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统计指数习题

第三讲统计指数习题
第三讲统计指数习题

、单项选择题

7.指出下列表述中存在问题的一项目:同度量因素是 (

A .综合指数中的固定媒介因素 12.在没有适当权数资料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不加权而引起的指数偏差,人们一般

乐于采 用( )。

13.统计指数按其指数化指标的不同分为 ( )。

A .简单指数与加权指数

B .个体指数与总指数

C .质量指标指数与数量指标指数

D .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

1.与数学上的指数函数不同,统计指数

是 A .总量指标 C .一类特殊的比较相对数 2.总指数与个体指数的主要差异是

(

A .指标形式不同 C .计算方法不同

3.从计算方法的角度看,总值指数是一种

A .总指数 C .质量指标指数

(

) 。

B .平均指标 D .百分数 )。 B .计算范围不同 D .计算范围和方

法均不同 ( ) 。

B .个体指数 D .数量指标指数

( ) 。 D .鲍莱指数 ( ) 。

D .鲍莱指数

4.在计算范围相互适应的条件下,基期加权的算术平均指数等

A .拉氏指数

B .帕氏指数

C .理想指数 5.在计算范围相互适应的条件下,计算期加权的调和平均指数

等于 A .拉氏指数 B .帕氏指数

C .理想指数 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统计指数的是 (

)。

A .两期同一商品价格的比值

B .两地区同一商品价格的比

值 C .某校实际招生人数与计划招生人数的比值 D .某校理工科招生人数与招生总数的比值

B .综合指数的权数

C .综合指数中所要对比的指标因

素 D .综合指数编制中的核心问题

8.下列现象中具有同度量性质的是 (

A .不同商品的销售量

C .不同商品的销售额 9.在现实

经济生活中,拉氏价格指数一般

A .大于

B .小于

10“改进功效系数”的取值一般应在 (

A . 0~ 1 之间 C . 60~ 100 之间

11 从计算方式看,综合评价指数是一种 A .综合指数 C .几何平均指数

)。

B .不同商品的价格 D .不同产品的单位 ( ) 帕氏价格指数。

C .等于

D .不能确定

)。

B .-1~ +1 之间 D .0~ 100

(

) 。

B .算术平均指数 D .调和平均指数

A .简单算术平均指数

C .简单调和平均指B .简单几何平均指

D .简单综合指数

14.统计指数按其对比性质的不同分为 (

) 。

A .简单指数与加权指数

B .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

C .个体指数与总指数

D .动态指数与静态指数

15.若用帕氏公式编制商品销售价格指数,它所反映的是 (

).

A .在基期的销售量结构条件下,有关商品价格的综合变动程度

B .在计算期的销售量结

构条件下,有关商品价格的综合变动程度

C .在基期的价格结构条件下,有关商品销售量的综合变动程度

D .在计算期的价格结构条件下,有关商品销售量的综合变动程度 16.从编制原理的角度看,总指数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

A .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

B .简单指数与加权指数

C .算术平均指数与调和平均指数

D .可变构成指数与固定构成指数 17.工业生产指数的指数化指标是 ( A .工业产值 C .工业产品产量 居

民为维持基期消费水平 (生活水平 )所需增加的开支额,

B .拉氏物量指数 D .帕氏物量指数

19.若要在不破坏各品种产量计划的前提下, 考察单位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所应采用

的指数公式为 ( )。

A .拉氏成本指数

B .帕氏成本指数

C .拉氏产量指数

D .帕氏产量指数

20.若居民在某月以相同的开支额购买到的消费品比上月减少

10%,则消费价格指数应为

(

) 。 A .110%

B .90%

C .111%

D . 100%

21.若某种消费品价格平均下跌 20F6,则居民以相同开支稿购买到的该种消费品数量应比

上期增加 ( ) 。

全部 10 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有可能是 ( )。

24.若某集团下属三个企业的员工工资分别增加了 5%,10 %和 15%,则该集团所有三个企

业员工平均工资的变动情况应为 (

)。

A .至少增加 10 %

B .最多增加 15%

C .增加 5%~ 15%

D .增加,但取值范围不一定在 5%~ 15%之间

)。

B .不变价工业产

D .工业产品价格

18.若要说明在价格上涨的情况

下, 应编制的指数是 ( )。

A .拉氏价格指数 C .帕氏价格指数

A .20%

B .25%

C .120%

D .125%

22.据《中国统计年鉴》

,已知我国 2003 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 101.2%,居民消费额 为 52 679 亿元,上年的居民消费额为 情况为 ( )。

48 882 亿元,则两年间我国居民实际消费水平的变动 A .提高 107.77%

C .提高 106.49% B .提高 7. 77%

D .提高 23.考察 10 种商品的价格变动, 若涨价幅度最大的是 25%,降价幅度最大的也是 25%,则 A .25% B .一 25% C .125% D .120%

25.统计指数通常表现为 (

)。

A .百分数

B .千分数

C .比例数

D .系数 26.实践中常用、理论上最重要的统计指数种类是 (

)。

A .动态对比指数

B .空间对比指数

C .计划完成情况指数

D .静态对比指数

27.工业生产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股价指数都是 (

)。

A .价格指数

B .质量指标指数

C .综合指数

D .动态指数

28.用综合指数或平均指数形式编制价格指数,其共性是 (

)。

A .指数化指标相同

B .权数相同 29.若依据相同资料,采用相同的加权 (或不加权 )方式编制平均指数,则应有 (

)。

A .算术平均指数≥几何平均指数≥调和平均指数

B .几何平均指数≥算术平均指数≥调和平均指数

C .调和平均指数≥几何平均指数≥算术平均指数

D .算术平均指数≥调和平均指数≥几

何平均指数 30.对于给定的一组商品,若所有的个体价格指数均相等,所有的个体物量指数也相等,则 下列各对指数中可能不相等的是 ( )。

A .拉氏价格指数与帕氏价格指数

B .个体价格指数与价格总指数

C .算术平均价格指数与几何平均价格指数

D .价格总指数与物量总指数

B .反映不同现象之间的联系

C .综合反映现象发展的相对规模和水平

D . 可通过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 34.下列指标中,属于指数的是 ( )

A .

职工的平均货币工资

B .农作物的平均亩产量

C . 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

D .人民币对美元 35.指数按其反映对象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 ( )。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C .静态指数和动态指数 36.下面

指数属于总指数的是 ( )。

A .两期同一商品价格的比值

C .都是简单指数

D .都是加权指数

31.对正指标计算功效系数,其对比基

A .最大值 C .最大值一最小值

32.对逆指标计算功效系数,其对比基

数 A .最大值

C .最大值一最小值

的人均生产总值就应该比 A 地区低 (

A .30.%

B . 70%

41.以下关于指数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A .综合反映现象的变动方向和程度 (功效系数的分母项 )是诸指标值中的 ( )。

B .最小值

D .最小值—最大值

(功效系数的分母项 )是诸指标值中的 ( )。 B .最小值

D .最小值一最大值

A 地区比

B 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高出 30 %,则 B 地

区 )。 C .130%

D .33%

(

) 。

B .数量指标指

D .综合指数和

C .两期同一商品销售量的比值

D .股价指数 37.下面指数不属于个体指数的是 (

)。

A .两期同一品牌电视机价格的比值

B .两期同一品牌电视机销售量的比值

C .两期同一品牌电视机销售额的比值

D .两期所有品牌电视机的价格指数 38.下列指数中属于“静态指数”的是 (

) 。

A .工业生产指数

B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40.在计算加权综合指数时,指数中分子和分母的权数必须是 ( )。 - 44.质量指标指数的权数: (甲)通常固定在计算期水平上; (乙) 也可以选择固定在基期水平

上; (丙)还可采用计算期和基期的“交叉' '水平。以上表述正确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以上都可以

45.数量指标指数的权数: (甲)通常固定在基期水平上; (乙) 也可以选择固定在计算期水平

上; (丙)还可采用计算期和基期的“交叉”水平。以上表述正确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以上都可以

46.下面属于价格指数的是 (

)。

p 1q 1

p 1q 1

p 1q 1

p 0q 1

A .

C

D .

p 0q 1

p 0q 0

p 1q 0

p 0q 0

47.下面属于物量指数的

(

)。

p 1q 1

p 1q 1

p 0q 1

p 1q 0

A .

C

D .

p 0q 1

p 0q 0

p 0q 0

p 0q 0

48.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

) 。

A .产量指数

B .销售额指数

C .职工人数指数

D .劳动生产率指数 49.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

) 。

A .商品价格指数

B .单位成本指数

C .劳动生产率指数

D .产品产量指数

50.在以下关于商品销售情况的指数中,属于商品销售额指数的是

C .空间价格指数 39.“先综合,后对比”是编

A .总指数

C .平均指数

D .股价指数 (

) 的基本思路。

B .综合指数

D .平均指标指数 A .不同时期的 B .同一时期的 41.在编制价格指数时,其权数可以是 A .商品销售额 C .计算期商品销售量 42.在编制物量指数时,其权数可以是 A .商品销售额

C .计算期商品价格 43.在总指

数编制中,其权数可以固定在

A .基期

B .计算期

C .基期的

D .计算期

( ) 。

B .基期商品销售量 D .以上都可以 ( ) 。

B .基期商品价格 D .以上都可以 (

) 。

C .固定时期

D .以上都可以

用平均指数法编制质量指标总指数,一般采用的公式是 (

)。

用平均指数法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一般采用的公式是 ( )。

列加权调和平均价格指数等价于帕氏价格指数的是 (

)。

列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等价于拉氏物量指数的是 (

)。

51

52.

53.

54. 55. 56.

66. (

57.

58.

59.

p 1q 1 A . p 0q 1

p 1q 1 B . p 0q 0 p 0q 1 C .

p 0q 0 p 1q 0 D .

p 0q 0

面公式属于较为合适的成本指数的是 (

)。(式中, z 为单位成本, q 为产品产量 )

A .

z 1q 0

z 0q 0

B .

z 0q 1

z 1q 0

C .

z 0q 1 z 0q 0

D .

z 1q 1

z 0q 1

p 1q 1 A .

p 0q 1

p 1q 1 B .

p 0q 0

C .

p

1

1

p 0q 0

p 0

p 0q 0

D .

p 1q 1 1

p 1q 1

p 1 p 0

q 1p 0 q 0 p 0

q 1 p 1 q 0 p 1

C .

q q

10 q 0 p 0

q 0p 0

q 1p

1

q 1

q q 1 p 1

q 1 q 0

如果价格降低后,原来的开支可多购得 10%的商品,则价格指数应为 ( )。

A . 90 %

B . 110%

C . 91%

D .无法判断

p 0q 0

p 1q 0

A .

B .

11 p 0q 0

p 1q 0

k

k

C .

p 1q 1 1 k 1

p p 1q 1

D .

p 0q 1 1 p 0q 1

k p

A . k q q 0 p 1 q 0 p 1

B .

k q q 1p 1

q 1 p 1

k q q 0 p 0 q 0p 0 k q q 1p 0 q 1p 0

若计算期同基期比较,商品销售量增长

)。

.增加 % .减少 % 5%,价格降低 5%,则商品的销售额变动应为 C .减少 2. 5% D .没有变动

设 p 为商品价格, q 为销售量,在编制价格指数时一般采用的公式是 p 1q 1

p 0q 0

p 1q 1

p 0q 1 p 0q 1 p 0q 0 p 1q 1 p 1q 0

设 p 为商品价格, q 为销售量,在编制物量指数时一般采用的公式是

)。

q 1p 1

A

q 0 p 0

q 1 p 1 B

q 0 p 1

C .

q 1p 0 q 0p 0

q 0 p 1 D

q 0 p 0

设 p 为商品价格, q 为销售量, 则指数 I p

p1q1

的经济意义是综合反映

p 0q 1

)。

A . 126 %

B .125%

C .99. 6%

D .100.8%

60.作为指数分子、分母的差额,公式

p 1q 1 p 0q 1 的经济含义是 (

)。

A .综合反映价格变动的绝对值

B .综合反映销售量变动的绝对值

C .反映价格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值

D .反映销售量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值 61.作为指数分子、分母的差额,公式

q 1p 0 q 0p 0 的经济含义是 (

)。

A .综合反映价格变动的绝对值

B .综合反映销售量变动的绝对值

C .反映价格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值

D .反映销售量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值

62.若产量增加 5%,单位成本本期比基期下降 5%,则生产总费用 ( )。

A .每种产品的产量都增长了 35%

B .每种产品的价格都上涨了 35%

C .由于价格变动使产值增长了 35%

D .由于产量变动使产值增长了 35%

69.某商店第三季度出售肉制品和奶制品的收入分别为 15 万元、 25 万元,第四季度的收入

分别为 20.4 万元、 30 万元。第四季度与第三季度比较,肉制品价格提高 2%,奶制品价格 没有变化,则价格总指数为 ( )。

A .计算期销售量的规模 C .销售量规模的变动程

B .计算期价格总水平 D .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程

A .增长

B .减少

C .没有变动

D .不能确定 63.某地区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 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1%,则可推断该地区

的物价指数为 (

)。

A . 9%

B . 8.1%

64.某地区的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

长 断该地区的物量指数为 ( )。

A . 11.9%

B .11%

65.某企业按 1990 年不变价格编制

的 C . 109%

D .108.1 %

20%,扣除销售量因素后仍然增长 8. 1%,则可

C .11.9%

D .11l 9,6

1995 年工业总产值指数为 135%,这说明 (

)。

66.在具备计算期实际商品销售额和几种商品的个体价格指数资料的条件

下, 平均变动,应该使用的指数是 ( )。

A .综合形式指数

B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C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D .可变构成指数

67.在具备基期实际商品销售额和几种商品的个体销售量指数资料的条件

下, 的平均变动,应该使用的指数是 ( )。

A .综合形式指数

B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C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D .可变构成指数

68.在具备两个城市计算期和基期苹果销售量和销售价格资料的条件下,

价格变动,应该采用的指数是 (

)。

A .综合形式指数

B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要确定价格的

要确定销售量

要计算苹果的平均

C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D .可变构成指数

70、副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 10%,销售量增长 20%,则副食品类商品销售总额增 长( )

A 、30%

B 、32%

C 、 2%

D 、10%

71、某企业 2003年比 2002年产量增长了 10%,产值增长了 20%,则产品的价格 提高了( )

A 、10%

B 、 30%

C 、100%

D 、9.09% 72、我国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是采用(

)方法

A 、个体指数

B 、综合指数

C 、平均数指数

D 、固定权数平均数指数

73、 把综合指数变形为平均指数,是为了

B 、计算结果更准确

D 、 适应实际工作部门的要求

120万元,2004年增至 156 万元,这四年物价上涨了

4%,

78、某厂 2003 年产品单位成本比去年提高了

6%,产品产量指数为

A 、提高了 1.76%

B 、提高了 1.9%

C 、下降了 4%

D 、下降了 6.8%

、计算题(见课本练习)

A 、计算简便 C 、适应实际资料的要

74、某市 2000 年社会商业零售额为 则商业零售量指数为

A 、 130%

B 、 104% 75、 某造纸厂 2003 年的产量比 2002 年增长了 年产品单位成本 A 、减少 0.62%

B 、减少 5.15% 76、如果物价上升 10% ,

则现在的 1 元钱( C 、80%

13.6%,总成本增长了 ( D 、 125% 12.9%, C 、增加 12.9% D 、

则该厂 2003

( ) 增加

1.75% A 、只是原来的 0.09 元 B 、与原来的 1 元钱等价 C 、无法与过去进行比较

D 、只是原来的 0.91 元

77、某企业 2003 年比 2002 年产量增长了 10%,产值增长了 20%, 则产品的价格提高了

A 、 10%

B 、30%

C 、 100%

D 、9.09%

96% ,则该厂总成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