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地网及接地引下线接地电阻
配电室接地要求范文

配电室接地要求范文配电室是一个重要的电力设备集中区域,它负责接收、分发和控制电力供应。
由于配电室内部涉及高电压设备的运行,为了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配电室的接地是至关重要的。
1.保护人员安全:配电室接地系统能够提供一个低阻抗路径,将电流引入地下,以防止电流通过人体引起触电事故。
2.保护设备安全:配电室内的各种设备,如变压器、开关、断路器等,都需要正确接地。
通过良好的接地系统,能够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设备过电压、过电流等问题的发生。
3.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良好的接地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气设备的干扰和故障率,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下面是配电室接地的一些基本要求:1.地网设计:地网是接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扩大接地电阻的有效面积,降低电阻值。
地网应采用优良的导电材料,如铜或镀锌钢,并保证地网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地网的敷设要遵循规范,确保覆盖整个配电室范围。
2.接地电阻: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标准。
根据国家规范,低压设备接地电阻一般应小于4欧姆,高压设备接地电阻一般应小于10欧姆。
需要通过测量和测试来确保接地电阻的合格。
3.引下线:引下线是将电气设备接地与主地网相连的线路。
引下线要选用适当的材料,如裸铜线或镀锌钢线,并采取合适的敷设方式,以确保电流的有效引下。
4.接地极:接地极是将电气设备与地网相连的关键部分。
接地极应埋设在潮湿的土壤中,避免埋设在干燥或含水量较低的土壤中。
接地极的表面要做好防腐处理,以延长使用寿命。
5.接地系统的检测:配电室接地系统的有效性应通过定期测量和测试来检查。
检测包括接地电阻测试、接地引下线测试、接地降阻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及时发现接地故障,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总之,配电室接地是确保电力设备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设计和使用配电室接地系统时,需要遵循国家标准和规范,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测试,以确保接地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同时,配电室的操作人员也需要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接地系统的原理和操作要点,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正确性。
变电站接地电阻要求和标准

变电站接地电阻要求和标准
1、交流工作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2、安全工作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3、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应按系统的要求确定;
4、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5、对于屏蔽系统,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大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符合R≤2000 / I Ω,当I4000A时可取R≤0.5Ω。
小电流接地系统当用于1000V以下设备时,接地电阻应符合R≤125 / I Ω,当用于1000V以上设备时,接地电阻R≤250 / I Ω电阻,任何情况下不应大于10欧。
接地工艺要求1、所有接地引下线均要求实现明接地,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有双接地要求的两根接地引下线应分别与主地网的不同干线可靠连接。
2、独立避雷针、安装有避雷针的构架(含悬挂避雷线的构架)的双接地引下线要求每根设置断接卡,断接卡设置位置必须方便打开且全站统一高度,以离地面或保护帽顶面500mm高为宜。
3、设备支架、基座三相之间独立且要求每相双接地的设备和主变中性点设备可以只在入地处采用两根接地线引下实现双接地。
4、钢构支架等自然接地体之间采用法兰盘或螺栓连接时,电气上视为不可靠连接,应增加跨接接地线。
5、钢构支架作为自然接地体时,接地引下线与钢构支架应采用螺栓连接,但必须保证螺栓连接处方便打开并和全站的断接卡高度一致,
以离地面或保护帽顶面500mm高为宜。
6、接地采用螺栓连接时应采用热镀锌螺栓。
并采用防松垫片或防松螺母,螺栓连接的接触面和螺栓数量、规格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的规定。
发电厂接地系统主网及等电位网隐患排查

发电厂接地系统主网及等电位网隐患排查当发电厂等电位地网与主地网连接不可靠时,会产生电位差间接造成保护误动作,引起机组非停或事故扩大。
为避免发生类似事故,应开展全厂接地系统的隐患排查,排查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一次设备、主接地网的检查及要求1、接地装置引下线的导通试验周期不应超过3年,应使用试验电流大于5A的仪器,测试中应注意测量其他局部地网与主地网之间的电气完整性。
2、应定期开展地网的接地阻抗测试,测试周期不应超过6年,评估接地阻抗是否合格,首先应符合GB/T50065-20114.2的有关规定,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包括地形、地质、接地装置的大小和运行年限等,并结合当地情况和以往的运行经验综合判断。
3、应根据历次接地引下线的导通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开挖检查、处理。
定期(时间间隔应不大于5年)通过开挖抽查等手段确定接地网的腐蚀情况,铜质材料接地体的接地网不必定期开挖检查。
若接地网接地阻抗或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测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怀疑接地网被严重腐蚀时,应进行开挖检查。
如发现接地网腐蚀较为严重,应及时进行处理。
对于较难实施开挖抽查的地网,可采用地网腐蚀诊断技术及相应专家系统与开挖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减少抽样开挖检查的盲目性。
4、对于已投运的接地装置,应每年根据发电厂、变电站短路容量的变化,校核接地装置(包括设备接地引下线)的热稳定容量,并结合短路容量变化情况和接地装置的腐蚀程度有针对性地对接地装置进行改造。
对于发电厂、变电站中的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低阻或高阻接地系统,必须按异点两相接地校核接地装置的热稳定容量。
5、变压器中性点应有两根与接地网主网格的不同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重要设备及设备架构等宜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干线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
6、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必须接地:(1)电气设备的金属底座、框架及外壳和传动装置;(2)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的金属底座和外壳;(3)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4)互感器的二次绕组;(5)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及操作台的金属底座;(6)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层、接头盒、终端头和金属保护管及二次电缆的屏蔽层;(7)电缆桥架、支架和井架;(8)变电站构、支架;(9)装有架空地线或电气设备的电力线路杆塔;(10)配电装置的金属遮拦。
有效接地系统接地网的试验和检查项目、周期和要求

有效接地系统接地网的试验和检查项目、周期和要求序号项目周期要求说明1 检查电力设备接地引下线与接地网连接情况(导通性测试)1)6年2)必要时不得有开断、松脱或严重腐蚀等现象。
状况良好设备的回路电阻测试值应在50mΩ以下;50~200mΩ者,宜关注其变化,重要设备宜在适当时候检查处理;200mΩ~1Ω者,对重要设备应尽快检查处理,其它设备宜在适当时候检查处理;1Ω以上者,设备与主地网未连接,应尽快检查处理1)采用测量接地引下线与接地网(或相邻设备)之间的回路电阻值来检查其连接情况,可将所测数据与历次数据比较和相互比较,通过分析决定是否进行挖开检查2)应采用通以不小于5A的直流电流测量回路电阻的方法来检查地网的完整性和接地引下线的连接情况3)必要时,如:怀疑连接线松脱或被腐蚀时2 发电厂、变电站接地网的腐蚀诊断检查1)10年2)位于海边、潮湿地区或有地下污染源地区的变电站,可视情况缩短开挖周期3)怀疑地网腐蚀情况严重时不得有开断、松脱或严重腐蚀等现象,当外观检查或根据腐蚀量化指标得出接地网已严重腐蚀的结论时,应安排大修或因地制宜的采用成熟的防腐措施1)传统的方法是抽样开挖检查,根据电气设备重要性和施工安全性,选择5~8点沿接地引下线开挖检查,采用外观检查、取样进行腐蚀率和腐蚀速度等量化指标判断变电站接地网的腐蚀情况,如有疑问还应扩大开挖范围2)判断主网导体腐蚀程度的方法有直观法(肉眼观察腐蚀情况,拍照记录)、取样量直径法、取样失重法(相对失重法、自然失重法)和针孔法(以腐蚀深度反映腐蚀率)等,以相对失重法为例,腐蚀率小于10%的,腐蚀程度为一般;腐蚀率大于等于25%的,腐蚀程度为严重。
3)推荐探索和应用成熟的变电站接地网腐蚀诊断技术及相应的专家系统与开挖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减少抽样开挖检查的盲目性。
“变电站钢材质接地网土壤腐蚀性评价方法”见附录D。
3 接地网安全性状态评估主要根据运行年限和运行情况确定:1)运行年限比较长,建议220kV及以上变电站不超过10年2)变电站扩容或负荷增加导致接地短路电流水平有明显的提高3)地网(尤其是外扩地网)遭到局部破坏4)地网腐蚀严重5)运行中发生过与接地网有关的设备故障6)怀疑接地网在雷击或工频接地短路状态下性能不满接地网安全性状态评估的内容、项目和要求详见附录C1)通过实测接地阻抗值和架空避雷线(包括10kV电缆外皮)的分流系数确定的接地网接地阻抗应满足设计值要求(一般不宜大于0.5Ω)2)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阻抗按上述要求在技术、经济上极不合理时,允许超过0.5Ω,且必须采取措施以保证发生接地时,在该接地网上: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均不超过允许的数值;采取措施防止高电位引外和低电位引内;考虑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的影响,接地网电位升高时,10kV避雷器不应动作或动作后能承受被赋予的能量而不发生爆炸;二次设备有防雷措施3)根据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的实测值和数值评估值对比其安全限值,要求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满足人身安全要求4)通过数值评估得到的变电站接地短路故障下地网导体电位升高和场区电压差应满足一次设备、二次设备(或二次回路)和弱电子设备的绝缘要求和电磁干扰要求1)宜采用夹角法(电流极和电压极远离地网,电压线和电流线成夹角布置,最好为反向布置)测量地网接地阻抗,电压极和电流极与接地装置边缘的直线距离应至少是接地网最大对角线的4倍2)对于110kV及以上的大型地网,不宜采用直线法进行测量3)变电站周围土壤电阻率比较均匀,可采用30度夹角法进行测量4)电压线和电流线布线前,应用GPS对接地网边缘、电压极和电流极进行精确定位,确保电压线和电流线的放线长度满足要求5)应采用柔性电流钳表(罗哥夫斯基线圈)测量出线构架的避雷线(普通地线和OPGW光纤地线)和10kV电缆外皮对测试电流的分流,得到分流系数,结合接地阻抗实测值来推算接地装置真实的接地阻抗值足要求7)地网改造后注:本表主要针对钢材质接地网,对耐腐蚀性能好、开挖检查存在困难的铜质材料(纯铜、铜包钢、铜镀钢等)接地网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本表执行。
接地装置试验指导方案

接地装置试验指导方案接地装置试验试验目的大型接地装置的特性参数测试应该包含以下内容:电气完整性测试、接地阻抗测试、场区地表电位梯度测试、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及转移电位的测试。
在这里主要介绍电气完整性测试、接地阻抗测试两项。
一)电气完整性测试试验目的:接地引下线是电力设备与地网的连接部分,在电力设备的长时间运行过程中,连接处有可能因受潮等因素影响,出现接点锈蚀、甚至断裂等现象,导致接地引下线与主接地网连接点电阻增大,从而不能满足电力规程的要求,使设备在运行中存在不安全隐患,严重时会造成设备失地运行。
因此通过测量接地引下线的阻值判断其运行状况。
二)接地阻抗测试试验目的包括:1) 测量接地装置的真实接地电阻,检查新地网的接地阻抗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检查老地网的接地电阻是否发生了变化;2) 对计算值进行校核,以检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为新的计算方法或软件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3) 确定由于电力系统接地故障引起的地电位升降及在整个地段内的电位变化;4) 确定防雷保护接地装置的合适性;5) 取得建筑物防雷保护、建筑物内设备防雷保护及有关人身安全所必须的设计数据。
试验仪器试验所用仪器如表1所示。
表1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试验所用仪器列表序名称单位数量号1干湿温度计只12接地阻抗测试仪台13接地导通测试仪台14电流线米若干5电压线米若干6电流极根若干7电压极根18电源线根19手锤个110对讲机个3试验接线一)电气完整性测试电气完整性测试试验接线如图1所示。
图1电气完整性测试试验接线二)接地阻抗测试测试变电站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电流极应布置得尽量远,接地阻抗测试试验接线如图2所示。
一般电流极与变电站的dCG应为变电站对角线长度D的4—5倍;当远距离放线有困难时,在土壤电阻率均匀地区dCG可取2D,在土壤电阻率不均匀地区dCG可取3D.图2接地阻抗测试试验接线G—被试接地装置;D—被试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长度; C—电流极;P—电压极;dCG—电流极与被试装置边缘的距离;d—电压极间隔;x—电压极与被试装置边缘的距离;试验步骤一)电气完整性测试1) 将测试仪接地,测试仪正极电流线接参考点接地引下线上端,正极电压线接下端,测试仪负极电流线接被测点接地引下线上端,负极电压线接下端;2) 检查试验接线正确,确保接触良好,工作人员与施加电压部位保持足够安全距离,操作人员征得试验负责人许可后,接通测试仪电源;3) 按测试键测试,待充电电流及测试数据稳定后记录试验结果;4) 按复位键,待仪器放电完毕后断开电源,操作人员向试验负责人汇报试验结束后,将测试线换至另外测试点测试,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所有测试点测试完成。
接地电阻测试方法(图解)

接地电阻国家标准建筑物接地电阻的要求依据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三章、建筑物的防雷措施;第二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要求,第条: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第三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要求,第条:每根引下线的接地电阻不小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装置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共用接地装置。
第条: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架空和直接埋地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就近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当不相连时,架空管道应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本规范第.条四、五、六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引人、引出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对架空金属管道尚应在距建筑物约25m处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第四节、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要求,第条: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第条: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电源系统接地电阻的要求依据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4章接地与安全:第条要求,当机房接地与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时,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Ω。
因此对于监控机房和通讯机房接地均应与建筑物防雷地等共用同一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Ω。
依据GB50089-98《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第12章:电气;第条: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应装设避雷器。
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
第条:输送危险物质的各种室外架空管,应每隔20~25米接地一次,每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第条:危险区域应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
凡生产、加工或储存危险品的过程中,有可能积聚静电电荷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和导电物体,均应直接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
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输电线路防雷设计的目的是提高线路的防雷性能,降低线路的雷击跳闸率。
在确定线路防雷的方式时,应综合考虑系统的运行方式、线路电压等级和重要程度、线路经过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特点、土壤电阻率等自然条件,并参考当地原有线路的运行阅历,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实行合理的爱护措施。
除架设避雷线措施之外,还应留意做好以下几项措施。
1.接地装置的处理(1)高压输电线路耐雷水平随杆塔接地电阻的增加而降低。
电压等级越高,降低杆塔接地电阻的作用将变得更加重要。
对土壤电阻率较高地区,应选择更换接地网形式和置换土壤的方法,达到降阻。
在雷击多发区域,主网线路杆塔接地电阻应保证小于10Ω,山区也应小于15Ω。
在雷雨季节前,对雷击多发区域线路应按规程要求的方法,进行杆塔接地电阻测量。
(2)接地装置埋深,要求大干0.6 m,采纳增大截面的接地引下线,引下线(热镀锌)表面要进行防腐处理。
严格根据规程执行接地装置的开挖检查制度。
重点检查接地装置的埋深、接头和截面的测量,对不合格的准时进行处理。
(3)降低杆塔接地电阻,还需要确保架空地线、接地引下线、地网相互之间的良好连接。
2.减小外边相避雷线的爱护角或者采纳负角爱护在以往进行防雷设计时,只要求遵照规程规定满意杆塔避雷线爱护角的要求就行了,忽视了山坡对防雷爱护角的影响,则造成了杆塔防雷爱护角不能满意防雷设计的实际要求,增加了线路闪络次数,影响了电网平安运行。
针对山区运行线路简单受绕击的状况,建议采纳有效屏蔽角公式计算校验杆塔有效爱护角,以便设计时针对爱护角偏大状况实行相应措施削减雷电绕击概率。
3.加强绝缘和采纳不平衡绝缘方式在雷电活动剧烈地段、大跨越高杆塔及进线段,应增加绝缘子片数。
由于这些地方落雷机会较多,塔顶电位高,感应过电压大,受绕击的概率也较大,通过适当增加绝缘子片数,增大导线和避雷线间的距离,达到加强绝缘的目的。
规程规定:全超群过40m的有地线杆塔,每增高10m应增加一片绝缘子。
接地电阻测试方法(现用图解)

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测试方法(图解)一、接地电阻测试要求:a. 沟通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该大于4Ω;b.安全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该大于 4 Ω;c.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应按计算机系统详细要求确立;d.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该大于10 Ω;e. 关于障蔽系统假如采纳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不该大于 1 Ω。
二、接地电阻测试仪ZC-8型接地电阻测试仪合用于丈量各样电力系统,电气设备,避雷针等接地装置的电阻值。
亦可丈量低电阻导体的电阻值和土壤电阻率。
三、本仪表工作由手摇发电机、电流互感器、滑线电阻及检流计等构成,所有机构装在塑料壳内,外有皮壳便于携带。
附件有协助探棒导线等,装于附件袋内。
其工作原理采纳基准电压比较式。
四、使用前检查测试仪能否完好,测试仪包含以下器件。
1 、 ZC-8型接地电阻测试仪一台2、协助接地棒二根3、导线 5m 、 20m 、 40m 各一根五、使用与操作1、丈量接地电阻值时接线方式的规定仪表上的 E 端钮接 5m 导线, P 端钮接20m 线, C 端钮接 40m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被测物接地极Eˊ,电位探棒 P ˊ和电流探棒Cˊ,且Eˊ、P ˊ、Cˊ应保持直线,此间距为20m1.1 丈量大于等于1Ω接地电阻时接线图见图1将仪表上 2 个 E 端钮连结在一同。
丈量小于1Ω接地电阻时接线图1.2 丈量小于1Ω接地电阻时接线图见图2将仪表上 2 个 E 端钮导线分别连结到被测接地体上,以除去丈量时连结导线电阻对丈量结果引入的附带偏差。
2、操作步骤2.1 、仪表端所有接线应正确无误。
2.2 、仪表连线与接地极Eˊ、电位探棒 P ˊ和电流探棒 Cˊ应坚固接触。
2.3 、仪表搁置水平后,调整检流计的机械零位,归零。
2.4 、将“倍率开关”置于最大倍率,渐渐加速摇柄转速,使其达到150r/min。
当检流计指针向某一方向偏转时,旋动刻度盘,使检流计指针恢复到“0 ”点。
此时辰度盘上读数乘上倍率档即为被测电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