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学课程案例

合集下载

《市场营销学》案例库

《市场营销学》案例库
《市场营销学》案例库
• 案例一:可口可乐的市场营销策略 • 案例二:星巴克的品牌建设 • 案例三:亚马逊的在线营销策略
• 案例四:苹果的体验式营销 • 案例五:特斯拉的创新营销
01
案例一:可口可乐的市场营销策 略
背景介绍
可口可乐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饮料生产商,其产品线涵盖 了碳酸饮料、果汁、矿泉水等多个品类。在全球范围内,可 口可乐拥有广泛的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
亚马逊的促销活动包括会员日、黑色星期五、网络星期一等。此外,亚马逊还与其他品牌合作,推出联合营销活动,扩大品 牌影响力。这些促销活动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和购买意愿。
04
案例四:苹果的体验式营销
体验式营销策略
创造独特体验
苹果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创造独特的用户体验,使消费 者对品牌产生良好的印象和情感连接。
特斯拉注重用户体验,通过设计 简洁的界面、提供智能互联功能 等方式,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品牌形象创新
特斯拉通过与知名设计师合作、 赞助高端活动等方式,塑造了高 端、时尚的品牌形象,吸引了大
量追求品质和创新的消费者。
定价策略
高价定位
01
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定价较高,但通过提供卓越的产品性能和用
户体验,成功吸引了愿意为高端产品买单的消费者。
价格调整
02
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和成本降低,特斯拉适时调低了产品价格,
扩大了市场份额。
增值服务定价
03
特斯拉提供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等增值服务,通过合理的定价
策略,实现了产品的高附加值。
销售渠道
直营模式
特斯拉采用直营模式,直 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便 于控制产品质量和提供个 性化服务。
线上销售

市场营销教学案例

市场营销教学案例

市场营销教学案例案例一:可口可乐的市场营销策略案例描述:可口可乐是全球领先的饮料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市场份额。

该品牌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其创新的市场营销策略。

以下是可口可乐在市场营销方面的一些成功案例:1. 品牌定位:可口可乐以“开心快乐”的形象为品牌定位,通过鲜艳的标志性红色配色和欢快的广告营销来吸引消费者。

这种积极的形象使得消费者将可口可乐与快乐和正能量联系在一起。

2. 广告营销:可口可乐以创意和情感化的广告营销而闻名。

他们的广告通常以故事性的情节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在其中传达品牌的核心价值观。

例如,他们曾推出的“开心时刻”广告系列,通过展示人们在喝可口可乐时快乐而欢乐的场景来建立品牌与愉悦情绪的联系。

3. 品牌合作:可口可乐还积极与其他品牌展开合作,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例如,他们与迪士尼、奥运会等知名品牌合作,在这些合作中加强了品牌形象,并通过共同推出的限量版产品来吸引消费者。

4. 社交媒体营销:可口可乐善于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消费者进行互动。

他们通过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平台上发布有趣的内容和可参与的活动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品牌的参与度和忠诚度。

案例二:苹果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案例描述:苹果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其市场营销策略以创新、差异化和高端定位为主要特点。

以下是苹果公司在市场营销方面的一些成功案例:1. 产品设计:苹果公司以其独特的产品设计而闻名。

他们的产品集中在功能性、简洁性和美观性方面的创新,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眼球。

苹果公司在产品设计上的不断突破,使消费者很难将其产品与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混淆。

2. 品牌形象:苹果公司打造了强大的品牌形象,以与众不同的方式塑造其产品和品牌的形象。

他们的广告通常采用简单但引人注目的方式,强调产品的独特之处和用户体验。

3. 渠道分销:苹果公司建立了独特的产品分销网络,以确保产品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销售。

《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课程简介《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广泛应用性的课程, 不仅是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还是其它专业学生特别喜爱的选修课程, 如何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引入《市场营销学》, 探讨如何将传承文化与传授技能有机融合,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引导学生肩负使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有着其独特的价值体系。

如“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修齐治平”的价值理念等, 这些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要结合时代要求将这些价值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 引导大学生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自觉地把个人的成长成才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 从而肩负起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春使命。

(二)启发学生创造力和延展力青年学子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期, 激发其想象力和学习能力非常重要。

中华文明无论是其“天人合一”思维体系的形成, 还是“致知格物”的践行理念, 无一不对世界文明带来创新性的改变。

特别是将传统文化与企业的促销、产品的开发等营销行为结合在一起, 往往可以产生创造力, 很多文创产品的产生都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展, 也成为传统文化与营销策略结合的有效途径。

(三)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古往今来, 无数仁人志士以立德、立功、立言“三立”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 立德居于首位, 是立功、立言的基本前提。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 应善于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文化中的传统美德资源, 要提高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知认同, 让其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让传统美德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三、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在传授课程知识中坚定文化自信如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 让学生进行“全球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中国智慧”话题讨论, 有利于帮助其领悟中华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通过中华百年老字号企业视频, 企业品牌命名中的中华古诗词文化的拓展学习, 可以让学生感受“知情意行”的品格精神;欣赏学习“碧桂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视频及其营销策划案, 让学生坚定“修齐治平”的理想信念。

《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

《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

《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市场营销学是商学院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

本文将通过对某家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的案例分析,探讨市场营销学的实践应用。

一、市场定位1.1 公司的目标市场是谁?他们的目标客户群体是什么样的?1.2 公司是如何选择目标市场的?他们采取了哪些市场细分策略?1.3 公司的市场定位战略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在目标市场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的?二、产品策略2.1 公司的产品是如何设计的?他们是如何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的?2.2 公司的产品定价策略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定价的?2.3 公司的产品销售渠道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促进产品销售的?三、促销策略3.1 公司采取了哪些促销活动?这些促销活动对销售业绩有何影响?3.2 公司的广告宣传策略是什么?他们是如何提升品牌知名度的?3.3 公司的促销策略是否与目标市场相匹配?他们是如何吸引目标客户的?四、渠道管理4.1 公司的产品销售渠道有哪些?他们是如何管理渠道的?4.2 公司的渠道选择是否合理?他们是如何与渠道商进行合作的?4.3 公司是如何保证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被消费者接受的?五、市场反馈5.1 公司如何采集市场反馈信息?他们是如何分析并应用这些信息的?5.2 公司是否根据市场反馈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他们是如何保持与市场的互动的?5.3 公司的市场反馈机制是否有效?他们是如何持续改进营销策略的?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市场营销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惟独深入理解市场需求,灵便运用各种营销策略,才干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

希翼本文对学习市场营销学的同学有所匡助。

十大经典市场营销案例

十大经典市场营销案例

十大经典市场营销案例市场营销案例1: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背景:1938年,钻石的价格急剧下降,戴比尔斯公司De Beers向广告代理公司N.W. Ayer & Son寻求援助,希望扭转这种颓势。

1939年,后者推出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A diamond is forever的广告语,成功地将钻石包装**们的婚礼必备品,让这种亮闪闪的饰品赢得无数新人的欢心。

如何让两个月的薪水持续一生?购买一颗钻石吧!突破:广告运动诞生了流行金句。

美国南加州大学传播学教授迈克尔·科迪Michael Cody表示,“它为这个产品赋予了一种情感意义,让人们产生共鸣。

”这个句子如此浑然天成,足以让人们忽略它背后的商业目的。

贡献:开启了情感市场营销案例的先河,后来者如耐克主张“想做就做”Just Do It,万事达卡诉求“万事皆可达,唯有情无价”Priceless。

市场营销案例2:万宝路牛仔背景:很难想象,几十年前万宝路竟然是一种女士过滤嘴香烟。

1955年,当李奥贝纳广告公司接手这个品牌时,一切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

该公司重新对万宝路品牌进行了定位,并引入了一个极具阳光色彩的形象:美国牛仔。

突破:品牌形象广告。

科迪认为,这个广告运动将万宝路牛仔Marlboro Man塑造成一个成功的“代言人”,不仅如此,这场广告运动还是第一个品牌形象广告。

“它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对产品销量的提升上,更唤起了男人们对阳刚的男子气概的追求。

”万宝路由此而成为最畅销的香烟品牌市场营销案例。

贡献:开启了年轻人的品牌意识市场营销案例3:是她,不是她?背景:1957年,FCB广告公司创造了“伊卡璐女孩”Clairol girl这个形象。

一个看起来非常阳光健康的女孩,但她却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她头发的颜色可能是假的!随后染发剂的广告铺天盖地,都附有醒目的一问一答:“是她,不是她?”Does she … or doesn't she?“只有她的美发师知道”。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案例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案例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市场调研与消费者分析案例背景:某鞋类品牌公司正在规划推出新的运动鞋产品线,希望了解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行为。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你被安排负责进行市场调研,并分析调查结果,为公司提供决策支持。

教学目标:1. 了解市场调研的重要性和步骤;2. 掌握市场调研方法和技巧;3. 熟悉消费者分析的方法和流程;4. 能够将市场调研结果转化为实际的营销策略。

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案例背景和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市场调研的重要性和步骤(10分钟)通过讲解市场调研对于企业决策的重要性,以及市场调研的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市场调研的基本认识。

3. 市场调研方法和技巧(15分钟)介绍常用的市场调研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并提供一些市场调研技巧,如样本选择、调查设计等。

引导学生讨论在该案例中选择何种调研方法和技巧更加合适。

4. 消费者分析的方法和流程(15分钟)解释消费者分析的概念和目的,介绍常用的消费者分析方法,如市场细分、个体消费者特征分析等,并提供实例进行讲解。

5. 分组讨论和报告(20分钟)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给出的市场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消费者的需求、购买行为、媒体接触等方面。

每个小组讨论后,代表小组进行报告,分享分析结果和推荐的营销策略。

6. 总结和讨论(10分钟)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回顾市场调研的重要性和消费者分析的方法。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引导他们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规划思考。

教学案例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和消费者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环节,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市场营销学经典案例(涵盖了市场营销学全面经典的案例)

市场营销学经典案例(涵盖了市场营销学全面经典的案例)

市场营销学案例第一章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学[案例1] 宝洁公司和一次性尿布宝洁(P&G)公司以其寻求和明确表达顾客潜在需求的优良传统,被誉为在面向市场方面做得最好的美国公司之一。

其婴儿尿布的开发就是一个例子。

1956年,该公司开发部主任维克·米尔斯在照看其出生不久的孙子时,深切感受到一篮篮脏尿布对家庭主妇的烦恼。

洗尿布的责任给了他灵感。

于是,米尔斯就让手下几个最有才华的人研究开发一次性尿布。

一次性尿布的想法并不新鲜。

事实上,当时美国市场上已经有好几种牌子了。

但市场调研显示:多年来这种尿布只占美国市场的1%。

原因首先是价格太高;其次是父母们认为这种尿布不好用,只适合在旅行或不便于正常换尿布时使用。

调研结果还表明,一次性尿布的市场潜力巨大。

美国和世界许多国家正处于战后婴儿出生高峰期,将婴儿数量乘以每日平均需换尿布次数,可以得出一个大得惊人的潜在销量。

宝洁公司产品开发人员用了一年的时间,力图研制出一种既好用又对父母有吸引力的产品。

产品的最初样品是在塑料裤衩里装上一块打了褶的吸水垫子。

但1958年夏天现场试验结果,除了父母们的否定意见和婴儿身上的痱子以外,一无所获。

于是又回到图纸阶段。

1959年3月,宝洁公司重新设计了它的一次性尿布,并在实验室生产了37 000个,样子相似于现在的产品,拿到纽约州去做现场试验。

这一次,有三分之二的试用者认为该产品胜过布尿布。

行了!然而,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如何降低成本和提高新产品质量。

为此要进行的工序革新,比产品本身的开发难度更大。

一位工程师说它是“公司遇到的最复杂的工作”,生产方法和设备必须从头搞起。

不过,到1961年12月,这个项目进入了能通过验收的生产工序和产品试销阶段。

公司选择地处美国最中部的城市皮奥里亚试销这个后来被定名为“娇娃”(Pan叩ers)的产品。

发现皮奥里亚的妈妈们喜欢用“娇娃”,但不喜欢10美分一片尿布的价格。

因此,价格必须降下来。

降多少呢?在6个地方进行的试销进一步表明,定价为6美分一片,就能使这类新产品畅销,使其销售量达到零售商的要求。

市场营销学方面的案例

市场营销学方面的案例

市场营销学方面的案例(实用版)目录一、市场营销学概述二、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1.肯德基苏丹红事件2.史密诺夫酒价格策略3.通用汽车与福特汽车的竞争三、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的意义与价值正文一、市场营销学概述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学科。

市场营销学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市场分析、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关注市场变化,运用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和方法,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二、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1.肯德基苏丹红事件2005 年 3 月 15 日,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对肯德基多家餐厅进行抽捡时,发现新奥尔良鸡翊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

事件发生后,百胜集团上海总部立即通知全国各肯德基分部从 16 日开始,在全国所有肯德基餐厅停止售卖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这个事件给肯德基带来了严重的声誉损失,但也暴露出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对产品质量把控不严的问题。

2.史密诺夫酒价格策略史密诺夫酒是一款高端白酒,其价格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然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史密诺夫酒开始考虑调整价格策略。

经过分析,企业决定推出一款与竞争对手价格相当的新产品,以抢占市场份额。

同时,对原有高端产品进行提价,以维护品牌形象和保证公司利润。

这种价格策略在保证品牌效益的同时,提高了市场份额,实现了企业利润最大化。

3.通用汽车与福特汽车的竞争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是美国汽车市场的两大巨头,它们在市场营销策略上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福特汽车主要依靠 T 型车打天下,而通用汽车则推行汽车形式多样化。

在竞争过程中,通用汽车逐渐超越福特汽车,成为美国汽车市场的领导者。

这个案例表明,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市场营销策略。

三、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的意义与价值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编于建原2003年9月13日目录Ⅰ、金山从市场中醒来 (1)Ⅱ、秦池——从辉煌到衰败 (16)Ⅲ、“彩电大王”的“世纪豪赌” (25)Ⅳ、青岛啤酒的凤凰涅槃 (43)Ⅴ、麦当劳是“搞房地产”的么? (50)Ⅵ、A牌17座客运车广告 (54)Ⅶ、格兰仕的总成本领先 (56)Ⅷ、上海通用的营销渠道和顾客服务策略 (68)附录:案例分析示例案例Ⅰ金山从市场中醒来"改编于建原一个没有市场的软件公司和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软件公司一样,都是不完整的,都不可能发展壮大。

从1995年盘古的失利,到今年WPS2000的辉煌,金山以自己10年来的经历,证实了这一点。

金山公司在开发办公用的盘古组件时,开发队伍集中了当时国内顶尖的程序员,但是盘古在市场上还是失败了。

盘古的失利,给了金山一个清醒的认识,好的东西并不一定都能卖得掉。

从金山公司内部来说,金山没有变成大公司是因为金山缺乏最基本的市场观念。

作为一家软件公司,金山把所有精力都放到了技术领先或产品的质量上,而缺乏最基本的营销意识,如需对产品进行深入细致市场调查、立项分析等等都没有,市场决策统统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没有任何市场调研支持!这样的决策导致了金山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也很大的失误,而盘古这个产品将这种决策机制必定导致失败给了金山一个永远难易忘记的教训!在开发盘古时,金山公司的开发队伍达到了空前壮大的水平,在这个队伍中集合的国内优秀的程序员,可算是金山历史上的一次“梦幻”组合。

但就是由这批最好的程序员开发出来的当时最好产品,在市场上却惨败得一塌糊涂。

雷军认为这个产品的失败有几个方面原因:其一,1992年金山看到了Windows这个市场,而且也很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市场的容量极其庞大,当时金山在这方面集中了优势的力量。

但是由于过于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因此,导致盘古一开始的设计就极其庞大:从中文平台到字处理全部都包括,这样就分散了力量。

如果当时把所有精力都放在WPS上,那么,1995年金山成功的机率相当大;其二,就是市场转型不早不晚。

说早,1992年的新天地公司的“中文之星”已经崭露头角;说迟,1992年有很多人已经决定在Windows上开发,有一批很强大的力量,当时金山已经将其DOS下的“旗舰·1·案例Ⅴ市场营销学案例产品”——WPS全部改到了UCDOS平台下。

也就是说,如果1993年金山能在Windows平台上拿出强有力的产品来,金山就不会像后来那么难堪。

当时金山处在不快不慢非常尴尬的境地,如果慢一些还可以在UCDOS、CCED 这些中文平台的市场中有所作为,也不至于崩溃得那么快;如果能快一些,1993年就该有强有力的产品推出来。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都是由于当时金山公司“技术至上”导致的。

这种技术至上不是市场指导的技术至上(可以想象一下,几十个技术“疯子”主宰了金山的企业气氛,任何看来同技术本身没有明确关系的东西,根本就没有理睬,在这些人的眼里,市场是什么东西!);其三,是市场本身的原因,如果当时的产品不叫“盘古”这么现在看来有几分古怪的名称,而就叫用户们熟悉的WPS,肯定会有一线生机的。

金山在不知道市场如何运作的时候,还要把产品换了谁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怪名字。

如果知道市场怎么运作,又有足够的钱,换个名字,那够宣传推广费,也还算是和理的操作,还可望成功的,这就如同将586改道改成“奔腾”一样,Intel拿出了足够的钱,还加上精心的营销策划,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真能“奔腾”起来的品牌。

但是,金山当时发行“盘古”时,不过就是请了二十几个媒体,写了一篇新闻通稿,两手一操,就等着市场,这市场就愣没踪没影。

除了这三个原因外,金山的投资方,也对金山的决策造成了影响。

在国内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Windows平台有很大市场前景时,金山就打算在Windows平台上做软件了,但是投资方认为,汉卡已经卖得很好了,做纯软件怎么能卖出去呢?就这样失去了先机。

雷军认为,实际上这一系列错误,就注定盘古必定失败。

即使盘古当时能侥幸过关,那么金山以后还是会出问题、摔跟头,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也就是说,当时金山的体制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

同样作为金山“老人”的珠海研发部总经理的董波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对于金山来说,盘古实际上代表了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

在此之前是DOS操作系统下的繁荣的汉卡时代,在那个时代,技术被神化了,认为除了技术之外,金山不再需要任何东西了。

盘古的失败使董波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没有市场的软件公司,就像一个没有技术的软件公司一样,都不会有出路。

从这时开始金山公司进入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技术与市场·2·金山从市场中醒来 共109页并重。

金山影霸:市场运作的第一个范例毛一丁用他自己熟悉的市场手段,给金山上了一堂生动的市场课:在市场上运作一个产品,和用最先进的技术开发一个产品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1995年盘古的失利,金山由纯技术构筑“乌托邦”也随之崩溃,同时以前积累的很多问题,也一下子浮出水面。

第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大家预期盘古会成功,但是结果没成功,很多人信心受到了打击,很多员工离开了金山;第二,由于当时参加“盘古”项目的每个人都很能干,都是软件业内的顶尖高手,但是聚齐到金山反而都不行了,什么东西都做不好。

再者,整个软件业面临的困难比较大,盗版开始出现了;另外,那时,以微软为代表的国外真正有实力的大公司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做软件的许多公司都看不到前途在哪里。

也就是金山总裁求伯君所说的“前有盗版,后有微软”。

那是整个软件业都笼罩在“瞻念前途,不寒而栗”的迷茫与沮丧中。

从1995年中期以后,金山曾经尝试过去做系统集成,但不太成功。

在此之后,雷军陷入了很长时间的思考之中,感觉不到路在何方,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经过了半年的考虑,雷军认为“微软战车”虽然强大,但是它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全做了,肯定还有很多领域仍有待开发,金山就应该寻找这样的空白点。

另外,在同强大对手的竞争策略上,要采用“运动战”,而不能采用“阵地战”,不能硬碰硬地拿鸡蛋和石头碰,对手总有弱点,要抓住对手的弱点,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

在这种思路下,雷军提出了重塑金山的几个建议:一是同竞争对手“打持久战”。

雷军是1992年1月进入金山,雷军自己的感觉是,“我在金山已经做了很多年,我现在还有没有可能继续坚持下去?”目前在金山做了5~6年以上的员工一共还有8个人,相比中关村的其他公司,这个比例已经相当高了;二是“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

对手都是西装革履,但金山认为光脚不怕穿鞋的,首先在成本上有优势,反应比对手灵活。

在市场策略方面,价位要平民化。

例如,金山的“96计划”,就是1996年出的产品都只卖96元一套。

这种低价位策略的产生,来源于郑州一个开发词典软件的人。

1994年,这个人2块钱卖给用户一个标签,贴上·3·案例Ⅴ市场营销学案例就算买了他的“正版”词典,结果他卖了好几万份,非常成功。

这个故事给雷军很大的刺激。

在1996年,金山一共出了10种产品,每种产品只卖96元。

1996年,金山抓住了一个产品——《金山影霸》。

当时电脑奇才梁肇新拿着这个产品来找雷军,由于其性格比较怪,在此之前虽然已经接触了好几家公司,但都没有谈成。

刚开始,能否同梁肇新合作,雷军心里也没有底,但是后来还是想了一种模式,让梁肇新加盟金山。

在操作《金山影霸》这个产品上,金山第一次引入了市场的概念,《金山影霸》的成功从根本上讲是市场操作的成功。

谈到金山的市场,就必须提到一个人——毛一丁(现为连邦公司公关部经理)。

雷军回忆当时他“三顾茅庐”请毛一丁的情形。

为了邀请毛一丁到金山来,当时雷军的汽车丢了,只好骑自行车到毛一丁家。

那是冬季一天的晚上,风刮得特别大,自行车被吹倒了好几回。

但是雷军必须将毛一丁请到金山来,因为金山那时根本没有市场,也不知道市场是何物,只是多次碰壁以后,感到市场是一个可怕的“怪物”,而又和办企业的人形影相随,躲也躲不掉的怪物。

而毛一丁是当时中关村很少的几个知道如何“做市场”的人。

就是说从那时起,金山开始明白市场的重要性。

以前,金山太自高自大了,以为自己就是中国的微软,可以带动全世界的需求,而现在金山终于明白了自己是个小公司,用户的需求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对企业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也就是所谓的“顺市场者昌,逆市场者亡!”毛一丁完全按照市场的方式操作了《金山影霸》,结果相当成功。

实际上,当时梁肇新拿来的产品是个半成品,以当时的测试版来看,即使在金山公司内部,也很少有人看好,很多人坚决反对。

只有求伯君、雷军和毛一丁三个人看好这个产品。

不看好这个产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当时的PC上普遍使用的VCD播放器Xing Player是不要钱的;二是国内VCD市场环境不好。

这两个原因使得《金山影霸》基本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但是《金山影霸》确实成功了,成功就成功在《金山影霸》中有一个很小的、但很便于用户使用的功能:影碟一放到光驱上,《金山影霸》就自动播放,而不像Xing Player那样还要去选文件。

就这一点点的不同,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一个大得不得了的市场需求。

从技术上说,搞出这种“小儿科”,几乎谈不上什么·4·金山从市场中醒来 共109页技术,但它是“大市场”!这件事情给金山的震动很大,使得以前技术至上的观念得到了很大改变,了解市场需求决定产品怎样开发是最关键的步骤。

另外,按照营销规律操作市场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

这些观念反映到金山的管理层就是,求伯君和雷军有了一个明确的分工:求伯君主管产品研发,雷军完全从技术开发中脱离出来,专做市场。

毛一丁实际上给金山上了一堂生动的市场课程,使得金山从此由一个研发基地变成了真正的公司。

那一年金山的产品小有所成,除了《金山影霸》之外,还有游戏软件《中关村启示录》也卖得相当不错。

雷军清晰地记得,1996年4月13日,《金山影霸》在连邦连锁店做首发时,一天卖了150套。

这在当时是个奇迹,谁也没有见过一天能卖那么多套软件。

那天连邦的所有总裁、副总裁都到场了,谁都想看一看这是怎么回事?光荣与梦想当一个人经历了个人理想,从辉煌走向幻灭的全过程后,他该如何对自己进行反思和重新定位呢?雷军经过半年完成了这个转变过程,这个过程虽然很痛苦,但却是必须的和无法回避的。

《金山影霸》做成功以后,从1996年5月开始,雷军开始了长达半年的休假。

当时的雷军对自己和金山都很失望,从1992年到1996年接近5年的时间里,亲身经历了个人理想走向幻灭的过程,内心非常痛苦。

对雷军来说,金山本来应该是一家这样的软件公司:在中国的所有计算机上,都运行着金山的软件。

但是5年过去了,金山并没有成为雷军想象中的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