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之“官职”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PPT课件
六腑之大主” ❖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涵义:心主血脉,是说心具有化生血 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
2.藏神
❖ 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 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 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 理活动的功能。
❖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 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 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 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
❖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 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 之神。
之精向下输布到其它脏腑以濡
诸窍,外达皮毛肌腠
养之
─────────────────────────────
宣发卫气于体表肌腠,发挥保
将脏腑代谢产生的废水下输于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4 在液为涕
5 与秋气相通应
五行同属于金
三、脾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2、主统血
(二)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 2、喜燥恶湿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字面理解:运, 转运、转输; 化, 消化(变化)。
基本概念:
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 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 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脏腑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脏腑

此长彼消 此消彼长 此长彼长 此消彼消
热盛伤阴,寒盛伤阳
阴虚火旺,阳虚阴盛 补气生血,补血养气 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
阳偏胜
阴偏胜
阳偏衰
阴偏衰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1.指导方针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 促使阴平阳秘。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相生:相生为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脾 土
主运化水湿 主肌肉 统血 主造血(消化 主免疫 开窍唇
主消化 (传导 至小肠) 储尿 排尿 主生长发育 主生殖 主骨 通脑 主水 其华在发

膀胱
胃胀痛 胃口差 易打嗝 反酸 口臭 牙痛 便秘
尿频 尿急 尿痛 浑浊 膀胱炎症


怕冷 腰酸背痛 不易受孕 性欲低下 夜尿多 浮 肿 月经量多 少 颜色黑 血块 痛经 耳鸣
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主呼吸之气 肺主气 主一身之气
气的生成(宗气) 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肺主气司呼吸 功能异常
呼吸不畅,呼吸异常,咳嗽气 喘,气虚、甚至呼吸停止生命 告终。
2、主行水
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 排泄。 宣发 脾胃 水谷 津液 肺 外达皮毛,汗、呼气

肃降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埃及醫師 (3000B.C.)
巴比倫空中花園 (3500B.C.)
鼎: 古時的容器 (1600B.C.)
遠古時代 (公元前2200年)

原始的部落
火的應用
如雲南的元謀人、陜西的藍田人、北京周口店的直立人 (北京人及山頂洞人)等。由其文化遺址中便發現他們在 長期與自然災 害、猛獸、疾病作抗爭的過程中,已開始了 醫療保健活動。

五脏六腑之官职

五脏六腑之官职

(一)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1、主神明,在志为:喜、怒、忧、思、恐。

属意识思维活动障碍都属于心病。

2、主血、主脉:在体为脉,在脏为心;一切出血性疾病均与心病有关。

3、心在体外之表现: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声为笑、在味为苦、在液为汗、在色为赤、在体为脉;(二)、肺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1、主治节(就是治理、调节)谓: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

肺有调节作用;人体正常生理调节代偿功能失调的病都属于肺;2、司呼吸、合皮毛:皮毛与呼吸有关系,呼吸功能失调与肺有密切关系属肺病。

3、肺藏魄:魄的解释是能动能作,出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此魄之灵也。

及精神意识,渐有知觉,此则气之神也。

具体说魄的作用,具体说主要是指人体从先天得来的,本身固有的本能动作和感觉功能。

所以人体凡属人体调节代偿的功能失调。

特别是某些动作及感觉系统障碍都与非有关。

4、肺在人体外在表现:主要是:肺合皮毛,开窍与鼻,在声为哭,在志为悲,在变动为咳嗽喘啸,在味为辛,在色为白,在脉为浮等。

作为肺病的定位依据。

(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1、主疏泄:即疏通和排泄,人体的气血能得到畅通,所以凡属疏泄不行,也即气血运行出现障碍而见气滞血瘀都与肝有关系;2、肝主筋、主动:就是人体的肌肉、肌腱,凡人体运动障碍都属于肝。

3、肝藏魂:随神往来者谓之魂,肝者魂之居也,肝藏血,魂的作用就是在人体中表现的兴奋或抑制功能失调,都属于肝。

4、肝在人体外在的表现是: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声为哭,在变动为握,在味为酸,在色为青,在脉为弦,作为肝病定位依据。

(四)脾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1、主运化:饮入与胃,游溢精气,上疏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疏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2、藏意、主思:心有所想而未定者曰意,意是指人的记忆能力和思虑活动。

3、脾在人体外在表现:其华在唇,在体为肉,开窍于口,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呕吐、噫呃,在味为甘,在色为黄,在脉为濡,脾胃病的定位。

中医十二之官

中医十二之官

人体十二官----心•君主之官《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人体十二官----心·君主之官《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器官”一词出自《黄帝内经》里的十二官。

《黄帝内径•素问•灵兰秘典论》把人体的器官给命名为十二官,心为君主之官,皇上;肝为将军之官、肺为宰相之官、脾为谏议之官、胃为仓廪之官,等都是官。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一、心,为五脏六腑之君主。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君主:君,尊也,治理、发号施令也;主:灯中火柱也,一盏灯中的火柱;神明:神,天神,引出万物者;明,照也,神明为天神闪电照耀大地也。

心在人体之中掌管神明,在五行中为火。

心之有空,人才能明。

五脏之中肝、脾、肺、肾,皆有月字旁,表明是肉体,唯独心不是肉体,因为其性空。

五脏之中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

此四脏为实在肉体,开于空窍。

心开窍于舌,因主体为空,开于实窍。

心为空体,故主神明。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当心处于空静状态之中,血脉平稳、通畅,故面有光华。

由于心的特殊性,调心与调其他脏腑不可等同而论。

首先,要静心。

佛讲:“心静血清,血清颜清。

”其次,才是调理肉体的心脏平衡。

治宜清心泻火、清心开窍、滋阴降火,或养心安神、益气补血,以及活血化瘀等法。

人体十二官----肺,相傅之官二、肺,相傅之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相傅:相,视也,通过查看、估量做出正确选择;傅,相也,辅佐之宰相。

治节:治,水之名子也;节,竹节也,意为约束。

相傅之官是人体正确调节水分和营养的高官,处于宰相之位。

与心相连共处于上焦,为五脏之华盖。

华,荣也。

盖,遮蔽也。

肺将水谷之精华合以清气输送至五脏及四肢百骸。

肺给人体输送营养的同时,又像大伞一样保护着五脏,那就是卫气遮蔽,以防寒邪侵入。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五脏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五脏

因此,中医的脏腑具有从重含义: 既是解剖生理学的概念,又是生理 病理学概念。
详于机能,略于形态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
第二节

五 脏
五脏,是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在经络
学说中,将心包络也称一脏,合为六脏。藏象
学说习惯将心包络附属于心,故一般称为五脏
引申为贮藏,指五脏要贮藏一定的精微物质
指形象,人体的内脏都有一定的解剖形态

指现象或征象,指内脏的生理、病理都有反映于外的现象 引申为比象,取象比类来比拟内脏的功能
二、脏象学说的形成
1. 古代的解剖实践 《内经》时代,解剖人体已是医学研究的重要 内容。 《灵枢·肠胃》中,还详细地描述了胃肠的形状、 容量、位置、长短等。如其中记载的食道与肠 的长度的比,与现代解剖学相差无几。
二、脏象学说的形成
3. 反复医疗实践的验证
如进食某些动物的肝 脏或从治肝入手,可治疗 某些眼疾,从而得知肝与 目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形成了“肝主目”的理论 概念
二、脏象学说的形成
4.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如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理论即以五行学
说理论为指导,而脏腑内部的对立统一运
动,则多以阴阳学说为理论根据
清气 浊气

吸入清气、呼出浊气——主呼吸之气

司 呼 吸
吸入清气,生成宗气 主一身之气 一宣一降,调畅气机
肺 主 气
主要生理功能
2.肺主通调水道 (1)含义: 肺气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有疏通调节的作用。又称“肺主行水”
肺为水之上源:指对全身水液的运行、输布和排 泄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肺为华盖,位居最高, 故称肺为水之上源

中医基础理论10第三章:藏象(第2节五脏)心

中医基础理论10第三章:藏象(第2节五脏)心
结、代 促、涩, 心前区憋闷刺痛。
面唇舌晦暗(灰黑)
现代研究表明: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输出量减少、心泵功能障碍等是 心气虚证的病理基础,可作为心气 虚证的一个定量指标;心阴虚、 心阳虚者存在心脏舒张功能减退。
心肌收缩功能损害程度依次为:
心阳虚>心气虚>心阴虚>心血虚;
现代研究表明:脉搏的形成与心肌的 收缩能力、心输出量、输出速度、动 脉弹性、外周阻力等因素有关。
• 心的功能正常—舌体运动灵活、舌 质红活荣润、语言流利、味觉灵敏。
心血充足—舌质红润, 舌体柔软灵活
心藏神 语言 请晰、 味觉灵敏。
• 心血不足—舌淡白无华、味觉减退。 • 心血瘀阻—舌紫暗有瘀点。 • 心神失常—舌强语謇(jian)、甚则失语
• 心火上炎—舌红、舌尖糜烂生疮。
心开窍于舌的机理
官窍的生理作用
• 体内外信息交换的窗口。 • 体内外物质交换的门户。 • 邪气入侵或外出的通道。
心开窍于舌
① 舌的功能 :舌有辅助发音,表达语 言,司味觉及搅拌食物的作用。
② 心与舌的联系: 心开窍于舌—心脏的精气盛衰及功
能变常,可反映于舌的变化。 舌为心之苗—舌为心之外候。苗,
显露的意思。
舌为心之外候的表现:
(2)内容
全身血液赖心脏的搏动而运行(行血)
主血 心有生血作用(生血)。
主脉:心与脉相连,脉为血之通道。 心生血的作用,是指水谷精微,经
心火化赤作用而成血液。 《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
变化而赤是谓血。”
(3)机理:
① 心之阳气的推动与温煦振奋: 心力
心动 心律 心阳气的温煦推动。 心率
第二节 五脏
• 五脏,是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 PPT课件
4、在液为涎
5、与长夏相通应
四、肝
(一)生理功能 1、主疏泄 2、主藏血
(二)生理特性 1、肝为刚脏 2、肝主升发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生理功能
1.主疏泄 字面理解:疏, 疏通、畅达;
泄, 发散、升散。
基本概念: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 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 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
病理(理解):脾失健运可致肌肉软弱无力,
中医称之为 “痿证”
甚至痿废不用
内经原文(了解):
“脾主四肢”
“治痿独取阳明”
四肢又名“四 末”
“阳明”代指脾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生理: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
口唇红润光泽; 病理: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口味异常,
口唇淡白不泽。
3、在志为思 思虑伤脾
志的舒畅等作用。
了解:最早提出肝主疏泄者为元代医家朱震亨 《格致余论》:“司疏泄者肝也”
调畅全身气机
生理(掌握)
气机,气的升 降全出身入脏运腑动、经络、形体、 官窍机能活动依赖气之 升降出入运动
气能行血,气行则血行
肝之疏泄 功能正常
全身气机调畅
气血运行正常
生命活动正常
全身各脏腑、经络、 形体、官窍机能活动 稳定有序
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
(一)生理功能
1 主气司呼吸 (1)主呼吸之气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气的运动, 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以维持人 体的生命活动。
(2)主一身之气
一身之气即充满人体的气,又称“人气”。 它由宗气 、元气等先后天之气相结合而生成。 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故说肺主一身 之气。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五脏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五脏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五脏一、A11、“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指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2、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理论依据是A、心主血脉B、心总统意志C、心总统魂魄D、心主情志E、心主神志3、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A、心主藏神B、肝主疏泄C、脾主运化D、肺主治节E、肾主藏精4、具有主通明生理特性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5、火脏指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6、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起主导作用的是A、脉道通利B、心血充盈C、心气充沛D、心搏如常E、心神安宁7、五脏关系中主要体现在气血方面的两脏是A、心与肺B、心与肾C、肺与脾D、脾与肾8、与血液生成及运行关系密切的是A、心与肺B、心与肾C、心与脾D、脾与肝E、肺与肝9、气血两虚的病变多见于哪两脏A、心与肺B、心与肾C、心与脾D、脾与肝E、肺与肝10、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关系密切的两脏是A、心与肺B、心与肾C、心与脾D、心与肝E、肺与脾11、“水火既济”指的是A、心肺关系B、肺肝关系D、脾肾关系E、心肾关系12、有精神互用关系的两脏是A、心与肺B、心与肾C、肺与脾D、脾与肝E、肺与肝13、有君相安位关系的两脏是A、心与肺B、心与肾C、肺与脾D、脾与肝E、肺与肝14、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关系密切的是A、心与肺B、心与肾C、肺与脾D、脾与肝E、肺与肝15、“精血同源”指的是B、肺肝关系C、肝脾关系D、肝肾关系E、心肾关系16、与维持正常呼吸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A、心与脾B、脾与肾C、肾与肝D、肝与肺E、肺与肾17、有藏泄互用关系的两脏是A、心与肺B、肺与肾C、肾与肝D、肝与脾E、脾与心18、同司疏泄,共主勇怯的是A、心与小肠B、肺与大肠C、脾与胃D、肝与胆E、肾与膀胱19、“在窍为目”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20、“在窍为二阴”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21、“其华在爪”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22、心的“外华”是A、发B、爪D、唇E、面23、“血之余”是指A、发B、爪C、毛D、唇E、面24、“筋之余”是指A、发B、爪C、毛D、唇E、面25、心在志为A、怒B、喜C、思D、悲E、恐26、肾在志为B、喜C、思D、悲E、恐27、与冬气相通应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28、与春天相通应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29、肺在体合A、脉B、筋C、骨D、皮30、脾在体合A、筋B、脉C、肉D、皮E、骨31、目的视物辨色功能主要取决于A、肾阳的蒸化B、肾阴的滋养C、肾中精气的充盈D、肝血的充足E、脾气的健运32、在肾主闭藏的功能活动中,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A、纳气归肾,促进元气之生成B、固摄二便,防止二便之失禁C、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无故流失D、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E、摄纳阳气,防止阳气浮越于上33、主管生长发育的脏是A、肝B、心D、肺E、肾34、主“身之骨髓”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35、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是A、肝的功能B、心的功能C、脾的功能D、肺的功能E、肾的功能36、五脏阳气的根本是A、肝阳B、心阳C、脾阳D、肺阳E、肾阳37、促进机体滋润、宁静、成形和制约阳热功能的物质是A、肾精B、肾气C、肾阴D、肾阳E、肾血38、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和宣散作用的物质是A、肾精B、肾气C、肾阴D、肾阳E、肾血39、具有主水功能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40、肾主纳气的主要生理机能体现在A、元气的生成B、肺气的宣发C、气道的清洁通畅D、固摄精气E、保持吸气的深度41、“浊气归心,淫精于脉”中的“浊气”主要靠哪一个脏腑的运化A、心B、肺C、脾D、肾E、大肠42、“孤脏”指的是A、心B、肝C、脾D、肺E、肾43、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基础是A、脾主运化水液B、脾主运化水谷C、脾气主升D、脾主统摄血液E、脾喜燥恶湿44、脾统血的主要作用机制是A、控制血液的流速B、控制血液的流量C、控制血液向外周运行D、控制血液向内脏运行E、控制血液在脉内的运行45、具有“升举内脏”功能,维持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46、具有“喜燥恶湿”生理特性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47、具有“主疏泄”功能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48、肺之“门户”是A、鼻B、口C、喉D、皮毛E、玄府49、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在A、吸入清气B、呼出浊气C、生成宗气D、主治节E、辅心行血50、具有主行水功能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51、具有“水之上源”之称的脏是A、肝B、心C、脾E、肾52、称作“华盖”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53、具有“主治节”功能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54、具有“主肃降”生理特性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二、B1、A.肝C.脾D.肺E.肾<1> 、“后天之本”指的脏是A B C D E<2> 、“先天之本”指的脏是A B C D E2、A.脾胃B.肝胆C.心肾D.肝肾E.肝肺<3> 、与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 B C D E<4> 、气机升降之枢指的是A B C D E3、A.筋B.脉C.肉D.皮E.骨<5> 、肾在体为A B C D E<6> 、心在体为A B C D E4、A.目B.舌C.口D.鼻E.耳<7> 、脾在窍为A B C D E<8> 、肺在窍为A B C D E5、A.爪B.面C.唇D.毛E.发<9> 、脾的华为A B C D E<10> 、肾的华为A B C D E6、A.怒B.喜C.思D.忧E.恐<11> 、肝在志为A B C D E<12> 、脾在志为A B C D E7、A.泪B.汗C.涎D.涕E.唾<13> 、肾在液为A B C D E<14> 、心在液为A B C D E8、A.肝B.心C.脾D.肺<15> 、“在液为涎”的脏是A B C D E<16> 、“在液为泪”的脏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议之官
就是向君主反映问题的“谏官”。脾在身体的中央,负责机体的运化,布散精气。体哪里出现问题,脾就会把信息传递出去。另外,脾秉性缓和、中正,不偏不倚,所以能公正地反映问题。

相傅之官
也就是辅佐君主的宰相。肺主呼吸,它的特点是节律性很强,能够把心脏泵出的能量有尺度地布洒到全身,这种性格就像造律的宰相萧何一样,因此把肺称作“相傅之官”
大肠
传导之官
“传导”有接上传下的意思,指大肠能够接受身体上部传来的食物糟粕,并向下转化为粪便排出体外。
膀胱
州都之官
“州都之官”,类似于现在的市长。膀胱是人体内水液所归的地方,水液逐渐汇集起来就像一个大都市,因此说膀胱是“州都之官”。
三焦
决渎之官
三焦是六腑之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大致分布在人体的头面、胸、腹腔部位。三焦能运行水液,是人体水液升降出入的通道,所以将三焦称为“决渎之官”,决渎是疏通水道的意思,“决渎之官”便是负责水利工程的官员了。

中正之官
即决断者、裁判官。当人犹豫不决时,需要靠胆来拍板做决定。胆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决断能力,人们常说“胆大”、“胆小”,实际上说的就是胆的功能。胆功能良好时,人做事果断干脆;胆功能不好时,就会表现为胆小、没主见
五脏

将军之官
将军的性格需要有冲劲。肝在五行中属木,对应于春天,象征着一股阳气向上冲破阴气的束缚,这就是肝的性格。肝能使气机畅通,表现在调节情志、促进脾胃消化等方面。

君主之官
心像君主一样主宰着人体的血脉运行,四肢百骸的营养都依赖心脏所泵出的血液供应。另外,心还统摄着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它的功能状态决定了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

作强之官
是肾内部储藏的精气能够发挥起强大的作用,就像一个大力士。肾脏表面看起来静止不动,但里面蕴藏着生机,肾精充盛则人筋骨强健,精力充沛。
六腑
小肠
受盛之官
“受盛”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意指小肠是接受营养的器官,它能够帮助食物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如果小肠火力不足,人就比较容易受凉和腹泻。

仓廪之官
“仓廪”是储藏粮食的地方,胃的官职就类似于粮仓的管理员。胃负责接受和容纳食物,并经初步消化,转化成食糜,再下传于小肠,最终形成的精微物质经脾的运化而营养全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