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
五脏包括心、肺、脾、肝、肾,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和神明,合脉开窍于舌,喜为心志,汗为心液。
肺主气和呼吸,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开窍于鼻,合皮其华在毛,忧悲为肺志,涕为肺液。
脾主运化水谷和水液,统血,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思为脾志,涎为脾液,生理特性为主生清,喜燥恶湿。
肝主疏泄和调畅情志、气机、脾胃纳化和胆汁排泄功能,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调畅任督二脉,藏血,合筋其华在爪,怒为肝志,开窍于目,生理特性为刚脏,喜条达恶抑郁。
肾藏先天和后天之精,主水液代谢,纳气,骨生髓,通脑,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前后二阴,恐为肾志,唾为肾液。
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其生理特性为主降和喜润恶燥;小肠主受盛和化物,分别清浊;大肠传化糟粕;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通行元气,总司人体气化和运行水液。
奇恒之腑是指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与六腑不同。
其中,脑主神志,髓主精髓,骨主生髓,脉主血液循环,胆主决断,女子胞主生殖。
中医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

中医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在事业单位卫生人才招聘考试中, 藏象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包括五脏与六腑。
考点主要集中在脏腑的生理功能上。
包括五脏、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 五脏与六腑的区别, 五脏与六腑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 今天今天与各位考生分享一下其功能特点, 希望能帮助考生顺利拿到高分。
一、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六腑包括胆、胃、小肠、膀胱、三焦, 其中胆不但是六腑之一, 也是奇恒之府之一, 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五脏的生理特点是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奇恒之府的生理特点是形态似腑, 功能似脏。
六腑形态特点是多为中空的官腔或囊性器官。
对于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的生理特点的对比鉴别是考试当中的高频考点。
二、小肠小肠的生理功能重点掌握泌别清浊的功能。
1.小肠主受盛和化物。
小肠者, 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
2.泌别清浊。
(1)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 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
(2)将水谷精微吸收, 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
(3)小肠吸收大量水液, 与尿量有关。
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常, 则大便稀薄, 小便短少。
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就是这个原理。
【例题】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A.肾司二便, 大便小便相关B.淡渗利水, 则脾阳得健而大便实C.二便之源均来自小肠的泌别清浊D.利小便药物本身具有止泻作用【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的具体应用。
若小肠的泌别清浊异常, 则大便便稀薄, 而小便短少, 也就是说, 小肠内的水液量多寡与尿量有关。
临床上常用的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 即是这个原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PPT课件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涵义:心主血脉,是说心具有化生血 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
2.藏神
❖ 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 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 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 理活动的功能。
❖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 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 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 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
❖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 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 之神。
之精向下输布到其它脏腑以濡
诸窍,外达皮毛肌腠
养之
─────────────────────────────
宣发卫气于体表肌腠,发挥保
将脏腑代谢产生的废水下输于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4 在液为涕
5 与秋气相通应
五行同属于金
三、脾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2、主统血
(二)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 2、喜燥恶湿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字面理解:运, 转运、转输; 化, 消化(变化)。
基本概念:
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 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 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医学PPT课件

形体 筋 脉 肉
五华 爪 面 唇
肺 大肠 金 秋 悲 鼻 辛 白 皮毛 毛
肾 膀胱 水 冬 恐 耳 咸 黑
骨
发
.
20
七、五脏与食物
.
21
七、五脏与食物
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从身体健康 来讲,饮食是健康的基础,要合理膳食,中医 认为“药食同源”,不同颜色的食物即可以治 疗不同的疾病,而且可以保证自身血“质”良 好。例如心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红色食物;肝 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绿色食物;脾功能(消化 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黄色食物;肺功能不好 的人可多食白色食物;肾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 黑色食品。
.
12
四、五脏的功能
• 2、肝:“将军之官”。• 主藏血,主疏泄源自 • 肝脏如同国家的最高军事领导者(将
军),勇武能出谋划策。主管藏血,能使 人耐受疲劳。肝还主管疏泄和畅达,使人 的气血舒畅,有助脾胃的消化,腑气的通 利。
.
13
四、五脏的功能
• 3、脾:“仓廪之官”
• 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
•
健康长寿的理论与实践。
.
16
五、六腑的功能
• 六腑以泻为常态 • 六腑的“腑”,有“府舍”的意思,是空
腔的器官的意思。 • 主要作用是输送营养和排泄糟粕,参与水
液代谢等。
.
17
五、六腑的功能
• 正是由于人体有六腑的“输泻”与五脏 的“贮藏”,这一进一出、一藏一泻, 共同协调较好地完成了物质在体内的贮 藏、转化、利用、输送、排泄等代谢的 全部过程。
• 特点: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 形态上—实质性器官。 • 功能上—藏精、气、血、津液。
.
9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五脏与六腑的关系1、具有主津作用的脏腑是A、大肠B、胃C、小肠D、三焦E、脾2、六腑中具有“太仓”之称的是A、小肠B、三焦C、脾D、大肠E、胃3、关于胆的叙述错误的是A、贮藏胆汁B、生成胆汁C、排泄胆汁D、主决断E、胆者,中正之官4、与肺相表里的是A、胆B、胃C、大肠D、三焦E、膀胱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大肠主津,指大肠接受食物残渣,吸收津液,使之形成粪便,即所谓燥化作用。
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津液,由脾气转输全身,部分津液经三焦下渗于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由于大肠参与体内的津液代谢,故说“大肠主津”。
2、【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胃主受纳水谷,是指胃气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作用。
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咽)进入胃中,在胃气的通降作用下,由胃接受和容纳,暂存于其中,故胃有“太仓”、“水谷之海”之称。
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胆汁来源于肝,由肝之余气凝聚而成。
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相互属络构成表里关系。
细目一六腑——六腑的生理机能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个脏器的总称。
其共同生理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后世医家将此概括为“六腑以通为用”。
1. 胆的生理机能胆位于右胁腹腔内,与肝紧密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
胆为中空的囊状器官,内盛胆汁。
《灵枢·本俞》称胆为“中精之腑”。
亦有医家将其称为“中清之腑”。
胆为中空器官而类腑。
其内盛的胆汁应适时排泄,具有“泻而不藏”的特性,故胆为六腑之一;又因其内盛精汁,与六腑传化水谷,排泄糟粕有别,故又属奇恒之腑。
胆的生理机能主要有两个方面。
(1)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由肝之余气凝聚而成。
胆汁生成后由胆腑浓缩并贮藏,在肝气的疏泄作用下排泄而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
(2)主决断指胆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与人体平衡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与人体平衡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极其丰富和独特。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五脏六腑理论,在中医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五脏六腑理论是指人体内部的五脏和六腑,它们在中医理论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功能和相应的平衡调节方法。
一、五脏的功能与平衡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这五个重要脏器。
根据中医理论,五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每个脏器都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1. 心:心主神明,掌管人的思维、情绪和意识活动。
它的平衡与人的情绪健康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愉快的情绪可以调节心脏功能,而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可能导致心脏功能紊乱。
2. 肝:肝主疏泄,掌管人体的气机运行。
肝的平衡与人体血液循环、情绪稳定有关。
当肝气不畅,容易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
情绪不稳定也会影响肝的平衡。
3. 脾:脾主运化,参与消化吸收和水液平衡。
中医认为,脾的平衡与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和运用有关,它的虚弱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
饮食习惯、情绪波动等因素都可以影响脾的平衡。
4. 肺:肺主呼吸,掌管人体的气息和卫气的运行。
肺的平衡与人体的呼吸功效、皮肤的健康等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肺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的脏器,如湿邪、热邪等,都可能导致肺功能失调。
5. 肾:肾主藏精,与人的生殖、生长和激素分泌有关。
肾的平衡与人体的生殖能力、骨骼健康等息息相关。
中医认为,肾虚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等问题。
五脏的平衡是中医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中医通常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来保持五脏的平衡,并预防、治疗相关的疾病。
二、六腑的功能与平衡六腑是指胆、膀胱、胃、小肠、大肠、三焦这六个腑器。
它们在中医理论中与消化、排泄等功能有关,同时也与五脏密切配合,维护人体的平衡状态。
1. 胆:胆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消化脂肪和排泄胆汁。
胆的平衡与消化能力和情绪稳定有关。
中医认为,胆虚易导致消化不良和情绪烦躁等问题。
2. 膀胱:膀胱主要负责排泄尿液。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主⾎脉 主,有主持、管理之意。
⾎,指⾎液,是⼈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脉,指经脉,为⽓⾎运⾏的通路,中医⼜称为“⾎府”。
所谓⼼主⾎脉,即指⼼脏推动⾎液在经脉内运⾏的⽣理功能。
⼼脏位于胸中,有经脉与之相连,形成⼀个密闭循环的系统。
⼼脏在⼈的⼀⽣中不停地跳动,通过经脉把⾎液输送到各脏腑组织器官,以维持⼈体正常的⽣命活动。
⼼脏有规律地跳动,与⼼脏相通的脉管亦随之产⽣有规律的搏动,称之为“脉搏”,在⼈体的某些部位,可以直接触及到脉搏的跳动。
例如在颈侧部(⼈迎脉)、腕部(⼨⼝脉)、⾜背部(趺阳脉)均可触及脉跳。
中医通过触摸这些部位脉搏的跳动,来了解全⾝⽓⾎的盛衰,作为临床诊断疾病的依据,称之为“诊脉”。
⼼脏的搏动,还可以在左乳下触及,中医将此部位称之为“虚⾥”。
触摸虚⾥跳动,有助于对⼼病的诊断。
⼈体⾯部的⽓⾎⽐较丰富,⼼脏⽓⾎的盛衰亦常通过⾯部的颜⾊与光泽显现于外,故称⼼“其华在⾯”。
望⾊,亦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法。
中医学认为,⼼脏之所以能够正常搏动以推动⽓⾎的运⾏,均依赖于⼼⽓的作⽤。
在⽣理情况下,⼈的⼼⽓强健,推动⾎液运⾏的⽣理功能正常,⽓⾎运⾏通畅,全⾝的⽣理机能正常,表现为⾯⾊红润⽽有光泽,脉搏节律均匀,和缓有⼒。
如果⼼主⾎脉的功能失常,即可产⽣相应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 1. ⼼⽓不⾜:即⼼的精⽓虚少,推动⾎液运⾏的功能减低。
可见⼼慌⼼跳,⾯⾊⽆华,脉虚⽆⼒等。
2. ⼼⾎瘀阻:若⼼⽓不⾜,⾎运⽆⼒,可导致⼼脏⾎液瘀阻。
可见⼼悸,⼼前区憋闷疼痛,⾯⾊灰暗,⼝唇青紫,脉搏节律不整等。
3. ⼼⾎亏虚:⼼主⾎脉的功能正常,以⼼⽓强健、⾎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
考试⼤站收集如果⼼⾎虚少,脉道不充,则可见⼼悸、⾯⾊⼝唇苍⽩,脉细⽆⼒等。
⼼主神志 ⼼主神志,⼜称⼼主神明或⼼藏神。
1. 神的概念:神是⼀个宽泛的概念,常指事理的⽞妙、神奇。
如谓“阴阳不测之谓神”、“不见其事,⽽见其功”。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六腑

六腑的传化过程
七冲门:饮食物自进入人体至变成糟粕排出体外,要通过的七 道关隘 唇为飞门:飞通扉 齿为户门:户把守 会厌为吸门:食管与气管会接处 胃为贲门:贲通奔,胃脘上口,连食管 太仓下口为幽门:幽为屈曲幽隐之意 大肠小肠会为阑门:阑有栅栏之意 下极为魄门:魄通“粕”,又称“谷通” 唐·孙思邈指出“谷道宜常撮”
与脏腑经脉的联系
四、女子胞与心
心
藏
神
主司生理、心理活动→排经、排卵
主
血脉
与脏腑经脉的联系
五、女子胞与经脉
冲为血海,主月事;任主胞胎,妊养胎儿
若冲任失调——月经错乱,甚至不孕 冲任二脉的功能受肾中精气化生的“天癸”的调节, 故有“肾为冲任之本”之说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生理功能上有着相互制约, 相互依存和相互协同的关系
二、部位之三焦
涵义::将人之躯干上、中、下三部分段,包括人的整 体,超出六腑的概念。又称之为“孤腑” “孤腑” ——因其为脏腑中最大,与五脏 没有匹配关系,也没有经脉络属
上焦——膈之上,包括心、肺 部位三焦 中焦——膈下脐上,包括脾、胃、肝、胆
下焦——脐以下,包括肾、膀胱、女子胞、大小肠
主要生理功能
1. 胆汁来源于肝,贮藏于胆,胆气疏泄,注入肠
中,以促消化
2.贮藏疏泄失常:厌食、腹胀、腹泻
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肝疏泄正常——胆汁分泌贮藏排泄正常——脾胃功能正常
病理方面
胁下胀痛饱满,脾胃消化功能 胆汁分泌排泄异常—— 异常,食欲不振,腹胀 肝失疏泄 胆汁上逆——口苦,呕吐黄绿苦水 胆汁外溢——黄疸
胆的生理功能
•形似腑,功似脏 •无五行配属,无表里配合(胆除外) •储藏精气,不贮藏浊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胆、女子胞 等不同于平常之腑。
• 特点: • 形态上—官腔性器官(类脏)。 • 功能上—藏精气(似腑)
医药交流PPT
七、五脏与食物
医药交流PPT
21
七、五脏与食物
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从身体健康 来讲,饮食是健康的基础,要合理膳食,中医 认为“药食同源”,不同颜色的食物即可以治 疗不同的疾病,而且可以保证自身血“质”良 好。例如心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红色食物;肝 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绿色食物;脾功能(消化 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黄色食物;肺功能不好 的人可多食白色食物;肾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 黑色食品。
医药交流PPT
15
四、五脏的功能
• 5、肾:“作强之官”。
• 藏精、主水、纳气。
• 肾脏有发挥强力的作用,能产生技巧。是人 的先天根本、真火(即:元阴、元阳)的所在地, 决定的人生老病衰亡的全过程。还主管着生殖机 能和全身水液代谢及大小便的排泄。肾还主管着 脑、髓和骨骼及牙齿的发育生长,决定着人的精 力、智慧与才干。所以古人总结出了保养肾精是 健康长寿的理论与实践。
11
四、五脏的功能
1、心:“君主之官”。
• 主血脉,主藏神。
• 心脏如同国家的最高领导者,主宰全 身,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由心 脏发生。主管血和脉,血液的运行和脉络 的通畅与心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常说 的“心情舒畅”、“操心”等都是心主管 人的精神思维的表现。
医药交流PPT
12
四、五脏的功能
所以我们通过研究观察人体外在现象、 征象,就可以研究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 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这就是《内 经》所说的“有居内,必形于外”的道理。
医药交流PPT
4
一、脏象学说的内容
• 1、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络等。
• 2、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气、血、津液。
医药交流PPT
医药交流PPT
18
六、脏腑的各种关系
• 1、脏与腑的表里关系 • 脏与腑之间生理病理存在密切关系,
相互影响。中医学将这种某脏与某腑之间 的最亲密关系概括为互为表里关系。他们 分别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 里,肾与膀胱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 与胃相表里。
医药交流PPT
19
六、脏腑的各种关系
医药交流PPT
22
七、五脏与食物
红色食物养心
红色食品代表有西红柿、红辣椒、红枣等。
前两种红色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A,
能增强人的体力和缓解因工作生活压力造成的疲
劳。尤其是番茄红素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有
独特的氧化能力、保护体内细胞、使脱氧核糖核
酸及免疫基因免遭破坏、减少癌变危害、降低胆
固醇、防止便秘。红枣,中医认为大枣“性味甘
五味靠它进行消化吸收,并运送到全身。是人的
后天之本,主管对食物和水液的运输和吸收转化
,并把精微物质输布到全身。中医叫做“脾主运
化”。脾脏还有提升中焦之气的作用。凡内脏脱
出(子宫脱出、疝气)多是脾气下陷所致。脾脏
主管人体肌肉、四肢的正常发育成长和正常活动
。脾脏统摄血液在血管中正常的运行而不外溢,
就是“脾统血”的功能。
医药交流PPT
中
医
脏
象
五 脏
学 说
——
六
腑
1
中医学的特点之一是整体观念,认 为人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医药交流PPT
2
医药交流PPT
3
中医以研究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为中心,结合脏腑与形体、诸窍的关系, 以及脏腑和自然界关系的学说,称为脏象 学说。脏象二字的“脏”(通藏字),是 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 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
• 2、肝:“将军之官”。
• 主藏血,主疏泄。 • 肝脏如同国家的最高军事领导者(将
军),勇武能出谋划策。主管藏血,能使 人耐受疲劳。肝还主管疏泄和畅达,使人 的气血舒畅,有助脾胃的消化,腑气的通 利。
医药交流PPT
13
四、五脏的功能
• 3、脾:“仓廪之官”
• 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
• 脾如同国家主管后勤粮草的最高官员,饮食
医药交流PPT
16
五、六腑的功能
• 六腑以泻为常态 • 六腑的“腑”,有“府舍”的意思,是空
腔的器官的意思。 • 主要作用是输送营养和排泄糟粕,参与水
液代谢等。
医药交流PPT
17
五、六腑的功能
• 正是由于人体有六腑的“输泻”与五脏 的“贮藏”,这一进一出、一藏一泻, 共同协调较好地完成了物质在体内的贮 藏、转化、利用、输送、排泄等代谢的 全部过程。
8
五脏
• 五脏,是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在经络学 说中,将心包络也称一脏,合为六脏。藏象学说 习惯将心包络附属于心,故一般称为五脏。
• 特点: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 形态上—实质性器官。 • 功能上—藏精、气、血、津液。
医药交流PPT
9
六腑
• 六腑,是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的合 称。
5
二、中医脏腑概念的特征
• 中医脏象学说的“脏腑”表述的是以 某一脏腑名称为代表的某一系统的生理病 理概念;
• 西医学所说的“内脏”则是指解剖形 态上的具体脏器与他的生理病理功能。
医药交流PPT
6
医药交流PPT
7
五
脏
六
腑
五体
皮、肉、 脉、骨、筋
五官
耳、目、 鼻、舌、口
五液
汗、涕、 泪、涎、唾
医药交流PPT
医药交流PPT
14
四、五脏的功能
• 4、肺:“相辅之官”。
• 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宣散卫气;朝百脉, 主治节。
• 肺脏如同国家的总理,帮助(辅佐)着君主(最 高领导者),主管一身之气并调节着全身的活动 。主管着一身之气,全身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依靠 着肺气的作用。人有没有气力,也要依靠肺的作 用。肺脏不主管呼吸,时行吐故纳新。肺脏还与 心脏紧紧配合,推动着全身的血液运行。肺还调 节全身的水液,使用水液下行。肺还主管发声。
2、脏腑的其他关系
五脏 六腑 五行 季节 情绪 五官 五味 五色 肝 胆 木 春 怒 目 酸 青/绿 心 小肠 火 夏 喜 舌 苦 赤/红 脾 胃 土 长夏 思 口 甘 黄
形体 筋 脉 肉
五华 爪 面 唇
肺 大肠 金 秋 悲 鼻 辛 白 皮毛 毛
肾 膀胱 水 冬 恐 耳 咸 黑
骨
发
医药交流PPT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