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议、决定、命令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二、公文的种类概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首次统一了公文种类,共15种公文: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考察重点)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在原有13个文种的基础上,增加了决议和公报。
但决议一般是党的机关用的。
党的机关公文废止3种:指示、条例、规定,增加3种:命令、通告、公告。
由于党不能提出议案,议案只能是行政机关的公文,所以党的机关公文实际上14种。
(1)命令。
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2)纪要。
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3)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4)通知。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通知一般可以分为发布类通知、指示类通知、事项类通知和转发类通知。
(5)通告。
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6)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7)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8)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9)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10)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11)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12)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13)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14)决议是指党的领导机关就重要事项,经会议讨论通过其决策,并要求进行贯彻执行的重要指导性公文。
一般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
也是某些企业的公文之一。
(15)公报也称新闻公报,是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公开发布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事项的报道性公文,是党和国家经常使用的重要文种。
常用公文文种及其选用

常用公文文种及其选用《条例》第七条规定,党的机关公文种类主要有: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等14种。
《办法》第九条规定,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13种。
常用公文文种的适用范围条例。
对于国家权力机关而言,可作为国家法律、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有关法规文件的名称。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作为国家法律的条例,主要用于调整事明确长期施行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或规则。
规定。
可作为国家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及党内规章和机关内部规章制度的名称。
命令。
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指示。
适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决议。
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意见。
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批复。
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求事项。
通报。
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
实践中常用于: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的经验;褒扬先进模范事迹;总结并要求借鉴吸取具有较普遍借鉴意义的各种教训;批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错误思想、错误观念、错误做法、错误行为;告知性质重要、涉及面较宽的事物的动态、动向。
通知。
适用于批转有关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范性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公告。
用于地位较高、影响较大的机关向国内处公开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公报。
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
其具体适用范围与公告基本相同。
通告。
用于公布社会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请示。
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
决议、决定、命令、公告、通告资料

(2)、行政令。发布重大的强制性措施。如:
《国务院关于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实行戒严的命令》(国发【1989】 20号)
(3)、嘉奖令。用于嘉奖有关人员。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嘉奖令》(国发【1982】××号。
三、决定的写作方法
决定一般由标题和日期、正文、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1)标题和日期 决定的标题要完整地写出制发机关、事由和文种
三项内容。在决定事由前一般以“关于”连结。决 定的日期即会议通过或领导签发此项决定的日期。 它写在标题之下居中,外用括号。重大法规性的决 定,还需注明通过该决定的机关、日期和生效日期。 文末不再注明。
××化工厂 关于给予×××行政开除处分的决定
杨××,男,38岁,群众,1984年参加工作,现为厂配料 车间工人。
2005年8月16日夜1时至4时,杨××在夜班劳动时违反工作 纪律,因睡觉失职而造成K502大型搅拌机的损坏,直接造成 经济损失5万元,因停产造成间接经济损失20万元。根据《企业 职工奖惩条例》及我厂的有关规定,厂务会研究决定:
另一层是说明决定的具体事项,包括具体实施的原 则、方法、步骤。关于事件处理、人员表彰、处分的
决定,须写明事实和组织处理决定。要求层次分明、条 理清楚,每个层次可用数量词或分标题、标点符号、专 用词标明。
篇幅较长的决定,正文在结构上可分为开头、主 体、结语三部分。
开头。这一部分一般做如下决定"与主体部分衔接。"开头" 主要用以说明目前形势,分析或阐述做此决定的原因 目的及意义。其语言要求简洁、概括性强。
结语。在这一部分中提出希望、号召和要求。
公文写作培训笔记

一、公文的种类,即文种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中办发〔2012〕14号)(简称新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公文种类主要有(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附1:《新旧条例的区别》(一)文种分类按照分类,可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1. 上行文。
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的发文,如请示、报告。
行文规则:①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②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③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④请示应当一文一事。
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⑤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⑥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2. 平行文。
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的发文,如通知、函。
行文规则:①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
联合行文应当明确主办机关。
主办机关一般排列在前。
②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
过去只有政府的部门依据部门职权可以相互行文。
③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3.下行文。
指上级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发文,如命令、指令、决定、决议、布告、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等。
行文规则:①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
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②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
决议、决定、命令、公告、通告

1.从制作程序上区分
“决议”须经某一级机关或组织机构的法定 会议对某一议题进行集体讨论,由法定多数表决 通过,然后形成正式文件,并以会议的名义公布。 而“决定”却不一定经过法定会议讨论通过的程 序。它既可以是某种会议讨论研究的成果,形成 正式文件予以公布,也可由各级领导机关直接制 作并予以公布。
因此,可以认定,凡未经有关法定会议讨论 通过这一程序,而是以领导机关的名义发布的议 决性文件,就只能使用“决定”。
2)成文时间。即决议正式通过的日期。一般放
在标题下,在小括号内注明会议名称及通过
时间, 如果标题中已包含会议名称,括号内
只要写“年月日通过”即可。
2.正文。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一般简要写明有关会议审议决议涉及事 项的基本情况,陈述作出决议的原因、根据、背 景、目的或意义。 2)主体: 公布性决议:安排工作的决议,要写明工作的内 容、措施、要求。内容复杂时,要明确分出层次, 并列出各层次的小标题,或者分条撰写。 批准行决议:批准事项或者通过文件的决议,比 较简单,强调意义,提出号召和要求。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 的《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草案,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 结果报告。会议决定,批准《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批准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XXXXX有限公司 董事会决议 2012年4月15日,在XXXXXX有限公司 会议室召开了公司董事会,公司全体董事出 席了会议,并形成如下决议: 一、 同意XXXXXX有限公司罢免xx法人。 二、 同意xx为新法人。 全体董事签字
公文写作十二种文体格式

公文写作范文十二种文体格式(一)命令(令)1、命令的概念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时所使用的文种叫命令。
命令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是最高的,所以关于它的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作了严格规定,只有国家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所属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和各省、自治区领导人等才可以发布命令,其他单位和个人无权发布命令。
党的领导机关和各人一般情况下不能单独发布命令,必要时可与国家行政领导机关或领导人联合发布命令。
命令和令不是两个文种,而是一个文种的两种称呼。
2、命令的作用及分类(1)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行政法规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指定的一些法律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
从类别上来说,发布行政法规的命令就叫发布令。
(2)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
对于重大的、强制性的行政措施,必须用命令宣布以维护国家和群众的利益,如国务院发布的新版人民币发行的命令,发布全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等。
从类别上来说,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的命令就叫行政令。
(3)奖惩有关人员。
对于在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和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用嘉奖令。
从类别上来说,表彰在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和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的命令就叫嘉奖令。
对在工作中犯了严重错误并且影响巨大的人员宣布惩罚时,用惩戒令。
(4)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对于下级机关作出的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严重违法违纪的决定,上级领导可以行使职权,依法宣布撤销,如市一级政府违反选举规定,选举产生的领导班子,省人大常委会可依法否定其选举结果,责令重新选举。
从类别上来说,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决定的命令就叫撤销令。
3、命令的写作命令是权威性和强制性最高的文种,所以写作时要注意:(1)语句要果断。
主要使用果决的祈使句,较多运用“必须”、“均应”等决断性词语。
公文的种类

公文的种类公文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使用的,直接服务于现实生活的,具有实用价值和习惯格式的一类物品的总称。
它具有特定有效性、规范风格和重要工具的特征。
根据《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公文共有15个,分别是决议、决定、命令(令)、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命令(令):适用于宣布实施重大强制措施,奖励有关单位和人员。
党的机关一般不使用这种语言。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决定和安排,对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奖惩,改变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一般以党组会议的名义发布,行政机关一般不使用这种语言。
公告:适用于国内外重要或法定事项的公告。
(主要在国家一级使用)通知:适用于公告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知晓的事项。
(主要在当地使用)通知:适用于下发、传达下级机关要求执行和有关单位知晓或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通报重要情况。
汇报:适用于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向上级机关提出建议,回答上级机关的询问。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请示和批准。
回复:适用于回复下级机关的请求。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意见和解决方案。
函:适用于无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相互协商、问答、请求批准、解答审批事项。
会议纪要:适用于记录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提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交的事项。
仅适用于省、州(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意见和解决方案。
作为上位文,应当按照请示公文的程序和要求办理;作为骈文,提出意见供对方参考。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一、行文规则的主要特点
1.执行的强制性
规则固有的特性,也是《条例》本身的特性。
一、行文规则的主要特点
1.执行的强制性
2.与文种的关联性
◆ 机关根据行文目的、行文关系、行文方向, 按照一定的行文规则选用适当文种; ◆ 一旦确定了行文方向、行文关系,选择了文种, 则必须遵循相应的行文规则。
一、行文规则的主要特点
◆ 重要性、权威性 ◆ 内容上的庄严性 ◆ 形式上的多样性 ◆ 使用上的习惯性 ◆ 新闻性 ◆ 公开性
一、15个文种适用范围及特点
文种
适用范围
特点
◆ 发文机关的特定性
5. 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 ◆ 内容的庄重性
公告 者法定事项
◆ 告知范围的广泛性
◆ 传播的公开性
◆ 公开性
6. 通告
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 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14. 函
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
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 广泛性 ◆ 灵活性 ◆ 单一性
15. 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 纪要 事项
◆ 纪实性(客观性) ◆ 概括性(提要性) ◆ 内部性
一、缺少文种 二、使用非法定文种 三、文种重叠 四、生造文种
五、文种作为公文标题
六、文种混用
七、同类公文使用不同文种
行文总规则 向上级机关行文的规则
二、主要行文规则 向下级机关行文的规则
1. “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行文关系根据隶属 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 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 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 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 机关。”
行文总规则 向上级机关行文的规则
一、15个文种适用范围及特点
文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议、决定、命令一、决议(一)适用范围:决议是指党的领导机关就重要事项,经会议讨论通过其决策,并要求进行贯彻执行的重要指导性公文。
决议在党政公文中排列首位,是一种重要的下行文,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特点:决议的特点如下:1、权威性。
决议都是党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本身就有权威力量。
决议一经颁布,全党、全体公民和下级单位必须坚决执行,不能违背和抵制。
2、决策性。
决议是针对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所作出的决策,一经形成,就会在较大适用范围内对党和国家的工作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3、程序性。
决议必须经过会议的讨论,并经表决通过以后才能形成,有严格的程序性。
(三) 与相近文种的区别“决议”和“决定”有以下区别:1.成文过程不同。
决定可经会议议论通过,也可由领导机关或机关单位领导审定签发。
而决议成文程序严格,须经全体会议或代表大会例如党代会、人代会、职代会、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方才生效。
2.发文机关(组织)不同。
各级领导机关及机关、单位领导机构都可以制发决定;而决议不能以机关、单位的名义制发决议。
正因为如此,决议己不再列为国家行政机关常用公文。
3.涉及内容不同。
决定内容多为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重要事项、重大行动做出安排。
因此它可分为部署指挥重要工作的决定(简称部署性决定)、处理具体事项的决定(事项决定)和表彰处分决定。
决议内容多是某系统、某单位、某组织带全局性、原则性的重要决策事项。
它可分为部署指挥性决议、批准性决议和专门问题决议。
4.作用不同。
决定都带指令性,起领导、指导作用。
决议则有多种作用:有的带指令性,如•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靠科技振兴农业的决议‣;有的带说理性,对有关人和事做出评价,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千历史问题的决议‣;有的带号召性,如•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有的带批准性,如党代会、人代会对各种工作报告所作的决议。
5.写作格式上签注和落款不同。
决议都在标题下加括号签注通过决议的会议名称和通过日期,正文后就不另标落款了。
凡会议通过的决定,也同决议一样签注;由领导人签发的决定,则在正文后写明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
(四)案例分析和写作要点1、标题和成文日期(1)标题:决议的标题有三种写法。
第一种是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如•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认真学习、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的决议‣。
第二种是由“会议名称+事由+文种”组成,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
第三种是省略发文机关,由“事由+文种”组成。
如•关于确认十一届三中四中全会增补中央委员的决定的决议‣。
(2)成文日期:决议的成文日期,不像一般公文那样标写在公文正文之后,而是加括号标写于标题之下居中位置。
具体写法有两种情况:如果公文标题中已包括会议名称,括号内只需写明“×年×月×日通过”即可。
如果公文标题中没有会议名称,括号内要写明“××委员会第×次会议×年×月×日通过”。
2、正文:按决议的分类,我们分别介绍三种决议正文的写作。
(1)通过某文件、某事项的决议的写作这类决议是为了对工作报告或某一文件作出评价并表明态度而写的,其正文一般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什么会议讨论通过(审查、批准)了谁的工作报告或制订的什么文件(如预算、计划等)。
如:•中共十八大关于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开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批准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
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第二部分介绍会议有关情况,一般用“会议听取了”、“会议讨论了”、“会议认为”、“会议强调、会议同意”等习惯用语起头。
若是审议工作报告,一般先对前段工作做出恰当的评价,并对今后工作的部署表明态度。
如十八大对胡锦涛的报告的评价:“大会认为,报告阐明的大会主题对我们党带领人民继往开来、奋勇前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大会高度评价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的工作。
”、“大会同意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对十六大以来十年奋斗历程的基本总结,”、“大会同意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
第三部分,对有关方面提出要求,发出号召。
用“会议要求”、“会议希望”、“大会号召”等习惯用语起头。
如:例文“大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2)部署性决议的写作:这类决议开头部分一般写明会议的基本情况,如会议的时间、参加会议的人员、列席会议人员、会议的中心议题等。
第二部分要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写明对工作的安排部署。
要写明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措施要求等。
内容复杂时,要明确分出层次并列出小标题,或者分条撰写。
第三部分,提出希望、号召。
有时主体结束,全文也就自然结束了。
(3)阐述性决议的写作:这类决议的写作与“决策性决定”的写作类似,即围绕中心论点,把主要内容分成若干问题(或用序号,或用序号加小标题)来写。
如果是阐述原则问题,主体部分要有较多的议论,多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把道理说深说透。
二、决定(一)适用范围:决定是各级党政机关普遍使用的一种具有领导性和规定性的下行公文。
决定适用于对重大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二)特点: 1、制约性 2、指导性 3、稳定性(三)与相近文种的区别:如上分析(四)案例分析和写作要点关于授予***同志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今年初,枝江县董镇信用社职工××同志为保卫国家财产,面对英勇歹徒,顽强搏斗,最后擒获歹徒。
为此决定:授予××同志先进工作者称号。
国务院希望各条战线的群众、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认真贯彻十六届二中、3中、4中全会精神,胸怀全局,艰苦奋斗,努力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 90年4月24日改错:①标题结构不完整,应改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授予**同志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决定。
”②“今年初”这一时间概念表达不当,应改为“1990年初”。
③枝江县前应冠以省名④英勇歹徒的表达有误⑤“群众、工人……”等搭配不当⑥数字表达不一致,不应用阿拉伯数字。
⑦作者排列有误,分开排列,分别盖两个章。
⑧日期书写有错误,应用全称。
三、命令(一)适用范围:命令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发布的指挥性和强制性的公文。
命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二)特点:1、发文机关的权威性(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及县以上各级人民地方政府才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发布命令)党的领导机关可以和同级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命令,但要以行政部门的面目出现。
2、发文内容的重要性、严肃性(命令只能用于重大的行政实效,宣布实行重大的行政措施,奖励成就突出的人员)3、从发文作用角度,具有强制性(无条件执行,服从命令,命令一旦下发不许更改)(三)案例分析和写作要点国务院关于授予和晋升赵福地5名同志海关关衔的命令国函…2007‟68号海关总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衔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决定:一、授予以下1名同志一级关务监督关衔:赵福地湛江海关关长二、以下1名同志由二级关务监督关衔晋升为一级关务监督关衔:马忠源重庆海关关长三、授予以下1名同志二级关务监督关衔:耿国强贵阳海关副关长四、以下2名同志由三级关务监督关衔晋升为二级关务监督关衔:韩森兰州海关关长刘丰西宁海关关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7月4日命令的写作:命令一般由标题、令号或发文字号、正文、发文机关或签署人、日期几部分组成。
1、标题:命令的标题有两种形式。
一是命令专用标题。
有的是由“发文机关名称”+“文种”构成,如•××省人民政府令‣;有的是由发布命令的“领导人职务名称”+“文种”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还有一种应用比较少的形式是由“主要内容”+“文种”构成,如•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二是公文通用标题。
由“发文机关名称”+“主要内容”+“文种”构成,多为行政令、嘉奖令所用。
2、令号或发文字号:令号是发文机关签署命令的领导人在任期内发布命令的顺序号。
各级政府机关的命令一般是一年之内编流水号。
发布令只列令号。
如“第387号”。
发文字号即由机关代字、年份、序号构成,如“国发…2006‟3号”。
3、正文:命令的正文,一般由行令缘由、命令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缘由是发布命令的原因、目的、根据、意义等,突出命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事项是正文的主题,以准确肯定的语言写出决断性、强制性的规定或措施,一般不作分析议论。
执行要求的结尾一般是对命令事项的补充说明或对受命者所提出的希望、要求、嘱咐等,要与命令事项相呼应,也有的命令可以不写执行要求。
由于内容不同,要求各异,在写作上各有差异。
命令写作的注意事项:(1)注意命令的适用范围;(2)发文字号和令号专用;(3)行文庄重严肃,语气斩钉截铁,不得有丝毫含糊和模棱两可,以便理解与执行。
结构严谨,篇幅精短有力,不作详细说理与解释;(4)撰写者应有高度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