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运动控制系统1(2009)
伺服控制系统介绍

1.交流伺服电机组成:励磁绕组/控制绕组:两绕组相差90度励磁绕组:励磁电压控制绕组:控制电压2.交流伺服电机控制模式:速度模式、位置模式、转矩模式3.控制方式:幅值控制:保持控制电压和励磁电压之间的相位角差β为90,仅仅改变控制电压的幅值,这种控制方式叫幅值控制。
相位控制:保持控制电压的幅值不变,仅仅改变控制电压与励磁电压的相位差β,这种控制方式叫相位控制。
幅值相位控制:在励磁电路中联移相电容,改变控制电压的幅值以引起励磁电压的幅值及其相对于控制电压的相位差发生变化,这种控制方式,叫幅值相位控制(或电容控制)。
4.直流伺服电动机与普通直流电动机基本一样,也是由:1、磁极(定子)2、电枢(转子)、3、电刷4、换向器定子磁极用于产生磁场。
5.直流伺服电机:直流伺服电动机具有起动转矩大、调速范围宽、机械特性和调节特性线性度好、控制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闭环或半闭环控制的伺服系统中。
6.直流伺服电机的分类:按结构分:永磁式、电磁式按励磁分:他励、并励、串励、复励7.直流伺服电机结构与普通电机的区别有三点:(1)转子是光滑无槽的铁芯,用绝缘粘合剂直接把线圈帖在铁心表面上。
(2)转子长而且直径小,这是为了减少转动惯量。
(3)定子结构采用图所示方形,提高了励磁线圈放置的有效面积.但由于无槽结构.气隙较大,励磁和线圈匝数较大,故损耗大,发热厉害,为此采取措施是在极间安放船型挡风板,增加风压,使之带走较多的热量。
而线圈外不包扎形成赤裸线圈。
8.直流伺服电机(1)、能量转换部分直流伺服电机的能量转换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普通小型直流电动机基本相同。
它的励磁绕组和电枢绕组分别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
通常采用电枢控制,就是励磁电压U f 一定,建立的磁通量Φ也是定值,而将控制电压Uc加在电枢上。
(2)、编码器部分用于返馈电动机转动的角度量。
9.直流伺服电机的速度控制方式:(1)电枢电压控制(恒转矩调速方式)----在定子磁场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施加在电枢绕组两端的电压来改变电动机的转速,由于负载和定子磁场均不变,电枢电流可以达到额定值,相应的输出转矩也可以达到额定值,由电机学可知,这种调速方式称为恒转矩调速方式。
伺服电机的控制方式和运动控制系统

伺服电机的控制方式和运动控制系统伺服电机是一种能够根据控制信号精确地控制旋转角度、转速和位置的电机,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使伺服电机能够实现精准的控制,需要配合合适的控制方式和运动控制系统。
下面将介绍伺服电机的控制方式和运动控制系统。
一、伺服电机的控制方式1. 位置控制位置控制是指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置来控制工件或设备的位置。
在位置控制中,通常需要通过编码器等反馈装置实时监测伺服电机的位置,从而调整控制信号,使电机按照设定的位置参数进行运动。
2. 速度控制速度控制是指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来实现控制目标。
通过调节电机的输入电压、电流或脉冲信号,可以实现对电机转速的精准控制。
速度控制广泛应用于需要稳定速度输出的场合,如汽车行驶控制、风机调速等。
3. 力矩控制力矩控制是指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输出扭矩来实现对负载的力矩控制。
在一些需要对工件施加精确力矩的场合,如加工中心、机器人等,力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控制方式。
二、运动控制系统1. 传感器传感器是运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时监测电机的位置、速度、力矩等参数。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编码器、霍尔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它们可以将实时采集到的数据反馈给控制系统,实现对电机的闭环控制。
2. 控制器控制器是指控制电机运动的核心部件,根据传感器反馈的数据计算出控制信号,并输出给伺服电机,以实现对其位置、速度或力矩的精准控制。
控制器通常可分为单轴控制器和多轴控制器,用于不同数量的电机同时运动的控制。
3. 运动控制算法运动控制算法是指控制系统中用于计算控制信号的算法,包括位置环控制、速度环控制、力矩环控制等。
运动控制算法的设计和优化对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算法。
综上所述,伺服电机的控制方式和运动控制系统是伺服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和运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伺服电机的精准控制,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伺服控制系统的4种控制方式

伺服控制系统的4种控制方式导语:伺服控制系统的3种控制方式,速度控制和转矩控制,位置控制。
伺服控制系统的3种控制方式,速度控制和转矩控制,位置控制基础知识一、伺服系统组成(自上而下)控制器:plc,变频器,运动控制卡等其他控制设备,也称为上位机;伺服驱动器:沟通上位机和伺服电机,作用类似于变频器作用于普通交流马达。
伺服电机:执行设备,接受来自驱动器的控制信号;机械设备:将伺服电机的圆周运动(或直线电机的直线运动)转换成所需要的运动形式;各类传感器和继电器:检测工业控制环境下的各种信号送给上位机或驱动器做为某些动作的判断标准。
二、伺服控制方式三种控制方式:速度控制方式,转矩控制方式,位置控制方式。
速度控制和转矩控制都是用模拟量来控制的,位置控制是通过发脉冲来控制的。
▶如果您对电机的速度、位置都没有要求,只要输出一个恒转矩,当然是用转矩模式。
▶如果对位置和速度有一定的精度要求,而对实时转矩不是很关心,用速度或位置模式比较好。
▶如果上位控制器有比较好的闭环控制功能,用速度控制效果会好一点。
▶如果本身要求不是很高,或者基本没有实时性的要求,用位置控制方式对上位控制器没有很高的要求。
就伺服驱动器的响应速度来看,转矩模式运算量最小,驱动器对控制信号的响应最快;位置模式运算量最大,驱动器对控制信号的响应最慢。
对运动中的动态性能有比较高的要求时,需要实时对电机进行调整。
如果控制器本身的运算速度很慢(比如PLC,或低端运动控制器),就用位置方式控制。
如果控制器运算速度比较快,可以用速度方式,把位置环从驱动器移到控制器上,减少驱动器的工作量,提高效率;如果有更好的上位控制器,还可以用转矩方式控制,把速度环也从驱动器上移开,这一般只是高端专用控制器才能这么做。
一般说驱动器控制的好坏,有个比较直观的比较方式,叫响应带宽。
当转矩控制或速度控制时,通过脉冲发生器给它一个方波信号,使电机不断的正转、反转,不断的调高频率,示波器上显示的是个扫频信号,当包络线的顶点到达最高值的70.7%时,表示已经失步,此时频率的高低,就能说明控制的好坏了,一般电流环能做到1000HZ 以上,而速度环只能做到几十赫兹。
《伺服控制系统》课件

伺服电机
作为伺服系统的驱动器, 根据控制信号,将电能转 化为机械能。
反馈装置
用于测量并反馈输出的位 置、速度和加速度信息。
控制器
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预 设的控制算法,输出控制 信号,调整伺服电机的运 行状态。
伺服电机的原理
1 电磁感应原理
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 传感器反馈原理
通过传感器测量转子位置,实时反馈给控制器,实现闭环控制。
伺服控制系统在生产线、机器 人等工业自动化领域获得广泛 应用。
CNC加工
伺服控制系统在数控机床等 CNC加工设备中发挥重要作用。
运动控制
伺服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运动 平台、舞台灯光等需要精确运 动控制的领域。
伺服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高精度控制、快速响应、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灵活可靠。
劣势
成本较高、对环境要求高、对参数调整要求高、故障排除较为复杂。
伺服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1 位置误差
伺服控制系统位置控制 的偏差。
2 速度曲线
伺服控制系统输出速度 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3 加速度响应
伺服控制系统加速度变 化的能力。
3 电子调速原理
通过控制信号调整电机的转速,实现精确的位置和速度控制。
伺服控制系统的分类
位置控制系统
以精确的位置控制为目标, 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 器人等领域。
速度控制系统
以精确的速度控制为目标, 常用于纺织、包装等需要恒 定速度的应用。
力矩控制系统
以精确的力矩控制为目标, 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力矩的 应用,如模具加工。伺服控制系统与普通控来自系统的区别1 精度要求
伺服控制系统具有更高 的精度要求,能够实现 更精确的位置、速度和 力矩控制。
伺服控制系统名词解释

伺服控制系统名词解释 伺服控制系统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系统。
是一种能对试验装置的机械运动按预定要求进行自动控制的操作系统。
在很多情况下,伺服系统专指被控制量(系统的输出量)是机械位移或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反馈控制系统,其作用是使输出的机械位移(或转角)准确地跟踪输入的位移(或转角)。
如防空雷达控制就是一个典型的伺服控制过程。
它是以空中的目标为输入指令要求,雷达天线耍一直跟踪目标,为地面炮台提供目标方位;加工中心的机械制造过程也是伺服控制过程,位移传感器不断地将刀具进给的位移传送给计算机,通过与加工位置目标比较,计算机输出继续加工或停止:加工的控制信号。
绝大部分机电一体化系统都具有伺服功能,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伺服控制是为执行机构按设计要求实现运动而提供控制和动力的重要环节。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是以电机提供动力基础,使用液压泵将机械能转化为压力,推动液压油。
通过控制各种阀门改变液压油的流向,从而推动液压缸做出不同行程、不同方向的动作,完成各种设备不同的动作需要。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按照偏差信号获得和传递方式的不同分为机-液、电-液、气-液等,其中应用较多的是机-液和电-液控制系统。
按照被控物理量的不同,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力控制、加速度控制、压力控制和其他物理量控制等。
液压控制系统还可以分为节流控制(阀控)式和容积控制(泵控)式。
在机械设备中,主要有机-液伺服系统和电-液伺服系统。
交流伺服控制系统。
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包括基于异步电动机的交流伺服系统和基于同步电动机的交流伺服系统。
除了具有稳定性好、快速性好、精度高的特点外,具有一系列优点。
它的性能指标可以从调速范围、定位精度、稳速精度、动态响应和运行稳定性等方面来衡量。
直流伺服控制系统。
直流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建立在电磁力定律基础上。
与电磁转矩相关的是互相独立的两个变量主磁通与电枢电流,它们分别控制励磁电流与电枢电流,可方便地进行转矩与转速控制。
伺服电机与伺服控制系统原理全

伺服电机与伺服控制系统原理全伺服电机是一种能够在给定的位置和速度范围内精确控制旋转或线性运动的电机。
它通常由电机本体、编码器和伺服控制器组成。
伺服控制系统则是用来控制伺服电机运动的系统,包括传感器、运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
一、伺服电机的原理伺服电机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反馈控制来实现精确位置和速度的控制。
伺服电机的控制系统通常由三个主要组件组成,分别是电机本体、编码器和伺服控制器。
1.电机本体:伺服电机通常采用带有内部电脑的电机,可以通过传感器测量其位置和速度。
它具有高速、高精度和高效率等特点。
2.编码器:编码器是一种用来测量电机位置和速度的传感器。
它通常安装在电机的轴上,并通过光电、磁电或电容等方式来检测旋转的位置和速度。
3.伺服控制器:伺服控制器是控制伺服电机运动的关键组件,它接收由编码器测量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并根据预定的控制算法计算出驱动电机的控制信号。
控制信号通过控制电流或电压来控制电机转动。
二、伺服控制系统的原理伺服控制系统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对伺服电机进行闭环控制来实现运动的精确控制。
闭环控制系统由传感器、运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
1.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测量伺服电机的位置和速度,反馈给运动控制器。
传感器通常是编码器,通过检测电机的位置和速度来提供准确的反馈信号。
2.运动控制器:运动控制器接收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并根据控制算法计算出控制信号。
控制信号传输给执行器驱动,以实现对伺服电机位置和速度的控制。
3.执行器:执行器是伺服电机的驱动器,它接收来自运动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并转化为适当的驱动电流或电压,以驱动电机转动。
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不断比较期望位置和实际位置之间的差距,并调整控制信号,使得它们尽可能接近。
控制器根据编码器反馈的位置和速度信息,计算出一个修正量,并将其与设定值进行对比。
然后,该修正值将被发送到执行器,以调整电机的转动。
由于伺服电机采用了闭环控制,可以有效地解决电机在负载变化、摩擦和惯性等方面的不确定性。
伺服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

5.2.1 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结构和分类
低惯量型直流伺服电动机
杯形电枢直流伺服电动机
图5.7 杯形电枢永磁式直流伺服电动机结构简图
5.2.1 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结构和分类
低惯量型直流伺服电动机
杯形电枢直流伺服电动机性能特点
低惯量。 灵敏度高。损耗小,效率高。 力矩波动小,低速运转平稳,噪音很小。 换向性能好,寿命长。
设计方案
相关控制 DSP控制电
路设计
传统型 低惯量型
单极性可逆调速 双极性可逆调速
机械特性 调节特性 笼型转子 非磁空心转子 磁性空心转子
机械特性 调节特性
表面式 内置式 爪极式 恒压频比控制 矢量控制 直接转矩控制 电流调节器设计 速度调节器设计 位置调节器设计
SVPWM 直流母线电压纹
波补偿 遇限削弱积分PI
If
Uf
M
Ia
Φ
Ua
图5.11 电枢控制时直流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图
直流电动机电枢回路的电压平衡方程式为:
Ua=Ea+IaRa
(5.1)
式中,Ua为电动机电枢绕组两端的电压;Ea为电动机电枢回路
的电动势;Ia为电动机电枢回路的电流;Ra为电动机电枢回路
的总电阻(包括电刷的接触电阻)。
当磁通Φ恒定时,电枢绕组的感应电势将与转速成正比,则
5.1伺服电动机概述
近年来,由于伺服电动机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展、 要求不断提高、促使它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许 多新型结构。又因系统对电动机快速响应的要求 越来越高,使各种低惯量的伺服电动机相继出现, 如盘形电枢直流电动机、空心杯电抠直流电动机 和电枢绕组直接绕在铁心上的无槽电枢直流电动 机等。
运动控制——伺服系统ppt课件

速。这种维持与相位差为90º,利用改变控制电压幅值大小来
改变转速的方法,称为幅值控可编制辑课方件 法。
24
三、步进电动机及其控制
1、工作原理:
当第一个脉冲通入A相时,磁通企图沿着磁阻最小的 路径闭合,在此磁场力的作用下,转子的1、3齿要和A级 对齐。当下一个脉冲通入B相时,磁通同样要按磁阻最小 的路径闭合,即2、4齿要和B级对齐,则转子就顺逆时针 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
系统等效转动惯量系统等效转动惯量的计算的计算系统运动部件动能的总和为系统运动部件动能的总和为二伺服系统稳态设计二伺服系统稳态设计dx3737设等效到执行元件输出轴上的总动能为设等效到执行元件输出轴上的总动能为根据动能不变的原则有根据动能不变的原则有系统等效转动系统等效转动惯量为惯量为为执行元件输出轴的转速为执行元件输出轴的转速radrads二伺服系统稳态设计二伺服系统稳态设计dxdx3838等效负载转矩的计算等效负载转矩的计算设上述系统在时间内克服负载所作的功的总和设上述系统在时间内克服负载所作的功的总和执行元件输出轴在时间内的转角为执行元件输出轴在时间内的转角为则执行元件所作的功为则执行元件所作的功为由于由于所以执行元件输出轴所承受的负载所以执行元件输出轴所承受的负载转矩为转矩为二伺服系统稳态设计二伺服系统稳态设计3939执行元件功率的匹配执行元件功率的匹配1
可编辑课件
3
二、伺服系统类型
从系统组成元件的性质来看,有电气伺服系统、 液压伺服系统和电气—液压伺服系统、电气—气 动伺服系统等;
从系统输出量的物理性质来看,有速度或加速 度伺服系统和位置伺服系统等;
从系统中所包含的元件特性和信号作用特点来 看,有模拟式伺服系统和数字式伺服系统;
从系统结构特点来看,有单回路伺服系统、多 回路伺服系统和开环伺服系统、闭环伺服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液伺服控制由于具有输出功率大、系统刚度大、控制精度高和电 气控制电路简单等突出优点在各类机床、重型机械、起重机械、汽车、 大型试验设备、航空航天、船舶和武器装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缺点是加工难度大,抗污染能力差,维
护不易,成本较高。
15:45:07
29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15:45:07
32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三、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2、按照自动控制原理分类
1)闭环伺服系统 数控装置发出指令脉冲后,当指令值送到位置比较电路时,此时若 工作台没有移动,即没有位置反馈信号时,指令值使伺服驱动电动机转 动,经过齿轮、滚珠丝杠等传动元件带动机床工作台移动。
15:45:07 19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三、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1、按照被驱动的执行元件分类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执行元件是液压缸) 伺服控制系统 回油端
滤油器
该伺服阀是一个四通控制滑阀,它属于转换放大组件,它将电气- 机械转换器(例如:力矩马达)给出的机械信号转换成液压信号(流量、 压力)输出并加以功率放大。
200ms以内,甚至小于几十毫秒。
15:45:07
15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二、数控机床对伺服控制系统的要求
4、调速范围广:为了简化机床的机械结构,提高机床的转动精 度和系统的硬度,数控机床对伺服控制系统提出较宽的调速范围。 机床的调速范围是指电动机带额定负载状态下能够达到的最高速 nmax和最低速nmin之比,即:
压缸也反向跟随运动。
15:45:07 27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三、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1、按照被驱动的执行元件分类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执行元件是液压缸)
伺服控制系统
15:45:07
28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三、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1、按照被驱动的执行元件分类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执行元件是液压缸) 伺服控制系统
2、按照自动控制原理分类 开环伺服控制系统 伺服控制系统 半闭环伺服控制系统 闭环伺服控制系统
15:45:07
31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三、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2、按照自动控制原理分类
1)闭环伺服系统 数控装置发出指令脉冲后,当指令值送到位置比较电路时,此时若 工作台没有移动,即没有位置反馈信号时,指令值使伺服驱动电动机转 动,经过齿轮、滚珠丝杠等传动元件带动机床工作台移动。
15:45:07
33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三、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2、按照自动控制原理分类
1)闭环伺服系统 数控装置发出指令脉冲后,当指令值送到位置比较电路时,此时若 工作台没有移动,即没有位置反馈信号时,指令值使伺服驱动电动机转 动,经过齿轮、滚珠丝杠等传动元件带动机床工作台移动。
压缸也反向跟随运动。
15:45:07 26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三、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1、按照被驱动的执行元件分类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执行元件是液压缸)
伺服控制系统
于是伺服阀也处于中间位置,其输出流量等于零,液压缸停止运 动,此时负载就处于一个合适的平衡位置,从而完成了液压缸输出位移 对指令输入的跟随运动。如果加入反向指令信号,则滑阀反向运动,液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执行元件是液压缸) 伺服控制系统
15:45:07
17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三、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1、按照被驱动的执行元件分类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执行元件是液压缸) 伺服控制系统 回油端
滤油器
此系统的能源为液压泵,它以恒定的压力向系统供油,恒定压力的 大小由溢流阀来设定。液压动力装置由伺服阀和液压缸组成。
15:45:07
34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三、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2、按照自动控制原理分类
1)闭环伺服系统 装在机床工作台上的位置测量元件,测出工作台的实际位移量后,反 馈到数控装置的比较器中与指令信号进行比较,并用比较后的差值进行 控制。若两者存在差值,经放大器放大后,再控制伺服驱动电动机转动, 直至差值为零时,工作台才停止移动。
数控机床的伺服控制系统
伺服控制系统(Servo Control System)定义: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输出量能够以一定准确度跟随输入量的变化而变
化的系统称为伺服系统,亦称随动系统。
数控机床的伺服控制系统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第二章 伺服系统的执行组件 第三章 伺服驱动器的选择 第四章 步进电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维修
D
nmax nmin
一般数控机床的调速范围可达:D=24000
高精密数控机床的调速范围可达:D=100000
5、低速大转矩:机床加工的特点是低速时进行重切削,所以要求 伺服控制系统应具有低速时输出转矩大的特性。
15:45:07
16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三、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1、按照被驱动的执行元件分类
24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三、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1、按照被驱动的执行元件分类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执行元件是液压缸)
伺服控制系统
同时位置传感器动作,使误差及阀的节流窗口开口量减小,直至反 馈传感气- 机械转换器又回到中间位置(零位),
加工轨迹控制,火炮方位的自动跟
踪,防空导弹的制导控制,宇航设 备的自动驾驶,机器人的动作控制
等等。
15:45:07
8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一、伺服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
例如,数控机床的定位控制和
加工轨迹控制,火炮方位的自动跟
踪,防空导弹的制导控制,宇航设 备的自动驾驶,机器人的动作控制
等等。
数控机床的伺服控制系统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第二章 伺服系统的执行组件 第三章 伺服驱动器的选择 第四章 步进电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维修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一、伺服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
事上的需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于1944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
*
阀的阀心移动。
15:45:07 22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三、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1、按照被驱动的执行元件分类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执行元件是液压缸)
伺服控制系统
假设阀心向右移动的距离为xv则节流窗口b、d便有一个相应的开口 量,阀心所移动的距离即节流窗口的开口量(通流面积)与上述误差信号 u (或电流i)成比例。
15:45:07
35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三、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2、按照自动控制原理分类
1)闭环伺服系统 装在机床工作台上的位置测量元件,测出工作台的实际位移量后,反 馈到数控装置的比较器中与指令信号进行比较,并用比较后的差值进行 控制。若两者存在差值,经放大器放大后,再控制伺服驱动电动机转动, 直至差值为零时,工作台才停止移动。
数控机床的伺服控制系统
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曾毅
第1讲
1
数控机床的伺服控制系统
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曾毅
第1讲
2
伺服控制系统 数控机床的伺服控制系统
伺服控制系统(Servo Control System)定义: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输出量能够以一定准确度跟随输入量的变化而变
化的系统称为伺服系统,亦称随动系统。
15:45:07
18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三、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1、按照被驱动的执行元件分类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执行元件是液压缸) 伺服控制系统 回油端
滤油器
该伺服阀是一个四通控制滑阀,它属于转换放大组件,它将电气- 机械转换器(例如:力矩马达)给出的机械信号转换成液压信号(流量、 压力)输出并加以功率放大。
15:45:07 21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三、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1、按照被驱动的执行元件分类
电液伺服控 制系统(执行元件是液压缸) 伺服控制系统
回油端
滤油器 当运动控制单元给出一指令信号 u p 时,反馈信号 u p 与指令信号 进行比较得出误差 u , u 经放大器放大后得出的电信号(通常为电 流信号i)输送给电气-机械转换器,从而使电气-机械转换器带动滑
15:45:07 20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三、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1、按照被驱动的执行元件分类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执行元件是液压缸) 伺服控制系统 回油端
滤油器
液压缸为执行器,其输入的是压力油流量,输出的是拖动负载(工 作台)位移或速度。位置传感器与液压缸相连用于检测液压缸活塞的位 置,从而构成反馈控制。
个伺服控制系统:火炮自动跟踪
目标伺服控制系统。 军事需求的激励和控制器件、 执行机构和功率驱动装置的发展 推动了伺服系统控制技术的高速 发展。上世纪60年代伺服系统的 理论与实践均趋于成熟,并得到
广泛应用。
15:45:07 7
第一章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一、伺服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
例如,数控机床的定位控制和
加工轨迹控制,火炮方位的自动跟
踪,防空导弹的制导控制,宇航设 备的自动驾驶,机器人的动作控制
等等。
15: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