、串行口等,各部分通过内部总线相连。

下面介绍几个主要部分。

图2.1.2 A T89C51 功能图(2)AT89C51管脚说明ATMEL公司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

采用40引脚双列直插封装形式。

AT89C51单片机是高性能单片机,因为受引脚数目的限制,所以有不少引脚具有第二功能。

VCC:供电电压。

GND: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

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

在FL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L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

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

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

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

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

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

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

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表所示:P3口管脚备选功能P3.0 RXD(串行输入口)P3.1 TXD(串行输出口)P3.2 INT0(外部中断0)P3.3 INT1(外部中断1)P3.4 T0(记时器0外部输入)P3.5 T1(记时器1外部输入)P3.6 (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 (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RST: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ALE/ :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端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址字节。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

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

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

然而要注意的是: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

如想禁止ALE的输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

此时,ALE只有在执行MOVX,MOVC 指令是ALE才起作用。

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端。

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

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

/VP:当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器(0000H-FFFFH),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

注意加密方式1时,将内部锁定为RESET;当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