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导读教学设计定稿

合集下载

整本书阅读之《红楼梦》导读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之《红楼梦》导读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之《红楼梦》导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生牡丹缘,一世红楼情——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之《红楼梦》导读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其内容博大精深,文化内蕴极其丰厚。

作为高中的语文学习任务之一,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走进本书,应该考虑到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研究条件和学习实际,有别于学界的阅读与研究。

引导高中生走进《红楼梦》,完成“整本书阅读”,其目的在于达到文学基本要求的“读懂”。

那么就要求我们设计的导读课重点放在阅读方法的传授、兴趣的引导、生命观念的引领。

所以导读课应该做到指导阅读方法,明晰内容概要,领略叙事艺术,了解语言风格,让学生自己设计计划,突破点在于专业路径的创新,核心是要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得精彩之处。

基于以上思考,《导读》试图围绕“大家评论”和主题内容展开,强化阅读方法训练和精彩语言赏析能力。

让学生建立起对《红楼梦》整体的感知架构,寻求到阅读的抓手,进而在阅读的时候能够领会到作品带来的生命体验和文学美感,理解作者的艺术匠心与表达主题之间的关联,提升学生对本书文学价值的理解和认知。

【教学目标】1.利用《红楼梦》典型评论形成弹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开启阅读的积极性。

2.提供多种阅读方法,助力整本书阅读。

3.关注“人物论”方法解读具体内容,学会“举一反三”看人物的正面与侧面。

【教学过程】一.人生若只如初见——红楼寻梦(一).学情调查:我与《红楼梦》学生活动:提前调查对《红楼梦》的了解情况。

以评论“《红楼梦》是……《红楼梦》不是……”的句式来谈一谈,越多越详细越好,小组交流讨论。

选取精彩发言。

教师活动:汇总大家的评论,组织学生互相点评,教师适当点播。

教师提问,引导思考:曹雪芹是康乾盛世中世家大族的公子哥,所以这是一部家族破败后的贵族生活花式回忆录?他是时代浮光掠影的记录者,令人窥一斑而见全豹了吗?这部作品是纨绔子弟优渥半生,归来草房瓮牖之中追忆的血泪年华史?还是落魄公子从高楼之巅落入坍塌之墟后的生命感受?或许都是,也都不是。

《红楼梦》阅读导读课教案

《红楼梦》阅读导读课教案

《红楼梦》阅读导读课教案1. 课程介绍- 本阅读导读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巨著《红楼梦》。

-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情节和主题,并探讨其中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

2. 教学目标- 了解《红楼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 掌握《红楼梦》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 分析《红楼梦》中的主题和文化内涵。

-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第一课:《红楼梦》简介- 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其创作背景。

- 概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 分析《红楼梦》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

第二课:《红楼梦》的结构与人物- 解读《红楼梦》的结构,包括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区别。

- 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 探讨《红楼梦》中的宗法制度和女性地位。

第三课:《红楼梦》的主题与意义- 分析《红楼梦》的主题,如爱情、权力、财富等。

- 探讨《红楼梦》中的人性和道德问题。

- 讨论《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第四课:《红楼梦》与当代文学- 比较《红楼梦》与当代文学作品,探讨其共性和差异。

- 分析《红楼梦》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 总结《红楼梦》对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4. 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阅读《红楼梦》的选段和相关文献。

- 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 辅导学生写读后感和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5. 教学评估- 课堂讨论和互动参与情况。

- 学生提交的阅读笔记和课后作业情况。

-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评估问卷调查。

6. 参考资料- 曹雪芹. 《红楼梦》.- 王国维. 《红楼梦导读》.。

《红楼梦》导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导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导读教案设计【《课标》要求】“名著导读”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拓宽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名著导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

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导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巨大影响及其基本思想;了解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和在小说中的作用;了解贾府及四大家族主要人物。

2、阅读――探究梳理――拓展3、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及其腐朽性。

【导学重点】整体把握《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及艺术价值【导学难点】前五回的作用,画与判词的含义【学时设计】1、课堂导读:1学时2、课外整本书阅读:40学时3、课堂讨论交流:1学时【方法指导】课堂导读——课外自读——讨论交流(一)课堂导读设计一、导入:首先请同学们考虑两个问题:1.为什么要阅读我国古代小说?(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明确: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长篇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我们阅读古代小说有什么意义呢?由于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看到它所展示的历史画卷。

它不是告诉我们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变化多彩的场景,错纵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具个性的人物。

这对于我们了解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情况,了解在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中的人们是怎样生活、怎样斗争,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都有积极的意义。

红楼梦导读微型课教学设计

红楼梦导读微型课教学设计

红楼梦导读微型课教学设计导读是一种通过提供背景知识和引导学生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的教学方法。

在红楼梦这样一部复杂而经典的小说中,导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本篇文档将为您介绍一个针对红楼梦导读的微型课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一、导读目标通过本次微型课的导读,学生将能够: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以及创作动机;2. 熟悉红楼梦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3. 掌握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主题和意象。

二、导读步骤1. 导入环节(5分钟)在导入环节中,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例如:“你们听说过红楼梦吗?你们对红楼梦有什么了解呢?”或者:“你们觉得为什么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作品的背景。

2. 作者介绍(10分钟)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可以从他的生平、家庭背景以及写作经历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

3. 作品背景介绍(15分钟)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可以涉及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了解红楼梦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和社会问题。

4. 红楼梦基本情节介绍(20分钟)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基本情节。

可以简要梳理出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个故事的框架,并引起他们对故事发展的好奇心。

5. 主题和意象解读(15分钟)在这一环节中,可以选取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主题和意象进行解读。

例如,爱情、权力、家庭等主题,以及花、鸟、昆虫等意象。

通过对这些元素的解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红楼梦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6. 总结和提问(5分钟)在总结环节中,可以对本次导读进行总结,强调红楼梦的重要性和价值,并留下一些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最令你印象深刻?为什么?”或者:“你觉得红楼梦的主题和意象在现代社会有哪些体现?”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红楼梦有更深入的思考。

【公开课教学设计】古典小说导读《红楼梦》古典小说导读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古典小说导读《红楼梦》古典小说导读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古典小说导读《红楼梦》古典小说导读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导读《红楼梦》,使学生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介绍。

2.《红楼梦》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介绍。

3.《红楼梦》中的典型情节和精彩片段剖析。

4.《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意义探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红楼梦》的封面和简单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述:简要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3. 故事梗概: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红楼梦》的故事大纲和主要人物。

4. 典型情节:选取《红楼梦》中的几个典型情节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

5. 艺术价值:分析《红楼梦》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文学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古典小说的独特魅力。

6. 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红楼梦》的整体认识和感悟。

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呈现《红楼梦》的内容和特点。

- 讲解与讨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 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等互动环节,评估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 《红楼梦》文本及多媒体资源。

- 课堂展示用的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补充说明:- 教学时间:建议2-3节课,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 预要求:学生需要提前阅读《红楼梦》的简介,做好预准备。

- 教学环境:确保教室设备齐全,能够支持多媒体展示和小组活动。

以上为《红楼梦》古典小说导读教案的简要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变化,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读回目等方法了解故事内容。

2.尝试运用导图的形式,理清人物关系。

3.阅读时尝试运用批注、猜测、结合影视剧等方法,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制定阅读计划。

教学重点:1.通过读回目等方法了解故事内容。

2.尝试运用导图的形式,理清人物关系。

教学难点:阅读时尝试运用批注、猜测、结合影视剧等方法,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制定阅读计划。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走进红楼“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前些天我们就读了《红楼梦》中的一则名篇--《红楼春趣》,大家还想了解这部名著中更多的人和事吗?今天就让我们开启《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之旅,一起去感受中国审美文化的精粹结晶的无穷魅力吧!【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首先要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然后再引出主题。

这个环节中紧扣单元课文导入本次要阅读的《红楼梦》,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阅读的兴趣。

二、看评价知背景,了解红楼1.学生谈谈对《红楼梦》的了解。

2.教师课件出示《红楼梦》的价值、影响,作者简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被举世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大英百科》评价:《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欧洲。

清《竹枝词》:“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鲁迅:“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3.了解作者及写书经历。

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清代小说家、诗人、画家。

他出生在一个有文化素养的皇家世仆家庭,从小过着钟鸣鼎食的富贵生活,但是后因家族获罪抄家,家道中落,生活非常困苦。

他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红楼梦》的创作,历经十载,完成前八十回,取名《石头记》,去世时,还未完成创作。

后四十回是谁续写现已无从考证,因此署名“无名氏续。

”清朝学者,程伟元、高鹗整理出版了一百二十回全本,定名为《红楼梦》。

红楼梦导读教案设计

红楼梦导读教案设计

红楼梦导读教案设计封面:标题:红楼梦导读教案设计时间: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正文:导读教案设计目的:通过本教案的导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中国古代文学巨著,提高学生对文学经典的欣赏能力与文学修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分析与思考能力。

1. 教学内容本导读教案设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红楼梦》的作者与创作背景;2)《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与情节;3)《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2. 教学目标通过本导读教案设计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2)熟悉《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与情节,提高对故事情节的理解;3)认识《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地位,了解其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分析与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水平。

3. 教学步骤本导读教案设计的教学步骤如下:第一课时:《红楼梦》的作者与创作背景1)导入:通过展示《红楼梦》封面图片、书名及作者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讲解: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包括其生平事迹、社会背景等;3)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为何选择写这部小说;4)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分享各组的观点。

第二课时:《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与情节1)回顾: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再次提醒学生《红楼梦》的作者及创作背景;2)讲解:介绍《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3)情节分析:选取几个经典章节,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情节发展与人物形象塑造;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就自己所理解的情节分析与人物形象塑造展开讨论。

第三课时:《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1)导入:通过展示《红楼梦》的一些名句或经典描述,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2)课文赏析:选取几段经典课文进行赏析,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文学艺术之美;3)文化内涵:探讨《红楼梦》中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化内涵,如儒家思想、官场文化等;4)学生总结:让学生总结自己对《红楼梦》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的认识与体会。

高中语文必修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1:导读指导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1:导读指导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1:导读指导教学设计《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一部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描述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众多人物的情感纠葛,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复杂多变。

因此,本导读将在教师的引领下,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习效果。

一、导读目标通过导读,学生应能: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2. 熟悉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 理解小说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悲喜;4. 掌握小说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二、导读过程1. 导读前准备在导读前,教师应事先阅读并精读全书,熟悉小说的整体结构和核心内容。

同时准备一份主题导读的PPT,包含必要的图文资料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导读第一课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简要介绍其生平和文学成就。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

接下来,教师介绍全书的基本情节,可以使用PPT展示人物关系图和故事梗概,使学生对小说的整体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介绍人物时,教师可以选取几个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角色,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通过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导读第二课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的前几回,帮助他们熟悉小说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方式。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注释和译文理解难点词语和句子,同时注意整体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描绘。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感情发展有何特点?- 你认为林黛玉性格中有哪些矛盾之处?- 薛宝钗和林黛玉之间存在怎样的争执?4. 导读第三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例如,通过讨论以下问题:- 《红楼梦》通过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怎样的批判?-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是否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同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学者对《红楼梦》的评论和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唐言,辛酸泪,惹人醉,自是千古文章美名垂
——《红楼梦》导读教学设计
江陵县第一中学沈献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红楼梦》及其它经典名著的兴趣,了解《红楼梦》的大致内容;
2.探究阅读《红楼梦》的方法;
3.了解《红楼梦》的思想,理解当下语境下阅读《红楼梦》的意义,感受《红楼梦》恒久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探究阅读《红楼梦》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从《红楼梦》所写的琐细小事中了解其丰富的意蕴,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教学创意】
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抓住了一个“导”字。

“名著导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的重要栏目,设计这一栏目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读物(主要是文学名著),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阅读能力,如此大的阅读量没有一定的方法是无法完成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只有“导”还不够,还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体现现代教学中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好。

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谈一谈《红楼梦》,说高兴呢其实是有一点
勉强的。

因为《红楼梦》艺术精湛,思想深邃,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自从她问世以来,几乎所有的文化名人都对这部伟大的作品作出过精彩的论述,比如说王国维、蔡元培、胡适、鲁迅……有关《红楼梦》的电影、电视剧拍了一部又一部,讲座办了一期又一期,最终产生了一门学问——红学。

我实在害怕自己一不小心玷辱了我国艺术宝库中这样为数不多的瑰宝。

但这样说吧,如果《红楼梦》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艺术宫殿,我愿意当一个实习导游,和同学们一起去游一游,看一看,争取能领取一点旅游纪念品。

{出示课件1(《红楼梦》有关图片音频)}
二、交流探究读书方法
在我们讨论如何读《红楼梦》之前,同学们先交流一下读书的方法。

学生合作交流。

(出示课件2)
当然,并不是阅读每部作品都要用到上面所有的方法,具体到《红楼梦》,我们该如何阅读呢
三、了解曹雪芹,了解《红楼梦》的书名和版本
按照上面的方法,我们先了解一下曹雪芹和《红楼梦》。

学生读课本查找资料作答。

(出示课件3)
四、探究阅读《红楼梦》的方法
弄清了以上问题,我们的旅行团才可以出发,去饱览《红楼梦》的艺术美色。

1、探究《红楼梦》的大致内容,学生讨论作答。

(出示课件4)
2、探究《红楼梦》的艺术结构
《红楼梦》的确是一座艺术的宝殿,气象万千,蔚为大观。

场景之广博,人物之众多,思想之深邃,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红楼梦》是如何囊括如此纷繁复杂的内容的呢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红楼梦》的立体结构。

(出示课件5)
同学们可以把《红楼梦》的结构和其他古典小说作一个比较,比如
《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明确:不同于《三国》《水浒》的单线结构,《红楼梦》是一种复杂的立体结构。

《红楼梦》要反映的一个生活的海洋,它的每一朵浪花都与整个海洋息息相联。

小的浪花簇拥成大的波澜,大的波澜又逐步形成全书的高潮,一直推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走向“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这种立体结构把一大批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推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前,使读者不可能不为他们的命运而喜怒哀乐,它的容量之大是空前的、惊人的,《红楼梦》借助它获得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美称。

3、探究《红楼梦》的语言
我们对《红楼梦》内容和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可以说是一种整体或者宏观的把握。

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从感受语言开始的,下面我们就谈谈《红楼梦》的语言。

《红楼梦》的语言,总体上来说,既是成熟的白话,又简洁而略显文雅,或明朗或暗示,描写人情物象准确有力;它的对话部分,尤能切合人物的身份、
所以前人评价《红楼梦》的语言是“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

和语言相联系的是《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出示课件7)
这样真实如画的细节在《红楼梦》中随处可见,更可贵的是,曹雪芹还深入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比如我们熟知的黛玉葬花、湘云醉卧和宝钗扑蝶。

正是这样丰满而真实的细节使《红楼梦》在刻画人物心理性格和反映错综复杂的日常社会生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4.、探究《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和思想
《红楼梦》在塑造人物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空前的,直到今天,也难以举出哪一部作品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

这不单是指数量而言,《红楼梦》刻画了数十、数百人物,是一个长长的人物画廊,或说是整个形象的体系;更是指艺术魅力而言,书中各色人物艺术生命力旺盛,历久弥新。

我们先谈谈贾宝玉。

问:请同学们谈谈贾宝玉的来历。

{出示课件8(巨石与宝玉)}
明确:在小说的第一回,作者就以神话为象征,写女娲补天时,炼就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巨石,单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此石“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后有一僧一道将此石化为一块小小的美玉,携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它就是贾宝玉出生时口中所衔的“通灵宝玉”,也是“宝玉”本人。

这个神话故事揭示了贾宝玉这一形象的本质特征——他是一个具有良材美质的“废物”。

具有良材美质的“废物”,这显然是悖谬的表述,而悖谬的产生,在于个人与社会的相互背离和相互抛弃。

这种悖谬在作品中表现为贾宝玉种种离经叛道的言行,而这些言行可以理解为是以宝玉为代表的一群青年男女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一种新的人生价值的追求。

问:贾宝玉有句“名言”,请同学们说说是哪一句。

明确: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出示课件9)
让我们就从这句话开始谈起。

问:这句话反映出贾宝玉什么样的思想
明确:这是一种对美丽女性的纯情感、近乎是精神性的爱慕,而不带有“欲”的成分。

它把异性之间的情感升华为诗意的、纯净的美感,使之可以成为无意义的人生中的意义,成为对抗社会公认价值观的精神力量。

这也是对女性的的肯定和尊重。

恩格斯说过,女性的地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尺。

在有着漫长封建历史的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由来已久,根深蒂固。

在《红楼梦》之前没有任何一部
作品写出如此众多的可亲、可爱、可敬的女性形象,没有任何一部作品把女性的地位提得如此崇高。

大家可以回忆其他一些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比如说《水浒》中的扈三娘。

通过对比我们就可以知道,宝玉的这一声呐喊多么的难能可贵惊世骇俗。

下面我们谈黛玉,同学们也可以谈谈黛玉的来历。

学生合作探究。

(出示课件10)
所以黛玉爱哭,这也就是后文中所说的“木石前盟”。

学生合作探究黛玉的性格特点。

明确:林黛玉整天愁眉不展,“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体态的病和心态的愁叠合为一,那淌不完的泪水是心灵之泉,是前生所饮的“灌愁海水”所化。

人们看到,病愁、乡愁、为落花无依柳絮飘零而愁,自身的孤苦无靠和爱情的前景暗淡更使她陷入了无可解脱的愁的深渊。

在这个敏感多愁的少女的精神世界里,同愁闷伴生的正是抗世违俗的自尊和目下无尘的孤高,这里潜藏着一种执著的人生追求和热烈的爱情向往,这是一种较《红楼梦》中其他女性远为清醒的自我意识和个性要求。

黛玉是一种诗性的存在,是理想的化身。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红楼梦》是看不够,说不尽,品不完的,绵延至今的关于《红楼梦》的种种话题也许还将延续下去,但我们今天的旅行到此就要结束了。

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红楼梦》完美无比的艺术结构、细腻生动的语言、真实丰满的细
节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众相,感受了蕴含在结构、语言、细节和人物形象中博大精深的思想。

(出示课件11)今天的结束或许正是明天的开始,因为,《红楼梦》伟大的作者曹雪芹先生隔着几百年的时光,正以期待的眼光看着我们,他在轻轻的吟诵:“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出示课件12)同学们,让我们回应曹先生的期待去品读《红楼梦》吧。

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结构:复杂的立体结构,佳园结构类天成。

语言: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

宝玉:具有良材美质的“废物”
人物
黛玉:诗性的存在,理想的化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