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导读 第二章 家世、生平及时代环境
高中时期所有名著导读整理

高考必备名著导读《红楼梦》导读曹雪芹生平所处的“康乾盛世”,实际上是中国封建社会行将崩溃的“末世”。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初期的民主主义思想已经产生。
《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转衰的过程,从多方面对腐败、黑暗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歌颂了贵族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反映出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民主思想,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主要人物1、贾宝玉:率性、多情、温和、善良、富有同情心,单纯,没有功利心。
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
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2.林黛玉: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
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
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3.薛宝钗:外表冷漠,内心炽热,雄心勃勃.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4.王熙凤:尖酸刻薄、两面三刀、心狠手辣。
荣府内,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
5.史湘云: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又不大瞻前顾后6、.晴雯:她向往平等、公正,美丽能干,反抗婚姻,永远反抗她低人一等的命运。
她虽是婢女,却绝不低声下气,没有自我。
晴雯地位卑微、刁钻、刻薄,同时她也高傲、纯净,目下无尘。
正是由于晴雯的泼辣、倔强和对人的刻薄、喜怒无常,才使她的纯洁、天真、坦荡显得更加宝贵。
《三国演义》导读《三国演义》思想内容1.通过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
《红楼梦》第二章

永忠的诗《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 雪芹三绝句(姓曹)》,诗中说: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 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擎擎宝玉两情痴,儿女闺房语笑私;二寸 柔毫能写尽,欲呼才鬼一中之”, “都来眼底复心头,辛苦才人用意搜;混沌 一时七窍凿.争教天不赋穷愁!”
一、关于作者的家世 始祖曹世选-高祖曹振彦-曾祖曹玺 (江宁织造) -祖父曹寅 (弟曹宣)-曹頫
二、曹雪芹的生平
曹雪芹(约1715—约1 763),我国清代最伟 大的小说家。汉人。 名沾,字梦阮,雪芹 是其号,又号芹圃、 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 是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 “包衣”人,。晚年移居北 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 “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 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1762年(乾隆二十 七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 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 逝世。
第二章
《红楼梦》的作者
袁枚,他在《随园诗话卷二》,说:“康熙 间,曹练亭为江宁为织造……其子雪芹撰 《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 明义在《题红楼梦》诗的小引中说:“曹子 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 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 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 者.余见其抄本焉”
有人认为他应当出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还 有人认为应该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胡适认 为是康熙五十六年(1717)。 一种认为壬午除夕,另一说是癸未除夕(公元 1764年2月)日)说他前者是因为在甲戌本的脂砚 斋评语中,有一条批语明确地说:“壬午除夕,书 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但是,敦敏《懋斋诗抄》中 有《小诗代简寄雪芹》,诗中说邀清曹雪芹于三月 一日去赏花饮酒,且诗末的纪年为“癸未”作为佐 证的是,敦诚的《挽曹雪芹》诗恰好作于甲申.是 癸未的次年,诗中说.‘开筐犹存冰雪文,故交零 落散如云”
红楼梦第二章主要内容概括100字

红楼梦第二章主要内容概括100字《红楼梦》的第二章是表现宝玉与妹妹林黛玉之间的情谊及成长历程的一章。
宝玉姐弟,像是一体,从小就被藩篱围绕,时而嬉戏游玩,时而共谋未来人生。
宝玉派头枭雄,怪诞古怪,备受祖父母及红拂夫人的慈祥照顾;反观林黛玉,则一直在书本中开拓自我的世界,历尽稚拙年代遭遇的种种无奈,又幸而得以宝宝陪伴。
就在两人互相扶助,共度余生时,却没想到进入知音宫后,宝玉陷入复杂的爱情困境,见证了宝玉与贾宝玉春怨秋冬的爱恨纠缠;后来林黛玉病倒,宝玉有殊不知,却又是由史湘云一一给予宝玉关于林黛玉情况的提醒,最终让宝玉知道了林黛玉真实情况。
最后,宝玉林黛玉姐妹渡过了艰难的一年,以深厚的感情彼此紧紧地拥抱,共度余生。
红楼梦的第二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是渗透了布满母爱的温馨、满满兄弟之情的友爱和哲理式的爱情,更重要的是,从文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对于亲情和友情的重视及尊重。
故事中的一切,无一不是充满着深刻的哲理赤子之爱,朋友之情,何等宝贵,更何况爱情的抉择,岂能不让人动容。
第二章正是藉由宝玉与林黛玉的故事,表达出人世间情谊的美,虽然宝玉与林黛玉的故事仅仅只是小说中的小故事,但却由温暖的情绪撒满每一个字句,表达出深刻的意义:生命如此美好,离不开彼此的爱和理解。
《红楼梦》第二章描写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姐妹情深的小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古典文学的美好,也可以从中看到曹雪芹及其他温暖的家庭情感、爱情的纠缠与抉择,和亲情友谊的优先程度。
从这一章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到一些关于家庭爱情及人际关系的知识,甚至可以从中获取一些人生宝贵的经验。
经典总是让我们收获特别多,《红楼梦》第二章也没有例外,其中深刻的主题及人物塑造、高超的文学技巧,都深深地打动我们,让我们走入历史,深刻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生命脆弱的重要性,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分一秒。
名著导读之《红楼梦》ppt课件完美版

情感与哲理
作品中对人性的深入挖掘、对情感的 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为 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 灵感。
对社会的影响
文化传承
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红楼 梦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
要意义。
社会批判
作品中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启发了人们对社会不公与阶级问题 的思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
爱情与婚姻是《红楼梦》中重要的主题之一。小说中通过描写贾宝玉和 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感情纠葛,深刻地探讨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婚姻的 悲凉。
贾宝玉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摇摆不定,展现了爱情的矛盾和无奈。林 黛玉的敏感和才情,以及薛宝钗的贤良和美貌,都让贾宝玉难以抉择。
小说中还通过其他人物的爱情故事,如贾琏和王熙凤、贾母和贾代善等 ,展现了不同形式的爱情和婚姻。这些故事都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婚姻的 不自由和爱情的悲剧。
04
《红楼梦》艺术特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物塑造
总结词
丰满立体,独具魅力
详细描述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具有独特的魅力和 气质。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他们的性 格、情感和命运都得到了深入的挖掘和展现,使得读者能够 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情节安排
总结词
曲折跌宕,环环相扣
VS
详细描述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出生在荣府,是贾母的孙子。他性 格叛逆,不喜欢功名利禄,对封建礼教持怀疑态度,与众多女子有着情感纠葛 。
林黛玉
总结词
才情美人与深情主角
详细描述
林黛玉是荣府的千金,她才情出众,机智聪颖。她与贾宝玉情投意合,却因种种 原因不能如愿,最终在病痛中离世。
红楼梦第二章主要内容概括100字

红楼梦第二章主要内容概括100字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经典杰作,由曹雪芹所著。
红楼梦叙述了林家出身的贾宝玉与宝钗之间不幸的爱情,以及他们所处的贾家家族的风云变换。
第二章是故事的关键部分,讲述了贾宝玉与王熙凤的结缘,宝钗的外出,及贾宝玉的进宫。
第二章的开始,讲述了王熙凤于林黛玉去世后成为贾母最宠爱的继女,其外表比林黛玉更美丽、聪明过人,令贾母得意洋洋。
另一方面,房大赖等几位贾府老人,为了防止贾宝玉与王熙凤来往,提出宝钗外出作和亲。
在宝钗外出时,贾政为了防止贾宝玉寒窗苦读的传说的形成,便先后给他安排各项仪式,如登山泡温泉、乘轿迎宾以及颁发令牌等,便一步步让他走向进宫的道路上。
最后,贾宝玉经过多番礼仪而进入宫,在宫里他结识沈眉庄,并受到了皇上的宠爱,尽管他经历了艰辛,但也得到了实质性得利,不仅获得岳父待遇,也被提升为后宫皇帝的宠爱对象。
第二章的最后,因为贾宝玉的出身,使他拥有了福运,而宝钗却只能去了她的婆家,令贾宝玉非常难过,两人的爱情也因此来到尽头,这也是本章的感人之处。
总之,红楼梦第二章描写了贾宝玉与王熙凤之间的关系,宝钗的外出,以及贾宝玉进入宫里所发生的事情,这一章展现了贾母的柔情,也有反映了曹雪芹对传统习俗的痛恨,展现了古典文学中精妙的构思。
- 1 -。
红楼梦第二章主要内容概括100字

红楼梦第二章主要内容概括100字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国古代小说,第二章的故事围绕着林黛玉的进入贾府,以及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第一次邂逅描述。
贾宝玉来到贾府之后,晴雯、秋桐和婆婆的热情招待令他印象深刻,受到了很好的照顾。
位年轻的少爷对新的环境和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充满好奇,不停地问着每个人,比如这里有多少人,婆婆从哪里来,宝钗多大了,宝玉等等。
晴雯跟宝玉在一起的时候,就宝玉落拓、反复无常、喜新厌旧,一概揽在怀里劝说训斥,以“少爷”来称呼宝玉,开始让宝玉变得温柔大方。
宝玉天天要求着晴雯跟他玩,晴雯也很容易就被宝玉的可爱表现打动。
宝玉的叔叔、贾赦,也是宝玉最好的伙伴,他们一起玩耍、比赛、讨论,宝玉也成了贾家贵子的样子。
此外,宝玉也结识了贾珠、贾母、湘云、紫鹃、袭人等等,俨然成了一个充满欢乐的大家庭。
贾母和凤姐对林黛玉很有好感,把林黛玉当成自己的亲妹妹,尽心尽力照顾,但林黛玉总是深藏心底,有时也会忘记做人的道理,把不该说的话说了出来,把该做的事做了出来。
贾宝玉和黛玉的邂逅,给人很大的悬念,仿佛一头热云,马上就要变成雨点。
他们对对方都有浓厚的好感,也懂得尊重对方。
他们把自己真实心情都表露出来,有时也会发现了彼此的不足,但又不敢说出来,只是深深地凝视着对方。
第二章红楼梦故事精彩纷呈、滋味浓厚,让人不禁会心一笑,将
贾府家庭融入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使故事更加地活泼有趣。
它描写了贾宝玉的童年时期以及他的婚姻,也涉及到封建社会的道德观与经济制度,从而塑造了一个完整的古代世界。
第二章《红楼梦》

23
精选完整ppt课件
24
内在之凄美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寄人篱下的处境让 她总是小心翼翼的为人处事,“生怕被人看 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 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 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 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精选完整ppt课件
25
精选完整ppt课件
35
四、红楼梦曲
《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
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 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 楼梦》。
精选完整ppt课件
36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 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 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 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47
精选完整ppt课件
48
精选完整ppt课件
49
精选完整ppt课件
50
精选完整ppt课件
51
精选完整ppt课件
52
精选完整ppt课件
53
精选完整ppt课件
54
十二丫环:晴雯、袭人、平儿、麝 月、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小 红、金钏、司棋、抱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选完整ppt课件
55
平 儿
精选完整ppt课件
精选完整ppt课件
64
17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 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钟爱和怜 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 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 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 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 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 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 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红楼梦第二章贾母惜孤女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

红楼梦第二章 贾母惜孤女黛玉入京雨村回到林府书馆林如海为报答雨村训育小女之恩答应修书一封,托内兄周全林如海之女因岳母念及无人照顾正要接她入京,雨村答应同行黛玉原不忍心离开父亲林如海对黛玉说他年过半百,黛玉无人教养,去外祖母家可使他少了后顾之忧黛玉洒泪拜别了父亲,随了几个仆妇登舟离去雨村到了京城雨村到荣府投了“宗侄”的名帖贾政已见到妹夫推荐,因此极力相助,不到两个月就复职了黛玉宝玉相见黛玉下船登岸被荣府的轿子车辆接进了城到了荣府外祖母对黛玉百般厚爱,因黛玉母亲早逝而伤心贾母命两个老嬷嬷领黛玉去拜见舅舅大舅母邢氏忙起身说让她带黛玉前去到了之后邢夫人让黛玉坐下,派人去书房请贾赦黛玉回到荣府晚饭过后宝玉回来了黛玉正想宝王是个什么样皮赖人物,见到却是一个长相俊美的公子,感到面熟像是在哪见过宝玉与黛玉相见后归座,宝玉表示如同久别重逢一般宝玉询问黛玉字号问到是否有玉时生了气将那宝玉摔在地上说家里姐妹都没有可知它不是个好东西贾母规劝这才重新戴上晚上黛玉因宝玉摔玉而抹泪,丫头袭人安慰贾雨村上任就接到一件人命官司冯渊准备买一丫头,已付了银两谁知第三天卖给了薛家,两家都想要人,薛公子就命人把冯公子打死了雨村大忍,就要发签命公人去捉拿凶犯家属公案旁立的一个仆役连连向他使眼色他心中狐疑,就退了堂只留下那仆役一人仆役告知雨村他是葫芦庙的和尚这才想起来仆役告诉雨村现在做官都有列一单子,里面都是不能触犯的人若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性命也难保雨村询问破案方法仆役告知此案的丫头是他恩人甄家的女儿英莲仆役让雨村顺水推舟,做个人情,日后也好见贾、王二公雨村一审此案果然如仆役所说,就徇私枉法,胡乱判了此案冯家得了银子,也不再告了王夫人得知薛蟠的官司亏雨村维持刚放下心,哥哥又要去边关正愁娘家没人走动薛姨妈一家来了老姊妹相见,悲喜交集,自不必说二人叙了别情,王夫人又领薛姨妈拜见贾母献上人情土产,合家相见了,摆酒接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半,家仆三对,给予曹寅之妻孀妇度命。
二、“诗礼簪缨”之曹氏宗风
• 《石头记》第一回:
• “……然后好携你到那 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 缨之族,花柳繁华地, 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 业。”
• “诗礼”——即圣门文教的简词(“六艺”中“礼乐” 为首,而孔子尤重诗教),此指曹氏宗族门风的文化品 格。
• “簪缨”——指仕宦显贵,以高官的冠饰比喻品级的高 等。簪,长针状物,用以定冠于发髻;缨,盔帽之饰, 武官尤以缨为特色。 • “曹氏厥宗,本周分封。诗礼启后,丕振儒风。文经武 纬,将相王公。簪缨济美,宠渥无穷。”(北宋曹琮修
谱牒之樊若水序赞)
• “况曹氏自汉初名世,以至于今,诗礼传家,簪缨继 世……”(南宋谱牒序)
• 北宋开国元勋济阳王曹彬,谥号武惠; • 曹彬第三子曹玮,谥号武穆; • 曹彬第七子曹玘之女为宋真宗皇后; • 曹玘之子曹佾,是传说“八仙”之一,即曹 国舅
• 曹玺
• “读书洞彻古今,负经济才,兼艺能。”
第 二 生 章 平 及 雪 时 芹 代 的 环 家 境 世 、
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
一、从中兴到末路
二、“诗礼簪缨”之曹氏宗风
一、从中兴到末路
• 曹雪芹先世本是汉人,入籍东北辽阳。(祖籍之说另有 “丰润说”、“铁岭说”)
• 1621年,努尔哈赤率后金军队攻占辽阳,曹雪芹祖上大
约于此年被俘沦为满洲包衣(“包衣阿哈”-家奴)。
• A、曹振彦(军功起家)
• 曾担任教官,跟从驸马总镇“佟养性”,即“旧汉军” • 1634,至贝勒多尔衮属下任“旗鼓牛录章京”,管理汉 姓包衣。
• 1649,曹振彦与儿子曹玺随多尔衮平山西大同姜瓖之乱。
• 1650,多尔衮正白旗——内务府正白旗,为皇帝服务。
• 1650,曹振彦任山西平阳府吉州任知州(“贡士”)
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以致今
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 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 使其泯灭也。
虽今日之茆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
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
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 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自云:“今风尘碌碌,一
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 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 • 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
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馀,
D、校勘与刻印 《全唐诗》《佩文韵府》《录鬼簿》《居常饮馔录》
E、制作 《楝亭诗画册》
F、捐款刊刻 顾景星《白茅堂全集》 施闰章《学馀全集》
彝尊《曝书亭集》
朱
曹
颙
• ……曹颙系朕眼看自幼长成,此子甚可惜。朕所使用 之包衣子嗣中,尚无一人如他者。看起来生长的也魁 梧,拿起笔来也能写作,是个文武全才之人。……
• 1652,升任晋北大同府知府
• 1655,任两浙都转运盐使,此职关系国库收入和民生要 职的肥缺。
• B、 曹
玺
• 曹振彦长子,供职内务府,做过顺治帝侍卫;其妻孙氏 为康熙小时保姆,康熙帝生母佟太后早丧,幼居宫外, 全赖“教引嬷嬷”孙夫人教养成人,并闯过痘疫,这使 康熙帝终生感恩难忘,尊其为一品夫人。 • 1663-1684,任江宁织造。
(江宁府志)
• “余友曹君子清,风流儒雅,彬彬乎兼文学政事
之长,叩其渊源,盖得之庭训者居多。”
(纳兰性德《曹司空手植楝树记》)
曹
A、诗人
寅
《楝亭诗钞》八卷 《荔轩草》《舟中吟》《西农词》
《楝亭诗别集》 《楝亭词钞》 《楝亭词钞别集》《楝亭文钞》 B、剧作家 《北红拂记》《续琵琶记》《太平乐事》《虎口余生》 C、藏书家 《楝亭书目》收书3200种、20000多册、36类
• 1689年,英国国会通过《权利法案》。
• 《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取得的最重
要的成果,它限制了王权,确认了君主立宪制度, 标志着英国从封建专制度向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
故曰“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提纲正义也。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
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 第一回正文: “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
• 无 为 有 处 有 还 无 。
• 假 作 真 时 真 亦 假 ,
• 第十二回:
• 道士与贾瑞“风月宝鉴”之镜,嘱其: “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 要紧!” • 脂砚斋旁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 正面,方是会看。” •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五庆堂曹氏宗谱》,曹雪芹
上世曹世选(锡远)开始沦为满洲包衣。
• 后金军民统编为八旗——正黄、正红、正蓝、 正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 • “以旗统人”、“出则备战,入则务农。”兵民 一体。 • 包衣被编入旗内,与具有自由身份的旗员不同, 为其主子所私有,子女世代为奴隶。
• 曹雪芹出现在中国的十八世纪,既得力于中国传 统文化的哺育,也是那个特殊的时代及新兴的启 蒙思想所造就,还有曹雪芹个人的原因——他那
特殊的家世、身世和他的勤奋、博学。所以说,
曹雪芹是历史和兴衰际遇造就的天才。
曹雪芹的思想背景
• 曹雪芹生活在中国的“康乾盛世”时期,如果从 世界大范围和历史长河中考察,曹雪芹是生活在 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并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的时 代,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发生大转折、大变动的前 夜。 • 《红楼梦》关于“康乾盛世”的描写有着不寻常 的意义。
• 第十三回:
• “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 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 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 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
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 脂批:
“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
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
哀哉伤哉,宁不痛杀!
•
楝子花开满院香,幽魂夜夜楝亭旁。 廿年树倒西堂闭,不待西州泪万行。 曹楝亭公时拈佛语对坐客云:“树倒猢 狲散”,今忆斯言,车轮腹转,以王栗受 公知最深也。楝亭、西堂皆署中斋名。
万。”
顾公燮《顾丹五笔记》
及 生 平 个 性
曹 雪 芹 第 的 三 思 节 想 背 景
• “他是思想家,哲学家,大智大慧之人。”
• “雪芹兼有思想家的灵慧,历史家的洞察力,科学家的
精确性,诗人的高境界。”
• “《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表现,研究这个文化
代表是我们今后的‘新国学’,因为其中蕴涵着极其宝 贵的内核——中华民族的智慧、才华、心田、道德、性 情、品格、风度、精神。” • 周汝昌《红楼夺目红》
•
•
朱批:知道了。尔病比先何似?
• 江宁织造曹頫复奏家务家产折
•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頫跪奏:恭请万岁圣安。
• 七月十四日奴才家奴赉捧折子回南,蒙御批:你家中大 小事为何不奏闻。钦此,奴才跪读之下,不胜惶悚恐惧, 感激涕零。
• ……所有遗存产业,惟京中住房二所,外城鲜鱼口空房 一所,通州典地六百亩,张家湾当铺一所,本银七千两, 江南含山县田二百余亩,芜湖县田一百余亩,扬州旧房 一所。此外并无买卖积蓄。奴才问母亲及家下管事人等, 皆云奴才父亲在日费用很多,不能顾家。…… • 朱批:知道了。
• 曹寅两个女儿由康熙帝指婚与王室联姻,都是王妃正室。
• 江宁织造曹寅奏设法补完盐课亏空折
•
• 江宁织造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本月初一日折子回南,伏蒙御批:两淮情弊多端,亏空甚多, 尔须设法补完,不可疏忽。钦此。臣跪读之下,不胜惊悚感泣, 谨设香案叩头谢恩。窃念臣从幼豢养,包衣下贱,屡沐天恩,臣 虽粉身碎骨,难报万一。今年两淮,荷蒙皇上特将两淮新征于李 煦任内缓一百万两,以此馀力,即可以补纳旧欠。臣于三月抵扬, 即会院道传命诸商,令其上紧督催补清旧欠,以仰副天心。臣归 江宁,卧病累月,近闻运司病故,李煦在彼,不知督催已纳多少。 容臣到任,查验明白,务必尽心竭力,设法督催清楚,以仰全皇 上浩荡之弘恩。江南太平无事。 谨将九月晴雨抄录呈览,伏乞睿鉴。
• 江宁织造隋赫德奏细查
曹頫房地产及家人情形折
• ……房十三处,共计四百八十
三间。地八处,共十九顷零六 十七亩。家人大小男女共一百 十四口。余则桌椅、床杌、旧 衣零星等件及当票百余张外,
并无别项……
• 刑部为知照曹頫获罪抄没缘由业经转行事致内务府
移会(雍正七年七月二十九日) • ……查曹頫因骚扰驿站获罪,现今枷号。曹頫之京 城家产人口及江南家产人口,俱奉旨赏给隋赫德。 后因隋赫德见曹寅之妻孀妇无力,不能度日,将赏 伊之家产人口内,于京城崇文门蒜市口地方房十七
费了!”
• 王熙凤:
• “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
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 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 曹雪芹 • “不得志,遂放浪形骸,杂优伶中,时 演剧以为乐。” • 李煦之子李鼎 • “公子性奢华,好串戏,延名师以教习,
梨园演《长生殿》传奇,衣装费至数
• 施王栗卷六《病中杂赋》
• 第十六回眉批:
• 大观园用省亲事出题,是大关键事,方见
大手笔行文之立意。畸笏。 • 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
• 赵嬷嬷:
• “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 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 • “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批: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
《上元县志》)
頫
“好古嗜学,绍闻衣德,识者以为曹氏世有其人
• “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 谷破篱樊。”(敦诚) •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 荷插葬刘伶。”(敦诚)
• “诗追李昌谷,狂于阮步
兵。”(敦诚)
• “诗才忆曹植。”(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