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篇-肝
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五脏的阴阳属性

肺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肺的地位在脏腑中最高,笼罩诸脏,为阳,肺主行水,通调水道为水上之源,经由过程肺的宣发与肃将将水液和水谷精微向上.向下或向外输送.为阴.
肝为阴中之阳,因肝藏血,而肝属木主升发,具有充满活力.升产
发展(阳的特色)的特征,且与胆互为表里.虽居于腹阴而藏血,然其体阴而用阳,病理状况下多表示为肝阳上亢.肝风上扰,甚则肝风内动.别的,足厥阴肝经无穴通路也上达头面,即“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同样表现了肝在五脏中
阳的特征.
脾:“至”有到的意思.非平常达到之意.“至阴”就是由阳到
阴由阴出阳起落出入通晓转枢意思.又为“气血生化之源”能化生精.气.血.津液供给充足的原料,并能充养先天之精.性格分布气血,则“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这恰是脾属土.土旺四旁的功效表现.
所以,在五脏阴阳中,它归属于至阴.张介宾说:“脾以阴中之至阴而分主四时,故通于土头土脑,……故曰此至阴之类”.
肾在五行中属水,为阴中之阴,肾藏精,精属阴,肾主水,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和渗出的功效.故肾又有“水脏”之称.。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肝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肝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习的根基,其中藏象是其中重要的理论之一。
藏象是指人体内脏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生理病理表现等,通常包括肝、心、脾、肺、肾五脏。
这里我们将重点讨论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藏象肝。
藏象肝的基本概念藏象肝是指中医学中认为人体内的肝脏,包括肝管、肝脏、肝胆管等组成。
藏象肝是人体的一个内脏,位于膈下右上腹部,是最大的实脏。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在人体的生理、病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功能也很多。
藏象肝的功能中医学认为藏象肝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疏泄功能疏泄功能是中医学认为肝的最主要作用,它是人体五脏六腑之首。
肝主疏泄,通畅气机,有利于身体营养的增加和体内废物的排除。
肝主疏通功能肝主疏通功能主要指肝的排毒能力。
肝脏可以分解和排除毒素,比如酒精等毒物,保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并且还能帮助肠道代谢。
肝主筋舌功能肝主筋,它在整个人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肝筋能提升人体的舒适性以及有利于身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肝主情志功能肝主情志,肝经与情志密切相关。
情志对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绪不稳定会导致肝功能异常。
肝主血液中医学认为肝主血液,肝脏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帮助身体输送养分到每一个角落,还可以减少汞元中的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影响。
藏象肝相关的症状中医学认为,与藏象肝有关的症状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情绪不稳定如果肝功能受损,在情绪方面容易表现出急躁、易怒、易激动、易焦虑的症状,还会出现失眠等问题。
脾胃功能紊乱如果肝功能不佳,还可以影响肝脏与脾胃的疏通功能,导致胃部胀气、消化不良等症状。
循环系统问题肝的功能不佳还可能导致循环系统问题,如手脚冰凉、女性痛经、男性阳痿等。
皮肤问题肝功能不良还可以导致皮肤变差,出现黄褐斑、皮肤干燥等问题。
养护藏象肝为了保持肝脏的健康功能,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以下是一些有关养护肝脏的常用方法:合理饮食饮食要清淡,避免过多摄取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取水果和蔬菜。
中医基础理论——肝

中医基础理论
肝有“血之府库”之称。 《素问.五脏生成篇》:“故人卧血归于肝”。王 冰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 静则血归于肝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人静卧时,肝脏可增加血流25%,整个肝脏系统 包括静脉系统可贮存全身血容量的55%。】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中医基础理论
气行则津行
血不瘀阻 津血运行通利
津不停留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中医基础理论
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的分泌排泄
促脾升,使清阳升发 中焦升降有序
协助脾胃
土
气机升降
促胃降,助浊阴下降 运化有职
得 木
则
促进胆汁的 胆汁来源于肝
达
分泌与排泄
胆汁助脾运化
其排泄依赖于肝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中医基础理论
3)调畅情志
肝气疏泄
在液为泪,在志为怒,与胆相表里。 生理特性: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通于春季。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中医基础理论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中医基础理论
二、主要生理功能
主疏泄 主藏血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中医基础理论
(一)主疏泄
1、含义: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 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 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
既不亢奋 又不抑郁
气血调和,心情舒畅
机理:正常的情志,依赖气血的正常的运行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推动血液循行,血能养神。
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中医基础理论
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肝气疏泄
二者协调
肾气闭藏
女子行经规律,正常排卵 男子正常排精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
所谓肝主疏泄,泛指肝脏疏通、宣泄、条达升发的⽣理功能。
肝主疏泄,实际上主要是指肝脏对全⾝阴阳⽓⾎的重要调节作⽤,具体表现在以下⼏个⽅⾯: 1. 调畅⽓机:⽓机,即⽓的升降出⼊运动。
存在于⼈体的⽓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其基本的形式为升、降、出、⼊。
⽓的这种运动,维持着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活动,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的正常进⾏。
⽽肝的疏泄功能,对⽓的升降出⼊运动具有⼗分重要的疏通调节作⽤。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体⽓机调畅,⽓⾎和调,经脉通利,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正常、协调。
某种原因导致肝主疏泄的⽣理功能失常,则可以出现这两⽅⾯的病理变化。
2. 通利⽓⾎⽔:⼈体⾎液的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亦有赖于⽓的升降出⼊运动。
考试⼤站收集⽓⾏则⾎⾏,⽓滞则⾎瘀;⽓⾏则⽔⾏,⽓滞则⽔停。
⽽肝主疏泄,能调畅⽓机,故与⾎及津液的运⾏和代谢密切相关。
肝主疏泄的⽣理功能正常,⽓机调畅,则⾎与津液运⾏通利;如果肝⽓疏泄的⽣理功能失常,⽓机阻滞,则可导致⾎及津液⽅⾯的多种病理变化。
3. 促进脾胃的运化:饮⾷物的消化吸收,主要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但脾胃之间的纳运升降运动是否协调平衡,则⼜要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
⼀般来说,肝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有如下两⽅⾯: ⼀是促进脾胃的升降。
⼆是分泌胆汁,以助消化。
4. 调畅情志:情志活动,是⼈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组成部分,本为⼼所主持,但亦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这是因为,⼈的情志活动,要以⽓⾎为物质基础,⽽⽓⾎的正常运⾏,亦受到肝⽓疏泄功能的调节。
如果肝⽓疏泄失常,⽓机不调,⽓⾎不和,则可引起情志的异常变化。
主要表现在肝⽓亢奋和肝⽓抑郁两⽅⾯。
这是肝的疏泄功能对情志的影响。
反之,在反复的持久的情志异常情况下,亦会影响及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郁结,或升泄太过等病理变化。
此外,妇⼥的排卵和⽉经来潮,男⼦的排精等亦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与人体平衡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与人体平衡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极其丰富和独特。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五脏六腑理论,在中医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五脏六腑理论是指人体内部的五脏和六腑,它们在中医理论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功能和相应的平衡调节方法。
一、五脏的功能与平衡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这五个重要脏器。
根据中医理论,五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每个脏器都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1. 心:心主神明,掌管人的思维、情绪和意识活动。
它的平衡与人的情绪健康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愉快的情绪可以调节心脏功能,而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可能导致心脏功能紊乱。
2. 肝:肝主疏泄,掌管人体的气机运行。
肝的平衡与人体血液循环、情绪稳定有关。
当肝气不畅,容易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
情绪不稳定也会影响肝的平衡。
3. 脾:脾主运化,参与消化吸收和水液平衡。
中医认为,脾的平衡与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和运用有关,它的虚弱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
饮食习惯、情绪波动等因素都可以影响脾的平衡。
4. 肺:肺主呼吸,掌管人体的气息和卫气的运行。
肺的平衡与人体的呼吸功效、皮肤的健康等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肺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的脏器,如湿邪、热邪等,都可能导致肺功能失调。
5. 肾:肾主藏精,与人的生殖、生长和激素分泌有关。
肾的平衡与人体的生殖能力、骨骼健康等息息相关。
中医认为,肾虚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等问题。
五脏的平衡是中医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中医通常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来保持五脏的平衡,并预防、治疗相关的疾病。
二、六腑的功能与平衡六腑是指胆、膀胱、胃、小肠、大肠、三焦这六个腑器。
它们在中医理论中与消化、排泄等功能有关,同时也与五脏密切配合,维护人体的平衡状态。
1. 胆:胆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消化脂肪和排泄胆汁。
胆的平衡与消化能力和情绪稳定有关。
中医认为,胆虚易导致消化不良和情绪烦躁等问题。
2. 膀胱:膀胱主要负责排泄尿液。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中医学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珍贵遗产,历经千年传承至今。
其基础理论是五脏学说,通过研究和理解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揭示人体疾病的根源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基础理论的五脏部分,并探讨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
中医认为,五脏主宰着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
每个脏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心脏是人体的主要力量来源。
中医认为,心主循环系统,掌管血液的运行;心开窍于舌,可通过观察舌质、舌苔等来了解心脏的状况。
心脏的亏损会导致心悸、失眠等症状,因此保持心脏健康非常重要。
其次,肝脏是人体的储藏库。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节气血的运行;肝主筋,与肌肉、韧带的功能密切相关。
肝气不舒会引发情绪不稳、头痛等症状,因此保护肝脏对于维持身体的平衡至关重要。
再者,脾脏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营养物质;脾开窍于口唇,可以通过观察口唇的颜色等来判断脾脏的功能。
脾气虚弱会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因此保护脾脏有助于促进健康消化系统。
此外,肺脏是呼吸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医认为,肺主气,掌管呼吸;肺开窍于鼻,可以通过观察鼻子的形状来了解肺脏的状况。
肺气不通畅会引发咳嗽、气短等症状,因此保护肺脏对于呼吸健康至关重要。
最后,肾脏是人体的基础之源。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肾开窍于耳,可以通过观察耳朵的形态来了解肾脏的状况。
肾脏的虚弱会引发性功能障碍、腰膝酸软等问题,因此保养肾脏有助于促进性健康和整体健康。
中医基础理论的五脏学说在现代医学中也受到一定的关注和应用。
尽管现代医学倾向于以器官的解剖和生理学来研究人体,但对五脏的理解和研究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
例如,通过调节心脏的功能可以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展,通过调节肝脏的功能可以达到解毒和抗炎的效果。
总之,五脏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疾病的本质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讲实录第讲五脏肝的生理功能二肝的生理特性一

第19 讲五脏:肝的生理功能〔二〕肝的生理特性〔一〕同学们,现在开场上课。
上一节我们讲述了肝主疏泄的具体生理作用:一、调节精神情志,二、促进消化吸收。
下面我接着往下讲肝主疏泄的具体生理作用。
第三、它能够维持气血运行。
肝主疏泄的功能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维持人体内的气血运行呢?一、气。
肝主疏泄的功能怎样能够保证气在人体上下内外不断地进展升降出入呢?气机运行正常保证了人体各个脏腑上下内外升降出入全都正常。
气机是气的一种运动,气机升降出入正常,就意味着气的运行正常。
肝主疏泄作用,通过调节气机保证全身各脏腑经络气机升降出入运行正常,就这个意义讲,肝主疏泄功能能维持或者调节气在全身的运行。
那么为什么说它能够维持血液的运行呢?血液的生成与运行与五脏都密切相关。
我们前面讲了心主血脉,又讲了肺助心行血,脾统血,这里面又讲到肝主疏泄能参与血液的调节。
在这里,中医理论在论证肝主疏泄的功能——调畅气机、推动气的运行、推动血液的运行统称为维持气血运行的机制时,中医理论叫做气行那么血行。
其一、血液正常运行也必须依赖于全身气机的通畅,这是一个依据。
那么肝主疏泄功能通过调畅气机,使血液在全身运行正常。
其二、我们后面将讲到气血之间的关系,气有推动血液循行的作用,叫做“气行那么血行〞。
那么肝主疏泄的功能通过调整全身的气机,使气运行通畅,从而促进血液在全身运行通畅。
就这个意义讲,肝主疏泄功能具有维持气血运行的生理作用。
中医理论将肝这样一种功能抽象出来一个结论,叫“气行那么血行〞。
这个结论就〔把〕肝主疏泄功能维持气血运行这个理论讲出来〔了〕。
在病理状态下,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必然影响气血运行,由此,又得出来一个结论、原理,叫“气滞那么血停〞。
这一个原理,在理论上说明了全身气机调畅是气血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其中肝主疏泄的功能是保证气血运行的一个重要的机制。
在病理情况下,肝主疏泄的功能失调,不能够起到调节全身气机的作用,那就会影响气血的运行,气不行那么血必停。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ppt课件

VS
详细描述
肾在五行中属水,藏精气,主生长发育与 生殖,主水液代谢。肾所藏之精气包括先 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是构成人体胚胎及维 持人体生长发育和各种功能活动的基本物 质。肾主水液代谢则是指肾气具有调节体 内水液平衡的作用。
03
六腑详解
胆
总结词
胆是储存胆汁的器官,具有疏泄功能,有助于消化。
详细描述
胆是六腑之一,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胆汁由肝脏分泌,储存在胆囊中,有助 于消化脂肪。胆还具有疏泄功能,能够调节情志,保持人体气机调畅。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中医五脏六腑概述 • 五脏详解 • 六腑详解
01
中医五脏六腑概述
五脏定义及功能
肝
主疏泄,主藏血,与 情绪、筋脉、眼睛、 指甲等有关。
心
主血脉,主神志,与 舌、面、汗液等有关 。
脾
主运化,主统血,与 肌肉、口唇、涎液等 有关。
大肠
传导和排泄糟粕。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五脏与六腑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人体生理 功能。
五脏与六腑在生理上 相互协调,在病理上 相互影响。
五脏主藏精气,六腑 主传化物,两者相互 为用,互为表里。
02
五脏详解
心
总结词
主宰精神意识,主血脉,藏神志
详细描述
心在五行中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 主宰。“主血脉”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作用,“藏神志”是指心有 统帅全身脏腑生理活动和主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肺
总结词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详细描述
肺在五行中属金,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以维持人体气体的正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