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Ⅰ - 汉乐府诗歌
《汉乐府两首》课件

诗歌通过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女子 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展现了她的勇敢和坚定。
诗歌艺术手法与特色
艺术手法
诗歌采用了民歌常用的修辞手法,如 排比、反复、比喻等,使语言更加生 动有力,富有节奏感。
特色
诗歌以女子的口吻表达情感,语言质 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浓郁的 民间特色和地方色彩。同时,诗歌主 题鲜明,思想深刻,表现了汉代民歌 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汉乐府两首》课件
汇报人: 2023-12-24
目录
• 汉乐府简介 • 《有所思》讲义 • 《上邪》讲义 • 汉乐府与其他诗歌的比较 • 汉乐府的现代意义与影响
01
汉乐府简介
汉乐府的起源与背景
01
汉乐府起源于汉代,是专门负责 采集、整理、创作、表演乐歌的 机构,也是中国最早的乐府机构 。
02
汉乐府的背景是汉代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的反映,其音乐和诗 歌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 明的时代特征。
汉乐府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汉乐府主要内容包括叙事诗、抒情诗 、民歌等,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战争、爱情、劳动、民生等。
汉乐府的特点是语言质朴自然,风格 多样,既有深沉婉约的抒情诗,也有 慷慨激昂的叙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 的重要代表之一。
汉乐府的影响与价值
汉乐府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被广泛 传承和应用。
创作与流传方式
宋词既有民间创作,也有文人创作 ,流传下来的作品多为精选之作, 而汉乐府则多是由官方采集、整理 、创作后流传下来的。
05
汉乐府的现代意义与影响
汉乐府对现代诗歌的影响
语言风格
汉乐府诗歌的语言质朴自然,对 现代诗歌的语言风格产生了深远 影响,如现代诗歌中的口语化、
8篇汉代经典古诗词,每一首都值得反复诵读,建议收藏

8篇汉代经典古诗词,每一首都值得反复诵读,建议收藏两汉的文学,本以汉赋为代表,然其字句绮丽、穷尽铺张,实在没什么好说。
反而一直流传下来的汉乐府诗与古诗十九首,成为汉代文学的一个代表,也清楚的记录了诗歌这一体裁在我国的发展阶段。
汉末魏晋三国,其间更是涌现出一波又一波的文学俊杰。
从最开始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建安七子),到后来的阮籍嵇康,终以陶渊明艺术般的人生之诗。
每一位,都是我们文学殿堂上的一颗明星,皎皎千年。
长歌行汉乐府〔两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首诗我的印象真的特别深刻,应该是刚上小学就开始背的一首。
当时对日晞、德泽、焜黄这些词都还特别陌生,但小孩子记忆力好,也是硬给背下来的。
背诵的时候,经常会想象出一个花园,沐浴着太阳的光辉,在四季轮回中变换着皮肤。
而后,突然又转到地图上的宏达视角,一道道江河南北不一,却都统一向着东方的大海流去。
因为我的家乡在黄河入海口,读起“百川东到海”的句子会格外有共鸣和自豪感。
然后就是“老大”这个词儿,小时候还真的以为是家中老大总是会很悲伤呢。
现在想来,小时候对于诗词的理解真的很有意思,带着童真童趣,带着充足的想象力。
多读一些诗词,真的能开拓视野、培养想象力、充实文化功底。
青青陵上柏佚名〔两汉〕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怎样理解人生?人生就是一趟没有归程的旅途。
一旦你从家中离开,就再也回不去,目之所及,皆是前方,皆是远方。
分享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观点:“人们都说要向前走,可人生道路很多条,究竟往哪里走,才是向前?”“人生没有回头路,你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向前。
”大风歌刘邦〔两汉〕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李延年歌李延年〔两汉〕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汉乐府民歌》PPT课件

2021/3/26
11
2.3 汉乐府民歌的漂泊怀乡之作:
❖ 如《悲歌》: ❖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
可以当归。思念故乡, 郁郁累累。欲归家无 人,欲渡河无船。心 思不能言,肠中车轮 转。
2021/3/26
12
3、反映爱情婚姻及其他妇女问题
❖ (1) 愁苦悲伤:汉乐府民歌爱情婚姻诗在情感基调 上的突出特色
❖ 如《饮马长城窟行》 。
2021/3/26
16
❖ 乐府诗中妇女主题的深化,还突出地表现在传 为班婕妤的《怨歌行》中:
❖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 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 至,凉风(疾风也)夺炎热。弃捐箧笥(小箱 也)中,恩情中道绝。
2021/3/26
17
四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和巨大影响
《中国经典文学选读》课件之:
汉乐府民歌
2021/3/26
1
一 、乐府和乐府诗的含义
“乐府”,原是西汉音乐官 署——亦即音乐管理部门的名 称,行政长官是乐府令。后来 人们把乐府机关所收集、编制 并保存起来的“歌诗”称为 “乐府诗”或“乐府歌辞”, 把其中那些采自民间的歌谣称 为“乐府民歌”。于是“汉乐 府”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 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
❖ 作为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珍品,汉乐府民歌
是“汉世街陌谣讴”,这些作品在思想上有
一个总体特征,就是从广大农村和城邑人民
的生活的实际体验出发,广泛地反映了广大
劳苦大众的生活与情绪。在中国文学史上,
城邑下层人民的艰难的生活状况及其痛苦心
灵,第一次在诗歌中得到具体、深入、全面
的反映。
2021/3/26
7
1、表现底层人民在艰难时世中的痛苦与不平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汉代乐府民歌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汉代乐府民歌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第一节关于乐府什么是“乐府”?它的涵义是有演变的。
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
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如《文选》于骚、赋、诗之外另立“乐府”一门;《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又特标《乐府》一篇,并说“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便都是这一演变的标志。
六朝人虽把乐府看成一种诗体,但着眼还在音乐上。
至唐,则已撇开音乐,而注重其社会内容,如元结《系乐府》、白居易《新乐府》、皮日休《正乐府》等,都未入乐,但都自名为乐府,于是所谓乐府又一变而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则又离开了唐人所揭示出来的乐府的精神实质,而单从入乐这一点上出发,是乐府一词的滥用,徒滋混淆,不足为据。
乐府一名,最早见于汉初,惠帝时有“乐府令”,但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则始于武帝。
作为一个供统治者点缀升平、纵情声色的音乐机关,汉乐府的任务,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它不同于后代的一个最大特点,或者说一项最有意义的工作,便是采集民歌。
《汉书?札乐志》说:“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
”所谓采诗,即采民歌。
同书《艺文志》更有明确的记载:这件事,在文学史上也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白居易说:“周灭秦兴至隋氏,十代采诗官不置。
”(《采诗官》)其实,和周代一样,汉代也是采诗的。
而从上引文献,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采诗的范围遍及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比周代还要广。
两汉某些头脑比较清醒的统治者较能接受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教训,也颇懂得反映人民意向的民歌民谣的作用,经常派遣使者“使行风俗”“观纳民谣”,甚至根据“谣言单辞,转易守长”(《后汉书?循吏传叙》)。
经典汉乐府古诗赏析精选

【导语】乐府是⾃秦代以来设⽴的朝廷⾳乐机关。
它除了将⽂⼈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
汉武帝时得到⼤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泛。
下⾯是分享的经典汉乐府古诗赏析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汉乐府古诗赏析精选 江南 两汉: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赏析 这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全诗没有⼀字⼀句直接描写采莲⼈采莲时的愉快⼼情,⽽是通过对莲叶和鱼⼉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采莲男⼥的歌声和笑语声融成⼀⽚,许多⼩伙⼦和采莲姑娘们还在调情求爱。
头两句是写采莲的⼈们望着露出⽔⾯的⼜⼤⼜圆的荷叶,⼼⾥⽆限喜悦,因⽽禁不住发出热烈的赞美。
“可”这⾥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
“⽥⽥”是形容莲叶圆润鲜碧的样⼦,⼀说是形容莲叶饱满劲秀、挺⽴⽔⾯。
“何⽥⽥”就是“何其⽥⽥”,是极度赞美的语⽓。
这⾥只写叶,我们却可以联想到花。
莲的花期为夏历五⾄七⽉,每朵花可开⼆⾄三天,每⽇清晨开放,下午三、四点⼜逐渐闭合,翌晨再度开放,花开过⼆⼗天,可采收莲蓬⽣⾷,果实(莲⼦)的成熟期在七、⼋⽉间。
清⼈张⽟榖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矣。
”(《古诗赏析》)莲叶茂密,莲花繁盛,不仅景⾊⽆⽐秀丽,还表明莲⼦必然丰收,采莲⼈⾃然⼼⾥⾮常⾼兴。
⼈们在采摘⽔上的莲蓬的时候,必然会看到⽔中的情景。
“鱼戏莲叶间”写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宛如在游戏⼀般。
“戏”字写鱼在⽔中的迅捷欢乐神态,⾮常形象。
这⾥既在写鱼,也有以鱼⽐⼈意,采莲⼈划着⼩船在莲叶间穿⾏,互相追逐嬉戏,宛如鱼⼉在⽔中游动,其划船动作之娴熟,船⾏之轻快,采莲⼈⾝姿之轻盈,⼼情之欢快,⾃然浮现在我们眼前。
这⾸歌辞只有七句,明⽩如话,⽽后四句⼜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复,它的妙处究主要在于运⽤民歌中常⽤的⽐兴、双关⼿法,把男⼥之间调情求爱的欢乐之情写得极其委婉、含蓄,耐⼈寻味,⽽⽆轻佻、庸俗之弊。
乐府诗歌精选十五首

汉乐府,原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主要负责收集民间诗歌和乐曲。
后来人们把由它收集来的配乐民歌或一些文人模拟这类民歌所写的作品统称为“乐府”,乐府也就成了一种诗歌体裁。
乐府诗中有许多流程千古的佳作,民歌是其中的精华。
第一首:《有所思》——无名氏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wei2)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xi1)!秋风肃肃晨风飔(si1),东方须臾高知之!第二首:《上邪》——无名氏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铙歌十八曲》唯二两首采自民间的情诗。
第三首:战城南——无名氏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粱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第四首:节妇吟——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第五首:秋风辞——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第六首:北方有佳人——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第七首:敕勒歌——无名氏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第八首:清平调(三首)——李白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汉乐府诗集-汉乐府诗集大全代表作

汉乐府诗集|汉乐府诗集大全代表作汉乐府诗集 20xx年01月06日诗歌大全1、《春日行》南北朝▪鲍照献岁发,吾将行。
春山茂,春日明。
园中鸟,多嘉声。
梅始发,柳始青。
泛舟舻,齐棹惊。
奏《采菱》,歌《鹿鸣》。
风微起,波微生。
弦亦发,酒亦倾。
入莲池,折桂枝。
芳袖动,芬叶披。
两相思,两不知。
2、《游侠篇》魏晋▪张华翩翩四公子,浊世称贤明。
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
食客三千余,门下多豪英。
游说朝夕至,辩士自纵横。
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
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窥兵。
赵胜南诅楚,乃与毛遂行。
黄歇北适秦,太子还入荆。
美哉游侠士,何以尚四卿。
我则异于是,好古师老、彭。
3、《同声歌》两汉▪张衡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
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
绸缪主中馈,奉礼助蒸尝。
思为苑蒻席,在下蔽匡床。
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
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
重户结金扃,高下华灯光。
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希所见,天老教轩皇。
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4、《游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秦女卷衣》唐代▪李白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
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
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
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
6、《长相思》唐代▪李白其一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其二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7、《悲歌》两汉▪佚名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8、《羽林郎》两汉▪辛延年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汉乐府诗几首

汉乐府的诗有那些有《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饮马长城窟行》、《江南》、《上邪》等。
一、《战城南》《战城南》系乐府旧题,属汉代《铙歌十八曲》之一,是一首民歌。
这首民歌是为在战场上的阵亡将士而作。
诗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道出人民只是战争牺牲品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反对并诅咒战争的意愿。
此诗以死者告语乌鸦、驽马哀鸣的奇思妙想抒发作者的悲怆之情,极富浪漫主义精神。
1、原文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声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2、译文城南城北都有战事,有许多人战死在野外,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口中逃掉呢?”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上徘徊哀鸣。
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那南北两岸的人民将如何交往?无人收获庄稼你们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怀念那些忠诚卫国的好战士,那些忠良将士实在令人怀念:天刚亮他们就忙着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却未能一同回来。
二、《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
全诗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1、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三 节 汉 代 文 人 五 言 诗
第 二 节 《 古 诗 为 焦 仲 卿 妻 作 》
第 一 节 汉 乐 府 民 歌
第一节
民歌
一、概念
“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六朝时 ,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 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 成为一种诗体名称。 二、分类 汉乐府诗歌包括文人乐府和乐府民歌,主要保 存在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民歌主要 保存在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
二 、 艺 术 成 就
. 语 言 浅 近 自 然 , 意 蕴 丰 厚 。
3
. 长 于 抒 情 。
2
. 浑 然 天 成 的 艺 术 风 格 。
1
〖参考书目〗
1、《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 选· 北京:中华书局,1962 2、《汉代文学思想史》许结著·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汉赋研究》龚克昌著·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 4、《汉赋通论》万光治著· 成都:巴蜀书社,1989 5、《汉魏六朝赋选》瞿蜕园选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 6、《两汉文举要》高步瀛选注· 北京:中华书局,1990 7、《史记选》王伯祥选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8、《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飞著·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9、《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吴小如等编写·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 10、《古诗十九首集释》隋树森编著· 北京:中华书局,1955
我 国 诗 歌 史 上 最 早 的 一 首 五 言 长 篇 叙 事 诗 , 长
一、思想内容
通过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残
酷迫害,热情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
他们为反抗礼教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并寄托
了人们对他们的同情和战胜封建礼教的愿望。
1.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男女主人 公的典型形象,同时对次要人 物的刻画也颇为鲜明。
1.表现民众的悲苦、怨恨 与反抗。 2.控诉战争、徭役给人民 带来的沉重灾难。 3.因赋税、徭役、灾荒、
土地兼并,迫使人们离乡
背井,漂泊异地,而产生
的行役者的悲歌。
4.反映爱情、婚姻、家庭问
题这一永恒主题,并藉之歌
颂了当时人们追求的坚贞爱
情和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斗
争。 5.有一些寓言诗。 6.一篇以劳动为题材的名篇 ——《江南》。
的《咏史》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 言诗中最成熟的作品。
二、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 言诗中最成熟的作品。最早载于 《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 辨,又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 古诗”,从此成了专称。
第一,表现及时建功立业的壮志。 第二,表现追求幻灭后心灵的迷惘 与痛苦。 第二,表现追求幻灭后心灵的迷惘 与痛苦。 第四,表现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苦。
1.以叙事为主,善于剪裁和
安排情节。 2.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 动来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 3.善于运用比兴、拟人、夸 张、铺陈和烘托手法。 4.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
” ( 沈 德 潜 《 古 诗 源 》 ) 。
王 世 贞 《 艺 苑 卮 言 》 ) 、 “ 古 今 第 一 首 长 诗 也
达 一 千 七 百 余 字 , 被 后 人 誉 为 “ 长 诗 之 圣 ” (
2.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艺
术手法:首先,运用人物个性 化的语言来刻划人物性格,其 次,是叙述描写的手法。
3.作品的叙事按事件的时空顺
第三节 汉代文人五言诗
一、五言诗的产生发展
五言诗是社会生活和语言不断
丰富发展的产物。 五言诗的产生经历了从杂言到
民间五言,再到文人五言的一
个相当长的过程。 最早出现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